图书馆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体现其德育价值,就要不断更新理念、拓展服务领域,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德育持续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德育环境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这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书馆德育管理论文 篇1:

分析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德育有效应用

摘要:图书馆是现代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集收集整理和保存传播相关图书资料文献的专业机构。随着公民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发展的逐渐提升,各种资料和图书正在逐步提升人类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创建和谐人文发展环境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结合实际,实行人性化管理工作,对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德育的有效应用,以达到实现创新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工作;人本管理

一、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概念分析

图书管的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如何“以人为本”,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整体氛围积极向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积极、团结,以最大程度的正能量去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为了达到图书管全方位的提升,以人为本,把人当做管理核心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如何才能让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有质的飞跃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方式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现代图书馆却与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了,现代图书馆追求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目标,这就充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掌握更多的技术,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必不可少。还有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图书和文献主要都是以纸质文件为主。而现代图书管所藏的文献却是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网络资源与多媒体信息资源共同存在。繁杂的种类就必须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当读者有需求时,工作人员能很好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信息导航服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需要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增进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理念真正落实。建立健全合理运行机制已成为人本管理的必要途径。积极引导人本管理思维和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在新时代中生存发展的唯一目标和方法。[1]

二、图书馆管理工作人本管理德育的有效应用

1、创造自身价值,树立正确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采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努力地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读者创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无论是读者还是馆员,在图书馆中都能自觉的遵守相关规范,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和阅读环境,使得读者和工作人员都能对图书馆产生认可和归属,真正的将图书馆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创新意识来说,图书管最重要的管理对象并不应是书,而是广大的读者人群和工作人员,将管理对象核心从书藉转移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上来。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积极不断地改进相关工作,树立平等和爱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针对各类读者的借阅需求,工作人员应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关信息资源,打破工作人员与读者间的身份,让读者在感受到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时,获得心灵愉悦。例如,读者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读者的阅读情绪,这时工作人员就要上前耐心劝阻,询问原因,针对这名读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服务,在劝阻过程中语气要温和亲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讀者座谈会,用于听取广大读者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紧密的结合起来,鼓励读者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互动,让读者对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进行实时监督,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工作方式的改进,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善于用人、人尽其用.构成图书馆有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固定的场所、管理人员和图书资料缺一不可。有图书馆的地方就有人才,对于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来说,汇聚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而人本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对人才的能力、特长和状态进行持续关注。优秀的人才就像一汪春水,给图水馆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重视人才、发展人才,合理的利用人才都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图书馆通过聘请这些优秀人才进行人本管理。通过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吸引优秀的人才。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更要善于发现一些具备创新思维、信息意识强烈的人才,将它们合理的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之中去。图书馆应为优秀的人才创造更多的再学习机会,使工作人员的知识系统得到全面增强,利用更广泛精深的系统知识去为广大读者服务。例如图纸馆可以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让员工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继续教育,鼓励员工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使其真正成为骨干人才。[2]

工作人员在为大量的读者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与深造机会,图书馆的管理队伍的知识构架和综合素质也会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真正的实现了善于用人、人尽其用的目标。例如在平时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聘请一些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担当管理要职,善于统计技能的工作人员可以安排到相关统计工作之中去,善长管理技能的可以安排到管理岗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等等。

3、健立健全有效激励员工制度。图书馆在以往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与图书馆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关系,双方形成了阶级鲜明的上下层关系。在这种管理下,就会让工作人員产生懈怠心理,在工作当中缺乏热情,态度消极,归属感缺失。而人本管理的理念,却是从本质上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使其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培养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在工作当中以读者的需求为己任,勇于激流勇进,创新思想,真正的带动服务,引导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质量大大提升。例如员工消极怠工,图书馆方面就要针对性地考虑这名员工消极原因,从生活中的一些方面帮助员工恢复积极状态,这样做不仅会让员工的归属意识提升,对于其他员工也有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建立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通过采取行政和民主等激励手段,公平、公正、公开的鼓励员工竞争,使员工能够积极地融入进去、参与进去。在竞争的过程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二、结语

现代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和建设,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是图书管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员工和读者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服务意识,才能实现人类的自身价值与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军.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 2016, (33): 19-21.

[2] 陈晓杰.高职图书馆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应用分析[J].群文天地, 2012, (12): 9-11.

作者:谢海肖

图书馆德育管理论文 篇2:

对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探析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体现其德育价值,就要不断更新理念、拓展服务领域,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德育持续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德育环境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这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环境改造人这一思想做了科学回答。“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

因此,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资源平台,发挥信息大环境优势,对开拓德育功能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德育的意义

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只是“两课”教师和宣传部门的事情,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人们公认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它的教育功能使它成为大学德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先生早在1919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时就明确指出:“使管理图书的都有图书馆教育的知识……这是关系到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2]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对德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

2.1 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把价值取向定位在义利并重、个人和社会相结合的层面上。“有关调查表明,贡献社会、事业成功、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4]是大学生追求人生幸福的三个首要方面。他们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与统一。但是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的取向上趋于实惠,关注自我利益,缺少诚信的行为增多。

2.2 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状况

恩格斯说:“所谓社会公德就是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5]列宁说:“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准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6]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上较强,但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存在差异。通过图书逾期不还、图书缺损、期刊丢失等破坏现象,说明部分大学生的公德素养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3 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现象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7]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产生人的行为的心理原因,并不是思想,而是需要。这就是说:需要是人最根本的心理动力。由于大学生对图书工作了解甚微,在服务细节等方面产生分歧时,往往导致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他们知道一些制度是学院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却在学习生活中言行不一致,以自我需要为目的。双重需要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复杂心态。

2.4 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状况

经济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当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大学生还是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图书、期刊错架乱架以及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被恶意修改等随意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读者的利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观念淡薄。

3 高校图书馆德育实践探索

环境心理学以环境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文地理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对人的情感、情绪、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8]

3.1 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大学生德育

所谓资源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资源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网上资源,特色专题等形式,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使大学生在有针对性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开创,优化了他们的价值观。

3.2 利用环境引导大学生德育发展

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读书环境,力求功能完整、布局合理,令大学生身心愉悦。明亮、温馨的读书环境,不仅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大学生德育发展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进程,高校图书馆引进高新技术设备。网络服务已不仅仅是图书馆的宣传窗口,更是读者服务工作实现拓展与创新的前沿。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上资源、数据库等形式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的技术含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增加文献资源检索、网络宣传等突出读者的需求。通过在线阅读电子书刊、欣赏视频等享受信息时代的便捷服务,强化大学生认知行为的提高。

3.4 加强读者自身建设促进大学生德育发展

图书馆利用书刊展览、专题书展、宣传橱窗、读者园地、新书推荐等形式向读者展示图书馆的丰富内容,让读者喜爱图书、渴望读书,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同时善于发现有特长的读者,调动其积极性,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利用读者交流会加强沟通与互动。利用多媒体,特别是播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电影作品,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自身发展促进其德育的发展。

4 结语

图书馆德育功能的拓展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科学之路,是高校图书馆全面发展的全新动力。在现代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以书育人”服务的理念,发挥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持续性,将健康、积极的先进文化植入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1.

[2] 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辞[Z ].191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406.

[4] 趙翰章.德育论[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101~10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6:399.

[6] 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19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407.

[8] 吴红慧.学校德育环境现代化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3(26).

作者:沈洪霞 范丰花 张娜

图书馆德育管理论文 篇3:

论大学图书馆道德教育中的反道德现象

摘 要:大学图书馆的德育功能毋庸置疑,但其中的反道德现象亦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是图书馆馆员缺乏德育意识;二是大学生普遍具有道德认知,但缺乏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三是图书馆是陌生人空间,缺乏对道德行为的监督。因此,高校工作者要突破传统观念,明确图书馆作为大学学习中心的地位;改革人事体制,提升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素质;多管齐下,构建图书馆全方位德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道德教育;反道德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们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毫无疑问地肩负着道德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自2000年以来相关发表论文逐年增多,但是大学图书馆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道德现象却尚未引起高校工作者的足夠重视。

一、反道德现象的内涵和体现

道德教育是指影响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然而现实中,由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教育材料不当,教育者自身等多种原因,极有可能出现德育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形成起到了消极作用,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反道德现象。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育人机构,其德育功能不可忽视,但实际中的反道德现象却比比皆是。

近期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分别对图书馆馆员和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不文明行为的问卷调查,要求受调查者从20项不文明行为中选出自己认为最不文明的十项行为。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馆员问卷24份。所列出的每一项不文明行为都有人投票,结果显示图书馆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

学生问卷得票前四位的分别是:情侣在阅览室里过分亲昵,得票240,比例80%;手机铃声不调为振动,在阅览室内接打手机或在阅览室外过道里大声接打手机,得票236票,比例79%;在阅览室里吃零食、讨论、聊天或是小声读外语,在阅览室外过道里谈笑打闹,得票220,比例73%;乱扔杂物,把使用过的面巾纸堆放在阅览桌上,乱倒茶叶水等,得票220,比例73%。

馆员问卷得票前四位的分别是:同时占用多册书、刊,阅后乱放,得票22,比例92%;以书、包等物品占位,得票19,比例79%;乱扔杂物,把使用过的面巾纸堆放在阅览桌上,乱倒茶叶水等,得票19,比例79%;把自己想要看的图书馆的书藏在书架顶部或者插在其他书中间,得票19,比例79%。

二、图书馆反道德现象的分析

1.图书馆馆员缺乏“教师意识”

一般观点认为,大学图书馆是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其地位远不如教学部门和实验室,在学校教育中被人为地边缘化,导致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被许多高校管理者所忽视。这种外在的因素导致图书馆馆员普遍缺乏“教师意识”[1],而这种身份认同的缺失直接导致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意识到自己为人师表、身为正范的职责,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影响了图书馆整体德育功能的实现。再者,由于高校对图书馆地位的定位不准,导致图书馆将日常工作的重心集中于图书资料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重物轻人”的这种反道德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激起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图书馆馆员“教师意识”的缺乏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秩序,而且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榜样的消极作用。

同时,图书馆馆员“教师意识”淡薄也带来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的常规工作,提高大学生们的检索能力是图书馆教育功能的主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道德教育也已成为图书馆的职责之一。而实际上,目前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主要来自信息技术课程,图书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仅仅是在毕业论文提交时告知大学生们不得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不得侵犯创作者版权,或是针对毕业生举办一两次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为主题的讲座,远没有将这项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2.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无法发挥隐性德育功能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包括丰富的藏书和优质的阅读环境两个部分,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的短板。

一方面,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馆藏纸质文献,尤其是人文类书籍,对大学生的心灵塑造、品德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一些图书馆过于重视支持学校科研和教学,忽视了人文类馆藏建设,即使学生提出来采购某种书籍的想法,也因采购过程缓慢,往往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到馆上架,无法达到及时教育的效果,使德育作用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良好的阅读环境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证。图书馆阅读环境不再简单的是书架与桌椅,更要与其他硬件设施相配套。但是在现实中,这些隐性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环境布置充满随意性、偶发性,使得读者体会不到在图书馆阅读的一种特殊氛围,降低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弱化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德育功能。

3.图书馆是陌生人空间,缺乏对道德行为的监督

教室、宿舍、图书馆同属公共空间,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三者具有相似点,又各具特色。教室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一个由熟悉人组成的公共空间,学生会自然地接受集体的纪律约束和道德监督,同时尽力表现出完美的道德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可。宿舍与教室类似,属于由熟悉人组成的公共空间,同时还具备私人空间的特点,因此宿舍比教室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但学生仍然会自觉接受集体的道德规范要求。图书馆同样属于公共空间。但是相对于教室和宿舍,图书馆所涉及的人员多、流动性强,属于由“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心理上就会潜意识地放松自己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认为“反正做了什么不恰当的事情也没有人认识我”。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外在的道德监督和内在的心理道德约束,导致图书馆出现了许多诸如随意接打手机、乱扔杂物、同时占用多本书册、涂污损坏书籍的反道德行为。

三、加強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建议

1.突破传统观念,明确图书馆作为大学学习中心的地位

图书馆里哪个地方最受学生欢迎?不是畅销小说的I类藏书地,也不是休闲杂志的阅览处,不是疯狂英语的藏书架,也不是上机的电子阅览室,而是自习室。这说明,图书馆目前仅仅是发挥了一个提供集中自习场所的功能,离发挥德育功能还有很大距离。在传统观念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的功能逐渐增多,它不再只是一个藏书楼,而是蕴含了无尽的教育意味,更肩负着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重任。大学不应只注重教学、科研水平的发展提高,强调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却忽视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应作为学校的教育中心,承担起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终身学习教育、自我教育的使命。

2.改革人事体制,提升图书馆员队伍的素质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员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并不高,这种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已经与时代要求的求新求变、开拓进取完全脱节,无法取得进步。笔者曾对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人员学历结构进行了调查,硕士以上占总人数比例最高为34%,最低仅10%,这说明高素质人才在图书馆极为缺少。因此图书馆馆员队伍中也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年轻人才,来引领和带动图书馆员的发展,促进整个图书馆形成蓬勃向上、积极创新的工作氛围。同时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考评制度,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用心服务读者的馆员给予奖励,对工作态度马虎了事、消极怠工的馆员进行惩罚,优胜劣汰,在图书馆形成良性竞争、个个有干劲求上进的环境。只有图书馆馆员的队伍素质提高了,图书馆才能发展地越来越好,只有图书馆馆员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位“育人者”而不是“管书者”,图书馆才能发挥出它的德育作用,进而影响学生们的道德发展。

3.多管齐下,构建图书馆全方位德育体系

图书馆建设是多方面的,除了人的因素,在硬件建设、课程设置、管理思路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首先,通过图书馆的墙壁来创设教育环境,利用电子公告栏、书签、展示柜等作为人格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通过图书馆志愿者的途径来进行教育[2]。其次,举办讲座、展览,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类馆藏资源建设,注重环境的德育功能,这些都是图书馆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第三,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努力将图书馆教育功能最大化。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体系,使得大学生们在图书馆这个空间体会到美德无处不在,自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四、结语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这里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恶。大学生们从刷卡入馆的那一刻起,在这里所看、所听、所感都将成为教育资源,对其思想道德有一定的影响。进入到图书馆这一个物理空间之后,他在这里看到的宣传展板、标志、通知,听到同学在阅览室的轻声说话、在过道接打手机的聊天对话,看到阅览桌上遗留的废纸和被摊开的书所占据的座位,从楼层管理员处找到了昨天丢失U盘的兴奋心情,因忘记带门禁卡和门卫发生的不愉快经历……这些场景、这些情绪每天都一幕幕的发生在图书馆这个场所,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这里或激动或哀怨,或愤怒或感激,图书馆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们体验着真实的生活,尽可能地提供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因此,作为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德育意义,辩证地看待图书馆德育的正负向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有方法地让大学生们在这里幸福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邓彦,周淼龙.高校图书馆员师德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08,(5).

[2]Donna W.Brown.Character education begins in the library[J].The Book Report,November/December,2001.

作者:尹黎 杨文浩

上一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素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