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

2022-04-28

摘要:美术属于技艺性的学科,能够展现出各个民族中的历史沉淀,也可以呈现出大自然、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缺少发现“美”的机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 篇1:

刍议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所谓创造性就是通过新想法来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类所拥有的综合性能力,也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作为五年级小学生,在艺术领悟力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拥有美术专业创造力不只是意味着学生有着艺术天赋,还能够将创造力运用于生活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促进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生美术创作现状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提高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號: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发展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对师生提出的基础性要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地强化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得以开发,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获得个人的认知。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作为美术启蒙阶段小学的美术教师兼班主任,更应采取正确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措施,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大胆的创新,打破陈规和思维定势,在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同时,让创造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才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表现。

一、小学生美术学习现存问题

(一)美术教学不够专业

许多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出现其他学科占用美术课程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美术教师的人才短缺,美术课程由其他科目教师代上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的美术教育不够专业,美术的人文特质和审美意识传递不到位,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得不到发展。

(二)美术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学校美术教育缺乏创新,仍然采用学生自主作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低并且美术基础缺乏的不良影响。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不重视美术指导,敷衍了事。

二、关于提高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相关策略

(一)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可以说,加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增强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性把一个人的知识、智力、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把一个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融合为一体,是一系列持续而复杂的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当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创作中,对美术不再只是表面的、浅薄的、单纯的关心,而是通过创作和参与的过程,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1]。在学习、实践美术的过程中如果能感到愉快、轻松、有趣,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去主动、积极、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美术知识,实践艺术技巧。即使在学美术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也不会有丝毫退缩,更不会因为遇到瓶颈而丧失信心,反而会因为对美术的兴趣而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理想化的认知和美好品质

美术课也是养成高尚情操的课程,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重视本科目的德育作用。教师通过美术教育,让小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从而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并能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来描绘最切身的美好。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正义感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绘画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一面,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其道德品质。美术课教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懂得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性质,打破狭隘的审美观念。另外,美术是一门需要保持勤奋的学科,勤能补拙。因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习美术时要保持勤奋,培养学生勤奋工作的精神。要尽可能使学生的思想真实化,并从中得到兴奋的刺激,感受乐趣,体会劳动之乐。教师还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通过美术绘画融入自己的远大志向,托物言志。

(三)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把讲解板书、图画等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虽然教学时间长,但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很难得到有效地培养,而且不够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产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应该与时俱进地尝试引进多种类型现代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教师可以采用网络、PPT、白板、投影、视频等多种多媒体设备,辅助完成美术创作[2]。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走进自然》时,就可以通过投影大自然的图片,播放大自然的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生机蓬勃的状态,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和代表性动植物形象。众所周知,创造力也是基于作者对事物有了基本认知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创意理解想象出来的。而多媒体教学中,就很好地让色彩和动态直击学生的视觉。在此基础上,现实和想象的结合实现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术修养的培养起到了相应的积极作用。

(四)从生活实践中提取创造力

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充分结合生活实践,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教学和学生生活实践中寻找交汇点;其次,教师引导的生活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联。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校园新构想》一课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各式各样的灵感,并且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负责绘制或制作一些校园创意项目。例如运动会班牌的绘制、班级标志的设计、班级旗帜的制作等等。在图画、设计、手工的制作设计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作为美术班主任教师正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黑板报设计,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实践和运用,激发学生参与生活中美术创作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学着去创造美[3]。

三、结语

在五年级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培养中,课堂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我国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存在诸多缺憾与不足,但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重要、有效而不可替代的学科。美术班主任教师应自觉提高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对美、人生、自然的认识,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冰冰. 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  2021(2017-8):187-187.

[2]张贤媛.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23):2.

[3]王永歌.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女人坊, 2021(1):1.

作者:罗仙

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 篇2: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美术属于技艺性的学科,能够展现出各个民族中的历史沉淀,也可以呈现出大自然、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缺少发现“美”的机会。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判断美丑,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借助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自己的心智,陶冶自我的艺术情操。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及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知到学习、探究美术知识的快乐,实现生活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关键词:高中教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探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54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美术教学活动来表达美、欣赏美、感受美,构建积极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正确感知现实生活和美术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美术教师要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指向,围绕审美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等,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美、发现美,深层次地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审美意义,这样既能够展现出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能够构建理想化、高效化的美术课堂。同时,美术教师要把美术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欣赏美术知识,把欣赏美、探究美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想象力属于绘画中的核心内容,借助想象能够把有形的东西无形化,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同样,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借助美育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与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借助所学美术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但是通过调查当前的美术教学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关注美术教材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照葫芦画瓢”的学习状态之中,导致创作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同时,在美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基础知识的讲解,只是简单讲述绘画技巧,学生通常在没有掌握绘画对象性质的情况下进行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缺乏美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审美能力。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美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造诣。当前高中生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比较少,缺乏一定的感情推动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赶教育进度,完全忽视了美术教材中的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塑美术,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美术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出自身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无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处于自由的学习状态之中,完全解放自己的审美个性,才能有效提高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是通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美术作品中的质感、色彩、线条,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审美的内容,对于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自然美也缺乏整体感知。

(三)缺乏对美术价值的重视

俗话说,画为心迹。画家的创作属于心灵的历程,画家只有对社会和大自然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够创作出感情真挚的美术作品。同样,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能感知到美术教学的价值,让学生从心灵、情感方面去深入感知美术作品,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一些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价值的重视,依然把教学重点放在成绩的提升、绘画技巧的提高等方面,没有展示出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进步性、自由性,无论是美术教育活动,还是美术教学评价,都没有体现出美术学科的审美价值,缺乏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身心健康,满足审美需求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真正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教师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感知美、理解美、记忆美,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深刻理解美术和社会、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基于文化情境来感知美术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的、完全的审美判断能力。同时,高中生正处于培养情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让他们以最放松的状态投入美术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使学生以健康热情的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二)健全学生人格,陶冶审美情操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拥有感知美的能力。美术课程具备较强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德育价值,在当前社会生活中,高中生接触到的信息比较杂乱,很容易被不健康的观念影响,形成消极的价值观念,只有提升高中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精神追求与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去接受美的陶冶与感染,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而实现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创造积极人生,开拓生活视野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能夠引导学生创造积极的人生,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实现美术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悟和情感体验。美术作品属于一种视觉形象,拥有一种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美,能够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只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大自然,去了解历史故事,从而融入真实的社会状态之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美术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全面诠释、分析美术作品,对于美术作品中的材质、空间、明暗、结构、色彩、形状、线、点、造型元素等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够梳理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美术作品中线条的轻重、疏密、干湿、浓淡、粗细等,感知美术造型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展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对于不同质感、不同造型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探究。教师还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了解色彩之间的联系,对深入探析美术作品奠定稳固的基础。教师还要让学生去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叙事、抒情、写景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分析,对于艺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与因素形成强烈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要借助美术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感知艺术意境的能力,对美术作品的雅俗、标准等进行评价,甚至对美术作品中的笔墨纸砚的选择、墨法赏析、笔法等都要进行全面欣赏,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更加知性,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借助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与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赏析美术作品的机会,让发现美、体验美成为一种习惯,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鉴赏、学习、探究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二)丰富审美能力的培养形式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审美能力的培养形式。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美术学习氛围,从中间接传递美育知识,让学生在大量的美术学习、欣赏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与理念,从而正确地评价美、感知美、认识美。教师要定期开展一些美术欣赏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校园生活中的美术意境、美术内容、美术技法,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空间、质感、形象、明暗、色彩、线条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感知美术作品中的形体美,对美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教师要善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具备较强的社会生活功能,通过实际生活能够传播一定的美术知识,从而展现出形象美、社会美、自然美,这些都能够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知艺术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多开展一些美术作品赏析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美术作品,对不同画家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等进行分析,从中感知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形式美、艺术美、历史美、文化美等,让学生的审美水平由之前的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

(三)教师要提升自我专业教学素养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提升自我的专业教学素养,为学生展示出更为理想化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去深入感知美术知识中蕴含的美。教师要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形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美术知识讲解形式,而要构建互动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自主赏析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认知,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多感知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与感受,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构建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中,真正去感知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全面掌握美术知识,还要掌握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等,为学生准确、深入地介绍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让美术作品具备更强的艺术与时代气息,同时构建开放型的美术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创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去,借助文学作品、影片、音乐等开展教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四)在对比鉴赏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对比赏析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比赏析主要是对美术作品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很多美术作品的内容较为抽象,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赏析来抓住作品的精髓,让抽象的美术知识通俗化,使学生能够掌握美术作品中的重点内容。美术作品属于一种视觉艺术,具备一定的直观对比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作品中的价值、内涵等,不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理解力和视觉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赏析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围绕作品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展现出美术课堂活动的活力。教师除了让学生对比作品中的优点,还要让学生去赏析作品中的缺点,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残缺之美,从而拥有更为深刻的启发与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对比赏析,很多美术作品虽然艺术表现形式、题材不同,但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内涵相似,具备更强的感染力、表现力,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赏析来理解与接受,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美术赏析能力。同时,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对比鉴赏的优势,教师还要借助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面,为学生展示同类型、同主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鉴赏、欣赏、对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设定多元化的美术欣赏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美术活动的主导者,使其能够自主探究、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来开展美术活动,展现出美术学科中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等,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春娥.谈艺术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为例[J].艺术科技,2016(12).

[2] 雷鸣,李丽.彰显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性——评《幼儿美术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3).

[3] 王倩.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评《中国传统审美意象与美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0(4).

[4] 崔丹.“童化”让孩子的欣赏成为可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

[5] 虞赛玉.微课不微,素养可养——高中美术微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责任编辑 康兰明]

作者:胡开福

提高学生美术审美创造力论文 篇3:

尚美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路径

摘要:尚美课堂就是崇尚用美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蕴审美情趣的课堂。尚美课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真实而自然、丰润而简约、和谐而多样。尚美课堂需要实施审美化教学,将教学元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创设愉悦的情绪美,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挖掘丰富的内容美,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借助直观的形式美,获得身心協调与愉悦;利用积极的思维美,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尚美课堂;审美教育;基本特征;建构路径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渐趋丰富,但长期忽视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形成的美育短板,制约着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尚美课堂。尚美课堂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心,培养学生的尚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尚美潜能,开启学生的诗意生活与智慧人生,因而具有了现实和必要的教学意义。

一、审美教育:尚美课堂的基本特征

所谓“尚美课堂”,就是崇尚用美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蕴审美情趣的课堂。审美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美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沉浸在审美教育的美好场域中,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进行建构,经常能进入学习的“高峰体验”时刻,实现与美育的“美遇”。这样的课堂会成为师生当下的美好生活状态和未来共同的美好温馨回忆。尚美课堂所主张的“审美教育”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真实而自然:“审美教育”的教学价值追求

“审美教育”贯穿尚美课堂始终,内蕴在对审美教学价值的认识之中。

第一,教学必须是真实的。美与“真”密不可分。虚假的东西、虚伪的行为,往往被人们视为“不美”。这里的“真实”是指课堂要求真,教学要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核心素养而教,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获得真实发展。那种隐藏着太多“不能说的秘密”、掺杂了太多功利性因素的所谓公开课和展示课是不美的。因为它没有能真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真实地开展学习,课堂看似精彩,实则虚假。杨九俊先生曾对公开课教学有过“精致至死”的告诫。我们要警惕各种教学“作秀”。

第二,课堂应当是自然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国人历来崇尚自然美。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关系。教是为了学,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和核心所在。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是自然的,就会使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教学相长的美好情趣。尚美课堂要求教师按照以学定教的理念设计教和学,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亲身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和学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二)丰润而简约:“审美教育”的教学呈现

尚美课堂较之其他课堂,应当呈现出美的规律和形式。“美”是有形式和规律的。其形式基本要素是色彩、形体和声音,其规律主要有“美是自由的创造,美是内在精神的需求,美是主观和客观、物质与精神的内在统一”。尚美课堂让课堂向美的四面八方打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充分享受主体的自由和学习的快乐。

1.在教学内容上,要呈现丰润的美。“丰润”是一种美。“丰”是丰富,是指课堂是立体的,全面育人。“润”是润泽,是指课堂是融通的,润物无声。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和创造精神的结晶,既是认识对象,又是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美育价值。尚美课堂要同时向“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等美的所有形态打开,充分挖掘利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一切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课堂面向学生完整的精神世界,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形式上,要呈现简约的美。古人说“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对课堂来说,一切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洗课”,让课堂“瘦身”,少讲多学,留给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绘画中有“留白”的艺术手法,书法中有“飞白”的艺术手法,音乐中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尚美课堂中恰到好处的“留白”“飞白”“无声”,反而显得丰满又充满文化的张力,就是我们追求的简约之美。

(三)和谐而多样:“审美教育”的课堂文化建构

美是无功利和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活的形象”意味着美具有感染性的特征。审美教育不可能通过说教和讲解获得,必须潜移默化、亲历体验,必须依靠人与审美对象、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往得以实现。

第一,尚美课堂是和谐的。尚美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高涨,师生关系其乐融融,形成了“乐学”课堂文化。尚美课堂还是充满情趣的课堂。帕克·帕尔默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实际上,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的美好相遇。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让教学情智共生,教学充满趣味,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的课堂有温度、有趣味、有情感,是和谐的。

第二,尚美课堂具有多样性。在学科上,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审美教学特征。语文课堂的语言美,数学课堂的思维美,英语课堂的情境美,科学课堂的探究美……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受到美的全面熏陶。在个体上,每位学生的审美感受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同样一幅艺术作品,有人认为是美的,有人也许就感觉不出美在哪里。因此,审美教育要灵活自由、因生而异。

二、审美化教学:尚美课堂的建构路径

审美化教学是一种将所有教学因素(诸如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成为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发展与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和操作模式。情绪美、内容美、形式美、思维美,是尚美课堂的整体美学因素。

(一)创设愉悦的情绪美,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

感兴,是一种基本的美育方法,也就是以情起兴。感受美,需要充分的情感参与和领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尚美课堂上,充盈着和谐、愉快、积极、生动的美好情绪,形成无形而有感的教学场域,始终让学生感受美的意蕴,是师生生命在场的课堂。

1.浓郁的乐学文化。美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本质是自由自觉并令人快乐的。“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尚美课堂主张构建“乐学”课堂文化,以学为核心,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由一个个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编织起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学。

2.友好的交互环境。教学环境本身也是审美对象,濡染着身处其中个体的情感投入程度。教学活动的环境,对教师和学生心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尚美课堂上,教师全情投入,学生全身心学习,师生情意交融,身心和谐统一,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感,感受到学习上的“高峰体验”。教师因此也感到快乐和满足,整个教学活动洋溢着愉悦的情绪,师生均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

(二)挖掘丰富的内容美,培养崇高的审美理想

尚美课堂的根本,是用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其以高贵、健全的人格为旨归。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需要依靠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其培养的载体就是“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对课堂来说,就是指丰富的教学内容。

1.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学因素。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美育和人文素养。几乎所有的美的形态都可以反映在教学内容中,自然美的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和多义性;社会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功利性;艺术美的形象性、情感性与想象性;科学美的简洁性、协调性与创造性,都是教学内容中随处存在的美学因素。比如,古典诗词教学,诗词里的家国情怀、爱情悲歌、伤秋咏史、田园风光等题材,表现出的美学思想、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从中学生能感受到“阳刚、阴柔、典雅、自然”等中国文化中美的基本特征。

2.激发审美形象的感召作用。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方法,其利用审美形象的魅力感召作用,激发学生的伦理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最终达成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或行为需求,使学生成为美好的人。比如,科学教育中关于布鲁诺、邓稼先等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形象,外在的英雄形象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内在统一,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意识养成和行为冲动,从而完善自身人格结构,形成坚定的意志力。

(三)借助直观的形式美,获得身心协调与愉悦

教学中,有许多因素可以在感官上直接呈现形式的美,比如多媒体展示的形象,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师的板书设计、言语表达、仪表仪态,等等。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内容则更具有直观形式之美。尚美课堂按美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尤为重视教学结构和节奏呈现出来的形式美。符合美的规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节奏,更能让学生由感而悟,达到净化和平衡心理与生理的作用,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1.教学结构简约。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构成的教学活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简约是一种审美情结,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其余要素的简化和凝练,是对教学活动的优化删减。尚美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这种课堂结构中,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教师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讲在关键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待教材,是“用教材教”,选材“少而精”,用材“单而丰”;教学媒体科学运用,简洁有效。简约还是一种美学思想,简约不是空洞,简约中蕴含丰润。尚美课堂的教学要素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2.教学节奏协调。课堂教学中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上。尚美课堂讲究“动静交错,张弛适度,抑扬起伏”。动静交错,是指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但不能少了静思默想;張弛有度,是指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协调进行,让学习活动产生合乎学生身心的节奏和韵律;抑扬起伏,是指学生学习有坦途也有坎坷,能享受成功也会经历失败,这其中的挫折和失败、曲折与迂回,是学生感受学科本质和学科之美的基础。尚美课堂的内在韵律、节奏建构起来的审美心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四)利用积极的思维美,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古人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里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感受,这种独特感受来自审美想象力。

1.美的欣赏和创造,离不开思维。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需要人的主体意志的参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写得美,美在它的意蕴和思维的参与。离开了思维和想象,便只余下空洞的文字。尚美课堂,是学生主体精神参与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积极投入的课堂。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不能到能、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思维和认知的提升过程。这是他们体验美的必经之路,也是获得美的重要手段。

2.美的欣赏和创造,常常需要奇思。审美感受能力的根本是创造力,是创新思维。陈寅恪先生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尚美课堂尤其注重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创设轻松润泽的课堂氛围,鼓励发散性思维和多元见解,包容“和而不同”。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的灵光一现,便是课堂中的“美妙一瞬”。这样的课堂是美的。

整体而言,尚美课堂的理论基础、基本样态和实施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尚美课堂的建构任重道远。正如檀传宝先生所言:“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因此,研究学校美育,正当其时;实践课堂美育,已在路上。

責任编辑:颜莹

Basic Feature and Constructing Path of Beauty-Upholding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Dong

(Jiangyan Center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Taizhou 225500, China)

Key words: beauty-upholding class; aesthetic education; feature; path

作者:王东

上一篇:大学体育田径课分层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新闻传播学书籍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