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初中美术结束了小学阶段单纯地注重“颜色”与“形状”的教育,开始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教育关注度的转移,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发展过渡时的桥梁作用,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 篇1:

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强化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摘 要:审美是一种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感官感受,这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储备量都是有关系的,因此,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都是一种审美。所以,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初中美术学科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本文就如何强化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素质;教育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的性格在初中阶段处于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审美,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迎合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

一、中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意义

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因为中学美术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对艺术学科的社会功能加强理解,这就使学生能够明白艺术的真正含义。通过对初中美术的学习,给予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发现美,有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那么,情感是什么呢?通常来讲,情感是一种对于欣赏美和发现美的素养。在面临中考的初中生中,如果只是对基础课程以及考试课程的重视,而忽略美术、音乐这样的课程,无疑是人生成长中的缺憾。所以,美术能够让学生在文化课的压力繁重时,让他们感受到片刻轻松,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能感受到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

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真情的流露,因为审美情感就是一种感情体验,是看到美丽的事物时内心所产生的真实感受。所以,培养审美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让学生喜欢美术,喜欢欣赏艺术的美好感受。当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美的生活、美的现实。通过不断对情感的塑造,让学充分树立起良好的审美品质,并且不断完善自身审美素养的不足,从而真正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

1.必须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学习美术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课程,也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好良好的生活基础。试想,生活中一个到处都能看见美、欣赏美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幸福的人。我们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也要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阳光乐观,善于发现美的人。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不断进行实践来增强审美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发现美,把社会生活作为美术的大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实实在在的美,并且用笔描绘出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世界的美丽。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美术课堂的乐趣,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掘对美的感受,从而真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

2.深层次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审美心理特质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对于同一副作品,每个学生的见解和欣赏眼光也都是不同的,因为刚开始接触艺术,学生的审美观并不成熟,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纠正。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观点,因为他们处于对美的理解的初级阶段,他们所能欣赏的还只局限于自己意识内的作品,对于世界名著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否则,在他们的眼中,也许不能欣赏出这样那样的名著是多么的难得。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去感受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副好的作品并不是单单画的好就可以成为名著的,还要透过作品看到内在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各个领域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作画人赋予予一副画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用心欣赏去了解美,让他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欣赏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如,教师将徐悲鸿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时,通过画面的刻画能够感受到徐悲鸿在作画时的气势恢宏,能够感受到整幅作品的硬性。但是当教师将刘海粟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开始迷惑,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作品并没有什么感受,因为他们的内心很迷茫,对这样的作品不能够很好的欣赏。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每个画家的思想不同,作画的方式和所要表达的含义都不同。学生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并不能很好的欣赏出每幅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美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人欣赏美的眼光也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自己创作时,也要遵从内心的情感,让作品中融入着作画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审美的乐趣。

3.优化育人环境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基础的教学设施已经越来越完善,不断优化的教学设施,无疑为在美术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情感带来了好的引导。教师要通过对审美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摒弃恶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个性的表现,强调它的独特性,并对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便是错误也让学生从中得到教育,然后给予学生反面的肯定并加上正面的指导,力求不挫伤学生积极性,不使一些对艺术感觉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因为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创新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情感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审美情感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始。每个孩子都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看我们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如何去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些创造力诱发出来并加以强化和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绘画的趣味性、实线性,还有一个开启心智和启迪创造性的问题,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的熏陶;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熏陶会使孩子们在日后的成长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他们的创造力来。同时,绘画创作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并且敏锐的绘画视觉、语言和表达能力也需要在创作中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陈东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精建初中美术桥梁 实现学生审美发展

初中美术结束了小学阶段单纯地注重“颜色”与“形状”的教育,开始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教育关注度的转移,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发展过渡时的桥梁作用,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的桥梁作用,需要在精心选择美术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开创学生审美情感发展的不竭源泉

实现学生审美发展,要求从学生的身边选择教学材料,保证美术教学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视觉兴趣。首先,应充分发挥素材的激趣作用。美术以其独特的愉悦性、实践性,引导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在“关注你我他”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猜猜‘他’是谁”的教学游戏,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其次,应全面反映学生的生活情境。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美术作为一种拥有极强的视觉效果的学科,能够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教授学生最直接的文化价值观。

二、精心构建教学氛围,营造学生审美情感发展的优质环境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仅仅靠学生的自我摸索是无法实现的,关键在于构建优良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审美引导。如何发挥教师在构建审美氛围过程中的作用呢?

第一,提升审美素养。优质的审美环境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美术教师来说,应进一步克服传统的“重技术轻情感”的观念,不断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的素养。传统美术教育过分关注“灌输式”的美术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对审美意识的体验。因而教师具备美术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以此激发学生审美的意识。初中阶段是审美意识的启蒙阶段,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其审美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加以积极的引导。

第二,挖掘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挖掘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审美情感作为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特有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审美情感养成的条件,开辟审美情感养成的空间。

第三,创设审美情境。审美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良的教学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美术课堂的教学情境则要求教师能够发挥情境创设的主人翁精神。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从中体会美术的艺术气息,培养审美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将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课堂上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配上柔美的小提琴演奏曲。在聆听音乐中感受日出东方的朦胧美,进而产生一种深入其境的抽象美。如此,教师在创设优良美术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四,设置审美评论。审美评论的设置需要教师发挥聆听者的作用。笔者这里提到的审美评论主要关注学生对美术作品、生活化美术素材等的评论。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有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关键就在于应该为学生提供“说”出来的机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换自己的审美情感。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的是组织者、聆听者、启发者的角色。在审美评论、审美情感交流中,正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美术事件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不断地激起学生审美思维的碰撞,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精心照顾教学对象,提供学生审美情感发展的升华空间

美术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而美术教学是一个自觉审美的过程,学生审美情感的自我发展往往是通过“画中学”获得。为此,美术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创作,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不可能培养审美情感。在“人类的朋友”这个课时的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外在的比例、线条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在创作中学习、在创作中得到升华的机会。因此,审美情感的不断提升关键在于能够为学生全身心参与美术教学,提供学生审美情感发展的升华空间。

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创设审美情感发展的优质环境,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审美情感不断在创作中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潮桥中学)

作者:张争光

学生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论文 篇3: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除了进行美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在美术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从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两个方面来阐述。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审美能力

一、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的是自然科学,而注重研究人类的情感、道德、审美意识方面是人文学科。中学美术就属于人文学科,也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注重的是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交流,否则即“无源之水”。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通过直观形象特征来表现人类社会,体现人们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以及情感。因为每幅美术作品中都融入了的个人情感,所以美术教学是情感教育的基地。如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的神秘,让人无法猜测。其实,在那笑意中融入了画家达·芬奇的爱慕之心;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中瓜果虫鱼是那么生动朴实,也是他喜爱生活的情感表露;凡高的《向日葵》体现出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独到情感。正由于这种情感,美术教学为我们情感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它能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

在中学美术课上,要使情感教育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美育工作认真地被落实,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对美术课的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说起。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将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充分地发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个人兴趣转变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每个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兴趣也是学习该功课的强大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美术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情趣。

生活不只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所以,我们做美术教学的老师要有效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去体验生活,与较复杂的现实中的社会生活相接轨,把艺术作品与自然和社会联系到一起,这可以很快地调动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也是情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大自然景观的写生,然后与作品《春雨江南》作比较,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联系和不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通过实践,带学生经常到野外写生和感受大自然的生机,见识大自然的壮观,不仅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还能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大自然表现自己的欲望。

2.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宽松、和谐、自由、开放

在美术教学课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宽松、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学生能溢于言表,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严肃,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厉,教学方式也很刻板,这样的教学缺乏创造力,注重聚合式思维,学生活跃不起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意见和闪光点,给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从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如我在对《美丽的春天》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学生说《美丽的春天》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景观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生机盎然的动态画,是一首表现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高昂赞歌,画面上那一棵棵白杨树,仿佛是一排排威武的士兵”。有的学生认为,“《美丽的春天》的色彩传递了一种亲切感”;有的学生认为,“《美丽的春天》的形象给人生机勇往直前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体感受,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感受都能发表出来。一个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表现就是美术欣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充分的见解,也就达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3.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指的是学生对美的事物进行鉴别欣赏和创新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就得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去体验生活。只因为美术本身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就特别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对生活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美术课的情感教育。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注重的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如果学生不重视线条、色彩等组成的视觉感受与造型艺术,那么情感体验以及情感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掘每幅作品独具的突出感人的亮点,并能对其作品作深刻交流分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独具创造性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吸引,才能对其作品产生深刻印象,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欣赏工艺美术《世纪宝鼎》,它的突出美就是富丽精致的文饰、风格独特的铭文和极其巧妙的设计和构思。学生领悟到了《世纪宝鼎》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份欢愉的情感才能被领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被激发。

除了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还要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一种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学生通过视觉对每个物体作感官上的认识,从而激起情感上的体验,达到美的教育。

4.在美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美术教学如果离开了思维想象力,将是特别单调和枯燥,学生也许会有少许的情感共鸣,但绝不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更无从说起。美术教学是具有丰富创造性的情感活动,离开想象,就失去了情感的激发,充分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情感活动重要成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由地联想和大胆地想象,然后自己感悟,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把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让作品情感和学生情感相互交融,形成学生对作品独特情感的体验,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情感教育。如在欣赏《八骏图》时,可以设计问题:观察画中每匹马不同的形态,想象它们在当时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悟画中的思想情趣,准确无误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由于教师个人的创新和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虽然也有差异,但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做到用心去感悟体会美术作品并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教师要让美术情感教育的评价贯穿其中,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陈正斌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论文下一篇: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