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前,国家教育部在所管辖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搞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所管辖的技工类学校中搞一体化教学改革,二者都侧重于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教学改革,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没有提及。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论文 篇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德育教育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中职学生规模也在逐年壮大,其心理及思想也复杂多样。如何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专业课教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专业课教师;德育教育

Moral Education under Rationale for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ode//Liu Youxing

Key words the rationale for integration; specialized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School Transport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130, China

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1]。然而如果仅靠专职德育教师对中职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很难做到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笔者认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

1 当前中职生的思想及心理状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职学生在政治上表现为更加趋于成熟与理性,对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予以充分肯定。在这一阶段他们独立性增强,可变性增多,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然而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与世界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当代中职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国内外新信息,他们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 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和新看法。但中职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表现为自主能力较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等;表现为学习意识淡薄,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加之一些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形成只重视文化课教育、轻视德育课教育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及学习方式, 对广大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想观念等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令人担忧。50%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混个工作,业余时间经常阅读的只有15%,其中阅读关于娱乐报道的占48%。经常旷课的学生比例达8%,偶尔旷课的学生竟高达80%;认为学习对将来找工作没有用处的错误认识也高达23%。在路上遇到老师当作没看见或绕道而行的学生竟有21.8%,有问题主动找老师帮助解决的学生也只有21%,被老师当众批评过的学生有22%。调查到对自己前途是如何看待时,34.5%的学生一片迷茫,20.8%的学生没有确定的目标”[2]。

针对以上中职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及思想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肯定中职学生主流思想积极健康一面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专职德育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课教育,另一方面更应加强专业课教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因实习设备、实习场地、师资等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均采取教师站在传统教室的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的理论教学方式。因理论课程比较枯燥深奥,缺乏趣味性,加之绝大部分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对上课缺乏兴趣,厌学现象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影响到他们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以市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能够顶岗实习且适应汽车后市场和地方经济的高素质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二以就业知识需求为前提,分析汽车维修厂技术工人岗位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引入实车实习及二级维护、汽车一般检修内容,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室建设;三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理论课程,加大实训教学比重,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此学校建立11个学习站形式的专业教室,将理论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学习站进行。通过此项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的现象明显减少。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4门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德育课程[1]。这4门必修课程内容翔实,哲理丰富,如果仅由传统的专职德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领会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笔者认为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能充分有效地将上述德育课程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在对学生“以市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德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在学习站授课过程中,根据汽车的保有量分析市场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用人需求量,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市场前景及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其对应的汽车商务、汽车装饰等相关行业;分析汽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指导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应取得中级以上汽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证。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分析,让其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把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其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对学生讲解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增强其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这样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又传授了有关职业生涯相关的德育内容。

3.2 在分析汽车维修厂技术工人岗位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的专业课教学中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相关德育内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在学习站里对学生从一个维修厂工人的基本工作过程开始训练,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基本动作,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如何使用工量具,如何整理及维护工量具,以致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后打扫清洁卫生等细节性问题;指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规则和要求,让其了解有关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同时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维修过程中,还讲解有关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学生在学习站里,要完成每一项教师确定的工作任务,还离不开与同学间的合作与配合。这时专业课教师就要求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学生在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就会逐渐养成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又完成有关职业道德与法律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

3.3 通过做学教合一,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接受“哲学与人生”和“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德育内容哲学课可以说是最令中职学生生厌但也是最引人入胜的,这就要看谁来上和怎样上好这门课了。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通过做学教合一,学生就会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课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领会有关哲学原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课程,大量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对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灰心丧气,放弃该项操作。这时专业课教师就会手把手地帮助学生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做出示范性操作,对其以信心上的鼓舞让其坚持做下去。这就帮助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意识,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不断的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开展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一方面增强其劳动的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改变好逸恶劳的恶习,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正确观念,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勇于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使中职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德育教学有关内容。只有坚持专职德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多层次、全方位德育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教职成[2008]6号

[2]谢红燕,李峻薇,李发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255

作者:刘有星

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论文 篇2:

中等职业学校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目前,国家教育部在所管辖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搞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所管辖的技工类学校中搞一体化教学改革,二者都侧重于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教学改革,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没有提及。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改 五位一体 教学模式

课 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3EB073),主持人:李贵强。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问题

1.局限性

(1)教学方法局限性。如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杨忠杰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研究》一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对专业课程目标重新定位,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环境企业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关系师徒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以符合现代技术工人培养要求。其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即“五化法”,只局限于专业课教学方法的范畴。

(2)教学改革局限性。如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发展研究课题报告》中提出: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体系等构建,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车间实现一体化)的构建,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基于一体化教学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实施研究。它局限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涉及五个教学必要条件的构建,局限于实习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然而可贵的是提到“基于一体化教学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实施研究”。但没有具体讲清楚,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

2.知识混淆

目前,一体化课改仅限于专业范畴,正在试点阶段,没有全面铺开。有的学者首先提出理实一体化,不久又有学者提出工学一体化。两者的共同特征是把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合并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或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取消了实验课教学,理论课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形式合一。一体化课程体系层次不清,造成专业理论知识与工艺知识混淆。有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套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造成知识破碎,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内涵

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要实施教书育人一体化教学、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学习应用一体化教学、专业理论课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课程实施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个别课程实施数字学习一体化教学,合称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如图所示。

所开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理论课 实习实训课 个别课

图 中等职业学校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分之可独立运行,合之成为一体。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实一体化、工学一体化,还应该加上“学习应用一体化”,并且教书育人一体化要融入其他四位一体化教学之中,数字学习一体化融入学习应用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之中。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缺一不可。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第三,有利于全面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发展,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实用求是原则

中职教育说到底就是实用型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模式再好,不实用也是不行的。求是就是按规律办事,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建立,光实用不行,还得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及接受能力。

2.立德树人原则

以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都重视了教的质量提升,却忽视了育的质量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本应该是教与育的统一体。教学是“立德”的主渠道,又是“树人”主要途径。所以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3.教改效益原则

教改是要有效益的,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社会效益是培养学生成人,成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其经济效益是培养学生成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其时间效益是加快成人成才的速度。

五、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

1.课题构建法

吸取“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基本合理内核,如辽宁工贸学校孙福贵主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课题,其合理内核是“既教书又育人”。又如,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主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其合理内核是“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归纳推理,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命题,通过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构建“中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

2.试点构建法

我们组织专家和一体化教改试验教师,认真总结本校维修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班和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班的经验及教训,克服知识和技能传授零碎、不系统,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理论教学阶段不明显,工学一体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混淆界线不清等弊端。通过专业试点的教学实践,理清理实一体化针对实习实训和专业理论课教学、工学一体化针对顶岗实习教学,从而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

3.个案构建法

基于辽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中职示范校的三个重点专业建设个案,推行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演绎推出工作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又基于该校采矿技术工作站和数字化校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的个案,加强实训教学,实行模拟仿真教学,完善信息建设,启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建工作,使之逐步成为课程教学的媒介和载体。加之2013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特意提出数字化教学问题,从而演绎推出数字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

4.跨学科构建法

我们通过督导听课,对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德育、职业等公共基础课进行了跨学科研究,针对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首先要教学理念先进,学与问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用结合,形成应用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次要德育进课标、进教案、进课堂,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时,注重学生学习目的、职业理想、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常识等德育教育,形成教书育人一体化教学模式。再次要以本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数字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辽宁工贸学校、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作者:毛静梅 李贵强

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论文 篇3: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改的试点与体会

[摘           要]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始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为基本原则,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从院校层面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学校工厂化、教室车间化、实训生产化和教学一体化,培养一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产业人才。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体会

随着人社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等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改之旅的开始。

2012年9月,学校被人社部确定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试点专业为数控车工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标志着一体化教学进入实践阶段。学校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开展了以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的学习、讨论、研究、建设、实践活动。在加强理论探索、细化目标基础上,突出校企合作、岗位对接,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丰富和完善一体化教学内涵。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一体化教改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通过试点凝练了一些可推广的做法

(一)统一领导,高效推进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一体化教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一体化教改工作小组。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学管理配套措施,制订一体化教学管理办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二)统一目标,按需实施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教学活动严格按照人社部制定的5个专业《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方案(试行)》的要求,按其提供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一体化教材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统一规划,加大一体化场景建设力度

一体化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有其特殊的要求,改造和建设教学场景是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我们一方面加大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基础建设,改善一体化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现有条件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建设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形成所需的教学讨论区、操作区、资料查询区、评价学习区。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和产品生产功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专业一体化教学场所由多个一体化教室组成,每门课程设置一个一体化标准教室。如数控专业设有钳加工、普通车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等一体化教室。

(四)外引专家,提供顶层设计技术支撑

聘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专家组指导试点工作。专家组中有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方面的專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开发方面的专家、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的专家、一体化实训场所及其设备设施规划建设的专家,专家组全面指导一体化课改工作,解答疑难问题,培训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开阔视野,强化师资培训

学校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人社部、教育部、区内外组织的相关培训。特别是试点班教学团队的成员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每周至少有一堂一体化教学公开课,供教师观摩、研讨、交流。每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概论、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和一体化课程课件制作的培训活动。同时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企业岗位实践,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制度。

(六)校企合作,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校企合作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最终目标的保障。我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开拓,与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等方式提高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丰富了一体化教师队伍层次;通过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厂入校、引校入厂等活动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工学结合。按照“企业指导专业,专业服务企业”的模式,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用工的初步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联系。

二、通过试点收获了一批可物化的成果

(一)以试点专业推动整体改革,发挥辐射作用

通过两个专业试点班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学校其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模板、样例和可参照的标准,缩短了推广周期,加快了我校各专业的一体化改革进程。围绕一体化教改的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以一体化内涵为蓝本的创新课堂活动在每节课中得以体现,在每个教师身上得以应用。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态势。

(二)项目支持,改善条件

借助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依据有关规定在项目经费中安排资金用于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我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环境和设备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充实。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综合素养明显提高,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得到增强

由于打破了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情景更接近真实、更接近企业,符合目前生源实际和学生求知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着素质教育的实质,接受一体化教学模式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四)教师的整体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通过试点使教师具备了更精通的专业知识、更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更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更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学校的政策鼓励和教师自身的努力下,教师的整体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学校积极推广引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课改,教师大都积极参与,一体化教学思想得以确立。

(五)教学质量提高明显,办学特色初步显现

随着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中,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满意率逐年提升,主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主动要求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预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日渐增多。

三、几个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受学校教育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专业的企业情景、工厂化设备在教学中不能真实展现,只能以模拟、视频形式来训练、演示,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不够完备。

应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把握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加快自身的硬件和内涵建设。继续完善一体化教室(工作站),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效缩短院校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过渡周期。

(二)受区域内行业企业的规模、数量、规范化程度的限制,加上多数企业不重视、不愿配合,致使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教改基础不够深厚,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不强,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能力较低,影响一体化教改进程和质量。

寻求横向合作,强化与发达地区兄弟院校联系,学习借鉴其经验,借助其课程开发能力推进自身的一體化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实现跨区域校企合作以深化教改基础、强化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增强学校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能力。

(三)人社部制定的5个专业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方案(试行)》以及提供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与学

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差距较大、衔接困难,影响教学效果。

考虑以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方案(试行)》为蓝本,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加大聘请、引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编制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学生实际的校本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

(四)师资队伍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受原来办学方向影响和现行人事制度的制约,目前的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实际岗位经验不足、对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掌握不深、对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了解不够透彻等缺陷,导致一些课程设计与实际脱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不科学等现象。

通过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实操能力、德育教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能力等。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基础应该是技工”。我们要始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为基本原则,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从院校层面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学校工厂化、教室车间化、实训生产化和教学一体化,培养一批适应当今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产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淳.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J].职教论坛,2012(8).

[2]王玉国.完善“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J].职教论坛,2013(2).

[3]曾繁相.中职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3(10).

[4]张国红.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J].职教论坛,2013(15).

[5]任群生,李鹏辉.学、教一体化在数控编程加工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3(18).

[6]张祺午.校企合作的现实困惑、改革着眼点和发展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5(9).

[7]王建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作者:纪树全

上一篇:兴趣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农业档案新农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