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立体化通识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作为高校英语教育三大基本建设之一,英语教材的编写是高水平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至今已历四代,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趋于特色化、模块化,注重拓展性和实用性。本文以英语教材的编撰为主题,对其特色化发展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关改善意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英语立体化通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英语立体化通识教育论文 篇1:

通识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英语立体化课堂构建探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通识教育理念条件下的全面地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校英语 立体化教学

高校的英语教学活动是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课程。随着高校的十几年的扩招,学生的教学已经不是精英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大众式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一定的改变来适应这种变化。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高校英语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概念

通识教育是从古代的希腊一些自由教育的理念不断演变发展出来的现代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推崇的是教学的自由发挥,强调的是一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的针对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包容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学对象,可以兼顾工学、理科、文学专业的学生。这种教学理念注重的是对英语学习的全方位整体的认识,水到渠成地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向,这种教学就是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区别就在于教学的目的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将英语的学习当成一种考学、找工作的手段,延长学生学习目的,拓展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随着我国的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要不断变化,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作为一门大学的公共基本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在两年至两年半左右。这种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英语全方位的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为纲,以人才需求为基本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为手段。这种立体教学模式要求积极转变教师的主角地位,同时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主角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二、教学意义

高校的扩招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的迫切程度不断增加。那种以前只关心英语的单词的记忆,特殊语法的学习,完全的应试教学的那一套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笔者也进行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只能占到15%,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占到50%以上。这一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出,现实情况下,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不佳,学校的教学目的很难完成。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上课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学习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效果。现代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在学习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掌握一些其他知识(例如英语),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复合型。同时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欧美的文化了解,加深这种对英语语境的掌握,才能应用好这门语言工具。

三、学习误区

在中国,现代人的功利心理作用,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考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笔者不是反对目的性较强的学习,至少这种学习的动力很足。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阐述英语课程重要性的时候,总是说“英语是一种技能,可以给大家带来升学、找工作的便利”,但是学生以这种心态去学习英语,升学之前,他们的学习劲头很足,但是一旦升学完成,工作稳定,这些学生还会学习英语吗?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功利心理的作用,不能使得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英语。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教学的过程才能流畅,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才能从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理念的转变。为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转变,笔者一直在探索一套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通过通识教育思想的引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新方式。

四、具体实施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方式和相关内容。教师在及时的转变教学思路,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进行有效的单词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将英语语言文化的教授,提高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上要转变为了考学、找工作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要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手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摸底,掌握学生的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时难点,教师教学就游刃有余了。

2.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教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课下不断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同时要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下学习,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聊一些英语学习的经验和困难,有效解除学生学习的疑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起现代化的“英语角”。建立一个以教师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QQ群,通过网络多交流一下。

总而言之,大学中英语的教学不只是教授单词、语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单词语法必须是自己的事情了,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通识教育理念崇尚的是自由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习兴趣的调动,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模式,将有效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杜培帮.外语立体画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汪征.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传播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06):115-118.

作者:粟斐

高校英语立体化通识教育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特色探讨

摘要:作为高校英语教育三大基本建设之一,英语教材的编写是高水平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至今已历四代,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趋于特色化、模块化,注重拓展性和实用性。本文以英语教材的编撰为主题,对其特色化发展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关改善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编撰 特色化 实用性 民族内涵

一、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大学英语教材是贯彻实施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组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参照物”,教学重点、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在教材中都有集中的体现。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发行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和方向也在发生变革,符合时代发展和高质量英语教学要求的教材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1.大学英语教材编撰的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特点

大学英语教材的最终用途是指导学生学习,在编撰英语教材前,编者首先需明确四个方向,一是教材的内容设置要改进以往教材“实用而又薄弱”的地方;二是教材要很好地辅助现有的教学情况,使教学任务顺利开展;三是教材的伸缩性,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让学生发挥个性;四是教材内容的难度设置要呈现坡度,即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大学英语教材编撰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

很多大学生一提到学习英语,首先想到的就是背单词,

“背会单词就等于学会了一半英语”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英语学习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语言表达,语言训练的基础是语法,而语法训练的基础是词汇,所以语法和词汇作为英语的两大基础,在以往以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旧是教材编撰的侧重点。英语词汇和重点语法的反复训练有助于大学生理解、记忆和熟悉英语语言规律,培养英语语感,为英语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3.大学英语教材编撰应着重体现语言共核

英语语言共核,简单的理解就是英语词汇、语法、句型以及一般意念等方面的共通部分。英语词汇数量众多,但表示特定含义的前缀、后缀屈指可数,如表述重复含义的“re”前缀、表形容词的“ful”后缀,英语表达的句子众多,而句型却只有十几种。从这个层面来说,掌握英语语言共核有助于在国际交际事务中灵活运用英语语言,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从小学英语教育直至大学英语教育,乃至成人英语教育都持续重视英语词汇和句型训练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英语教材的“通识化”特色

大学英语“通识化”教学理念在2010年才为有关学者重视,这一理念的提出可谓开创了“后大学英语教育时代”。通识教育为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更准确的方向。通识化英语教材的编撰是与以《文科英语》《理科英语》为代表的第一代英语教材编撰理念相背离的,所谓英语的“通识化”指的是以教授内容为导向,摒弃了以语言技能教授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蔡基刚(复旦大学教授)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撰文提出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不具特色,仅仅是高中英语教育模式的延续,这种毫无特色的英语教育模式也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育“费时低效”的根本原因。基本的语言技能应在高中英语教育阶段完成,大学英语教育要以内容为依托,走向“通识化”的特色之路。

在后大学英语时代,具有通识化特色的英语教材应在编写理念上加以改变,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应以学科背景为依托,逐步引申,加入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新型模式、学生自我评估及学业管理等内容。在通识化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材类型,教材的编撰要体现出专业化、对接化,且要兼顾综合化理念。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需要向“双模”方向迈进,“双模”指的是EAP(学术英语)和ESP(专业英语),EAP类教材属综合类学术教材,是教材整合框架下的基础教材,主要用途是指导学术交流和学术写作。ESP类教材的编写则能很好地契合“通识化”的特色,由于大学特殊的专业环境,存在多种学科分类,如工学、农学、医学、哲学、法学等。随着中国国家化进程的加快,具有专业英语素养的人才紧缺,大学生专业方面的英语应用技能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和政府机构门槛的“准入证”。所以,ESP英语教材的编写在体现通识化特色的同时,也填补了外语教育的空白,比如ESP英语教材可以是传媒英语、工商管理英语、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法律英语等。在2010年广州“外语通识教育和课程改革教育高层论坛”上,来自各地区的专家一致达成共识,即外语通识化教育以及教材的“双模”改革是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需在综合外语教育的大环境下,兼顾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拓宽学生的外语知识覆盖面,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双向发展,迎合市场需要和就业需求。当前,为了英语通识化教育的需求,已有一些省份和高校组织相关专家编撰适合自己高校专业的英语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格式上还不统一,内容设置也不科学,但其时效性确已得到验证,所以笔者建议,在外语教材“通识化”发展方面,教育部应尽快制定编撰流程,统一选材,统一定位,统一进行教材分析,积极做到基础和专业内容的统筹兼顾。

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即指教材编撰要体现时代特色,在教材中适当加入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信息,在内容选材上的新颖,在网络技术运用上的成熟常常会极大地刺激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编写的时代特色可从内容和技术上的特色两个方面达成。

1.内容选材的特色

旧版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多以情景对话、记叙文、阅读理解的形式传授教学内容,且取材单一,与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设置相近。学生们学习起来不仅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且收效甚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语教材的内容设置限制了英语教学水平。英语教材的内容选材上要加以改革,具体编写操作中要紧握人物、社会和自然三大主线加以拓展,适当加入科技、政治、情感、商贸等领域的典型话题,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与时俱进的学习氛围。在内容选材上颇具特色的典型教材当属上海地区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其秉承特色化的理念,在内容选材上充分体现了“广泛、大胆、精彩”的特点,此教材内容不仅体裁多样(评论性、记叙性、游记、人物传记、小说等),且涉及面广泛(包括政治、社会、生活、科技、哲学)。大学生学起来普遍反映有趣、实用,贴近生活。

2.技术上的特色

由于英语语言教学的特殊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教本已不仅限于纸质教材,还包括网络化教材。我国大学英语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向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由此也诞生出一系列的电子版教材和网络软件教材,现今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大学综合英语》《新概念英语》或《新版大学英语》,其随书都会有光盘和教学软件赠送。可以看出,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将全面覆盖英语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网络教材将呈现立体化、全方位化的发展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了英语教材的信息化加工,不仅包含内容设置,还包含言语和听力测试,本文将着重介绍DVLLEs英语网络特色教材。DVLLEs简称DVEs,是一种分布式虚拟言语学习平台,旨在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语言场景,如英语使用国度的景观介绍和仿真、外国风俗知识介绍、日常习语交际场景、英语基础课程、英语拓展课程等。DVEs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推行英语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在于“仿真”,即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是一种融入学习过程的辅助工具。从二语习得理论方面来说,DVLLEs教材的仿真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我国英语学习情境缺乏和失真的弊端,这类教材很好地将英语学习内容融入情境,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巩固,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技能。基于DVLLEs理念的英语网络教材的开发仍具有很大的前景,适宜向综合化、仿真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方向发展,如基于DvEs理念的在线学习交互系统、虚拟社会交流场景、虚拟网络课堂,甚至可以将英语网络教材开发为游戏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训练成果进行打分和升级。基于DvLLEs理念的网络教材的编写才真正做到了特色化、时效化,不再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形式。

结语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经历了50多年,其改革过程曲折而艰辛。新时代英语背景下,仅仅重视词汇、语法,且内容枯燥的英语教材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高岩

高校英语立体化通识教育论文 篇3:

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调查研究了大连高校开设英语通识课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大连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大学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现有大学英语教育中出现的难以顺应时代要求,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考证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通识 英语教育 专业英语 公共英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不但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传播、人才交流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英语已经成为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我国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和高校云集的中心城市。承担着重要外语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也正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教学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全球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都推动着人才培养向“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通识教育顺应了历史时代的要求是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最佳途径。大连地区高校教学改革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已走过几个年头,效果怎样、有什么经验教训、对日后的英语人才培养还有什么启示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

1.打破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壁垒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就是两架马车—“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二者虽然都是英语教学但是由于所属部门不同、授课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任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等诸多的不同,使二者长期以来都是平行站位,没有交集。这样的设置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其合理性,在肯定这样的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大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文化、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其次,高校入学新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完全胜任大学期间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也已极大丰富,无论是教学设备等硬件还是师资力量的软件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已经可以胜任更大规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通识教育衔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纽带

首先通识教育既是针对大学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的全面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 也就是一种“全人” 的培养模式。所谓“ 全人” 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这也就是立项中“专业英语‘公共化’”的内涵。而公共英语“专业化”也并不是对通识理论的否定,相反是公共英语学习者在广泛涉猎英语文化、历史、语言、戏剧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喜好、专业发展需要、就业取向所做出的有选择的细化强化学习。由此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具立体化。

二、大连地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优质良港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截至2009年,大连纯进口公司有13000家;外资银行19家;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据省统计局联合年检(2007)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省进行联合年检的外资企业9053家中大连市达4570家,占全省比重的50.5%,居全省14个城市之首。大连正向着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随着交流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大连对于外语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反观大连地区高校每年输送约7万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都经过两年的公共英语学习,且绝大多数通过非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却面临着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却缺乏对应专业的英语知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旅游、会展、物流等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困扰着在连发展的众多企业。在大连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全面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正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人才。

三、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调查

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大连一所省属外国语大学,肩负着为大连的发展培养专业外语人才的重任。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11年出台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了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国际化特色建设等四大建设为核心的“十二五”时期学校课程建设体系整体框架。明确了课程格局立体化、课程内容现代化、课程发展个性化和课程视角国际化建设目标。把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课程的国际化建设等七个方面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并从课程管理机制、课程团队建设、沟通与合作、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由此可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被高度重视,为培养全面应用型外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大连工业大学引进了超星尔雅通识课作为该校“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超星尔雅通识课是北京尔雅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学者,通过专业制作、强大的技术团队倾力打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包含了2000多位全国一流名师的课程资源,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军事法学、经济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等10个方面。该校以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为依托开通 “通识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网上辅导、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在校内享受国内一流课程资源。这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知识结构立体、有针对性的通识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满足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大连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将通识教育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该校启动了2012-2015年为期三年的通识课程建设项目。在该项目中着重建设30门通识课程。逐步达到每门核心课程5-7名高水平主讲教师,每门扩展课程3-5名主讲教师。逐渐形成发散式立体课程网络。并进一步打造完善系统的适合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评价标准、实践体系。最终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中心,扩展课程为延展的较为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为了保障通识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主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以教学团队的形式逐渐形成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保障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每门核心课程建设经费为10万元,每门扩展课程建设经费5万元的经费

四、大连高校英语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

通识课的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需求。既然通识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那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全校绝大多数学生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中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就业所需相关课程。面对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网络实现课程共享。全国所有相似类型的高校的通识课整合在一个网络下建设通识课程共享平台,既可以保证学生有课可选,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所选课程的质量,保证通选课程的学习效果。

2.通识课程的评价标准单一,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甚至是一些专业能力考试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一卷定乾坤”。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毫无例外的以一次性结课考试为主。这与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熏陶优美情感的通识课程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结合课程的具体要求灵活地将试卷与融入学生个人学习感悟的研究报告将结合,鼓励学生基于课程的创造性思维。评价标准也应全面而具体化。

3.市场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必将走向多元化。例如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势必要涉及到法律翻译、旅游翻译、会展翻译、新闻翻译、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在校期间有必要通过辅修、通识选修课等方式研修法律、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等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由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师资优势、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据全院之力开设一个方向的通选课,并可以借鉴大连理工大学的成功经验以校内立项的方式保证所开设通选课的质量和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五、结束语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通识课程的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识课程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细节上,深入探讨了通识课程在某一专业方面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评价标准显效性差,无法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等问题,并通相关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建议,望对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为“服务大连”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履行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政府统计局.http://www.stats.dl.gov.cn.

[2] 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http://www.ln.gov.cn.

[3] 滕芳.大连市对外语人才的未来需求方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7-18.

[4] 大连外国语大学. http://www.dlufl.edu.cn/jxky/.

[5] 大连工业大学.http://jiaowu.dlpu.edu.cn/news_show.asp?id=1400.[6] 大连理工大学. http://teach.dlut.edu.cn/.

作者:何心

上一篇:英语整句翻译之大学英语论文下一篇:卫生服务体系下农村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