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2024-04-23

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精选6篇)

篇1: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抓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

近年来,莘县实验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通过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新亮点。

一、德育课程方面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意义重大。近年来,我校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严格集体备课,严格上课、反思,取得较好效果。

1、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2、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时,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3、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师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

4、现代化手段让思品课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在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5、大力开发农村资源,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果园、林中,亲身投入搬玉米等实践性课堂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①调查问卷评价。如:这册书中哪幅画你最喜欢,哪幅图最不喜欢,怎么改?②展览会评价(师评、学生互评、自评)。③激励每个儿童,自由创作作品(可由家长合作进行)。④讲述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帮妈妈做家务活等。⑤到学校科技活动室考查知识,如找一找哪些种子是秋天的果实,哪些种子是夏天的果实,从各种树叶颜色上分辨夏天、秋天、春天、冬天的树叶标本。⑥测评每个儿童自身兴趣、爱好。老师找准学生闪光点,最后给予描述性的、以鼓励语言为重点的评价。

二、学科课程方面

从2000年以来,实验小学规定:除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外,所有学科都要渗透德育,制定方案,并按照方案严格实施。

1、基于语语文学科的书艺课程

开设翰墨书法、阅读写作、经典吟诵等技艺课程,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于书写、善于表达且富有底蕴的人。开设书法课,和阅读课,通过诵读校本教材《岁月如歌》,加大诗词背诵积累量,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故事分享、国学达人挑战赛、诗词大会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2、基于数学学科的益智器具课程

2013年9月,我校两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中央教科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的“数学游戏—思维潜能开发”第一期培训,带来了第一批益智器具,从此我们的师生与“益智器具”结了缘,益智器具变教具,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思,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为我校生机勃勃的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验初期,我们成立了11人的实验小组,先组建了一个四年级作为实验班,每周上两节课,看到这个的孩子们课前对这种课的期盼,课堂上对益智玩具探究的专注,课后对成功的无穷回味,为了更扎实有效的开展益智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的体验益智器具的快乐,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学校规定,每周三课间操后的两节课,2—5年级45个班,全部是 “益智课堂”,不管走进哪个班级,都会看到孩子们或者在静静地深思、或者在认真地操作、或者在激烈的争执、或者在喜悦地欢呼……,所以这两节课成为孩子们心中期盼的“好课”,在课尾孩子们都会恋恋不舍地说“我可爱的益智玩具,我们相约周三”,所以我们也称为“相约周三两节课”。

我们通过多项措施发展益智课程,努力让学生动心——学会专注,动眼——学会观察,动耳——学会倾听,动手——学会操作,动口——学会表达,动脑——学会思考。

三、传统文化方面 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古诗文素养实验已经多年,解除了丰硕成果,这项实验真正让孩子们走近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

1、在写字课和读书课中渗透古典文化

我校的写字课和读书课是学校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及学校实际开始的校本课程。我们每周一三五上午第一节为写字课,每周二四上午第一节为读书课。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使人怡情气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正所谓“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书法正是修身养德的好形式、好渠道、好方法。我校的写字课坚持“人能写字、字能写人”的原则,坚持“观察、范写、仿写、反馈”四步走的原则,让孩子们人人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规规矩矩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已成为孩子们的共识。

读书课坚持“课内保底,课外保量,活动保质”三个原则,孩子们在读过书后用快板、相声、课本剧等传统方式把读书成果展示出来,只有通过展示,才能把读书成果最大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气质。

2、继续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评选古诗文背诵大王。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我校在十几年的研究推广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课程设置、教育路径探索、家校合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了庄壮、苏晓彤、崔培睿等一批古诗文诵读齐鲁小名士;2016年9月,我校学生张涵在聊城市国学达人比赛中又获小学组冠军。古韵悠悠,书香袅袅,捧读经典,畅游书海,在文明中穿梭,在书香中成长。我校颇具特色的经典诵读被多家媒体报道。经过一代代实小学子继承和发扬,成为实小学子的独特内蕴。

3、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内在需求 我们要求教师配合班主任,在两个级开展调查活动,包括面谈、日记咨询、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便及时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铺垫。

4、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我校专门设立了《传统文化》课,有教材,配备专门教师,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课上,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孩子们徜徉在古典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与名人对话,与大师交流,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快乐,“学古代谦谦君子,做今日中华少年”成为孩子们的共识。

5、让学生在社团活动和学校益智课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每周三下午,是我校坚持多年的社团活动课程,我校组建了21个社团,书法、戏曲、象棋、民族舞、笛子、古筝、绘画、剪纸、刺绣等社团的成立,让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孩子们学到了一技之长,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品格。

我校的益智课程属于数学教育的范畴,有专门的额数学教师任教。“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等,孩子们学在其中,智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学习更有效,让生活更有趣,更加深了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6、结合书香校园建设,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我校坚持“文化育人”、“ 环境育人”,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坚持传统优秀文化优先。校园的墙壁上、走廊内、楼道口都有传统文化的印记,孩子们每天耳濡目染,把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底。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这项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教案以及优秀的课例。由于活动内容多样,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孩子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省教育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局、县教育局等领导、专家的认可,多家教育媒体也报道了我校的传统教育成果。

四、实践活动方面

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有益补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方面的不足,通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动手动脑,增强感性认知,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培养良好的情操和意志。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建立旷日持久的规范机制。在开学初通过开展“日常规范养成月”活动,以《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为依据,坚持对行为习惯的检查,坚持每周一公布评比名次,颁发流动红旗,促进正面教育和引导。举行《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学规范做文明学生演讲比赛”及举办“小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有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爱公教育。利用清明节,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学习英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墓、为烈士献花等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寻找、发现和感受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利用国庆节,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加强学习模范先进人物。继续完善和规范每周的升降旗仪式,提高国旗下讲话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作用。举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时收看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时政教育。

3、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心理教育方法。

每学期学校都将安排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举办2到3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办心理咨询室,长年进行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每年的四五月份都要针对六年级毕业生的心理加强辅导,使他们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参加小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学校安排专人辅导定期给家长写亲情信。

3、坚持抓好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学校成立了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法制建设实施方案,紧紧结合“五五”普法利用课堂教育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升国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月”活动,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加强合作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阵地化、制度化。总之,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莘县实验小学努力寻找最佳的德育途径,让孩子们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融入德育,给每个孩子闪光的机会,使孩子们体验成功,体验幸福,每天都绽放阳光般的笑脸。他们深深感到,幸福教育并不遥远,他们正走在幸福教育的大路上……

篇2: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常规。

第一章 德育工作队伍及其职责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各学校均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其它成员由党支部、工会、德育处(政教处)、教务处、团支部、少先队、家长委员会、关工委、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辅导骨干教师等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确保德育首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制定符合德育工作要求且切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职能部门、年级、班级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和总结。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校性德育活动。加强校纪校风和学风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致力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

(2)组织开展德育科研。定期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时研究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肯定成绩,指明方向,明确要求。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3)协调校内外各方面德育力量,凝聚德育工作合力。建好校外德育基地,举办好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长会议。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教和特困生的资助工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持久性。切实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4)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有关要求及学校实际,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促进班级德育工作。指导班主任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和培训。督促和帮助班主任组织好主题班会,指导班主任写好学生评语。

(5)加强德育工作督查指导。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德育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并贯彻实施。指导年级组、班级积极应对重大问题和偶发、突发事件。对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建立档案。组织推荐评选各级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总结经验,推树典型。

2、德育处(政教处)和团队组织及其职责

(1)提出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工作进程表,交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后发至 各职能部门、年级组和班级。

(2)协调德育工作各部门分工,督促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学校日常纪律、卫生情况,并做好记载存档。

(3)指导和检查各班级的德育工作,具体部署与组织主题德育活动,调查研究学校德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4)检查德育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总结表彰。

3、班主任职责

(1)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制定班级常规,搞好班务处理,组织好主题班会。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建立文明、民主、和谐的班集体。

(2)做好本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组织进行本班学生的德育评价工作,每学期期末为学生写好操行评语,负责本班学生的有关奖惩。

(3)负责联系和协调科任教师商讨本班教育工作,互通情况,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减轻课业负担。

(4)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4、科任教师职责

(1)每学期有德育渗透计划,在备课中写明德育渗透点,积极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在所任教的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和督促学生依据《中小学生守则》要求规范言行。积极参加班队会、家长会等活动。

(3)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认真开展学生“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一技之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5)实行任课教师德育工作问题首发责任制。对在课堂教学与平时工作生活中发现的学生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班主任或相关负责人反馈处理意见。

第二章 德育常规内容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为常规基础教育内容,以规范学生的校园行为、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为工作重点,做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想信念、民主与法制、道德、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心理健康、劳动、国防、人民防空、时事政治、安全、环境、禁毒、预防艾滋病、计划生育知识等教育工作。

第三章

德育常规工作

一、每日德育工作

(一)升降国旗;

(二)双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及纪律检查评比;

(三)组织打扫卫生并检查;

(四)学生礼仪(进校仪表、着装、佩戴校徽或校牌、佩戴团队标志)检查;

(五)至少一次校园广播;

(六)至少一名领导值日;

(七)组织收看新闻节目。

二、每周德育工作

(一)星期一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二)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会活动;

(三)公布出勤、卫生、学习、锻炼、纪律、班级文化等情况检查评比结果;

(四)一次值周工作总结;

(六)一次卫生大扫除。

三、每月德育工作

(一)一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

(二)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

(三)一次主题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

(四)一次心理讲座;

(五)一期班刊窗刊;

(六)一次星级学生、优秀集体的评比活动;

(七)一期德育工作简报(或专栏);

(八)向基教科上报本月德育工作总结。

四、每学期德育工作

(一)有学校(德育处)、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有团队教育活动安排;

(三)学校教学计划中要有德育要求,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每学期有德育渗透安排;

(四)至少有一次全校性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联席会;

(五)至少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六)学校每学期检查一次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七)期末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思想品德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连同期末考试考查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

(八)有“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重点;

(九)举办一次中学生团校培训;

(十)至少召开两次学校德育工作联席会(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参加)。

(十一)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并召开表彰会;

(十二)至少一次青春期教育活动。

五、每学年德育工作

(一)举办一次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进行一次以上班主任工作培训:

(三)进行一次德育工作大讨论或论文评选;

(四)评比表彰一次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

(五)对新生进行一次军训;

(六)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

(七)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节(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活动等)。

第四章 德育常规制度

一、德育岗位责任制度

(一)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班教导会制度,对德育工作管理人员及每名教职员工分别提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具体职责,作为评价考核其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

(二)把学校德育范畴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并建立检查视导制度。

二、升旗仪式制度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规定举行学校升旗仪式。

(二)全体师生都要列队参加升旗仪式。

(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当前主题教育内容等,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稿存入德育工作档案。

(四)升国旗仪式可以与晨会教育、值周工作总结结合起来,但要形成规范。

三、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制度

(一)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开学毕业典礼和校庆 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根据其内涵确定德育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精心组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和各类青少年艺体比赛等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有科学实用的活动方案、活动总结,活动材料存入德育工作档案。

(二)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法制、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中国近代历史、礼仪知识、国防知识、安全教育等讲座和和优良传统、未来社会和人才需求等报告会,拓宽知识视野,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四、班会课制度

(一)班会课每周一节,包括主题班会、组织集体活动、总结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安排学校布臵的任务等。一般由班主任主持,也可由班干部主持,班主任必须到场,可邀学校、年级组或学生家长列席。

(二)班会课前,班主任召集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骨干研究确定主题,提出措施,班会要主题明确,形式生动活泼,讲究教育实效,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各抒已见,不能将班会开成“训会”。

(三)学校对所有班级的班会课进行检查,检查记载班会课的形式、主题、学生参与情况。定期组织观摩优秀主题班会课,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促进的目的。

五、家校联系制度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报告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学生成才的现状,汇报涉及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主动采纳家长的正确建议。

(二)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骨干队伍,负责家长学校培训事务,协调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集中开班授课。

(三)班主任平时要通过家访、信访、电访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发展态势,并将联系情况记入《班主任工作手册》。确保每学期与每位学生家长的联系至少1次,家访率30%以上。学校将家校联系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范围。

(四)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真实了解子女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组织召开家长会之前,要制订好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学校每学期随机选择不少于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与教师工作的意见和满意度等。开展家长开放日或接待日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六、学生参与管理制度

(一)学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班级管理。

(二)建立各种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的制度。如班委会管理制度,学 生会管理制度,文明行为监督岗、示范岗制度,民主竞选制度,值日、值周生制度,文明宿舍制度等。教育和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有关活动的组织、设计、实施及评价管理。

七、学生评价及评优表彰制度

(一)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书写好操行评语,使学生既心悦诚服,又能受到鼓励和鞭策。

(二)每学期期末要评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或少先队员,还可针对校情和专题教育活动设定相应评先评优项目,提倡学校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激励机制。

(三)校长室或德育处(政教处)要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各项评先评优的评比细则,以此作为评比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评比的方式是先由学生集体评比,再参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意见,由校长室或德育处(政教处)确定。奖励应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资奖励为辅的原则。

八、培训与研讨制度

(一)学校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以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政教处每学期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教人员及任课教师进行两到三次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学习或研究探讨。县教育局每学年进行一次德育专题教育培训活动。

(二)经常对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分析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现状,交流德育经验、做法和体会,研究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学期初由德育领导小组选一德育专题,制订专题教育活动方案,期末撰写德育论文或工作总结,专题教育活动,一年为一个周期,同一周期内的各个教育专题有机连接,自成系列,德育效果不断强化。每学期运用“聚焦疏导法”解决1—2个校园热点问题。

九、共青团、少先队三会一课制度

学习团(队)章,组织学生干部培训,按团(队)章规定和上级团委工作部署,安排工作。根据学校实际,适时确定三会一课内容。三会即学习会、工作会、组织生活会,一课即团课(队课),三会一课要召开及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十、档案管理制度

(一)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一整套德育常规管理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德育档案的及时归档、保管和借阅等。

(二)存档内容:1.德育工作计划、总结;2.上级各类德育工作通知、文件和规定;3.本校各种德育活动分项档案(包括活动过程性原始材料);4.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档案;5.学生奖励材 料;6.学生处分材料;7.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有关材料;8.德育工作、班主任经验论文;9.班主任工作手册;10.校领导听课记录和参加主题班团会记录;11.其他。

第五章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篇3: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做好顶层构架、科学融入和系统支撑,以讲清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大中小学一体的德育顶层内容设计为基础,以对现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进行科学修订和深入挖掘、让学科课程体现育德为关键,以努力改善“课堂育德功能的呈现”和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为依托,着力做好“立什么德”、“如何树人”这篇大文章。

一、课程德育一体化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深化课程内容改革。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然而,现实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目前缺少一个贯穿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顶层内容架构,缺少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序列,德育目标、内容等还普遍存在脱节、越位、简单重复、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匹配性不够等状况。另一方面,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术轻人、重智轻德”现象,主要表现为智育本身偏重于工具理性,忽视了科学知识本身所蕴涵的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价值理性传承使命的学科教学,被碎片化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用以应付考试或取得文凭。而事实上,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凝聚着绝大多数教师的心血、占据着学生身心主要精力的就是学科课堂教学。德育和学科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才能使德育不再在堡垒外面打外围战,德育也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更能够落到实处、落到深处。

事实上,从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来看,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应当发挥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可以“以情育人”、“以史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可以“以美育人”,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可以“以理育人”。有专家研究发现,美国的语文教材几乎就是一部政治和历史教材,尤其注重体现国家意志和“美国精神”对学生的塑造。因此,早在2005年,上海在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时,就不仅构建了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顶层内容架构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重点的生命教育顶层内容架构,而且更加明确地提出和践行了“学科德育”的理念,立足于德育的主要目标内容,根据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所蕴涵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二、抓好“三个转化”是必要策略、落实关键

(一)抓好“内容转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转化为大中小学德育顶层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当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公理”,但与此同时,不同群体由于其社会角色和身心状态不同,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侧重点也将有所不同,这就好比是“公理”与“定理”的关系。从学生群体来说,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成长性和学习性。所谓成长性,学生群体包括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既是学生个体身心从幼小到强壮的过程,也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所以关注学生群体的成长性就是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其身心成长规律和政治社会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在遵循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所谓学习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最多时间是用于课堂学习。所以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性特点,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把课堂学习与价值养成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育德”与“育智”的“两张皮”,同时也会因为“片面地学习”而使得学生“片面地成长”。

正是基于对学生群体成长性和学习性这一主体特点的认识,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转化为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我们就必须找到科学的方法论加以转化,对此,“价值澄清”的方法值得重点借鉴。“价值澄清”的方法主要源于拉思斯、西蒙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咨询者、父母、领导者决不能企图在青年人中直接劝导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因为这将会妨碍青年人正在发展的那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育者根据儿童品德发展的时机和需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儿童在轻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价值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该理论也十分重视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情感、行动、选择能力、评价过程等因素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具体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中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土壤,并通过对这一土壤的认识和理解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把这些弄清楚、想明白了,价值标准就会自然而然确立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会从学生内心得以确立。

经过对学生群体所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涉及四个范畴,即政权范畴、主权范畴、文化范畴和社会交往范畴。

1.政权范畴。主要包括我们这个政权的领导力量是谁?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实行的是何种制度,走的是什么道路,这条道路将把我们国家带向何方?在对于这一范畴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的辨析中,我们重点要引导学生明白: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归属于社会主义这一前提的,而这其中的价值导向应该就是“政治认同”。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党的领导、科学理论、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

2.主权范畴。主要包括我们每个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国家是一个有着什么国情状况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何在?这个国家有哪些家庭成员组成,这些成员间应该建立何种关系?同时我们这个国家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共处?在对于这一范畴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的辨析中,我们所要重点引导的就是唤起青少年学生对养育自己的家庭、家乡及培养自己的国家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进而激发其对亲人、同胞和祖国的服务之心与报效之志。这其中的价值导向应该就是“国家意识”,也就是要形成对最大族群共同体的归属和维护。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利益、国际视野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

3.文化范畴。主要包括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发源于何种历史文化、形成于何种奋斗经历、结合于何种时代风貌?同时,我们国家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又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和精神气质?在对于这一范畴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的辨析中,我们重点要引导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导向就是“文化自信”,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历久弥新的族群传统的归属与弘扬。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国家语言、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时代精神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

4.社会交往范畴。主要包括:作为个体存在的“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作为社会存在的“我”应该遵循何种规则,以何种态度与他人交往互动;在对于这一范畴的知识语境和生活情境的辨析中,我们要重点引导的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对待他人。这其中的价值导向就应该是“公民人格”。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健康身心、明礼守法、诚信尽责、自强合作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

(二)抓好“文本转化”:将德育顶层内容体系转化为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的修改方案

应充分挖掘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现代科学的成果运用,准确把握德育内容顶层架构体系在不同学段融入的基本规律,将其系统、科学配置到各学段、各门相关学科之中,促进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学科内容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同时,还应通过梳理相关学科每一学段的课标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专业化水平和层次递进性,体现课程的德育合力。

前期,我们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体育、艺术、地理这六门德育相关课程进行了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结合中西方教育思想、国内外课程改革、当前学校德育实践经验,对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进行了深入挖掘,重点围绕如何落实大中小学顶层德育内容体系,聚焦上述几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代表性教材进行逐门逐层分析梳理。从纵向上剖析学校德育在衔接上缺乏系统性、层次性、渐进性以及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匹配性不够等情况;从横向上梳理德育课程和非德育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等问题。

对此,应以德育内容顶层架构四大板块中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核心指标,对六门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目标、内容、体系从完整性、针对性、适切性、时代性、衔接性、贯通性、延展性七个指标展开文本研究;应分别比对六门学科的国家课标和上海课标以及人教版、苏教版与上教版的教材结构体系,从教材编写意图、教材内容选用、教材参考指导,梳理每一门学科成套教材的内容与指向。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基于德育顶层内容体系四个维度这一分析框架,在梳理人教版和上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呈现状况中,发现“公民人格”和“文化自信”是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国家意识所占的比重居中,政治认同教育所占比重极小。在这些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应着力调整并重新建构政治、品德与社会、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德育的课程目标及重点内容。

(三)抓好“教学转化”:将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内容转化和文本转化重点在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转化则重点在于解决“如何教”这一问题。对此,要以当前国内外认知发展、道德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着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勾画出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目标、任务和有效教育方式,为提升课程德育实施的实效性提供依据。

在此方面,应积极借鉴当前国内外关于大中小学生道德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主要研究成果,从道德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三方面借助教学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考察当前课程德育目标、内容的适切性,对理论探讨阶段所提出的顶层德育内容体系的目标、内容框架进行检验,要回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课程德育实施中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年龄、学段上的适切性?二是课程德育实施中核心内容的学习,是否与学生的认知神经发展特点相适应?

教学转化能否真正取得实效,教师是关键。每一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关键在教师要有育人意识和一双慧眼,把教材隐含的德育内涵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润物无声地渗入学生心头。这就需要所有教师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遵循规律,把握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转移到关注与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意志培养、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此,首先要着力增强教师全员育人的意识,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密切互动。德育内容的要素不能以贴标签的形式进入学科课堂教学,而是要在遵循学科自身知识特点、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融入。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正面教育,强化显性课程,没有充分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与互补方面也很不够。在这些方面我们应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设计。应当聚焦当前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瓶颈问题,分析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课程的不足和原因,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相关培训课程内容架构和课程传递手段、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方面谋求突破与创新,从而构建一套覆盖大中小学教师职前、职中、职后阶段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养培训课程体系。

篇4:莘县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2

2012-10-18 22:36:2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2年10月17日,我们道口铺联校的领导和部分老师踏上了开往莘县实验小学的客车,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在这里我收获颇丰。

7点30分我们便到达了,站在莘县实验小学门口,我们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将到达学校门口的学生无论来自何方,在进入学校门口的那一刻便自觉站成一队,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同行的同事们也都啧啧赞叹。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校园里,校园洁净极了,没有一片纸屑。在这里我们主要参加了以下几项活动,从中我也感受很多:

1、书法课:他们学校有统一的书法教材,教师每天带领学生们进行20分钟的练字。我走进了一年级的书法课堂,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笔一画的练习着,从起笔、顿笔、行笔到笔画的组合、穿插等每个环节都非常扎实。看着孩子们一张张规范的书写,我真的好羡慕,同时我深刻地意识到书法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是抱怨孩子的书写,现在想想其实根本的原因是我没有交给孩子写好字的方法和习惯。

2、读书交流:学校在暑假把图书馆里的图书全部借给学生,让孩子进行阅读。开学后在每天读书交流20分钟,这样不仅增加了很多的课外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课堂教学:我听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食盐和水泥》。课堂上,无论是猜测、质疑、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研讨、汇报,学生们畅所欲言,落落大方。课堂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点拨者和追问者。回顾我们正在试验的课堂改革,我发现我校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的课堂秩序乱,我们的孩子表达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孩子的探究和评价能力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真正使我们的课改高效,我们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

4、阳光大课间: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漂亮的服装,铿锵有力的诵读展示都令在场的老师们赞叹。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课间操后,自动有序的班级小队,连去厕所都是那么整齐,见到老师又是那么彬彬有礼。可见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莘县实小的常规习惯的养成为我们做好了良好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5、学生古诗文素养展示:在古诗文诵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历史,看到了祖国蓬勃向上的明天,孩子们那富有感情的朗读,无不感动在场的老师们热泪盈眶。试想有了这些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何不强大?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6、课改汇报。在阶梯教室里我聆听了关于课改的教学汇报。从课题提出的背景、课改实施的理论依据、课改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课改存在的问题等都向我们做了详细的汇报。通过报告我真切体会到莘县实验小的老师们真是一群大胆改革、真正探索、敢于实践,不断创新研究的课改者。

7、学术报告:市教研室冯主任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师们指明了奋斗目标。我一定谨记冯主任的教导,做一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

短短一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是满满。感谢联校领导给我安排了这次的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不虚此行。同时,也希望能有多次这样的学习机会。

烟庄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王兰云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但又不稳定、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差。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二.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篇5:赴莘县实验小学参观有感

————莘县实验小学学习有感

10月30日一大早,苗校长带领道我们32位教师赴莘县实验小学参观学习。通过今天参观学习,我才真正知道了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教育人士慕名来这里考察学习。从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养成教育、特色的写字教学、读书交流活动,到“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从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到振奋人心的学生素养展示;从学校各项井井有条的工作,到冯主任的精彩报告,无时无处不体现了莘县实小“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他们“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学习归来,心里想了很多,也受到很大的触动。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 莘县实验小学的各项工作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去做,点点滴滴落到实处,实实在在。能把小事做好的人,肯定能做成大事。

二是:习惯养成,终身受益。古人云“习惯成自然,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反之沾染上不良的习惯会在学生时期就埋下隐患。良好的养成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将会受益终身。

三是: 莘县实验小学之所以取得这么令人瞩目的成绩,靠的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和“水滴石穿”的道理,哪个教育工作者不懂?但难就难在“恒”字上。但莘县实验小学做到了。靠着那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

四是:在这样的一所小学里,六年学完了,他有丰富的知识,他有创新的能力,他有健康的体魄,他有完善的人格,他有良好的习惯,他有广泛的兴趣,走向社会,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莘县实小确立的办学宗旨。教师每时每刻都以自己的示范形象来正面影响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这是我心中最深的感触!在以后的教学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想使自己不落伍,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点点奉献。

篇6:聊城莘县实验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高级教师53人, 中级教师150多人, 初级教师250多人。省优秀教师8人, 省教学能手、省优质课教师20多人, 市优秀教师31人, 市教学能手40多人, 市优质课教师60多人。

学校教学质量全市领先。建校以来, 有23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三年来, 共有11名同学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学生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260多项。每年高考本科录取过千人, 多项指标夺得全市第一名。2013年、2014年被北京大学选定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国家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多次到校参观考察, 并给予高度评价。仲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过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 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

机器人篮球队获未来伙伴杯机器人大赛冠军

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

上一篇:橱衣柜年度营销计划下一篇:关于猫的说明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