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

2022-04-18

摘要当前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土建类专硕研究生教学存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落后,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 篇1: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体系改革

摘要: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从课程教学质量体系、培养质量过程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全面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工作。文章介绍这一过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建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体系,进一步规范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工作,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的开发能力、科研能力和毕业率。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1.背景

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培养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制作、检测和质量控制、软件应用及软件企业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要求专业硕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技能、建模技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软件工程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能独立从事某些工程领域软件设计和开发、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制作和应用、经营和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

为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工作,我们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过程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全面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管理工作。

2.课程教学质量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体系主要由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3部分构成。

2.1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开设:①反映软件新理论、新方法的高新技术课程或讲座;②根据培养方向或模块设置的课程;③针对单位要求开设的课程;④完备的课程体系需要或课程发展要求。

2.2教学管理体系

学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教师也要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者根据教学安排组织考核。讲授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由工程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生考试成绩实行学分制,考试不及格或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在中期考核或开题前必须补考合格。学生至少修满32个学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2.3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进行应用技术培养或有明确应用背景的理论研究。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参加导师项目(横向或纵向)的研究开发;②在指定的工作站实习6个月;③自己联系IT公司实习6个月。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必须填写申请表,由导师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实习完毕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单位介绍或项目概述;②主要实习内容或项目开发模块;③实习或项目开发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3.培养质量体系

3.1培养计划制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目的、培养要求、课程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培养方式等内容。培养计划应明确课程学习内容、所需知识结构、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技能、相关知识学习、研究方向或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

为了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到后即指定指导教师,学生和导师根据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导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在3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包括4个阶段内容。

1)课程学习阶段。

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学习、选修课程学习、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

2)实践学习阶段。

明确实践学习单位或相关课题(项目)。

3)中期考核及开题阶段。

根据研究方向或项目要求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进行中期考核、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开题工作。

4)论文撰写阶段。

完成课题或项目实验及数据收集整理,撰写学位论文及毕业答辩。

3.2培养过程控制

培养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时间节点控制、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审核与答辩、学位授予等。

3.2.1时间节点控制

在规定的时间,设置相应的教学或培养目标,一方面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明确任务,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准时返校;另一方面规范教学培养管理工作,从培养程序、制度上保证培养质量。我们设计的关键时间节点见表1。

3.2.2导师负责制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刚入学即分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这样可以使他们尽快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或项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根据学校或学院的学习安排和制度,提前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培养计划、督促学生的课程学习或实践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和撰写开题报告、协助和监督学生的实践学习、指导和审核学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如果导师指导的学生由于外审不通过而未能按期毕业,导师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减少招收相应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若导师连续2年有学生因外审不通过未能按期毕业,将停止招收硕士研究生1年。

3.2.3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

按照教指委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般由12-14门课组成,其中高级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是必须开设的课程,总学分达到32学分,实践单位评价为合格。考虑非全日制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特点,对于因客观原因未能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统一在中期考核前1周进行补考。

3.2.4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

只有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全部合格者才能进行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为防止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流于形式,保证开题报告工作顺利进行,原则上实行教师交叉开题,成员全部由教授组成。

3.2.5学位论文审核

学生只有通过了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所有论文必须经过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学院组织的查重、外校的盲审,只有通过教授委员会审核通过、查重率符合要求、外校盲审通过的论文才能获得答辩资格。学位论文初稿必须于第3年8月底前提交,9月初学校组织院教授委员会进行初审。在初审中,我们只对学位论文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不淘汰任何一篇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第2稿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初稿意见进行整改,并于第3年10月7日前提交,10月中旬院教授委员会根据初稿的整改要求进行复查,同时学院进行学位论文查重。未按照整改要求逐条进行修改或查重率高于30%的学位论文一律暂缓答辩,作延期毕业1年处理。查重率在20%-30%之间的学位论文,要求根据查重意见进行整改。学位论文第3稿必须根据查重意见进行整改,并于第3年10月中旬前提交。10月中旬学院对提交的论文进行第2次查重,查重率高于20%的论文淘汰,作延期答辩1年处理。查重率低于或等于20%的论文提交学校研究生院进行盲审抽检(随机抽检,比例为5%-10%,之前有学生学位论文盲审不通过的指导教师,本次必抽检),其余论文全部由学院送外校同行专家盲审。通过学校、学院盲审的学位论文才能获得答辩资格。专家评阅意见为“修改后重审”和“不同意答辩”的,论文一律视为不通过,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作延期1年毕业处理。

3.2.6学位论文答辩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有序进行,把真正优秀的学位论文推选出来,同时把在论文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导师,论文答辩实行导师回避制。原则上导师不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参加答辩小组的导师实行交叉答辩,答辩小组全部由学科负责人和教授组成。答辩小组成员由学院统一安排,并在答辩前公布。

所有论文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学校会反馈给导师和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最终提交的学位论文中修改,同时提交由学生、导师签字的“答辩论文修改情况反馈表”。

3.2.7学位授予

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学位授予工作。院学位委员会对最终提交的“学位论文”“答辩论文修改情况反馈表”“学位申请表”进行最终审核,符合条件的学位论文,通过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核,报送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授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将于每年3月中旬举行学位授予仪式,表彰院优秀论文获得者和指导教师,获得院优秀的论文,将被推荐参加校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评选。

3.3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管理和提高培养质量,我们设计了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由信息发布、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信息查询、报表打印和文件管理等模块组成。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管理学生的学籍、课程学习成绩、学生导师分配情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档案等。实行信息化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档案,为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4.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近30人,毕业率和就业率达到100%,许多学生进入著名的IT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学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或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研究课程设置如何更紧密地结合社会需求、如何提高实践性学习效果、如何与实习单位或企业工作站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如何提高学位论文的应用性背景等。

(编辑:孙怡铭)

作者:杨云 李斌 林雪美 李玉军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 篇2:

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摘 要 当前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土建类专硕研究生教学存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落后,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作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适当调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师生共同实践体系,建立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构建符合“工业4.0”新时代行业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地方高校;新工科;土建类;专业硕士;教学改革

伴随新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以及产业变革的加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的集成和融合,使得土建类地方高校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1][2]等手段进行“新工科”[3]背景下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的培养成为可能。与学术型学位相比,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或适合特定行业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根本目的。专业型硕士学位与学术型硕士学位两者水平虽处于同一水平线,但两者的培养目标略有差异并且两者培养规格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主,着重研究理论,把重点放在对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培育上;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于专业实践,相对来说更注重对实际的应用。全国专业型硕士在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但对于其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按照专业型硕士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一、土建类专业硕士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专硕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生培训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4]。但是,传统的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和培训系统主要是基于单一的、严格的作业和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样的形式并不能真正衡量研究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这样的评价方法会使学生专注于获得学分,而忽视实践、设计、实习等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可以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确保应用型的专业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较为完善,这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强有力的保证。

(二)专硕研究生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新工科时代的到来,专业课教师必须要适应土建类专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一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更新专业课的授课内容。硕士生导师若还维持其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知识体系,且仅停留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将难以适应各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专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目前,土建类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板书或结合多媒体教授的教学方式,使得工科教育理科化。在大部分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多是着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师生间的课上课下交流和研究生间的团队协作,导致学生自我学习的状态及学习效果较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互动性缺失、学生接受知识被动等缺点。

(三)专硕研究生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脱节

对应用型专业硕士而言,因为需要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至关重要,目前验证性实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比较多见。教师课前准备好标准试件,课堂上学生只需根据以往的操作和记录重复操作即可,是通过实验过程关注实验现象的本质。这种实验教学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严重束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丧失。

(四)专硕研究生课程教学与社会服务关联性不足

在传统土木专硕课程的教学中,多以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工程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还不足。认知实际工程及实际操作训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在学生研二完成教学任务后,安排其到用人单位实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土木工程专业技能。

二、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专业硕士教学改革策略

(一)凸显工程研究中心作用,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是跨学科研究的主要载体,只有跨院系和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才具有重大项目承担能力。只有进行重大科学项目的研究,才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当前各高校的工程研究中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融合各学科优势,整合各专业特长成立的。跨院系、跨学科的工程研究中心在促进通识教育下的研究生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增强研究生对于跨学科知识的了解;通过对跨学科研究项目的研究,可以逐步培养跨学科思维,逐步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专业知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二)调整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对有研究生需求的用人单位的调查,目前在岗培训班的毕业生大多数缺乏工程的实操能力,且工程素质不高。可见,整合研究生课程体系,让核心课程体系更系统尤为重要。针对专硕的培养目标,调整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将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培养慢慢渗入。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法,引入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的工程理念,将实际工程植入课堂,让学生学会思考工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可让学生了解到土木工程发展的最前沿动态。与生活现象、重大工程、兴趣爱好、学科交叉等结合,采用“基本原理+典型工程”模式,逐步构建由模块化内容、专题式分解、问题式导入、讨论式教学、答辩式考核组成的教学体系。同时,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表1为3所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实践体系。

(三)坚持以學生为中心,构筑师生共同实践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坚持学校和教师两个保障,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并非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以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为导向,以构建师生共同实践为载体[5]。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三方面:

一是加强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够对工程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其教学能力和土木工程专业水平需达到专业教学的要求。教师是知识的普及者和成长向导,教师的工学成就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工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鼓励教师深入工学前沿,不断提高教师的工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就课上的互动来说,其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后互动有助于开展因材施教,贯彻工匠精神。只有教师多跟研究生接触,才能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在互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要从“教”转变为“学”,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为研究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

三是加强企业参与程度。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大的區别在于专业型硕士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充分保障校内研究生实训教学,引进新技术实践教学平台; 另一方面,要建立固定的校外研究生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双导师”制,让有经验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环节,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工作和工程实践学习,直接参与项目,通过持续的企业生产实践教育,迅速而直接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

(四)动态考核,建立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

为构建新型工学人才培养体系,有必要建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制度的动态评价标准和持续改善机制,动态调整课程考试方法,建立多样化考核机制,综合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改革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依托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展多元化探索。要着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整合能力,这是“新工科”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新工科”理念为基础的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筑师生共同实践体系以及动态考核,建立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

参 考 文 献

[1]覃川.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新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66-68.

[2]曹将栋,徐丹.智能制造生产性综合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53-56.

[3][4]郑娟,赖秀英.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6):170-171.

[5]戎贤,张健新,刘平,李艳艳.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31-132.

[6]范圣刚,刘美景.“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9(4):16-20.

[7]曾宪桃,任振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99-101.

[8]任振华,曾宪桃.“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1-3.

作者:李妍 戚欣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 篇3:

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如何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依托现有资源,持续改进研究生教学质量,是每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基本任务。本文在分析江西省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基础上,试图把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与研究生教学管理实践相结合,初步探索如何建设一个完整的、高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设想了保障该体系运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构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相比规模的扩大,江西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很多,整体教育并不乐观。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只停留在管什么,而没有注意如何管的状态以及管出来的状态,出了问题后,再去进行纠正。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相关理论的探讨,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效的、规范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分析与理解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在全员努力的格局下,某单位或企业中所有的科室、部门和机构组织,包括企业所有成员都紧紧围绕着产品和服务质量,把业务技能,组织管理技巧,统计技术完全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要求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并改进相关工作的活动,树立教育服务观,使高等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围绕教学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从而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管理性机构组织必须以管理质量为出发点,动员全体人员参与,目的是实现该机构的稳定性的成功,让管理相对人满意,也使本机构所有人员及整个社会受益。

二、江西省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研究生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情况。

目前江西省各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一般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理念相对落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对于具体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意义。但是,总的来说,受各种因素制约,江西省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普遍相对落后,结果就是研究生实际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效率不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这与传统的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模式有直接关系。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模式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只重结果,忽视过程,是一种片面的、僵化的管理。第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我省硕士点已经制订有研究生培养计划,各种教育规范,如学分制的规定、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节等,以及我省研究生教学管理文件等。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没有很好地形成系统,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

(二)外部评估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我省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外部评估管理,尽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估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我省研究生培养教育时间不太长,实践经验并不是太丰富,有许多并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研究生评估相关制度建设不到位,执行也不够规范、;二是研究生评估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三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评估信息的信度和效度不高。

三、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管理组织。

根据我省目前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直线参谋制组织形式,我们应本着精简、科学和高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整合及配备相关机构和资源。研究生院院长(或常务副院长)作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研究生教学的全面管理责任;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则协助研究生院长具体负责把握全校生的教学质量管理荼;招生办公室则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和人数确定和公布、招生简章的拟定、招生宣传、报考、命题、考务工作及研究生招录取工作等;培养办全面负责全校所有各类研究生课程安排与课程建设,包括教材选用、编写等,还负责制定与审核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对各专业点的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查与质量评估;学位办负责各类研究生的论文撰写、答辩与学位授予管理工作和研究生导师的队伍管理与建设工作;学工办公室负责研究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建工作、学籍、档案、奖学金及就业指导、毕业生派遣;综合办公室负责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博士后、国内外交流合作等管理工作,研究生院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处专门负责组织各种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发放工作、负责在各学院硕士点推行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各方面工作开展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各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日常工作。

(二)教学资源管理。

各研究生教学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宗旨、研究生的特点和规模及外界环境不断变化和各层次生源要求的不断变更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尤其要注意人力资源的作用,包括导师、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作用。首先,研究生导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他负责的研究生的学术和工作水平高低。他负责设计和构建他指导的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也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的监控者。其次,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又是所负责课程教学质量的直接决定者,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从事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理论视野,具有勇于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使各导师和专业课老师具有合格的能力,研究生处应加强对导师的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培训,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保证研究生培养和的质量管理系统按计划运行。当然,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并多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结合本身专业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等。不过,最终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组织管理。因此,要利用各种办法和途径提高管理人员,激励研究生处和各学院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进行业务知识的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自我提高。在对研究生导师和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的同时,研究生处还要重视从研究生处教学管理人员到各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培训,不仅要进行岗位培训,而且要创造各种机会给他们提供各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以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配备教学管理队伍时,分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研究生教学质量体系中对工作岗位及职责的需要择优选配上岗。

(三)研究生教学实现过程。

研究生教学实现过程就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组织的产品(研究生)实现过程,即研究生处和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将教学资源管理与教学提供给研究生的过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理论的要求,所谓产品实现就是使用管理资源将顾客要求转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的过程,也就是特定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并按特定程序提供给顾客的全部过程。产品实现过程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形成。在研究生提供教育资源管理与教学的过程中,所谓产品实现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生接受教育教学服务过程的完成,也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与平时辅导、交流过程中相互进行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等信息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向老师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和教师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包括计划策划、招生、培养等一系列的环节。

(四)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证。

(1)定期进行自检评估;(2)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3)采取措施改进和预防。

四、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路径分析

(一)从观念上提高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对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高校在辩证地看待TQM体系运用于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不能认为它可以完全取代教学质量管理的其它手段和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将TQM标准与其它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一起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做法就是将TQM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引入最适合高校教育管理的具体做法和制度设计,建立符合高校自身需要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建立体系只是前提,只是规范了组织的管理,还需要从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及持续的改进过程来具体着手。

(二)动用各种资源,重视和保证对相关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和能力培训,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整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的关键。因此,要顺利运行这套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对所有参与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有序展开工作。各级各类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培训学习,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真正做到将最高管理层的决策,变成每个员工的统一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全面应用PDCA循环,实现研究生教学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

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改进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一种特殊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也可以应用PDCA循环模式,以保持组织管理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要紧密衔接,联成一体。PDCA循环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车轮,连续不停地运转,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PDCA循环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化,各个循环之间相互协调、互相促进。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一次都不是原水平上的循环,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管理质量就提高一个层次,就像爬楼梯一样,不断上升。PDCA循环必须围绕标准转动,必须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同时在循环过程中,也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上升为新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正确健康地运转。□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08YB110)。

(作者: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作者:余庆东

上一篇:我国法务会计发展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