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车间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19

关键词:课堂教学任务生产岗位任务转换实证研究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技师学院学生学习的弱项,出现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其根源是沿用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学问化出现了问题,因此必须构建以能力体系代替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训车间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训车间课堂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整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摘要: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实训教学特别是整周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管理难等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整周实训教学模式的分析,对于引入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解决当前整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车间管理模式;整周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然而,由于当前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导致教学组织相当困难。另外,高职生自我约束能力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课堂纪律松散,不易管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特别是在连续上课的整周实训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了整周实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整周实训中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整周实训教学的特点

目前,职业院校的实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与理论课相对应的实训教学,这种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是跟随理论课程进度,一般是一周一次,共4个学时;另外一种就是整周实训,这种形式是以周为单位,短则1周,长则3周,每周28个学时全部是实训课。整周实训课有其很鲜明的特点。

课时量大,上课周期长整周实训最少是1周,多则3周,以每周28个学时计算,3周就是84个学时,并且3周的实训课还是连续的。如此集中的课时量和长周期,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考验。

实训项目多,学生易厌倦由于实训项目多,实训周期比较长,并且每天的课程都是满满的,所以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逐渐对实训产生了厌倦心理,导致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所以,在实训教学模式方面必须创新,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以提高他们的实训兴趣。

(二)整周实训常见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目前,整周实训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训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师制定不同的实训项目,由学生按项目要求完成实训操作。

单一的示范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实训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做示范,将某个拆装项目给学生演示一遍,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演示模仿着做,没有其他的教学模式辅助进行,模式单一、枯燥。

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整周实训较普通的实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实训周期长,在如此长的实训周期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失去实训新鲜感,实训的积极性将会开始下降,学习效果也就慢慢变差了。

课堂管理难对于最初几天的实训课,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进行到第2周、第3周的时候,单一、枯燥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开始感觉厌倦,课堂上注意力不再集中,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开始出现。在进行自由操作练习的时候就会有个别学生走出实训教室开始处于“放羊”状态了。此时,教师必须马上强制“召回”他们,强行将他们留在实训室做实操练习,然而,有句话说得好:“留住他们的人,留不住他们的心”,被强留在实训室的部分学生也无心练习,教师就只好继续在旁边督促他们,如此一来,教师感觉累,学生也累,使实训课堂的管理难度增加。

教学效果差当学生兴趣降低的时候,也是教师实训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时候,连续一两周的集中训练,使学生的厌倦心理开始出现,再加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慢慢地学生开始偷懒,不再积极地去做项目,做实操练习,最终学生真正听得进的知识、学得到的技能也都大打折扣,使整周实训的教学效果变得很差。

企业的维修车间管理模式

在整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既然当前的整周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那么,就应该有所改变,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而又不单一枯燥的整周实训教学模式,做到留住学生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因此,笔者认为把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与当前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既可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实训目的,又可使学生体验到类似于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培养职业素养,为将来的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的维修车间管理模式简介(以汽车4S店为例)

在汽车4S店的维修车间,是以车间主任为领导,下面分为若干个维修班组,维修班组在班组长带领下完成维修任务。维修车间另设专门的质检部门,质检部门与维修车间相互独立、互相监督。维修车间有一套严格的维修质量检验流程来监督维修质量,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这一严格的质检流程来保证维修任务的完成质量。另外,维修车间还有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维修任务。

(二)车间管理模式在整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整周实训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角色扮演为形式,在原来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入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元素。为了让学生完全融入这种企业管理模式的情境当中,关于上课的一些称呼也要随之改变,上课改称上班,实操练习改称干活,下课改称下班,给学生以全新的实训体验。首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把学生按企业形式分成若干个班组,选出班组长,在以后的实训当中,该班组的所有工作任务都由班组长带领完成,并实行班组长负责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训周内实行班组长轮换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其次,在分好班组后,教师上课前按照企业的早课模式进行训话,之后进入实训教室,讲解当天的实训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正常的实训教学,沿用以往的实训教学模式。再次,在教师讲解完毕后,分配当天的工作任务,分发工作单,各班组学生按照工作单的要求去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工作时间里,除了在规定时间允许外出外,其他时间不允许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否则就会有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约束。最后,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先由学生自检,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然后由班组长进行抽检,再由专门的质检小组进行最后的检查,确认该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质检小组由每个班组抽取一名组员组成,检查本组工作任务时,本组的质检员必须回避,以示公正。检查完毕后,由质检小组填写质检单,并签名留存。

考核设计在考核设计方面,继续沿用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实行虚拟工资制,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考核体验。整周实训结束后,再把工资换算成分数作为学生实训的最终得分。虚拟工资由基本工资、任务工资及奖励工资组成。基本工资相当于给学生一个基础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任务工资是学生按要求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就增加相应数额的工资。奖励工资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等进行相应的奖励,比如,除了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外再另外独立完成额外的任务,就按规定给予额外的工资奖励,质检小组如果检查出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问题,也将给予额外的工资奖励。

为了更好地约束学生,还要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比如,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而导致返工的,就要扣除相应数额的工资,迟到、早退的要扣除相应数额的工资,没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也要扣除相应数额的工资。实训周结束后,将每个学生的工资转换成分数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企业车间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会改变当前整周实训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实训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训积极性。引入企业维修车间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基本管理模式和维修工作的程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为将来的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汽车爱好者网.汽车维修企业车间维修质量检验规范及考核方案[EB/OL].(2009-09-19).http://www.qcfans.cn/.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DB/OL]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4,(4).

[3]姜大源. “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J].职教通讯, 2003,(1).

作者简介:

马德粮,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气。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作者:马德粮

实训车间课堂管理论文 篇2:

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到生产岗位任务转换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任务  生产岗位任务  转换  实证研究

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技师学院学生学习的弱项,出现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其根源是沿用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学问化出现了问题,因此必须构建以能力体系代替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此构建认知、虚拟、教学、生产和顶岗等五级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横向要体现课程是核心(包括实训课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师资是关键,教学条件是支撑,机制与制度是保障;纵向观测实训任务、任务性质、学法、师资类型、教学场所和管理制度的变迁规律,开展任务引领教学法,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到生产岗位任务转换的教学手段。
一、五级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

1.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的形成

笔者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是哈市十所普通技工学校整合成技师学院而组建的,按照高起点专业建设定位原则进行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考察天津中西数控机床培训中心——西班牙数控加工教学实训情况,借鉴欧盟国家较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吸收兄弟院校经验,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明确学员各个实习阶段的实训教学目标,构建五级分层次实训体系——认知阶段、虚拟阶段、教学阶段、生产阶段和顶岗阶段螺旋式递进实训体系。该五级分层次实训体系曾立项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课题,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认知实训设定在新生第一学期,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对所学专业的行业、企业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熟悉专业的教学场所、基本用途,培养学习专业兴趣,为专业第二课堂的实施提供感性材料。虚拟实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在各个学期不同课程阶段,进行数控编程和虚拟操作训练上,主要实现不同数控系统训练过程和多轴仿真验证。教学实训设定在虚拟实训后的专项技能操作,优点是小型教学设备可以提供更多工位供学员训练、安全系数高、性价比也高,是五级实训体系关键一环。生产实训设定在学院机加数控实训基地,是结合生产的实际生产的综合性实训,重点是普车、普铣、数车、数铣及多轴加工等实际加工产品的实际操作训练,保障学员能独立操作机床及工、夹、量具的正确使用。顶岗实训是设定在校外结合企业加工生产而进行的实训,重点是侧重训练高一级工艺要求和加工精度控制上,同时熟悉企业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加工合格产品。分层次实训体系的核心目标就是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各个教学阶段的实习特点,配置对应的实训设备,循序渐进,使學员随着操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达到生产岗位的要求。

2.五级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软硬件支撑条件

(1)数控加工专业师资条件。经规范化培训的一体化教师32人,包括金工模块8人、机加模块6人、数控模块14人、数维模块4人,同时还有实训教辅人员(若干)、企业带教师傅(若干)。

(2)数控加工专业实训场所。即一体化教室(10个),包括小型数控车床一体化教室(40台)、小型数控铣床一体化教室(18台)、CAD/CAM一体化教室(50台微机——CAXA制造工程师50点、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60点、VNUM数控维修仿真软件50点)、数维虚拟一体化教室(50台微机——VNUM数控维修仿真软件50点)、数控机床拆装一体化教室(12台)、刀具刃磨一体化教室(20台)、普通小型车床一体化教室(40台)、普通小型铣床一体化教室(10台)、普通车床测量一体化教室、三坐标测量一体化教学(待购)。

校内实训基地中金工、机加模块,布置钳工工位100个、普通车床(50台)、普通铣床(20台)。数控模块:数车34台、数铣16台、加工中心3台、四轴2台、五轴1台、特种加工6台。

(3)校外实训基地20个。涵盖金工、机加模块和数控模块岗位,能满足近2000人的校外实训岗位要求。

3.一体化教材开发

根据任务引领型教材编写思路,按照五级实训体系规划的实训路径,构建五级实训体系教材开发平台,形成独特的教材开发体系。编写出版教材15部(《轴类零件切削加工》等3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指导书》等3部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小型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等2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数控应用数学》等6部由哈工大出版社出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编写《数控认知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19部。

4.评价标准制定

学院针对五级分层次实训体系出台系列多元评价标准,为五级实训体系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在五级实训体系中的应用

1.任务引领性课程特征

上海市出台任务引领性课程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内容的课程。其特征是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和学做合一。

2.设置和实施任务引领性课程

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设置任务引领性课程。一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将各门课程整合起来,如数控应用数学的点位计算、机械制图和CAD、轴类零件车削加工、盘类零件铣削加工、虚拟仿真、数控加工编程与工艺等到工业产品生产,将相似工作任务反复训练,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对照数控加工专业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的职业鉴定标准,对应不同培养层次将多个不同任务组合不同模块进行教学;三是突出阶段性实训侧重点训练;四是一个典型任务经过认知、虚拟、教学、生产等校内不同阶段的操作,学生在完成阶段任务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顶岗实习阶段应结合现场具体产品编制工艺规程、编制数控加工编程和完成产品加工。该课程模式的实施,取得明显教学效果提升,近几年师生在参加省级以上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13金13银8铜的好成绩,提升教师操作技能和编写教材能力,为一体化实训设备投入规划指明方向。
三、五级分层次实训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到生产岗位任务六个转换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学习规律,立足学习迁移理论,将学习迁移理论融入到五级实训体系的课程、任务性质、教学方法、师资转换、教学实训场地、机制制度管理六个环节中进行实践,形成课堂教学任务到岗位实践任务的六个迁移转换过程(见表)。

从表横向看实训任务、任务性质、学法、师资类型、教学场所和管理制度的变迁过程,实现了从课堂教学任务到生产岗位任务的转化目标。

一是从认知任务实训到顶岗任务等五级实训课程的迁移,达到学员到员工身份的转化目的。

二是从观察性任务到岗位任务等五类不同性质任务的迁移,达到学习任务向生产任务转化目的。

三是从看中学到做中做等五种学法的迁移,达到看、学、练、做到实际加工等学习方法转化目的。

四是从实习指导教师到(兼职+专任)等五种师资身份的迁移,达到学校教师向企业带师傅的转化目的。

五是从教学实训场所到企业车间等五个实训场所的迁移,达到教学实训场所向生产场所的转化目的。

六是从班级管理到员工化管理等五种管理方式的遷移,达到班级课堂管理向企业员工管理转化的目的。
四、小结

实践性强是数控加工专业课程的特点,实践也是学习迁移的必然环节。通过构建实施五级分层次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的迁移目标入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确定课程工作任务,培养和引进专兼职教师,建设各层次实训室,增强教育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到岗位实践的六个迁移,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岗位六个转换。

参考文献:

[1]苑士学.实现课堂教学向生产岗位迁移的教、学、练、做,构建递进式课程体系[J].职业,2016(3).

[2]潘楚滨.高职机械类专业分层次实训体系的构建[N].科技致富向导,2011-06-05.

[3]张向民.中职教材市场孕育着又一个春天[N].中国图书商报,2007-07-31.

[作者单位: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作者:陆秀玲

实训车间课堂管理论文 篇3:

智慧实训课堂案例研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智慧课堂正以崭新的智慧教育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智慧实训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职业学校课堂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方向。以实验校五年制高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为例,分析智慧实训课堂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具体探索智慧实训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式。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智慧实训课堂;教学资源;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翻转课堂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就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战略地位。教育部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推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继续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建设。

由以上政策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的长远目标还是短时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而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其教学模式能否创新,能否落到实处,将直接决定职业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实训课堂的构建也因此出现新的契机。

2 智慧实训课堂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智慧实训课堂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职校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强,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正因如此,传统的讲授式实训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被学生肯定与接受,教与学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然而,职校生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较强,情感爱好特征明显,思维容易受到教师的引导与影响,对于手机、PAD等信息化通信工具辅助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本文以实验校五年制高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智慧实训课堂的案例研究。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是为实验校五年制高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是机、电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培养高层次、高技术水平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维修人才的必修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此,实验校正铺设集数控机床实训设备、PAD、一体化电子大屏、全方位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智慧实训环境,为后续智慧课堂教学创造先决硬件条件。

智慧实训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1)智慧实训课堂的构建提高了实训课堂的教学效率。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业务开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理论讲授应用于实践练习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服务于技能教学的各个实训场所基本都会安置较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器材及工量具。在传统的实训课堂实操练习过程中,即使是两位实训指导教师同时巡视和指导,也无法很好地兼顾及响应众多学生同时操作可能出现的状况。然而,智慧实训课堂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种局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频捕捉系统和实训室中多个电子悬挂大屏,使得教师的演示操作以及学生的训练过程都能清晰地得以展现,配合以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实时举手提问功能,能让教师第一时间响应学生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智慧实训课堂的构建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使智慧实训课堂能顺利推进,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促使其更新教育理念,对信息化教学形成理性认识。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多种软硬件信息技术将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才能改变传统实训教学单一的不足,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进而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3)智慧实训课堂的构建是职业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智慧实训课堂是传统实训课堂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训教学的可视化、在线化、数据化和个性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和创新学习技能必将得到培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智慧实训课堂的出现符合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职业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发展的方向。

3 课程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支持平台  实验校目前已在全校范围内对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学习通APP这一网络教学空间进行了推广使用,响应了教育部对于“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的号召。教师可以以教学团队的形式,以课程为单位建立网络教学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以主讲或助教的身份同时加入若干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在校学生的班级及个人信息事先已录入软件后台数据库中,学生只需在手机端下载并以真实学号注册即可;教师只需要添加课程对应的班级,此时全班学生信息即会自动加入该课程所对应的班级中。

然而超星学习通目前的课堂实时互动模块功能尚未开发完全,体验不佳。因此,建议教师利用一些互动性好的智慧学习平台服务于课堂,增强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个性化的、开放的、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不断涌现,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往往能集学生签到、发布任务、师生互动、实时批改、投票、实时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课堂派、微助教等。本文以课堂派为例加以说明。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实验校五年制高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作为市级精品课程,已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除了通常的教材、多媒体配套课件外,课程还建设有系列微课、典型教学案例库、理论试题库、技能操作模块作业库等资源。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CNC数控系统实时监控软件,以及与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配套教学软件也已基本筹备和制作完成,正处在调试中,随时准备试運行。

4 智慧实训课堂的实施过程

智慧实训课堂实施的必要支撑条件有两个:其一是硬件条件,即集PAD、一体化电子大屏、全方位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智慧实训环境的铺设;其二是软件条件,即实现教学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准备。智慧实训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培养。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下面将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中“刀架电气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任务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智慧实训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塑和升级,但鉴于实训类课程的独特性质,也只能是部分翻转,剩下的内容必须留在课堂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课前,通过课程派课堂管理平台,下发电子工作任务书至学生微信端,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任务的工作内容,并推送微课视频,学习利用万用表进行电压法排故的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铺垫。当视频看完后,会自动出现下一环节的在线测评题目,用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效。只有完成该环节测试,系统才会生成课前预习成绩,同时让教师较为直观地看到学生自学难以理解的地方所在,做到以学定教。

课中:师生互动,虚实一体

1)情境创设。首先播放视频,通过请企业师傅复现以往遇到的刀架实际故障来创设情境,将实训室模拟成实际的车间,将学生角色转变成企业维修人员。

2)探究分析,师生互动。这里主要通过课堂派互动环节,分发三个小任务,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梳理出刀架电气故障的診断流程,同时系统给出实时得分,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一部分。

3)知识链接。刀架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思路是本次课新知学习环节的知识链接阶段,可以借助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课程教学软件中的三维排故仿真功能,采用虚拟仿真法,利用软件自带的纠错和提示功能,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摸索和总结诊断。

4)实践练习。这里利用亚龙智能实训考核系统批量设置刀架电气线路的硬件故障,并以小组合作、组间PK的方式进行练习,同时完成故障诊断报告。在整个实践操作过程中,每台数控机床实训设备上的前后高清双向摄像头都可实时捕捉学生的诊断细节,并及时反馈到教师端电脑以及电子大屏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组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该环节结束后,智能实训考核系统也会根据答题情况,自动给出实践练习的成绩。

5)点评内化。至此,结合课前在线测评成绩、课中互动成绩以及最后的智能考核成绩这三个部分,课程派可以给出每个学生最终的成绩,并对全班学生的成绩以图表的形式给出统计结果,便于教师较为客观地衡量和点评学生整堂课的表现。同时,为测试学生对该堂课的满意程度,教师还可在课堂派中发起实时投票,把学生的投票结果作为教师反思总结的依据。

课后:答疑解惑,反思总结  课后,在课堂派中发布拓展任务并设置截止时间,把刀架的电气线路故障和PMC程序故障融合在一起,请学生自行在课程教学软件的排故模块中进行练习,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此环节,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探讨学习,也可以单独请教师为其答疑解惑,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5 结语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智慧实训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职业学校课堂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针对实验校五年制高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课程案例,从传统实训课堂到智慧课堂实训环境,课堂环境从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学习行为、技术支持四个方面都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借鉴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有效促进学生智慧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江苏师范大学,2017.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

[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49.

[4]孟雅杰,崔晓虎.实施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型课堂[J].职业技术,2018,17(5):65-67.

[5]梁秀凤,赵国军,张宝海,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3-15.

作者:沈洁 沈丁琦 凌红英

上一篇:财务管理电力企业论文下一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