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管理下的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是民办高校旅游外语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我国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指出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训管理下的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训管理下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效果的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苏建军(1975-),男,陕西扶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孔耀莹(1993-),女,广西南宁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何佳瑛(1986-),女,山西运城人,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李剑锋(1979-),男,陕西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1095)和运城学院教研项目(201201)共同支持。

【摘要】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对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如实训师资配置不足、实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实训目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进而造成了实训效果不明显、实训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工作情境模拟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基地;工作情境模拟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4.010

一、问题提出

旅游管理专业自2012年升级为一级学科,作为一个实践性强应用性高的学科,提高实训环节,对毕业学生个人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及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通过实训环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重点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而,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与素质不达标及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欠佳等诸多不足,从而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实训积极性不高及实习满意度普遍低下等问题。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训(习)基地建设问题,国内学者已进行了众多的研究。李丽(2010)指出了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1]。梅虎、詹泽慧(2009)分析了如何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2]。鲍海琴(2007)认为实训教师的素质对实训效果很重要[3]。苏建军等(2010)对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4]。王争(2012)分析了“情境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5]。纵观上述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就业环境、实训校内外影响和学生个人因素三方面,指出当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但并未提出系统的实训基地建设建议,且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推广性有限。

运城学院是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早,且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山西省创新实验区和山西省特色专业。其校内实训基地设施具有全省先进水平,且校外实训基地遍布北京、上海、太原、大连和深圳等地。本文以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实训基地建设及其效果,并从工作情境模拟视角对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级在校学生,共3个班级,其中一个班为专升本,共计200余人,以上班级刚刚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校外顶岗实训,对运城学院旅游管理的校外实训基地有较好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以他们为调查对象能够获取真实而时效性较强的信息。与此同时,笔者还对除运城学院以外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以增加问卷数据的说服力与覆盖面。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题目,包含“学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满意程度”、“学生对实训导师个人素质的要求”、“学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性与一致性的理解”及“学生对当前实训基地的意见”四方面的内容。在问卷量表的度量上,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来测量实习生对实习基地建设的评价,即5(非常满意)、4(满意)、3(一般)、2(不满意)、1(非常不满意)或者5(非常同意)、4(同意)、3(一般)、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

(二)数据采集

此次问卷调查以当面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网上问卷调查为辅。当面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网上调查对象主要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这不仅增加了样本的有效性,也扩大了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在2014年3月20至4月15日发放了240份问卷,其中,当面调查问卷200份,网络调查问卷40份。笔者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筛选后,得到了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达到93.75%,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和覆盖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训目标与方法的认识

通常认为实训目标清晰、实训方法合适将对实训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本文获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训目标及方法的认识结果。

首先,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建设满意度来看,42.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一般,几乎占所调查人数的一半;另外30.4%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仅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调查结果的偏差与实训模式具有很大的关系。从实训内容来看,具体实训岗位与主要实训内容是由各个实训酒店进行安排,并不是由学校统一制定与分配,从而导致学生对实训目标认识不够清晰。在学生对“学校是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的调查中,不满意和满意的学生比例相当,导致学生满意度的这种结果,主要是受学校实训制度的影响所致。总的来说学校不能与每个实训酒店,在制定统一的实训内容与方案上达成一致,从而导致学生对实训的目的感到模糊,这也反映了学校与实训酒店还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等不足。

其次,从学生个人方面来看,43.4%的学生不了解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实训的目的,仅有28.7%的学生对其了解,其余学生的态度为一般。笔者通过从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和社会经验这三个方面,考察学生对实训目的的理解,而此时,有积极态度的学生却又占了大多数。我们可进一步看出,学校制度的不明确和实训内容的偏差,会导致学生对实训内容理解的偏差。同时,我们还可以得知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自我培养意识,但这个意识需要学校从各个方面去挖掘。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完成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总而言之,学校实训制度的不明确和实训内容的模糊,造成了学生对实训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清晰。

最后,就学生个人的实训态度而言,实习生在实训或实习过程中,态度比较端正,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对未来充满希望[6]。在面对实训或实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时,都会不断寻求答案和途径予以解决。然而,在实训中,因实训岗位的相对固定,可能会出现实训操作内容单一枯燥,机械作业且不断地重复,从而出现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地直面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实训的认识与其所在职位和工作的相关性。另外,如果在没有实训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有问题却不能及时找老师商量并解决,这将进一步影响实训效果。因此,学生自我沟通能力的强弱,将会影响其对实训目的性的理解和最终的实训效果。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训教师素质的要求

作为理论性与应用性紧密结合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训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优秀的指导教师,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实习。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组织管理水平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问卷调查表明,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虽然配备有实习指导教师,但实习老师并不是全日制跟踪指导的,因而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缺乏实训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明确实训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全面性、灵活性、适应性的锻炼。这反映出学校的实训师资比较薄弱。调查结果显示,实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普遍较差,一般和反对意见在调查结果中占近71%,可见,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与实训教师缺乏沟通。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与实训导师接触的时间很少,学生无从沟通。关于实训教师的其他素质与能力,如“了解实训的重要性”、“在实训的过程中热情敬业”、“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从各方面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具备良好的实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积极对待学生的评价”等。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大多希望自己的实训老师具备以上这些素质。

对实训指导老师的总体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学生的满意度是不乐观的,有将近64%的学生持一般和不满意的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对当前学校的实训指导老师持有负面态度。因此,增加学校优秀实训师资容量,提高教学实训工作师生融洽,提升实训指导教师个人素质,是当前改善实训指导教师形象的主要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训效果影响因素的认知

1.学生个人因素分析

从实训对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及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人数占比不到10%。可见当前学校的实训基地,能有效满足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需求,但在“了解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实训基地就有欠缺。原因是实训基地所提供的岗位专业仿真性不高,难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专业的工作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管理性质的专业,在专业实训中学生却很难体会到管理层面的东西,难以激起学生对实训的热情,从而影响了实训效果。此外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实训(实习)表现会有所不同,如果是校内实训,学生比较熟悉环境,放得开,又有老师的指导,且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实训效果较易控制且显著。但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实训更贴近现实,实际操作环节多,而理论知识涉及较少,熟悉的人与环境也很少,在这种环境下,实习生的生活环境变化大,不仅长期从事重复、单一的工作,而且工作劳动强度大、节奏快,导致少数实习生产生了紧张、恐惧,甚至应付和轻视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6]。这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极为不利,进而影响了实训效果。

2.实习酒店因素分析

关于实习酒店的因素,本文设计了7个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7个因素是实训酒店影响学生实训工作积极性比较重要的因素。除了“工资福利待遇好”(超过34.66%的人持反对)这个选项之外,其他因素的意见大多都在一般和比较同意的选项上。可见,运城学院的实训酒店所提供给学生的条件,相对都是比较好的。笔者认为在这7个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是“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和“同事上下级之间是否融洽”,因为合适的岗位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但也对实训效果影响较明显。表1表明在“岗位适合自己”选项上,有超过28.45%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而37.33%学生则选择一般,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岗位都不是很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最终实训的效果。另外,实训岗位的偏差,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和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实训效果。

表1  实习学生对酒店影响因素的评价

很同意 比较同意 一般 不同意 很不同意

工作的内容与岗位适合自己 8.00% 26.22% 37.33% 22.67% 5.78%

工作所在的环境好 4.00% 30.67% 46.77% 16.44% 2.22%

住宿饮食安排条件好 5.78% 28.89% 47.11% 16.00% 2.67%

工资福利待遇好 4.44% 20.00% 40.89% 26.22% 8.44%

管理制度处罚奖励措施适当 4.44% 28.44% 39.11% 21.33% 6.67%

同事与上下级间的关系融洽间 7.56% 33.78% 40.44% 14.22% 4.00%

自己受重视 5.33% 21.78% 51.11% 16.44% 5.33%

四、工作情境模拟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改进与创新

(一)工作情境模拟理论的内涵

工作情境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情境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依据,通过构建仿真的、贴近现实的工作环境,主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模拟和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和场所,进而依照实训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组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仿真的实训场所与环境,按照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拟性生产与服务,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向实际工作迁移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7]。

(二)工作情境模拟视角的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建议

1.将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学院专业体系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验实训的教学密不可分,也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体系的重要内容。若要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的专业性,以完成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的实训目的,在实训内容中纳入专业和课程建设体系,是凸显实训目的性和专业性的有效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多数该专业的学生对实训的目的和实训的内容认识都不够明确。原因是运城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未将实训基地建设纳入专业建设体系中。

另外,就基地建设的环境来说,以往的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将着眼点放在硬件环境上,而很少在建设之初就将其纳入专业和课程建设体系,只是初步将满足课程内容的教学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未能将实训基地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运城学院为例,其校内实训设施有模拟酒吧、模拟客房和模拟多功能厅等,这些模拟场景在实训上只能提供一些技能的培训,对于管理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是不足的,而且这些模拟设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被充分利用。在校外实训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酒店的实训过程中多在基层工作,很少接触到管理层面的东西,这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很不利的。如何将专业性质和教学体系与实训内容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着重体现专业培养体系,让学生感觉身在其中,乐于学习,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首先应着重将专业和课程的内容融入其中,以增加实训内容的专业性,从着重硬件设施向着重建设软件设施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及专业实践技能。

2.通过推进工作仿真实践教学改革

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工作情境导向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经过问卷调查得知,运城学院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和教师的接触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对实训内容和目的的理解,且在实训内容体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有限的,最终直接影响了实训效果。这有悖于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对此,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实施工作情境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工学交替、工作任务驱动、仿真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有助于实训教师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要建实训基地、建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和如何建实训基地的问题,还有助于树立以工作能力为本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对工作情境导向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理解水到渠成,实施起来能得心应手。换言之,教学改革将实现教学多元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训能力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8]。

3.采用情境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训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认为,实训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并不明显,实训效果主要体现在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交际能力上,而对学生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校与实训酒店的沟通不佳,酒店仅仅为学校提供一些基层职位让学生体验,且实训职位相对单调,实训内容和方法与实训培养目标不一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多。对此,工作情境模拟理论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是通过空间格局划分、设备摆放、室内装饰等模仿企业职场,来搭建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尽快地熟知并适应工作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搭建以工作场景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而且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及团结协作等方法能力,因而在整个的实训过程中,无不体现出职业道德、操作程序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9]。这也就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行改变,以提供更多的模拟环境和教学手段,来丰富实训的内容。因此,基于工作情境模拟的实训,不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构建典型的模拟工作环境

基于工作情境视角的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要通过构建典型的工作模拟环境,培养和提高实习生的专业能力,而不是进行产品的生产。如果实训基地仅仅是简单地模拟和仿真工作场景,那么,很容易因单项工作的需要,而选择和决定了实训的具体内容,仅仅强调那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广度与深度,也不利于学生能力向多种情境的迁移。就本次调查来说,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训方式上,只是提供酒店方向的实训内容,而导游、旅行社等实训内容未能充实体现,学生选择单一,因而实训积极性也不高。对此,工作情境理论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构建典型的工作环境,如酒店客房、餐饮和旅行社计调、导游等工作环境。校内实训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来设置与调整,精心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展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向学生提供不同性质的实训企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规划进行实训企业的选择,以进一步促进实训内容多元化,进而有效地改善学生认为实训内容单调、不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五、结束语

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桥梁,更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在深入分析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实训效果的基础上,从工作情境视角出发,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学习实训环境等方面,提出实训基地建设相关对策,为相关应用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尽管如此,本文对工作情境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尤其在工作情境理论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改进及教学手段更新的具体整合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将密切关注工作情境理论的发展,将其全面深入地融入到旅游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与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丽.对济南市高职旅游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及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131-134.

[2]梅虎,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9(6):76-81.

[3]鲍海琴.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师素质结构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8-80.

[4]苏建军,翟艳,黄解宇.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0(10):83-85.

[5]王 争. “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2):32-34.

[6]罗学强,黄丽珍,谭志明.高职院校学生实训与实习中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其比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4.

[7]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87-319.

[8]包建明,徐广辉,邱亿.中职学校促进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8(3):71-72.

[9]王祝华.工作情境导向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27-29.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Effect about Training Base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 A Case of Yuncheng University

SU Jianjun ; KONG Yaoying ; HE Jiaying ; LI Jianf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作者:苏建军 孔耀莹 何佳瑛 李剑锋

实训管理下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2: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之研究

[摘要] 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是民办高校旅游外语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我国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指出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 民办旅游外语 实训基地建设 必要性 目的 原则

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是民办高校旅游外语类学生实施旅游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旅游外语职业素养的必备条件。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系统化的技能训练,逐步掌握一线岗位工作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旅游实训基地建设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应以“以学生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剖析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促使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多所民办高校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旅游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问题。

1.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远远不足,仪器设备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严重滞后。调查发现多数民办学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占用时间比较大,而实践实训课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历史和现实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错误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环境氛围建设无法与旅游企业实际相适应,实训设备数量少、档次低、规模小,学生无法真实或模拟地完成职业实训,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2.实训基地建设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调查发现陕西民办高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学校实训基地设备简单陈旧,规模较小,部分设备型号不一。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酒具,啤酒杯有的学校用的是西式高脚杯,有的学校用的是中式钢化口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模糊,直接影响旅游外语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

3.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研究滞后,应用效率不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却只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更重要的是应用效率。实训基地对教学实践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能否充分、高效地运用相关设施设备,结合旅游外语专业最实用的技能开展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实训基地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仍然将理论教学置于首要位置,实训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有的即使安排了实训教学,但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松散的状态,实训的效率很低。

旅游外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而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进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让企业参与合作,最大的矛盾是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没有经济效益,还要浪费人力成本。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践经验缺乏,很难胜任工作,给企业带不来经济效益,相反会给企业的正常工作带来不便。所以企业、行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经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少、规模小,形式单一,多以旅游景点导游居多,企业对学校和学生没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训基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中学生从事的工作和自己专业知识联系不大,得不到实践锻炼机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校外实训就流于形式,参加实训的学生就会离开实训岗位,另谋就业岗位。企业退出实训基地建设。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民办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也存在问题。有些虽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只是名义上的实训基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学生实训与安置期间,这种现状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训效果。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的协议只有在评估检查时才能派上用场。校外实训基地好一点的学校会派班主任或实训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部分学校将学生安置到实训基地后,就算完成任务,对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不闻不问。

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国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或是有完善的法规政策作保障,或是投入一定资金作保障;但在我国还没有一项政策法规是专门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而制定的。由于国家对民办院校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加之学校用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这部分经费有限,企业也因没有利益回报而不愿承担过多的经济费用,所以民办高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除上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外,实训基地双师型指导教师缺乏,实训教材种类不齐全,以及教材内容陈旧、落后等现象,都是民办高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校企合作,加大投入力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

(1)民办高校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推动学校自身发展的思路。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部分学校,还固守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过分看重理论考试分数,把抓及格率放在重要位置,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占用的时间比例很大,甚至有部分民办高校,把高职专升本升学作为学生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实践环节被忽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实践教学的时间没有保障,也有人认为旅游外语专业知识容易学习、工作好干,没有必要下大工夫练,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旅游外语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作为民办高职院校,为了促进自身的内涵发展,要首先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训条件的改善,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个条件良好的实训基地,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个性潜能的发挥;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将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2)企业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还不完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只看到了进行校企合作的问题,没有看到进行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远期效益。企业接受实训学生,既为企业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又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还为企业创造了与大量的年轻学生接触、了解其全面情况的机会,从而为企业选用优秀的员工提供了优先条件。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与学校长期、稳定地进行合作,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自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学生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积极参加教学实训,促进就业素质的提升。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职业院校学制都为三年,实行“2+l”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训。通常情况下,学生将第三年的顶岗实训期视为准毕业期,从心理上已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实训就等于解放”了。有的学生甚至将实训等同于毕业,认为可以不接受学校的管理,我行我素,给企业和学校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也是造成企业不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作为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积极参加教学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努力完成实训任务,认真向老员工学习,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

(4)更新思路、拓展渠道,探索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机制。重视和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既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主要特征。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要建设一个具有职业特色的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鉴于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这就需要民办高校更新思路,拓展渠道,探索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机制。一要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法规政策作保障,或是投入一定资金作保障;二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以此来争取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捐赠与支持,引入企业的先进设备或资金。三要与区域内学校进行联合,实行优势互补,减少支出、提高声誉。四要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培训,对外承接培训任务,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生源和经费,既盘活了内部资源,又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实训基地的办学条件。总之,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应更新思路、创新理念、拓展渠道,探索学校发挥自身潜能、区域联合、企业投资等多渠道筹集、利用、节约资金。

2.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实用性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突出的特点:

实际性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外语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为涉外旅游企业的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其实训教学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模拟旅游企业实际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地训练。因此,实训基地应当尽可能贴近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或仿真度较高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前瞻性 民办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如果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就无法培养出旅游专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所以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教学场地的构建、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代表本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实现有效就业。

适用性 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仿真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适用性,要结合专业的特点设计实训场地,合理安排实训的设施设备,以利于教师在实训课上的操作演示和训练指导。设施设备的规格、性能等也应以适用为原则,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性。比如,餐厅实训室的餐具等设备选用陶瓷质地的就比较适用,不必追求金银质的餐具。

共享性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共享性。共享性包括校内共享、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和区域共享。即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训基地要面向学生、行业、企业和社会开放,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本校和外校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场所,还可以为社会上相应行业和岗位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综合性 民办高校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训资源还不很充足,因此,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要建设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养和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在学校内部尽可能覆盖多个专业实训项目的需求,对校外可以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实训基地投资较大,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也有利于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性 一个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经过多次交流、磋商,反复地策划等才得以建立,因此民办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制订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保证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以便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训教学基地。

职业性 顶岗实训是民办院校学生就业前的重要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也是决定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校外实训基地的职业性是否突出,则不同程度地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素质的高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加深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的认识。如果校外实训基地的职业性不够突出,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反而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突出职业性的特点。

示范性 民办院校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应选择在本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声誉较好的典型企业与其合作。因为,这些企业无论设施设备,还是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其优势。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实训,其旅游外语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对我省民办院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实训,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在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在追求数量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质量和档次,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能够学到真本领。从目前民办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实际现状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处于很尴尬的局面,通常是学校一头热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对于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接受学生实训,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由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并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另外,作为学校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尽量减少给企业带来的麻烦。学校还可以利用师资力量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以达到学 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目标。

此处,建设了实训基地之后,为了保证实训基地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完善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制度、学校实训基地的实训学生管理制度等制度,加强学生实训管理,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结 论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和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旅游加外语人力资源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需要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更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熟练的旅游外语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服务、操作人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提高学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水准实训基地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结合旅游专业的实际,对我省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揭示了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训设备数量、质量和种类严重滞后、实训基地建设没有明确的标准、实习基地的应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企业、行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缺乏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实训基地建设应突出的特点、实训基地设立标准,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课题在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由于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本课题的研究仍显得不够深入,尤其是缺乏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和较大范围的实证研究,这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具体而言,对于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下一步将深入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步骤、校企合作模式等。对民办高校旅游外语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内涵问题,今后还需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徐岳清.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2000.

[3]孟婷婷.对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认识[J].文教资料,2008.

[4]方守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

[5]杨水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

[6]李红.浅议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教育研究,2007.

[7]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

[8]李红.浅议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教育研究,2007.

[9]伏六明.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习监控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

[10]阎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 (5).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赵宏 李正生 王永军 何江涛 王云刚

实训管理下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3:

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研究

摘要:实训室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一体化”实训室的概念,以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原则、建设模式及建设策略,旨在为实训室建设及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学习,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实践能力被置于突出位置,而技能的习得更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关,所以,职业教育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因此,开发出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相适应的学习情境,是职业院校必须关注的问题,“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问题分析

(一)空间分离——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分离

应用型大学理论教学空间主要承担着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任务,而实训空间则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且大多与教室分离,将教学、实验、实训空间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楼中,是一种分散式建设格局。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现代酒店管理、旅游学概论、酒店英语等,主要在主教学楼中完成,而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则安排在实训楼中,这就在空间上割裂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观,特别是割裂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最终导致知识单元化和“碎块化”。

此外,实训室开发仍然是以学科为基础,注重各单个实训室开发,这样虽有利于专业内技能训练及深度研究,但同时也在物理空间上割裂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既阻碍教师一体化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应用型大学“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推广以及“产学研”共同发展教育宗旨的实施。

(二)功能分离——基础功能与拓展功能分离

应用型大学实训室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础功能和拓展功能。基础功能是实训室建设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功能、技能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等;拓展功能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功能、创新创业功能、科学研发功能等。

在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实训室功能较为单一,大多还是基础功能定向,以学科为基础,灵活性差,仅能满足实训教学及技能培训需要。受各专业课程教学影响,实训课程多分散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过于注重教学功能及单项技能训练,工作过程被划分为几个片段,实训层次低、综合性差,缺乏整体建设观。

此外,由于实训室开放性不够,实训室大多仅作为教师实训教学之用,属于一种封闭式管理,除教师正常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基本不开放,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几乎没有灵活、机动的时间开展小组学习及团队合作,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产品研发及科学研究服务则少之又少,实训功能与生产服务功能、创新创业功能分离。加之实训项目也多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科研与创新意识,限制了实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

(三)资源分离——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分离

随着应用型大学的快速发展,实训室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实训资源也日趋多样化,其中不仅包括硬件资源的建设,诸如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专业仪器等一系列基本设施建设,还包括软件资源的管理,诸如实训室管理、实训评价、实训师资等一系列教育软实力的开发。纵观各专业实训室建设过程不难发现,实训室建设大多缺乏长远规划,过于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开发,使得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分离,且一味追求实训室多而全,管理分散,每个专业都针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独立实训室,缺乏着眼于整个大专业群、岗位群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目前,按专业设置,每个院系大多有3至4个实训室,这种实训室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单项技能,但由于实训室管理分散,人员、设备等分属不同院系,各院系管理相对独立和封闭,几乎没有专门人员对实训室进行统一调配,造成交叉学科之间实训室的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置,专业群及岗位群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室共建,仪器设备及场地利用率低,降低了实训室整体效益,导致实训室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实训室多是学科体系教学的载体,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多是以学科门类、专业门类及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对职业环境及职业氛围的营造重视不够,实训室环境与实际职业情境、生活情境相脱节;实训室数量过多,分类过细,实训室人员过于专业化;学校对实训室拥有绝对主导权,难以引进市场机制、企业运行模式等先进管理体制。这些问题都会给应用型大学的实训教学及实训室宏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及建设原则

(一)“一体化”实训室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在实训室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要想创新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应体现行动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建构性教学原则与指导性教学原则之间寻求平衡,使内容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情境中心的学习环境一体化,使学习情境不仅仅是实际职业情境的再现,更是对其进行加工而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

笔者所提出的“一体化”实训室,是以空间一体、功能一体、资源一体为核心的一体化实训环境,是实训室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其目的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空间与实训空间相整合、基础功能与拓展功能相融合、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相配合,使实训室成为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场所。实训室面积、设备数量等刚性指标将逐渐被实训室的多功能性、整体性等柔性指标所替代,实训室发展方向也将逐渐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

(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原则

1.理实一体

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旨在突破以往理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建立职业认同感,使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贯彻理实一体原则,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过程与环境的整体化感悟、实践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在理实一体原则下,教学实施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法,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做一体

即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学做兼顾。实训室建设作为应用型大学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布局上,既要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又需兼顾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打破以往“教学做”分离的局面,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对功能分区的改造和升级,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促进职业素质的提升。在“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教师教学各个层次的需要,满足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拓展到科研开发等不同层次对实训的要求,逐步提升教学做一体化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产学研一体

项目教学的实施,可内在地激发主体对活动的参与,使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完成学习,以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要兼顾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产品的价值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体现教育性,以教学为目的。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还要能够承担科研任务,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承担真实的学习任务,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独立完成任务,并能够在分析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的产品,这也是“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原则之一。

三、“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模式

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不同专业实训室所承担工作任务的不同,“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生产技能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种类型的实训室主要是为应用型大学中诸如数控、汽车维修等专业开设的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主要是为训练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根据专业群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模块,强调一种“生产性实训”,实训结果要以产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布局上,要考虑到各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总体安排,如安排在不同的实训楼,还是安排在同一实训楼的不同楼层。不仅面向在校生,也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作为地方职业技术培养基地、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考核点,为企业职工及需要某方面职业培训的社会人士提供培训、考核等服务,一方面使校内实训室利用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以机械制图一体化实训室为例。机械制图是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都需开设的基础课,因此,可以单独开设机械制图一体化实训室,供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或开展相关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二)服务管理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类实训室主要是为应用型大学中诸如酒店管理、物流等专业开设的实训室,应以就业为导向,与区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达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有机统一,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一致,教学组织与工作组织一致。要深化校企合作,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跨专业、跨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契机下,引入政府和企业投资,提升师资水平,加大职业培训的投入,逐渐扩大规模。

以旅游电子综合实训室为例。该实训室分为展示和体验两部分,可满足酒店管理、餐饮经营、导游业务、3D仿真模拟旅游等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满足酒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康乐服务、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等相关任务要求,同时还可为其他学科提供平台,并可承接导游资格证培训等。

(三)科研创新型一体化实训室

这类实训室主要承担着科技创新任务,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学习任务,相比前两种实训室,一体化程度更高,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更高,场地规划和设备安排也有一定难度,要将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训、团队协作等融为一体。这类实训室可以是学校单独建设,也可以是校企共建,不仅可生产产品,可承担学校或企业的研究课题、创新项目,还可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利用这类实训室,可以与一些地方技术研发机构合作,致力于解决各领域的技术难题,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活动,面向科研单位和相关的教育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应用型大学对外服务功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科技创新一体化实训室,也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科研服务,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承接的项目提供研究平台。

四、“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策略

(一)空间整合

“一体化”实训室构建的是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在空间安排上,采用空间减法、五区一体的方式,对空间进行整合。

1.教师教学区

沿用传统教室的功能,供教师正常教学,如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成果分享等等,因此,在这个区域,可布置多功能讲台、黑板、可移动桌椅、展示白板等,满足教师案例教学、示范指导、互动教学的需要。同时,多媒体显示屏、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也必不可少。通过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成果演示等,满足教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可以很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桌子的摆放要体现不同组合形式,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打破传统教室格局,采取模块式、U形或半圆形等布置方式,淡化黑板和讲台的空间中心感。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与教师有更多视觉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向对话走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学生个体与教师的多维度对话。同时,有些专业存在一些特殊性,还需要摆放演示需要的工作台和相关设备。以园林专业为例。在教师教学区,教师可以利用黑板及多媒体设备,展示园林苗圃和温室大棚的环境,讲解园林苗木、花卉生产、植物造景、园林规划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苗木、花卉等的经营管理过程。教师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一起讨论。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园林苗木和花卉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园林造景的基本原则与造型设计等等。

2.实训操作区

实训操作区是“一体化”实训室的主体之一,用于学生开展实训性训练,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要配备若干个工作台以及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工具和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制图工具、建模工具等。在实训过程中,园林专业需要用到一些材料,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园林规划设计、造景技艺、园林建筑模型制作等各项实训项目,材料清单及材料使用情况等可由专门的值班学生或教师进行登记并定期查验。通过实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解工作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交流展示区

交流展示区是供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区域,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布置,学生可以根据任务或项目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就一个方案或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项目分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榜样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可在实训室两边放置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台,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观摩、交流和借鉴。以园林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在交流展示区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交流,圆形布置的座位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讨论交流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结组进行项目设计。讨论区的外围可设置优秀作品展示区,展示一些园林设计、艺术插花、模型制作等方面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展示一些现代园林的优秀科技成果,便于学生交流与借鉴。

4.资料查询区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实时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资料查询区可设置专门的资料柜,用于存储教学资料和管理资料,管理资料主要包括教室使用记录、具体负责人登记簿、器材设备使用记录、设备保养维修登记簿等;教学资料主要包括学生作业、获奖作品及参考资料等;同时,还要放置若干台联网的电脑,在电脑中安装相关专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实时查阅相关资料,一方面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工程设计、城市园林、都市园艺、林业管理、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前沿动态,了解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及插画艺术等方面国内及国外的优秀作品,提升综合职业技能。

5.文化展示区

“一体化”实训室在综合考虑各区域安排的基础上,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实训室在墙面上都应张贴实训室规章管理制度,机械、化工、生物类专业应在墙上张贴操作流程和安全事项等,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可以在墙上贴一些名家简介及优秀作品、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这些看似局部的细节,都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与感受。以上这些区域的设置,只是一个整体设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增设办公区、客户接待区、休闲区等等。

(二)功能整合

应用型大学在保证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逐步扩大实训室开放度,根据实训室功能的不同,将实训室部分或全部向学生开放,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申请、预约等方式,自由安排实训时间,利用自由实训的时间,巩固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实训任务。要鼓励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优秀的作品可以参加相关领域的创新竞赛,使作品转化成产品,促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向主动的学习参与者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应扩大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协会的合作规模,改善实训室硬件、软件条件,发挥实训室社会服务功能,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将生产、教学与科研功能结合起来,承接企业生产任务或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真正实现实训室从单纯的实践教学场所转变为集实习、实训、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场所,充分体现“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渐由新手向专家过渡,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资源整合

应用型大学实训室的建设要打破课程、专业之间的壁垒,把若干个相同专业或相关专业集合成专业群,这样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的集群优势,将分散的实训室资源整合起来,系内系外共建,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实训室建设成本,交叉学科实现资源共享。或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与地方产业岗位群相接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将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及拓展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

要改革以往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实行一种更为集中、更为开放的管理模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重点建设和急需建设的实训室上,设备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资源,提高实训室资源利用率。例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专业工作环境相同,可以实现实训室合并;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设备的使用具有相同性,可共建实训室;模拟导游、新闻采访与播报、模拟面试等实训室都可以整合为一个微格教学多功能实训室。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在整合硬件资源的同时,软件资源也要进行相应的升级,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有些专业由于专业特殊性及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地实施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主要包括模拟演示和仿真训练。模拟演示主要是将工作现场的视频引入实训课程,在电脑上将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模拟演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示,对操作流程有直观的感受;仿真训练就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将图片、文字、虚拟现实场景等教学素材进行组合,营造一种近似真实操作环境的虚拟操作环境,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操作项目,并且获得经验和反馈。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使原先枯燥乏味的黑板教学逐渐走向多样化交互性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真实再现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操作流程,可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一些在真实环境下不可重复的或具有危险性的操作过程,很难实施真实实训,而虚拟环境恰恰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了解操作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购进真实设备成本过高,虚拟设备能通过系统升级,使其功能不断扩展并及时更新。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为例。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把学生带到每一个景区进行真实实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旅游景点的建筑、景观进行数字化3D仿真模拟,投放在电脑屏幕或实训设备上,产生一定的交互功能,学生在实训室中就可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视觉上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高效性。

虽然虚拟仿真设备具有很多优点,但虚拟仿真设备的使用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于真实设备的认知程度,过分依赖虚拟仿真设备,也会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虚拟仿真训练与真实实训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体化”实训室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形成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平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可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卫东,吴彩军,沈阳.行动导向视野下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55-56.

[4]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217-221.

[5]脱中菲,周晶.开放式学校空间环境设计与利用[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1(8):21-23.

[6]李胜明.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2-13.

[7]朱运利,虞未章.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的“概念重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29-31.

(责任编辑:王恒)

Key words: integr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作者:李双玥

上一篇:志愿服务融入思想道德论文下一篇:电网应急物资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