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车间绩效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2011年世界经济在动荡、调整中走过,全球经济表现是金融危机以来较差的一年。而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方式也由过去的快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变。2012年是变中求稳的一年,就当前内外形势而言,煤炭企业应及时未雨绸缪,寻求有效应对途径,文章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采掘车间绩效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掘车间绩效管理论文 篇1:

攻坚克难 创新管理 开拓破产重组企业发展新局面

【摘 要】本文论述了林西矿业公司自破产重组以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走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之路。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走出困境,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企业利润连年增长,职工工资步步攀升,企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为集团公司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双轮驱动;集约化生产;创新管理

一、前言

开滦林西矿业公司始建于1887年,是有120余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不同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储量枯竭,亏损严重,于2006年8月实施政策性破产,并于2007年7月利用其优良资产,组建了由开滦(集团)公司相对控股、职工参股的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新公司组建后,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公司如何继续生存并换发新的活力,新组建的班子通过深入研讨,认为企业只有走精干高效、内涵式发展之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坚持精采细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稳固原煤主业,做大洗煤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发展,才能实现企业涅槃之路。要沿着这一方向目标前进,主要有两个抓手,实施双轮驱动,一是集约化生产,二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几年来,这公司按照既定目标,从生产、经营管理两方面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使企业组建后生产经营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双轮驱动,走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之路

1.集约化生产,走安全高效之路,为企业蓄势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林西矿业公司是一个百年老矿,生产系统复杂,井深巷远,设备老化,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传统生产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技术装备落后,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公司从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简化系统,加强资源挖潜,促进减人提效等方面入手,走回采掘进机械化、作业模式集约化、生产系统优质化、人员精干高效化的安全高效之路,努力通过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企业蓄势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1)以5、6号井两个主运系统为中心,优化和集中生产系统

通过对西8-10皮带系统进行改造,新建东8-10运输皮带,把主要运输巷道由8水平调整到10水平,取消8水平运输,有效简化了运输环节,11水平实现皮带化运输,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推进大断面巷道掘进,将制约运输能力和安全生产的7m2、9m2巷道,全部改扩为10.4 m2巷道,并推进支护工艺改革,在拱型支架支护基础上,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为推行高效率的皮带运输创造了条件,同时减少了巷道套修量,保障了安全生产。

(2)改进运输方式,全面推广皮带化运输

用皮带运输机替代刮板输送机长距离运输作业。对回采工作面运输系统,由一个工作面20-30部刮板输送机简化为5-6部皮带和转载机。电力功率消耗大大降低,看护用工大幅减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系统的改进与完善,为矿井进入良性生产循环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3)提高机械化程度,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新公司重组以前,这公司一直沿用炮采炮掘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2008年开始,加大了综采、综掘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换液泵、匮电、组合开关等。经过几年努力,使公司的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彻底实现了由“炮采、炮掘”向“综采、综掘”作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改变使单产单进水平提高了1.5倍,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原煤产量由破产前的82.73万吨,提高到125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4)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减人提效

企业破产重组后,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企业员工由9243人减少到了4157人,减少了55%。人员的骤减,企业生产一度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困难再大也要把住进人关。在生产布局上,坚定不移地贯彻减线、减面的方针,实现合理集中生产,6个回采、6个掘进单位分别压缩到3个综采和3个掘进区队,而原煤产量不降反升,2010年至今原煤生产效率达到了3.8吨/工,比破产前的2006年1.84吨/工提高了1倍多。基层单位由26个精简合并到18个。机关部门由18个精简合并到了10个。为把减人提效落到实处,公司还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确保减人不减产。一是积极推进定员定额管理,使减人提效有标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简化环节系统,优化生产布局,实现集约化生产;三是本着精干高效原则,合理调整劳动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合理用工,实现劳动用工的最佳配置;四是把住进口、放开出口,严格控制用工数量,对岗位急需的人员做到及时招录,对不符合岗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及时辞退,提高用工质量,改善员工队伍素质等。

(5)精打细算,挖潜创效降成本

为节省水、电、暖等费用支出,对相对分散的单位和部门进行了办公区域的收缩和集中,在此基础上对水、电、暖跑冒滴漏进行了综合整治,做好了开源节流。实现了物资供应站、设备库、电缆房、机采车间、机修车间、支护用品制修厂、掘进小厂等直接生产服务单位向6号井区域转移,实现了地面服务单位的集中生产维修,有效减少了运输环节和成本投入;实施改造挖潜,对男女更衣室进行了洗浴刷卡设施的改造,定量给水,全年可节约水费及电厂干汽费近210万元;2011年投资9000万元进行了洗煤厂改造,建设了一座年入洗能力180万吨的新洗煤厂,提高洗选效率10个百分点,创效4700万元;加强节电管理,积极实施井下1705、西6-8和3号井的提升绞车变频改造,调整原煤生产班次,组织夜班出煤,通过躲峰填谷,每月可节省电费支出17万元。职工上下井通勤车由火车改为汽车,每年可节省费用100万元;改变煤炭附产品的运输及舍弃方式,每年节约资金500万元;针对矿井水外排即造成污染和浪费的实际,新建矿井水处理厂一座,实現矿井水100%处理后综合利用,年对外供水600多万吨,增效1200多万元。

2.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市场化精细管理

①企业内部市场化精细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构建并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特征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市场体系和管理体制。通过内部市场机制的运行来调节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同时运用一种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精细管理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准、高效、协同进行。首先,从组织机构和薪酬管理上进行改革,构建了内部市场化的基本框架和薪酬管理机制;其次,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在全面实现公司预算管理的前提下,对井下生产单位实行单掌单面预算,对辅助地面单位实行有偿服务预算,形成单一价格和综合价格;第三,形成了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有偿结算,由公司内部银行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往来进行结算,并根据各单位记入的所有收入及全部费用支出,结算出本单位最终经营成果,作为薪酬管理依据;第四,在公司对各市场主体进行结算的基础上,对各市场主体进行了最后的内部核算,即薪酬总额的获得。核算的基本类型包括利润型和服务收入与控制费用型;第五,制定了各种市场化精细管理运行规则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化精细管理调控仲裁规则、资金市场运行办法、各专业市场部的运行规则等。这些规则能有效地调控市场,及时平衡、协调、仲裁市场化精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市场化精细管理中相关业务。

②通过市场化精细管理,使各单位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增强了各单位的自主经营意识,激发了各单位从管理者到班组个人的管理潜能及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单位领导在组织生产时充分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激励了各单位完成本职工作目标,有利于公司总体成本目标的控制,调动了各级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实现了矿井持续健康发展。

(2)企业生产、经营双“三按”管理

双“三按”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采取的较为科学先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即生产管理中“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经营管理中“按设计预算、按预算经营、按标准结算”的管理方法,旨在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此种管理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应用信息管理软件,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及无缝对接,将矿井工程设计、工程文档、工程属性、工程材料、设备清单、生产衔接、工程进度、工程预算、内部核算、工程决算、工资分配等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全部实现信息化处理的管理活动。

①生产“三按”管理的应用。所谓生产“三按”管理,就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采取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三种相互连接的生产管理手段,达到每一生产工程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实现井下巷道工程的免维护效果,主要适应于采掘开工程和单项工程。

②经营“三按”管理的应用。所谓经营“三按”管理,就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按设计预算、按预算经营、按标准结算的三种相互连接的经营管理手段。实现单掌、单面和单项工程的预算管理,实现单位薪酬与预算执行情况、经营成果挂钩,为市场化精细管理打好基础。

③通过实施双“三按”管理,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明显提升。进入2013年以来,这公司实施“三按”施工管理已通过验收的工程为1093和1723工作面,由于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使工程质量保持了动态达标,基本满足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实现了工作面的免维护,避免了重复套修工程,不仅节省了大量套修费用,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按照三按设计要求,掘进工作面铺设的各种管路、电缆、轨道等,均考虑后期工序的使用要求,一次性进行铺设,避免了二次倒装,节省了一定用工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仅铺设轨道一项可提高生产效率40%。1723工作面掘进增加250工,回采、准备减少用工760工,纯减少用工510工。

(3)生产经营承包考核、绩效评价

自破产重组以来,这公司每年年初都根据公司全年生产衔接安排、财务总体预算情况制定本公司承包考核总体方案、基层单位承包考核细则及管技人员绩效管理办法等机制,并年年进行改进和完善。此项政策是公司全体员工一年里工资取得的主要依据,在承包考核细则中,将每个单位生产任务、成本费用、劳务服务等工作内容详实地进行指标及单价确定,按照各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的各项考核结果,认真核算各月的承包考核工资并予以兑现。在绩效评价办法中,对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管技人员,规定了完成本单位或部门的生产、经营、安全、机电、通防、党群、工作落实等所有工作所取得的绩效得分,并按得分情况与工资挂钩核算,促使所有职工都积极主动做好自身工作,完成下达指标任务,实现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效果评价

几年来,通过实施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林西矿业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原煤产量:2007年-2013年环比增长分别为20.88%、11.5%、7.63%、3.75%、4.42%、8.01%。

——生产效率:2007年-2013年环比提高分别为17.4%、14.82%、12.91%、5.72%、8.58%、10.00%。

——企业利润:2007年-2013年分别完成359万元、7049万元、2771万元、23093万元、16186万元、4853万元、3180万元。特别是2009年、2012、2013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煤炭市场低迷的严重影响,企业经营依然实现盈利。

——员工年人均收入:2007年-2013年环比增长分别为59.26%、4.46%、12.67%、17.56%、11.25%、-6.63%。

如今的林西矿业公司,不仅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而且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随着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非煤项目的陆续建立,经济总量还在进一步提升。员工实现了与企业共同发展,幸福指数稳步提高。矿容矿貌明显改观,宽敞平整的矿区道路,规范有序的办公设施,文明靓化的矿区环境,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焕然一新的感觉。员工士氣高涨,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升。企业处处呈现出人心思进、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作者:郑丽红

采掘车间绩效管理论文 篇2:

后金融危机时代煤炭企业发展的应对研究

【摘 要】 2011年世界经济在动荡、调整中走过,全球经济表现是金融危机以来较差的一年。而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方式也由过去的快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变。2012年是变中求稳的一年,就当前内外形势而言,煤炭企业应及时未雨绸缪,寻求有效应对途径,文章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经济形势; 煤炭产业; 应对措施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来看,这次危机是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一次严重程度可以和20世纪30年代与70年代两次全球大危机相提并论的危机,而且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真正得到恢复。形成这一判断的基本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此次危机是全球性经济发展方式的危机

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及经济政策的主导倾向是高消费,消费超过收入水平就会变成高负债。负债经济的恶化,便形成债务危机。而经济是全球化的,某些国家高消费和高负债,便有另一些国家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相对应。因此,要真正走出危机,各国均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这种转变将在未来几年内难以见效。

2.此次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导致了全球分工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发达经济体主要集中于发展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的金融业;而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则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成本从事传统的制造业,并被动接受各种冠以“国际惯例”、“最佳实践”的标准和秩序。虽然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但至今都未找到调整的切入点和方向。

3.此次危机是金融业过度发展的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第二,衍生品过度发展,风险倍增;第三,大宗商品市场全面“类金融化”,致使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干扰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第四,市场中介机构行为扭曲,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化”,其他机构则投资银行化;第五,金融监管没有及时跟进。以上问题可集中概括为过高的杠杆化。因此,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全面“去杠杆化”就成为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4.此次危机是财政赤字危机

经济危机在政府部门的集中表现,就是财政赤字率居高不下、债务率不断上升。因此,平衡预算成为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的最重要环节。但是,实现平衡预算必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这意味着要裁减公职人员,减少福利支出,缩减政府投资;同时要增加税收,增加居民与企业的负担。这一战略举措的宏观效果就是削减需求,增加失业。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而且会带来社会动荡,所以,经济很难较快恢复,更难稳定发展。

(二)国内经济形势

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是比较困难又比较复杂的一年,两个问题兼而有之。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调控和保持物价为首要任务,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11年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4%。

2.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

2011年,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而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汽车、住房消费增幅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2010年回落3.75个百分点。世界经济的放缓也开始影响我国的出口,全年出口增长20.3%,贸易顺差继续收窄。GDP增速在上半年达到9.6%的基础上,三、四季度小幅下降,全年GDP增长9.2%。

3.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1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12.9%,而四季度的销售面积急剧下降,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仅比2010年增加4.9%,运行总体平稳趋降。保障房建设和“限购”措施对于稳定整体投资增长和抑制房地产投资与商品房价格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

4.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湖南、湖北、内蒙古等中西部GDP增速加快。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比超过50%,一般贸易规模超过加工贸易,贸易顺差规模减小,全年占GDP比重下降到2.3%左右,内外平衡状况改善。

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注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二是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注重推进内外平衡,着力扩大内需;四是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管理。在世界经济大幅波动、增长低于预期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高耗能行业快速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煤炭及下游产业市场分析和走势判断

总体来看,冶金、焦化、电力等下游行业处于上下夹击的窘地,日子并不好过,总体呈现高开低走趋势。随着“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2年的煤炭需求增速或将继续放缓。

(一)下游行业分析及预测

冶金行业方面,2011年的钢铁企业处在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的“三高一低”格局下,企业利润逐渐被挤压。2011年前三季度,大部分钢企实现了盈利,但四季度开始大幅度亏损,甚至吞噬了前三季度的盈利。而业内普遍认为,2011年四季度冬季才刚刚开始,寒冬将在2012年继续。

焦化行业方面,2011年全年焦炭产量4.28亿吨,同比增加11.8%,而焦炭产能仍然处于严重过剩局面,随着四季度国内外的不利形势,钢材价格和产量大幅下行,大幅抑制了焦炭产量的增长,市场继续低迷。据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焦化企业依然处于上下夹击的被动局面。

电力行业方面,2011年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发电量均同比增长11.7%。但从用电情况来看,2011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电力需求下降。电厂和煤炭港口的库存明显高于往年,市场疲弱态势非常明显,5 500大卡的动力煤价格从2011年11月初的860元/吨高位持续回落到2012年2月份的777元/吨,后期仍然有下跌的趋势。

(二)煤炭市场走势分析

总体来看,2011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基本保持了需求旺盛、供需平衡、总量增长、消费增加、价格上涨的态势。但从11月份以来,随着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煤炭市场进入下行通道。进入2012年以后,随着欧债危机有所好转、“两节”过后消费增加等因素,煤炭价格开始止跌企稳。分煤种来看:优质炼焦煤需求依然强劲,价格稳定,其它煤种供大于求,价格将出现回落。动力煤方面,预计2012年用电量仍将保持增长,动力煤价格呈现稳中有降。

三、企业应对策略探讨

2012年是变中求稳的一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平稳是主旋律。2011年中央和山西省的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就当前内外形势而言,煤炭企业应及时未雨绸缪,寻求有效应对途径和措施,力求将内外影响降到最低,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十二个字表述,即:稳基础、控风险、抓重点、保运行。

(一)稳基础,即稳管理、运行、发展三大基础

1.稳管理基础

稳管理基础应当从企业管理的三大基本要素,即机构、人员和制度着手。首先,要控制好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机构的设置应适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在不同的时期配置不同,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与企业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其次,企业要对总人数进行控制,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管理人员的数量、规模和职权范围更要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比例要合理。第三,要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界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层的职责范围。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基本的管理、运行和操作制度,促进企业有序管理、健康运营。

2.稳运行基础

一是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通过加强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关键因素的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要严格计划管理与审批,要遵循“收支平衡、总量控制、量入而出、留有余地”的原则对生产、专项资金以及对外投资计划进行管理,实现收入支出的大体均衡稳定,并实现总量上的控制。三是严格绩效管理与考核兑现。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的考核系统;另一方面要强化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严考核真兑现,充分发挥考核奖罚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3.稳发展基础

一是要加强资源的管理。资源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要加强装备投入和科技创新,合理配采各类煤种,切实提高采煤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努力申请新资源和可接替资源,增强企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二是加大对矿区、矿井、车间环节能力的配套和改造,重点对生产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改造和能力配套,使其与矿厂生产发展相协调;狠抓“四量”管理,实现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有序衔接和接替,避免出现能力失调和采掘失调等现象。

三是做好项目的有序推进和扩张能力的有序接替。企业要发展,项目是基础。项目是决定企业当前发展和未来潜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不断挖掘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提早谋划,重点推进,使企业发展能有持续动力,能够后劲十足。

四是做好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人才储备和培养。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和科技化,要求现代煤炭企业员工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加大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将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纳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大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操作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控风险,即控制决策、投资和融资三大风险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具体来说,企业风险防控应从三大风险,即决策风险、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入手。

1.警惕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风险

企业要发展,首先面临的是决策风险,企业要在根据自身行业特征、国内外形势以及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提出企业战略目标规划。其次是要结合企业特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科学决策,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政策,扬企业之长,避企业之短,力避盲目攀比和盲目扩张。再次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积累与分配以及国家、社会、股东、员工的关系。既要注重眼前利益,保证生产经营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也要兼顾长远利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警惕发展过程中的投资风险

控制投资风险一是要严格贯彻落实企业既定的产业发展政策,不应随意改变方向。我们应该力避企业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老路,而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的坚持做强做大主业,适度发展相关产业,联合重组上下游企业,严格控制或谨慎介入其他行业这个理念要毫不动摇。

二是要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对现有的基建、技改项目进行清理。一方面,对于已经投产的项目,要集中资金支持其达产达效,提早见效益;另一方面,除水、电、气、暖等必要的民生工程外,其他前景不好的非生产性投资要一律停止并清理。

三是对投资前景好、见效快、效益优的项目与投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集中力量保证提前投产,促使其尽快转化为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对于资源不清、品质或者开采条件差的、投资收益预期差的项目和工程,应予以停建缓建。

3.警惕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风险

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要实现“量入为出”,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力避过度的融资和举债。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来进行融资,严控融资规模,对于超出企业偿还能力的融资要尽可能避免,降低还本付息的偿债风险。如果一个企业连还本付息都承受不了,不但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再融资的渠道也会被阻断。

二是要优化融资结构。要采取稳健的经营与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尽可能使企业的长、中、短贷等融资品种得到合理搭配,最大幅度降低企业震荡幅度。

三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与品种。企业要充分利用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发行并结合票据、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业举债成本,节约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抓重点,即抓项目、成本、资金三个重点

1.抓好项目管理,是企业实现实力扩张的重要环节

抓好项目管理首先要做好立项前的可研、论证、评估、批文、预算、合同、协议等项目前期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按照合同和协议规定,加强对进度、质量和工期的管理,要按计划施工,严控成本费用,做到保质保量、不超预算。第三要加强竣工管理,组织强有力的专职队伍对施工项目进行实地验收,验收通过后要及时移交进入试运转,财务决算、增加资产等工作要及时跟进,尽快使项目实现由能力向实力的迅速转换。

2.抓好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

抓好成本管理,一是要重点抓机物料等指标的管理与控制,重点是做好定额管理。二是重点抓好员工薪酬的管理与控制,合理确定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其次要坚持职工薪酬与劳动效率双挂钩的薪金管理原则,合理控制工资及附加费的增长。三是抓好费用及其他支出的管理与控制,要控制其他费用的支出,要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能不花的尽量不花,努力把该节约的钱省下来。

3.抓好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控的关键环节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划清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界限。一是要抓生产资金的管理,使之与生产计划、成本费用预算相配套、相结合。二是要抓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三是要抓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牢固树立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严格审批程序和手续,对预算外资金的总量和用途进行严格控制,做到能少花钱的少花,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不允许花的钱坚决不花。

(四)保运行,即想方设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煤炭等能源性实体经济的冲击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煤炭企业,还是要围绕经营管理这个主题,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和谐稳定三项重点工作。

1.紧抓安全生产不动摇

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煤炭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煤炭企业必须从紧从严抓好安全工作。

一是要坚持“投入、管理、培训”三管齐下的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理念,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一方面继续加大对瓦斯抽采、通风系统、水火灾害预防、电气设备和采掘运输机械化、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安全管理,重点放在安全责任制、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干部跟班带班等制度的落实;另外,还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体系。

二是牢固树立并大力宣传“安全为天、安全第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企业最大效益”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不断巩固各级领导、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重要性。要把安全宣教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为安全生产创造优良环境。

三是着力抓好煤矿生产的重大要素和关键环节。煤炭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保安全,而保安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搞好“一通三防”,即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同时要按照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明确责任,逐级分解,优化采掘,科学组织,确保企业的安全有序生产。

四是大力推广“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好经验、好做法。干部上讲台,就是副科级和工程师以上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编写教案并承担本单位的教学培训任务,切实提高教学培训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增强培训效果。培训到现场,就是所有队级以上干部包括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都要深入到基层队组,对其一定数量的职工现场培训工作包保。要认真部署、跟踪监督,确保落实,力争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使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基础得到稳定持续好转。

2.紧抓市场营销不动摇

作为煤炭企业,生产是基础,销售是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抓好安全生产,另一方面更要抓好市场营销,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稳铁运、调结构、保回款、优服务四方面工作。

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合理安排运力,努力在企业总量增产的基础上,实现增销、增收、增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争取运力;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安排运输,做到产运销协调畅通,努力实现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也同步增加。

二是优化销售结构,科学合理定价,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要在调整销售方式、优化销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研判市场,合理确定价格,努力保持主体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为增收提效奠定基础。

三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回款策略,确保销售货款的安全回收。要创新回款策略,针对承兑汇票比例高、结算周期长的现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采取缩短结算周期、加快票据流转速度、对承兑汇票比例高的收取利息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确保煤炭货款回收及时、足额、稳定。

四是加强煤质管理,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服务是体现产品附加值的重要表现。首先要加强煤炭质量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煤炭质量;其次要狠抓售后服务工作,体现并延伸品牌价值。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但能够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协调,而且能够体现出企业服务好、售后好、人品好的良好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使企业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和提升。

3.紧抓和谐稳定不动摇

企业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用思想建设创新引领企业文明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争树增提”活动,即争当学习型、实干型、本领型领导干部;树立事业型、敬业型、进取型领导作风;增强战略思维、综合驾驭、破解难题领导能力;提高工作标准、管理严细度、办事实效性、廉洁自觉性,以活动的扎实成果带动和引领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和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营和转型发展。

作者:张树茂

采掘车间绩效管理论文 篇3:

翟镇煤矿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探索

在2006年1月9日开幕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翟镇煤矿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围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有翟煤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建章立制,为自主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就像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经营理念和所有者、经营者意志的体现,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目标的完成,不适当的管理制度,会成为错误的导向,形成负作用,阻碍企业的发展。正所谓“制度通,一通百通”。翟镇煤矿充分认识到制度的根本性作用,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从建立良好的创新制度开始,以良好的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潜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200 3年上半年开始,该矿按照差异管理的思路,积极探素试行《员工逐级协商聘用》制度、《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具体落实,也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积极实行绩效管理,按照员工从事岗位的差异,将绩效管理划分为矿领导班子、副总师、机关部室、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人技师、安监员及督察员、一般员工九大类,分别制定绩效考评细则,使上到矿长、党委书记,下到每一名职工,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做到什么标准,怎样奖罚,都规定的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增强了考核的透明度,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下发《翟镇煤矿创新管理考核体系》文件,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安全生产和矿井系统优化等方面人手,激励广大员工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矿井自主创新能力。为充分提高基层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矿井特别设立了基层创新奖励基金,每月提取工资结算额的1%,用以奖励基层单位的创新项目,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创造发明。通过正向的政策引导,广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更加高涨,自2003年以来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及系统优化60余项,创经济效益2.6亿元,矿区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58%和96%。有5项高科技成果为企业专有技术、18项成果通过上级组织鉴定、9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1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内培训、外引,激活企业自主创新之源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要素的系统管理,在所有的企业要素当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同时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活力之源。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不断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对于人才严重短缺的煤炭企业来说,尤需如此。同其他煤炭企业一样,翟镇煤矿也曾深受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制约,但该矿没有坐等政策、坐等人才从天而降,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将企业员工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两个方面,并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7个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为将培训落到实处,规定每周每工种集中组织培训不得少于2次,每次培训时间必须在1.5小时以上,中、夜班在班前进行,早班在班后进行。充分利用检修时间进行专业集中培训,抓住时机整建制培训,合理安排时间自行脱产培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职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分为职工全员培训、新工人培训、技术骨干培训、技术能手培训和其他培训等七个层次的培训,且每个层次都确立与之相应的培训目的和培训要求,并规定培训考核标准,严格兑现奖罚规定。另外,矿还规定已经聘任的工人技师和首席工人技师,必须负责至少1名技术工人的带徒培训,制定相应的奖罚政策,保证学徒达到师傅的水平。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集团公司第一家综合性职工培训基地,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培训教室7间,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培训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电教室配备微机20台,能适应网上教学和计算机学习需要,有4个实际操作训练车间,安设了采掘机械、综掘机、扒装机、胶带输送机、单轨吊、电机车、各类绞车、机电开关、井下迎头放炮模型等设备20余种和相应的安全设施,能够满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和通防五个专业23个工种的岗位操作和系统培训。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先后被中国矿业大学、省国资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命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实习基地”、“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学习基地”、“山东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煤矿安全资格培训基地”、“山东省企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示范企业”等称号。另一方面,翟镇煤矿还积极到大中专院校招生,自2004年到现在已经招聘到120多各专业应届毕业生,通过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同办学,培养了大批矿井急需人才,另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积淀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

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企业发展能力,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煤炭业发展的成功之路。翟镇煤矿近年来围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瓦斯治理和提高煤炭的回采率,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以加大科技投入为手段,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技术装备水平。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制约,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装备水平。,2002年该矿投资1000多万元,成功研制出第一批适合翟镇煤矿地质条件的轻型综采机及其配套设备,使工作面单产由原来的5万吨增加到10万吨,井下回采工作面员工减少了62%,工作面单产提高了2倍,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员工收入提高了48%,年增效益2000多万元,目前该矿回采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综采化。综采的发展也带动了综掘和机电运输技术的发展,该矿努力提高掘进机械化装备水平,目前掘进机在籍6台,使用6台,使用率为100%,平均为78.%,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实现了减人提效的目标。针对矿井井下条件特点,引进并改进国内先进的电牵引单轨吊车,改善了运输环境、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了运输安全。针对三采进风巷巷道起伏多,拐弯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试验,研制了抱索器、抗绳轮、防摇摆装置、配重块等新装置,克服了绳索运人系统过弯道及空间复合曲线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三采进风巷580米巷道、8处变坡点、三处大拐弯的情况下的机械运人,结束

了井下人员步行的历史,降低了职工的体力消耗,提高了运输装备水平,使运输环境更加安全可靠,为长距离多弯道巷道实现机械运人积累了经验。针对一采轨道斜巷人行车运行距离长,运行费用高,不安全因素较多的实际情况,该矿决定对一采轨道进行系统优化,实施猴车代替人行车工程,工程完成后,每班岗位工由运行人行车的5人减少到了2人、维修工由3人减少到了1人,年节约员工工资资22万元;运人效率由斜巷人车280人/小时提高到了540人/小时;电机功率由185kw变化到75kw,年节约电费7.2万元;并且可减少一部泄漏通讯机和3节斜巷人车,价值8.4万元。

二是以开发应用多种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为重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瓦斯治理又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关键环节。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该矿牢固树立“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完善了适合瓦斯灾害预防实际情况的瓦斯地质理论,建立了快速瓦斯含量测定和突出危害区域预测方法,形成了一套瓦斯预测、瓦斯抽放、突出防治、爆炸控制等综合配套技术及装备体系。同时,把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作为防治瓦斯重大事故的基础,把抽放作为治理瓦斯的关键措施,新建和改造瓦斯抽放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加大瓦斯抽放和监测力度,提高矿井通风和防瓦斯抗灾能力。

三是依靠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翟镇煤矿将采区回采率列为经营承包考核指标,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同时,一加强了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采区回收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级下达采区回采率指标为80%,2000年~2004年采区回采率90.7%,2005年采区回采率实际完成90.8%,精煤设计回收率63%,实际选煤综合回收率达到了86.7%。五采下部二、四层煤风氧化带内原预计为无煤区,经过物探、巷探加技术综合分析,掘进3678米巷道,新增经济可采储量100万吨。实行工作面跳采和小煤柱留设,使工作面开采间隔周期延长,减小工作面上下顺槽压力,因此,阶段煤柱也减小到10~7.0米。经过矿压观测数据及重复技术开采实验,阶段煤柱带采1.5~6.0米,为更多的回收煤炭资源,对三角(边角)及构造复杂地段,带采6.0~0.8米,五年共带采煤柱33.2万吨。翟镇煤矿在投产的同时,同步建成了矸石洗选厂,上井矸石经矸石洗选并从中提取低热值煤,2000~2004年共洗出低热值煤26.3万吨,创造价值1922.5万元,杜绝了二次污染。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实施“以矸换煤工程”,针对矿井实际情况,自主研制了国际领先的“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矸石充填技术”,将井下矸石和洗选矸石回填到采空区,有效地置换了三下压煤和各种呆滞煤量,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仅2006年就多回收煤炭资源50余万吨,同时,也保护了地面建筑,减少了环境污染,缓解了矿井的提升压力,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作者:佟 强 雷凤海

上一篇:证券投资基金探究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