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省中职物流专业(仓储方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并对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从建设思路及教学运作思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中职教学的目标,其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篇1:

基于“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从理念创新和功能创新两个方面开展。文章研究了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训基地“教学、生产、研发、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研究依托创新型实训基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了确保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是推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型实训基地;实训课程体系;保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11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是推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21建设仿真物流企业情境的创新型实训基地

创新型实训基地以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标准,购置相应设备和工具,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与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递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等)生产“零距离对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特色,使生产服务与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价值。最终形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物流服务实训基地。

仿真物流企业情境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可以覆盖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多门专业课程内容,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实训点整合在一起,是完全按照物流企业的真实作业场景和物流岗位各类情境设计的,学生熟悉各个场景的服务设施设备和服务用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规范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等,养成标准化操作的良好习惯,从认识物流开始,逐步熟悉基地各实训场地、各岗位群的操作过程到各个服务项目工作流程,避免过去校内实训与物流真实服务脱节的现象。在物流业中规范操作和各项服务技能是入职新员工必备的能力训练,而了解企业制度、规程、文化,能迅速上岗的企业员工是企业之急需,因此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实训可以缩短学生到企业的熟练周期,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功能

“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是指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四个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生产服务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功能的含义如下。

(1)教学功能:构建与企业生产对接的物流实训课程体系,将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成覆盖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为物流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实习方面提供物流服务操作平台,可满足物流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汽车零部件仓储配送类等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认知实训、单项技能实训及综合技能实训的教学需要。

(2)生产功能:创新型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服务工作,面向校内及校外企业,承担其物流外包服务,主要包括仓储业务、配送业务及信息服务等物流工作职能。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物流生产活动,锻炼其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

(3)研发功能:通过建立企业技术研究实验室,在实习基地内,对物流企业的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模拟应用和实验,并与企业合作,对物流企业的生产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或研发。同时,实训基地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开展教科学研提供基础实验环境。

(4)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咨询服务、技能鉴定等工作。具体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员工的在职培训或者下岗再就业人员上岗培训,具体培训包括岗位工作职责、职业道德、仓储作业、配送分拣等物流岗位基本技能。

3基于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体系开发31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与原则

依托创新型实训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选择适合的物流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调研,分析物流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围绕企业所要求的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实训基地现有的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开发物流实训课程,形成与真实物流岗位对接的、层次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流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32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经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分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业务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内容映射到具体的实训课程,依托创新性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及师资力量,细分为认知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

(1)认知实训。本模块的实训主要依托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训环境,使学生熟练物流企业工作现场,了解物流工作岗位的类别和基本工作内容,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基本功能、特征、操作环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入具体的认知,并激发对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单项技能实训。单项技能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仓储业务管理实训、运输业务管理实训、配送业务管理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实训、快递运营实训等。每个实训项目下都包含若干子项目,确保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该项业务技能。通过单项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技能,具备基层工作岗位的业务操作能力。

(3)综合技能实训。结合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基本设施设备以及实训基地开展的真实生产服务项目,开展综合技能实训。其特点是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参与完成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规划设计、组织协调等物流业务管理的综合能力。

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要真正建设好“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必须紧密联合,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要掌握和分析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和趋势,积极主动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探索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渠道、新模式。结合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深入分析物流实训基地的具体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计划。实训计划既要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又要突出具体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行动能力,还要体现物流行业的先进性。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主动参与到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造和人才培训等工作中,拓展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的增值功能,使企业与创新型实训基地形成优势互补、依存共生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双赢,构建“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保证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的良性循环和长足发展。

5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运行保障机制建设

51组织保障

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系领导组成,建设小组由相关部门、物流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及外聘企业专家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和监督工作,建设小组成员作为项目执行人员完成基地的具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学校的后勤处、基建处、财务处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作为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后勤保障以及资金支持部门,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52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多项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实训基地建设执行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使用制度、实训基地建设采购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工作准则、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更加规范、科学、合理。

53资金保障

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投资,确保建设资金充足,并建立资金使用和监督机制,实现了专款专用,保障了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54人员保障

通过建立企业研究室参与企业技术研究,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等打造一支职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使实训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

6结论

“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创新和理念创新。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仿真物流企业环境,打造了物流专业群资源共享实训平台,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实训课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教、产、研、服”四位一体的创新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必将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蒋丽,徐怀业高职物流管理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12)

[2]张梅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2)

[3]张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规划研究[J].物流科技,2011(7)

[4]张艳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山东化工,2014(4)

作者:谷岩

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篇2:

中职物流(仓储方向)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与思路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省中职物流专业(仓储方向)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并对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从建设思路及教学运作思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中职教学的目 标, 其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就物流专 业(仓储方向) 而言, 应将培养学生对出入库、库管理 中涉及的核心能力进行着重培养。由于受校外实训合作 单位工作环境的限制, 以及学校上课时间的周期性与校外 实训合作单位人才需求时间的不确定等因素制约, 在校内 开展实训教学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近两年全 国及省市级中职物流技能竞赛的开展, 推动越来越多的 学校加大了对物流实训设备的投入, 开始建设校内的物 流实训基地。

一、我省中职物流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2010 年12 月8 日, 浙江省中职物流教研大组年会在宁 波经贸学校召开。会上多所学校对本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建 设情况进行了交流, 有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1.建有物流校内实训基地的学校有所增多且设备较齐全。2009 年中职物流年会召开时, 只有宁波经贸职高、 宁波北仑职高等5 校建有物流校内实训基地。到2010 年 12 月初, 杭州江滨职校、台州玉环中职等5 校都已经建 设完成较现代化的仓储方向校内实训基地, 另外还有几所 学校正在筹建中。从会上交流中得到的信息, 各校物流实 训室的设备涵盖仓储作业基本业务有: 订单操作设备及软 件、商品验收设备(条码系统、RF 设备及托盘)、商品入 库(液压搬运车、液压堆高机)、商品出库(DPS 分拣系 统、半自动打包机) 等。部分学校还置办了内燃式或蓄电 式叉车。

2.物流校内实训基地未能充分发挥效益。但是, 当初 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物流实训室建成的专业教师, 在实训教 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硬件的实训工位不足。 由于价格原因, 中职学校在采购物流设备等硬件设施时一 般采取“多品种、少批量” 的做法, 同一种设备一般只采 购一至两件。这就造成了能同时接受实训的学生人数极为 有限。按一个班级40 人计, 完成同一种物流设备对全体学 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至少需要两至三节课, 但在这两至三节 课的时间里每生能分配到的时间却不足5 分钟。②物流设 备利用不均衡。由于课程设置及教师专业素养的双重原因, 有的设备被多门学科重复利用, 有的设备则鲜有人问津。 如对搬运车操作技能的训练, 在“物流基础”、“物流技术 与实务”、“仓储实务”、“配送实务” 等课程中都作为训 练的重点技能之一; 花重金建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却可能 因为维修费用高、实训内容不易设计等原因而成为教师诠 释理论的工具、学生眼中的道具。另外从时间上看, 有 “大小学期” 的不平衡现象, 主要体现在第三学期对实训设 备使用率高、其他学期都相对较低。③物流设备的潜能挖 掘不够充分。中职物流专业师资极为薄弱, 多数教师是从 营销、电子商务、会计、计算机、甚至数学、物理等不同 专业转岗而来, 停留在边学边教的阶段。他们对物流行业 核心技能的认识不足, 基本不会操作物流设备, 所以对学 生技能的培养上也显得力不从心。④学生的实训热情难以 持久。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初次使用某种物流设备的兴趣较 浓, 一旦基本掌握了对设备的操作, 进入熟练阶段的练习 时往往就缺乏耐心。加上实训工位的不足, 部分学生蒙混 过关, 不参与实训教学。

3.对物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年会上 交流的各所学校在谈及物流校内实训基地时都只讲到物流 实训室, 绝口未提其他的实训资源, 他们都把建设物流校 内实训基地的“建” 字理解为“新建”。但事实上, 许多学 校的后勤服务部门就是现成的物流校内实训场所, 因为 “物流” 一词的英语直译就是“后勤”。况且投资建立的物 流实训基地, 多数还是仿真的、模拟的、静态的、固定的。 而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如仓库、图书馆等都是真实的、变 化的、动态的、可操作性的。这些现成的校内实训资源若 能充分挖掘出来, 既可节约建设资金, 又能把学校的设施 设备利用到最大化, 甚至可用物流的理念优化后勤服务部 门的运作, 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后勤管理优化的 双赢结果。

二、物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一) “硬件”与“软件”并重

在物流硬件的投入上, 许多学校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 的, 如托盘、叉车、货架、电子标签、RF、手持终端、条 码打印机等设备都在采购之列。但实训教学中若只有设备 的操作, 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误区: 我们从事的是低端的 工作, 就是做搬运、开叉车、送快递。这不仅会打击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也抹杀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物流实训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系统流程的掌握, 这需要物流软件来 加以保障, 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等。因此, 学校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以“软件驱动硬件” 的思想, 既重视硬件的到位, 也 不能忽视软件的必要性。

(二) “岗位” 与“课程” 兼顾

实训设备存在“大小学期” 的不平衡现象, 是“课程 本位” 的产物。各个任课教师只关注自己执教课程的实训 要求, 没有从物流专业的系统、全局角度来看待实训要求。 例如, “物流技术与设备” 课程与“仓储作业实务” 课程 的实训在“搬运车”、“叉车”、“堆高机” 等设备上都会 出现重复。再者, 每一次仅针对一种物流硬件设备开展实 训教学, 都会出现工位不足的现象。因此, 除了部分专属 于某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外, 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应以“岗位” 为主线加以开展。物流仓储方向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 入 库验收、装卸搬运、储存作业、盘点作业、出库作业、单 证制作、包装作业。据此, 实训教学内容可分为: 堆垛商 品作业、液压搬运车作业、电动搬运车作业、液压堆高机 作业、电动堆高机作业、叉车作业、RF 作业、条码作业、 RFID 作业、盘点作业、退货作业、单证制作、手工打包、 半自动打包、自动化立体库操作共15 项。以岗位为主线开 展实训教学, 学生就会被分散到不同的岗位上, 按一个班 50 人计, 同一时间一个岗位的学生数就减为3-4 人, 较好 地解决了实训工位不足的现象。

(三) “新建” 与“整合” 并行

资金是许多中职学校未能建成物流校内实训基地的重 要原因。绝大多数学校的物流实训室建设来源于被评上 “省示范专业” 或“省实训基地” 后获得的财政资金, 少则 三五十万, 多则上百万。投资新建的物流实训室, 在规模 和实训项目上有其局限性, 而且是仿真的、静态性的。如 何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 但又不会弱化实训基 地的功能值得探讨。对此, 可以借鉴“物流” 的内涵, 即 整合与双赢, 把学校内部、外部彼此相关却又相互独立的 资源、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充分利用, 达到效率最大 化, 实现学校内外双赢。具体来讲, 就是物流校内实训基 地的建设要“两条脚一起走”, 一方面是投资新建, 建成仿 真的、固定的、静态的物流实训室、物流软件操作室等, 另一方面是借用、挖掘、改建校内的现有相关场所和设备 (如学校的图书馆、食堂、超市、仓库等), 建成真实的、 变化的、动态的、可操作性的物流实训基地。

三、物流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运作思路

(一) 改革实训教学计划

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穿插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但物流 实训对工位要求较多的特点, 使得这种方式并不可行。考虑到物流实训设备在操作时是没有承启性的, 相互间都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个体, 所以比较可行的一种实训教学模式是“全体总动员”, 也就是全体物流专业课教师在同一时间都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 一个老师负责一个或多个实训项目, 彻底改变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计划, 而采用以企业 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来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同时, 物流实训 教学集中安排每周半天至一天的课时, 这半天至一天为实 训选修日。学生以岗位为主线循环学习, 要求在3.5 个学期内完成规定的15 个实训项目。还有0.5 半个学期里, 学 生分组组成一个团体, 按照仓储作业的整体流程完成实训, 从而从系统上把握仓储实训各个环节的衔接性与内联性。 在完善的硬件设施基础上, 经过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循环 式实训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将形成相对完整的职业能力。

(二) 改变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过程应该参照企业实际运作的流程, 充分调 研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需求、岗位责任、员工素质等, 并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 的团队合作精神、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 的能力等的培养。另外, 实训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重点, 要求学生多练、勤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 得枯燥地练习。因此,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 味性较强的活动。例如叉车作业练习时, 可以采用I 字形 与8 字形、集装箱装货等形式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 保持 学生对练习的新鲜感。

(三) 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布置 任务, 应努力实现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引导学生自 主解决问题。例如, 手工打包作业中, 教师先布置任务 “井字型打包”, 再说明了打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注: 手 工打包作业中不涉及到电源安全问题),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 操作。教师在学生在初次操作后,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 评, 可以邀请部分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或 示范操作, 然后其他学生再模拟练习、自评互评。这一环 节可以多次使用, 直至全部学生掌握技能。这种教学方法 改变了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四) 改革实训考核办法

传统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即实训; 在考核时间上间隔期较长, 一般只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实训教学的考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1.既要有单项考核,也要有综合考核。即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训项目,教师就应对该学生的该项目进行单独考核,以及时了解该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在该学生完成 了所有的实训项目后还要进行大流程的综合实训考核, 检验学生掌握流程的整体情况。

2.既要注视结果考核,也要注视过程考核。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学习 态度、上课提问、实践操作等方面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结果考核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以加强对学生日常练习的管理。

3.既要有理论考试, 也要有实训考核。在 实训教学过程中, 既有实践操作环节, 也有理论知识的讲 解。因此, 教师在各项目的实训完成后, 还需另行组织理 论考核。当然, 这些理论知识应是围绕实训项目展开的。

4. 既要有对个人的考核, 也要有对小组的考核。为更好地强 化学生的技能实训, 教师在组织实训教学前先将学生分成 各个小组, 每小组指定一位组长。在评价考核最终成绩时, 不仅考虑学生的个人成绩及表现, 同时考虑组内其他同学 的个人成绩及表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强者帮弱 者、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共同督促的作用。

作者:王彩芬

实训课程下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篇3:

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企业、学校、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三方的共赢。文章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多种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成功探索,为同类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生产性实训

[作者简介]石令明(1961- ),男,浙江绍兴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研究;傅昌德(1961- ),男,广西融安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处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广西 柳州 545006)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实施实践教学、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而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则为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看来,对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

一、生产性实训的基本内涵及外延

生产性实训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训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实地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的产业链,由“输血”式转变成为 “造血”式,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这是生产性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一般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的产业背景进行合理统筹和规划,使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形成层次互补,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的交叉培养。通过生产性实训,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使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实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进行实训操作与产品加工、进而参与企业的工艺改造和产品研发,必须注重生产性实训的职业性,保持实训与实际企业加工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的一体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此种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不仅能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就业方向等方面带来无形的效益,而且能为学校创造有形的经济效益。

二、生产性实训的实施基础

生产性实训的开展离不开校内外强有力的产业背景和相应的物质基础支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柳州市作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城市和产业聚集中心,拥有3400多家工业企业,11家国有大型企业,5家跻身全国500强,12家进入广西50强,有4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和冶金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工业总产值占广西1/4强,是广西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柳州深厚的工业背景和产业优势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与“工业柳州”定位相匹配的柳州市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具有无可比拟的地域优势。从学校内部的办学条件看,学院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十分重视实训教学条件的建设。“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和改造了机電、汽车和电子电气等专业的实训配置,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9000平方米的机电实训中心、14500平方米的电子电气实训中心,计算机、管理、艺术设计、音乐等专业的实训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和完善。近两年来,学院又进一步加大对机电、汽车、物流、电子电气等优势专业实训条件的投入,新建和完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5个,实训实验中心(室)18个,各专业校内实训(实验)分室、车间96个,建筑面积达到51368平方米。由企业投资在校内建立的实训基地主要有:柳州电信公司投入设备总价值227万元,在学院电子电气技术实训中心建立通信程控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和通信数据网络三个实验实训室,作为该公司员工培训基地和我院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基地;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机械厂将本厂6台最新产品——465型汽车发动机赠送给我院汽车维修专业加强汽车实训基地技术装备;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赠送价值50多万元的工程机械液压元件,在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建立工程液压元件实训室,满足“双定生”和相关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经过全面规划,重点建设,学院大多数专业逐步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集实训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及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在完善校内实训基础设施的同时,从2001年起,学院就开始寻求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把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根据不同专业实训教学需要和柳州的工业优势,学院先后与柳州市内的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训教学协作关系,共建立了6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

三、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基本模式

学院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其特色鲜明的多种生产性实训模式正在全面推开并不断深化。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紧跟技术发展进步,选用先进的生产型设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设置生产部、技术部等部门,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身份,承揽实际生产任务,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使工学结合市场化、经济化、校内化,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以产促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

1.“承接企业生产加工”模式。学院依据自身的师资、技术及设备等优势,充分利用柳州工业基地的天然优势,并结合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性质特征,将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入柳州经济产业链当中,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工学交替的实战场所。几年来,学院利用现有设备为柳州工程机械集团配套生产了装载机车轮的内齿轮、轮边轴、轮毂以及挡块、元肩销、节流板、垫圈等零件,这些零件的加工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月生产量较大,如挡块零件的月生产量为4000件,元肩销零件的月生产量为3000件,每月总共有两万余件的生产量。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零件的生产加工,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并对机械制造工艺、刀具、金属材料、公差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等理论知识有了更全面、准确的理解,进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学院与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承接生产加工业务的同时,积极发挥专业教师的理论与技术优势,改造生产工艺,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机电工程系陈超山老师应柳州长虹机床设备厂邀请,先后在CK6136数控车床、CKJ6163数控车床和CZ630-1专用车床研发项目中承担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和产品试制工作以及其他项目产品的试制工作,这些项目均通过验收投入生产,实现年产值近5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型实训,为柳州市部分企业设计并加工模具以及配件,外协生产产值和实现的利润逐年增加,2005年外协生产产值达到近2000万元,实现利润160万元。特别是为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大型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配套加工的轮毂零件,最高峰时占该公司总需求量的1/4,被该公司评为“2005年优秀供方”,连续几年产值超千万,利润超百万。这不但为学院创造了“有形”的经济效益,也对学院的知名度、公众的信任度、学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带来了更多 “无形”的社会效益。

2.“校企共建共享”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能较好地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现双赢”为合作原则,学院依据雄厚的办学基础,企业凭借市场体系中的实践运营理论、创新理念成立校企共建小组,为学院提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办学策略。学院的宗旨是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企业的目的是满足生产、获取相应经济效益的需要,这种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既能滿足学校和企业各自的需求,同时又能规范各自的行为,真正实现双方的共赢。

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外实训基地内置式”,即学校提供场地和一定的资金,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和相应的管理培训人员,以企业的现实运作为基础,生产和培训同步进行;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外置式”,即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两种模式都能有效地使企业减少生产成本,同时挑选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而学院教师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的高职教育特色。根据市场调查和评估,学院决定在建设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尝试采用“校外实训基地内置式”型模式,选择柳州市几家大型的物流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共建单位,其中重点是与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建。经协商,我院在校内提供占地面积为9600m2、规划工业物流仓储面积约7000m2建设场地,实训基地预计总投资额为977.5万元,我院投资466万元,负责仓库、现场教室及叉车培训基地建设等,桂中海迅投资511.5万元,负责购置物流设备及办公设备等,建成后建筑物所有权归属我院,物流设备及办公设备所有权归属桂中海迅。桂中海迅租用该实训基地用于经营和实训,按一定比例支付报酬给我院。实训基地从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等柳州知名物流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并提供实训材料,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同时,该公司基地有选择地进行实际操作,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减少了运作成本。

(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模式

学院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企业进行了多层次类型的合作。

1.校内“订单培养”直接上岗模式。学院适应企业需要,采取“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同培养”的形式,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实训教学。自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与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2004年4月,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和对人才规格的特殊需求,与学院签订协议,在2002级“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三个专业选拔103名学生组成“柳工班”,并按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生产技术岗位技能要求和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由学院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毕业后全部由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录用。2005年5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签订协议,在2003级、2004级数控专业、机电专业选拔126名学生组成“五菱班”,实施“加工中心操作和数控机床维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订单培养”。2005年9月,学院与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在2004级学生中选拔38人组成“柳钢行车工班”,学生考核合格也全部被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录用。2007年11月,学院与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的柳钢高压维修电工培训班在学院北校区举行开班仪式。根据学院的现有办学条件和柳钢职工的工作情况,该班以业余半脱产的形式分三期培训完毕,每期分上午和晚上两个班次,每个班次约50人。

2.校外“工学交替”技能培训模式。2007年4月,学院依据既定的专业实训教学计划,组织电子电气工程系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共340名学生到广东省东莞市伟易达电子厂进行为期半年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此期间,企业为学生开设了与生产管理和团队精神训练等有关的系列课程,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职业素养,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学院派出多名专职学生辅导员到实习工厂进行管理,同时安排若干名专业教师到同一实习工厂挂职锻炼,并协助工厂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在此顶岗实习中,学院与伟易达电子厂共同确定了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章程,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训练,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和新工艺的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市场的实际需求,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3.企业员工校内培训模式。学院把对外的非学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作为一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常规工作,为地方企业开展了多项培训服务。(1)专项培养,为企业开设专业班。如2002~2004年先后为柳钢集团公司开设了钢铁冶金、金属压力加工、电气自动化三个专业班。(2)专项培训,为企业开设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班。2002~2006年,学院为柳州的众多企业员工进行多工种、高技能的培训,包括两面针集团钳工中级培训,柳州特种汽车厂高级工培训,柳钢中、高级电工培训班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共培训各个技术种类员工16745人。

经过几年的生产性实训实践,学院坚持“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柳州市强大的工业背景为学院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进行多种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的探索,既紧密贴近社会实际,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推动了我院实践教学的改革,凝练了“依托柳州、校企合作、产学互动、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和“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我院里面有工厂、车间里面有教室”的颇具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格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同类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引领辐射作用。

作者:石令明 傅昌德

上一篇: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