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快速增长,金融行业对理财规划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为满足社会用人需求,高校大力建设金融理财课程,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金课”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由以往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 篇1:

“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财政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通识性课程,常开设于经管类非财金专业的班级中,由于其独特的属性与地位,使得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分析问题及探索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财政金融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伍士林(1963-),男,安徽无为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福泉(1973-),男,湖北黄岗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临安?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财政与金融”精品课程支持的研究结果。

一、“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

“财政金融学”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部分构成,都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资金运动的。财政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货币资金收支的,而金融学则是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都涉及资金运动,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则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国家财政体系,一个是社会金融体系。因而,两者的联系是有限,而区别则是最主要的。大纲要求:通过“财政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等。可见“财政金融学”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且要求全面,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财政金融学”课程在高校中的设置状况

“财政金融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广泛地开设于经管类的众多专业中,如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且大多被列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此外,还有不少高校则将“财政金融学”列为通识性课程,开设为全校性选修课;在教学时数安排上,“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通常以48学时者为多,但总体教学时数偏少,浙江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情况就是如此。二本开设此课程的主要有会计、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专业,三本则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开设,而二本及三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单独开设“财政学”与“金融学”。同时,“财政金融学”也是我校全校性选修课程之一。我校该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部分专业为32学时,全校性选修课也为32学时。

3.“财政金融学”课程的教与学情况

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偏向于理论课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一些其他手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而联系实际的课外调查、专题论文、实际操作等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现今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可利用的手段也较以往多,如大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模式;再从学生学习方面看,目前学生的学习还是以课堂听课、做笔记或打印PPT课件、做作业等方式为主,大多以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为限,缺乏学习主动性,被动学习比较多。

二、“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财政金融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并非是专业课,且每个专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诸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

在“财政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且较为犯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

(1)课程内容取舍或称教学内容广度问题。如果财政学与金融学分开上,都有不少内容,“财政学”一般有十二章左右的内容,“金融学”有十五章左右内容,多者达二十章内容,而合并为一门课后,课程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应安排多少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过多,则显得十分庞杂,而教学内容过少则又不能反映课程的主旨。

(2)教学内容的深度问题。这和教学内容广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本科教学不同与专科,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有限教学时数的限制下,若教学内容安排较深,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广度。

(3)“财政金融学”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涉及财政、金融的其他课程很多,这样难免会存在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财政部分的税收与税制与“中国税制”课程有交叉;又如金融部分的涉外金融与“国际金融”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等,外如“财政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等都存在有此类问题。

(4)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与金融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改变,而教学内容有很多地方比较陈旧,甚至与现实脱节,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形式问题

从目前“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而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究其原因有:

(1)课程教学时数不足。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的特殊性,它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可能有较多的课时,这样就存在一个教学时数有限问题,致使多种教学手段难以开展。

(2)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使得除讲授外难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实践中,课程教师常常会陷入如果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则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若要完成教学内容,则只能以讲授为主的两难境地。

(3)班级大,学生多。“财政金融学”课程一般都是合班上课,少则两个班,多则达四个班,人数常超100人,客观上也给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3.实务技能培养问题

从本科教学目的看,学以致用是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且财政金融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由于受“财政金融学”课程性质以及学时等所限,使得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纯粹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4.教材问题

现在的《财政金融学》教材不尽人意:其一是可供选择的《财政金融学》教材相对较少。《财政学》、《金融学》分开的教材应该算是比较多的,各自都不下几十种,而合在一起的《财政金融学》教材却比较少,除人大版的《财政金融学教程》等少数版本外,可供选择的教材总体偏少。其二是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今教学需要,比如,有些教材观点已经过时,有的则是数据太老旧。其三是教材中章节详略不一。有些教材编排过于简单,不仅章节少,而且每章节阐述得也很简略,内容不够广、不够深,不太适合本科教学需要,有的则是部分章节很详细,部分章节又很简单,章节内容不均衡。其四是部分教材章节安排不尽合理,例如不少《财政金融学》教材的金融部分没有《金融概述》这一章,从而给金融部分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些教材则为了彰显差异,有意编排一些和主要内容相去较远的内容等。

三、优化“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设想

“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及安排,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观,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教学安排下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如下:

1.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协调

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教学关键所在,所以,要搞好“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工作,首先需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其一是要紧紧围绕课程性质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并结合专业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既要做到知识全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防止漫无边际,太深奥或太浅显。其二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中,要注意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雷同与重复,要强调不同课程间的统筹,相互兼顾。其三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时更新,其观点、理论以及各种数据等都要与时俱进,努力把最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来。

2.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做好教学内容统筹协调的同时,还要对“财政金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尤其是在课程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其一要打破以往那种上课教师讲,课后留作业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课外活动小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自学、论文写作等,变单一教学手段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其二要加强课程的生动性,多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教师要多用声像、动画、图示等教学,把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其三是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加强互动性,如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等。其四要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高校常用一种仿真教学方式。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或者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够极好地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仿真教学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新方法,“财政金融学”课程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仿真教学。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现在,“财政金融学”教学的各类资源很多,比如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网络资源方面,除可以利用各类高校、教育部的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校外网络资源,如财政方面有国家财政部网站,内有很多财经问题、各种数据、各地财经实际情况分析等;金融方面有中国人民银行网、世界银行网等。此外,搜狐财经、新浪证券、腾迅财经等还有实时股市行情分析,都很直观,上下课时皆可供教学之用。社会资源方面,现时大街小巷,与财政、金融有关的机构、场所也很多,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税机关、典当机构等,都可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感知,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部分克服教学时数不足及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4.搞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重要因素。有鉴于目前《财政金融学》教材不是很理想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得力人员编撰一本内容合理、体系完整、比较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彭宜新,邹珊刚.从研究到创业——大学职能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4):44-48.

[2]胡亚敏.以生为本 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38-39.

[3]李立国.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6.

[4]何慧爽.跨学科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34):105-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

作者:伍士林?管福泉?张玫

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 篇2:

金课背景下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快速增长,金融行业对理财规划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为满足社会用人需求,高校大力建设金融理财课程,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金课”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由以往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基于“金课”建设背景,促进金融理财课程的深化改革,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金融理财人才。对当前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金课”背景下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对策。

[关    键   词]  “金课”;金融理财;课程建设

社会经济良好发展促进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对个人财富的高效管理成为当前人们迫切关注的话题。人们期望得到更为专业、科学、系统的理财建议,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在这一市场需求下,众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关系,从专业角度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满足各类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金融市场业务的变化使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结构随之改变,愈发渴求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养金融理财人才,这也为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金融理财课程建设,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金融行业需求。教育部在推出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详细指出,全国高校需要整理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摒弃“水课”,建立“金课”,科学增加学业挑战度,适当提高课程难度、挖掘课程深度,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金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有效的金融理财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掌握金融理财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综合能力。

一、“金课”的内涵

“金课”实质表示课程具备与黄金一样较高的价值,体现了课程的含金量[1]。“金课”标准包括“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按照教学特点的不同,“金课”又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3]。其中线上“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体现了“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特征,是将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深层次结合的智慧型课程。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的大力推进,“金课”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体现了良好的时代特色。

二、当前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科研轻教学思想严重

高校金融理财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课程建设基于高等教育是微观存在,但对人才培养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高校教师由于职称评定的压力,导致“重科研、轻教学”情况较为普遍,教书育人初衷面临严峻挑战,课程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科研论文、课题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以及薪资水平直接挂钩,大多数教师将精力集中在科研工作上,对教学投入力度小,无法有效形成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局面。金融理财课程对学生操作和实践具有较高要求,但目前许多高校金融理财课程教学过程中仍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理财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能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无法通过实践进行强化,学生无法切身感受金融理财业务流程,也就无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也不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与实践部门沟通明显不足,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实践课程形同虚设。金融理财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现阶段重科研轻教学环境下,教师无法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也就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被大幅压缩。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处于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颠覆。教师所采取的单纯灌输、单向讲授等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通过网络寻找更为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料,传统课堂为主的局面逐渐改变。由于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水课”现象愈发普遍。

(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金融理财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金融专业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例如,现金规划课程中的现金规划工具和货币时间、价值介绍等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中货币时间、价值内容出现重复;投资规划课程内容与证券投资学、期货投资学等专业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重复。可见,金融理财课程建设尚未完全融入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对金融理财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来极大阻碍。

(三)对学生财商教育缺乏足够认知

现阶段,我国社会中依然充斥着“拜金主义”观念,崇尚金钱至上,此类不良社会价值观逐渐渗透至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严重侵蚀。同时,金融理财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财商教育的认知和投入不足,造成大学生群体财商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金融理财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更多关于资金融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相关财商教育明显不足。财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理财行为,为以后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金融理财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消费、投资等,需要重视对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实际课程设置中,通常只安排相关理财相关课程,对财商教育的課程较少或几乎没有。

三、“金课”背景下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对策

(一)落实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

高校在金融理财课程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角色应由以往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4]。对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应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好对此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需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树立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将有效的资源用于实践平台的构想,防止重复建设,最大化利用资源,更好地为课程建设和师生服务。高校顶层设计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了解教师和学生需求,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主动优化相关教学机制体制,为课程建设和师生发展提供宽广空间。

(二)加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做好教学过程评价

“金课”建设背景下,以往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得到一定改观,教师重拾教学热情,具备更加坚定的教书育人初衷。通过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教师积极投入金融理财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产生良性循环。现阶段,课程资源已经逐渐由学校、教师供给转变为学生需求,加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是促进这一转型的关键。“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教学任务从传统的“教”转变为对学生的“导”[5]。教师在金融理财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提出存在的疑惑,在课堂进行“质疑”,与他人进行课堂“辩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金融理财课程建设中运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符合“金课”建设内涵,教师在课堂中体现自身引导作用,积极开发创新性活动,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评价是“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整体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金课”背景下要求教师有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实现高效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过程评价,由学校带头打造智慧教室,教师在课堂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课堂参与率、师生互动性等数据,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师对课堂的高效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金融理财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为广泛,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内容重复和交叉现象,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课程教学难度,所以在确保课程内容系统完整的同时,如何防止课程内容重复,避免浪费教学资源,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金融理财课程建设过程中,其核心任务始终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构建金融理财课程案例教学数据库,整合各种金融理财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各种生动、实际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知识基础,避免金融理财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重复内容的讲解。同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使自身更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金融理财课程教师可将倾向式教学法运用在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以保险专业学生为例,对风险管理、保险学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熟悉,在课程体系中可适当简化关于风险管理和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征强化有关投资规划、居住规划等方面课程内容。总而言之,在金融理财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构建案例教学库和运用倾向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金融理财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大力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协同

高校应突破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思维,使科研与教学产生良好协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与实践机构加强合作关系,推动共同建设实践教学环节。金融理财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理财理论基础和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培养学生金融理财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金融理财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基于经管法综合模拟实验平台为学生打造相关金融理财规划实验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软件资源进行集中整合,逐步形成金融理财规划模拟实验教学软件资源。在此实验中,学生可以对目标家庭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整套金融理财计划。若学校缺少相关教学软件资源,可在实验室创设相应金融理财规划情景,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完成金融理财模拟。其次,构建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应加强和外部金融企业深入合作,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深入业务部门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熟悉掌握金融理财业务整体运营流程,理解金融理财的深刻内涵,了解和客户交流的技巧,最终有效运用各种金融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

(五)金融理财课程融入财商教育

财商教育主要指讲授专业理财知识,纠正错误理财观念,提升个人理财能力。对金融理财大学生落实财商教育极为关键,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财富观,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金融理财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融入财商教育相对契合,能够让学生一方面掌握金融理财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经济、财富之间的联系。财商教育内容能够端正学生的理财观念,促进形成正确的财富思想,与专业理财知识紧密结合,有效处理人和财富之间的关系。

(六)培养学生适应国情的经济学思维

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成果。所以,高校金融理财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重新梳理当前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充分重视该课程的教学,保证足够的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适应国情的经济学思维。适当减少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西方国家经济学思维范式基本了解即可。金融理财类专业人才毕业后通常就职于金融行业,金融理财作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重视对学生适应国情的经济学思维培养,不断强化学生的金融理财业务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伴随高校“金课”广泛建设,课程资源已由以往“数量”转变为“质量”。现阶段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基于“金课”建设背景下,应大力推进金融理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金融理财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金融理财人才。

参考文献:

[1]常芸.“金课”背景下高校金融理财课程建设优化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0):141-142.

[2]张艳.“金课”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研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J].营销界,2020(29):98-99.

[3]郭蕊,李岩.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7):48-54.

[4]闫红芹,储长流,李伟,等.金课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5):17-19.

[5]李敏,许爽.民族高校信息类专业“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65-70.

[6]李丽霞.“金课”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知识经济,2020(4):115-117.

◎編辑 马燕萍

作者:曹艳铭 肖珩

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 篇3:

基于CDIO模式下实训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要】根据汽车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CDIO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CDIO模式;实训课程;实践教学

早在21世纪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等四所世界顶尖级高等工程院校跨国研究合作,获得了Kun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探索研究,提出了CDIO教育模式,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CDIO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学科和知识,而且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能力。CDIO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其的目的就在于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理論联系实际,特别是在实践中强化所学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这为我院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高职院校现状

目前,我国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大数据表明,每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如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课题。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我院的汽车实训专业课包括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课、汽车装配实训课、汽车构造实训课、汽车认识实训课等。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内的实践教学、校内独立实训教学、企业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等几个方面。其中,校内独立实训教学贯穿高职学生学业生涯的始终,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据绝对的比重,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在汽车职业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培育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态的运用能力来推动学科静态知识进行循环,达到学以致用的动静结合过程。基于CDIO教学模式对实训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与当下发展趋势紧密相连。为了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学院对CDIO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宣传和推广,调整相关的战略,重视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建设,鼓励创新型发展。

有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中发现上学时学的东西用不上;也有的学生抱怨学校没有教会什么东西。而用人单位则抱怨大学生能力不强。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教,也不是学生没有学,而是学生的实践没有跟上,或者是有些课程的实践课时不足,或者是实训设备缺乏等。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训课程就是核心课程。在实训课上,实践操作尤显重要,在熟练实践操作和运用的同时,还须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然后根据实训课程专业的不同,以具体训练项目的特色和培养目标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而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以问题为导向,对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CDIO为基础,实现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采取CDIO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负责设计课程,由院内备注,重视开放式授课模式的应用,课程的交流沟通过程可以通过讨论、座谈会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每一堂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凝练,提炼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归纳出这一节课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按CDIO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在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讲解完制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后,提出如何检测真空助力器密封性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设计方案,细化步骤,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检验其可行性。从学生自主地构思、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既整合了所学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比赛为视角,对教学观念和创新意识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但是实训课程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外,还需要联系实际和实践。我院实训课程采用CDIO模式,具体表现为“周周赛、月月考”的形式,增加了知识和技能点融合运用的频次,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比如在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中,教师在讲授如何对汽车进行美容装饰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的基础知识后,便进入活学活用的实践环节。以汽车美容与装饰中的车窗贴膜实践项目为例,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贴膜知识及要求按质地完成车窗贴膜的实践课程,还要在贴膜项目完成后,熟练填写汽车贴膜施工单。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的每个细节,并亲临和体验模拟的实践环境,对实践的具体项目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大型赛事中,专业教师应具备带领学生团队的领导能力,在成员合作、人才选拔方面,不拘囿于专业、年纪等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优势。

(三)以协议为督促,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是衡量一门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学习者协议”评价方式能更好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者协议”是指“学生和老师或者学生和学生自身的协议”。“学习者协议”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采用多元的评估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教师根据协议来评估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在这种协议的环境下,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可以逐渐形成自我督促、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原有的实践课程课时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频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建立起与实训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熟悉当前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实际操作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校方和企业合作的平台

吉利汽车职院本就是一所校企合作的民办院校。如今在CDIO基础上,采取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并重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和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由学生来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应大胆地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去学习,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化,将实际项目引进到实践教学中,并对其深化,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夯实了技能。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學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成败、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搞好,搞活,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到实用的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将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怎样培养出高、精、专的素质人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区域发展,成为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课题。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特别是在汽车职业院校中,实训课程中实践教学模式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直接影响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高低。CDIO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它引入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某些弊端,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满足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CDIO模式对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迫切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陈坤.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

[2]刘义国.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0):43-47.

[3]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27.

[4]王伟,王殿君,申爱明,等.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02):136-138.

[5]金淑彬,范乔希.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以《保险学》为例[J].四川劳动保障,2016(S2):34-35.

作者:姜智纯

上一篇: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下一篇:财务核算利与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