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

2022-04-15

摘要: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起云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这一系列的“骇浪”不仅仅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严峻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 篇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

自入世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际金融领域的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冲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旦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很难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国在享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巨大威胁,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埋下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依存度下降: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与其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说明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越明显,但同时也意味着该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更高。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整个国际贸易市场不景气,这种情况下,我国也适当地调整了经济发展重心,出台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来刺激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有所下隆。

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国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一些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损人利己”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通过非关税渠道加收各种费用,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成本高企,产业竞争力严重下滑。新贸易保护主义会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发展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会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针对对象,一些受牵连的对外贸易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就很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从而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影响。

市场准入问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从最初国家层面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席卷世界各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当前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虽然目前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充当国际金融秩序的维护者,但在金融危机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该组织存在明显的功能缺位,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发生缺乏有效预警,也无特别完备的应对体系。我国由于对外经济尚未完全放开,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对国际金融体制缺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对待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问题时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从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坏账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市场人心惶惶,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威胁,各国企业纷纷遭遇资金链短缺,一些企业纵然没有破产,但也在苦苦支撑,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很可能遇到货到而不能及时收到款项的现象,使得企业坏账不断增多,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虽然从短期来看,扩大内需与促进外贸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从长远来看两者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内需的扩大,即意味着进口需求的加大,而出口的增加,也会带动相关就业与投资,进而转化为内需。基于我国当前国情,内需的扩大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发挥社会保障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功能,稳定消费者对风险的预期,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三是借助产权制度与税收体系改革实现藏富于民,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进出口平衡发展:从世界角度来看,进口和出口的总量是持平的,对我国而言,也应当保持进口与出口的相对平衡。目前来说,我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但其中的隐患也不可小觑。一方面,贸易顺差会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外汇储备贬值。另一方面,巨额的贸易顺差会导致其他国家的不满,增加贸易摩擦的風险,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更多不稳定的因素。如2018年4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计划对我国出口的一千多项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随后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中美贸易争端陷入胶着状态,若争端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使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贸易战,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正视贸易顺差所带来的风险,针对进出口产品的不同特点,妥善处理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有序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这样有助于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出口的经济拉动作用,推动我国逐渐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方面,所受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各国纷纷将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指向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面对各国不断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很难拿出特别有效的反制措施。对此,我国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尽快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保护体系,以尽可能地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其次,要想不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我国必须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革新,拿出更多质量过硬、独一无二的高端优势产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进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此外,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我国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稳健发展,就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同时要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保护伞,逐渐摸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之路。

促进产业升级:新形势下,应当以科技发展为支撑,通过结构调整方式,以高新、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可重点围绕纺织、服装、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做文章,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利用高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转移。同时,要建立健全项目投资决策咨询协调机制,严把项目绿色环保关,逐渐摒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高效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据统计,欧美国家90%以上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环保商品,因此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还应大力引导对外贸易企业转变发展模式,通过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逐渐从出口数量型企业向出口效益型企业转变,提升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切入点,从扩大内需、进出口平衡发展、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促进产业升级几个方面提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多角度人手,旨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孙姗

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起云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这一系列的“骇浪”不仅仅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而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严峻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抵御风险,渡过难关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重大课题。从金融危机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外贸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危机的措施。努力帮助企业化解外部冲击,稳定外贸形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1 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

(1)金融危机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由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倒塌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为负增长3.8%,创下了27年来单季降幅最大的纪录;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在2008年亏损280亿英镑,创下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花旗银行与美林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别出现82.9亿美元和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花旗银行面临被肢解命运。如果说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世界范围金融大海啸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第二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则是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经济危机,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它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它对世界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泛滥的金融创新模式。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信用的滥用。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金融衍生品泛滥无度,与经济本体发生了重大偏离。创新的红利被拿走了,创新的风险却留给了市场。过度金融化、过度证券化、过度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种下了一个个无法割舍的毒瘤,最后出来收拾残局的却只能是政府和纳税人。次贷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投行甚至华尔街的震荡,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修复的重大灾难,这种灾难的最直接承受者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世界。

(3)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寒三日也非一日能够解冻。尽管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救市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救市措施本身的负面作用也考虑进来,那么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状况就会更加严峻。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演变中还会出现新的危机源,危机本身也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全球金融危机还主要出现在次贷领域,但优质贷款的危机也已经若隐若现。如果危机深化的过程不能得到有效阻止,那么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与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源就可能会进一步扩散,整个金融体系就可能会面临更严重也更剧烈的动荡局面。

2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速增长。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依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1—9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

(2)外贸领域面临的问题较为严峻。

①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净出口贡献率降低。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其中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印度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减速;越南、印尼等金融市场动荡,经济运行波动较大。1~9月,中国对俄罗斯出口234亿美元,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244亿美元,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869亿美元,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2008年出口下滑趋势。

②进出口实际增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2008年中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中国长期实施外贸导向型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扩大出口,相应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二是过去人民币实际价值长期被低估,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中国制造”产品性价比高,导致出口数量迅速扩张。三是工业制品出口比重上升,不但没有改善贸易条件,反而起到了恶化作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主要工业出口品种为附加值低的纺织品、家用电器等,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源、能源产品。以上因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凸显。

③企业经营压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降低。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利率提高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整体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利润严重降低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议价能力差,在下调出口退税、汇率升值背景下,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现象。其中,玩具行业已经有3631家出口商破产,约占总数的52.7%。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多,企业倒闭、出口放缓,对社会就业形成了严重压力。二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由于原材料、零部件进口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加工制成品出口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企业利润被压缩;另一方面受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营活动受限。这导致部分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等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被迫停产,加工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减缓。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2)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

(3)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幣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4 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好事,是机遇,使我们过去长期靠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2)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好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3)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综上所述,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 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9,(2).

[2]闫敏.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趋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J].中国网 china.com.cn,2009,(1).

[3]韩志国.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J].光明日报,2009,(2).

作者:李顺萍

对外贸易的金融危机论文 篇3:

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摘 要:金融危机在爆发时往往会波及各行各业,并使得世界经济呈现出整体性下滑,国际贸易市场出现萎缩,致使中国在进出口规模方面大幅下跌。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进行传导,其具体的机制和理论进行探究,这也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受此影响做出针对性的外部调整和内部优化。从而可以在无法预计危机何时结束的状况下,能够正确把握并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推动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进行理性分析,科学对待,从而设计出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方案,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未来抗国际风险能力。

关键词:国际 金融危机 对外贸易 市场

一、引言

美国曾在07年的下半年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次贷危机,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也因此在进出口规模上受危机深度和范围的扩张而呈现大幅度下降的形式。尤其是自2009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国在外需市场上出现严重萎缩,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加剧,国际融资困难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减缓中国出口增长速度,这种金融渠道与资本会使得人民币升值面临极强的压力,从而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大大降低。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遇到了更大的挑战。而美国出现的经济衰退、美元的不断贬值以及加大了贸易保护主义力度,这些都使得中国贸易竞争力受到严重损害,为此要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与汇率变动进行实时关注,从而可以根据当前现有的机制及时做出调整和沟通。因为中国经济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投资与贸易,对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样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传导机制会通过投资、贸易、金融、信用等渠道对中国产生溢出效应。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由于危机对内向型的投资和贸易行为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能够调整中国的“内向”和“外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的关系。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素质提升的外部有利因素

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扩展,致使全球经济呈现恶劣态势,而世界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巨大,但通过这些危机变化可以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外部强制性的调控,进而可以获取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素质的有利性因素。

1.中国对外贸易步入理性持续发展阶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并不能利用出口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这不是一个战略导向。经济增长其需要一个优质的外部环境利用外部需求来满足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但由于国际市场这一大环境不够稳固,而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很容易受大环境振荡对经济增长造成阻碍。作为经济和人口大国,其发展特点表现为具有较低的国际贸易水平,且政策具有极强的内向性。因此,在危机发生时,中国进出口规模锐减,应该着重考虑扩张进出口数量的方法,并对中国经济及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反思,而并非是如何继续维持现状。通过研究可以预见,中国在危机之后,要想真正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立足,就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并保持适度的贸易规模,从而来提升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实现贸易整体素质的提高。

2.拓展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市场发展态势。在最新的经济增长预期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后,根据数据表明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欧盟都受到强烈的冲击,经济衰退明显,这使得中国出口产品需求量锐减,并且由于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是主要的对外贸易市场,我国就会增强其过度依赖性,这会造成我国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会存在一种潜在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对新兴的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危机影响程度较低,而外需市场在规模上表现也较为稳定。为此,中国要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需要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需市场。只有不断地拓展新市场,调整压力,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国的对外贸易科学合理发展,并增强中国对外贸易抵抗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三、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内部结构影响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具有平稳增长的特点,国际贸易的市场表现为需求量不断扩增,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断扩张,但这些并无法证明贸易竞争力有显著增强。相反,这期间存在较多的关于国际贸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中国在对外贸易内部结构中也并非十分科学,出现这样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贸易加工占据对外贸易的主要成分;此外,外商投资企业这样一个经营主体被过度的依赖;低附加值产品在数量上持续扩增,致使进出口增量不能与效益实现正比例增长。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凸显出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结构不合理,使得金融危机有可乘之机。

1.推进一般贸易优于加工贸易,调整和修复贸易结构失衡。传统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对加工贸易有过度偏向性,尽管加工贸易大量的生产和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环境遭受污染、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附加值降低等,这些都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产品中的“中国竞争力”的提升。而在危机发生后,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调整贸易结构失衡的状况,由于加工贸易所属机电产品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中国的产品链较短,这使得国际市场出现明显的需求萎缩。而就一般贸易而言,国内产品链要长一些,可以减缓受到危机的严重程度,且以此来增强自身抵御国际市场的波动能力。而这次危机也很好的证明了,加工贸易确实要逊于一般贸易发展,且还表明中国也将着重发展一般贸易。

2.调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主体结构。中国以往外资企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对外贸易表现出鲜明的“外资化”特征,这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外资企业的理解,是通过推动跨国公司的总体利润最大为最终目的,其更偏重于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此外由于外资所占比重较高,内资企业和产业会受到一定的排挤,发展难以提高自然会致使内资企业国际竞争力无法提升。由于危机发生外资企业所受到的冲击要远远高于内资企业,针对这些问题,要安排调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结构,推动内资企业的繁荣发展,并加强自身贸易竞争力,这也能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创造更多的优质的发展机会,可以拥有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3.国内增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态势优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品。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内的增加值可以用于衡量和表示其直接利益或静态利益。据以往数据表明,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复杂和高端程度越大,国内增加值所占到出口总额的比例就越低。为此,要转变贸易出口产品种类,应着重于出口国内增加值高的产品,而并非资本密集型的高端产品,这也是中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利益所在。

四、结语

通过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对外贸易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并创新和转变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推动贸易规模的适度增长才是得以发展的重点。优化贸易内部结构,对国际市场受到危机影响的需求变化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促使中国向新兴市场拓展,相信中国的对外贸易未来抗国家风险能力必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俊;王立;;美國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1年08期.

[2]王立军;马文秀;;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竞争力——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3]王小梅;秦学志;;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作者:刘恭甫

上一篇: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论文下一篇:保险学课教学课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