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保险学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与保险有关课程的基础,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结合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来观察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学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期新冠病毒的疫情的爆发,线上教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分析保险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以混合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了如何构建保险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保险学的教学水平,完成保险学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保险学

一、引言

2000 年 10 月,《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探索网络教学模式,试点逐步建立起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自学、辅导、作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网上测试、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网络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2015 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教育领域等各行各业、诸多领域达成融合,传统行业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寻求发展,给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创造力。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给学校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很多学校引进了或开发了的“网络教学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和老师提供了便利。让学校的在教育在课后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上存在的弊端。然而如何更有效和合理的利用线上的教学平台,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保险学传统模式的问题

(一)授课方式依旧为教师理论讲授为主

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教学资源和配套设施也都日益完备,保险学课程的授课模式已经从最初仅仅依赖课本和板书的较为枯燥的模式转变为能够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课程内容,变得逐渐生动了许多。但主要的授课模式依旧以“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填鸭式”的学习,无疑会使学生失去对该门课的兴趣,从而失去对该门课程的主动思考,积极钻研。

(二)授课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性不强

保险学本身是个非常全面的学科,涉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能涉猎的领域非常有限,这不但需要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保险通常涉及统计学、经济学、法学等,这些内容也不是书本能全部涵盖的,需要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拓展,也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保险学。

(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教师资源

保险学是一门应该注重实践的学科,而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课本为主,枯燥的统计数据,复杂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大学数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书本中的理论内容,但往往在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缺乏相关意识。究其根本,还是没能结合实践,让学生能够跟主动地去理解和认识保险。此外,授课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只能从书本出发,传授学生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

保险学课程缺乏实践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导致了它的考核模式必定是偏重于理论。多数学校都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计算学生的科目成绩。因此学生的重心也会放在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最终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造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三、保险学混合式教学体系构建

(一)线上课前教学活动

课前教学活动辅助阶段主要是教师的备课以及学生的预习阶段。

1.教师备课

教师的备课应该是整合资源的一个过程,是将教育变得更为直观高效的一种手段。教师按照保险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要求,在线上构建相关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线上网络知识体系应包含全面,涵蓋保险学的基础知识、相关学科交叉性知识以及相关课外拓展内容。形式可以课程思维导图、课程PPT、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及文件等。

对教师而言,传统的备课模式主要关注的是书本的内容。相比较下,线上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设计,除了关注书上的基本知识,教师还能够利用线上资源和书本知识相关联。学习保险学知识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保险学的认识不够,总是觉得学习保险学的应该是那些销售保险的,或者觉得保险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不大。在备课之前,教师就应相对关注学生对课程意义的理解,在课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预习

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预习,往往也是通过书本来进行的。而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提前看到老师相关的课堂内容和相关内容拓展,通过有目的的浏览,提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一些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课前对教师进行线上留言,使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结合本堂课的学生层次和需求,做到针对不同课堂的学生,将教学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如有的学生学习保险学是为了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深造,则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相关知识及相关考点的解析;如有的学生学习保险学是为了能够规划未来的投资,则教师在备课是应注重介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该如何合理配置保险。

(二)线下课程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要有很好的课堂效果,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提前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对保险学相关内容知识概念都是比较陌生的,就不能形成很好的互动,往往只能跟随教师的上课节奏,达到一个接收的过程,这样不仅减少了课堂的沟通交流,而且也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体系,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建立纽带,既让学生做好预习,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体系。线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线下完成教学与互动。

1.教师积极引导

学生做足了预习工作后,老师也能很轻松地开展教学任务。一方面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可以针对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既节省时间,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保险学,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其他学科内容的穿插,帮助学生理解疑点难点。更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保险案例,让保险学融入生活实际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领路人的角色,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在线上浏览了相关资料,那么线下上课的时候能很顺畅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于遇到的难点疑点,老师也会着重讲解,这样既理解了学习内容,又更加加深了记忆。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主动汲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师生之间可以突破教师和学生单一的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可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三)线上课后教学活动

1.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后的考察,线上考察内容形式多样,如“学习通”教学软件,在教师进行课后考察时,可以利用本身软件所带的题库,从题库中挑选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试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额外添加试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从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到主观题(简单题、论述题等)可根据教学需要来考查学生。客观题的批改也由传统的作业本批改转为线上自动批改,教师只需要审阅主观题,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

作业的错误率和得分率都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教师只需对学生都掌握不好的难点进行讲解,并不会占用很多的课后时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中,明白教学设计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优化反思。线上作业的形式,既适应了这个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2.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线上教学平台不但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达到一个复习反思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知识体系回忆复习当天对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并完成相对应的作业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师往往可以设置错题率,如果作业分数低于所设定的分数,则可将作业打回,让学生重新思考作业,以对错题加强知识点的强化。

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天对课堂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在线上进行一个知识点的强化和讲解,这样的学习效率远远大于下次上课再讲解作业。在教学交流的同时,能够兼顾不同的性格特点的学生,平时不善于当面表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文字交流,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帮助学生拓展实践

保险学的基本知识是敲开保险案例知识的必要钥匙。通过课堂强化基础知识,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给学生分享一些在课堂上不够时间展示的案例或保险产品。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来学习的这些内容,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通過后台数据分析,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给学生推荐内容,更可以着重给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拓展课外知识,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教学。

线上教学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也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在线上教学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肯定会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线上教学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届时肯定又是一场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革新。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笔者认为线下教学还是应该作为线上教学的一种补充,因为教师和学校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这种积极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陈云.“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3]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陈鲜艳

作者:吴泓婧

保险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2:

《保险学》课程教学模式及效果的探讨

【摘 要】保险学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与保险有关课程的基础,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结合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来观察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效果。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正态分布

作者:李慧

保险学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校保险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保险学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模式,讨论了建构主义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保险学;教学模式

保险学研究保险经济活动中的保险商品关系,保险学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探讨保险活动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保险经营实际,与国际惯例、国内实践、保险产品创新、保险科技等领域相结合,进一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保险学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亟需变革。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抛锚式、支架式以及随机进入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属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是瑞士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学习也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一种意义;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与环境,辅助学习者主动地构建意义。强调教学中要重视情境、会话、协作与意义构建。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充分研究,实践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三种典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及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进入到真实情景中去体验、感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讲授的知识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或真实问题,让学生进入到真实情境中,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抛锚”。确定了“锚”之后,整个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也就基本确定下来。因此,抛锚式教学也认为是“实例式教学”或“情境式教学”。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由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有关新知识的概念框架(即支架),并引导学生沿着框架不断深入学习。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重点,搭建好支架,然后在课堂上沿着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环节包括围绕学习主题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是指让学习者在不同时间、情境下,通过不同方式、途径进入同一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不同侧面的认知。这种认知并非简单地巩固或者重复,而是对新知识更加全面的理解。需要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从而引发对新知识的探讨。教学过程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

二、保险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的具体实施

建构主义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意义构建的前提;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开设实训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模拟相结合。

(一)教学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理念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认知提供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和感受理解所学内容。在保险学教学中,一个个来源于真实事件的案例就是很好的情境。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环节选取与讲授内容高度契合的保险学真实案例,并明确课堂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比如在讲授风险与保险的内容时,可以选择“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作为情境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风险,讨论风险带来的后果,进一步探讨风险的三要素及特征。保險学课程中部分章节情境创设的真实案例选用及课堂应用如表1所示。

情境式教学的课程环节为首先由教师抛出案例,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教室巡走,观察学生讨论进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适时引导学生将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总结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理论重点,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顺应。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保险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真实案例的引入可以通过在多媒体设备中呈现PPT、文字、音频、视频及图片的形式实现,丰富的表现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关注与思考。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以及教师点评环节对重点理论的讲解也可以采用PPT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先直观了解教师为新知识搭建的支架,明确学习任务和步骤。目前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雨课堂,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出勤,教师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内容需要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并反馈答题结果,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合理掌控教学进度。另外,一些制作精良的微课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

(三)保险实训课的开展

保险业务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采用校内实训课程的方式,通过保险学实务教学软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同化,加深认识。例如在实训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软件中提供的背景资料,模拟承保业务中从投保人填写投保单至保险公司录单归档的整个过程,熟悉其中各类文件的填写。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将保险合同主体、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及保险基本原则的内容与保险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深入理解保险理论对实际业务的指导作用。

在保险学教学中,实训课时安排不宜过多,避免将理论学习变为职业培训。尽管保险学是应用型学科,保险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还是基础理论教育,这些理论在很多年后会继续有用。因此,实训课程仅作为学生的应用体验,用于拓展理论学习内容。

三、保险学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念的反思

(一)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在课前注重授课内容的安排和讲授方式选择,课堂上按照既定的安排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建构主义理念的引入需要转变这一角色定位,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概念框架的搭建者以及具体情境的“抛锚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对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答疑解惑,并对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进行组织和监督掌控。

这种角色定位的转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知识构建中,尤其是对案例的讨论中,会出现观点的矛盾和冲突。教师要在其中充当学生的学习顾问,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和开发者的角色,高效组织引导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保险企业中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请保险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报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践性问题解惑。

(二)需要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弱化了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因此,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创设更多基于过程的考核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积分制”奖励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课下资料准备情况进行奖励,更多的积分对应更高的分数。教师可以将积分奖励项目细化,涵盖学生出勤、回答问题、讨论分享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教与学平衡互补,避免矫枉过正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虽然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具有两面性,保险学教学在吸收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避免负面效果。保险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建构主义理念的实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及思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意义建构的随意性。如果学生不能根據已有知识对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充分有效讨论,或者讨论的进度缓慢就无法实现课堂安排,让课堂变得无序无效。另外,完全通过情境创设来传授新知识,容易出现学生构建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只能建立起零碎的、片段性的认知,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保险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相融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有选择的进行意义建构,做到教与学的平衡互补。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辛自强.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特征[J].教育研究,2006(4).

[3]赵国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4]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5]叶晓凌.论我国高校保险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李静(198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珠海科技学院金融系讲师,从事金融方向研究。

作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