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 篇1:

基于“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诚信危机的深层探析

摘要 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向来是做人和社会文明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更是一种无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在全球市场经济化浪潮中,企业危机无处不在,一触即发,而诚信危机作为最直接影响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导火索,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2008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出发,分析了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存在的诚信危机,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字:三鹿事件 奶粉业 诚信危机 解决办法

1.诚信危机概述

1.1 诚信危机的含义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办事真诚、老实、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商业经营意义上的诚信是生产者必备的生存法则。《中国消费者协会2004年主题“讲信、维权”宣传提纲》解释了诚信的主要涵义:要求经营者及市场中介机构,在市场活动中,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商业首先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全面、充分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义务,守诺践约,反对规避自身义务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市场监督机制。

诚信危机,指发生的事件或者行为背离了诚信的原则,给人们心目中造成了相互不信任、不真诚、不讲信用的坏印象,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心里造成了伤害。

1.2 诚信危机的特点

第一,普遍性。诚信危机不是某一个企业特有的事件,而是所有的企业都可能遇到的事件。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或者其他行为都可能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诚信危机的发生。第二,突发性。诚信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部分,也具备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特点,即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爆发,令人措手不及,给企业带来混乱和恐慌。第三,渐进性。诚信危机的出现本质上是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件的严重性未被人们认识到或者事件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逐渐积累,酿成诚信危机。第四,破坏性。诚信危机来的突然,又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公众生活和公众秩序带来巨大的破坏,对企业影响立竿见影。第五,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第六,舆论关注性。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企业越是素手无策,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1.3 诚信危机的主要内容

诚信危机的产生主要包括政府诚信缺失、企业诚信缺失和个人诚信缺失三个方面:

1.3.1 政府诚信缺失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失信事件屡屡发生,作为企业失信于民的潜在因素,影响着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诚信形象。一些政府部门对诚信问题认识不够,导致政府信用面临着危机。有的朝令夕改,轻易许诺,与民争利,与企业争利;有的不守制度,违法执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的暗香操作,欺骗百姓,蒙骗公众,徇私获利。

1.3.2 企业诚信缺失

商无信不富,诚信是企业信用、形象的反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指导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之一。但是我国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间债务拖欠严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作虚假广告,使得假冒伪劣产品穿行市场;企业财务弄虚作假,做假账、虚拟财务报表以骗取银行贷款,财务信息失真。

1.3.3 个人诚信缺失

个人诚信缺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假话,办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作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

2.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诚信危机的现状

2008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的奶制品污染事件,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晚上8时,因为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全国共有39965名婴幼儿接受门诊治疗咨询,4人因肾衰竭死亡,症状较重的婴幼儿有104人。这起毒奶粉事件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发了中国奶粉业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2.1 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洋奶粉趁机攻城掠地,节节紧逼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就2012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奶粉等乳制品19.2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35.3%,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合计市场份额接近60%,在国内一线城市,洋奶粉更从2004年起就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九成以上。从2008年发生“三鹿毒奶粉事件”以来至今,我国进口奶粉数量一路攀升,从2008年10.10万吨至2012年57.29万吨,增长了5倍,如表1所示。

在市场结构上,外资品牌已占据了中高端奶粉70%以上的市场,众多国内企业只能被迫集中在中低端奶粉的竞争上。

2.2 “奶粉荒”事件爆发,顾客更加青睐洋奶粉

春节期间,在香港和澳门爆发了“奶粉荒”事件,大量内地客涌至港澳抢购各品牌进口奶粉。据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进口奶粉,自从“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人们更加不放心国内生产的奶粉了,宁愿花更多的钱只为买个放心,众多中国家庭开始迷上了洋品牌,各种进口奶粉开始充斥着国内市场。“奶粉荒”,荒的不是奶粉,而是源于人们对产品质量的心里恐慌,对国产奶粉行业信任的恐慌,一旦产生这样的恐慌,将难以根除。

2.3 国内知名企业对顾客差别待遇

据报道,在对伊利供给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品批次检查中,竟然发现所有的乳品批次的质量全部合格,都不含三聚氰胺,而伊利液态奶在专项检查中有很多批次都发现含有三聚氰胺。市场交易的一项基本准则就是公平,公正,人人平等,为什么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交易对象,却实行差别待遇,不禁让人心寒。

3.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

3.1 不法商人追求个人利益 道德素质低下

无奸不商,从众多奶粉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不法商人确实道德败坏,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置顾客生命于不顾,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漠视。大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充足的知识技术储备,不可能不知道三聚氰胺是有毒化工原料,为了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得到更多的资金回报,他们明知故犯,不仅仅是缺乏诚信、道德,更是违法犯罪行为。

3.2 企业没有认同社会责任观念 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观在中国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听说过社会责任这个词。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企业发展之初,重点放在企业的规模和成长速度上,很少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然在现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责任建设势不可挡,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食品安全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问题食品的屡屡出现,看的出食品生产企业没有将产品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根本不把消费者的健康和法律规范放在心上,竟然还到处推卸责任,逆天而行。

3.3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实行了6年之久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就是政府不作为的明证。从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把婴幼儿配方奶粉划入到34类免检产品中。事关老百姓生命的健康食品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免检,老百姓又怎么能喝的放心,吃的舒心。另一方面,政府往往把精力都花费在提高本土生产力上,本着“重量不重质”的原则,只追求本土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发展,深入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从相关政府部门对三鹿企业“遮遮掩掩”式的保护来看就是最好的证明。

4.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重新崛起的机会分析

4.1 “洋品牌”失去往日辉煌 民族品牌迎来第二春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声称享誉全球的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近日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双氰胺,目前新西兰政府已经下令禁售含有双氰胺的奶类产品,该报道称中国有8成的奶粉来自该国。这则新闻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进口奶粉业不安全,这实际上就为中国奶粉业崛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民族品牌的春天已经来临。

4.2 香港禁售令出台 洋品牌销售渠道遭冲击

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正式实施,规定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奶粉每人不得超过两罐,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随着香港奶粉新政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台限购奶粉政策,也为国内奶粉业提供了新的商机,抢占新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奶粉行业最新关注的焦点。

4.3 伪洋品牌奶粉出现 洋奶粉给予厚望再次破碎

继国内乳品业集体遭遇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品牌很快成为国内消费者的首选替代品。不久前曝出施恩奶粉假进口奶源和假美国身份,这一风波使得施恩奶粉的销售量应声下降70%,个别地区市场占有率归零,直到现在一提到施恩,联想到的仍是假品牌,不禁让消费者对洋奶粉给予的厚望再一次跌落至谷底。

4.4 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巨大 国内厂商开始重视诚信危机

“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的爆炸性新闻,甚至成为轰动全球的重量级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同时也给国内各大商家敲醒了一个警钟。看着一直备受关注、备受推崇的三鹿奶粉在公众面前轰然倒塌,无疑给全国人民一个晴天霹雳、一记响亮的耳光。政府对三鹿集团的惩治措施,对各奶粉生产商来说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把产品质量、产品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信是立国之本,是无价之宝,如果中国奶粉业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毒奶粉”的冬天已经过去,“真奶粉”的春天还会远吗?

5.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提高诚信道德意识

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诚实守信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的,对于企业,对于整个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也是如此。国家必须将诚信作为检验企业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年终时进行考核。通过各种宣传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深入到企业,大力宣扬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深刻认识到诚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努力提高全行业的诚信道德意识。

5.2 遵循市场规律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自古以来,优胜劣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样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接受其残酷的一面,遵循客观规律才是发展的出路,失败只是属于那些落后产能,质量低下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守纪守法守信的好公民,他们不仅企业做的大,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中国的奶制品行业经历了种种考验过后,这种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只有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关注消费者利益,为员工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才能为社会奶粉行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5.3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品牌认可度

品牌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可程度,品牌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品牌认可度,就会形成口碑传播,就会源源不断的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汇报。对于奶粉来说,外资品牌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给品牌做加法,而国产一线品牌多是短时间内炒爆品牌,给品牌做乘法,殊不知,飞得越高,摔得越疼。只有真正提高产品质量,真正保证产品安全,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国产奶粉行业才能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好奶粉。

5.4 解除诚信危机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不仅能对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起来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将诚信文化注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邀请国内国外有名望的专家成立独立行政体系之外的诚信道德委员会。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人格荣誉,诚信道德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5.5 完善食品监管体系 提高政府监管职能

合理科学的食品监管体系对于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首先制定一个专业化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公正的检测、检测和评价。然后建立一个政府监管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食品的安全监管,对各部门进行分门别类,专业分工,各部门各执其责,统一协调。其次,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钻法律的漏洞。最后建立完善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当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再次发生时,各企业都有一个遵照的标准和流程,以免给消费者和公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5.6 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组织和环境保护组织的监督作用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扩大和加强政府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组织和环境保护组织的监督作用,让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其中来,扩大影响力,真正体现出社会组织的监督功能。民间团体、社会公民和政府是三位一体的,这样的三位一体的结构,构成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基石。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更需要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在官方机构之外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成为公众们的代言人,为公众做好事、谋福利。

5.7 建立诚信危机的预警机制 防范信用风险

企业诚信危机预警就是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预测和警示,通过及时分析企业内部的信用状况,评估这种信用带来的后果,通过采取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建立预警机制,可通过图2步骤来进行,起到防范信用风险的作用。

①界定企业陷入诚信危机的指标。指标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道德评价指标、生产经营指标、财务状况指标、资产存量指标、债务指标、信誉指标、忠诚度指标等等。②企业诚信危机信息的收集。对内来说主要指各个职能区域经理通过与客户、竞争对手的接触,调查收集有关诚信危机信息,对外则是从国家发布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客户咨询报告和行业调查报告。③预测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后果。通过企业内外部收集的诚信危机信息,预测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引起企业高管人员的重视。④诚信危机的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客户进行诚信风险评估,采用正确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从而向企业发出准确的警报。⑤启动诚信危机的预警机制。针对企业诚信危机的评估结果,启动诚信危机的预警机制,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其中来。⑥诚信危机的管理和恢复。通过管理设法防止诚信危机的爆发或者延迟信用危机的爆发。恢复的意义在于重新构建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树立企业品牌。⑦诚信危机的评价和反馈。对信用危机的结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其进行评价反馈,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诚信危机的能力。通过以上预警机制的建立,综合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将各种诚信危机遏制在萌芽中。

6 结束语

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管理诚信,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单元。“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的我国奶粉业的诚信危机,把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到奶粉的安全上,虽然现在我国奶粉行业萎靡不振、奶粉企业频频倒闭,但是通过本文的分析来看,我国奶粉业仍有重新崛起的潜力和希望,民族品牌的春天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陈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EB/OL]. (2008-03-15).http://www.baidu.com/link?url=kW1_GJqjJ4zBBpC8yDF8xDhzsDqoAFdfSnUEbohP...

[2]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香港最严“限带令”生效 电商迎来新商机[EB/OL]. (2013-03-04).http://www.baidu.com/link?url=pCM_GJqjJ4zBBpC8yDF8xDhmsD3h_6loSnMSr9UO...

[3] 钟劲松.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方经济,2009(2).

[4] 韩国丽.企业信用危机的预警和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113-118.

[5] 周小梅,卢玲玲.论中国食品安全管制效率:基于收益成本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8,24(5):23-26.

[6] 陈宏.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奶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1):37-39.

[7] 决策探索编辑部.三鹿奶粉事件始末[J].决策探索,2008, 23(11): 16-17.

[8] 李安然.由两次“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危机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9(2).

[9] 张剑锋,刘秀荣.探究“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J].经济理论研究,2009(8):35-36.

[10] 袁明旭.公共危机沟通:危机管理的生命线[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刘颖 张雁白

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 篇2:

企业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本文试对危机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危机管理定义 危机管理的现状 危机预防 危机处理

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 definition. Crisi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Crisis prevention . Crisis processing

一、危机管理定义

(一)危机的定义

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内部员工与股东间利益的调整行为。由于各种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当这些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时,就演变成了企业危机。英文crisisi源自古希腊文krisisi,意为to dicide(决定)。而krisis又源于krinein(分离),该词本是医学用语,其原意为决定病人是走向死亡还是逐渐恢复的关键时刻。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De Vry)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Laurence Bar- ton)博士将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笔者总结前者的结论认为危机指一切危及企业组织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破坏性因素或事件,企业危机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反向能量的集中爆发,其事态发展与变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二)危机的特点

危机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四个特点:(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2)威胁性。危机的出现威胁到企业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紧迫性。当危机出现时,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4)公开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速度的高速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企业一点点的失误都会酿成轩然大波。危机的这些特点,使得危机的认识与处理显得十分重要。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危机,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而且可以利用其中的潜在机遇;反之,则会削弱企业竞争能力,损害企业的利益。

(三)危机管理的定义

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危機管理》一书中,指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的因素的管理。通过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一般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成功的机会。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其幕僚和汉学家的指点之下,对中文的"危机"做了西方化的解释,颇具哲理,他说,汉语中的"危机"有两层意思组成:前一字表示"危险",后一字表示"机遇"。这一说法在危机研究领域非常盛行。

二、危机管理的现状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于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无论是享誉世界,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危机的困扰,都难逃危机的侵袭。美国学者菲特普曾对财富500强的高层人士进行一次调查,高达80%的被访者认为,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危机,就如人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对死亡,14%的人则承认自己曾面临严重危机的考验。据有关资料,在中国, 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 某权威危机管理培训课程宣称:在现代社会,谁能有效避免和控制危机,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那么,当前的大多数企业究竟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和错误的意识呢?

(一)缺乏预见性和危机意识

危机管理首先要具备危机意识。作为决策者必须时刻牢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越是形势好,就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警惕风险隐患。但很多企业内部的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危机预警系统”。

(二)信息渠道不畅

指沟通协调机制差,遇到部门分割不清的危机事件反应迟钝,在责任面前往往推诿扯皮,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传递信息时我们通常要求做到“5W1H”六要素俱全,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什么(What)?为什么(Why)?谁(who)?及如何(How)?,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最高决策者在实施危机管理时,只是关注正规的官方信息渠道,而不建立和关注自己的非正规信息渠道,包括私人渠道。注重非正规信息渠道的建立和运用是危机管理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基本技巧。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倘若正规渠道是通畅的话,许多危机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

(三)企业缺乏长远的安全意识

很多企业面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时,道歉和解释工作做的很不好,涉及不菲利益的时候,往往首先选择逃避,先前认错的态度又被沉默和狡辩所代替,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热情被媒体的炒作得慷慨激昂,最终大都企业屈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度大大下降。企业面对危机缺乏一个良好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

(四)企业管理无序

组织结构的松散是导致危机事件发展的内因。就象军队的管理一样,日本海军看到北洋海军在军舰顶部晾晒衣服,就断定中国海军必败。企业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了无章法,出了事故互相推诿逃避,甚至真的不知道该谁来处理或是怎么来处理,到发放福利奖金时争先恐后,这样的企业和晾內裤的军队一样是没有战斗力可言的,社会留给他们的只有及时整改和被淘汰的选择和出路。

(五)不考虑公众的利益

企业的态度非常重要,并且舆论与法律总是保护弱者。如果可以预见到民事诉讼的损失,企业必须主动表示关注。企业应该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积极进行处理。一个企业如果有诚意。那么,对或错就变得不再重要。对人们而言,感觉胜于事实。事实上,处理危机时你绝不可以改变已有的事实,但却可以改变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三、危机管理的预防与处理对策

(一)危机预防

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危险化解为机会?调查发现,有半数人认为,有效预防危机应该先进行危机预防的培训与教育;25.33%的人未雨绸缪,认为应该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预案;24.67%的人感到增强危机意识更重要。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正因如此,企业才必要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甚至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预防的措施有

1.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树立危机意识,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要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危机的教育和培训。这既包括对职工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如安全教育、居安思危的观念教育,又包括具体应对措施的培训。可以按照工作岗位对职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明确在发生危机时,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企业自身错失的机会;再次则为培养员工合作与奉献精神,即与同事合作,减少内部管理磨擦;与政府合作,减少企业违反法令的机会;与商业伙伴合作,减少与伙伴的争执与纠纷;与消费者合作,减少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不满与抱怨;与新闻媒介合作,减少媒介对企业的误解与曲解。这样既可以增强职工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可以为企业及时处理危机赢得时间。

2.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委员会成员一般是兼职的,由企业的领导人、公关部、安全、生产、后勤、人事、销售等部门人员组成。其职责有:(1)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2)为处理危机制定有关策略和计划;(3)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4)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对全面工作做指导和咨询。

3.建立预防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

现代企业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预警系统,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危机的监测危机预警系统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捕捉警讯,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

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危机监测。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搜集有关企业危机发生的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二是危机预测和预报。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危机监视与预测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企业进行危机预控和处理危机的基础与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收集和整理信息,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出判断,以赢得危机发生时处理危机的时间。三是危机预控。对企业应针对引发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和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应如何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包括:(1)任命危机控制和检查专案小组;(2)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3)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的破坏,建立有效传播的渠道;(4)在制定危机应急计划时,可倾听外部专家的意见;(5)把有关计划落实成文字;(6)对有关计划进行不断演习;(7)为确保處理危机有一群专业人员,平时应对人员进行特殊训练等。

5.做好危机传播方案

公关专家帕金森认为,危机中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流言所占据,“无可奉告”的答复尤其会产生此类问题。过时的消息会引起人们猜疑,并导致不正确的报道,使公众怀疑企业对某些信息采取了掩盖手段。因此,有效的传播管理是有效危机管理的基础。

6.建立处理危机的联络网

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处理危机的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形成网络,以便危机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这些单位包括:新闻媒介、医院、消防、公安部门、邻近驻军、相关科研机构、保险公司、兄弟单位等。事先让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可能寻求的帮助。

7.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忧患意识的培养源自开发开放与负责的企业文化,任何欺诈行为只能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强生公司的信条第一款就是“我们首先要对医务人员、病人、母亲和其它所有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用户负责”。在舆论的监督下,诚信是预防危机的软武器,一旦缺失则意味着危机的来临。

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来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最大限度的为股东赢利时,还应该负担起维护和增进其它社会利益的义务,这种社会利益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等”。如果从一种宏观层面看待危机管理的过程,危机处理是危机已经出现苗头后的弥补,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才是医治之本。

在危机处理时,需要企业了解大众、倾听大众,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坦诚的沟通,切实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危机处理前,预防危机时就更应该以诚相待,取信于民,面对危机,企业应该开诚布公地说明事情的原委,首先要维护消费者利益,以顾客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主动弥补顾客的实际利益和心理利益,诚恳地接受批评,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才会淡化矛盾、转化危机。例如房地产业方面的“北京明天第一城”面对2005年营销中负面消息的正面应对、积极处理则保持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明天第一城由于项目位于铁路旁,噪声大。对于一个住宅项目,这可谓“先天不足”。项目销售初期,一些了解到这些情况的人纷纷放弃、或者建议他们身边打算购买的人放弃选择这个项目。这种不利于销售的言论迅速传开,波及面越来越广,一时间,明天第一城近乎无人问津。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明天第一城的决策者立即做出反应,将所有对他们项目不利的内容全部写入楼书和宣传语中,也就是把全部事实真相告诉他们的目标客户,让客户们自己进行选择。最终的结果令他们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明天第一城的銷售僵局不仅顺利打开,而且还达到了热销。所有接触过这个项目的业内人士,都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睿智和勇气。一个原本危及企业形象和产品销售业绩的坏消息,最终却带动了产品销售,并且强化了诚信的企业形象和品牌。

(二)危机处理

危机预防管理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或程度减到最低值,而无法阻止所有危机的到来,那么企业亲临危机时如何应对呢?笔者以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快速反映

危机具有突发性特点,而且会很快传播到社会上去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公众对信息的要求迫切,他们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所以要迅速研究对策并作出反应,使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强化各项解决危机措施的力量,就能防止危机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减少危机的损失。

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当然不能照本宣科,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005年禽流感成为中国继非典后的又一场较大的社会危机,而主要提供鸡肉产品的肯德基自然首当其冲受到不良影响。 禽流感危机一开始,肯德基就表现出反映快速,态度积极的事态。他们向全社会庄严承诺:肯德基有完善的系统与措施,有信心、有把握为消费者把好安全关。一位消费者说:“本来就觉得不必太恐慌,听完介绍,明白其鸡肉产品是系统把关的,并需经过2分30秒到14分30秒、170℃以上高温烹制,更觉得可以放心吃炸鸡了。”本来看似不利的一件事,通过积极的媒体对话途径并向社会传达,很可能会消除许多消费者的疑虑,化危机为商机。据悉,这一针对禽流感的新闻发布会由肯德基在上海的中国总部统一部署,在中国各区同一时间统一发布。应该说,在这一时间举行这一发布会时机掌握得很好。每日快速追踪,预警到位。肯德基的行为不是临时性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全国,肯德基每一市场每天都对各项关键信息进行跨部门的掌握、汇总、解读、讨论及处理。这一项工作是金字塔型的,通过每个餐厅、每一基层负责人的每日追踪,每天午前向上海总部最高层汇总,对不同事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别级四类进行应对处理。这一每日必修的“功课”在肯德基是全球性的。通过有效和快速的危机预防措施和处理手段,肯德基在2005年的禽流感中不但没有受到重创,反面赢来了卫生、安全的美声。

2.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公众之所以对企业不满,给企业“制造”出危机事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感到在利益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要运用新闻、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要想取得企业的长远利益,从危机爆发到危机化解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利益,拿出实际行动表明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弥补损失,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危机发生后,应尽快调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媒体,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诚心诚意才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及时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信息应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表达歉意、表明立场,如果遇到一时弄不清楚的问题,应主动表示将尽快捉供答案,并言出必行,如果遇到不方便提供的信息时,就礼貌地表示无可奉告并说出原因,切忌忘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恼羞成怒。

公众媒体传播和口碑传播是企业危机信息传播的两种重要形式。对于公众的口碑,可控性比较差,但是对于公众性的媒体则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和媒体加以控制和引导,使事态朝着良性渠道发展,并近而影响口碑传播。

媒体的传播应该注意传播的渠道的高效性,是采取利用电视访谈的形式、还是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说明会的形式,还是采取声明的形式,是值得处于危机之中的企业好好研究的。近两年,互联网的发展异军突起,一些媒体和一些专业人士,都是通过网站首先获悉这些信息的,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不仅及时将信息通过自己的网站向社会公布,而且与知名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这无疑也是一条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

4.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

危机处理策略包括危机中止策略、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消除策略、危机利用策略。

中止策略就是要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门等。

隔离策略。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连锁效应,一种危机爆发常常引发另一危机,为此,企业在发生危机时,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

消除策略。需要企业根据既定的危机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并随时接受媒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利用策略。这一策略是变“危机”为“生机”的重要一环,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只要采取诚实、坦率、负责的态度,就有可能将危机化为生机。处理得当,就会收到坏事变好事的效果。

5.充分发挥公证性或权威性

利用权威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处理危机时,最好邀请公证机构或权威人士辅助调查,以赢取公众的信任,这往往对企业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雀巢公司将其生产的婴儿奶粉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销售,由此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但是,正当雀巢奶粉销售旺季,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使用了该奶粉导致婴儿大批死亡。这就是举世瞩目的“雀巢风波”。 “奶粉风波”恶化后,雀巢公司成立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专门小组,监督该公司执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情况,小组人员中有著名医学家、教授、大众领袖乃至国际政策专家,此举大大加强了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可信性。

6.危机过后尽最大努力恢复企业形象

继续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企业的信息,以实际行动表明企业重振雄风的决心和期待今后公众支持、帮助的愿望:举办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主动创造良好的公关氛围,借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危机带来的滞后影响绝非一朝一夕可肃清的,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如果危机善后工作处理得好,可以广泛建立企业与社会各界的良好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获得相关公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借助危机提高知名度的同时扩大企业的美誉度。企业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改进,主要是根据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来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对企业积累的经验进行推广,如有的企業发现其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是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则其要进行的改进包括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反馈渠道,从而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再次引发危机事件;如有的企业发现是其基层员工素质低下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则改进必须包括对基层员工的考核和培训,甚至进行必要的更新;如有的企业发现是经营指导思想引发了危机事件,则必须改变其经营指导思想,以免重蹈覆辙等等。危机总结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总结如下:

(1)调查分析

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系统的调查分析。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人为疏失,还是外在无法控制的因素。对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将企业面对危机时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这有利于发现企业的不足之处。

(2)评价

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必须参考媒体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危机处理方式的观感,毕竟他们对于大众的意见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和媒体接触,这对企业有很大裨益。

(3)修正

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修正措施,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并以此教育员工,警示同行。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企业发展速度快得多,垮掉的速度也比发达国家的企业垮得快。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岁,中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7-8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3年,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已有70%“寿终正寝” 。 目前中国企业危机管理的问题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而且还有意识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非常注意营销和传播,在没有危机的“平常”日子,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危机意识这根弦。这样的结果不但使企业处于危险境地,而当危机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现代企业的危机防范与处理,既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又要摸索出适合国情民意的有效策略,需要所有企业管理者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高度重视这些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加强危机预警与处理的技能训练和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孙继伟.《问题管理:简单而有效的管理经典》,[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2.聂正安.《从SARS病毒中领悟危机管理》[M]中国经济时报出版社2000(5)

3.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9)

作者:周晓红

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 篇3:

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摘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形形色色的危机。文章通过对危机与企业危机管理的阐述,指出在企业内部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并介绍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与建立。经过企业警源的确认、预警指标系统的设立和警度的划分来完成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运作,从而帮助企业尽早发现危机、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以便进行危机防范、危机处理。

关键词 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模型建立

基金项目 甘肃政法学院青年资劝项目

作者简介 何蓉,甘肃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及政府管制,甘肃 兰州,730070

前几年,突如其来的SARS让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着实体验了一回危机;时隔不到一年,禽流感在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肆虐,疫情扩展到亚洲10个国家或地区,亚洲经济面临考验。2008年,中国经历更多的危机,包括“三鹿”奶粉事件,这都使危机管理再次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怎样有效地防范和应对企业危机,已成为业内人士面临的难题与关注的焦点。

一、企业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实践证明,市场是一个包含无数不确定因素的巨大魔方,危机无时不在窥视着企业。若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管理,必定会成为转瞬即逝的流星,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管理程序,已成为企业必须正视的课题。

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能使我们观察、捕捉企业出现危机前的征兆性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估,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便企业采取正确的反应措施,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如果企业能在日常运营管理中有的放矢地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的话,那么一旦危机发生企业就能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来应对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和困难。而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危机防范的意识都还非常薄弱,危机预警系统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危机管理这一职能也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有待于加强的。

(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成长和发展与周围的企业、市场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周围环境,在任何时期都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一个企业毕竟不可能永远存在,总有一天会遭遇危机,甚至衰亡,这不足为奇。今天企业遭遇危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行业不分你我,企业不分大小。大企业遭遇危机后,累及相关的中小企业,从而发生连锁反应,即所谓一损俱损现象。企业陷入危机后,其特征也有所变化。虽然订单不充足,批量性订货也日益减少、订单数量在减少,但订单中对产品种类的需求都相对加大。此外,对每月订单总额度的不可知也越来越大。稳定生产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在这种形势下,生产计划必须随着订单的变化而不断变动,管理上也必须随之不断调整。建立预警系统并非是处在不景气中的企业的一种应急之举,它其实是企业面对不同的市场形势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措施,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三)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企业必须对危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策略准备,做到未雨绸缪,使其经营理念合理化、安全化、保险化。危机预警策略的短期目标,在于确保企业核心层的稳定运作;长期目标在于选择适当的核心层,改变组织习性以确保核心资源,并能维持适当的弹性来面对各种危机。目前,国外危机处理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降低危机、转移危机、分散危机、隔离危机等四种策略。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成与建立

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处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报子系统和危机预处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其构成如图1所示:

(一)信息收集子系统

信息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应收集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经营信息。该系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尽可能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对手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并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获得企业危机的先兆信息;同时也要重点收集能灵敏、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等发展变化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如经营不善、观念滞后、产品失败、战略决策失误、财务危机等内部因素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控制危机,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信息分析、评估子系统

信息分析、评估主要是对危机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外界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企业出现危机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危机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努力确保企业的薄弱环节不会转变为危机,不会扩大到影响企业经营的地步,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企业出现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方面:不信任属下,猜疑心很强,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能力,对部下的建议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经营策略方面:计划不周,在市场或政策调整等发生变化时,无应变能力;经营环境方面:市场发生巨变,市场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市场价格下降等;内部管理方面:员工关系紧张,职工情绪低落,生产计划性紊乱,规章制度无人遵守等;经营财务方面:亏损增加,过度负债,技术设备更新缓慢等。

(三)危机预测子系统

科学的预测是危机管理的前提,该系统应能预测企业危机的演变、发展和趋势,为管理者进行危机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首先,对企业经营方面的风险、威胁进行识别和分析,如产品质量、环境、人身安全、财务、营销、自然灾害、经营欺诈、人员及计算机故障等,从而准确地预测企业所面

临的各种风险和机遇;其次对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并决定如何管理各种风险;再次,对已经确认的每一种风险、威胁的大小及发生概率进行评价,建立各类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以有限的资源、时间和资金来管理最严重的一种或几类风险。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危机预测方格图加以解决,如图2所示:

危机预测方格图以坐标的方式表现了上述两种因素的各种组合方式,两种因素划分为9个刻度,因此可以有81种组合,形成了81个方格,每个方格就表示“危机发生概率”和“危机损害程度”。这两种基本因素以不同程度结合为一种危机发生模式。其中5种典型的组合,表示了5种典型的危机发生模式:1.1表示损害较小且发生的可能性也小的危机;9.1表示最可能发生,但损害一般的危机;5.5表示损害一般,发生概率也一般的危机;1.9表示损害严重但发生的概率小;9.9则表示最有可能发生且损害严重的危机。上述5种典型的方式,也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描述,都是较极端的情况。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出现如此纯粹的危机发生方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的内外部客观环境,建立危机来源与危机预测的匹配关系,从而确定各类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

(四)危机警报子系统

危机警报子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首先是确定每一个指标的可接受值与不可接受值,以可接受值为上限,以不可接受值为下限,计算其现实危机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值;其次将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加权平均得到企业危机的综合评价值,最后与企业危机临界值相比,即可进行危机警报。

(五)危机预处理子系统

企业危机以多种形式威胁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因此要预先制定危机预处理方案,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危机的性质有物质、金融财务、意识形态和管理等方面。虽然企业的危机各不相同,但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与目的是一致的。企业要想摆脱危机,步入正轨,就必须预先制定预处理方案,以确保危机到来时,能够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削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使危机变成机遇。

三、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运作

(一)警源的确认

危机预警系统的运作,要求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己面临的危机是什么?哪些方面存在着危机?一般来说,企业最常见的危机主要有产品危机、财务危机、人力资源危机、信用危机、公害危机和突发事件六个方面。此外,企业还会遭遇财产、品牌等等一系列危机。下面用简单的雷达图(图3),将上述六种企业常见的危机加以表示,使企业更能直观地确定本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如图3所示,雷达图的绘制方法是:首先,画出三个同心圆,同心圆的最小圆圈代表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值或最低水平,中间圆圈代表同行业平均水平,又称标准线,最大圆圈代表同行平均水平的1.5倍;其次,把这三个圆圈的360度分成六个扇形区,分别代表产品危机、财务危机、人力资源危机、信用危机、公害危机、突发事件六个指标区域;再次,从圆心引出六条射线,每条射线表示一种指标的比率,各射线与外圆相交,并标明指标名称及标度,指标线的比例尺及同心圆的大小由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决定;复次,把企业的相应指标值用点标在射线上,以线段依次连接相邻点,形成不规则的多边形,就代表了企业危机来源的状况。

据图3可以看出,当指标值处于标准线以内时,说明该指标低于同行业水平,需要加以改进;若接近最小圆圈或处于其内,说明该指标处于较理想状态,是企业的优势所在;若处于标准线外侧,说明该指标处于极差状态,是企业经营的危险标志。

(二)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与警度预报

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企业危机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1、危机预警指标系统设计

表1是针对一般企业构筑的企业危机预警指标系统,共7类18项。其中,新产品销售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新产品销售额与其全部产品销售额之比,用以反映企业新产品的规模和更新速度。以下指标系统并不包括企业所有的指标,只是几个主要的指标,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和时间在此基础之上作些调整与补充。

2、企业危机警度预报

建立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后,就可以进行企业危机警度的预报。首先,对每一个评价指标确定一个可接受值与不可接受值,然后以可接受值为上限,以不可接受值为下限。计算其现实危机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值,再将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加权平均得出企业危机的综合评价值。最后与企业危机警度标准相比,即可得出警度。要提高预报的可信度,关键是各项指标的可接受值、不可接受值及权数的确认。确认得合理科学,危机预报的可信度才会高。为此,可接受值可采用本行业或企业的最低或最差水平。

总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是一个层次高、结构复杂、相关性强的系统。其系统的思想是评估和监察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将环境威胁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契机。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时要考虑到未来的问题和危机,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向前发展。因此,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目标应是预防危机,防患于未然,使企业顺利达到目标。对企业而言,内部、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利益发展乃至生存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建立了危机预警系统,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的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就可以促进企业决策者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何 蓉

上一篇: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微机防误闭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