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27

真题再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 篇1:

对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几点认识

[摘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关键词]灾后重建;精神家园;认识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战略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我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一、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根基深厚

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传承,改革开放的探索创新,以及四川儿女在应对“5·12”特大地震灾害时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是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根基和依托。

(一)精神家园重建的历史沉淀——巴蜀文化传承

巴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巴蜀大地的具体表现,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同时又具有巴蜀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独特品格。

1、积淀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四川历史是一部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奋斗史,磨练了川人坚韧顽强的性格。四川历来交通闭塞,历来灾害频繁,历来饱受战火殃及。但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四川人民都体现出坚韧顽强、愈挫愈勇、多难兴邦的精神实质。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古代川人面对灾难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精神写照。左思《蜀都赋》中“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的语句,概括了蜀人自古以来刚毅、强悍的特性。

2、积淀了和谐包容的气度。四川历史是一部充满冲突与交融的移民史,积淀了川人和谐包容的气度。自战国以来到抗日战争时期,省外大规模移民入川就有六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三线”建设,又掀起了新一轮移民高潮。每一次的大迁徙大交融,都带来了新的思想,拓宽了川人的眼界,陶冶了川人的性情,营造出催生伟人的人文环境。经过波澜壮阔的移民浪潮的反复激荡,四川文化也沉淀出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和推己及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为今天川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积淀了心系天下的襟怀。四川历史是一部与华夏大地息息相关的开放史,凝成了川人心系天下的历史使命感。移民入川,使得四川与各地联系更加紧密,锻铸了天下人心系天府、四川人心连天下的特殊情结。四川处于祖国大后方,民族需要时,四川又往往站到祖国的前沿,表现出勇于牺牲奉献的勇气:宋、明两朝,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战争中,四川都向世人展示了举省殉国的壮举;保路运动在全省发展为反清大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抗战期间,成为最为坚固的大后方,提供了全国1/3的财政支出,输送了近300万爱国将士。从古至今四川涌现出一大批心忧天下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李白、苏东坡、巴金、张大千等,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精神家园重建的丰厚沃土——改革开放实践

精神家园的内涵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凝练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深深地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1、凝练了勇于创新的品质。四川地处内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总给人一种闭塞、保守的印象,但四川人往往在重要的历史时期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川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连续创造了8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摘人民公社的牌子,第一个在《人民日报》登商业广告,发行第一只股票,第一个商业银行,第一个当铺,第一个生产资料市场,第一个副食品市场,第一个民办学校。这些敢为人先的破冰之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同时,历届省委始终坚持不断更新观念,在全川上下多次掀起思想解放的热潮,激励着川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永不自满、永不停步,沿着以人为本,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轨道奋勇前进。

2、凝练了顾全大局的品质。改革开放期间,中央根据基本国情做出了“两个顾全大局”的发展战略安排,作为一个在开放之初没有享受更多特殊政策的西部省份,一个典型的内陆之地,四川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开始低于全国,但四川人民始终默默奉献,负重自强,不等不靠,始终抓住发展机遇,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经济迅速发展,长期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为沿海地区的率先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凝练了开放合作的品质。四川尽管远离国内经济活跃的东部地区和通往国外的口岸,但全省上下开放意识、前沿意识强烈。从率先提出西南各省大联合,到参加“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到积极与国外知名企业联姻,再到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人民开放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三)精神家园重建的时代强音——抗震救灾斗争

突发重大灾难最能检验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最高精神追求。在“5·12”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面前,四川人民内在的精神力量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展示。

1、彰显了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大灾显大爱。大难面前,四川人充分展示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来自祖国各地的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医务人员、志愿者的舍生忘死令人感动,而灾区人民也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众志成城互助友爱的动人乐章。有放下自己的孩子为灾区婴儿哺乳的警花蒋小娟,有自发赶往灾区救援的出租车司机,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震魔的人民教师群体:王周明、李佳萍、张米亚、袁文婷、谭千秋……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震撼人心。照亮震区阴霾的天空。用幼小身躯背着妹妹逃生的1l岁男孩张吉万、在自救后又从废墟中救出了5名同学的18岁高中学生陈兵,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的不仅仅是灾区的未来和希望,更在危难面前展示了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

2、彰显了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顽强意志。这场灾难中,那些在废墟下坚守“不抛弃、不放弃”坚强信念的顽强生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张小平、赖元平、马元江、王有群等,100小时、196小时,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不断刷新生命的奇迹。北川邓家刘汉小学师生历经艰险,在余震不断又无水无粮无工具的情况下,长途跋涉两天一夜、翻越三座险峻高山,最后到达安全区,创造了全校师生“一个都没有少”的奇迹,展现了在灾难面前绝不低头的勇气。还有临终前为怀中婴儿喂奶的母亲、把逝去的妻子带回家的丈夫等等。这些感人事例,正是四川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强自立自救的缩影。

3、彰显了乐观豁达知恩图报的人性光辉。

四川人的乐观豁达一向为人所称道,也是地震灾害中最动人的音符之一。人们难以忘记伤痛中微笑的“小美女”唐沁、脱险之后释放幽默的“可乐男孩”薛枭,他们不仅在地震之后重新给人们带来稚气未脱的乐观,更让人们看到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3岁的郎铮被救出后向解放军战士行的那一个感恩敬礼,举国动容;灾区路上孩子们举起感谢标语,也举起了灾区重建的希望;灾区群众自发送别救援部队,款款真情,无不闪耀着川人知恩图报的人性光辉。

4、彰显了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余震之中,灾区的居民已开始在废墟中抢救财物,农民们已开始下地耕种,商铺陆续开门迎客,帐篷学校响起了朗朗书声,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西方媒体记者感叹帐篷城的灾民始终表现出的礼貌、耐心和有序。地震震不垮四川人的意志,也震不垮外地人对四川的信心,川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灾后不到一个月,我省第一个年产值“创百亿”项目在成都神钢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地震之后,新加坡等地的许多投资商非但没有撤资,反而表达了追加投资的愿望,显示了对四川未来发展的信心。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已经成为巴蜀儿女愈挫愈勇的现实写照!

二、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着力点

我们认为,按照中央和省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精神家园重建应重点培育灾区人民“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坚韧沉毅的实干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谐包容的开放精神”。这样,既能反映四川人民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又能折射出四川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

1、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就是勇于拼搏、奋发进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四川的各项事业做好做强,创造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一流业绩。僻居内陆腹地的四川人,穷则思变,在开拓进取的状态下,敢作敢为,开创了许多“敢为天下先”的典范。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的精神,自古以来就一以贯之,持续地发生作用,不断地表现出来。这种精神能够昭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勇于把思想和行动置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要求检验之下,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发展,勇争第一、争创一流。

2、坚韧沉毅的实干精神。就是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清醒认识四川加快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遇到的新问题,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巴蜀人一次又一次克服特大灾难,用勤劳和智慧造就了“天府之国”。特别是在此次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四川人以其在废墟中面对生死的从容坚韧,在震后救援中的无私奉献,在余震生活中的幽默豁达,在灾后重建中的自强不息,赢得了世人的赞叹。这种精神能够昭示我们: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具备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毅力和韧劲,发扬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作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3、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就是带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甘于奉献、心忧天下,表现出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英雄气概。四川人往往把对贫穷落后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藏于心,蓄志待发。在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里,四川人大多甘于平淡,默默无闻;但在历史紧要关头,特别是内忧外患严重威胁到国家民族生存时,大多表现出强烈的“忠勇牺牲”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昭示我们:越是在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和不测的困难面前,越要不懈奋斗、无畏探索和忘我投入,敢于吃亏、敢于吃苦,不等不靠,勇担风险,在克服困难中干成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

4、和谐包容的开放精神。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用开放理念和博大胸怀,虚心汲取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精神素质不断适应开放的世界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四川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各地风俗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特征。正是由此,从秦以后的两千多年间,才吸引了各类移民、各色人才源源入蜀,从而使得巴蜀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局面,涌现出许多领先于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科技以及思想文化成果。这种精神能够昭示我们: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具备合作与竞争的勇气和胆略,博采众长、奋发图强,就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途径

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任务。在统筹推进“两个加快”进程中,应进一步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重塑并高扬“创新、实干、奉献、开放”的精神内核,努力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1、加强引导,将精神内核转化为全川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教育引导是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基础性工作。应在全省广泛开展精神内核的宣传教育活动,力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宣传,使精神内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织省内理论工作者开展理论研讨,撰写理论文章,编写学习读本,阐明精神内核的本质和内涵,阐述精神内核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优势,通过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学习、生活和生产中理解内涵,得到熏陶,形成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浓厚氛围。

2、抓好结合,促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应把培育和塑造精神内核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灾后心理安抚和解决灾区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千方百计排忧解难,缓解灾区干部群众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力争通过结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培育人们的人文精神,努力将精神内核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成为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内动力”和“软实力”。

3、注重养成,把精神内核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神内核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应按照精神内核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精神内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通过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使民众获得最大的认同感。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灾区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改善教育环境,为提高灾区干部、民众和学生的人文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4、搭建平台,积极构建灾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做好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恢复重建,有计划改造一批现有文化设施,新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注意历史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尤其注重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尽快恢复重建震灾中遭到严重损毁的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抓好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文化服务体系。

5、强化保障,建立健全精神家园重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细化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强化落实的法规意识,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的规范化,依据条例来保护和建设人文环境。建立公共决策的调查、公示制度和专家论证咨询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促进将培育和塑造精神内核的要求转化为行为规范,力争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符合精神内核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的受到制约,努力把全体人民的思想意志、智慧力量凝聚到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的伟大实践中。

(责任编辑 张 斌)

作者:任 丁 周黎明 刘 军 胥 杰 胥树伦

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 篇2: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真题再现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解析

此题的核心在于“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在材料中,这句话是陈述北斗卫星的运行状态,而在写作中我们则应将这句话迁移到人生、社会层面,进行哲理性的阐释。我们应从理解“北斗卫星如何运行”,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完成从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的跃升。

因此,我们下笔之前应回到材料本身,认真分析这句话的内涵。材料有两句话,包含着由点到面的两层:第一层,讲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的标志性意义;第二层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整体介绍,强调55颗卫星的作用。如此可以抓住材料中的一对关系:单颗卫星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此所谓“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应是针对全体而言的。由此,我们应思考的是在社会中个体之于全体的价值。

个体之于全体,其数目是极少的,力量是极微弱的。但是全体由个体组成,因而个体———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都有他的功用与价值。这让我们想到从古到今一系列宏大的历史变迁,其间既有名世者,也有无名者,他们同样“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在所谓“每一颗”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到最不闪光的那一颗。所以,就此题的语境而言,我们应格外注重思考平凡者、渺小者的价值。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我们既应看到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这样的专家学者,也应看到那些无名的平凡英雄,譬如默默在一线工作的普通医生、护士,在基层社区从事防疫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有那些奔波在街头的快递小哥……他们无不为中国的“抗疫”事业发挥了自己的功用。他们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但他们同样值得被我们铭记。

全体离不开个体,而个体的价值亦需要在全体中实现。55颗卫星,每一颗的功用皆需要在整个北斗导航系统中得以呈现。假使每一颗都孤立开来,其功用就无处施加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价值。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所以,对于个体与全体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个体对全体的意义,也要看到全体对个体的意义。由此实现对该话题的辩证思考。

此题可写的范围极宽,考生容易下笔。向外,可以联系今年的重大时事,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外,还有我国的扶贫攻坚事业、包括北斗卫星研发在内的大型科研创新工程等;向内,则可以思考人生的价值,尤其是反思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与当下立德树人的教育主旨相呼应。

然而,此题上手容易出彩难。写作中,考生首先应认真审题,对于“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务必结合材料进行全面理解,抓住其中“个体与全体”的关系,不要孤立看待。在这个前提下,可以任选角度立意,有所侧重地展开论述;其次应该注意论述的层次,抓住一条逻辑线索,努力向纵深思考,使文章展现出一定的层次,而不是单一层次颠来倒去反复论述;最后应重视论述质量,要有追问意识,譬如对于“为何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有何功用”“如何有功用”等问题要敢于探讨,而非简单举例论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京高考安排在7月7日,而本题取材的时事发生在6月下旬。可见素材之新,话题之鲜。我想,这应该给广大高三考生一个启发:无论何时都不能唯“题”是瞻、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定要放宽眼界,关注时事、大事、天下事,才能写出有立意、有格调、有境界的好文章。
适用素材

1.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北斗”青年科研团队。

55颗北斗卫星“出道”的背后,还有一支当之无愧的“天团”级别的队伍!这支队伍庞大,人数竟有30万之众。在过去26年的时间里,他们把一颗颗北斗卫星送上天。“北斗”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比国外同类团队年轻了十几岁!

这群名副其实的“80后”“90后”的“追星族”,把中国的北斗卫星一顆颗送上天,让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他国难以企及的速度完成组网。他们也让中国从2019年起,就进入全球定位时代。可以说,中国人和外界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赞赏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褒奖。他们把青春写进航天事业,他们很酷,他们是技术控,是科学家,也是中国未来航空事业的又一代奠基人。

2.把忠诚写在大地上———百万扶贫干部。

在脱贫攻坚战中,没有枪林弹雨,但同样有冲锋陷阵、奉献牺牲。湖南省炎陵县原县委书记黄诗燕,常年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路;安徽临泉县刘桥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颜亮亮,对贫困群众的事比对自家的事还上心,为解决一个贫困户的户口问题,历时半年、多次跨省协调;广西田东县龙邦村党支部书记蓝茂东,带领村民搬离大山,发展特色产业,奔向美好生活……

这些扶贫干部身上,体现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在脱贫攻坚一线,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正用他们扎实的工作诠释着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涵。他们扎进贫困山村,打通一个个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勇于担当、扛起责任,把一件件扶贫工作干出实效;他们和贫困群众一起拼搏奋斗,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全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正在努力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精准脱贫,而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


考场佳作

时代的分子

人大附中张嘉楠

北斗系统的三代共55颗卫星,每一颗均有自己独特的功用。导航卫星为人们指引方向,通信卫星架起天地之桥,更有备份卫星应对突发状况……个体层面上,它们功能单一、力量有限,但当无数个体汇成整体,世界见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神威。而一颗颗卫星,又何尝不像这个社会中各尽其责的普通人?看似默默无闻,实际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这团化合物最终能展示多彩的特性,原因正在于时代的每一个分子都在发光、发热。

相对整体来说,分子确乎很渺小。我想到央视公益广告中所呈现的:不论你我拥有何种禀赋、何种野心,不论你我从事何种职业,肩负何种责任,当站在十四亿的分母之中时,我们只是那不起眼儿的最小的整数“1”。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我们只是毫不起眼儿的一个小点。尺度的对比、维度的差异,常常让我们在慌张中丢失了前进的勇气,忘记了存在的意义,甚至沉湎于无尽的“丧”与自卑之中。但你是否还记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道理?一切宏伟的叙述和震撼人心的构造,正如庞大的几何图形一样,是由千亿万亿个渺小的点拼接组装而成的,就像分母也是由一个个分子相加而成的一样。当时代中的无数分子彼此凑近团结成一体,各自发挥独特的功用时,所构成的正是那庞大的分母———壮丽绚烂的时代图景!

如果说工业化时代只教给人类一件事,那就是分工的重要性。这种将一切知识、技能、责任分割还原为最简单的能力模块,然后在人群间进行合理分配的智慧,使人们开始承认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式的全才不可多得也难以被培养,使懵懂晦涩的、没有部分整体概念的形而上学停止了对于大众思想的荼毒。先是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告诉世界“物有分工”,接着便是以孟德斯鸠为首的启蒙哲学家们庄严宣告“人也有分工”:这个社会不再是少数懂得一切的人的所有物,而是大多数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的普通人在掌舵。因此当今世界,我们更需要各类专家而非通才,正如我们不能指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55颗卫星每一颗卫星都“身兼数职”。时代的每一个分子需要体现特有性质、发挥特有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站在了社会大生产的流水线旁边,回应了时代的诉求。

毛主席说:“人民万岁!”我想,人民之所以万古不朽,也许不只在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牵制,而更在于包括今日在内的每个时代,都渴望着人民。这时代的分子、社会的最小单元,投身于复兴伟业,就会爆发出激情的共振。你可知中国是联合国统计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大国,而这背后又有多少王大珩式的科学家、王进喜式的工人在负重前行创造明天?你可知大山深处有多少张桂梅般的教育者,在三尺讲台躬身耕耘,只为让山里娃拥有在城市读大学找到好工作的美好未来?尼采曾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时代的背景下,起舞便意味着展现自己生命的亮色,在生活与工作中创造价值,不断接受并释放正能量,用自己的独特能力,让时代的拼图趋于完整。分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若有所作为,或许仍会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一首歌曲这样唱道:“世界上唯一的花,每一朵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只有当花坛中的每一朵花都展现自己独特的美,发挥自己的优势时,整座花园的审美观感才是完美无瑕的,花园的美本质上正是花朵分立的美的集体彰显。仰望星空,北斗星座正在不可即的远方闪耀;低头看路,这时代的下一篇章,仍需你我———这时代的小小分子,奋力书写。

名师点评

本文开篇即显示出考生有备而来。第二段论述起始,先退一步,肯定“分子”的渺小;继而借由“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数学原理,将方向一转,点出“分子”的伟大功用;接下来,先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独特功用,此段充分表现考生站位之高;最后谈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每个人都应发挥自己的功用。本文分析深入,旁征博引,表达生动,情感饱满,是考场上难得的佳作。(王强)
学生仿写

股股细流成江海

人大附中张元佐

北斗翱翔于天,甄别南北少不了一颗卫星;潜艇遨游在深海,一往无前少不了一枚螺钉。一个系统的运作,少不了每个单元的功用作为基础,而这些功用的有机结合,又可以在系统层面绽放出更绚丽的火花。社会亦如此。

作为社会的结构单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就像一艘远航的轮船,少不了遥探前路的雷达、执掌方向的舵,也少不了轰鸣不息的发动机,以及让船风雨无忧的钢铁身躯。风和日丽时,有长于经济生产的工作一组、有协助分配资源的经商群体、有指点发展方向的经济学家;遭遇惊涛骇浪时,有敢于筑起血肉长城的勇敢战士,也有面对疫情一往无前的白衣天使。拨云见日,科学家启迪人的智慧;妙笔生花,文学家书写社会精神。无论是体力或是脑力,才华或是汗水,有了每个人的奉献,大船才得以远航。这艘社会之船破浪前行,每个部分都应受到肯定与赞美。

同时,每个人的作用也只有在整个社会中得以发挥,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每种色彩固然明丽亮眼,但只有在画家的妙笔组合之下,让色彩构成一个人物跃然纸上的神采,颜色的价值才得以升华。原始人類若没有形成群体,至今也只能在山林中求生,而人聚集在一起,男子狩猎,女子采摘,他们的努力在生存之上,延续了生命、产生了文明。改革开放的年代,有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工、下海经商者、农民企业家,他们努力打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努力让改革的阳光普照封冻已久的冰河,最终让奔涌的春汛改变了山河的面貌。他们的奋斗,不仅是个人的奋斗,而且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奋斗。他们的作用让更多人受益,正是这种社会性,让他们所作所为的价值得以升华。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在社会精神建设上的功用更加显著。我们前所未有地与更多人交流,我们通过形形色色的平台紧密相连。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更迅捷直接地参与社会讨论,我们也就时时刻刻地参与到社会思潮的变化和构建中。这种情形,让我们都有机会成为社会正义和理性的卫道士,也是每个人日益重要的“新”作用。无论是在精神的潮流中勇敢地发声,还是在社会运行中积极做出贡献,每个个体都应当认识到自身价值,既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让每颗星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功用。

股股细流成江海,每个人的细流都对社会的大江大海有着独特的贡献。积极发挥自己的功用吧,愿你在社会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名师点评

本文题目以细流、江海设喻,可见作者准确把握住了题意。文章二、三两段,一论每个人对于社会的功用,肯定与赞美发挥功用的个人;二论个人的功用因施加于社会方显示出更大的价值,强调集体对个体的意义。两段辩证色彩突出,且表述精当,有理有据。第四段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对话题做更深一步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总体来说,此文有内容、有思想。(王强)

作者:王强

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 篇3:

“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路径探究

摘 要:社会不断在发展,“95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随之也有变化。探究“95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四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消费特点 原因 教育途径

现代的大学生们基本上是“95后”,他们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消费人群。他们出生于1995年以后,现在已经是大学校园里的主流。“95后”这一群体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相对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环境与原来相比也不大相同。这种情形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有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大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具有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树立消费观,进行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1 “95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大学生在社会上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呈逐年增加趋势。从宏观上来分析,大学生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呈现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受现代社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思想中盛行,使得他们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符。大学生们的消费观还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追求时尚,易受冲动影响

“95后”大学生具有这一时代特点,思路开阔,充满活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成为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的行动者。他们体现在对名牌事物的追求上,对新兴消费方式的大胆尝试与应用。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的消费归结为冲动型。他们存在盲目购物消费的现象,易受外界干扰。一些消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甚至有些是超出自己生活费用的支出。尤其是部分谈恋爱的同学,为了赢得恋人的“惊喜”,把家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给他的生活费大手大脚的花掉了。

1.2 在物质消费上偏重娱乐型

现在的大学生们拥有比他们的家长们好很多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95后大学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大学生实际消费中,还是偏重于娱乐性,在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还不是很多。通过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每个月用于购买书报的花销都不够30元,而花费在购买化妆品、娱乐、在外聚餐的花销都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 “95后”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后”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体现,主要是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媒体宣传、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这对家庭消费格局也带来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收入差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95后”大学生自然就流露出享乐主义,艰苦朴素、节俭对他们来说早已过时,追求时尚、个性,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相对于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大学生们,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受到前者的影响,造成相近消费水平的同学以及差别很大的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导致发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2)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新媒体等。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新信息来了解社会,但是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容易被商家利用,他会不全面的鼓动人们进行消费,并不能科学的对大家的消费观进行指导。

(3)家庭影响因素。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家长收入水平高,收入稳定,其子女在学校的消费就显得比较从容,消费支出也比较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消费行为也会比较理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95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们对孩子格外关注,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消费情况不加过问,总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做法不利于大学生们健康消费观的形成,容易出现消费误区。“95后”大学生们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从小形成的消费观也各异。城乡观念不同,致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们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同学在不良消费观念影响下,容易养成攀比、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4)个人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观念不强,对理财的认识不深刻。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个人理财观念与其个人消费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的消费观合理与否和其理财能力息息相关。“95后”大学生冲动、享乐型的消费会打乱他们原来的消费计划,与之相反则帮助他们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加深他们对理财的认识,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从大学生们平日里的消费行为就可以看出个人理财观念及能力。

3 “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大学作为人生黄金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时期。在大学阶段,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主要就是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需要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们真正从思想上摒弃享乐主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校要发挥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当中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費观念。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们理财观念,增强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大学生理智消费。学校通过组织模拟股市大赛等活动达到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理财的基础知识,让理性消费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引导“95后”大学生营造合理健康的理性消费氛围,不让享乐主义之风盛行,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利用媒体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媒体宣传全社会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合理消费观。对于媒体中出现的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公益广告要大力宣扬传播,对于奢靡浪费的风气要予以抵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影视明星,他们成为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粉丝,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从严要求,对大众起到好的带动作用。重视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们中应用广泛,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社会及高校要充分發挥网络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大学生们传播积极的消费观念,化解他们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3.3 重视家庭消费观念教育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细胞,无数个家庭组成了大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消费观也深深的影响着子女。父母要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在金钱的花费上,要适当的给孩子进行引导消费,而不是尽其所能的提供钱财,帮助孩子有计划合理的消费,对不合适的消费行为予以改正。真正从源头上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3.4 大学生要着重培养健康的消费观

“95后”大学生要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条件来进行消费,不要进行超出实际承受能力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需求合理安排,不要超前消费,践行理智的消费观念,使自己健康成长。“95后”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之自身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消费观念,易出现攀比的心态。大学生们要自觉抵制这种心理,提高自身修养,崇尚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大学生们要有学习理财的意识,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适当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对大学生们养成理性消费习惯是很有裨益的。这将为大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个人理财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张丽媛 李福亮 高双喜

上一篇:高校田径运动科学发展论文下一篇:路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