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规模金融论文

2022-07-03

摘要: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原因在于其资产负债规模杠杆率的迅速攀升。而近年来,中国居民家庭部门也在经历资产泡沫迅速膨胀以及存不抵贷现象,使得金融危机在当前中国的爆发成为一种高概率事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产负债规模金融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资产负债规模金融论文 篇1:

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研究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质量会直接影响一国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国是否拥有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实力。因此,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成为公众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和形成政策预期的重要渠道,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健康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意义

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央行及时调整政策取向,积极进行了资产负债管理。通过诸多操作,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央行以政府宏观调控目标为导向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同时,较好地完成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这不可避免地对央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影响,使央行资产负债在安全性、流动性、健康性以及增值保值功能等方面产生重大变化,因此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健康性审计很重要。

(一)开展央行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维护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资产负债表审计,一是可以对资产、负债及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全面准确的鉴定;二是能够对人民银行资产管理的能力以及重要资产的状况和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三是可以对辖区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辖区金融服务管理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能够提高央行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有关部门强化管理,切实维护资产负债表的健康。

(二)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央行内审工作转型

从职责形态看,人民银行中心工作是通过执行货币政策实现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从价值形态看是维护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保证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因此,从根本上讲,关注资产负债和损益是内部审计的天然义务,围绕资产负债表开展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内部审计更需为组织治理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因此,将维护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作为内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央行内审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标准确立

央行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央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的配置,它既是实施货币政策的结果,体现了央行作为国家重要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开展金融服务等业务活动的效果,也是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目前,在中央银行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领域,尚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系统性的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标准。结合目前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标准的研究成果和基层央行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基层央行在本级资产负债表审计时,其健康性标准应为真实完整性、安全性、效益性。

(一)真实完整性

真实完整性标准是反映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否健康的标准,它是基层央行健康性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安全性、效益性的保证。真实完整性标准主要是确认资产负债表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体现为报表反映的事项真实存在,有关业务在特定会计期间确实发生,并与账户记录相符合,没有虚列资产、负债余额;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事项均被记录在有关账簿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没有遗漏、隐瞒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无账外资产;报表的结构、项目、内容及编制程序和方法符合规定;准确无误地对报表各项目进行分析、汇总并反映在有关会计报表中。

(二)安全性

安全性标准是体现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对应的资产与负债是否健康的标准,它是基层央行健康性审计的核心要素。衡量资产负债表各项资产和负债是否安全,主要体现在:各项业务活动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重要业务环节和业务流程是否都得到了控制,从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充分的遵循,是否有效,有关部门是否能够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维护基层央行的整体健康运行。

(三)效益性

基层央行通过管理、运用各种资产、负债来实现各项职能、发挥职能作用会直接影响央行业务活动的成本收益。因此,基层央行履行职能的效益情况也是衡量和评价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和因素。履职绩效好能够证明各类资产、负债管理是有效的,健康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效益性标准是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较高层次要求。效益性主要衡量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履职取得的管理效果、政策效应、社会效益及其它影响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框架

(一)审计标准及审计内容

1. 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审计。按照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审计部门要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具体到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性审计,就是对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真实完整进行审计。结合基层央行的实际,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审计主要关注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两项内容:

(1)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取决于央行会计内控活动的有效性,所以,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客观性审计的首要内容。基层央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核算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央行是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办法和其他内控制度;不相容的会计岗位是否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是否建立严格的审核核对制度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会计信息可靠;是否坚持财权与事权分离;财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保管是否分离;大额开支是否坚持集体审批;日常开支是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等。

(2)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直接关系报表数据的客观公允性,需要审计人员在抽样的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取得直接的审计证据,并通过评估样本对报表总体进行判断。在审计具体会计处理的准确性时,由于资产负债表客观性审计内容广泛、涉及部门较多,审计部门不可能对全部资产、负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在对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合理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抽查方式,根据抽样情况扩大审计样本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2. 资产负债表安全性审计。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性审计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重要资产负债项目所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审计。审计时主要采取内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方法,分析评价相关政策、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审计时,首先要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内控情况进行复核性测试,主要关注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重要业务环节和业务流程是否明确;对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如何,风险评估的过程、风险应对特别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否恰当;监控是否到位等。以此判断重要资产负债项目的内控体系是否健全、有效。其次要根据各项目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对具体业务操作进行实质性测试。鉴于基层央行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中的13项内容,在对具体业务操作安全性进行审计时,可按照风险导向原则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再贷款、再贴现。再贷款、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形成的重要资产。这些资产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同时,面临着贷款利息计算准确性、本金的安全性及可控性等一系列风险。对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安全性审计是基层央行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中可重点关注再贷款、再贴现申请人申请条件的符合性、审核审批的严格性、发放手续的合规性、利息计算的准确性、资产收回的及时性、账务处理的规范性、相关部门之间账务核对的一致性等内容。

(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基层行重要的资产类科目,其特点是数量较多、占用资金较大、产生舞弊的概率比较高。实际管理中存在着求大求新、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审计有助于基层行核实数量、摸清家底,对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明晰资产权属、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维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意义重大。审计中可重点关注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临时采购手续的齐全性、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资产处置的合规性、资产清查的及时性和一致性等内容。

(3)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缴存财政存款。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项目一般是资产负债表中金额最大的一项负债,是人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也是变化比较频繁的项目。它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的严肃性,也影响到人民银行支付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息的准确性和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到人民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实际中准备金存款和缴存财政存款的安全性也存在着准备金率调整不及时、财政存款迟缴、少缴和欠缴、违规行为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准备金存款安全性审计可重点关注准备金存款缴存范围、比例和时间的准确性、考核的及时性、对违规行为处理的适当性、动用准备金存款手续的合规性、与法人金融机构对账的及时性和一致性等内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安全性审计中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的足额性、相关报表提交的及时性、财政性存款核算的准确性、对违规行为处理的适当性等内容。

(4)经理国库款项。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经理国库款项项目主要涉及到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三个科目。开展基层央行经理国库款项安全性审计,主要关注与预算级次相对应的财政部门分设账户的合理性、收入入库的准确与及时性、拨款与退库的合规性、收入更正的规范性、与财政部门账户余额相符性。未报解各级预算收入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库存报表与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的一致性、地方级预算收入报表与待报解地方预算收入的一致性等内容。

(5)发行基金。基层央行发行基金管理工作在人民银行的工作中占有重要比重,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虽然发行基金未列入资产负债表正表,但重视对发行基金表外科目的审计、加强对发行基金的管理,有利于增加其安全性、更好地维护资产负债表的实质健康性。对发行基金安全性进行审计,可以从发行库管理、发行会计核算、发行基金调拨、复点、销毁等重要环节入手,查找发行基金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3. 资产负债表效益性审计。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在保证资产负债表客观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关注资产负债管理带来的效益性,不仅是提升审计层次的需要,也可进一步促进基层行履职绩效及整体运行效果的提高。效益性主要从资产效益、政策效益两个方面来衡量。审计时主要采取绩效审计的方法。具体内容为:

(1)资产效益。资产效益是指央行资源占用符合经济性和效益性原则,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流动,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际中,可以对再贷款、再贴现、固定资产等的管理情况开展效益性审计。如对再贷款的绩效审计,可重点关注金融机构再贷款申请满足率、对再贷款的依赖程度,分析再贷款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经营效益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等;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绩效审计,可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购置、分配、使用和维修是否经济、合理,汽车、发行机具、电子设备等是否存在闲置和使用不经济的现象,基建及大额的维修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进度,是否存在超规模、超标准、超预算的情况等。

(2)政策效益。政策效益是衡量基层央行在执行总行制定的货币政策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实际中,可对基层行结合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情况开展绩效审计。审计可通过分析性复核和比率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基层央行资产负债科目的结构变化和规模走势,判断基层央行所采取调控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以此进一步判断基层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审计实施

1. 明确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范围和频率。由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目前正在探索之中,基层央行审计能力和审计资源有限,因此基层央行对资产负债表实施全面的审计是不现实的。现阶段,一是可以按照风险导向原则,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完整性、安全性、效益性入手,按照上述审计标准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步探索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二是明确审计频率。为对基层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情况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建议每年均根据基层行工作重点或实际情况选择资产负债表的几个重要项目开展审计。

2. 采取适当方法选取资产负债表测试项目。根据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审计部门无法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绝对保证的审计意见,只能通过不断修正系统的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合理保证的审计意见。为此在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时,审计部门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如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等。根据与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规避审计风险。

3. 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各类业务活动的综合体现。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整体性强、全局性强,是对内审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开展健康性审计涉及央行管理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问题,做好基层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一是要转变审计理念。在运用合规性审计思路、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查证的同时,注重从内控视角、管理绩效视角和风险视角进行分析评价,积极引入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现代内部审计方法,探索形成“合规到内控再到管理和绩效”的审计思路。二是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水平。资产负债表审计既涉及到财务知识,又涉及到经济金融知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金融、审计、财务等多学科的知识。加快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为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庆平,杨立杰.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探索[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2.

[2]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J].中国金融,2012,(9).

[3]聂健民.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审计刍议[J].华北金融,2010,(10).

[4]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危机应对能力”研究(六)——央行应对危机措施的效果及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0,(2).

[5]宋根苗.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浅议[J].金融会计,2012,(2).

[6]李相栋,杜亚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金融,2008,(7).

[7]王毅敏,王锦.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J].金融会计,2010,(12).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SJ)

作者:朱剑飞

资产负债规模金融论文 篇2:

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性分析

摘 要: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原因在于其资产负债规模杠杆率的迅速攀升。而近年来,中国居民家庭部门也在经历资产泡沫迅速膨胀以及存不抵贷现象,使得金融危机在当前中国的爆发成为一种高概率事件。对比中美两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变化,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来对当前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杠杆率;金融危机

引言

2007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下滑严重。2009年二季度,美国的年均GDP实际增长率较2007年三季度下跌约5.1%。失业率从2007年四季度的5%上升至9.5%,住房资产价格下滑17%,居民净资产大幅缩水。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流动性过于充分,加剧房地产泡沫,信贷部门通过金融创新降低购房成本,导致私人部门一味追求杠杆率,最终引发违约率和没收率过高,将危机由虚转实。其中,家庭债务的爆炸式增长、其内在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一些学者从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角度来分析危机的形成和发展。例如,Mian and Sufi(2010)使用美国450 个县的数据研究了家庭负债与2007—2009 年经济衰退的关系。他们的统计模型表明家庭杠杆率的增长率和对信用卡负债的依赖程度能很好地解释危机期间各地在消费者违约、房屋价格、住宅投资、失业率和耐用品消费方面的差异。Glick and Lansing(2009)认为,危机之后美国居民部门将经历“去杠杆化”过程,不论居民是通过提高储蓄率的方式,还是以债务违约的方式来降低杠杆率,都会对消费及经济增长造成重要影响。王勇和祝红梅(2013)的研究发现,2007 年危机之前的几年间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造成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家庭陷入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财务困境。实际上,Mishkin(1978)很早就研究过1929—1933 年大萧条期间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的硝烟尚未散去,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疲软和中国金融系统出现的“钱荒”等一系列低效率问题,国内外各界开始讨论中国是否会发生类似于美国一样的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对比研究中美两国的家庭负债表结构,无疑对于预测和分析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两国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的对比分析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出现经济“加杠杆”即杠杆率上升的情况。① 根据Bernanke et al.(1999)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技术进步等情况的发生会使得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净资产增加,从而提升他们的融资能力,所以其资产负债表结构会迅速扩张,使得杠杆率迅速高企。而在一国央行为了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从而提高利率等不利冲击因素下面,这种加杠杆的周期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得经济迅速下滑,进入“去杠杆率”的阶段。上述这个过程可以较好的解释美国发生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因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比分析一下中美两国微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我们以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一)资产

危机前后美国的家庭资产经历了一个迅速扩张到迅速下降的过程。美国家庭的资产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公债、退休金、理财基金、股票、现金人寿保险等。非金融资产包括交通工具、首套住宅及其他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的净资产、权益资产等。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的资产结构就有所变化。其中金融资产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1年的42%下降至2007年的35.7%。非金融资产中,首套住房及其他住房资产的比重从2001年的46.9%上升至2007年的48.1%。2001—2007年,美国家庭首套住房资产价值普遍上涨,住房中位数上涨39%,平均数上涨42.83%。美国家庭财富平均数因此增加了85 500美元。而住房资产大幅上涨的背后,是房贷利率极低、房产预期价值升高而产生的虚幻需求。家庭住房资产价值的持续上升使许多家庭财富增加,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4.36万亿美元,不动产的保值和增值作用日益明显,居民的消费与投资愿望更加强烈。不断上涨的资产价值提高了居民的抵押贷款能力,居民将已出现泡沫的资产作为抵押品从信贷部门借出更多资金,使更多资金流入市场,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在“流动性泛滥、投资、资产价格上升、财富增加、再投资”的循环模式下,美国经济显现出一派繁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家庭净财富(总资产扣除总负债)平均数从2007年的595 000美元跌至2009年的481 000美元,倒退回2004年之前的水平。

与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相似,近年来中国的家庭资产规模也在迅速上升。中国家庭的资产也可以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部分。首先,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居民保险,非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耐用消耗品(如图1-1所示)。从2000年以来,上述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规模都在迅速上升,尤其是从21世纪初期以来更是呈现加速度上升(图1-2所示)。2000—2013年,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绝对量持续显著增长,而从中国家庭资产的结构看,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据了很大比重,在2000年占比高达80.49%,虽然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截至2013年仍接近70%。这说明我国居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股票是家庭投资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从2000年占家庭金融资产13.36%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26.63%。债券、居民保险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整体仍较小。而从图1-2来看,中国家庭非金融资产规模也在迅速攀升,其中中國家庭的住房资产存量在2000—2013年中大幅增长,从19.29万亿增长至153.33万亿。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房产价格均有下跌,唯有中国的房地长价格继续保持突飞猛进的涨幅。住房资产过快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价格更为惊人的涨幅。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单位价格从2000年的434.18元涨至2012年的3 392.55元,十二年间上涨681.37%。而住宅用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从2000年的1 948元涨至2012年的5 430元,涨幅为178.75%。

经过上述对美中两国资产项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与美国在家庭资产规模变化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首先表现为资产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其次在资产项里面房地产占比过高。从美国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先例来看,房地产占比过高以及房价的过分高企或会使得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而形成金融危机,这也是当前中国有可能发生的高概率事件。

(二)负债

根据美国从1983年起每隔三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项抽样问卷调查——消费者金融调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简称SCF),2010 年约75%的美国家庭拥有债务,该比例比2007 年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也是2001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有信用卡债务的家庭占比从2007年的46.1%下降至39.4%,是开展SCF调查以来的最大降幅,该比例甚至略低于1989年调查的水平。但是,债务金额没有明显的下降,由于资产缩水幅度远大于债务下降幅度,总体来看,受访家庭的杠杆率(总负债/总资产)上升了1.6个百分点。从偿债情况看,虽然债务收入比指标没有明显变化,但有逾期60天以上未偿债务的家庭占比突破了10%,为2000 年以来的最高值。

以上数据均能说明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家庭债台高筑的现实。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根据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分为三等:优质贷款、次优贷款、次级贷款,次级贷款的对象是收入较低或有违约记录的个人。2001年之后,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使资金流动性泛滥,只要继续维持超低水平的利率和不断攀升的房价,即使资信状况再差的家庭也不会有很高的违约风险。危机前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一般是ARM(adjust rate mortgage)形式,在初期利率较低,到一定时期后逐渐提高,许多家庭预期房价会高涨,在贷款利率尚未提高前抛售房屋,还可以从中获利。于是还款能力较弱的家庭也禁不住诱惑纷纷贷款买房,其中不乏投机炒房者,人人都希望分享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利润。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将不动产作为担保发行债券以获取流动资金,开始新一轮贷款发放,美国次贷产业链上的衍生产品越来越多。

对比美国而言,近些年来中国家庭部门负债规模的迅速扩张也不容忽视。中国家庭信贷体系包含居民住宅抵押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各种专项贷款,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各种贷款需求。图2显示,从2008年以来中国住户的贷款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要高得多。从组成结构来看,消费性贷款占住户贷款总额的比重从2007年的64.62%上升至2013年的65.35%,同期经营性贷款的比重从35.38%下降至34.65%,消费性贷款长期居于主体地位。住房抵押贷款占中国居民消费性贷款的比重长期稳定在80%左右。从债务水平看,中国家庭债务规模大幅扩张,2013年住户贷款总额为198 503.79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291.90%,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快速增长,同期增长速度从11.64%增长至21.38%。以上数据表明居民以购置住房作为主要负债需求,信贷机构也以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主要的供给,与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借贷市场的特点相似。然而,对于银行而言,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不匹配的,贷款收回周期长,房地产市场受宏观政策影响容易出现波动,一旦房价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居民很可能出现违约行为,银行要为此买单。实际上,贷款购房者无力支付住房按揭,放弃该房屋的现象在杭州、苏州、广州等地越来越频繁。2014年1—8月,苏州地区个人房屋贷款逾期不还案件达到了120件,同比增加68.7%。大多数购房抱有投机目的,在2010年房价高位时买入,且多数是购买第二套房,甚至第三套第四套房。2011—2013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减缓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房价有所下跌。在房价高位买入的住房资产的价值低于个人承受的按揭贷款,购房者无法承受巨额贷款,只能违约。

二、家庭杠杆率变化引致金融危机的机制分析

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的不同变化会引起杠杆率的变化,而杠杆率的变化会进一步地引致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家庭负债/家庭资产(即其家庭杠杆率)平均数从2001年12%上升至2006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4.9%。这和上述分析所示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其家庭资产和负债规模的迅速膨胀有关,尤其是其负债规模的迅速上升,速度上大大的超过了资产规模的上升。

杠杆化运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杠杆效用在金融领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若滥用杠杆效应,过度提高杠杆率,便会酿成金融危机。通过美国金融危机,可以发现家庭部门的杠杆化伴随着资产泡沫的形成,居民形成良好预期,认为经济必然会繁荣,就业和收入情况必然会改善,带来消费、投资、和信贷需求旺盛。居民预期资产价格上升,愿意承担债务风险,以借贷追求收益。另外,不断下降的利率也使家庭部门杠杆化更加容易。为遏制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过猛减速,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经济,至2003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仅为1%,大大降低了居民的融资成本。借款者中不乏没有稳定收入、资信状况不佳的个人,构成了庞大的次级贷款市场。这类贷款的利率通常比优质住房抵押贷款高300 350个百分点,但违约风险极大,在资产预期价格走高和低利率的环境下,借款人尚可维持较低的违约率。2006年,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不断增加,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信贷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将抵押资产证券化抛售给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人,因此出现了抵押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贷款违约保险(Credit Default Swap)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2006年初,近65%的次级贷款抵押资产被证券化,过度包装的金融衍生品将杠杆效应从家庭部门传递至金融部门,债务危机从美国居民部门向银行体系、保险公司、对冲基金蔓延,再扩散至全球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利率降低和资产价格下降,其本质是信用危机导致以家庭部門为起点的各部门杠杆率过高,进而引发流动性危机。美国金融体系监管不力,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居民可获得信用泛滥,当资产价格逆转,人们纷纷抛售资产及金融衍生品以换取美元,相对于庞大的资产而言货币稀缺。资产价格降至某个临界点后出现流动性枯竭,最终导致公众恐慌及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表明政府不得不增加杠杆率为家庭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化买单。由此可见,家庭部门的杠杆效应会影响其他部门,若家庭杠杆率过高,金融市场系统风险增加,房价及利率的微小波动被放大,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小结

家庭部门杠杆率过高是金融危机的一大诱因和征兆。美国、日本、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都存在资产价格迅速上涨、私人部门杠杆率迅速抬升两大特征,并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然而根据本文的分析,中国目前无论在房地产资产泡沫还是家庭资产负债杠杆率的增长方面,都与美国等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非常相似,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政策上面进行调整,以应对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

首先,要预防房地产泡沫的继续扩大和泡沫的突然破灭。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是从房价收入等指标来看,中国存在一定的房地产泡沫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介于美国等国爆发金融危机都是从房地产泡沫的迅速扩张和泡沫开始,中国目前应该重点关注房地产价格的走势,特别是重点城市的房价,不应该轻易取消限购等政策措施,而且应该加快应用房产税等市场手段平抑房地产价格的波動。而且从本文以上的分析来看,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是家庭资产负债杠杆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稳住房地产价格,使之在短时期内不会大幅波动应该是当务之急。

其次,要积极拓展居民的投资渠道。中国居民之所以积极投资房地产是因为缺乏合理的投资选择渠道。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和由此导致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的迅速攀升,除了上述限购等强制性政策之外,还有积极地辅以合理的投资渠道。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开放资本市场建设,建立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目前有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政策应对措施,就可以化危机为转机,积极地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建设,进一步地完善中国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Atif Mian and Amir Sufi (2010),“Household Leverage and the Recession of 2007-09”,IMF Economic Review Vol.58,No.1.

[2] Bernanke,B.,Gertler,M.,and S.Gilchrist,1999,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In:Taylor.B.and

M.Woodford,eds.,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Amsterdam 1.

[3] Frederic S.Mishkin,“Household Balance Sheet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8,No.4 (Dec.,1978),

pp.918-937.

[4] Reuven Glick and Kevin J.Lansing,“U.S.Household Deleveraging and Future Consumption Growth”,FRBSF ECONOMIC LETTER,

Number 2009-16,May 15,2009.

[5] 王勇,祝红梅.金融危机与居民资产负债表调整——基于SCF数据的分析[J].浙江金融,2013,(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顾淳

资产负债规模金融论文 篇3: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摘要】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金融统计监测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在全国和省级层面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本课题以辽宁省朝阳市为样本,针对地市一级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监测分析进行尝试。考察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的特点,着重分析了社会融资规模在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统计与监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相关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欠发达地区 统计监测 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的相关关系逐步下降,人民币新增贷款难以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为此,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金融监测指标,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并正式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流量数据,2015年开始统计存量数据。2016年,我国正式将存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M2一同作为货币政策重要的年度政策目标,社会融资规模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会融资规模的作用,做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分析工作,2012年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建立社会融资规模按季统计制度,并开始进行按省分地区进行统计,2013年又开始按月发布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分省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充分发挥社会融资规模经济金融监测指标的作用,促进地区金融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地方金融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统计对象的特殊性对统计数据的精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与本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也与全国和分省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那么,地市一级的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情况如何,具备哪些特点,在统计中存在些哪些问题,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课题将结合辽宁省朝阳市2006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特点——以朝阳市为例

由于我国存量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时间较短,这里仅对流量社会融资规模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可得性原则等统计原则,朝阳中支对2006年以来朝阳市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了统计。从图1可以看出,最近几年,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是有两个方面融资增长较快,一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2017年总计占比已达54.7%;二直接融资占比迅速提高,2010年以前没有企业发行债券,而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企业共发行债券64.8亿元,2016这个比例已经达到24.6%。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迅速发展,是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结构内部改变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盯着贷款规模,将形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管理。

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统计监测存在的问题

由上可见,尽管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已经能够做到按月分地区及时统计,而且由于金融数据真实性较好,社会融资规模的地方加总与全国数据的误差较小,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测性较好。不过,与GDP、CPI、M2及信贷等传统宏观经济金融指标统计已经有着至少十多年的经验,指标统计相对成熟完善不同,作为一个新的金融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本身仍面临一定的问题。虽然作为一项宏观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是从总量角度考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情况,但其各项指标构成所反映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各地市统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對异地贷款和投融资统计缺位,使区域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失真

人民银行信贷规模统计的机构范围主要采取属地原则,可能出现本地贷款异地投放或异地贷款本地投放的问题。例如,统计朝阳市信贷规模时仅统计位于朝阳市辖内的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贷款新增额,而并未扣减其投放到其他地市及省外的贷款,其他地市及省外金融机构投放到朝阳市内贷款也不增加朝阳市信贷规模,因此统计出的信贷规模并不能完全体现本市金融机构对本市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情况。类似地,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统计也存在上述问题。

属地统计原则一定程度上导致区域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失真,而全国作为一个封闭经济体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发放域外贷款,虽然统计在朝阳市社会融资规模中,但却投放于域外,没有支持朝阳辖内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到2017年末朝阳市某国有商业银行域外贷款为8.3亿元,占该机构单位贷款余额为10.7%。二是朝阳辖内企业到域外金融机构融资,虽然统计在其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中,却支持了朝阳企业的发展。据调查,朝阳大型企业在域外都有借款,某钢铁集团2017年末在域外贷款达52.6亿元。占企业全部贷款84%;某铸造企业2017年末在域外贷款达1.6亿元。占企业全部贷款39%。三是域外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在本地贴现,导致本地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数据不稳定。

(二)受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部分单项指标变动大且不稳定

社会融资规模包含十个子项,即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融资。一是部分单项指标变动大且不稳定。在欠发达地区,受金融发展程度的限制,部分子项没有数据,有的项目即使有数据,也只是个别时期有数,连续性较差。一是信托贷款和投资性房地产2006年以来至今也没有发生数据;二是目前我市只有1家上市公司,且仅在2008年和2015年发行境内股票融资32.1亿元,分别占全年社会融资比例12.4%和15.8%。三是由于我市企业实力有限,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占比较低。据统计,从2011年至2017年我市非金融企业债券平均占比为9.5%,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负数存在,导致社会融资结构不可比,出现无意义的比例。以辽宁朝阳为例,从构成上来看,个别项目出现负数,导致比例无意义。如2009年第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当季下降44.1亿元,由于社会融资规模子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负数,而社会融资规模母项为正数,导致比例没有意义,从2006年以来数据看,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都不同程度存在此现象;由于负数存在,2006年人民币贷款占比超过100%,达到102%。二是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更弱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范畴。虽然从银行信用和金融原则的角度,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与信贷、委托贷款、债券等融资方式相比,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更广义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结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明显不同,属于更弱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范畴。这个变量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商业信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般来说,内部融资成本要显著低于外部融资,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面临更多的信贷和外部融资约束,因而商业信用占也会显著上升。这在2007年和最近几年货币明显紧缩时期表现得非常突出。因此,可以考虑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以更好地反映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欠发达地区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部分时点社会融资规模为负且波动较大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挑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如此,中央银行面临国内外复杂经济金融形势,利用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存在,受宏观调控影响更大。以辽宁朝阳为例,2006年11月15日准备金率由8.5%上调至9%。本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3亿元;2007年第四季度连续三次上调准备金率由12.5%上调至14.5%。本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27.3亿元;2008年第二季度准备金率由15.5%上调至17.5%。本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8亿元。这三个季度也是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社会融资规模为负数三个时期。尤其是2007年第四季度连续三次上调准备金率由12.5%上调至14.5%。本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27.3亿元,这是2006年至2012年期间社会融资规模最大负数值。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本季发生额为-4.1亿元,占比为15%;外币贷款本季发生额为-21.1亿元,占比为77.3%;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本季发生额为-3.4亿元,占比为12.5%;保險公司赔偿本季发生额为0.6亿元,占比为2%,委托贷款0.7亿元,占比为3%。

三、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满足地方金融监测需要,辽宁省各地市也建立了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朝阳中支从实践中分析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存在数据失真、时效性差、指标变动大且不稳定、相关系数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建立异地贷款统计制度,合理修改指标口径

对于金融机构域外贷款:建议在采集金融统计数据时,参照原有“各项贷款=境内贷款+境外贷款”方式增加主报科目或单独增加“附:域外贷款”科目,来反映域外贷款余额。这样可以更好反映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支持情况,也可以反映出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情况,使社会融资规模更科学。对于企业域外借款: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采集:一是人民银行按季联合当地统计部门或工业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共同采集辖内企业域外借款信息,并汇总上报当地政府部门或上级行,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通过人总行征信中心反馈的企业立方体数据可以得到辖内企业域外借款发生额。通过以上方法将金融机构域外贷款从社会融资规模减去,同时加上企业域外借款,使可以得到本地社会融资规模实际数。

(二)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统一原则,适度灵活”方针

建议上级行制定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时,向经济金融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在对全国整个经济影响不大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经济金融形势,灵活适度控制贷款规模,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最大限度保证本地经济不是“雪上加霜”,而是“雪中送碳”。

(三)促进地区金融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经济金融监测作用

虽然由于属地统计原则无法明确区分异地融资行为,致使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一定程度上失真,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经济金融监测功能不如传统新增信贷、存款等指标,但也应看到这也与地区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表外融资方式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发育不健全的实际情况有关。因而,今后应在进一步做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充分发挥其经济金融监测指标作用的同时,大力促进地区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充实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内容,从而更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当地经济的情况,提高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在地区经济金融监测分析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洪银玉.区域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金融统计与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03.

[2]冷德军.金融机构新业务对区域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影响,金融统计与分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03.

[3]盛松成.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金融时报,2011- 02-08.

[4]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研究,2012(10).

[5]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与实践意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谈专栏文章,2013-02-24.

作者:陈永富

上一篇: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论文下一篇:期刊产业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