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学语文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根基,尤其是中学语文的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具体阐述了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媒体中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多媒体中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解决了长期困扰在中学语文小说教学中的难题。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鲜明、诱发思维的特性能引起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的欲望。那么,在小说中如何使用多媒体呢?

一、展示形象,揭示主题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征。只有明确地认识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

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呢?必须通过文章的讲述,层层开掘。如《故乡》,这篇小说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加上文章篇幅较长,含蓄深刻,学生难于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故乡》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这两个人物在二十年中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而就能深刻地理解主题。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的有限,尽管课本中的文字已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深刻地描绘,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难。为了把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艺术典型形象地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我选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形象画面。当我播出少年闰土的画面时,荧屏上呈现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美丽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瞪着一双活泼机智的大眼睛,红活圆实的手捏着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一转身,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画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仿佛已置身于那美妙的画面之中。这时,学生不仅能易如反掌地说出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而且能深刻地领会闰土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我随即播出中年闰土的画面。这时,同学们立即从沉醉中惊醒过来,惊异地注视着画面,观察着饱经风霜、迟钝麻木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破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此时,毋须老师多讲,学生已分明地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再从言行和态度去分析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形象的前后对比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杨二嫂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她明索暗偷,贪婪刻薄,是个泼妇的形象。尽管书中对杨二嫂的外貌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对这一形象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分析这一形象时,我借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声音。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充分感知杨二嫂这一泼妇式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众不同的“尖利怪声”。当同学们看到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杨二嫂时,自然就想起了画图仪器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时,也深深地理解了鲁迅这一形象比喻的深刻内涵。随即,我又播放杨二嫂年青时的图片(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年青漂亮的豆腐西施)。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样,教师对作品主题的提炼和作品意义的讲解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二、音像渲染,揭示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隽永深刻,而这深刻的主题思想又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因此,让学生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是学生理解作品主题的前提。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主人公的真正嘴脸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先分组指派角色,分别充当奥楚蔑洛夫、赫留金、独眼鬼、叶尔德林和普洛诃尔;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这篇小说的朗读录音,让学生配合声音表演,感受人物形象。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眼观“变色龙”的形象,耳听“变色龙”的声音,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体验人物的语言、语态、语势;体会神态、动作以及动作表达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最后再次在课堂上仿演出来。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表演的情境中时,再引导学生讨论“变色龙”这一形象的意义,这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就会更加精准了。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感知人物形象,再让学生亲身实践去领悟这一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欣赏和实践中领会“变色龙”这一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里都蕴含着美育因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使这些美育因素再现为具有美的形感、美的色感、美的声感的立体感形象,使学生在审美的认识过程中,形成审美的意象,培养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主题。

多媒体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格局,用音像把小说中抽象的人物化为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为同学们提供了形象的感知材料,使他们在美的形象感染中强化美的形感性,把感性认识一步步提高到理性认识;把多媒体出示的感性材料,通过思考、讨论、实践转化为抽象的系统概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多媒体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加强形象对比,渲染气氛,使学生充分感受小说的基调和氛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付金英

多媒体中学语文论文 篇2:

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根基,尤其是中学语文的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具体阐述了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中學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步骤机械,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制作的PPT太过于花哨。中学生正处于注意力极易被吸引的年龄阶段,PPT中的各种声音、颜色都会分散学生学习课文的注意力。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创新,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时,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无法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入情入境,导入新课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前,一般教师都会以一个开场白来导入课文的学习。然而教师的开场白有时会显得很无力,并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课文,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教师的话语,将一篇课文“导”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入”得兴趣盎然,激发出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极大兴趣。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是作者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站在赤壁矶上缅怀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在讲这篇课文之前,先应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同时展示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图片,这时学生肯定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大屏幕,充满兴趣。接下来教师问学生:“人们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请说一下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什么样的?”此时,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所熟知的三国英雄人物,在学生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今天让我们看看苏轼心中的英雄又是怎样的。”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展现场景,身临其境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为古代与现代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对古代人的生活及习惯不了解,导致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增大。很多学生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总是记不住,归根结底还是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到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会很吃力。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应借助多媒体,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诗词所描述的景物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把词中四个静态的画面进行动态的演绎,同时给画面配上宛转悠扬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及情感。在大屏幕中,展现的是苍“山”、白“鹭”、红“花”、碧“水”以及“斜风细雨”的场景,然后依稀看到带着竹笠,身上穿着绿蓑衣的渔翁正在风雨中垂钓。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配上悠扬的音乐,使得画面中的渔翁格外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从而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词人乐观阔达的情怀,对“斜风细雨不须归”有了更好的理解。从学生观看大屏幕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很感兴趣的,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在观看着大屏幕,身心陶醉在教师所设置的场景中,领会了词人对江南山水春色的赞美以及喜悦之情。这样学生对于这首词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在背诵记忆时回想一下教师上课时所播放的视频,难懂的诗词就变成了形象的画面,背诵起来更加容易,且不容易忘记。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感情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与作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些“春草图”“春花图”等图片,以展示美好的春天。在大屏幕上播放春天来临的情境:一棵小草慢慢拱开泥土探出脑袋,慢慢长大;在漫山遍野的桃花从中,几只蜜蜂嗡嗡的在那忙碌;然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以及在耕种的老农……在播放这些图片的同时,配以名家的音乐朗诵,学生一边听《春》这篇课文的朗诵,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名家对散文的朗读一般是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学生在听的同时,深深地被课堂上教师精心设置的情境所陶醉,被名家富有感情的朗读所吸引。这时候教师问学生:“读的好不好?”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教师随即问:“哪位同学愿意富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一遍呢?”学生必定争先恐后地举手,都想试一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培养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大大增加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克勤.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0(10):68-69.

[2]尤建娅.摒弃功利性还其人文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12):27-28.

作者:毕会兰

多媒体中学语文论文 篇3:

也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为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殷切希望。

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审美感

优美的语言固然会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单纯的文字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是难以消化吸收的。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如《济南的冬天》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象,而关于冬天的影片和图片资料随手可得,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将这些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加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播放《三国演义》中出师这一情节的影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出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由于学生对紫藤萝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紫藤萝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紫藤萝的盛开的景象,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紫藤萝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公输》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本的注释形式早已被学生所不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呆板的注释形式呢?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这个愿望。我采用媒体创作软件,将这篇课文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五、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比如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散文,就可以一边听配乐朗读,一边欣赏河水奔流、小树生长的图景。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在愉悦了耳、眼的同时,必将会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从而学会感受美、欣赏美,继而学会创造美。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 全 玲)

作者:白彪飞

上一篇:多媒体高中数学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故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