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3-02-15

作为一个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高效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效果甚佳。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精妙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如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各种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等,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比如,我在教授《鸿门宴》时,我采用了诗词导入法: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在屏幕上展示项羽和刘邦的诗歌:《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让学生默读理解后全班齐读。我在侧面提示学生理解两人不同的心境,从而引导楚汉争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看似简单的诗词导入,却创造了一种朦胧未知的意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因此,教师能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中,我选择的是《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考虑到如果单纯地讲解诗句,只会破坏整首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显得支离破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之前,先播放与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的《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给课堂渲染古诗特有的气息,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轻声朗读诗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乐曲的流转,学生的情绪也被逐渐感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当中,课堂氛围宁静而又和谐。不少学生课后说,在听到古筝乐曲的时候,眼前就仿佛已经出现了辽阔的海面、皎洁的明月,不用老师多作讲解,也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优美情景,好像作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由此可见,良好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鉴于这样的成功尝试,我在后来的《再别康桥》、《荷塘月色》、《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现代和古典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或播放钢琴曲,或插入古筝独奏等,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当中,真正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三、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量文学珍品,其作者的生活背景、文化阅历、文学修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之上,甚至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展现的时代,培养想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创设画面来刺激学生感官,使他们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和意蕴。

比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给学生展示一幅幅骏马奋蹄图,配上豪迈奔放的音乐,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寥廓万里、生机勃发的意境,又能体会到一代伟人面对苍茫大地所抒发的壮志豪情,更能产生对青年毛泽东的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时,选择了一棵苍老而蓊郁的榕树和一个古老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现在幻灯片中,榕树以它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渲染了夏天的悠然自得,小村庄则在夕阳下显得静谧温馨,再配上《童年》这首歌的音乐,画面轻快活泼而又略带忧伤。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再去感悟整篇文章中作者所寄寓的那种对故乡和故乡的榕树所特有的思恋情怀,就和作者的情感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我给学生展示一幅幅雨景图,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主人公在雨巷孤独前行时的彷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设置适宜的画面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自然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思之中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主编: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法律地位分析下一篇:天然气采输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