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产教融合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酒店管理人才专项技能的主线,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需求,构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紧密衔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学校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学校酒店管理论文 篇1:

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法律分析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是因为遇到了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法律问题是其中重难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高职学校开始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目前扩展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68所高职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出台文件明确支持高职学校举办本科教育,法律也没有明确禁止。从现有法律角度分析,法理上应该鼓励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但法律上缺乏相关的明确规定。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基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现状,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中,把现有鼓励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政策固化为法律规定;并且,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坚持现有对高职学校升格的限制性政策,规范高职院校的行为。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高等职业学校;本科专业教育;法律分析

2008年,我國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职教法》)修订工作,至今已历时11年有余。新《职教法》迟迟未能出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修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尚未解决。高等职业学校(简称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同本科职业教育)的法律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职教法》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由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本科学校实施。那么,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如何?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在《职教法》修订中,如何处理好“专科学校‘热’,本科学校‘冷’”的矛盾?如何处理好发展本科专业教育与高职学校升格热潮之间的矛盾?本文试图在梳理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分析其现有法律规定和法理依据,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角度提出《职教法》修订建议。

一、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理论探讨

职业岗位对专业技术技能复杂性的要求决定了专业教育的层次。职业岗位要求越复杂,需要人才教育层次越高。因此,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角度考虑,学术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索专科职业教育之始,就开始探讨和论证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必要性。1982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职业大学暂行条列》规定“职业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学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的专业人才,其学习年限以三年为宜(专科性质)。考虑到长远需要,某些专业亦可设四年本科。”[1]1985年11月,在全国职业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代表认为“按照职业技术教育要逐步形成体系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有自身的各个层次。今后,在地方需要而又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办一些比专科更高的职业教育层次”[2]。张志谦认为“从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目前高职一般划在专科较合适,也可包括某些本科。”[3]在1999年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第七次学术年会和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从社会需求、教育体系建设和国际比较等角度分析,普遍认为应该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4]。2003年,潘懋元指出“现在中国的高职大量的是专科,能不能专升本?我个人认为可以。但是有两条,第一,专升本之后还是高职,而不是专升本之后就变成普通本科……第二,不能一哄而上,大量升本。”[5]王明伦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绝非仅限于专科程度,而是‘中等教育以上程度’,包括本科程度和研究生程度。”[6]

在学术界探讨的同时,国家教委内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展开了讨论。国家教委高教司认为,不应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然而,职教司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光是在中专基础上办专科层次的学校和办专科层次的班……本科层次也会有纳入职业技术教育的可能,时间早晚由经济发展的进程来决定。”[7]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认为“我们社会生活中有些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训练出来的,如企业注册会计师、航空驾驶员、轮船驾驶员……学习年限比专科还要长,民航学院就是四年。”[8]国家教委“七五”科研规划项目“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认为“从整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来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需要,职业大学……可以适当兴办一些学习年限较长的班级(即所谓本科)。”[9]对于高职教育层次延伸,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叶春生认为“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出发,联合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发展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创办少数社会急需的四年制职业技术教育(与本科学士教育对应)”[10]“发展四年制高职教育,需要两条腿走路,允许那些办得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科层次的高校,根据需要和可能,试办四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或整体上升为本科职业技术学院。”[11]

综合以上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学术界和高职学校主张在发展专科高职教育的同时适当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第二,教育部职教司同意学术界的主张,但是认为,举办时间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总体规划来决定;第三,高教司认为不应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历史

在进行探讨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职业大学就举办了本科专业,招收了本科生。当时,举办学校有金陵职业大学(1981年开设会计本科专业[12],之后举办工民建、建筑学、城镇建设、道路与桥梁等本科专业[13],再后来开设机械类3个本科专业[14])、常州工业技术学院(1981年开始举办企业管理本科专业)[15]、江南大学(1986年开始举办工业自动化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本科专业)[16]、苏州职业大学(1988年开始与江苏工学院通过联合办学方式举办本科专业)[17]、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987-1989年与华东化工学院举办了全日制本科职业技术师范班)[18]、江汉大学(开设有师范等七个本科专业)[19]、鹭江职业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办电子精密机械本科专业)[20]、成都大学[21]、北京联合大学(开设有39个本科专业)[22]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期,受升格热潮影响,为了提升学校层次,摆脱办学困境,一些高职学校开始通过联合办学形式举办本科专业教育。如北京联合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惠州大学(开设服装类本科专业)、江汉大学(开设有秘书学、行政管理等10多个本科专业)[23]、广州大学(开设有酒店管理、汽车技术与营销本科专业)[2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3个本科专业)[25]、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服装类、机械类、艺术类和电气类9个本科专业)[26]等学校。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7]此后,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四川、天津、福建、贵州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陆续批准本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本科专业教育,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实现形式[28]。其中,四川省要求“试点工作应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着眼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着力体制机制改革,着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本科院校专业改造转型和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创新,力求在本科教育的新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新层次上作出有益探索。”[29]2014年,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简称《职教体系规划》)提出,“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30]此政策出台后,广东、内蒙古、江西、广西、陕西、浙江、重庆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组织本地区高职院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探索。最近,其他一些高职院校也自发与普通本科学校联合举办本科专业,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模式。

(三)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据教育部官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官网、高职学校官网和知网等可靠信息来源统计,全国至少有368所高职学校举办了本科专业教育,占2018年1418所高职学校总数的25.95%,涉及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建筑、服装、经管、金融、航海、化工、医药、护理、教育等几乎各行各业725个专业点,在校生12.4万余人,见图1、图2。江苏、山东、广东、湖北、海南、福建、新疆、内蒙古、江西、河南、上海、北京、辽宁、四川、广西、浙江、重庆、陕西、河北、安徽、天津、吉林等22省、市、自治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组织本省高职学校试点本科职业教育,主要采用联合办学方式,大多安排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一般只招收本区域内考生。合作模式主要有分段贯通培养模式、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四年制合作培养模式。江苏、山东、广东、湖北、海南、新疆、内蒙古、上海、北京、重庆、陕西、吉林、山西、黑龙江等14省、市、自治区大多采取3+2分段贯通培养模式,江苏、广东、新疆、海南、江西、河南、上海、辽宁、广西、浙江、河北、安徽、天津、吉林、福建、山西、贵州、甘肃等18省、市、自治区采取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江苏、海南、新疆、上海、山西和吉林等6省、市、自治区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模式),福建、四川、广东和广西高职学校和本科学校采用交替合作培养模式(广西同时采用后两种模式)。见表1。

二、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现有政策和法律分析

(一)国家鼓励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实现形式

在本科学校应用转型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明确鼓励高职学校创新发展,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实现形式。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称为高等职业学校的,须符合下列规定:(一)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31]。这里“主要培养”为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提供了政策空间。2000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可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32]此后,一些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为高职院校举办本科专业保留政策空间。

2010年,《规划纲要》指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33]相关国家政策有所松动。同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高职教育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支持高职院校探索本科职业教育。2014年,《职教体系规划》指出“拓宽……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34]“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35]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国家政策终于明确。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36]“ 支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37],到2018年“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38]。至此,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问题正式列入国家规划。2010年以后,尤其是《职教体系规划》发布后,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这些政策规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本地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联合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

(二)法律不明确不禁止的规定,为高职学校探索本科专业教育留出空间

《职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教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在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上不禁止,也不支持。《职教法》的上位法《教育法》对于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明确规定。如第十九条和四十一条分别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39],“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40]职业学校教育当然包括本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也包括本科教育层次。《职教法》及其同位法《高教法》,对于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职教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委托学校、职业培訓机构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41]《高教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42]高职学校和本科学校可以进行合作。

三、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法理分析

(一)从立法目的来看,本科学校转型现状倒逼政府鼓励高职学校参与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稿)(2019)》(简称《职教法修订案》)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宪法、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43]从此目的出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用新办法解决本科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门颁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鼓励本地高校向应用型转变。4年多来,从本科学校转型的实践和效果来看,态度不积极,速度不够快,效果不够好 。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急迫需求下,相比普通本科学校转型来说,高职学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类型优势。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应该在鼓励本科学校转型的同时,激励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二)从法律所涉及领域来看,“跨界”的性质要求高职学校参与本科职业教育探索

本科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姜大源認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协同育人的办学格局在于由一元主体转向双元主体:从传统的普通教育,即往往只有学校教育这样一个单一学习地点的办学及运行格局的定界教育,向现代的职业教育,亦即在具有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双元或多元办学及运行格局的教育转变。”[44]本科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要将企业营利的功利性与学校育人的公益性结合”[45]。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之所以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以往进行的是“一元”教育,而现在需要向“二元”教育转变,这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长期从事“二元”教育的高职学校来说,需要提高的是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的层次,而不是艰难的类型转变。所以,在当前的状况下,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比普通本科学校具有更大的优势,转变速度会更快,效果会更好。

“德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国《职业教育法》,虽均为‘国家法’,但前者是在非教育法基础上的本法,由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与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共同制定并经联邦议会批准后实施;而后者是在教育法框架下的子法,主要由教育部制定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实施。因此,如何结合国情从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跨界’角度,对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在中观层面对多种形式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进行‘跨界’规范,已显得十分必要。”[46]新《职教法》在进行“跨界”规范时,需要突破法律限制,为高职学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制定积极有利的法律规定。

四、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修法分析

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法律问题之所以成为《职教法》修订的难点,重要原因是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是在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着“专科‘热’,本科‘冷’”的矛盾。本科学校因转型难度大,积极性不高,转型速度慢,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急需;而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类型对口,升格难度小,而且学校热情高涨,但却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相悖。二是试点与升格的矛盾。国家希望高职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继续探索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上,而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升格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以此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费、政策和社会地位问题,而不仅仅是试点。下面重点分析如何在法律修订中处理好以上两个矛盾,以及如何修法。

(一)通过法律许可,鼓励高职学校试点,促进本科学校转型

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但是,自从2015年相关文件出台以来,本科学校喊得多,却做的少;而且,在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合作试点本科专业教育过程中,本科学校大多积极性不高,精力投入不多,因此试点对于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本科学校缺少内在转型动力和外在激励力量。“职教法修订工作是对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更体现为对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政策制度制定与实施效果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是职教法修订的重要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条款规定的核心构成和主要内容。职业教育政策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的内容选择,其依据一般为:一是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重大问题,二是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关系规定。”[47]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问题虽然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重大问题,但它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宏观问题相关,而且它与普通本科学校转型问题密切相连。因此笔者建议,在《职教法修订案》中,将《职教体系规划》中“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48]的政策固化为法律,鼓励高职学校在合作中促进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明确的法律规定,会极大地增强高职学校利用自身类型特色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多年来,由于法律和政策不明朗,有14省、市、自治区200多所高职学校采取“3+2”“专升本”分段方式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这种试点的现状是,学生在高职学校学习3年与在本科学校学习2年的培养计划难以真正贯通和衔接。原因是,在合作过程中,需要转变的主要是本科学校,然而掌握合作主动权的本科学校却大多被动合作。如果新《职教法》明确许可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再加上适当的政策规范与引导,大多数高职学校会将“3+2”的弱合作方式转变为四年制强合作方式。

(二)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激励高职学校试点,控制高职学校升格

在法律明确鼓励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调节试点与升格之间的平衡。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在出台新《职教法》的同时,颁发配套规范文件,限定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条件、专业数量、招生人数和总体规模,并给予在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突出贡献的高职学校以升格的奖励预期。如可将《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修订为《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其中第十五条关于高职学校条款修改为:称为高等职业学校的,须符合以下规定: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各地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增加本科职业教育试点,但要对试点规模作出具体限定。近几年,虽然高职学校升格热潮被遏制,但是这些学校试点本科职业教育的热情也同时消减,因为他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打破试点困局,就需要放开政策激励。

但是,为防止再次形成升格热潮。在激励政策条款里,同时重申现有的限制高职学校升格的内容,给高职学校传达明确的信息——既要做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又不能过多考虑学校升格。

(三)将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政策许可上升为法律规定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职教法修订案》要为高职学校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提供法律支撑。上文分析过,《教育法》和《高教法》都为此留出了余地。从法律关系上来看,《职教法修订案》需要进一步为此明确规定。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九条分别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49],“设立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50]这两条规定合起来理解,意思不明确,不利于高职学校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新模式。因此,建议第十三条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之后增加“根据需要和条件,职业高等学校可以与本科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方式共同开展一定规模的本科职业教育。”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的职业教育发展問题,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许多重要问题。因此,法律和政策做出适时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11][25]叶春生.二十年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1,214,224.

[2][41][4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史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2,566,594.

[3]张志谦.关于理顺职业技术教育层次问题的一些意见[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6(6):42-45.

[4][23]陈柏松.现代化高职教育探索之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06-308,308.

[5]潘懋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2003(6):13-15.

[6]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3.

[7]余文.杨仲雄谈高职教育及教材建设[J].船舶中专信息,1993(12):4.

[8]王明达.在首期高等职业教育研修班上的讲话[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5(1):7.

[9]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探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6.

[10]叶春生.高等教育研究文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156.

[12]在开拓中前进——财经系重点、特色专业简介[N].金陵职业大学报 ,1994-11-25(2).

[13]土建系重点特色专业简介[N].金陵职业大学报,1994-11-25(3).

[14]前进中的工程技术系[N].金陵职业大学报 ,1994-11-25(3).

[15][16][17]叶春生.江苏职业大学十年[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36,23,52.

[18]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总课题组.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1993:10.

[19]江汉大学.江汉大学深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意见[Z].南京: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次全会会议论文,1994:3-5.

[20]王建立.为外向型经济服务 在改革开放中前进[Z].南京: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次全会会议论文,1994:2.

[21]成都大学.主动适应地方需求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Z].南京: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次全会会议论文,1994:4.

[22]北京联合大学.努力   将北京联合大学建设成为北京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中心[Z].南京: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次全会会议论文,1994:1.

[24]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7.

[26]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联合办学协议[Z].邢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00.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的批复[Z].石家庄:河北省教育厅,2004.

[27][3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年度文件资料汇编编写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0年度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2,124-125.

[28]百度百科.高等职业本科[EB/OL].(2019-06-15) [2019-07-05].https://baike.baidu.com/item/高等职业本科/4440553?fr=Aladdin.

[29]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3-05-21)[2019-07-17].http://www.scedu.net/p/48/?StId=st_app_news_i_x4001_29883.

[30][34][35][4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年度文件资料汇编编写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4年度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3,49,53,53.

[31]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EB/OL].(2004-09-20)[2019-07-2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4.html.

[32]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J].高教探索,2000(4):2-7.

[36][37][3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年度文件资料汇编编写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5年度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2,42,42.

[39][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15-12-28)[2019-07-09].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3.html.

[43][49][50]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稿)》[Z].北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9:1,3,7.

[44]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0.

[45]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应然之策——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跨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7):5-9.

[46]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47]孙琳.现行职教法修订的政策难点与选择内容建议[A].杨进,孙琳.职业教育法修订的研究与实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6.

作者:郭俊朝 尹雨晴 吴晓霞

高职学校酒店管理论文 篇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寻

摘 要:产教融合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酒店管理人才专项技能的主线,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需求,构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紧密衔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酒店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关注焦点。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方式,打造全新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严重的瓶颈。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概述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管理人才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流动率在5%~10%是正常的,而当前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平均流失率达到45%以上,且年轻员工的流失率极高,还存在极其严重的“潜流失”现象,不利于酒店的正常运行[1]。另外,学校又面临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契合,难以达到企业岗位要求,表现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

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来看,主要培养与酒店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求相契合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加强对学生酒店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酒店管理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涵盖基础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教学等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其实现模式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并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重要支撑[2]。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上存在供需比例失衡的状况,人才培养质量基本能够满足行业需求,逐渐形成了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培养特色模式,实现了开放性办学。但是从总体来看,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认知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社会大众比较关注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对于酒店管理工作的認知存在偏差,认为酒店工作就是服侍人的工作,地位较低,不愿意选择到酒店工作,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3]。一方面,学校的招生方式和培养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增大了招生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行业的就业门槛较低,一些员工并未进行专业学习就参加工作,造成酒店管理人才技术含量低、易于被替代的假象,较大程度削弱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吸引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缺乏系统性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职业教育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常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愿,大多学生对参加实践表现出渴望心理。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无法全面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场景,校内实训室尚未完善,使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偏低,难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学生的实践需求存在矛盾,学生主要接受的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技能训练,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体悟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和不适感。另外,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尚存在缺失,缺乏地域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习惯于传统的学科式的培养模式,未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的引导,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四)专业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结构偏学术化,教师的学历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但是缺乏酒店管理实践经验,难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结构的要求。同时,在教师实践提升通道上尚未畅通,主要是由学校向教师提供进修、考察的晋升通道,而对于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通道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学生的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在酒店旺季的时候,对新来的实习生的专业指导明显松懈,新实习的学生要承受酒店的劳动负荷,而无暇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思考[4]。同时,学校指定的实习管理和指导教师也因无法进驻酒店或校内工作,也缺乏对实习生的有效指导,最终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学校管理层要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以培养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我培养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树立服务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成立各专业的关系管理委员会,采集学生对专业培养和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加强教师、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打造教师标杆和精品课程,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二)注重基于能力本位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要结合酒店的岗位设置情况合理划分岗位职级,构建层次分明、梯度性强的教学课程,分梯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是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必须、够用”的人才目标为基准,设置与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岗位相契合的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工作技能。二是专业框架课。要针对酒店管理岗位的职能和业务,合理设置专业框架选修课,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三是素质教育课。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的角度,开设科技、管理、文体等人文课程。四是综合实践课[5]。主要通过实训教学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的环境中掌握岗位技能,能够较好地处理酒店管理相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以岗位能力和岗级递进的原则,合理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要求。①餐厅服务员。能够结合顾客需求配置菜单,对其提供就餐服务。并及时把握餐厅当日货源和品种供应状况,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宴会要求,设计与酒店风格相匹配的整体台型。②茶艺师。要能够鉴别不同茶叶的品质,为客户选择适宜的冲泡器具,向客户推荐茶点,并展示丰富多样的茶艺文化知识[6]。③客房服务员。掌握迎候宾客的基本礼仪,为宾客办理住宿相关服务,并具有整理客房和日常管理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④前厅服务员。在酒店前台为客人提供咨询、迎送、入住登记、结账等服务,要掌握相关的推销、管理、沟通方面的技能。

(三)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性”素养,将其贯穿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酒店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酒店管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成为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准职业人才”。

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2+1”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即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第三年进入酒店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时持“双证”(畢业证+职业资格证)。具体来说,设计以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人文素质能力模块。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必修课程,并在第一学年融入酒店的企业文化,使酒店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理念。第二,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礼仪、酒店英语视听说、服务心理学等课程。该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日后的职业实践提供系统理论支持。第三,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主要设置以下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会展接待实务等。该模块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相对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酒店中见习和实习,并邀请酒店工作人员或本校毕业生来校开展讲座,增加酒店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相关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第四,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主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要求,设置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如旅游基础知识、小语种、插花技能、茶艺技能等,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就业视野,在职业中突显自己的个人特长和能力。第五,社会实践能力模块。结合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与国防教育、公益劳动、顶岗实习等,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思考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同时,要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构建“生产型”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承担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职责。例如,在实训基地中创设一个酒吧,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酒吧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酒吧筹建、运作、生产、服务、管理等。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前台预订与接待、客房甩单、斟酒等工作,学会在实训场景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督促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后的报告撰写等任务。

(四)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法,对于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参与主体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利用学校官网专栏、校企讲座推荐等方式宣传和推广现代学徒制,并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课程,着眼于对学徒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将学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化,使之成为科学合理、易于实施的项目课程,打造项目化、模块化的优质课程,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并要实施师徒带教的动态考核与评价,由指定的一位企业带教师傅和一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施全程“二对一”的培养、考核和评价,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培养下提升学徒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另外,要加强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培训,为新教师、专业带头人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并注重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专业交流,全面把握学徒的进展状况,定期商讨并解决学徒制实施中的问题,落实学徒的双身份,保障学徒的正常权益。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引领和指导,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可操作性课程体系,转变产与教相脱节的现象,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氛围中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雷小生.谈《管理学原理》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管理学原理》说课脚本[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5-87.

[2] 邓英,高家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5(5):50-52.

[3] 沈洁红,凌跃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双元制”培养模式探讨: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视角,2011(12):55-56.

[4] 蒋丽霞,刘莹,杨华,等.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5):133-135.

[5] 朱波.基于CDlO理念培养下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探:以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7):115-116.

[6] 蒋希众,黎翔,李志嘉,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师,2016(12):178-179.

作者:陈晨

高职学校酒店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困境与对策探析

摘 要:双语教学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是相当必需的,随着我国对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酒店业外国人的入住率日益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据此,将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管理双语人才,为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双语教学;困境;对策

文献标识码:A

酒店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五星级酒店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人们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中真正懂得国际旅游管理,并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管理人才相当缺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顺应酒店国际化发展潮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一线技能性人才的摇篮,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及时的调整,积极促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双语能力的优质管理人才。

1 “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

“双语”译为英语即speak two languages or writen printed in two languages。“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来进行语言教学以外的各门学科知识的讲授。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双语教学主要是指运用一门除汉语以外的语言进行教学,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英语教学的方式。英语教学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但并没有主张完全否定汉语的存在,而是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避免学生出现语言思维障碍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非语言行为,将英语用更加直观与生动的方式向学生表达,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根据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规定,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双语教师师资的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思考、聘请国外专家进行讲学、制作优秀的双语教学软件、总结双语教学的经验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大力促进酒店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在进行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2 “双语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竞争力

酒店行業人才培养与其他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酒店管理行业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从最基本的开始,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由于发展过程的缓慢性,许多学生表示不能接受。笔者通过对部分酒店的调查与了解,在本科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酒店方面更加倾向于高职管理专业的学生,于是,这就需要高职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与能力。相较本科学生而言就职心态平和、动手能力强,相较于中专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但是相较于本科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口语能力差的现象。所以,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2.2 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酒店管理的一流人服务与管理人才,就像前文中所讲的,酒店管理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技能与语言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着重于实践性与应用性。其次,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层次不变,但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老师掌握普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外语组织与综合应用能力,这也为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培养指明了方向。

3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现在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具体的规范模教学模式,特别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与师资水平的制约,现阶段的双语教学存在着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第一,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影响,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读与写、句子翻译以及对句式、句型的理解等。第二,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采用汉语教学的模式,唯一存在的不同点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英语,但是这种英语教授方式也只是最简单的照本宣科,起不到明显的实际效果,一般老师只是按照普通教学路线,在将原课件读一遍以后,继续采用汉语教学的方式,这样根本无法实现汉语与外语的交叉互换,不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最初目的与效果。总的来说,教书专业技能的缺失以及外语教学模式的陈旧化,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3.2 缺乏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材是学生双语学习的基本依据,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针对于高职院校酒管理类教材数量相当之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对高职学生来说,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并且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在加上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高职院校酒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既有完全套用原版教材的,也有教师通过参考不同的资料进行自编自讲的,甚至有些教师会直接采用汉语教材进行英语教学的,这些教学方式都是极不合理与科学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整合的困扰,常常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只为完成教学课时而进行教授的情况。

3.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其生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学生高考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英语成绩过低,因此在高职英语学习过程中,便习惯性的对英语产生了厌恶与排斥的情绪,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呆板,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会认为学习英语是意见极其困难,并且十分枯燥的事情。因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知识单纯的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而进行的学习,没有将自身兴趣融合在里面,因此,在双语学习过程中,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4 教师缺乏教学激情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双语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一般为英语专业的专业老师或者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教师,英语专业的老师虽然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老师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在英语口语与英语技能这一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所以,这对双语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双语教学与纯汉语教学的薪酬方面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种严重缺乏激励措施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教师丧失教学激情。

4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完善双语课程配置,有重点的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门也课程來进行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与开课学期方面做合理的分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较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推动双语学习。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社会调查、演讲、资料收集、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学习环境,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对每一个模块都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小学生呢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性能力与学习能力。

4.2 整合资源,编写合适的教材

规范统一的双语教材是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依据,现阶段,国外原版双语教材依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对学生来说,原版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编写一套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教材。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对国外原版的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与补充,再根据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或者学校可以对内容详实的汉语教材进行翻译,将其加入自编教材中。

4.3 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酒店行业对优秀人才的标准是既能够高度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很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但是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向同学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专业介绍时,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插入专业实践,例如在广州两届交易会与寒暑假中,学校与校外的实践基地取得联系,分批送学生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与外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完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

双语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教学过程中,院校要积极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例如,对于担任双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在工作量的核算时乘以一定的系数,在职称评定与晋升方面给予更大的考虑空间。另外,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可以选择将其送往海外进修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最后,在双语教学效果评估时,要突破传统的试卷分析、专家听课的评估方式,可以采取专家、学生以及企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需要老师、同学、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特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改革教育模式,为新形式下培养优质的双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娟.基于“双语教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3):95.

[2]刘江海,刘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知识经济,2014,(19):156.

[3]黄星.高职酒店专业双语教学研究分析——以《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101.

[4]马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06):156.

[5]王莉.高职酒店管理双语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学理论,2014,(30):248249.

作者:马晓敏

上一篇:高职美术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系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