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2022-04-22

[摘要]通过对国内几所知名旅游类高职院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文章指出了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教学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1:

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针对师范类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困境,提出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其实施导向包括职业能力培养、完整的知识结构、翻转课堂和多元评价体系等,并以机械学科教学论与汽车空调技术两课程联合教学为案例,进行设计和实施,进而证明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学科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还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拓展知识结构。

关键词 学科教学论;学科专业课程;联合教学;师范生;翻转课堂

Study on Teach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and Certain Specialized Courses//LI Man, SUN Yuechao, LI Mingsheng, LIAO Cong

tem. Taking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e teaching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and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techno-logy as a case study, it im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a-

tion of subject teaching theory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cluding teaching ability, subject specialty ability, social ability and so on, but also promote teachers’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level and expand knowledge structure.

Key words theory of subject teaching; specialized course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normal school students; flipped classroom

1 師范类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发展困境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对师范学生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能力的训练、教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与发展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已成为师范专业的一门特色课程。但是教学实践表明,部分师范学生还是不能立即胜任教师岗位,追根溯源,这与教学论课程的发展困境有很大关系。2005年,孟庆男教授在《学科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提出学科教学论已陷入困境,这种困境至今仍有部分延续。本文以机械学科教学论为例,探讨学科教学论课程至今存在的困境。

理论与实践无法融合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一门教育学科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课程,既要求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参与实践。而就目前来看,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容乐观,在大部分师范院校中,理论和实践是脱离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只偏重某一方面,即只偏重理论或只偏重实践。所谓的只偏重理论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了解的所有知识与技能基本都是“听”来的,没有亲自的实践,导致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到位。特别是教学技能这块,有些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只偏重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心着重于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众所周知,一切实践来自理论指导,故这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相违背。

以上所述的“偏重”情况在学校出现的概率较小,其实大部分师范院校都会兼顾理论和实践,这就是第二个方面。可事与愿违,由于课时安排不足或学校条件不具备,导致理论和实践无法完全融合,教学效果不理想。

师资力量薄弱,知识结构混乱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对其教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在大部分师范类院校中,学科教学论师资薄弱,知识结构混乱。教师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进行学科教学论研究的专业教师,二是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不管来自哪一方面,都存在知识的欠缺,导致课程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另外,在学术上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团队,学术力量薄弱,科研效果不明显。

2 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一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施

针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其要求具备更多的教学实践,但如何结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另外,针对学科专业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一种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学科某一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即以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学科教学论的实践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作为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指导课程。通过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分配,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教学技能也得到提高。

教学模式实施导向 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具体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导向。

1)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不管是学科教学论课程,还是学科某专业课程,都要坚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其职业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讲,此处的专业能力应包括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科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各课程教学大纲贯彻的主导链条。其提倡现代教育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相应实践能力模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构建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在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的联合教学过程中,要求一个驱动任务涉及两课程的知识模块,既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故为了有效实现教学活动,需要两课程教师统一协调和安排两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间和进度,以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实践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课程,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具体地,知识结构可以在任务中整合,即以教学论课程模块为主线安排教学任务,在任务中融入学科专业课程知识模块。任务怎样划分?知识模块间怎样融合?需从跨学科的角度考虑。两课程教师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发现两课程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点,合理分配课程资源,实现两课程知识模块间的交汇。

3)以翻转课堂为支撑。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满堂灌”,而学生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作用。课下,学生通过该平台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课上,进行课程模块知识的答疑,同时,小组对教学论教学任务结果进行展示,进而确保学生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参与学科教学论的实践教学。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课程考核中,要以专业能力考核为主,以学生任务完成成果为考核点,将课程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专家评价、系统测试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多元考核体系。同时可以结合讲课比赛、优秀成果积分等激励措施,制定“加分制”,以进一步调动学生投入知识模块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多元评价体系让考核制度更加完整与公平,也是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联合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

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在此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机械学科教学论和汽车空调技术两课程联合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同时在岭南师范学院2014、2015两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师范班第六学期的教学中实施。表1为机械学科教学论和汽车空调技术两课程对应的教学模块,图1为机械学科教学论与汽车空调技术联合教学模式流程图。

案例实施效果评价 针对上面案例教学效果,对2014、

2015两级学生进行调查,共78位学生。其中认为教学能力和汽车空调专业知识得到很大提高的学生为72位,约占总数的94%;其余六位学生并不否认该教学模式对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但他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下来,学生任务相对较为繁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投入该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认为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認识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机会。

3 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一专业课程联合实践教学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1)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的联合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习了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同时以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实践课程,分模块分任务地锻炼了学生的教案制作、备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法应用、教学技能、多媒体应用、教学评价等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技能这块,在以学科专业课程为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其课时安排,增加学生上讲台的实践机会,保证他们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就业。

2)加深了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的联合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论课程作为学科专业课程的指导课程,即学生在结合教学论理论进行教学准备、教学授课、教学评价等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完成教案制作、教学进程安排等,进而可以进一步理解学科专业课程中知识结构的衔接、应用等,从而对整个专业课程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与把握。

3)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的联合教学模式是以翻转课堂为支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在进行每一个任务模块时,学生就会经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其方法能力在一次次任务中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提高了教学水平、拓展了知识结构 在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的联合教学过程中,各课程相关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等方面协同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跨学科地深入学习,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对于学校而言,简化了教学环节,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安排和管理 在联合教学模式中,应用互动的任务驱动,建立了同一任务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知识链接和贯通,简化了教学环节,进而节省了教学资源和费用,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安排和管理。

4 结语

针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困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联合教学具体实施的导向包括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构建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以翻转课堂为支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其中突出强调两课程知识间的整合和驱动任务的划分和实施。相对于单一课程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某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中,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学科教学论的实践课程,学科教学论作为学科专业课程的指导课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学习,进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拓展了知识结构。联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复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庆男.学科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4):31-35.

[2]李曼,弓满锋,孙悦超.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科教学论与专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8):112-113.

[3]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5):86-89.

[4]郝庆禄,张瑞霞.市场营销专业多课程联合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112-113.

[5]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GXJK10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和改革实践”。

作者:李曼,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孙悦超、李明圣、廖聪,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524048)。

作者:李曼 孙悦超 李明圣 廖聪

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2: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通过对国内几所知名旅游类高职院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文章指出了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教学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催生了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了产业需求,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水平与行业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通过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学界研究成果,探索出一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路径。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1.课程定位。国内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在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财务管理的基本素质,从而提升人才的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务操作性较强,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讲,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教学现状。本课题针对教学现状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涉及5所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以纸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发放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5份。调查发现,学生大多知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运营中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财务管理有学习欲望;60%的学校在开设该课程前,会为学生安排管理类课程,但没有安排过财务类课程;教材较为传统,技术性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身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教学内容基本包含投资、筹资、资本运营和股利分配,少数涉及财务分析;每周2~4节课,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学时不够充裕。

3.问题分析。第一,教学环境营造不充分,学习热情难持续。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非财会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被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学时和学分较少,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中,该课程相对独立于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其他课程关联度不高,而且并不具备专业师资。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多地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较少提及这门课,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该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热情逐步消退。专业学习过程中,学校通常注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对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训室建设投入较少,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相应的实训条件。

第二,教学内容千篇一律,适应专业的教材较少。在本次调查中,使用高职高专财经类统编教材的学校超过一半,自编教材的学校较少。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雷同,脱离学生的专业实际,侧重于理论教学和技术说明,没有财会专业背景的学生会感觉学习内容枯燥,索然无味。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实操水平较低。在现代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基本都使用PPT授课,但课件的内容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搬迁,课上与学生的互动性也较差。近年来,虽有些学校探索过分层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但鉴于学时较少,课堂教学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贴近企业经营实际的操作课较少,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对课程的应用性认识不深。

第四,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专业教学与非专业教学混淆。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基本都是财会专业毕业,对任教专业与企业实际了解不全面,在教学中侧重于财务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讲解,造成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贴近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差,自然没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合理。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仍然以试卷为主,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专业需求脱节,这就导致学生只需在考前几天复习相关知识,平时并不注重学习该门课程。

第六,反馈机制不健全。学校在学期末都会组织学生评教,对教师的师德、教学方法、教学礼仪、教学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借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排名,但信息流到此为止,停留在“教学—评价”环节,没有反馈,忽视了学生关心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水平、教学组织的合理性等。

二、研究综述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很多学者也对旅游类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平台,以“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为关键词对期刊论文进行搜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16篇,针对旅游类专业的研究文献仅有3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文章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通过分析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情境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等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实施方案;也有学者提出了教材专业性建设不足、专业研究薄弱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都从教师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改进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但现有成果大多站在任课教师的角度,从某一个方面来谈,缺乏总体考虑,难以有根本性的突破;从教学实际看,对教学者的实践经验和时间需求考虑不足,指导意义不大。

三、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有一个整体的思维,应将其看作政、企、行、校、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联动的工程。改革相关者应突破原有思路,以系统化的理念指导改革,重点突破,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明确课程定位,明晰教学目标。对于非财会专业来讲,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理念、风险理念和边际效应理念,将财务管理理念与专业认知相结合,提升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从业能力。与财会专业不同,非财会专业学生财务理论基础较差,对财务管理的认知较为浅显,不能将财会专业的课程内容与考核定位直接套用在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身上。同时,财务管理能力不是非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而只是一种辅助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岗位需求。学校必须要明确不同专业对于财务管理能力的要求,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导引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不同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应着眼于专业岗位需求,分层次、分模块地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如对酒店管理专业,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资产运营能力、信用政策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上,结合其业务流程,传授业务所需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市场营销专业,应重点学习信用政策管理、财务分析、存货管理等,着重其业务相关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详略结合。倡导引入专业课教师参编的自编教材,在内容上做适当取舍,阐明各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功用,明确各章节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环节方面,切实做好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舍弃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实践教学学时,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抛开企业经营实际的财务管理是空洞的,单纯的理解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吃力,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才是应有之义。

3.选择适当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殊途同归,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提升教学效果,套用邓小平先生的话就是“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不必有方法之争,无论是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还是情境体验法、项目教学法,都各有所长,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帮助。非财会专业的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抽象、枯燥,一旦教学方法选择不好,运用不当,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财务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采取互动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性,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适合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围绕项目需求整合所学知识,实现项目目标;情境体验教学法利用模拟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没有固定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教学效果,适时地改进教学方法,把握项目设计、任务设定,将案例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适应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

4.跨学科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各旅游高职院校过分注重专业领域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比如酒店管理专业,要求教师有调酒师、客房服务师等相关专业证书。但专业基础课教师基本都是“借来”的,并不被重点培养,导致专业基础课的“双师”素质教师较少,甚至没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不懂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不懂财务管理知识,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旅游类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让学生将财务管理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相结合,导致学生茫然地学习某些知识。既然要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制订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尤为重要。

5.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完善教学反馈机制。目前,教师评学以考试为主,学生评教师以答卷为主,两者互不交叉。单一的试卷答题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应适当地引入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将学生考核与学生择业、企业招聘结合。让企业作为评价考核的导师参与进来,通过联合命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针对学生评教不够全面和断路的问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比如请行业人员对教学环境营造、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总之,以非财会专业的知识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营造教学情境,加大行业的督导力度,用系统化的思路指导当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咏英.对饭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2).

[2]王韶君.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 2013(18).

[3]吴玉娟,支磊.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李凯华.关于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7).

作者:王建峰

多课程联合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构建与思考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仓储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建设策略等方面加以阐述,提出课程团队构建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仓储管理;团队;构建

Key words: warehouse management;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高职教育应当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高效的队伍,即教学团队。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由一定数量的在技能上相互补充、为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并愿意承担相同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的教学科研人员所组成的科研共同体,我们称之为教学团队。

1 构建《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的意义

1.1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强化校企合作的一种表达形式,可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校企合作长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通过人员联合、项目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的优势,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企业在参与《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实际的典型生产任务带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避免了那种纯理论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2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物流管理理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加深和增多。同时伴随着教学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变得非常复杂,在知识飞速爆炸的今天,仅凭单个教师的力量无法掌握海量的信息,通过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高职院校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学团队的成员之间进行定期的探讨,从而摸索出既适应当前学生发展又符合教育教学理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处理各种复杂的教学问题。

1.3 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展示高校的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的双重任务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一方面在科研工作中,教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贴近现实,以解决当地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层次较低,企业需要开展员工培训,而企业在教学设施以及师资方面难以满足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企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信息反馈、教师下企业调研等方式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任务,向社会输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毕业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工作,从而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2 《仓储管理》课程的特点

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仓储管理逐渐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壮大起来,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并设计作业方案,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仓储管理方法,能实施仓储管理并进行质量管理;

(2)掌握仓储商务管理与仓储经营管理的能力,并进行质量管理;

(3)具有储存装卸、搬运的协调管理能力;

(4)具有选择包装物进行合理包装的能力;

(5)具有仓储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

(6)了解仓储的工作流程,掌握仓储的质量标准、安全要求,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7)能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分析和解决仓储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具有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

3 《仓储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与思考

根据前述对《仓储管理》课程的需求,该门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校内校外)教学,或者说该门课程又可分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针对这样两种教学环节应当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

3.1 教学团队设计

高职院校应聘请物流一线企业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仅是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简单的进行书面组合,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加以结合,将他们的共同优势发挥出来,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根据仓储企业需求和发展,通过分析、研究、研讨和咨询等活动,制定《仓储管理课程》具体的培养培训计划及实施性培养方案,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所以对校企共同参与的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教师应当由具备一定的物流仓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物流仓储市场需求、市场状况、仓储岗位工作分工、仓储运作、仓储绩效等充分了解,并熟悉物流仓储操作流程,同时掌握大量生产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的人员组成,通常是仓储配送企业的中层干部。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课程邀请华润万家西北配送中心各职能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团队成员;而对于校内教师来说也应当加以界定,他们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特点是教师课时量较多,有些教师身兼数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且变动性较高,有的教师这学期教授物流课程,而下学期可能教授市场营销课程,同时由于仓储管理课程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干课程,它又和其它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仓储管理不仅仅与电子商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是很多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开始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例如京东、苏宁,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团队既要有仓储管理教师参加,还应当有物流专业其它教师以及与物流相关联的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在这样多方面参与的情况下,通过《仓储管理》课程的负责教师牵头,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形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

3.2 教学任务的计划与分工

教学团队成员应当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教研,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组织开发和编写授课教材、实训大纲等。要突破传统的按照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仓储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在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也可以按照仓储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校内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以及校内模拟实训的组织,企业教师负责校外仓储企业流程认知指导、仓储设备训练、仓储市场调研、仓储方案设计、仓储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在此期间校内教师要深入企业并予以辅助。通过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校外学习环节进行考核,从而形成该门课程的考评成绩。

3.3 加强教学团队的监督管理

首先,要建立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对校内专职教师采取了绩效考核体制,通过教学评价等多种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但是对于企业兼职教师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其次,由于校内教师理论授课任务重、缺乏下企业锻炼的激励措施、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差等多种原因,很多专业教师不愿意定期到企业实习。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形成合理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企业应通过举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转变工作角色,努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参考文献:

[1] 段圣贤.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J]. 消费导刊,2009(9):167-169.

[2] 郑芳.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J]. 科技经济市场,2011(3):125-127.

[3] 黄福华.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途径与对策探讨[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0):132-134.

[4] 高智琛. 物流实验教学团队成员的依存与共进[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103-105.

作者:潘浩

上一篇:PDCA循环法审计质量论文下一篇:基于门限模型的货币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