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24-04-28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选3篇)

篇1: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1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近日发布的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文件,涉及农村教师、幼儿园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等。文件对幼儿园教师的准入资格以及农村学校师资需求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今年9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 会,会前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发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军令。

教育部在相关部委的支持下,联合出台了涉及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等6个方面的文件,以点带面,着力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部强调,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幼儿园教师要严格准入 须有教师资格证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严格准入,幼儿园教师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具有其他学段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教育部门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此外还提出,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社会保障待遇按照当地普通中小学同类人员政策执行。

《意见》主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明确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二是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三是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四是建立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五是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六是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七是建立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八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编制配备保证农村学校师资需求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其中,要求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编制配备切实保证农村学校师资需求,多渠道扩充农村优质师资来源。

意见主要从9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目标;二是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三是编制配备切实保证农村学校师资需求;四是多渠道扩充农村优质师资来源;五是大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六是建立健全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度;七是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八是大力表彰在农村长期从教的优秀教师;九是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应建立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常态机制

《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范了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程序,强调职业学校应建立合作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

该《办法》旨在建立优秀人才“共有共享”机制,解决了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四个核心问题:

一是确定了兼职教师的基本条件。职业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较高,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二是规范了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规范了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程序,强调职业学校应建立合作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常态机制。同时将选派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水平纳入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了兼职教师的身份。《办法》明确,兼职教师可按照相应系列教师评价标准参与职务评价,给予兼职教师从事职业学校相应教学岗位工作的专业身份。

四是明确了聘用兼职教师经费来源。《办法》提出,建立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多渠道筹措兼职教师经费投入机制,明确职业学校可以在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经费支付兼职教师报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高校青年教师应把教书放在第一位

针对调研中普遍反映的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在生活上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注重解决他们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意见中强调,坚持青年教师教书与育人并重,把教书放在第一位。针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空间、成长发展环境等最薄弱的环节、最需要关注的内容,意见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意见主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健全青年教师选聘和人才储备机制;三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四是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团队协作机制;五是造就青年学术英才和学科带头人;六是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七是保障青年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八是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首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规划、培养、培训、管理、待遇、营造氛围等方面,第一次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要求,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确保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到实处。

该《意见》突出强调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特教特办”。要求各地按照“分类规划、优先建设、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统筹规划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培训方面,要为特殊教育教师专门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在管理方面,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要切实采取措施,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确保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质量数量并重。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质量,要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依托“国培计划”,加大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力度。为扩大培养规模,“十二五”期间,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在全国分区域、分层次布局,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特殊教育院校重点建设一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领域,扩大培养规模,满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三是坚持特殊普通兼顾。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格局。据此,《意见》指出,为适应随班就读的需要,支持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在师范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

鼓励支持地方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

《意见》提出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路径是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见》着重从8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是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二是健全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三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四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五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六是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七是开展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八是加强教师教育经费保障。

篇2: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名牌发展战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开创我国品牌建设的新局面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七部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指导要求。

《意见》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目前我国仍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许多产品仍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培育我国的知名品牌,进而塑造新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因此,在此背景下出台该《意见》,意义重大。

《意见》要求,加强品牌建设应“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思想,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原则。《意见》不仅仅着眼于生产制造领域,而是根据我国实际,明确规定了加强品牌建设的重点领域将分别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四个方面,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的五项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质检总局将会同其他部门按照“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建立加强品牌建设协商合作机制,研究制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和指导品牌建设工作。二是发挥品牌建设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品牌竞争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三是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激励引导,发挥知名品牌示范作用,建立品牌价值测算制度,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四要强化品牌建设基础。建立品牌的标准支撑体系,构建品牌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品牌的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完善品牌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维护品牌形象。五是优化品牌成长环境。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完善自主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定期表彰一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增强全社会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为保障落实,《意见》强调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在各自工作领域,各司其职,齐抓共促,共同推进我国的品牌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重点产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工业和通信业品牌战略;农业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国有企业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为品牌建设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质量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质检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建立培育、激励、发展品牌的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国家标准体系,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就加强品牌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推广。

附件:

国质检质联〔2011〕329号

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局、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全面加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品牌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是质量和信誉的载体。“十一五”时期,我国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但作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仍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许多产品仍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知名品牌是塑造新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以质取胜的道路,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提高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政府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培育和保护。

2.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走质量兴企,以质取胜的道路。

3.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对于重点产业领域品牌要加大培育力度,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

三、加强品牌建设的重点领域

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水平高、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在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重点领域,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模式,创建农产品品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改善品种质量,促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以知名品牌为龙头,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的自主品牌,推动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围绕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国际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标准水平、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建成一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质检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资委、知识产权局、旅游局等部门,按照“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建立加强品牌建设协商合作机制,研究制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和指导品牌建设工作。

(二)发挥品牌建设企业主体作用。

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学习

和创新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国际知名品牌为标杆,在品牌经营、提升质量等方面开展对比分析,提出赶超计划。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大型企业要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中小企业要做专、做精、做特、做新,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提高产品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改造提升产品售后服务模式和质量。

(三)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品牌价值测算制度,为企业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服务指导和技术支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品牌竞争新优势,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方面的动态信息,推进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获得国际认证、申请国外专利、树立国际品牌。积极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民族品牌形象,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推动地方政府实施名牌战略,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地区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将打假和扶优相结合,建设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四)强化品牌建设基础。

建立品牌的标准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制定品牌建设的指导标准,推动品牌建设的规范化。构建品牌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计量测试技术水平。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夯实品牌发展的技术基础。建立品牌的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开展用户及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测量品牌的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完善品牌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维护品牌形象。

(五)优化品牌成长环境。

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依法获取知识产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完善自主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品牌保护体系。加强对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3.15”、“质量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和举办博览会、发布会等形式,搭建我国品牌的展示平台,将中国名牌产品推向世界。发挥知名品牌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知名品牌成长的社会环境。定期表彰一批质量长期稳定、技术标准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满意、信誉度高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弘扬先进典型,增强全社会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五、组织实施

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在各自工作领域,各司其职,齐抓共促,共同推进我国的品牌建设。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重点产业的品牌建设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工业和通信业品牌战略,指导工业和通信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推广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立品牌培育、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工业和通信业品牌培育的良好环境。

农业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国有企业发挥表率作用,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质检部门负责推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建立培育、激励、发展品牌的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国家标准体系,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就加强品牌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推广。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

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建一批质量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和品牌旅游企业。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

工 信 部农 业 部

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篇3: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文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意见》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我国自主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 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目前我国仍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许多产品仍属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 培育我国的知名品牌, 进而塑造新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因此, 在此背景下出台该《意见》意义重大。

《意见》要求, 加强品牌建设应“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为主, 政府推动;自主创新, 提高质量;市场导向, 重点培育;各方参与, 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原则。《意见》不仅仅着眼于生产制造领域, 而是根据我国实际, 明确规定了加强品牌建设的重点领域将分别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四个方面, 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的五项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品牌建设统筹规划:国家质检总局将会同其他部门按照“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 建立加强品牌建设协商合作机制, 研究制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 协调和指导品牌建设工作;二是发挥品牌建设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强化品牌竞争意识,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三是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激励引导, 发挥知名品牌示范作用, 建立品牌价值测算制度, 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强化品牌建设基础:建立品牌的标准支撑体系, 构建品牌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品牌的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 完善品牌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 维护品牌形象;五是优化品牌成长环境: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 完善自主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 定期表彰一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增强全社会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上一篇:快要开学了小学作文下一篇:photoshop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