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之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21

颞下颌关节疾病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国外报道人群中50%~7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体征,20%~25%有主诉症状,国内报道有65%的人具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体征,较重和严重者占10.3%,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口腔医学之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腔医学之医学教育论文 篇1:

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督导的实施与评价体系初探

[摘 要] 线上教学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根据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探讨了构建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形成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指出这一机制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辅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不仅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更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关键词] 线上教学督导;CanMEDS教学模型;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序号:487);2019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医科大学〔2019〕178号文,项目序号:15);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陈良娇(1985—),女,安徽六安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教育评价与改革研究;吴 哲(1970—),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教授(通信作者),主任,主要从事教学新模式研究。

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手段[1]。口腔医学专科课程包含口腔基础课程,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专业课程,如“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修复种植学”“口腔正畸学和颌面外科学”等。各个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且紧密联系。各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部分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口腔教育水平,各院校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督导[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线上教学的教学要素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督导形式也不同。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需针对口腔医学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教学设计、网上PBL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我们首次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从线上课程督导组筹备到督导评价指标制订等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实施方法与督导评价

(一)线上教学督导的实施方法

成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人员按老—中—青比例搭配,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线上教学督导组进行线上督教督学培训,主要培训线上平台的操作、教学数据获取等平台使用方法。督导员除督导本专业课程外,还需要督导其他专业课程。交叉督导有利于督导员了解本专业课程进展,以及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流。督导员每周进行线上课堂试听,统计教学数据,依据督导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与反馈。采取督教—反馈—再督教和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的流程持续性改进教学质量。

(二)基于CanMeds教學模型,设置线上督导指标

CanMEDS教学模型强调以医疗知识为基础,即以医疗专家为核心角色,医师同时具备交流者(Communicator)、协作者(Collaborator)、管理者(Manager)、健康促进者(Health Advocate)、研究者(Scholar)和专业者(Professional)的能力[3]。CanMEDS对每个主题能力都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4]。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CanMEDS教学模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线上课程督导的指标。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即教学过程指标、教学内容指标、学生能力指标等。

教学过程指标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线上平台的课前准备和课程设计评价。课前准备包括发布签到、教学目标指引、师资介绍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前在线上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讲义、视频和音频等。课程设计,包括教师熟练运用线上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实时课堂或录屏等手段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合理设计课堂互动,比如安排作业、章节测验、考试等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发布的主题讨论数量与学生回复参与程度合理。合理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避免输入过多繁杂的网课资料。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1)。

教学内容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包括授课内容,要求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突出重点难点,教案紧扣大纲,适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讲解思路,要求思路清晰,阐述准确,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病例使用恰当,注重理论知识与病例结合讲授;课堂互动,要求有课堂提问或讨论,增加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2)。

学生能力指标包括监控学生的签到率、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讨论参与度等数据,同时提供活跃学生排行,评价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力(讨论表达能力评价)、书面汇报能力(作业质量)及主动拓展学习能力(作业质量)。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3)。

二、线上教学督导的效果

将使用督教—反馈—再督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同时将督教过程中发现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推广。通过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模式,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再进行督学,形成闭环式督学,利于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障学习效果。经过6周的线上督导与反馈,并对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授课教师认为线上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认为线上督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可见,线上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討论

教学督导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教学督导专家主要是通过随堂听课、看课、说课、参加教研活动等了解线下课程的开展[5],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同样,网络教学的教学督导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体系能有效协助线上督教督学。张根乔[7]等报道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制订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德尔菲法通过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使专家小组的评价意见逐步集中到一致的结果上,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8]。该方法缺少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权重制定的方法还有专家意见平均法、层次分析法[9]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0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全线上教学是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尝试,构建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督导评价指标是实践需要。线上课程除了获得课程资源、实时督导授课等信息之外,还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学习轨迹、测试成绩、答疑和交流信息以及学习进度等。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口腔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订适宜的督导指标是亟须解决的问题。CanMEDS模型和评价体系运用于口腔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完善了线上督教督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根据本校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以及线上教学的特点制订了新的线上课程督导评价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从课程统筹安排过程到授课内容再到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进行督教和督学。线上教学督导与线下不同,不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但缺乏与授课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因此,我们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定期的反馈与引导,弥补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缺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督导及督导制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形势下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性改进,线上教学督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CanMEDS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了线上教学督导指标,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丹,刘敏,徐红娟,等.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25.

[2]郑家伟,曹霞,徐袁瑾,等.口腔医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73-1176.

[3]Frank J.R.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 Better Standards.,Better Physicians, better care.[D].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4]Frank, J.R. Jabbour, M. Reports of the Can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 Ottawa: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EB/OL]. (2005-03-01)[2020-11-20].http://rcpsc.edu/canmeds/CanMEDS2005/index.php.

[5]王燕,杜少杰,胡亚涛,等.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学督导工作的相关思考[J].高等教育在线,2020(1):197-198.

[6]孙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39-40.

[7]张根乔,李雪,国兆亮.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1):48-55.

[8]熊才平,吴瑞华.网络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1,11(4):13-17.

[9]李莉莉.应用FAHP确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J].计算机时代,2016(4):55-57.

[10]柴艳妹,涂艳.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8,5(36):229-234.

[11]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兰口腔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口腔医学研究,2015,31(6):568-57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of Stomatology

CHEN Liang-jiao, WU Zhe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nd Prosthodontics,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82, China)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CanMEDS teaching model; improved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作者:陈良娇 吴哲

口腔医学之医学教育论文 篇2: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治

颞下颌关节疾病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国外报道人群中50%~7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体征,20%~25%有主诉症状,国内报道有65%的人具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体征,较重和严重者占10.3%,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包括咬合关系不良、关节负荷过重、创伤因素、炎症免疫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临床就诊率最多见于20~30岁青壮年期,但骨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症状为关节及相应肌群酸胀疼痛、张口困难或下颌运动异常,常常伴有关节的弹响、破碎音和杂音等。开始发生在一侧,常常两侧均可累及。此外,本病还常常伴有许多其他症状,如头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及慢性全身疲劳等。

颞下颌关节脱位常发生在大哭、大笑、打哈欠、进食等大开口时,患者突然感到下颌骨不能自如运动,前牙不能闭合,后牙部分接触,或者在受到外力,使用开口器,全麻经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镜时均可使关节脱位。急性前脱位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呈开口状,下颌不能运动,面型改变,咬合关系紊乱,耳屏前方触诊有凹陷。急性脱位如果没有正确治疗,可以转为复发性脱位。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关节内或关节外器质性病变导致患者长期张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张口的疾病,关节创伤是主要原因,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关节感染,多由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而来,其中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开口困难,耳前区触诊可发现髁突动度减弱或消失。儿童期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可以继发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和咬合关系紊乱。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体检,并结合影像学检查,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并不困难,辅助诊断常用方法有:1.X线平片,包括曲面断层片、许勒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可发现有关节间隙改变和骨质变化,如骨质破坏和增生、囊样变等;2.关节造影,多采用关节上腔造影。可发现关节盘移位、穿孔、关节盘附着的改变以及软骨面的变化;3.关节内镜的检查,可发现本病的早期改变,如关节盘移位、变性,滑膜充血、增生,关节腔内有絮状物、纤维素渗出、关节盘和关节面粘连等。由于关节内窥镜为有创性检查,近年来作为单纯性诊断检查已少用,多数结合治疗时使用;4.磁共振成像。可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关节盘等附属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尤其对软组织有优良的成像效果),目前认为,核磁共振检查(简称MRI)是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金标准”,且在疾病的确定、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意义。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预防

第一,注意休息,减少精神压力,吃东西要注意双侧咀嚼,避免进食过硬食物,避免张口过大损伤关节。第二,定期检查牙齿是否有咬合紊乱、龋齿或者缺牙等,否则会对关节带来慢性损伤,应及时治疗或修复牙齿。第三,如果出现张口受限、关节区“咔咔”弹响或疼痛,可以先自行热敷或按摩疼痛的关节区域,帮助恢复,如超过两周不见好转,应该及时就医。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关节肌肉疼痛,改善功能,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止痛药、抗炎药、肌肉松弛药、激素类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等。2.物理治疗。包括饮食治疗、热敷或冷敷、超短波理疗、软组织按摩、关节药物注射和针灸治疗等。3.垫治疗。主要有稳定型垫和再定位垫。稳定型垫主要用于治疗疼痛、肌肉痉挛和夜磨牙症,再定位垫临床用于治疗关节弹响。4.治疗。包括调整、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以及正颌外科治疗。5.关节镜治疗。关节镜手术主要包括关节灌洗、关节表面粘连的松解、盘前附着松解、关节盘牵引缝合术、囊内清理术等。6.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术式包括关节盘复位术、颞肌筋膜瓣关节盘置换术、关节(髁突)成形术。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应及时手法复位,否则在脱位髁突周围和关节窝内逐渐有纤维组织增生,之后很难复位,复位成功后限制下颌运动2~3周。若是陈旧性脱位已有组织学改变,手法复位比较困难,则以手术复位为主。对于复发性脱位患者,可进行关节囊内硬化剂注射(5%鱼肝油酸钠),如硬化剂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关节囊及韧带加固术、关节结节切除术以及关节结节增高术。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一般都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关节内强直的手术有关节松解术及关节成形术。关节外强直手术的基本方法是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凿开颌间粘连的骨质,恢复开口度。

当颞下颌关节强直处的骨融合范围较广或复发性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时应选择彻底切除病变累及的组织,而后行髁突及下颌升支的修复重建或颞下颌关节置换。

颞下颌关节置换目前最常用的是肋骨肋软骨自体移植和人工关节,其中人工关节是治疗成人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只是价格昂贵,目前尚难以推广。

主讲专家

周青,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辽宁省特聘教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口腔颌面外科教授,首席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医学教育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疾病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编委。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12项。参编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引用15篇。2013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专利1项。

口腔医学之医学教育论文 篇3:

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10月住院的3~7岁学龄前唇腭裂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1、2、3,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1采用常规护理加镇痛药物治疗,试验组2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3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并辅以镇痛药物治疗。分别在术后6、12、24、48 h,运用疼痛评估量表对4组患儿进行疼痛自评,以及家长、护士评分,比较其评分结果。结果 4组患儿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为50.0%~73.3%。4组间疼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1、2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而试验组3与其余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发生较为普遍;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加镇痛药物治疗的方法,可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

[关键词] 唇腭裂;疼痛;护理;药物治疗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Gong Caixia, Yan Miao, Jiang Fei, Chen Zehua, Long Yuan, Chen Lixian, Zheng Qian, Shi B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Dep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Key words] cleft lip and palate;pain;nursing;drug treatment

唇裂和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修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唇腭裂术后常发生疼痛,会引起患儿不良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如哭闹及烦躁,严重者可以造成伤口裂开,影响治疗效果。如何缓解术后疼痛,是临床医护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学龄前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困难,因此准确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较为困难。本文采用综合评估法对3~7岁的患儿术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指数进行量化评估,探究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口服药物镇痛在唇腭裂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住院治疗的学龄前唇腭裂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120例患儿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岁7个月。患儿诊断均为唇裂、腭裂,唇裂术后鼻唇畸形,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若为综合征性唇腭裂,则不纳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试验组1、2、3,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口服镇痛药物的治疗方法;试验组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由最亲近的人陪伴、抚抱,进行宁握护理,及时满足生理需要,口服葡萄糖,听音乐,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以及鼓励,积极想象技术,故事,游戏等。试验组3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辅以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为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其剂量及用法如下:婴幼儿参照说明书服用;若疼痛不缓解,每隔4~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超过4次。在麻醉完全清醒后4 h,即术后第1次进食时即开始服用1次布洛芬混悬液,之后按照常规用法服用。

在不同时间点(术后6、12、24、48 h),对4组患儿术后疼痛的发生比例及疼痛指数进行统计。患儿的疼痛指数分别由患儿本人,家长和护士进行3次评估。将患儿自评、家长评分及护士评分的分数相加即是总评分。

患儿自评参照Wong-Baker的方法[1]。采用Wong-Baker face疼痛评估法[1],运用6张面部表情图片,用从微笑、悲伤至痛苦得哭泣6张图画来表达疼痛程度(图1),让儿童自己选择一个面孔来表达其感受,分值为0~10分。大部分3岁及以上儿童能区分有无疼痛。

家长、护士对患儿的疼痛评估采用FLACC量表法(表1),该量表可以客观评估2个月到7岁患儿手术后疼痛[2]。量表包括5个方面:面部表情(face)、腿部动作(leg)、躯体活动度(activity)、哭闹(cry)和可安抚性(consolability),每项内容按0~2分评分,最高分数为10分[2]。评分前需观察患儿5~10 min。疼痛分数由家长及护士根据观察到的患儿情况与量化表中的内容对照而得出。

1.3 质量控制及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开始前,对研究小组内的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疼痛的评估标准,并预选5个患儿分别评分,使评分一致率达到95%以上;对患儿家长也进行培训,术前由研究人员对家长进行疼痛客观评估的宣教演示,以使评分结果尽量准确。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4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总评分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

4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发生例数以及量化评分见表2。由表2可见,术后疼痛发生较为普遍的比例为50.0%~73.3%。经方差分析,4组之间疼痛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行两两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1、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3,试验组1、2与试验组3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3 讨论

3.1 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5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3]。与成人相比,学龄前(3~7岁)儿童身体的中枢机制发育不完全,对疼痛的感受更加明显,会引起其不良的情绪和生理反应,直接影响患儿的睡眠和进食,伤口愈合以及手术效果,并可在患儿心理上造成长期负面的影响。由于学龄前患儿的认知、情感以及表达尚不成熟,因此对疼痛的表达尚不准确,不能准确地描述疼痛;此外,儿童对疼痛的敏感性高,反应强烈,对疼痛的回避性强,表达疼痛时行为夸张[4]。这些因素给儿童的疼痛评估造成困难,直接影响对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和镇痛效果的评价。

虽然幼小患儿不能准确地描述疼痛,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患儿的行为反应,如面部表情是放松还是痛苦,腿部动作及躯体活动度,有无哭闹及其持续时间,触摸伤口时的表情及身体反应的表现,以及能否被安抚等来判断患儿有无疼痛,并评估镇痛效果[2]。本文采用FLACC量表和Wong-Baker face评估表,对学龄前(3~7岁)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镇痛效果进行综合评分(患儿自评、家长评分以及护士评分),可有效避免一种评估方法带来的偏倚,能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患儿术后疼痛的情况。FLACC 量表法是一种客观评估2个月到7岁患儿手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Wong-Baker face评估方法则适合于任何年龄,无文化背景及性别要求,方法简单、直观、形象,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5],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6]。

3.2 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

术后疼痛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镇痛以及认知与行为,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性干预措施[7]。药物镇痛的疗效较为肯定,但其不良作用不易控制,有些药物术后镇痛技术的应用方法较为复杂[8],且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重复使用,尤其临床上儿童用药有许多限制与干扰因素。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如音乐、安抚、心理干预等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可用于轻度及中度疼痛的治疗[9]。

目前,多途径、多时间点的复合镇痛技术是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10]。研究[11]表明,采用适量的药物镇痛并辅以非药物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可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本研究使用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3.3 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的规律及镇痛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较为普遍,其影响因素较多,如裂开程度,术后是否感染,手术部位,不同的医生及麻醉师的操作等。这些影响因素不易控制,因此本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可较好地将各种偏倚因素在组间均衡,尽量减少偏倚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组30例患儿术后仅进行常规护理,术后6 h疼痛发生的比例为70.0%,疼痛程度最高,疼痛表现为无法安抚、表情痛苦,持续呻吟或持续哭闹;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逐渐降低。3个试验组也存在类似规律,但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有所不同(P<0.001)。试验组1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镇痛药物;试验组2增加了非药物干预的心理护理措施,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鼓励,积极想象技术,意象治疗,故事疗法,游戏治疗等;试验组3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加镇痛药物治疗措施。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与试验组1、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71),3组间的疼痛无明显差别。这可能是由于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效性所致;此外,学龄前唇腭裂患儿的情绪表达以及对疼痛的反应受其性格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对疼痛的敏感性高,反应强烈,家长对患儿疼痛过分关注,这些原因导致单纯的心理护理措施不能完全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由此可见,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单纯心理护理对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的作用有限。试验组3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试验组1、2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镇痛药物加心理干预措施优于一般护理及单纯药物、单纯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是唇腭裂患儿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由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学龄前(3~7岁)唇腭裂患儿术后较易发生疼痛,口服镇痛药物并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 Wong DL, Baker CM. Pain in children: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scales[J]. Pediatr Nurs, 1988, 14(1):9-17.

[2] Malviya S, Voepel-Lewis T, Burke C, et al. The revised FLACC observational pain tool: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for pain assessment in children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J]. Paediatr Anaesth, 2006, 16(3):258-265.

[3] McCaffery M, Pasero CL. Pain ratings: the fifth vital sign[J]. Am J Nurs, 1997, 97(2):15-16.

[4] 王静, 张元菊, 杨健, 等. 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0, 24(19):1698-1700.

[5] 申萍, 施毅. 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3):29.

[6] 谭婉儿, 张国萍, 冼敏茜, 等.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口腔科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 广东牙病防治, 2001, 9(3):232-233.

[7] 左彭湘. 儿童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 农垦医学, 2005, 27(4):74-76.

[8] 郑萍, 胡敏燕, 张庆, 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使用情况调查[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3(4):346-348.

[9] 何红姑, 姜小鹰, Katri Vehvil inen-Julkunen, 等. 对非药物方法减轻儿童术后疼痛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3):4-7.

[10] 赵晓丽, 黄秋华, 纪丽娟, 等. 综合护理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效果评价[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29):6991-

6992.

[11] 张永芬,  杨炳丽. 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焦虑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2):174-175.

(本文编辑 吴爱华)

[收稿日期]2013-09-05; [修回日期]2014-01-22

[基金项目]  2011年卫生部口腔颌面外科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龚彩霞,副主任护师,学士,E-mail:gongcaixia01@163.com

[通讯作者]陈丽先,护师,学士,E-mail:527457687@qq.com

2014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研讨会暨全国口腔医学院校

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通知

为促进我国口腔医学院校教师的规范教学,引导青年教师积极钻研、提高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搭建高水平学习教学技能的平台,进而推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水平,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决定于2014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重庆举办“2014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研讨会暨全国口腔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

会议内容:1)举行全国口腔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2)特邀口腔医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医学专业的名师介绍教育教学经验;3)表彰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4)请上述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的6位获奖选手进行讲课展示。

教学竞赛及研讨会时间安排:10月29日报到,30—31日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11月1日研讨会,2日撤会。竞赛及研讨会详细信息请登录http://www.cqdent.com查询。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作者:龚彩霞 严苗 蒋菲 陈泽华 隆渊 陈丽先 郑谦 石冰

上一篇:审美教育的小学音乐论文下一篇:语法教学归纳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