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应结合社会人才需要优化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育方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临床医学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教学水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临床医学类专业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2020 年的春天,这样的一段话感动了无数人。“最美逆行者”照亮了灰暗的天空,也让无数少年暗暗下定决心,决意报考医学专业,投身“性命相托”的医疗事业中。

尽管网络上有不少调侃医学生的段子,现实生活中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但当踏入医门的那一刻起,每位医学生都会牢记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要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选择临床医学类专业再合适不过了。

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来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恢复健康。如今,临床医学类专业绝对是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热门专业,且对考生的分数要求较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各省(区、市)要逐步实现临床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因此,越来越多院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都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或者录取分数线接近一本线。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临床医学类专业下共设置7门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儿科学。综合考虑关注度和招生院校等因素,以下仅对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4门专业做详细介绍。

报考须知:在传统高考中,本大类专业一般只招理科类考生;新高考3+3模式中,有些高校要求物理+化学必选,或者要求化学+生物必选;新高考3+1+2模式中,要求首选物理,再选科目一般要求是化學和(或)生物。(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临床医学

//专业概述//

临床医学专业是本大类专业中招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更是最为核心的一个专业。在一些医学专家看来,医学类专业只有一个,那就是临床医学专业,其他医学学科多是临床医学在某一科的加强,比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眼耳鼻喉科学等通通属于临床医学。要想当一名内科大夫或者外科大夫,必须先完成临床医学基础的学习,才能再选择具体科目进行更深入的研习。

//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一般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自然辩证法、医患沟通与技巧、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等。

专家提醒: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要读5年,但这并不意味着5年毕业后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执业医师。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就必须做好“8年抗战”的心理准备。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有三种录取模式。

(1)临床医学5年制。“5年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学制,即5年本科毕业后,接着到医院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不同的二级学科(就是内科、外科、妇产科这种大科)间轮转干活,然后通过执业医师临床医学资格考试,才能正式上岗行医。

(2)临床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制。前5年是医学本科学习,后3年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若能正常毕业且通过考试,学生可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这种“5+3”模式,后3年相当于在读硕士的同时进行住院医师培训,毕业后可以立即上岗。

(3)临床医学8年制。这是少数院校才有的培养模式,即按“本、硕、博”连读模式进行培养。修满8年、毕业论文答辩合格且通过考试,学生可获得医学博士毕业证和博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在这种模式中,如果你大学期间能顺利毕业,那么高考的意义就不只是考大学,而是又考了个博士!要知道,临床医学专业从本科读到博士,即使是硕博连读,最快也要十年时间哦!

//学长体验//

一入医门深似海,年年期末赛高考。从前我以为天空是最宽广的,后来才知道医学专业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才是最宽广的,“内外妇儿”课本加起来近三千页,还有药理学、病理学……需要背的东西非常非常多。要问考试的重点是什么?对不起,病人不会按照重点生病,整本书皆是重点。网络上也有不少关于医学生期末考试的表情包,如“对方不想跟你说话并向你扔了‘亿点点’医学教材”“我们学医的都不用睡觉,全凭一口仙气吊着”。

在刚接触医学的时候,我也有过抱怨,有过迷茫,对难以预测的未来感到惶恐不安。确实,医学专业学制长,对学历要求高;医生经常要加班,要有耐心,要会沟通……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此生何其有幸踏入医门,我愿为此努力一生、倾其一世!(讲述人:三米)

//就业贴士//

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单位是医院,但是现在大中城市的医院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所以本专业毕业生最好读研继续深造。一般来说,从名牌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相对容易进入三甲医院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高,除了当医生,比较合适的就业方向也与医学相关,如到医药公司做医药代表,到各类学校做校医,到疗养院做保健医生,到医学杂志社做医学编辑,以及报考卫生部门的公务员等。

职场须知:医生是一个很注重交流与沟通的职业,良好的沟通能降低很多医患纠纷。这也是一份压力很大、责任重大的工作,从读书到工作,就不再有轻松的日子,每天加班那是常事,节假日值班也是常事。

//报考指南//

目前我国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合性院校,这类院校多是合并了当地的医学类院校,或是院校自行发力打造了医学部。另一类为医学类专门院校。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综合性院校所合并医学院的名声与实力。比如在我国的医学界被称为“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四所传统医学院,也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它们的实力是十分强悍的。类似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合并了上海医科大学),等等。

专家提醒:临床医学专业对考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具体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在招生时只录取有医学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果考生填报的都是非医学类专业,即使服从调剂,一般也不会被调剂到医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入校后没有特殊情况也不允许转入非医学类专业。

//院校推荐//

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5★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4★推荐 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

2.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5★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

4★推荐 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

3.其他普通本科高校

5★推荐 首都医科大学

4★推荐 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

特色推荐 徐州医科大学、济南大学、汕头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青岛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新乡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學、贵州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

备注:以上推荐主要依据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仅供参考。

//院校看台//

·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为久负盛名的医学老校,创办于1914年,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学院设有临床医学(5年制、8年制)、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5年制、“5+3”)、护理学、医学检验与技术、麻醉学、精神医学等13个本科专业。学校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我国首批开展8年制医学教育的五所医学院校之一,2010年正式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的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麻醉学

//专业概述//

一听到“麻醉”二字,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只是在做手术之前给病人打一针,让病人睡着而已。事实上,麻醉可不仅仅是打一针那么简单。由于麻醉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对各种药品的剂量、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烂熟于心,结合病人病情采用适合的麻醉方案,并根据病人的最新情况及时调整麻醉剂用量。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还承担着许多幕后工作,如建立人工呼吸通道、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补充体液,等等。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工作辛苦程度不亚于临床医生,每天都要做很多台手术,手术过程中不能离开手术室,需要随时待命。

现代麻醉学的概念越来越广泛,不仅包含麻醉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相应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提供保障。

//课程设置//

现代麻醉学既包含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广泛掌握临床知识和熟练技术操作。麻醉学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等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专业课包括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症医学及疼痛诊疗学,临床见习、实习不少于52周。

//学长体验//

2019年8月的一天,成都的华西坝地铁站有一名男性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幸好被路过的华西医院的医生所救。当时我正在华西医院的麻醉科实习,正巧和那位医生在同一个手术间,我问她:“老师,当你知道那名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时候,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呀?”没想到她很平静地回答:“没有,我觉得醒了就挺好,还真没其他什么感觉。”后来我参加实习的次数越来越多,也明白了那位医生为何如此平静,这是因为在医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和心搏骤停一样甚至更危险的紧急情况,所以需要我们医生时刻做好准备并保持一颗平常心。

现在作为实习麻醉医生的我,一直记得一位教授说的话:“在麻醉科,最重要的是预防,防止危险情况发生。”因此,麻醉科医生真的不是“麻一针”就走,我们是无数患者生命的守护者。这项守护患者生命的工作,更是一项无比崇高的事业。(讲述人:重庆医科大学/李蔴芽)

//就业贴士//

限于办学条件,在本科阶段开设麻醉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多,需求旺盛而毕业生少,因此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很高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单位、医学科研院所等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工作。

//院校推荐//

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2.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3.其他普通本科高校

徐州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潍坊医学院

//院校看台//

·徐州医科大学·20 世纪80 年代是麻醉学科在我国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阶段。这其中,徐州医学院(现为徐州医科大学)在创立麻醉学科方面走在前列,其附属医院的麻醉学科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同专业中规模最大、投入金额最多、综合实验能力最强、课题及经费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麻醉学开放实验室。

医学影像学

//专业概述//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设备(包括常规X 线摄影、超声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和放射治疗设备,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一个专业,是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综合的新兴学科。

//课程设置//

医学影像学就是为医院对口培养医学影像诊断全科医师及肿瘤放射治疗医师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各种影像诊断的专业课,而且临床医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他们也要学。主要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医学成像技术、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

专业辨析:医学影像学VS医学影像技术VS放射医学

(1)医学影像学属于临床医学类,学制5年,毕业生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医学影像技术属于医学技术类,学习的是医学影像设备结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和影像质量管理,学制4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也就是说,医学影像学是培养医师的,而医学影像技术是培养技师的。

(2)放射医学是从医学影像学中细分出来的一个专业,是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医学专业,目前仅有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和内蒙古科技大学等极少数院校在招生。

//学长体验//

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临床医学专业的要小一些,相应的工作强度也没有那么大。由于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诊断室里对着片子做出诊断,因此和病人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接触,同时薪酬水平也要比临床医生低一些。另外,随着医学相关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在未来,我们影像医生会不会被机器人所替代?我的观点是:不会。除非有专业的影像医生进行干预,否则就算机器人设定好了诊断程序,也难以跟上变化莫测的各种疾病。因此,新疾病的诊断以及机器人的更新还是离不开专业的影像医生。有朝一日,若相关的机器人真的被研制出来了,它更有可能是替我们完成重复烦琐的部分工作,而不是取代我们。(讲述人:南华大学/刘涛)

//就业贴士//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里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而且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主要在全科住院医院(包括门诊)、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含疾控中心等)、专科住院医院(包括门诊)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院校推荐//

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

2.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3.其他普通本科高校

牡丹江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三峡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

//院校看台//

·南昌大学·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75所(其中74所为三级甲等医院、1所为三级医院),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其中7所为三级甲等医院、1所为三级医院),专科性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南昌大学医学部的品牌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眼视光医学

//专业概述//

眼视光医学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眼及视觉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眼科学与现代视光学进行有机整合的学科,以手术、药物、光学手段等综合方法,来提高病患视力、改善视功能、提高视觉质量的医学学科。

//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一致,并突出“眼视光特色”专业方向,独立开设眼视光学理论及方法、眼视光器械学、眼视光应用光学、眼镜学、眼科学基础、接触镜学、斜弱视学、双眼视觉学、低视力学、视觉神经生理学等课程。

专业辨析:眼视光医学VS眼视光学

眼视光医学和眼视光学两门专业仅一字之差,很容易被混淆。简单地说,眼视光医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类,学制一般是5年,毕业生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的是能够进行医学治疗的医师。眼视光学属于医学技术类,学制一般是4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可报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毕业后从事眼视光特殊检查、视功能评估和康复、视觉保健和矫治,以及眼视光产品研发和销售工作。

//学长体验//

相对于其他器官,眼睛有它的独特性,它本身是个复杂的折光系统。有人说:“不懂视光的眼科医生,不是好眼科医生。”眼科医生如果能掌握一些视光学的知识,就能在临床上更好地理解一些眼科疾病,从而能对眼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科研带来重大帮助。

在国外,经常出现眼科医生和视光师“打架”的现象(因为两者从各自的知识层面出发,对于同一种眼科疾病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实际上这两者应该殊途同归,即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恢复视功能。如果视光学与眼科学结合,眼科医生能从这两方面为患者综合考虑,就能总结出一套对患者最有利的诊疗方案,这也是我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原因之一。(讲述人:河北医科大学/石和凯)

//就业贴士//

该专业的就业情况较好。学生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可担任眼科医生和眼视光医生,就业去向多为各级医院、眼视光临床门诊、科研教育机构,或者视力保健产品研发公司、光学器械公司等,从事视光学及眼科学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院校推荐//

眼视光医学专业的招生院校比较有限,目前招生院校仅有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學、徐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大理大学、湖北科技学院。

//院校看台//

·温州医科大学·1993年,温州医科大学设立了5年制眼视光医学专业,首次在全国培养眼视光医学执业医师,也首次把视光学与眼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是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该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眼科第一方阵。

口腔医学类专业

//专业概述//

口腔医学专业并不隶属临床医学类专业,而是一个单独的一级学科。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口腔医学类专业下仅设有口腔医学一门专业。

报考这个专业之前,考生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口腔科医生和牙医画等号。口腔科的全称是“口腔及颌面部科”,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简单来说,人的头上除了脑部、耳鼻咽喉,基本都涉及口腔科,包括舌部、腭部、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其病种类型丰富,治疗手段与人体其他部位的差别很大,因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牙齿的健康与美观,也使得口腔科医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不过随着近几年报考这个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分数线也是有所上升,甚至有些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仅次于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前期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一致,都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部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口腔预防医学等。

专业辨析:口腔医学VS口腔医学技术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获医学学士学位,可以考执业医师职格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获理学学士学位,对应的职业是口腔技师,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工艺设计和矫形制作(如假牙的设计制作)等技术性工作。

//学长体验//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一般学五年,大一学习医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大二学习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的知识;大三和大四两年学习口腔医学本专业的内容;等到大五,你就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穿上白大褂去医院实习,成为一名实习医生了。本科毕业一年后,你就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了;如果你是专科生,需要取得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才可以参加考试。当缺牙的患者因镶牙得以正常饮食,牙齿错位不齐的女孩因矫正得以自信微笑,外伤骨折的患者因手术得以恢复,他们因你的知识和双手而改变。看着对方满足的笑容,听着对方发自内心的感谢,这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讲述人:Anila)

//就业贴士//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的口腔科工作,又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专业又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非常适合开牙科诊所。且相比临床医生,口腔医生的工作轻松,医患矛盾较少,收入会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

//报考指南//

口腔医学专业因为就业前景好、收入高、医患纠纷少,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类中的热门专业,所以录取分数相对较高。口腔医学是一个很精细的学科,各类口腔实验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也非常考验人的耐性,因此性子急躁者不建议报考。部分院校还明确规定不招收左利手(即左撇子),因此考生要认真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

//院校推荐//

//院校看台//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建于1917 年,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在全国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一,拥有我國目前唯一的口腔医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苏微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2:

探讨高等职业临床医学理论教育的阶段性方法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应结合社会人才需要优化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育方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临床医学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教学水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临床医学理论教育仍然存在共性问题,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学习能力较弱,尤其是理论储备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能力发展。基于此,主要就高等职业临床医学理论教育展开分析,契合专业特性和社会人才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实行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力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阶段性;临床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理论教育

临床医学教学中,理论教育是一项基础内容,是支持后续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自身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弱,理论知识储备不丰富,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方法掌握不合理,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医学教育本身属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契合实际情况,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医学教育的阶段性与灵活性,赋予后续学习持久动力。

一、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育现状

临床医学院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热门专业,但是相较于普通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无论是招生规模、生源质量,还是专业设置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1]。纵观高等职业临床医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过分关注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却在临床医学理论教育中缺乏足够的投入和重视,理论脱离实践,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完善。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特性,教育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加之医学领域发展速度较快,信息量较大,致使高等职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多、课时长,并且需要购置更多造价高昂的医疗器械设备和一次性消耗品,如医学检验设备、生物试剂和实验动物等,此类资源很少能循环使用,负担成本较高。正是这种情况,导致学校集中一切力量投入临床实踐教学中,导致临床医学理论教育不受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简单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原理后,直接动手操作[2]。另外,即便学生在临床实践前接受理论教育,但是在后期受教育阶段,多是以实践形式开展,理论教育占比越来越低,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牢固记忆,还会影响到临床实践操作规范性,阻碍学生的各项能力稳步发展。

二、高等职业临床医学理论教育的阶段性方法

为了推动临床医学改革深化,应适当增加理论教育力度,增加投入,结合各阶段实际情况灵活创新教学模式,围绕主题内容践行到实处。

(一)立足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模式

以往的医学教育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初高中理科知识基础上,完成医学基础科目学习,包括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科目,夯实理论知识储备。第二阶段,过渡到临床学科,学习儿科、妇产科、内科学、外科学等理论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优势鲜明,致力于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从第一阶段开始学生就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了解一般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对于此类内容,教师通常在课堂上简单讲述即可,教学重点应侧重于疾病诊断与治疗两方面,通过此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3]。

重点讲解疾病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开拓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挖掘学科研究和创新潜能,对于后续的疑难杂症攻克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思维和学习特点,是一种实践效果较为可观的教学模式。但是,单一讲述教育理论,即便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却并不意味着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教育理论应同实践结合才可以起到实效,培养更多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结合实践情况来看,高等职业临床医学理论教育中多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但是医学教育发展至今,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愈加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育教学需求[4]。

如果故步自封,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深层次理解疾病发病原理与发病机制,在后续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无从下手,思维僵化,逐步丧失学习兴趣。

(二)基于医学生涯的阶段性教学

基于医学生涯实行阶段性教学方法,即医学生应该明确一个目标,有着长期学习的心理准备,不仅仅是在校期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在毕业后乃至临床医学实践中同样要不间断地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充实和完善自我,形成良性循环。实行阶段性的学习方法,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锻炼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尤其是一些简单的疾病治疗方法。由于临床医学自身学科特性,属于经验总结学科,尤其是随着科技飞快进步和发展,免疫学、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科发展演变,赋予了临床医学学科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学科内容愈加丰富。但是,从整体角度上看临床医学的属性并非发生改变[5]。常见的疾病多选择体格检查和问诊方式,基本上这两种诊断方法即可得到准确结论。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多需要借助专业仪器设备进行特殊检查,并且在扎实和深入的理论知识支持下方可研究深化,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医学生而言,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一般性疾病诊疗技能即可,为下一个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2.中级阶段。强调进入更高一层次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和临床经验,对于疑难杂症可以做出准确判断和针对性治疗,应进一步深化医学知识学习深度和广度[6]。

3.高级阶段。进入本科阶段的知识学习,学习方法与传统方法相近。在校期间学习是第一阶段,获取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操作方法和流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领学生前往医院实习,尝试着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如,在临床诊断中如何同患者交流沟通,获取所需的患者资料,包括病情特征和病史等,学会病情分析做出诊断,并且学会书写病案资料。而这些内容,都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实际成效来看,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必然选择,实际效果也是十分可观的。

对教材内容适当增减,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个性化需求调整,重点讲解临床表现、问诊、诊疗原则等。对于教材中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抽象内容,可以在后续阶段进一步深化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理论讲述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具体病理讲述,如果缺少对照病例,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收集和播放病例视频,对照着视频进行讲解,避免盲目照搬教材内容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赋予学生持久學习兴趣。

(三)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

医疗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以人为服务对象,人会患上多种疾病,处理不当则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尤其是临床医学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广,除了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管理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储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持续完善知识结构。临床工作有着独特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和工作制度,在长期临床医学实践中形成。医学生毕业后,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一定时间,不断在实践中丰富经验。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具备一般技能和广泛医学知识,毕业后接受系统培训后,提升其专业素养。毕业后的医学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培训、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内容。

(四)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理论教育应贯穿于职业生涯各阶段,在岗位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其中包括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继续教育需要充分契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法,如,可以通过自行阅读医学相关期刊资料,充实医学知识储备,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临床问题。参加医学会和学术会议,学习新知识,锻炼自身的业务能力。参加院校组织的医学培训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外出进修,可以到其他高等院校、上级医疗单位以及国外进修,或是参加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和科研活动。积极参加临床课题研究,收集文献资料和数据,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积极探索新式诊疗手段,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临床医学教育中,理论教育是基础教育内容,直接关乎学生医学临床实践能力发展。对于此,应该秉承创新思维,积极推动临床医学理论教育模式创新优化,结合院校生源质量和结构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医学生灌输长期学习理念,保持持久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医学技能水平,实现职业能力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泉,翟瑄,李洪波.对临床医学规范化培训教育和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0):3335-3338.

[2]王称.“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硕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0):166-167.

[3]张倩,魏延,陈慧芸,等.医教协同模式对强化本科生临床实践作用的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31-434,456.

[4]张洪涛,曲静.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0):98,141.

[5]张萍,梁德东,汪丽.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108-109,114.

[6]刘向华,郭静,陈瑜丽,等.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中PBL+CBL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9):646-648.

编辑 栗国花

作者:冀会鸽 王朝丽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篇3:

浅议感觉器、神经系统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

摘要:以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很早以前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在国内外很多大学开展过多种多样的课程整合,如何开展课程整合,目前还没有更全面、更系统和更具体的方案。开展课程整合要“量体裁衣”,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打造属于自己课程整合的品牌,迫在眉睫。

关键词:感觉器 神经系统 临床医学 整合

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仍以学科为中心,该授课模式虽存在系统性、基础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科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忽视实际临床应用,医学生学习负担重、临床能力弱。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整合是实现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与目标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是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解剖学从神经的形态学角度、生理学从神经的功能学角度,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功能的障碍求根寻缘其微观的形态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以器官系统的形式整合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有利于学生以器官系统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构架,避免不同学科间递进时学时的低效重复,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是目前国外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之一,更是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强化。教学是一个词两个词义,如何教、如何学?所以实施神经系统课程整合,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本文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具体实施出发,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当前医学教育的背景和目标,从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新模式为主导的路线指导下,以感觉器、神经系统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一点为例,全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一、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实施

传统的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基础医学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微生物学等学科组成,随着医学研究手段的日益更新,各个学科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却割裂了基础医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忽略了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整合,应建立优秀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本课程以感觉器、神经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将基础医学各门基础课程进行综合和重组,将各门基础医学学科中有关感觉器、神经系统的内容进行综合和重组,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叠,学科之间教学脱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深一步地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去把握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改

1.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应循环系统模块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1)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导教师参与下围绕某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等进行研究学习;

(2)案例式教学在教学开始,首先给出一个病例,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病例中相关知识点和疑问,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学习知识点和解决疑问点,在教学结束时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教师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讲授法复杂、抽象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清晰、图片明了、形象生动、节省时间等特点,进行多媒体讲授为主的教学;

(4)演示法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操作通过录像结合讲解完成,复杂操作由教师先演示正确操作及步骤,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2.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着多元化、简单化、趣味化等特点。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寻求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要求教学团队做到:

(1)进一步加强对授课教师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运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

(2)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熟练运用网络教学平台;

(3)及时更新循环系统基础与疾病网络课程相关教学资源,使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最新授课内容保持一致;

(4)不断完善网络课程中的课程教学互动等栏目,通过教学论坛、教学笔记、教学博客、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实现与学生的全面课程教学互动。

3.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显然更加重要,从传统死板的课堂教学到开展多种新式的案例教学等,以及利用现代网络的“微课”教学和“慕课”教学的广泛开展,这里面都提出了对学生自身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医学整合课程平台:主要分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整合课程模块和以系统疾病为引导的临床整合课程模块。以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系统与疾病交叉引导,各系统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及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融合;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例如最新研究表明,大脑内神经胶质细胞不仅仅只是支持细胞,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这些核团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通过神经胶质细胞来完成的,从而协助大脑来完成处理信息、学习和记忆的能力。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科学的研究进展融入到教学中去,为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临床课程中引入病例进行分析,重在讲解预防与治疗。关注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基于团队学习,PBL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评价

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行性原则,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测定,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给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以实现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与疾病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即围绕“培养学生的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与疾病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具体内容包括课堂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语。终结性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期末成绩包括:期末闭卷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论文(20%)和实验课成绩(10%)。

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评价,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新开展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很重要,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应形成定期的问卷形式进行反馈,如果考核学生成绩普遍好了是怎么回事,普遍差了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一定要用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评价,评价的标准等都与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感觉器、神经系统整合课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培养医生的整体观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医学科学新的发展趋势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已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医学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回顾历史,早在1952年,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医学教育把临床融合到基础,从基础的角度再解决临床的疾病问题,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世界上很多医学院校都在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和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相继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疾病案例分析为中心实施教学改革。哈佛大学的“新途径”课程计划以及日本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指南”等。

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不尽相同,这也证实了课程整合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主要思想也就是消除了传统医学的教育的先基础后临床完全分离的方式,开展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也不是让其孤立的存在,至于课程整合的真正科学内涵,各学校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开展持续了一定的时间,有的甚至扼杀在萌芽里,发展至今也参差不齐,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使医学的基础和临床融合在一起,以真正培养优秀学生为目标。在五年制本科为起点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中也为更高级的阶段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学科的界限已经模糊,在单一学科的关注性也越来越少,多学科的整合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现实各种案例的知识点,甚至更关注和热衷某种单一疾病的深入研究。

尽管对感官及神经系统基础教学进行整合符合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整合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而且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科之间交叉显得内容过多;学科之间的一些知识不统一;考试内容对性不强,学生答题过程中找不到侧重点等。拟解决的办法:交叉学科之间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感觉器、神经系统从解剖学的形态角度和从生理学的功能角度分成两块但要贯穿起来融为一体;在实施教学前应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对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统一规范;考试试题应先规划、讨论和集中出题,注意学科之间的交融点让学生对试题有明确的思路,制订和建立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课程试题库。

五、结论与展望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医学教育机构培养的医学毕业生不仅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而且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进步环境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因而,这意味着医学院校教育任务不仅要传授学生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其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继续的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模式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界限,加强了学科间综合和减少课程间的重复,使基础与临床结合得到较好的解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其知识面,增强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993年举行的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被列为推荐的课程模式,受到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很多医学院校通过重组和综合基础学科中有关运动、感官及神经系统的课程,进行运动、感官及神经系统基础整合模块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性好的新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有助于培训注重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师资力量,在高等医药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希望通过课程整合能让教师和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重新认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为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推广,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司道文,张宇新,杨林.“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4):2238-2240.

[2]Spencer AL,Brosenitsch T,Levine AS,et al. Back to the basic sciences: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senior medical students how best to integrate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J].Acad Med,2008,(07):662-669.

[3]曾静,卿平,左川.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5):548-552.

[4]臧伟进,王渊.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跨学科整合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06):659-660.

[5]李熳,刘仁刚,施静.运动、感官及神经系统基础整合模块课程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9):78-80.

[6]赵迅.建设基于网络教学的视音频资源库[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5):131.

[7]De Pitta M,Volman V,Berry H,et al. A tale of two stories:astrocyte regulation of synaptic depression and facilitation [J].PloS Comput Biol,2011,(12):1-18.

[8]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07):646-647.

[9]王湛,吕涵.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7(16):103-104.

[10]郑军,马建辉,吴雄文.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7-8.

作者:万朋 高俊涛 陈禹 金清华

上一篇:剪纸民俗文化融汇交织论文下一篇:化工工业化学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