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当代纤维艺术也不断发展,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材质、设计手法、审美风格以及表达内容等各方面越来越多样化,更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于纤维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色彩在当代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多元化运用,最后分析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理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家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艺术家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分析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策略

摘 要:主观色彩是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价值离不开实践也离不开理论,中国艺术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在注重主观意识的同时构建学术体系,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艺术作品得到更加全面的改善,从而提升其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油画艺术进行分析,以望能为油画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画创作;主观色彩;艺术构建

主观色彩的艺术构建是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前提,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对主观色彩与学术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力求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作方式以及独有的创作风格。

1 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简述

油画的创作离不开色彩,色彩是油画语言的表达工具,是油画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不同,它是艺术家感情的寄托。客观色彩是原本事物颜色的体现,主观色彩更在意对主观精神的表达,运用夸张、抽象、比喻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艺术家通过主观色彩让精神世界在作品中得以展现,使作品更具有内涵。主观色彩是根据客观世界中的因素进行创作,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结合实现对现实的再现,是艺术家的精神的寄托,也是其感性世界的投影。创作过程中,主观色彩的运用使作品表现风格与色彩产生鲜明的关系,将作品的主观和客观做到统一。艺术家在创作中根据要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极具艺术性、风格性的作品,油画主观色彩的构建要求艺术家以想象力为基础,以突出作品主观性为目的,运用想象使意向性得以表达。

1.1 主观色彩的审美功能

主观色彩会受到艺术家主观意识的影响,所以它是艺术家对于事物的一种审美体现,是在客观事物本色上的进一步强化。在油画创作中,画面上的色彩是艺术家思想情感与审美意境的具体表现。在夏俊娜的作品中,通过夸张的色彩语言将内心的浪漫、神秘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的意境极其丰满。人们在观赏其作品时,能很容易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精神魅力。艺术家的情感是不可见的,主观色彩的作用就是通过可见的客观事物来表达隐形的情感,使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在画作中得以体现。所以,艺术家要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是对艺术家审美能力的一种挑战,只有强化自身的审美表达能力才能将情感注入作品中,在作品的内容不清晰时也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夸张、暗喻、象征等方式融入画作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化,精神领域也越来越开阔,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触动感情的作品更加容易得到人们的喜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主观色彩的运用也越来越关键,以下是几方面特点。

主观性: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其夸張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眩晕,每一朵向日葵都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使人精神振奋,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者更加容易感受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作品中的主观色彩表现的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还有对自身主观感受、感情的表达,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相对统一又互相对立,给人们在视觉上强烈反差,艺术家在色彩中代入主观感情来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色彩更具有主观性,客观事物只是一个表达主观情感的媒介。

象征性:象征是抽象意识借助实际事物进行的一种暗示性表达方式。每种色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着热情、活泼、热闹、温暖、革命、幸福、吉祥等,[1]绿色代表希望、清爽、生长、理想等,灰色代表平凡、沉默、寂寞、忧郁以及消极等。色彩能够表现原有事物的本色,还能将意念进行象征性的表达。法国作家曾说:“色彩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在高更的作品《白马》中,画家的激情通过色彩得以完全释放,作品中通过大片的红、蓝、绿色相互呼应,构成的整体画面非常和谐,在画中,高更通过黑色来减弱色彩对比产生的杂乱感。高更用色块之间的相互衬托来描绘光线的穿透力,而不是用常规的光线颜色,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既简洁质朴又绚丽夺目。梵高的《向日葵》,也是通过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友情和希望。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象征性表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创作方式,通过象征的手段,表达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现主观感受。

装饰性:装饰性的色彩描绘言简意明,采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然后将色块平涂的方式,是自然色彩与想象色彩的完美结合。马蒂斯作品《开着的窗户》的画面中,窗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墙门只占了很小的一处。窗口对着外面的世界,在阳台上摆着长满藤蔓的花盆,窗外是大海、船只、天空,内墙与窗口用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绿色简单的线条进行描绘,大海与船只以及天空也是简单的色块相接的方式,装饰性的绘画方式,将窗外的事物描绘的真实又具有诗意。韦亚尔也运用装饰性的绘画方式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在作品中通过平面色彩与装饰美感的结合,使作品的艺术审美性得到了提升。[2]

1.2 主观性与主观色彩的关系

在创作过程中,主观色彩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主观的感性情感被理性所指导,同时受理性支配。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促进艺术的产生,艺术家心中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有了感性的认知才能明确创作的方向,像是人的眼睛,看不见就不会有方向,创作意识是艺术家的个人魅力所在,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油画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受客观事物描绘手法的制约,其看重的是艺术家们的主观创造性——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想象力,以及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才是现代油画创作的重点所在。

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形式与色彩的表达上,却是由主观思维决定的,艺术家要以具体事物的颜色,也就是客观色彩为基础,将客观事物的颜色通过意境想象进行审美再创造,将客观颜色提炼成主观意识想表达的主观色彩,使其成为艺术的最终表达形式,从而体现艺术美。主观意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具有一致性,主观色彩是主观意识色彩的具体表现,是对画面进项实际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想象力的表现。

艺术家主要通过实际创作的作品表达自己的精神情感,而作品的完成又离不开色彩的表现,普通的客观事物需要客观颜色进行表现,而主观意识就必须要经过主观颜色来表达,主观色彩是艺术家主观意识的纸上再现。将艺术家的感情融入客观事物中,实现了现实与抽象的结合。知识是不可抄袭的个人资产,生活中唯有思想不可偷。所以,主观色彩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内在艺术涵养的综合体现,其具有非凡的研究意义。

2 中国当代油画主观色彩的艺术构建

2.1 中国当代油画在精神构建方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油画在创作方法和主观色彩语言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油画的精神构建也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地发展创新。主观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主观色彩是艺术家传达其作品的思想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从主管色彩中体现艺术家的绘画个性和艺术风格。當前的许多艺术家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观念出现了问题,正在积极地改变和完善,通过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寻求更好的主观色彩表现方式。时代的转变,使得色彩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只有不断发展构建色彩内容,才能将人的感情思想内容加以表达。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艺术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定位,明确自己的创作发展方向,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把握住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对主观色彩进行构建。同时,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也涌现出许多强调主观色彩重要性的作品,各种形式不断涌现,说明对精神构建的优化意识在不断地加强,主观色彩新的艺术构建正在全面的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绘画方式、色彩的认知以及绘画技法,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与才能,使其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上都得到了新的认知与理解,从而运用到新的模式中进行作品创作。主观色彩在艺术品的创作中也一直在被强调和运用,例如,艺术家韦尔申在创作中喜欢运用平涂方式增强作品中的人文象征性表达,他将画面色彩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减少表面视觉的色彩相互融合,将色彩的协调内化,更注重大画面主体与背景的整体色彩的协调性,并将此处理手法强化到极致,却没有越过专业艺术作品与装饰画的判断标准,作品形成明显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每一位艺术家应该在主观色彩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主观色彩得到创新与发展,在主观色彩得到重视的同时,优化的学术理论也相当重要,健全的理论能使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更好地发展。

2.2 中国当代油画的学术理论构建

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中,学术理论一直被忽略,油画视觉效果成为了人们评判油画价值的主要依据,造成油画创作的学术性不足。油画画面的构成不能成为油画艺术的全部,还应该与油画的学术观相结合。学术应该脱离画面构成,依附于画面的学术称不上学术,当代中国油画在学术上还缺少具体统一的理论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要满足油画发展需求就应该构建独立学术体系。怎样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油画的发展需求。

第一,题材理论的构建。题材作为油画创作的基础,是油画表现审美观念的具体需求和体现,中国当代油画题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理论形态的基本组成包括题材中审美因素、内在功能以及组成形式,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题材的社会话语权是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作为绘画的语言功能,题材的理论构建是不容忽略的。题材是社会背景的体现,不管是历史、革命、叙事、人物、风景等都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写实,不仅是简单的作品呈现,更是精神的传达,作品中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凝聚着具有时代性的思想。1982年,高小华创作的油画《赶火车》再现了人民大众赶火车的普通场景,不失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3]1984年,呈丛林的《华工船》,是以19世纪的华工为题材,反映了当时华工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血泪史。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杀》以屠、生、佛三联组成,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在成堆的尸体面前,两个日军士兵在擦拭军刀上的血;一个幸存的孩子在成山的尸体上哭喊;一位血染僧袍的僧人在为死难者收尸。[4]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过目不忘的油画。这些都是以历史为背景,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价值。从而也说明题材的理论构建的研究论证必不可少。

第二,油画风格的理论构建。油画的风格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段时期的美术思潮的具体体现,油画的风格表现了油画艺术价值的倾向性。作为理论的构成部分,风格作为油画思想的具体化,也是油画理论的基础,不同的油画风格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倾向,从风格入手能够分析出一定时期的个性特征。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油画没有形成一定的风格体系,大多数的艺术家一直以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行创作,秉承“画自己的画,让别人去说吧”的心态,[5]意象审美成了创作中的主导。风格理论的构成与论证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当代油画学术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油画的发展中,要从风格上入手。风格基础是油画学术的内涵,建立中国当代油画风格理论体系,使每一位艺术家以及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相应的定位,艺术家的创作意识也将更为明确。

第三,油画创作观念的理论构建。作为绘画创作中的思想形态,创作观念理论的构建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是作品艺术价值的评定方向,但一直被人忽略,深入地研究和了解油画创作观念的理论构建是当代中国油画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创作观念决定实际的创作方向,是艺术的价值基础,它在艺术的产生中起到启蒙思想的作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化表现,也是油画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创作观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有利于构建油画学术理论,研究这些观念的审美价值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油画家群体意识的理论构建。群体意识是指艺术家群体的思想意识,因为艺术家各有不同,所以群体意识也具有不同的观念。群体意识是中国当代优化多元化产生的原因,其理论形态是油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画具有个体性强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群体意识相对较弱,艺术家们在价值和审美上缺少统一的形态,群体意识的缺失造成中国油画个性有余、共性不足的现象,这也是油画学术理论不足的原因之一。构建群体意识是中国油画发展中亟须关注的问题。

3 结语

油画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每一位艺术家应该在学术理论上进行经验总结,必须对画面主观色彩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具有东方审美意蕴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植根于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精神,也是中国当代油画形成民族化审美特征的重要途径。相信每一位艺术家对艺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创作者思想内涵的不同也使得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见解。主观色彩是油画价值的直接体现,其构建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的价值,也是创作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静.我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J].美与时代旬刊,2014(8):37-38.

[2] 温斐.浅谈油画风景中色彩与意境创造的关系[J].当代艺术,2012(3):79-80.

[3] 曹振华.论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22-23.

[4] 陈蓉.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色彩“意境”[J].芒种,2015(6):167-168.

[5] 刘宏标.浅论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J].中国电子商务,2012(12):160.

作者:张元明

艺术家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当代纤维艺术设计特点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当代纤维艺术也不断发展,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材质、设计手法、审美风格以及表达内容等各方面越来越多样化,更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于纤维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色彩在当代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多元化运用,最后分析了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多元化理念。

【关键词】纤维艺术设计 特点 多元化

纤维艺术主要指以传统或者现代造物用具以及造物手法,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平面艺术、立体艺术、观赏艺术或者实用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包括一些生活实用物品(如挂饰、针织物等),同时也包括单纯的只是用来审美的装饰品(如壁挂、雕塑等)。纤维艺术设计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现代艺术设计形式。

1 现代科技对于当代纤维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

1.1 纤维艺术材质的影响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确实增加了纤维织物的生产产量。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而言,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的纤维织物如出一辙,并没有手工制作的那么精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纤维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3D技术等高科技逐渐被应用于纤维艺术创作中,使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从以往的二维空间上升到三维立体空间。而且纤维艺术材质包括金属丝、毛毡、绳带、麦秆、衣服、磁带、玻璃丝、枝、纱网、苇子、电线、布匹、胶片等多种,纤维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风格选择相应的材质。

1.2 纤维艺术素材的影响

传统的纤维艺术素材主要源自传统文化或者自然等,应用的素材比较古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纤维艺术创作素材不断增多、创新,不仅可以取材于传统的纤维艺术素材,也可以取材于一些工业文明。比如,摄影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以及舞台灯光等现代艺术元素都可以作为纤维艺术设计的素材。而且基因工程、网络信息化、高科技以及生物工程等快速发展也为当代纤维艺术家提供了很多新的技术加工方法、纤维材料。

2 色彩在当代纤维艺术中的多元化

2.1 材质多元化衍生出更多的色彩

不同的材质都会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属性,随着纤维艺术设计材质越来越多,也使得纤维艺术色彩越来越多。在工业革命后,陆续涌现出了维纶、腈纶、尼龙、丙纶以及涤纶等多种和传统棉麻材质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的材质,纤维艺术家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合理搭配色彩,因而纤维艺术设计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的,纤维艺术家们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视觉效果也会更加多元化。

2.2 编制方法的多元化进一步推进了色彩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纤维艺术品色彩而言,材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属性,但是材质的属性并非固定不变的。如果在编织的过程中,采用斜纹组织、平纹组织等不同组织结构的编织肌理,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效果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触觉和视觉感受。因此,纤维艺术编织方法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了色彩多元化的发展。其次,当代纤维艺术家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利用光元素。比如,纤维艺术品材质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反光的,纤维艺术家就会从艺术品、发光源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材质,这样可以制造色彩的多样化。

3 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发展

3.1 审美形态理念的多元化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纤维艺术家会在自己的艺术品中灵活运用电脑喷绘技术、机器印染技术、电脑复制技术等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增强纤维艺术品的科技性。当然,也有很多纤维艺术家不支持采用高科技技术,坚持传统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会应用传统的色彩、材质以及编织工艺。也有的纤维艺术家具有强烈的生态观念,会将一些自然元素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中。正是由于纤维艺术家审美观念的不同,决定了纤维艺术的创作理念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3.2 情感多元化

当代很多纤维艺术家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融入自己的感悟以及内心情感,增强纤维艺术品的情感色彩,这种设计更能够引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比如,韩国有一位著名的纤维艺术家——刘贞惠非常热衷于爱情,她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也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巧妙地融入到了设计作品中。刘贞惠的作品中不仅表现了她对“爱”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垂直状体现了女性的身份特征,间接展现了她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鲍伟,赵燕青.基于当代建筑环境的现代纤维艺术创意与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4(15):72-73.

[2]王立辉,张铮.发展纤维艺术,建设善美保定[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04):146-147.

作者:周振东

艺术家教育研究论文 篇3:

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版画是一种绘画形式,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小刀等物体在不同版面上进行雕刻后印刷而成的图画。要想体现版画艺术特征,就必须合理运用肌理语言,肌理语言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语言形式,其在版画艺术中格外受关注。通过将肌理语言科学合理地应用于版画面积、形态中,可以使版画更具有层次、质感。本文围绕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肌理语言;版画艺术;运用

0 引言

版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通过物体雕刻并印刷成图形后,可以从肌理中透露出艺术家的精神内涵,肌理语言是体现版画作品艺术的必备条件。一直以来,肌理语言在版画领域深受重视,艺术家们通过合理运用肌理语言,在脱离传统思想理念束缚的同时,对视觉经验予以创新。从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中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技法水平、文化修养等,肌理语言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运用。

1 肌理语言对版画艺术的影响

1.1 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意识

任何领域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都会自然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意识,版画艺术家也是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版畫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意识都可以传递给他人,有时只有艺术家自身才能看懂作品中富含的情感[1]。而肌理语言的运用不仅使艺术家更加确切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情感表达,也给观者带来了直观感受。有时肌理语言还能够丰富作品情感抒发,通过拥有节奏感的刀痕或块面可以引起版画艺术作品与人类情感的共鸣,赋予作品生命力。人类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也有着广阔的延伸空间,艺术家情感的不同,运用到的肌理语言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意味着版画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创新肌理语言,以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意识。

1.2 丰富了版画艺术的内容

印刷技术得到优化给肌理语言的体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肌理语言在版画作品中的地位愈加明显,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雕刻工具和化学药剂的出现,使得肌理语言变得多样化,肌理语言的多样化也明显丰富了版画艺术内容。在版画艺术传统的肌理语言中,只有漏、凹、凸等几种比较单一的版种。在肌理语言得到创新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丰富,将版画艺术语言进行综合后,原本的语言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使得艺术家手下的版画作品更具灵性。比如,在传统的凸版版画作品中,都是将不需要的部分全部刻除,这种方法比较陈旧,在运用肌理语言后通过拼贴的方式,合理采用肌理材质和水性颜料营造更加丰富的肌理效果。

1.3 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

在社会变更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便是人类的审美。人类的视觉和大脑不断受到新鲜事物的冲击,这使现代人的审美观逐渐转变,在欣赏版画艺术作品时审美需求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肌理语言既可以表达事物特性,也可以记录事物的变化经历,在版画艺术中的应用则可以一边体现版画特性,一边记录版画艺术的变化过程[2]。由于肌理语言并非只是单纯地体现艺术家技法水平,更是承载了许多艺术精神,能够反映出浓厚的审美特征,因此,将肌理语言应用于版画艺术中可以丰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如今的肌理语言愈加多元,不同的肌理语言能够为人们带来具有差异化的审美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

2 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具体运用

2.1 人造材料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思想,艺术家通过人造材料对肌理语言进行创新。人造材料在版画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已经衍生出许多种不一样的材料,人造材料便是其中的一种。人造材料达到的肌理效果与版画艺术想要获得的肌理语言相同,也因此使人造材料非常受欢迎。人造材料有着许多优势,其取材十分便捷,艺术家可以在创作版画艺术的过程中实地取材,即使是非常细小的物体也可能成为版画艺术的肌理材料。人造材料非常广泛,如人们身上穿的衣服,没有用的光碟等都可以作为人造材在版画艺术中加以应用,形成十分具有质感的肌理效果[3]。例如,在《灯》这一版画艺术作品中,就采用了软蜡和油离技法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和作品想要传达的艺术思想。而在这样一幅完美的版画作品中,正是将人造材料作为肌理语言,从而向观者传达了光明这一主题。

2.2 天然物质材料的运用

国内的版画艺术领域从1980年之后才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版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没有对传统艺术创作理念进行传承,而是选择扬弃,融入全新的创作思想,与此同时,也挖掘出了更多的版画材料。艺术家们除了喜爱应用人造材料之外,还喜欢运用天然物质材料。在探索中有艺术家发现,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物质的肌理非常适合版画艺术,能够为版画艺术提供天然的肌理语言,而这种语言能够映射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后便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天然物质材料挖掘和运用队伍中。比如,有的艺术家会采用软蜡技法将树叶、枯木等作为天然物质材料应用在版画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在最终生成的图画中对其进行体现。和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物质材料是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该材料创作出来的版画艺术作品更具大自然气息。

3 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中的运用技法

3.1 拓印技法

拓印技法就是指把原先已经设计好的图画印在石膏版面上,使用相关工具实施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艺术家要格外关注力度和过渡处理。通常,在使用拓印法时力度要大一些才能将图画更深地刻在石膏版面上,方可为后续拓印奠定基础。在展开拓印时艺术家需先把雕刻好的石膏版面放于专门的台板上,再将湿润的宣纸均匀铺设在版面上方,通过手掌轻轻按压确保宣纸可以与石膏版面完美贴合,等待宣纸干燥过后,再使用布拓实施拓印。该技法有着较为鲜明的肌理语言,在实际的拓印过程中,宣纸的厚度较薄,再加上宣纸是打湿的,雕刻得也比较深,拓印完毕后便可以看到明显的肌理效果。艺术家控制手掌的力度,按压宣纸,在该过程中会形成压印痕,这是该技法肌理语言的点睛之笔。

3.2 油彩线刻技法

该技法是指先使用工具在白板纸上雕刻好图画,再使用颜料添加颜色,待制作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让颜料干透,之后还需使用油墨把不均匀的地方全部涂匀。把这些与油墨接触过的纸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重复显影,虽然纸上有油墨,但在和水接触后油墨便会慢慢化掉、散开,在纸上显现出良好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具有模糊美,通过该技法创作出来的版画作品肌理语言看似单一却又不失富有[4]。

3.3 刀痕技法

该技法在版画艺术的肌理语言应用中最为广泛。通过各种各样的刀具在对应板面上生成痕迹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肌理语言。比较常见的便是采用刮刀、舞刀、覆刀等得到麻点、破壁斑、摇刀斑等痕迹,进而使版画艺术作品中的肌理效果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能够对一些抽象事物加以表达。比如,出自甘庭俭之手的《草原之春》版画艺术作品就是通过非常简洁的圆刀口构建了一幅大草原景象,在创作时还专门采用三角刀对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实施描绘,使得整个作品的画面感更加丰富,在观赏过程中仿佛真实地进入了大草原之中。《阳光下的彝女》也就采用了刀痕技法突出肌理语言,结合多种刀具体现了刀痕肌理。刀痕技法不仅可以丰富语肌理言,也注入了艺术家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

3.4 飞尘技法

飞尘技法就是通过飞尘腐蚀形成肌理效果,该技法可以得到不同深浅程度的表面肌理。在使用该技法时,必须先拥有飞尘箱,在飞尘箱当中安装风扇,把已经磨光了的铜版面和松香粉末放于飞尘箱之中。当启动风扇后里面的松香粉末就会四处飞散开,再降落到铜版面上方,随后关闭风扇把铜版面取出烘干。此时上方的松香粉末会全部融化,形成不同大小的点,待铜版面冷却以后这些点就会形成薄膜。最后再将其放于硝酸溶液之中,在遭到化学药物腐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肌理,有些肌理比较粗糙,有的肌理则比较细腻。

4 在版画艺术中运用肌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4.1 确保版画艺术主体的突显

版画艺术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肌理语言,不同的肌理语言所传达的内容情感及艺术特征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艺术家们结合作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切勿为了过度突出肌理语言而忽略作品主体。虽然肌理语言是版画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一幅完美的版画艺术作品不单单只有肌理语言,对肌理语言进行应用也并非艺术作品创作的唯一目的。艺术家们应关注艺术作品形式和主题间的关联,懂得及时创新、借鉴优秀理念思想,把自己和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更好地予以传达,把肌理语言看作辅助工具,这样的作品更能吸引欣赏者。从国内版画艺术现状来看,有的创作者在使用肌理语言时会对他人的作品予以借鉴,但如果借鉴力度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版画领域中作品的肌理语言十分单一,也会助长不正之风[5]。此外,不难发现,当某一领域中出现一种全新的肌理语言之后,便会有许多艺术家使用,而在长期的借鉴过程中,艺术家们就会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艺术家们必须准确把握借鉴力度,不能过度借鉴,需将作品及本身真正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肌理语言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挖掘新的肌理语言,才能创作出值得人们欣赏、传承的版画艺术作品。除此之外,艺术家还需分清版画艺术主体和肌理方向、深浅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利用肌理语言突出艺术主体。

4.2 确保肌理语言与艺术内容一致

版画艺术中的肌理语言比较常见,但肌理语言有着不可控特征。在运用时切勿只关注表面,艺术家们需要深入分析肌理语言是否和版画艺术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进行运用更能提高两者的密切程度,再使用適合的技术方法便可以获得较好的肌理效果。如果肌理语言和版画艺术内容一致,那么就会得到画面肌理,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艺术作品情感意识,并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相契合。肌理语言的运用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版画艺术美感,但肌理语言运用不恰当反而会削弱版画艺术本身具备的艺术特性,有时一幅艺术作品中,只要有一个地方的肌理语言运用不恰当,都可能影响作品美感,因此肌理语言的运用必须满足合理要求。

4.3 保证画面的和谐统一

在欣赏版画艺术时,其画面的和谐感能够在第一时间冲击观者眼球,而画面的和谐统一取决于肌理语言的运用,在运用肌理语言时,艺术家需加强局部和整体设计。当确定具体的肌理语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确保设计与艺术画面一致。在国内外绘画领域,和谐统一是永久的追求。从某种角度来看,版画艺术是世间万物的浓缩体,版画艺术画面涉及了大千万物,如果肌理语言和画面不统一,就会使整体观感十分凌乱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6]。对于版画创作者来说,要想达到该要求比较困难,需要经过多年练习,拥有丰富的肌理言应用、创新经验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要求,这也可以称得上是版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将基本肌理当作引领,在第一空间的创作上可融入主体肌理,如果使用的肌理性质是一样的,那么就尽量变换排列方式,以增加层次感,使整体看起来虽复杂但不失秩序。

5 结语

在版画艺术中肌理语言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意识,丰富了版画艺术内容,还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肌理语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造材料和天然物质材料上,可以通过拓印技法、油彩线刻技法、飞尘技法、刀痕技法运用肌理语言。同时,为了更好地应用肌理语言,需确保版画艺术主体不受影响、肌理语言与艺术内容一致,以及保证画面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董天赐.论铜版画肌理语言的偶然性和多样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06):166.

[2] 吴悦.版画语言在插图中的实践研究——以《百鸟衣》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06):83-85.

[3] 刘红亮.版画创作中的肌理语言运用[J].明日风尚,2019(04):61.

[4] 张晓梅.关于对版画艺术语言中肌理问题探究[J].文艺生活(中),2012(09):184.

[5] 朝晨.肌理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探析[J].美与时代(中·美术学刊),2018(08):43-44.

[6] 李维佳.综合材料在版画创作中的表现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50-51.

作者简介:李馨(198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版画。

作者:李馨

上一篇:黄梅戏表演艺术论文下一篇:罗尔斯顿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