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5

三月下旬,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举办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习班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80多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此文就是本次学习班上万丽君的发言节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于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术教育论文 篇1:

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启示研究

摘要:中国学前艺术教育教材、中国接受早期艺术教育的学生、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教学情况在我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发展中国特色的早期艺术教育,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使我国的艺术教育真正具有本民族艺术文化内涵,就要担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使命。本文就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的启示进行研究,通过对美国开放性的艺术教育、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引发人们对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成功经验的更多关注,促进我国早期艺术教育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早期艺术教育 美国早期艺术教育 早期艺术教育启示

一、美国早期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开放性、包容性与世界性并存

开放性、包容性与世界性并存是美国的艺术教育所体现美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其涉及的不同文化内容,包含来自世界各地民族的艺术审美及经验。美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国家,随时准备接纳、引进国外的优秀艺术作品,开放性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包容性与世界性的环境为美国早期艺术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主张内容与形式自由、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

美国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是多元化的,在艺术教育上同样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什么限制,课程上主张艺术史、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的综合。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内容、动手尝试和感受学习内容,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具体的体验,使之在参与中体验美、发现美,还能寻求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艺术素养的提高和升华。主张内容与形式自由、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有益于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创造性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美國在20世纪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国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启发式的艺术教育,其目的不只是在于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使艺术不再只是一味的分析和阐述作品意义,而是注入感情,体会艺术品本身的魅力和艺术品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情感再创作艺术。

二、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艺术教育形式较为局限、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中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形式较为局限、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更多的是局限在教室中,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讲的,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的三位美术教师对教授学生画苹果这个课程展开一定的学习。中国的教师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习画苹果,然后开始对怎样画苹果开始步骤的示范,学生们根据教师所演示的步骤画的八九不离十;日本的教师带来一个苹果,告诉学生们,你们可以去触摸它、感受它,然后开始让学生们绘制苹果,刚开始学生所画的苹果并没有中国学生画的好;美国的教师带来一筐苹果分给每个学生,告诉学生们,你们可以去触摸它,甚至可以去吃掉它,然后让学生画苹果,同样学生刚开始所画的苹果也没有中国学生那样优秀。

这个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的教师通过示范步骤一开始就给予了学生一个高度,学生只要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步骤就能取得一定成果。而美国日本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触摸的方法来让学生学习画苹果,他们所学到的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自身的体验,所以刚开始他们并不如中国学生画的那么好。这个故事反应出来的便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通病,注重艺术教育忽略学生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方式所教育的学生固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却禁锢了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学生缺少了发现和体验的环节。理性的数学题都有可能不止一种解决方法,而艺术是感性的,需要学生自身去感悟和体会。

(二)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目的化”

艺术教育目的动机不纯,艺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作为儿童的兴趣培养,而是作为一种“加分特长”,或者只是一个成名成家、名利双收的渠道,丧失了儿童本身的意愿,更多的是儿童家长强加的意识,丰富有趣的艺术教育反而成了儿童的负担。艺术教育为了达到优秀的目的变得一板一眼,艺术教育“目的化”是我国的艺术教育变得畸形。

三、美国艺术教育的特点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早期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发挥儿童自身主观能动性

我国的艺术教育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却落后在了更关键的地方,那便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儿童自身创造性和能力。我国素质教育言道:“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发挥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能够自主的参与进来,培养其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儿童自身的创造创新意识,培养儿童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艺术教育的教育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刻板的和学习,是形式多样的。美国的艺术教育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借鉴,有利于改变我国固有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早期艺术教育应当海纳百川形式多样

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得美国的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灵活,这启示我国艺术教育应该海纳百川,这包括艺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多样。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授课本知识,更多的是把时间和机会交给儿童,使得儿童能够得到自身的艺术发展,树立其自身的艺术学习意识。艺术教育应该走出教室,开放视野,使得儿童拥有自身基本的良好审美情趣,有趣的艺术课程不应该是一味的教与学,艺术的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让艺术教育成为一门艺术就要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三)结合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国情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

并不是国外的艺术教育好就要生搬硬套,我国的艺术教育应当结合自身艺术教育情况和我国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道路,创新并发展我国特色艺术教育。我国的农村早期艺术教育便出于一定的落后地位,虽然这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重视,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却并不是意料之中的,这便是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国情。艺术教育的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

虽然有落后之处,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无论是书法、水墨画、国粹京剧等,这一系列只有中国特有的文化便是我国独有的艺术财富。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优秀的艺术教育从基础的早期教育抓起,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使得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为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上所述,美国的早期艺术教育给与了我国早期艺术教育一定的启示,为发展更好的早期艺术教育,我国应当积极吸取美国早期艺术教育成功之处,教授儿童艺术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艺术教育的本质,能够注重儿童自身的身心愉悦和能力发展。艺术是感性的有趣的,艺术教育同样应该丰富多样,艺术课程也应当有较为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儿童的世界和思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早期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应该有成年人思维的条条框框,不要将儿童艺术的思维禁锢在笼子中,培养儿童自身的良好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同时,要结合我国早期艺术教育国情发扬国家优势形成中国特色艺术教育。国家有国家的不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语言,艺术同样不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艺术教育也应该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色。结合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应当融入到我国的现在早期艺术教育之中,艺术教育不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呈现,也不应该作为一个高不可攀的领域,艺术教育无处不在,要将艺术教育结合各科教育,将艺术教育联系实际生活,真正的培养儿童可以从发现身边美、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和创造美,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艺术思维。长期以往,相信我国的儿童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我国的早期艺术教育也会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献:

[1]肖玉兰.美国艺术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J].音乐知识,2007,(04):41-43.

[2]边霞.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J].中国美术研究,1991,(02):9-11.

[3]胡水青.认知与情感的挥洒——关于当前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2,(06):49-50.

[4]朱家雄.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对美术语言的运用巧[J].幼儿与教育,2000,(02):10-11.

[5]蒋燕.开发创意美术与创建美术特色教育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13,(74).

作者:刘国莹 翟思贤

艺术教育论文 篇2: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

三月下旬,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举办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习班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80多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此文就是本次学习班上万丽君的发言节选。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于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教育部部长令形式下发的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行政规章。《规程》的颁布实施,对保障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规程》出台的有关背景和制定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教育立法成果显著。早在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就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座谈会上明确指示:"国家教委要尽快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把艺术教育纳入法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1994年《条例》起草工作启动,到2002年下发《规程》,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9年,先后修改20余次。

二、制定《规程》的意义和必要性

1. 制定《规程》是适应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

需要。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

审美素质是一个人重要的素质,一个不会审美的人是一个不完全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自身发展,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它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伴随人类历史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客观需要。

2. 制定《规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事实证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因素。李政道先生就曾精辟地分析道:"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艺术教育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审美意境,需要丰富的想像力,而直觉和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国民艺术素养的水平往往是该国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该民族的人才艺术素养往往是成正比的。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要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入手,艺术是一个民族原创精神的源泉。

3. 制定《规程》是进一步改变学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保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予以强调,进一步确立了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学校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学校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是无庸讳言的,教师数量总体不足,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这些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外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对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认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个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地方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错误的认识对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表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使学校艺术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也迫切希望国家出台艺术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引导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规程》的出台符合学校艺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顺应了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巩固艺术教育的地位提供了法规保障。

4. 《规程》的颁布,为全面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奠定了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教,是我们对教育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某个时期、某位领导的重视,而是要通过建章立制,通过法律法规加以确定。《规程》从部门规章的层面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也为下一步艺术教育立法提供了可能。

三、认真学习和把握《规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规程》要重点把握好以下问题。

关于艺术教育的性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艺术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其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终身发展的奠基教育。第三,艺术教育是不定向教育,非专业教育。

关于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规程》强调,学校艺术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我国实际出发,以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突出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

性质。

关于艺术教育的原则 《规程》明确指出,学校艺术教育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根据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反映时代要求。

关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 《规程》提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关于艺术教育的保障 《规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管理、配备专职或兼职艺术教师、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增加艺术教育的投入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

措施。

各级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规程》要求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在提高省级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比例的同时,争取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学校艺术教育,在城乡教育费附加中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校艺术教育。学校在教学器材的装备和信息技术的配置中要考虑对艺术教育实行必要的倾斜,各地要把艺术教育教学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贯彻执行《规程》,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贯彻执行《规程》的各项要求,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第一,要认真学习《规程》,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应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共识,成为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第二,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使《规程》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把《规程》的贯彻落到实处。第三,在实施《规程》的过程中应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有关信息,提出积极建议,在实施《规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推出新的成果,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作者:万丽君

艺术教育论文 篇3:

社会艺术教育资源推进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学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贫困地区的音乐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并未发挥到最大化,依然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从融合社会艺术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其对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作用,以期能给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科学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艺术教育;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18H169)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开展对于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十分关键,可以使中小学生“厚于德、敏于思”,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更优秀的社会建设栋梁之才。中小学的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教学为手段促进学生审美、思想、价值观等能力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主旨在于通过音乐熏染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和深刻的感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艺术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从而也推动了社会艺术教育资源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受教育经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音乐教育很难有序正常开展,这极大影响了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因而,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借助社会艺术教育平台,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既可以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环境,又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能力,从而提升当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优化和开展校本课程

中小学校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进程中,为了满足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渴求,各学校在国家、地方规定的基本课程之外,可以将校本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有力补充。所以,校本课程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资源,要借助多方渠道进行特色化课程构建。在此背景下,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开办系列音乐校本课程,为学生打开新的学习视窗。首先,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可以邀请艺术教育机构的专业教师来校进行任教,开展校本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因为,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专业的教师资源是较为缺乏的,有些音乐课程只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因而在音乐素养方面比不上专业教师。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专业艺术教师则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教学开展方面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所以,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邀请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任教,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更有成效。例如,可以邀请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师参与中小学艺术教学,开展音乐类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音乐能力;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开办戏曲类校本课程,带领学生感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使社会教育师资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展进行良好的融合;其次,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可见艺术。一朵花是艺术,一棵树也是艺术,生活中最平凡的一点一滴都能提炼出艺术的结晶,使人获得宝贵的收获。尤其是中小学生,更需要在生活中感悟艺术、熏陶自我。提升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可以紧密结合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开办生动性的音乐课程,如器乐、舞蹈、合唱等均可成为一项课程内容,在这些参与感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中小学生不仅能学到音乐技能,还能锻炼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

二、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发展和推进校园音乐活动

发展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贫困地区经济条件和教学资源欠缺,校园音乐活动开展也就非常受限制。但是,大部分贫困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是较为丰富的,在中小学艺术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文化瑰宝创设生动的校园音乐活动,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比如,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作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兼职教师,经常来给中小学生开办音乐讲座,讲授民间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在增加中小学生民间音乐知识、拓展中小学生视野、提升中小学生民间音乐修养的同时,还能加强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還可以聚集对民间音乐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组建相关于民间音乐的校园社团,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着重培养能力突出的学生,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挥社会艺术资源与中小学艺术教育共同促进融合的优势。

三、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为音乐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视野决定高度,视野决定格局,视野决定未来。受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限制,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局限,因而艺术视野也较为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开展的关键,不仅在于对学生音乐知识能力的塑造,还在于对学生视野的不断拓展。然而,这些实际性问题也都可以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逐一解决。首先,可以联系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提供平台,创造机会,积极帮助。例如,可以联系文化馆、剧团等机构,每隔一段时间给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提供观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剧场里汲取课本中学不到的音乐知识,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其次,也可以邀请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文化馆和剧团的演出,为他们创设适合自身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舞台表演中,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联系非物质文化中心等文化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民间音乐,能够深入到民间亲身体会民间音乐的精彩,借机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再次还可以吸引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参与实践活动,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创造丰富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中得到锻炼,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塑造。

四、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重大,也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更要重视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培养的作用,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之中逐步完善艺术教育实践。但是,在贫困地区,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地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与发达城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加以丰富和补充。在此背景下,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从课程、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全面地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积极发挥对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当地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卫佳诗.泸州市贫困地区艺术文化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酒城教育,2019(3):98-100.

[2]陈磊新.艺术教育对贫困地区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分析[J].艺术评鉴,2017(14):119-120.

[3]钱丽花.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现状[N]. 中国文化报,2012-7-17(7).

[4]黄志雪.浅谈艺术扶贫的作用和工作重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9(6):200.

作者简介:秦林,女,河北曲周,中级,西安石油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及图书馆读者咨询;程洁,女,陕西西安,讲师,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教育;雷贞,女,陕西西安,副教授,西安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演唱。

作者:秦林 程洁 雷贞

上一篇:人事保证论文下一篇:中国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