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

2022-04-19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数量众多,分布在各个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创新、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 篇1: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产学研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合作模式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合作模式选择不当,则会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增加合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合作主体进行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并为进一步解决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不当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因素;模式选择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内涵及结构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在一定制度环境下,为实现各自目标所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实现了对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且体现了收益的分配方式、合作的组织机构和风险分担的比例。产学研合作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产学研合作主体关系在合作过程中的反映,它使产学研合作主体在资源共享机制下将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组合形成一个主体系统,影响这个主体系统运行 是由市场、政府、中介、金融等辅助性 要素主体所组成的辅助系统。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1.合作主体的影响

合作主体是产学研合作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合作主体经济性质以及优势差距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第一,合作主体的优势差距。在产学研合作运行中,由于各合作主体在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影响其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合作主体应该本着优势互补原则选择合作模式。势差是产学研合作存在的基础,是对合作各方优势资源 整合过程。第二,合作主体的经济性质。合作各方的经济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作各方能否达成一致合作目标,从而影响着合作各方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例如,从高校角度出发,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新型现代教育模式,非营利性组织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其合作目标是充分利用合作的优势资源。

2.合作目标的影响

利益最大化是产学研合作的根本动机,利益不仅仅指经济利益还有社会利益,而产学研合作的目标是在利益最大化总的目标下由合作主体经济性质而产生的分目标,目标的差异将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选择过程如图2所示:

3.合作技术的影响

合作技术的特性主要包括技术的成熟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以及技术研发的复杂性等3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成熟度。一般而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具有不同成熟度的技术会选择不同的合作模式,比如面对市场成熟度高的技术可以选择技术转让、短期合作模式,实现周期短、见效快优势。第二,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技术与市场是技术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的市场适用性以及预期收益会直接影响合作主体对合作模式的选择。第三,技术研发的复杂性。一些规模大、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合作主体倾向选择难度较大、复杂性更高的技术研究,它们也更愿意选择长期深层次的合作模式。

4.合作利益分配的影响

对于产学研合作者来说,利益分配是首先被考虑的问题,它们根据自身实力、所处地位以及各自对技术价值认识进行博弈,最终就利益的分配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但是,随着合作项目不断深入,各参与方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知识产权、专利权等归属问题,当合作产生的矛盾不能得到合理解决时,就会影响合作过程或者导致合作中止。

5.合作风险分担的影响

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存在才使得产学研合作存在着各种风险,随着合作不断深入,合作主体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多。基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如图3所示: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过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但是不同合作模式下,合作各方承担风险的程度也不同,这就给合作组织带来选择余地。而合作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决定了其选择的合作模式,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收益被优先于风险考虑,所以它们更倾向于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合作模式;而风险厌恶者则刚好相反,它们更愿意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模式。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主体都承担着各自不同角色,它们之间的合作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从合作模式的主要参与主体对合作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

1.企业对合作模式的选择

企业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其在选择合作模式时更多考虑的是合作所带来的收益。但是,由于合作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不得不考虑风险与收益均衡,最终在考虑自身以及合作对手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另外,不同经济实力和规模企业对合作模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一般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限制更加倾向于选择技术转让等合作方式简单、短期效益明显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引进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而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它们则更愿意选择合作开发、联合一体化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能更好融合双方资源优势,加快信息资源在各主体之间的流动和传递,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高等院校对合作模式的选择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在基础设施、学术队伍、科研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它们必须在模式选择中明确自身定位与目标。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新型现代教育模式,非营利性组织经济性质决定了它的合作目标是充分利用合作的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更好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合作目标决定了其在进行模式选择时更加倾向于能更好保持其自身独立性的技术转让以及委托研究等模式;但是,部分拥有较强实力的高校也愿意选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等模式,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激发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取长期收益。因此,拥有不同地位和身份的高校,应该在合作模式选择上围绕自身的基本职能点展开,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逐步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3.科研院所对合作模式的选择

近年来政府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减少以及机构条件的限制,它们的资金和设备并不充分。越来越多的学研机构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但是,信息不对称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每个合作主体对自己拥有的优势信息存在一定垄断性,尤其是对非完全盈利性的科研院所,因此,大部分科研院所在进行模式的选择时都会考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很多科研机构跟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选择的共建实体等合作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人力、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获得规模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8(5)

[2] 于响生.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1

[3] 安慧娟.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09(5)

[4] 李焱焱,叶冰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2004(3)

[5] 辛愛芳.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4(5)

[6] 曹蕾.吉林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5)

[7]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角色与对策分析——以深圳市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0(10)

[8] 王键吉,周志立,庞有志等.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角色定位和目标[J].中国高校科技,2013

作者简介:

王雪艳(1990—),女,河南人,专业:产业经济学;薛美芳(1990—),女,河北人,专业:国际关系。

作者:王雪艳 薛美芳

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 篇2:

小微企业的征管现状及对策

摘 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数量众多,分布在各个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科技创新、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充分体现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方向,顺应了结构性减税的未来趋势,让纳税人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微企业税收征收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 征管 现状 对策 思考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小微企业一般是指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工业30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工业100)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它的主要特点是:(1)门槛低。一元就可以办厂,全国每天注册的企业达上万家;类型多。既可以是个体户、合伙企业,也可以是独资、专业合作社,还可以是有限或无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真可谓百花齐放、百轲争流。(2)资产形式多。既可以是实物、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货币资金、无形资产;抗风险能力弱。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产品少、附加值低,只生产一种产品或经营一种服务,一旦市场价格波动,借贷大多依赖民间融资,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3)管理粗放。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缺少精细化、专业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二、小微企业的征管现状

以江西省九江县为例,目前纳入税务征管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826户,2015年减免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1774.87万元、个人所得税874.36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316.5万元。由于小微生产销售灵活,内部管理松散,税收管理存在着许多盲点和薄弱点,税收征管现状不甚理想。

(一)登记核实不到位

由于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低,登记方便,加之现在统一实行三证合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了开业登记后,纳税人不再到税务机关办理登记,部门之间虽有资料传递制度和办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许多新企业未录入税务征管系统,形成漏征漏管;加上其规模小、流动方便、经营灵活,有的甚至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和经营场所,或是企业办证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更有甚者,只是为了争取项目、套取银行贷款而办证,根本就没有实际经营,增加了税务机关实地核查和工作难度。

(二)税法遵从度不高

小微企业因受经济性质和规模所限,其在经营理念、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税务管理的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财务核算不真实,掩盖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

(三)税收违法现象普遍

由于小微企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多样,加之开停业频繁,而税管员日常工作繁多,尚无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及时获取小微企业真实信息,难免出现税收管理欠缺。特别是私营企业普遍都是手工记账,部分企业甚至不能按照规定要求设置相关会计核算账薄;或者虽设置账薄,但账目不全、混乱。税务管理上虽引进了纳税评估和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但只限于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的经营数据,静态的监督形式也无从考查企业的动态运营情况,不能考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税收管理中逃、漏税现象严重。

三、小微企业征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依法纳税意识不强,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

小微企业因受经济性质和规模所限,其经营者在经营理念、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有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税务管理的要求;財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财务核算不真实,反映不了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从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税收管理的难度。

(二)优惠覆盖面较窄,力度尚显不足

当前,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业,如餐饮、理发、小型商业零售企业等居民服务性行业,而对金融、建筑、制造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来说,“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的减税标准过低,其根本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税收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按照营改增前服务业税率5%计算,带来的税收优惠月不足1500元,营改增后月不足900元;“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按照小微企业优惠税率10%缴纳企业所得税,一年的税收优惠在3万元以内,对一个企业来说,税收扶持效果不明显,导致部分企业自动放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只对法人企业有效,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仅因注册类型不同就无法享受同等优惠待遇,其结果会导致税负不公,也有悖于国家的政策精神。

(三)优惠的税种不全,无法适应小微发展要求

目前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局限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征税费,其他税种没有涉及。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而对小微企业这两税的税负不低;同时,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仅限于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这一项,而对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最艰难和最关键的方面,如创业初期、技术改造、再投资等没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没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对小微企业的管理服务不到位

小微企业税源分散,依法纳税意识薄弱。而管理分局把税收征管的重点放在了重点项目和重点税源上,认为小微企业的管理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不大,税收成本高,只限于税务登记、自行申报、发票管理,而申报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没有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申报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缺乏税收检查、纳税评估等有效的税收监管和辅助措施;税收宣传手段固化,形式单一,宣传的渗透力不强,相当一部分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因不熟悉优惠政策而未办理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的备案。

四、加强小微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占据了重要位置,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既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使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达到预想目标,笔者认为要做好公平税收政策和强化税收管理两方面工作:

(一)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税收优惠空间

建立统一、完善的税收政策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应从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减轻负担。

1.规范小微企业认定标准。统一小微企业资格认定划型标准,采取以年企业销售收入为唯一标准,未达标的就直接认定,超标就不能享受,便于对小微企业的税收管理。

2.加大减税力度,扩大优惠范围。提高增值税的起征点,建议将小微企业免税范围从当前的“月营业额3万元”提高到“月营业额10万元”,同教育费附加优惠一致,使政策优惠面更广,减轻纳税人负担。扩大税收优惠税种,全部或部分减免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3.公平税收政策,消除性质歧视。梳理、整合现有税收政策,使得小微企业,无论登记注册类型是什么,无论涉及何税,都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

4.完善税收政策,支持万众创业。对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或是投资小微企业的企业在创立时期和投资阶段应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对创立时期的开办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等能够实行税前加计扣除,对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教育经费,提高税前扣除比例,对小微企业进行投资的企业,允许将企业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抵扣。

(二)强化小微企业税收管理

加强小微企业税收征管不仅能规范企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体现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政策倾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规范纳税人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引导企业建立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完善内控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其次,主动为小微企业纳税人提供财务知识和涉税知识的咨询,加快推进税务代理服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第三,提供资金支持,在小微企业经营的前3年,由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税收会计服务。

2.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摸底,在企业关、停、并、转、登记等方面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助,实行动态联查,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建立起税源户定期清查核对制度,将企业实际经营规模、用工和资产等涉税信息资料建立电子户籍档案,摸清税源底数,夯实征管基础;实行分类管理,制定符合小微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的措施和制度规定,加强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以及其他征管资料核实,审核分析涉税信息,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细化不同规模、行业小型微利企业的管理需求,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特点,加大对其涉税信息的掌控,全面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目的;抓好动态跟踪等后续管理,对应享受未享受的企业及时沟通辅导,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确保一个不少。同时,加强实地核查,防止一些不良企业借机弄虚作假,偷逃税收,一经发现,坚决打击,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

3.建立小微企业税收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一对一”上门辅导、12366热线解答、网络辅导等方式宣传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健全账证,规范核算,为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同时主动下企业、送政策上门、通过申报系统提醒服务等方式使小微企業更加快捷享受税收优惠;进一步精简资料报送,简化办税流程,加大网上办税推广力度,降低办税成本;对小微企业经营非主观的善意错误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引导小微企业提升税法遵从度。

参考文献:

[1] 杜钰.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5(7)

[2] 肖卫平.确山县小微企业税费负担调查与思考.北方经贸,2015(7)

[3] 北京市朝阳区地税局 毕军强.部分小微企业缘何自动放弃税收优惠.中国税务报,2014.6.4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地税局 江西九江 332100)

(责编:若佳)

作者:查晓刚 江波

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 篇3:

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变迁(2015—2017)

摘 要:2015—2017年间,进行现金分红的武汉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超过85%的公司至少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超过四成的公司连续三年都进行了现金分红。进行过现金分红的公司每10股派息数(含税)的平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现金分红的总数额(含稅)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单个公司现金分红的数额(含税)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态势。

关键词: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一、引言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随着公司的发展,有必要让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给予投资者合理的回报。现金分红是实现投资回报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投资功能和吸引力的重要途经。

现金分红属于上市公司自治范畴的事项,是否进行现金分红最终取决于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近十年来,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治的基础上对现金分红制度不断进行完善。2008年10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2012年5月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不断完善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公司利润分配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机制。2013年1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完善现金分红的信息披露及监督机制,引导投资者形成稳定回报预期和长期投资理念。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用以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强现金分红透明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8年9月30日,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增加了现金分红的相关条款。

本文主要从是否进行现金分红、如何进行现金分红、现金分红的数额、占净利润的比重这四个方面来研究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变迁。

二、文献综述

有文献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矛盾性。戚聿东和肖旭(2017)认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冲突,制度环境的变迁减弱了现金分红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冲突,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1]。强国令、李曜和张子炜(2017)认为创业板企业IPO后大比例现金分红属于与企业成长性相违背的悖论,损害了中小股东的长远利益。企业在IPO时的资金超募比例越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2]。

有文献研究上市公司持续分红问题。蒋秋菊和李丹蒙(2018)认为连续现金分红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平滑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连续现金分红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实现利润平滑[3]。谢德仁和林乐(2013)认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分红能力取决于同时拥有正值的留存收益和充足的源自自由现金流的自由现金[4]。

部分文献着重于研究影响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因素。彭利达(2016)认为大股东不偏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而且能减弱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5]。李桂兰和罗诗(2015)通过比较主板和中小企业板A股2006—2012年控股股东有关数据,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经济性质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具有显著的作用[6]。蔡伟毅和邓光宏(2014)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验证了沪深两市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四个板块间每股股利与股利分配率存在的显著差异性[7]。

有的文献研究了现金分红的政策问题。李慧(2013)认为证监会出台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提高了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高的企业和盈利水平低的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降低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和盈利水平高的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8]。袁梁(2015)认为农林板块上市公司在证监会出台半强制现金分红政策后进行现金分红,没有出现显著的现金溢价效应,分红政策对投资者回报的影响不显著[9]。陈修谦(2016)认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迎合强化分红政策要求,强化分红政策重要时点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意愿有明显的影响,现金股利溢价和现金分红意愿呈同向变化[10]。

三、是否进行现金分红

上市公司是否进行现金分红,需要综合考虑经营状况、公司章程、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诸多因素。

2015—2017年,进行现金分红的武汉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越来越多的武汉上市公司加入了现金分红的行列,表明现金分红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和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认可。

2015—2017年间,超过85%的武汉上市公司至少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四成武汉上市公司连续三年都进行了现金分红,其中,湖北能源(000883)在2015年进行了两次现金分红,累计达到4次。只有7家公司连续三年没有进行现金分红。这7家公司中,精伦电子(600355)、ST仰帆(600421)、祥龙电业(600769)和长航凤凰(000520)这4家公司的累计未分配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值,石化机械(000852)的累计未分配利润连续两年为负值。*ST凯迪(000939)2015和2016年底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值,但该公司2017年严重亏损,当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3.8亿元。三特索道(002159)虽然累计未分配利润连续三年为正值,但是该公司2016年出现较大亏损,当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394万元。总体而言,这7家公司没有进行现金分红的主要原因是盈利状况欠佳。

2015—2017年间,有3家公司除了现金分红以外还分配了股票股利。中国应急(300527)2016年每10股送红股0.5股,2017年每10股送红股1股。精测电子(300567)2017年每10股送红股5股。汉商集团(600774)2017年每10股送红股3股。但总的来看,采取股票股利方式进行利润分配的公司只是少数,武汉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式主要还是现金分红。

四、如何进行现金分红

本部分主要通过每10股派息数(含税)这一指标来研究武汉上市公司如何进行现金分红。

2015—2017年,进行过现金分红的武汉上市公司每10股派息数(含税)的平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标准差在逐年小幅递减。2015年,海特生物(300683)以7.5元位居首位,*ST凡谷(002194)以0.1元位居末位。2016年,光迅科技(002281)以5元位居榜首,金運激光(300220)以0.06元位居榜尾。2017年,精测电子(300567)以5元位居首位,鼎龙股份(300054)以0.1元垫底。

2015—2017年,烽火通信(600498)连续三年进行现金分红而且每年的每10股派息数(含税)均为3.4元。葛洲坝(600068)、楚天高速(600035)、长江传媒(600757)、宏发股份(600885)和人福医药(600079)这5家公司不仅连续三年进行现金分红而且每年的每10股派息数(含税)逐年递增,分红力度逐年加大。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武汉上市公司每10股派息数(含税)的分布状况,本文将每10股派息数(含税)分为六个区间,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每10股派息数(含税)的区间分布状况见表1。

2015—2017年,每10股派息数(含税)在“1元以下”和“1元(含)-2元”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2015—2017年分别有65.39%、75%和72.5%的公司位于这两个区间,其中2016和2017年均有17家公司的每10股派息数(含税)在1元以下,数量位居六个区间之首,比2015年增长了一倍多。

五、现金分红的数额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数额(含税)是根据每10股派息数(含税)和公司的股份数量计算出来的。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总数额(含税)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2016年现金分红总数额(含税)为44.72亿元,比2015年的50.37亿元下降了11.22%,2017年现金分红总数额(含税)达到57.9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将近30%。

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数额(含税)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无一例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

武汉各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量差异较大,据此计算出来的各公司的现金分红数额(含税)之间的差异也较大。2015年,长江证券(000783)以16.6亿元位居首位,*ST凡谷(002194)以556万元位居末位。2016年,葛洲坝(600068)以9.49亿元位居首位,金运激光(300220)以75.6万元位居末位。2017年,葛洲坝(600068)以12.34亿元继2016年之后继续位居首位,海波重科(300517)以317万元垫底。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数额(含税)的分布状况,本文将现金分红数额(含税)分为六个区间,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数额(含税)的区间分布状况见表2。

2015—2017年,现金分红数额(含税)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和“1亿元(含)-5亿元”这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2015—2017年分别有65.38%、55.56%和60%的公司分布在这两个区间,2016和2017年均有14家公司的现金分红数额(含税)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这个区间,数量位居六个区间之首,比2015年有较大增加。

六、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

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代表上市公司愿意从净利润中拿出多大比例用于现金分红,这既反映现金分红的力度,也反映出上市公司对于现金分红的重视程度。本文用“现金分红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这一指标来表示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

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最大值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态势。

2015年,天喻信息(300205)以307.40%位居首位,也是2015年唯一超过100%的公司,*ST凡谷(002194)以7.41%位居末位。2016年,中百集团(000759)以842.59%位居首位,超过100%的还有南国置业(002305)和国创高新(002377),其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00.34%和375%,塞力斯(603716)以5.91%垫底。2017年,南国置业(002305)以151.13%位居首位,也是2017年唯一超过100%的公司,同时也是唯一连续两年超过100%的公司,鼎龙股份(300054)以2.86%位居末位。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的分布状况,本文将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分为七个区间,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的区间分布状况见表3。

2015—2017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在“10%(含)-20%”和“30%(含)-40%”这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2015-2017年分别有57.70%、52.78%和47.5%的公司分布在这两个区间,其中,分布在“30%(含)-40%”区间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比最高。少数公司的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了100%,表明这些公司除了动用当年净利润之外,还动用了以前年度累积的未分配利润用于现金分红,这反映出公司对于回报投资者的诚意。宏发股份(600885)是唯一连续三年进行现金分红而且数额占净利润的比重逐年递增的武汉上市公司。

七、结论

2015—2017年间,武汉上市公司在现金分红的状况总体向好。进行现金分红的武汉上市公司数量和占比均在逐年增加,超过85%的公司至少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超过40%的公司连续三年都进行了现金分红。进行过现金分红的公司每10股派息数(含税)的平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在“1元以下”和“1元(含)-2元”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总数额(含税)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单个公司现金分红的数额(含税)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和“1亿元(含)-5亿元”这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2015—2017年武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最大值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在“10%(含)-20%”和“30%(含)-40%”这两个区间的公司数量较多。

如果某一家上市公司具备现金分红的条件但却长期“一毛不拔”,会让公司以“铁公鸡”的形象展现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这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2015—2017年,越来越多的武汉上市公司认识到现金分红对于公司未来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加入到现金分红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戚聿东,肖旭.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提高了公司价值吗?——基于制度环境变迁的调节效应[J].投资研究,2017,36(11)36-58.

[2] 强国令,李曜,张子炜.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悖论——基于股利掏空理论的解释[J].中国经济问题,2017,(2):68-79.

[3] 蒋秋菊,李丹蒙.上市公司连续现金分红与利润平滑动机——基于两类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5):95-109.

[4] 谢德仁,林乐.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分析——基于上证红利50指数成份股的数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43-48,55.

[5] 彭利达.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3):98-106.

[6] 李桂兰,罗诗.控股股东特征与现金分红: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5,(5):55-65.

[7] 蔡伟毅,邓光宏.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分析及板块差异[J].中国经济问题,2014,(5):48-58.

[8] 李慧.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策略的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1):56-63.

[9] 袁梁.半强制现金分红政策对农林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5):56-61.

[10] 陈修谦.强化分红政策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迎合行为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6,39(10):60-65.

作者:杨波 蔡万里

上一篇: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下一篇:风险投资项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