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性质分析论文

2022-04-18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我国诞生了一大批“红帽子”企业,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与公有制有着联系,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此后,随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我国曾专门为解决此类企业遗留问题出台了多份政府文件,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与公有制的剥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业企业性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企业性质分析论文 篇1:

关于民企业性质的社会学思考

摘要: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以往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概括,但企业性质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其兴起的社会生态背景及其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以社会生态的方法加以分析。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发展逻辑,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民营企业;性质;社会生态;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着一定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划分,也包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在给企业自身提供财富积累的同时,也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税收来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在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不断活跃的助推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恐怕又不只是一个“公与私”划分所能概括了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依据这样一些事实展开的思考:

1、关于企业性质的讨论,人们通常视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概括。然而,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在中国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更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有如此重要影响。民营企业以自己坚实的步伐和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它与国有经济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坚固基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鉴于此,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仅局限于经济学范畴就不够了,人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视域观察思考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

2、有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之后,这些家族企业开始进入两代人财富、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从第一代创业者来看,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许多企业是在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对于第二代继承人来说,面对企业传承和社会道德的双重关注和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转制、创新、发展问题。摒弃家族制企业的桎梏,引进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运用现代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本身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中地位的需要。当下的民营企业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若干观点评述

民营企业隶属于民营经济范畴,谈到民营企业需要考察一下“民营”的含义。在国外,“民营”的基本含义是指“民间经营”,即非官方的组织运营活动,对民营企业没有特别的界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法、德等国曾出现过所谓国有企业民营化浪潮,而在现行的许多国家经济循环中,民营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民营成为极为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应运而生,从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城镇个体户,到80年代末出现私营企业,再到90年代更大规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范畴。按现行国家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划分,民营企业是指除注册登记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实际上,民营企业既包括民有民营,也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私营、合作制以及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的企业。因此,有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也存在着各种说法,比较集中和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所有制角度认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成分是非国有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就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以民间资本的社会化运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单位,它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无上级主管的民办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等。私人资本(资产)所有权始终在企业性质的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即使将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需要界定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需要明晰各个投资人的产权,因此,所有制是永远不能模糊的,否则无法揭示其本质特征。以产权界定民营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非国家直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完全由自然人与非国有法人组成的民有企业。

2、从经营管理者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的本质在于“非政府、非官方”的自主经营。由政府占有并直接插手委派干部经营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强调由“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民营与私有之间没有必然一致的关系。民营经济就是民本经济,而民本的性质强调的是“民有、民享、民治”。

3、从产权交易调整角度认为,民营企业本质上是对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替代。企业的产生是人的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性组织。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它比以往的国有企业更能节约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够带来更大利润和显著效益时,便应运而生并获得发展。因此,从产权调整和成本收益角度看,民营企业具有对国有企业替代和创新的性质。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注入新的资本实现企业的更新,民营企业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显著的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得到扩张和发展,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特点。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体现的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民营企业作为具有等级性质的科层组织,其内部构成之间不像市场主体之间那样具有平等性,这样就决定了其生产活动过程和经济社会特征具有显著特点,如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实际占有与支配;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不断扩充经济实力,进而谋求更多方面利益;个人财产和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但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具有不对称性等。这些即是民营企业具有的重要的组织属性。

上述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解释,无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经营管理效率的角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只是强调了企业特征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社会制度与环境变迁的大背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是人的经济理性假设,产权制度调整强调了经济效率,但这些观点并没有对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特定时期产生给出充分的说明。企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企业的经济学意义固然很重要,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改造意义同样重要。民营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它还具有更多的社会学属性,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并不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目标的产

物。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必定要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而它的不断发展壮大又使整个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发生改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及观点

毫无疑问,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形成和壮大一直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成为与原有的社会体制异质性最高的部分,从而引发出人们许多思考。对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如何观察分析,选择怎样的角度加以认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学的视角: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考察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然释放出的能量;也有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形成是源于政策性和市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党和政府采取的扶植鼓励政策,才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在并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与政府行政体制缺陷相结合,具有某种程度的畸形特征;更有人提出是共产党扶植了一个资产阶级,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当前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仍需要加强研究,人们需要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观察,分析认识当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崛起于改革时代的民营企业,不仅是我国新社会力量的交点,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承认,由于体制、环境和个体素质等因素,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同于西方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也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特质。任何模式的社会生产都有其组织方式的社会特性,而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也必然有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因素以及它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角度。

(二)社会学的方法:以社会生态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定性

所谓社会生态分析就是运用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观点,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强调全面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生态学关注的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社会生态分析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人文科学中的简单归纳演绎,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关照。在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实际上经常发生着各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实现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完整的、相互依存的运动发展规律。

这里借鉴生态学方法对民营企业性质展开研究,即是将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将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体制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环境因素,通过对民营企业兴起与整个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分析,阐述民营企业所以产生并得以发展的社会根据,探讨环境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形成、走势所具有的作用,揭示社会变革对这一演变所具有的特殊要求,探寻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认识上的路径和方法。

(三)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社会生态观点

1、社会是一个构造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诸多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发展系统,它们各部分建构合理、运行有序、相互和谐会产生共同的推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反之,配载不合理,超越或是滞后于社会所提供的时空要求,这个社会就不能产生高效的运动,会引发种种矛盾,甚至出现危机。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方面,它的产生必定与历史的某个时代相结合,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产生,也是一种生态的过程,它与整个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发展系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提高和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的能量也会随着环境系统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当我们对民营企业进行系统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有将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认识,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才能看到它的历史作用,才能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

2、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民营经济的复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指导方针、发展构想有着密切关系,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讲,过去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鼓励和扶植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敢于否定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桎梏,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确定。以往对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民营经济所采取的人为限制和消灭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而这一新生经济成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足以表明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的复生与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所取得的双赢结果。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产生有它的既定逻辑,不会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的复兴有它的社会生态环境基础。首先,从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它的成功其实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工农业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海陆空)、邮电、水利等不仅具有一定规模,并已形成网络,国家工业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其资本积累的过程十分漫长,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相对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要优越得多,成本低,回报率高。如果没有国家的大量投入,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只是民营企业的自然发展就不会呈现出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其次,人类社会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其生产力和阶级力量状况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个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权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保证了我国公民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体系上看,民营企业植根于中国不断开放文明的制度建设之中,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从经济结构上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壮大了国民经济,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它全部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自然消失的。而它的全部利益的实现与其所承担义务的完成状况,取决于它与主政者之间所建立的共生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程度。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营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民营企业能否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上顺利、稳健地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它在未来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植于民众需要和社会要求,人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企业在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宝梁

创业企业性质分析论文 篇2:

企业性质争议引发职务犯罪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我国诞生了一大批“红帽子”企业,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与公有制有着联系,也遗留了许多问题。

此后,随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我国曾专门为解决此类企业遗留问题出台了多份政府文件,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与公有制的剥离。也正因为如此,蒙牛、万科、联想等大型企业才得以诞生,成就了陈东升、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在内所有挂职下海的92派的创业传奇。

近日,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所涉及的山西栖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栖凤公司”)就是由当时特定背景下成立的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公司”)重组成立的一家公司,而被告人姜福祥也和92派一样,在1992年由山西省宁武县建设局副局长位置上改为担任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并在商海打出了一片天地。然而,和其他92派风光辉煌所不同的是,他目前身陷囹圄,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问题的根源恰恰是改制后栖风公司所产生的企业性质争议。

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姜福祥与栖凤公司

1988年12月,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属全民所有性质、企业性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隶属于宁武县建环局(全称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时设政府部门)管理,股级单位。

1992年,由于宁武县政府人员编制过剩,全县14万多人口中,有7000多名政府在职人员。为了减轻行政负担,县政府鼓励部分在职干部主动走出去下海经商,创办领办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宁武县建设局副局长的姜福祥响应号召,主动申请走出去创办领办企业。

据时任宁武县县委书记、县长等退休老干部回忆,宁武县委常委会会议决定在撤销原股级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新成立宁武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姜福祥被安排到该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而在宁武县政府于2014年12月5日出具的一份《关于原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山西栖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性质的认定》(以下简称《认定》)中,也有“1992年,宁武县委常委会会议决定撤销原股级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新成立宁武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时任宁武县建设局副局长姜福祥兼任该公司经理”的表述。据悉,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官办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姜福祥作为下海经商的原国家干部,对“国家干部身份”拥有一定的情结,因此并未变更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企业性质在内的各项工商登记资料,而这恰好为今后其身陷囹圄埋下了伏笔。

据了解,当时宁武县政府包括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内总共决定成立了八大公司。此后,由于经营不善,其他公司相继倒闭,只有姜福祥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房地产公司生存了下来。不仅如此,姜福祥积极地“跑市场,走项目”,企业不断壮大,又相继成立了五家子公司。

1996年1月22日,根据相关政府文件精神,由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其五家子公司共同发起改组成立山西栖凤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姜福祥担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宁武县政府出具的《认定》中也有相同表述。

而据时任宁武县委及政府相关领导回忆,1996年前后,姜福祥成为县里下海创办领办企业的典型,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公开表彰,并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时任山西省省体改办的领导还曾专门来到宁武县对姜福祥创办的经济实体进行考察。为了顺应当时改革的趋势,姜福祥申请将房地产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同组建山西栖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4月9日,山西栖凤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栖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栖凤公司)。

被指控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罪

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栖凤公司发展成为山西省的知名企业,拥有数亿元资产,姜福祥也多次被各级政府部门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据姜福祥爱人回忆:“他从小就喜欢盖房子,有了这个公司后,也是不断地把赚到的钱又投进一个一个新的项目中。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但他从来没给过我一整捆钱(万元)!孩子也从来没住过好房子,都是住的普通商品房,为这个我们俩没少打架。女儿结婚的时候,他也不给钱,为这个我哭了好几天。”

据栖凤公司员工介绍,他们的姜董事长,自己出差都住100多元的连锁酒店、吃大碗面。

然而,时间进入到2014年,姜福祥及栖凤公司的命运突然改变。

2014年3月,山西省纪委接到相关举报后,对姜福祥采取了“双规”措施。此后,姜福祥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一案由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终结,于2015年4月13日移送忻府区检察院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又于当年5月5日转至忻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忻州市检察院“忻检诉一刑诉(2015)33号”起诉书称,被告人姜福祥利用担任栖凤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栖凤公司公共财产共计3700余万元,涉嫌贪污犯罪;被告人姜福祥利用担任栖凤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便利,挪用栖凤公司公款2900万元归个人使用,用于经营活动,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均属于身份犯,其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宁武县政府也在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之后,作出了一份认定栖凤公司具有国有性质的《认定》。理由是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或称“房地产公司”)被认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栖凤公司系由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其余五家子公司共同组建。而在这当中,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占股达74.8%,因此作出了栖凤公司是国有控股、集体参股企业的判断。宁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向记者表示,《认定》确为宁武县人民政府出具,认定栖凤公司的国有性质主要依据为相关工商注册资料,宁武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立之初,宁武县相关政府部门确实进行过出资,但以什么形式具体出资比例等细节都已经无据可查。而栖凤公司组建的情况,并没有查阅到相关政府文件。

此外,宁武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表示,虽然认定栖凤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却并没有找到这些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栖凤公司进行管理的文件。而宁武县负责管理国有性质公司的宁武县经信局局长也表示,栖凤公司并不属于其部门管理。

栖凤公司企业性质成定罪关键

据悉,在最初移交法院立案过程中,这份《认定》被忻州市检察院作为一份重要案卷材料提交给了法院。

辩方律师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这份《认定》后,认为这是忻州市检察院认定栖凤公司是国有性质公司的关键,遂向忻州市检察院呈递了书面意见,认为在企业性质认定过程中,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针对宁武县政府出具的这份《认定》,将会提起行政诉讼撤销该《认定》。

而最终,在庭审举证质证环节,控方并没有提到这份《认定》,但这并没有改变控方对于栖凤公司属于国有性质的认定。

而姜福祥的辩护人认为,栖凤公司和1992年成立的房地产公司的企业性质认定是判断姜福祥是否涉嫌犯罪的关键和前提,而判断企业性质并不能仅靠一纸工商登记,而应该依据宁武县政府有无真正对1992年成立的房地产公司进行过投资,以及栖凤公司在成立时是否存在国有股份。

辩护人认为,从证据情况来看,并无任何宁武县政府对房地产公司有过投资或栖凤公司含有国有股份的证明材料。宁武县政府没有向房地产公司及栖凤公司投过资,栖凤公司也并无国有股份。因此,将栖凤公司认定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定性上存在根本错误,在客观事实上存在重大遗漏。

在庭审中,辩方举出大量的证据用以证明栖凤公司的企业性质并非国有,其中包括多名宁武县政府的时任领导和公司职工的证人证言,用以证明政府没有对涉案企业出过资或者进行过国有企业化的管理。另外,证据中还包括各级政府向栖凤公司授予的优秀民营企业奖状、奖杯。在众多证据当中,还有两份证据让记者印象颇深。其中一份是宁武县统计局在2014年1月所记录的《单位普查表》中显示,栖凤公司的企业控股情况为私人控股;另一份是宁武县税务局在2009年出具的多份完税凭证中显示,栖凤公司的注册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专家论证:疑罪从无

由上述争论可见,控辩双方各执一词,无法针对栖凤公司的企业性质达成一致意见。而栖凤公司的企业性质,却是能否认定姜福祥涉嫌犯罪的焦点。

对此,国内一批知名的刑法、刑诉法、行政法、公司法专家在经过论证后认为,虽然栖凤公司被起诉书认定为国有控股、集体参股企业,但是一方面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一种严重不符合国有企业方式运营,另一方面该公司内是否存在国有资产及集体资产无法得到确认。因此,客观上认定栖凤公司系国有控股、集体参股企业的性质存在困难。

栖凤公司的实际股东及入股资金来源、性质的认定存在疑问,该情况系改革开放初期特定历史背景下较为普遍的现象。栖凤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没有被地方国资委监管过,始终按照民营企业方式运营。宁武县政府也多次表彰姜福祥为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栖凤公司为优秀民营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栖凤公司始终按照民营企业的方式运营,姜福祥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个人意思与公司意思、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存在严重混同。

关于贪污罪的指控,姜福祥在主观方面、行为客体、行为等方面不符合本罪的认定,且由于栖凤公司的管理经营存在着企业产权性质不清、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等严重不规范的情形,因此难以认定姜福祥实施了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故不能认定姜福祥存在贪污犯罪的情况。

关于挪用公款罪的指控,如贪污罪的结论可以得出,姜福祥在主观、行为客体等方面同样均不符合本罪的认定,因此同样不应认定姜福祥存在挪用公款的情况。

此外,相关专家还表示,栖凤公司的情况并非特例,系改革开放初期特定历史背景下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来区别看待,不能仅通过企业的工商登记等形式便武断地认定企业性质的本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产权界定基本原则是“谁投资,谁拥有产权”。正确界定企业性质需从投资主体、企业经营的积累等诸方面综合分析。另外,《暂行办法》还指出,全民所有制单位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发生的产权纠纷,由全民单位提出意见,经同级国有资产部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司法程序处理。由此可见,“协商”是解决产权纠纷的前置程序,协商无果再选择通过诉讼方式确权。鉴于此,在涉案企业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公诉机关直接以诉讼的方式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该做法存在不妥之处。

作者:祁彪

创业企业性质分析论文 篇3: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摘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孵化器的运营特性,试图阐明孵化器的商业逻辑和孵化器对创业的价值源泉,定义了孵化器商业模式,给出了孵化器商业模式五要素分析框架和孵化器商业模式四象限图,分析了孵化器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指出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卓有成效地促进创业,对上海市30个孵化器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孵化器;商业模式;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文献标识码:A

孵化器是直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企业家的服务机构,是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是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孵化器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已形成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6个大区的孵化器协作网络,省市孵化器协会20多个,截止2006年末,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达548家(其中国家级168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00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1434家,累计毕业企业19896家,吸纳1.3万留学回国人员、46万科技人员和众多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出569家年收入过亿元的科技企业和53家上市公司,孵化器行业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但是,我国孵化器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如孵化服务不够专业、整合资源能力较弱、收人渠道单一等,简言之,孵化器亟待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孵化器对企业的服务急需从物业、政策为主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的孵化服务提升,增强以孵育为主的核心能力。

我国孵化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归结为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问题,从提高孵化器孵化服务质量、运营效率,更好地促进创业出发,有必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孵化器的运营,国内学者对孵化器已有不少研究,涉及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经营模式等一些重要问题,但尚缺少在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概念框架下对我国孵化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系统分析。

商业模式是包含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本身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

1 文献综述

美国人曼库索(Mancuso)早在1956年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30年之后出版的《企业孵化器:基于全国的调查》一书对孵化器给出了定义,并对美国孵化器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孵化器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视并形成共识: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运营环境和服务,是创业企业间提供创业精神的桥梁,孵化器自身及其形成的网络能给人驻企业带来增值效果。

孵化器行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以政府、大学建立的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私营或政府、大学、私营混和的孵化器,早期的孵化器多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为目的,表现出很强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对孵化器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孵化器运营中某个或某些因素的作用,如孵化器经理对创业企业的创业计划的影响,对创业者的激励是否影响创业成功,伴随着孵化器行业的发展,私营孵化器中有一部分孵化器以赢利为目的,即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房租和服务获取收益,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出现异质化,Allen和McCluskey曾发现不同类型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Peters等发现虽然不同类型孵化器对提供的孵化服务没有显著差异,对人驻企业的毕业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的孵化器毕业企业数明显高于不提供类似服务的孵化器。

大学孵化器促进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一直引起不少学者的重点关注,O’Neal用成功案例详细分析了大学孵化器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运营步骤,Lendner和Dowling通过对全球300个大学孵化器调研。发现大学孵化器外部网络关系和组织网络服务对促进创业企业的销售率和融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是大学孵化器运营中的关键因素,对美国ATI大学孵化器、英国Connect政府型孵化器和加拿大CETAC政府型孵化器进行的国际对比案例分析表明,成功的孵化器运营模式与规模、范围、当地资源、服务团队中专家的数量和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990年后,传统模式经营的孵化器出现持续经营危机,而一些孵化器借助资本市场的发展却快速地将创业企业孵化成上市公司,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特别是其持续发展的模式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新的关注,而后新出现的孵化器主要是以赢利性为目的,多数由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并以投资高科技中小创业企业为主,通过创业企业上市后出售股权获取收益。

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不但与传统非赢利性孵化器有着本质区别,即使与初期的赢利性孵化器相比,其运营模式也不一样,赢利性孵化器的收入来源有房租收入、咨询服务收入、投资创业企业出售股权、房租和咨询服务获取创业企业股权再通过股权出售获取收入等,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的根本差别体现在:传统孵化器以提供有形服务为主,而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新型赢利性孵化器着重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管理咨询和资本服务,解决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和管理问题,通过对创业企业培育3年左右的时间,在资本市场上高价出售股权而获利,此类入驻企业多为IT网络和通讯类高科技企业。

国内孵化器建立得比较晚,孵化器的研究也相对滞后于国外,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孵化器建设的经验,指导国内孵化器建设,一些研究者指出:国内孵化器行业经过模仿、学习、实践,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资源配置网络化、效益化、资本化等方向发展,孵化器从开办准备阶段逐渐发展到以提供完善物业和管理、投资咨询为主的成熟阶段,最终发展为一个盈利机构。

国内孵化器在发展初期,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①完全事业型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由政府、事业单位投资,对孵化器的管理采取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②事业企业型的运营模式,由政府、事业单位投资,孵化器的日常管理按照企业化经营,实现收支平衡;③企业型孵化器,孵化器是企业法人,由股东投入资本,完全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

2000年左右,国内企业化经营的孵化器越来越多,社会和创业企业对孵化器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界和理论界开始重新定位孵化器,从孵化器的收入渠道、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合作模式、孵化器治理结构调整等来探索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和持续发展,①重新定义:孵化器是适应复杂经济而诞生的新商业形态,重点体现在价值管理方面,即发现创业者的潜在价值,培育创业型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孵化器自身的增值,②拓展收入来源:孵化器的收入来源除了房租、物业费之外,可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获取收益,如重庆峡光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市场拓展等服务时不收费,但当企业实现收入时享有提取一部分的收益权,③与风险投资合作:风险投资和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成长的两大工

具,风险投资团队对创业企业在资金运作、管理咨询方向的指导相对职业化,对企业成长把握度比较好,但接触不到创业企业的内部运营信息;而孵化器与创业企业关系比较紧密,但对创业企业在资金和管理咨询上的指导相对较弱,通过建立孵化器管理公司来运作风险基金和提供孵化服务,更能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其实际问题;专业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合作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成立资本型专业孵化器,人驻企业经过金字塔型的4层筛选和孵化,最后输送到资本市场,④调整孵化器治理结构:公益性科技孵化器为了解决对入驻企业孵化资金和引入民间股东问题,可采取双层股权结构吸引民间资本,然后通过对创业企业资助并占据一定股权获取回报。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的孵化器研究一致认为孵化器对促进创业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对孵化器研究的共识是:无论是公益性或盈利性孵化器都要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孵化器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孵化器的收入模式,甚至已有国外学者提到孵化器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但更多研究集中在孵化器运营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很少从孵化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收入实现系统地分析孵化器的商业特性,揭示其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对创业者的价值源,从研究方法论来看,主要是通过具体案例来描述某个孵化器的运营。

本文在已有孵化器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应是一种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新尝试。

2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

商业模式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国外学者把商业模式视为一个整体概念,包含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企业内外部资源、收入模式等因素,认为商业模式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会随着环境和行业的变化而变化,商业模式分析方法集中于组成要素的分析,主要有四种:①商业模式四要素法,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②商业模式五要素法,市场、价值主张、成本与利润、价值网络、竞争战略;③商业模式三维分析法,公司价值链的形成、市场创新能力和收入模型;④商业模式9要素法,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

孵化器商业模式(incubator business model,简称IBM)是阐述孵化器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人驻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获取持续运营现金流或持续盈利,最终实现持续经营的商业逻辑,孵化器需要重点解决为谁服务、如何组织资源提供服务、价值如何产生和配置、收入模式与孵化服务相一致等问题,本文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出发,分析孵化器的五要素(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动态能力和收入模型),建立孵化器商业模式要素分析框架。

孵化器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客户定位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衡量孵化器定位指标依据孵化器是否建立入驻条件(是否有明确要求如行业要求)和毕业条件(是否有明确的期限要求或营业额要求等),孵化器在实际执行中越严格遵守其制定的入驻和毕业条件,其客户定位就越明确,反之就模糊。

孵化器能为人驻企业带来的价值,即孵化器为人驻企业提供什么有利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有形服务,以及管理、融资等无形服务,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的价值越大,或提供的服务越多,提供的服务越高级,需要的网络资源也就越多,价值链就会越复杂,因此本文从网络资源多寡来判断孵化器价值链的复杂程度,从硬件服务到软性服务,从软性服务到资本服务,网络资源参与者越多,孵化器的价值链则由简单走向复杂。

孵化器动态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孵化器制度和团队的建设完善程度与学习能力,孵化器的制度越完善,并能在实际运作中执行、修正,则其动态能力越强;孵化器服务团队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动态能力就越强,孵化器内外资源整合能力也就越强。

孵化器现金流影响到孵化器是否正常运转,获取现金流能力与现有流入现金流的多少和未来现金流获取的潜力有关,现有现金流固然重要,但对维持孵化器持续增长来说,未来现金流更为重要。

关于孵化器商业模式五要素的定义、评判角度及其描述见表1。

3 典型孵化器商业模式(IBM)

美国孵化器协会(NBIA)对孵化器的定义中指出孵化器是通过其自身或其网络关系给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提供资源支持或服务来加速创业企业的成长,从孵化器商业模式5要素角度看,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与孵化器的特性相关,相对固定,决定着孵化器的性质,另3个要素随着孵化器的经营活动而发生变化,体现出孵化器商业模式的个性及多样性,本文分别以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作为坐标轴,定义孵化器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简单模式、价值链陷阱模式、专一模式和资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商业模式其价值链、动态能力和现金流模型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参见图1。

孵化器的实质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技巧、知识和商业咨询的网络,在我国,四种典型孵化器商业模式尽管各具特点,但仍具有其共性的商业逻辑(见图2),如孵化器网络里,一般都有孵化器、企业、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四个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孵化器由于其定位和价值主张不一样,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动态能力及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也不一样,体现出网络资源控制力不一样,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1)简单模式的孵化器商业模式构成中,孵化器以为任何行业的企业提供房屋租赁和物业为主,带有一些简单的科技政策咨询及政府关系服务,如工商税务关系协调,不需要或极少需要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为人驻企业服务,孵化器的竞争力仅体现在低廉的房租或优惠的税收政策上。

(2)价值链陷阱模式类型孵化器,其服务机构网络发达,孵化器希望通过自身力量和社会网络为所有企业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需求,但其收入来源与单一模式区别不大,孵化器的相对低的收入很难长期维持高成本的支出;由于其增值服务未形成孵化器的现金流,很难留住已建立起的专业服务团队,此类孵化器无法建立团队成员与孵化服务相提供的有效激励模式,容易陷入收不抵支的局面,是值得警惕的一种模式。

(3)专一模式类型孵化器,其定位明确,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创业企业,孵化器根据创业企业的行业特征,寻找有闲置技术服务能力的科研机构,共同给创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①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以低成本为创业企业提供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②拓展孵化器现金流渠道;③解决科研机构的富裕服务能力问题,专一模式弱点在于动态能力和价值链弱,除了特定的技术服务之外,其给初创企业提供的创业孵化服务内容比较少,网络资源相对比较少。

(4)资本模式孵化器,通过与社会投资机构合作,直接或间接投资创业企业,通过对创业提供投资服务来全面开展其他服务,定位明确,投资和服务于有潜力的特定行业的创业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其股权出售获取收益,很显然创业企业的成功,即是孵化器的成功,孵化器通过与投资机构合作给

创业企业提供全程的专业技术加管理咨询服务,整个孵化器有着明确的制度和服务流程,服务团队由各种专业的职业人士组成,孵化器与外界联系很密切,特别是与相应的行业研究机究和资本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服务链,研究机构的项目到孵化器里孵化、成长,再到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群聚集地,最终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四种类型的孵化器由于其对客户的定位和价值主张不同,相应的社会网络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不一样,从而导致孵化器的服务能力、社会资源、盈利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通过孵化器商业模式因素分析中的动态能力、价值链和现金流模型三个因素来体现,由表2可清楚地看到,简单模式是孵化器比较原始的一种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最低;价值链陷阱模式孵化器有可能进入发展的陷阱;专一模式服务明确,投入产出相对较高;资本模式能与企业一起共赢,相互得到提升。

4 上海市孵化器商业模式实证分析

198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上海市第一家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孵化器行业经历了开发区内建孵化器、大学周边办孵化器、区域经济圈内设孵化器和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四个发展阶段,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包括在建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个,详见表3,本次分析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孵化器协会提供的2006年底火炬中心统计数据和各个孵化器在网上的公开资料,统计范围是32个孵化器,剔除2个孵化器数据不全,实际分析30个孵化器。

4.1客户定位分析

孵化器定位分析,主要是依据孵化器是否有入驻条件和毕业条件,特别是入驻条件是否有行业倾向性.经统计如下,30个孵化器中有13个对入驻企业的行业进行筛选,定位比较明确,在13个孵化器中11个是专业孵化器,1个综合孵化器,1个投资型的孵化器;剩下的17个孵化器不对入驻企业设置筛选条件,定位比较模糊。

4.2价值主张分析

如孵化器以向人驻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为主,提供软件咨询服务较少,则该孵化器的价值主张是偏向于有形服务;如孵化器以向入驻企业提供资本服务为主同时带动向创业团队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入驻企业进驻孵化器是看中孵化器的服务而不是办公场所,则该孵化器的价值主张是提供无形服务,上海市30个孵化器都直接或间接提供办公场所和物业服务,基本上每个孵化器都提供政策咨询和科技中介代理服务,但具体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或专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别,从统计数据看,4个孵化器设立专门的企业发展部提供管理咨询业务,11个专业孵化器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4个孵化器的股东为投资公司,其中有两家表明是以种子投资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另外有4个孵化器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为人驻企业提供投资咨询业务,因此能够从投资角度和与人驻企业共担风险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有效提供无形的管理咨询服务的孵化器仅有8个,提供有形服务为主的孵化器还是占大多数,达到70%以上。

4.3价值链分析

孵化器价值链复杂度的判断,关键是看孵化器是否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融合投资资源向创业企业提供各种无形服务,这意味着孵化器价值链的构成不但有政府、科技中介、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科研机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投资机构,从统计结果看,上海市30个孵化器中,仅有7个孵化器与投资机构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即21%孵化器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服务,其他22个孵化器资源渠道还是比较弱,其价值链相对比较简单。

4.4动态能力分析

判断孵化器动态能力主要是看该孵化器制度和团队是否健全,制度判断是从有无入驻条件、毕业条件和创业孵化服务流程,或该孵化器是否是国家级孵化器,团队健全从团队人员充足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判断,国内孵化器主要存在孵化服务人员少、入驻企业多的问题,这个指标是根据企业数与服务人数之比来表示,指标越高,表示该孵化器工作人员缺乏,提供服务的人较少,即团队不充足;团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以文化程度来判断,若孵化器大专以上人员占总人员的比率低于30个孵化器的平均数,则认为该团队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从统计数据看,上海市孵化器中有16个孵化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入驻、毕业条件和服务流程;17个孵化器企业数与团队数相比低于整体平均数,即17个孵化器团队相对充足;9个孵化器的大专以上人员高于总体平均数;统计结果表明,仅有6个孵化器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20%的孵化器同时符合制度和团队健全这两个条件,这表明上海市整体孵化器的动态能力比较弱。

4.5现金流模型分析

从本文提出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判断现金流模型能力的高低,一是根据其现在的现金流能力,二是根据其未来现金流潜力,未来收入潜力是根据现金流来源来判断的,无形服务现金流的潜力应大于有形服务的潜力,从获取的数据看,上海市孵化器的现金流来源主要分成三部分:①综合服务收入,以房租和物业收入为主;②投资收入,但并非是投资入驻企业收入为主;③其他收入,以政府税收返还为代表的政府补贴,从总体收入分成来看,综合服务收入占68.74%,24个孵化器以该收入为主,投资收入占12.44%,仅有8个企业有投资收人,且并非以投资入驻企业收入为主,其他收入占18.82%,仅有18个孵化器有该项收入,因此,上海市孵化器现金流来源结构目前没有大的差别,且都仍是以低现金流潜力为主,本次判断现金流能力的高低仅仅是相对的概念,以现在的现金流能力高低来判断,高于平均数者为相对现金流能力高,2006年30个孵化器平均现金流为582万元(注:去掉两个极端数),根据统计数据,上海市有13个孵化器2006年现金流高于总体平均数,表现出较强的现金流能力,其他17个孵化器现金流能力较弱一些。

4.6商业模式因素分析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表4可知,上海市孵化器行业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客户定位和现金流模型这两个指标相对比较高些,也仅为43%,从分析过程中可看到,我们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对这两个指标的定义和要求都不是很高,特别是现金流模型,事实上所有30个孵化器主要还是以房租、物业收入和政府补贴为主,产生软性收入的孵化器很少,更不要说有资本服务收入产生,另外,价值主张、价值链和动态能力指标均低于30%,孵化器提供的服务仍是以有形服务为主,孵化器对资源和网络关系的控制能力仍比较弱,价值产生和分配模式单一,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价值仍体现在房屋出租、物业服务和科技政策服务上,增值服务相对少且仍未得到企业认可,孵化器对合作伙伴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等的价值贡献不明显,绝大部分孵化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所分析的30个孵化器中,共有13个事业型的孵化器,综合孵化器为19个,主要控制或管理的股东为政府、大学或高新区背景的孵化器共20个,企业管理背景的10个,5个孵化器里有股东为风险投资公司,其中3个是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在2000年前成立的孵化器有10个,国家级孵化器10个,经上海市

2006年认定为A级的7个,从这些数据来看,上海市的孵化器还是以政府、大学办为主,孵化器发展最快的时间是在2000年以后,孵化器存在走向专业化和企业化管理方向的趋势,并有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到孵化器的建设中,本文试图按四种典型商业模式所体现的共性特点(见表5),探讨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是否与孵化器实践发展的方向吻合。

早期成立的孵化器和事业性质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简单模式,多数为综合孵化器,股东以政府、大学、高新区为主,孵化器经营模式比较简单,因为成立时间较早,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一些孵化器的业绩得到国家和上海市的认可,这与该模式在短期内维持平衡发展是相适应的。

价值链陷阱模式的孵化器基股东、类型和成立时间基本上与简单模式差不多,但国家和政府对这个价值链陷阱模式的孵化器认可度很高,这与商业模式分析是吻合的,这批孵化器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基本是从简单模式中成长得比较快的孵化器发展过来,这样其才有能力和精力尝试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开拓和建立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人驻企业服务,但该模式下的收入能力或更准确地说是未来的收入潜力还是比较低,因为其收入模式仍与简单模式一样,这是该模式下的最大问题,额外或高额的成本找不到相应的收入模式来弥补,长此以往,该模式是很难维持平衡的。

专一模式的孵化器绝大部分成立在2000年后,股东和类型已经和前面两个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股东不再仅仅是政府或政府性质的单位,已经出现企业性质股东,类型上是专业孵化器,这与上海市孵化器行业提倡孵化器要市场化运作、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相吻合,经过7年的发展,这些专业孵化器逐步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认可,特别是2007年起,实践界和理论界都认为专业孵化器是今后孵化器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与本文商业模式分析方法下也是一致的。

但仅有专业性还是不够的,孵化器还要有强的社会资源来支撑,同时要求孵化器要有强的动态能力来整合这些外部资源为人驻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要求专一模式的孵化器要走向资本模式的道路,在实践中,具备投资服务能力是孵化器发展的一个方向,上海市有4个孵化器符合资本模式,成功运作的有1个,该孵化器特点是专业孵化器、企业化运作、股东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从其目前运作业绩来看,已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从实际运作情况看,该孵化器的服务团队由从事过审计、律师、投资等专业人士组成,能为企业提供高级的管理咨询服务,股东本身为风险投资公司,在资本界有很好的资金资源和渠道,其本身也能为人驻企业提供种子期资金,孵化器能通过投资入驻企业,和创业企业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其孵化服务将从创业企业的成功中得到有效的补偿。

因此,资本模式的孵化器能取得良好的自身效益,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是孵化器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孵化器的资本模式不仅仅可以从为企业提供硬件服务获取收益或现金流,同时还可以依靠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获取充足的收益或现金流来支撑孵化器的良性发展,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会有更大的动力通过孵化器成立创新生态系统促进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对创业企业的培养将进入一个产业化、规模化培育的时代。

5 结果及启示

孵化器作为帮助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机构,如果其商业模式不清楚,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问题,那就很难为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创业咨询服务,本文提出了孵化器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认为孵化器要解决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动态能力和现金流模型五个要素相匹配的问题,指出孵化器理想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提供创业企业资本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产业化与规模化培育创业企业,获取现金流,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本文运用所提出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对上海市30个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可以看出,上海市孵化器行业的发展,初步印证了资本模式的孵化器能较好地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在自身取得较好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产生不错的社会效应,代表着孵化器商业模式发展的一种方向,资本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孵化器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本服务,并整合价值链上更多的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创业企业的成长会给孵化器带来丰厚的投资服务回报。

本文对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初步的,对上海市孵化器行业30个孵化器进行的分析,样本量还是太小,结论的推广需要增加更大的样本量,此外,本文没有就孵化器商业模式对创业企业的影响进行论证,这也是今后所要研究的方向。

作者:梁云志 司春林

上一篇:城市体育和谐社会论文下一篇:音乐文化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