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经济性质审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我国农村现行审计模式面临协调机制差、国家审计不到位和乡镇经管站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文章基于现有文献中审计模式的梳理和评述,提出改进的农村审计模式新思路以及该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立性经济性质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立性经济性质审计论文 篇1:

独立性经济性质审计论文 篇2:

改进农村审计模式新思路

【摘要】 我国农村现行审计模式面临协调机制差、国家审计不到位和乡镇经管站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文章基于现有文献中审计模式的梳理和评述,提出改进的农村审计模式新思路以及该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审计模式; “双头管理”的内部审计; 协调机制

一、农村审计模式概述

农村审计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使得农村经济活动在审计力量的威慑下按照正常的轨道进行,防止、发现并纠正农村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资金使用的违规违纪、效益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我国现有的农村审计按照其主体、对象及内容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目前,我国农村审计模式主要由国家审计机关和乡镇经管站主导的内部审计构成。该种农村审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但其也越来越不能克服农村审计“量多、面广,而审计力量有限”的难题,并逐步凸显出国家审计和乡镇经管站内部审计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审计“重复”和审计“真空”并存。

第一,国家审计机关与乡镇经管站主导的内部审计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现有农村审计模式,缺乏审计结果从下至上的汇报机制和从上至下的沟通机制,国家审计和乡镇经管站内部审计对审计结果互不交流。因此,农村审计中会出现对同一笔资金出现“多头监管”,重复审计,例如国有农业企业资金,而对于一些预算外资金,则没纳入审计范围,农村审计出现“监督漏洞”。

第二,国家审计机关对涉农资金的审计没有到位。一是地理范围缺位。国家审计工作人员每年对涉农资金的审计一般只到县和乡镇,忽视了对农村的审计。二是审计目标缺位。国家审计一般只注重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忽视资金使用效益性审计。三是审计内容缺位。农村审计只是审计农村资金,忽略农产品价格、农村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审计等内容。

第三,乡镇经管站的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农村不少地方在实行“村账乡镇管”之后,乡镇经管站不仅要完成农村日常的会计经管工作,而且每年一些人员还负责对农村进行审计。因此,乡镇经管站“自己做账,自己审计”,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慢慢消失,农村审计监督日益弱化。

二、现有农村审计模式改进的主要做法及其缺陷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审计的需要,农村经济活动处于“监督缺位”的状态,因此,改进现行农村审计模式的措施成了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在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国家审计范围延伸说”——将农村审计全部列入国家审计的范围,设立专门的农村审计监督中心,负责农村中所有的审计工作。

笔者认为,首先,将农村审计全部纳入国家审计范围的法律依据不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不属于国家审计监督的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特殊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农村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既包括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农业贷款,也包括社会集资以及外资。显然,社会集资和外资不属于国家审计的范围。其次,国家审计力量有限,难以承担农村全部的审计工作。国家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任务繁重,因此,将农村审计全部纳入国家审计范围,可能无益于农村审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种:“委托CPA审计说”——乡镇经管站由直接审计者向对外协调者转变,并代表村民委托CPA进行社会审计。

我国农村开展社会审计的条件并不成熟。一是审计准则条件不成熟。我国现行审计准则并未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作出专门规定,而现行审计准则中关键的审计概念并不适合农村审计对象,例如可容忍错报和重大错报风险。二是配套制度条件不成熟。CPA对企业的审计有相对完善的经济法和证券法的支撑,从而审计结果有较强的威慑力,而农村审计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因此就算CPA审计了,其审计建议也是没有下文,审计威慑力低,监督效果弱。三是农村会计水平、内部控制不成熟。社会审计的顺利开展有赖于良好的财务会计水平和内部控制,农村中账簿混乱、做账凭证依据不足的现象大有存在。

第三种:“委托除CPA外第三方机构审计说”——在县(市)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受村民有关委员会委托进行有偿审计。

该种农村审计模式也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经济性质难以确定。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属于政府设立的,但又面向农村提供有偿审计服务,有政企不分的嫌疑,有损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其次,没有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审计资源。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有着较为丰富的农村审计经验,而县(市)级政府设立的农村审计机构忽略了这块审计资源。最后,该机构提供的是有偿审计服务,无形中加重了农村的经济负担,削弱了贫困地区的审计积极性。

三、农村审计模式改进新思路

本文将针对现有模式的缺陷以及现有思路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农村审计新模式(如图1所示)。

改进的农村审计模式主要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农村审计机构和“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构成。

(一)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审计机构

按照《审计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政府审计机构。因此,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政府审计性质的农村审计机构,对农村进行定期审计。

该机构的设立包含两点新意。一是审计内容的拓展。审计的内容跳出传统的农村审计思维圈子,不仅包括重要涉农资金。同时,应该适时扩展审计内容,比如农村环境审计、农产品价格审计等。二是审计信息共享协调机制的建立。共享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审计“重复”和审计“真空”,形成全方位的农村审计监督。

该机构的设立充分利用、吸收了现有农村审计模式下的资源。一是法律资源。《审计法》是该机构运转的法律依据,无需重新立法,节约了立法成本。据相关资料,我国的立法周期一般为三至五年,有些法律甚至要超过十多年才能最终立法。二是人力资源。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高、审计组织体系完备,能够保障农村审计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

设立“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该中心直接受乡镇政府行政领导,与乡镇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向乡镇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的经费由乡镇政府财政预算承担。审计业务技能上接受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审计机关的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的业务人员由乡镇政府从乡镇经管站中推荐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但人员任免权归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

设立“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的主要优势在于:

第一,农村审计独立性得到加强。首先,经费来源有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的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财政统一拨付;其次,人员任免独立,中心的人员任免权最终归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减少了乡镇人民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非正常干涉。

第二,农村审计的专业性得到提升。中心工作人员“只审计,不做账”,只负责农村有关单位日常财务收支和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双头管理”的领导体制,可以促进审计信息的共享。该中心不仅要向乡镇政府负责,同时要向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汇报工作,使得内部审计的结果能够与县级人民政府的农村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信息。

(三)改进的农村审计模式的特点

第一,存在自下而上的汇报机制和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定期向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和乡镇政府汇报审计工作结果,接受它们的双重管理。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审计机构建立农村审计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审计模式内的沟通、协调。

第二,国家审计职责分明、重点突出,提高了国家审计在农村中的审计质量。该模式用列举的形式列明了农村审计中归属于国家审计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涉农资金审计,还包括农村环境审计、农产品价格审计、农产品检疫情况审计等新内容。农村中开展的国家审计重点关注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性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农村问题。

第三,“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独立性强于乡镇经管站的内部审计。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与乡镇政府其他部门平行,并受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领导,经费由乡镇政府统一拨付、人员任免权归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从而提高了独立性。

四、农村审计改进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第一,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者阻扰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

第二,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代理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第三,明确“双头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的法律地位。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省政府可以按照《审计法》和《全国农村审计条例》,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审计条例。

第四,用法律推动农村审计模式中审计信息共享协调机制的规范运行。不同的审计部门之间由于部门利益,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等信息通常处于相互封闭的状态,打破这种状态需要靠法律等强制性力量的推动。●

【参考文献】

[1] 赵素宁.关于农村审计工作重点环节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9(8):89-90.

[2] 陆晓晖.农业审计概念与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审计月刊,2007(12):9-11.

[3] 朱朝晖,陈建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35-39.

[4] 周杰,王志雄.注册会计师业务在农村扩展的一些探索[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4):32-34.

[5] 王宝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模式研究——基于浙江实践[J].审计月刊,2008(4):16-18.

作者:林洁 周思维

独立性经济性质审计论文 篇3: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分析

摘 要:纵观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现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很多企业即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外部经济环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企业的审计人员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会运用抽样审计、个体审计等方法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进行风险预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全面性,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很多技术都可以实现大量审计工作,资深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云计算、云存储看到这些直观的计算结果,可以对企业阶段内的经营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结果也更为可靠、直观。

关键词:内控;经济发展;市场

一、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一)对审计开展流程的影响

通常企业间的审计业务开展是,审计人员要等到结束时期获取全部经营数据之后才能开展审计工作,我国以前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业务都是按季度划分,第二季度审计第一季度,以此类推,追加半年审计和年终审计等,传统审计的不能动态化的开展审计和财务监管,而且针对性开展的审计业务大多也是也抽样审计为主,一个企业季度审计全部开展审计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要求是非常大的。这种不能及时性的开展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的判断与实际有着差距,这在企业日常经营是一个隐患的问题,不利于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对审计模式结果方面的影响

现阶段,企业单位的审计职责开展,因为对于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程度提高,但是应用技术的加大,加上网络中存在大量的病毒漏洞以及人为的恶意,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不太准确,计算机时代的网络普及,让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处理方式等得到质的提升,除却网络安全攻击的问题仍然存在之外,企业内部假账更容易操作。通常情况下,因为企业自身内控措施的不合理,会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出现很多资金管控的风险,我国企业资金空管风险主要是贪污腐败和经营不善的层面上,经营不善属于不可控风险,由市场、政策多种影响,审计只需要提供单纯的经营报告即可,但是贪污腐败的存在纯粹是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不到位的所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中如何发现,在当下的业务中,因为管理者不直接参与基层业务的进行,导致一些人会利用票据、流程、信息不对等等行为进行贪污腐败,而且很多时候不进行深层次的审计调查,很难发现,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对审计结果存在很大影响。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一)结合实际,立足自身

现代大企业基本已经完善了自身的审计应用职责,存在问题较多的多数分布在中小企业中,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特点,一些审计采用的技术、工作流程等不是太过熟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只有熟练应用新技术,完善自身的企业制度,引进人才,采用新型应用,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学习优秀的审计工作案例,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这也是推动审计在实际经营中的作用,实现审计稳步发展。

(二)增强管理,注重实效

近年来,中国市场的经济环境在面对国际时有了巨大的改变,全球化的竞争开展,让身处经济重要交汇地的中国也在面对巨大压力。市场环境的日益成熟,企业也要相对应的根据环境谋求未来竞争发展之路,审计未来必要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正逐渐体现出来。经营决策者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开展的经营方式也应该顺应多方面因素,可以酌情开展单独具管理审计部门或者个人负责,区分开传统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找准对应的定位。

(三)加强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作为企业要大力推广审计的实践,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鼓励考证、学习审计工作的优秀案例,掌握一些现在审计常用的软件等,打造合格的审计队伍。对于审计工作从业者,要明确自身审计工作的职责,严格明确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严格性、及时性,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从业务、支出、收入等各项数据中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核算,给出合理报告,通过阶段性的报告分析,为后续的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方向。要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本着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工作目标,履行预测、规划、控制和考核等职能,加大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力度,个人也要多多学习相关审计知识,关注国内先进企业的优秀经验,立足自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实用性和拓展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经营管理经验,避免走弯路、退路等。

(四)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当在审计实际开展的工作中,加强各项数据计算的监控,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数据制度,必须對实际业务开展的所有出、入、损耗、营收等所有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密切关注一些的耗费资金、回报较少、流程繁琐的生产经营,上述情况要积极总结,归纳好月度、季度、年度的报表数据。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审计信息管理机制,需要及时、积极主动的收集关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方面消息,一旦有任何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消息或者趋势出现,必须要针对市场及时的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属实则必须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企业利益,此外,该应该开展对应的审计交流活动,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同时可以考虑通过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建设完善自身的财务监控预警体系,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能够将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流程的控制,完成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信息化和大量数据积累,去除利弊,及时止损等,利用云计算分析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形成和推送预警信号、开展关联传导分析,合理运用科技规避风险,全面展示企业经营情况。

(五)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审计工作流程

作为企业审计从事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审计合理核算制度,涉及到企业日常运营的具体每笔业务流程都要规范。论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伟大的事都是要从一件件不平凡的小事中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审计从事者也不例外。

要自觉遵守数据正确计算、流程正确处理的章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前瞻性等,从身边的每一笔数据交互计算,每一个流程做起,违规操作要从自身根本坚决杜绝。更要保持审计的职能发展,对待新技术应用的场景,关注阶段性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关注审计要求和前景预测,排查企业不合理的经营策略和资金投入,要以全面的企业审计开展来辅助企业日常运营。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进程快速推进,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审计工作形式与工作制度都面临这较为严峻的改革形势。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背景下,合理的运用审计开展审核监督和财务管理,加大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的适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应该合理的建设自身的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审计监督的要求,不能只注重形式,要以动态管控,让审计工作可以发现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适应企业的发展趋势,科学持续的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曲乐.国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分析[J].山西财税,2019(06):46-47.

[2]刘卫华. 从企业发展历程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N]. 中国审计报,2018-08-01(008).

[3]李欣.基于安然事件的审计独立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32):240.

[4]曹炳高,马铁军,方翔宇.转型期对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再认识——基于审计独立性分析[J].金融纵横,2013(08):80-87.

[5]翟夢.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独立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228.

[6]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07):16-20.

[7]安文忠,徐洪波,钱秀菊.基于经济性质视角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J].财会研究,2010(12):34-35+53.

[8]叶静.基于企业发展历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0(04):89-90.

[9]余义文.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7):71-72.

[10]张聪.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114+135.

作者简介:

王倍(1984年6月)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当前职称:中级会计师,学历:本科.

作者:王倍

上一篇:深基坑施工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治理现代化国家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