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然而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存在的具体问题后,主张从银行角度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提出了优化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 篇1:

新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呼唤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务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和技能,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文章从财务管理环境、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我国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乃至如今的网络经济,其发展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等等。这些变化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财务管理创新已经不可避免。高等学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迫切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中外财务管理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即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因此,在科学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就必须首先分析财务管理学科发展所面临的环境状况。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分析

1.经济环境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全球经济逐渐知识密集化。因特网的建立,形成了全球单一的电子市场基础;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的销售,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也跨越了国界。企业通过互联网不仅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可以从事网络经贸活动(即电子商务)。互联网络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使地球“缩小”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资源共享、高速运转、多元化发展的一体化经济,经济模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如家庭办公,与生活(如网上购物),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如虚拟企业的组建,和管理方式(如网络财务的应用)。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求得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变革要求企业变为松散、精简和更加灵活的结构。总公司重点从事设计、组装和开发市场,生产分包给外围公司,公司之间构成各种协作关系。大公司之间组成战略同盟,大公司与小公司构成几何网络企业。一种虚拟的动态联盟组织便适应时代的需求产生,供产销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将延伸到企业之外。

2.技术环境

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企业可以以柔性技术为基础保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将网络与财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开发网络财务软件,实行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

3.金融环境、社会环境

电子货币成了网络交易市场的主要货币流通结算工具,互联网的延伸使得全球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都可以进行交易,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将资金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且流通费用、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将成为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网上银行的建立为网络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金融保障。网络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相应会带来社会变革,企业组织和工作结构、社会工种的改变也将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是财务管理技术方法、职能、观念革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其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针对当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满足21世纪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要以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这个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企业剩余分配。(2)公司理财手段和方法要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3)要做到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安全管理并重,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规避风险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上的财务管理创新要得以顺利的实现,必须将其纳入到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上来。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根据我们对其他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

2.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

3.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

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

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可以说这方面改革和发展差距还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此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还存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知识结构定位

高等学校既然以育人为基本职能,那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规格做出规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在培养目标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对于财务管理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而又与工商管理领域的其他多个环节存在广泛联系的学科专业来说,确定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1. 处理好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管理能力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中一门综合性很强且关系企业经营全局的管理业务。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

2. 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

“通”与“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为各“行”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相关“行”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又十分密切和普遍,这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专才”,这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与上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应有三大支柱,即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

四、培养途径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必须建立健全现代教学体系,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必要的实训设施,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等。

1.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应实现最佳组合,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从主要学科来看,主要有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从主要课程来看,主要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哲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法学(含经济法)、美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量分析方法、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税收实务、贸易实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成本管理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财务、金融工程、项目评估、审计学和毕业设计,等等。

2.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3.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作者单位:陈小云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

黄丽萍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15.

[2]路永佳.财务观的价值判断[J].新经济,2005,1:23.

[3]尚洁.网络经济的财务发展[J].?计算机世界,2004,5:19.

作者:陈小云 黄丽萍

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 篇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然而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存在的具体问题后,主张从银行角度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提出了优化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对策

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存在的具体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财务问题越来越多。

1.1 资金短缺,筹融资能力差,融资更加困难

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渠道获得的资金,占中小企业融资总量的90%以上,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不足10%。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渠道并不畅通。据“2009经济半小时”报道,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波及的面越来越广,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缩,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更加凸显,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一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更为不利,出现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偿债能力和信用度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当然也敬而远之。

1.2 资产疏于管理,财务控制薄弱

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中小企业中的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控制力量不足。

1.2.1 对现金管理不到位,导致现金闲置或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他们对现金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随意性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很难使现金快速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浪费。

例如,企业认为自己经济效益好,明天可能收到的钱就认为已经是今天的钱了,于是,花钱大手大脚,过量购置设备,不考虑经营风险,结果一旦遇到经济效益突然下跌就会出现资金短缺,陷入财务困境。

1.2.2 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会越来越普遍,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会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促销。但由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不高,无严格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更无相应的责任部门来组织落实,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沉淀,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并隐含着较大的坏账风险。

例如,中小企业的客户中有很多信誉好的客户,企业经理认为应收账款百分百的可以收回,因此对追款问题不急,很少上门催收,有时甚至拖沓一年以上,显然这样做的弊处是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坏账风险又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和利息损失。

1.2.3 存货控制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对存货缺乏有效管理,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的控制不到位,致使存货周转失灵,造成资金呆滞。

1.2.4 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2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状况问题的对策

下面从银行和中小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状况问题的对策。

2.1 从银行角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银行作为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2.1.1 加强金融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中小企业对银行来说到底是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还是一座金矿,浙江泰隆银行给出了答案。他们正是用看“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这种创新手段,通过这种近乎走家串户的地毯式企业调查,使泰隆的业务不断做大。浙江省建设银行分行与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新产品网络联保,其操作就是通过阿里巴巴提供给银行中小企业的网上交易数据供银行筛选,银行选出优秀的中小企业予以提供贷款。

2.1.2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的重要手段。

2.2 从中小企业自身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在政府、银行等外界力量的帮助下,中小企业更要从自身方面探索、思考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2.2.1 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拓宽融资渠道,选择多种融资形式。如风险投资、典当等。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或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高发展空间和高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或者在产品研发阶段和市场进人前期,急需资金之际,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渠道,利用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可以尽快启动。典当是以实物抵押,不涉及信用并且其期限短、周转快,有其特有的便捷性。因此,典当十分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当户的资金需求。但典当贷款也存在缺点,除贷款月利率外,典当贷款还需要支付较高的综合费用,包括保管费、保险费、典当交易的成本支出等,因此它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这一点需要提请中小企业予以注意。

2.2.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信用等级

中小企业要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要避免使用现金结算方式,要集中账户管理,增强现金统一管理意识,把资金和业务集中在一两个银行账户。将资金集中不但能提高自身在银行的地位,同时也可大大降低财务成本。

2.2.3 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竞争力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还是要提高企业实力,使银行自愿为中小企业贷款。这种自愿其实就是真正的商业利益驱动,而非政策指令强制。在面对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小企业一定要守住阵地、扩大份额,要在产品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品牌的打造、品牌的增值等方面来综合地做好应对之策,要不断开拓,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竞争力。

2.2.4 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为此,首先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特别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当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即接近所谓理想的“现金余额为零”,说明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其次,注意合理的存货比率——存货与流动资产总额之比。企业应对采购物资实行定额控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使物资结构趋于合理,尽量减少储备资金和成品(商品)资金的占用,应充分利用市场这个“仓库”的观念,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存货是越少越好。再次,要严格控制“三期”——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及应付账款周期。存货周期是通过当期的销售额和库存资金占用之比来体现的,只有通过缩短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和减少库存、加速产品销售,才能缩短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周期即账款回收天数,应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政策,千方百计缩短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周期是指充分利用供货方允许企业支付货款的期限,这样企业可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周转,但也应注意不能拖延应付账款周期而影响企业信誉。最后,努力降低“三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这三项费用可以说是直接耗用掉了的一部分流动资金,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三费”是企业当务之急。还要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绝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的严格管理。

2.2.5 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首先在投资立项上要进行管理与控制。对投资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对市场的分析规避风险。如果是借入资本搞项目投资,还必须考虑筹资成本。除了进行可行性研究外,还可以对该项目进行不可行的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意见中分析利弊得失,从而取得比较切合实际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其次在投资项目管理上要进行分析与控制。项目投资以后,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不能以投代管,投资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投资对象除了听其汇报、审阅其方案外,有条件的还要选派得力人员到被投资企业去参与管理,及时反馈经营情况,发现问题要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中。最后对对外投资项目的选择,也可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从实际操作讲,企业实际投资的多元化,如产品开发多元化、生产地区多元化等,可采取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和多种经营的做法。多样化的投资可以减少或抵消风险因素的不利变化。

3 结 论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财务问题进行思考,得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状况问题的对策:即从银行和政府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力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凯.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财务,2009(1):43-45.

[2]王威然.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完善[J].企业家天地,2008(2):78-80.

[3]刘欢.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5(5):66-68.

[作者简介]张跃强(1982—),男,山西运城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企业管理。

作者:张跃强

风险投资财务问题论文 篇3: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财务战略分析

企业同自然人一样关心自己的生命,羡慕长寿者。世界上虽有一些长寿公司,但更多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很短的。在日本和欧洲,企业平均生命仅为5年,而在美国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因此也就有很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很多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近几年来,理论界讨论的重点主要是在具体细化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广泛用于研究其他经济管理领域。由于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内涵和强度特征不尽相同.也就产生不同的财务问题,这就要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理财策略,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

正如薛求知和徐忠伟两位学者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系统的解析》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卡尔·马科斯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劳动价值论。微观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企业森林原理”以及科斯定理的基础之上,经济学家们通过对企业黑匣子生命现象的探索最终促成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诞生。

1965年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以“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论题,系统地探讨了社会组织的生命力与生命周期问题,对组织生命力与一般生物界生命体的生命力进行严格界定与区分。提出两个重要界定;一个是,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但无法预期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停滞后仍有可能恢复生机。由此得出结论:一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这一论断对后来的理论研究无疑产生了深远的意义。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葛瑞纳教授(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企业研究学者们的广泛青睐,并将其运用于多学科研究。

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二十多种。其中爱迪斯的研究最为系统。爱迪斯(1989年)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与盛年期)与老化阶段(包括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前期、官僚期与死亡期)。企业的成长与老化主要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他认为‘企业年轻时充满了灵活性,但控制力却不一定总是很强;企业老化时,关系变了,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却减少了。”灵活性强,企业变革相对容易,但控制水平较低;控制力强的企业往往缺乏灵活性,缺乏变革的意向。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可能会陷入不同的陷阱中。如在学步期,企业易陷入创业者陷阱;在青春期,面临新人与元老的矛盾。

我国学者陈佳贵等按照企业规模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求生存。高速发展,成熟,衰退和蜕变五个阶段。李业按照企业的销售额把企业发展分为初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三多、邹统钎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将企业成长历程总结为专业化、多元化和归核化三个阶段,韩福荣等提出了基于灵活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的三维生命周期模型。

总的来讲,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始于50、60年代,繁荣于70、80年代,90年代末形成新的高潮,如今有二十多种模型(见表1),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使用的描述术语不同,采用的划分依据不同,得出的阶段数也不同。但是,不同的模型都包括了与企业一般情况(企业年龄、规模、成长率和、核心任务和面临的挑战)和组织结构有关的因素。

现在根植于多学科研究中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多将企业生命周期简化分为四阶段:初生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化期)。(见图1)

本文也将以这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探索各个阶段企业财务问题的特点,进而总结出不同阶段企业应采取的财务行为。

二、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面临的财务问题

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企业将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机遇,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财务问题 以下将分不同阶段介绍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要面临的财务问题。

(一)初创期的财务问题

在企业初创期阶段,创业者满怀抱负,组织系统虽不完善,但具有活力创造性和胃险精神充足,创业者之间团结一致,凝聚力强,但企业资本实力弱,产品品种少,生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企业形象尚未树立。此时,由于创业者创业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还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的价值较低。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总是青睐高价值的企业,对低价值企业会采用非常严厉的歧视政策。因此,创业期的企业缺乏通畅酌融资渠道。具体表现在,此时的企业没有经营的现金流入,而只有投入和经营的现金流出,由于对企业发展前景的担忧以及初期企业巨大的投入,投资者不愿追加投入。另外,除了抵押之外,企业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在企业初创期,现金流入量远远低于现金流出量,经营风险非常高,具体包括;新产品能否试制成功,如果试制咸功,它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如果被接受,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予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如果这些都实现,企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等。

(二)成长期的财务问题

在成长阶段,企业开始由小到大,实力逐步增强,企业的经济增长使创业者看到了希望,因而企业的组织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不减,创业者也愿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昌一定的风险;企业注意重点发展有前途的产品,虽然盈利不多但增长速度较快。此时的企业由于市场的扩张,要求生产能力也相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投资急剧增加,因此,企业出现了严重酌“资金饥渴症”。此时,尽管创业者已经具备一定蛇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但由于企业的迅速扩张,创业者可能发现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融资成为此时的主要问题。由于急剧扩张,此时的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是,由于企业往往存在高速增长的良好预期,因而对高债务比率的风险往往不敏感,总之,此时的企业尽管赢利能力很高,但是企业的利润都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因而企业的资金始终短缺。

在这一阶段,企业销售量快速增长,同时需要追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趋于平衡或者前者稍小于后者。较之创业阶段,成长期所蕴含的经营风险会有所降低,但在绝对值上仍然会很高,这时的经营风险主要与产品的最大市场份额以及企业持续增长的时间长短有关。

(三)成熟期的财务问题

当销售增长最终减缓下来时,企业进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切入点往往是几种重点产品成功地占据了市场甚至获取了优势地位。这时企业的形象得以树立,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盈利水平达到高峰,但增长速度放慢;企业逐步设立各

种部门,组织体系趋于完备。但组织系统内的创业者之间开始产生矛盾,组织系统凝聚力被削弱;守成思想开始出现,企业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减退,因而组织活力显得不足,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是以核心业务发展到顶峰为标志的。此时,企业原有产品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企业的业务还在增长,但增长率已大大下降。由于不需要对原有产品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使得企业出现大量富余闲置资金。

总的来讲,进入成熟期的企业由于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导致资金利用效率和资产负债率都较低,尽管企业融资渠道通畅,但企业不愿意过多地负债。此时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但缺乏长期的赢利能力。

(四)衰退期的财务问题

企业在成熟期之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企业不思进取,没有及时调整业务、增加新产品或新业务,使得原有的核心业务孤立无援,企业业务量逐渐递减。其二,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仓促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者领域,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该行业的管理知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过早地夭折。其三.企业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盘点自己的核心能力,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获取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资源,将企业导入新的成长曲线,企业将进入更加辉煌的青年和;仕年时期。因此,有学者将衰退期称为分化期,依据以上的三种情况,成为分化期似乎更为合理。

这一时期,随着企业原有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都减少,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如果此时的企业不及时调整原有核心业务,其赢利能力及自我资金积累的能力将逐渐降低,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将面临问题。如果此时的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也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供给不足,把企业推向破产。

以上分别论述了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遇到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可以借鉴表格比较进行归纳(见表2):

三、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应采取的财务战略分析

在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对的财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之后,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理论学界根植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着重从多角度、不同规模企业、分行业来具体细化研究企业理财行为。从财务管理不同角度来讲,研究主要从融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理财目标等方面来讨论解决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方面问题;从公司规模来讲.研究集中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决策的研究;从行业来讲,集中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决策的研究。

(一)初创期所应采取的财务管理行为

从融资方面,来讲由于初创时企业风险很大,因此,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资金、创业基金、风险资金以及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尽管资金成本很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孵化期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从而稀释资金成本。

从风险预警来讲,创业期企业的财务战略安排应是关注经营风险,尽量降低财务风险。与此相适应,企业在该阶段应采取以下财务战略:(1)从筹资战略看,企业初创期适宜通过权益资本筹资,建立牢固的财务基础,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成长,初创期企业一般不宜采取负债筹资。这是因为一方面,初创期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很大,债权人出借资本要以较高的风险溢价为前提条件,从而企业的筹资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初创期企业一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应税收益,利用负债经营不会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而对于权益筹资,由于初创期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投资有完全失败的潜在可能,因此风险投资者在其中起很大作用。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将资本投资于企业,是因为预期企业盈利能力未来会出现高增长。(2)从投资战略看,企业初创期适宜采取集中化投资战略,即通过内部获得发展,以开辟自己的根据地市场,争取获得一种优势地位。初创期企业注重的是生存和进行初步的积累,企业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因此需要开辟市场。通过实施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市场或某一地区市场,重点投资于特定目标,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能力,发挥学习效益,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

从理财目标来讲,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其战略目标是生存与发展,企业着重点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应该是销售额最大化。

(二)成长期所应采取的财务管理行为

从融资来讲,在该阶段,企业可以着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资金的支持,创造各种条件上市,一旦上市就可打通一条宽阔的融资渠道,降低负债的比率。当然,上市的成本非常高.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上市。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存在,适度的负债也是此时企业常用的策略。企业可以借助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融资,因为,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很高,这些机构在利益酌驱动下会降低借贷的门槛。

从风险预警来讲,在这一时期,经营风险仍然很高,因此财务风险应当很低,这就意味着新的替代资本和增资融八仍应通过权益筹资方式筹集。由于公司的产品已经经受了市场的考验,而且公司经营已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新投资者较之风险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要低,企业有可能从较广泛的潜在投资群体中搜寻新的权益资本。当然权益筹资方式也包括提高税后收益的留存比率。如果两种融资途径都不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最后可考虑采用负债融资方式。

从理财目标来讲,企业处于成长期时 其战略目标是发展:仕大,这个时期是企业的关键时期,成长顺利可以发展成为巨型企业,反之,则会导致破产。企业的着重点是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利润、增强企业实力,企业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是在扩大销售额的基础上争取利润最大化。

(三)成熟期所应采取的财务管理行为

从融资来讲,此阶段的企业获取企业发展的资源时,应该采用相对保守的融资策略,也就是说,尽量使用自有资金,少负债,采取该策略的原因在于,此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财务杠杆作用下降,保守的财务策略是企业此时明智的选择。

从风险预警来讲,由于企业扩张潜力有限,会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因而,成熟期的企业财务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现金的日常管理,加速现金流转速度。二是积极催收货款。提高资金周转率,三是挖掘内部潜力、盘活企业资金。四是实行多元化经营投资。五是实施有效的收益分配管理。六是加强对外投资控制。

从理财目标来讲,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其战略目标是巩固与完善这一时期是企业的巅峰时期,企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当的盈利能力。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销路已趋于稳定。企业并不看重短期利润的多少,关键也不再是扩大销售额,企业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责任。

(四)衰退期所应采取的财务管理行为

处于衰退期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重点应该放在财务战

略的整合、财务组织制度的创新与调整、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人员合理分流与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力图从那些难以获利、竞争激烈的行业或产品中退出,根据市场变化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获得新的突破点,使企业进入新一轮酌发展时期。

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其战略目标是维持及蜕变,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为社会责任。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一般企业来讲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大体上应当采取的财务管理行为。目前也有很多主要集中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应采取财务行为的学者。例如姚梅芳,张丽琨所著《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优先序研究》(2006年)一文中指出处于5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其融资方式存在着不同的优先序:种子阶段的融资方式优先序为自有资金、民间借贷资金、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创建阶段的融资方式优先序为风险投资。自有资金和政府投资;成长阶段的融资方式优先序为风险投资和自有资金;加速成长阶段的融资方式优先序为私人投资。风险投资、上市融资、投资公司投资和自有资金;成熟阶段的融资方式的优先序为债券融资、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和风险投资。

四、未来研究方向

从以上刘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可知,现在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很多也很杂,相信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会趋于一致。大家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判断的依据,具体阶段数的划分、生命周期形成的内在机理以及蜕变战略的时机选择和策略的具体内容等,都会逐渐达成一致认识。

从理论模型和具体各阶段财务行为特征来讲,现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已经很多,一些理论模型已得到学术界的肯定.再去构建理论模型很难有新的突破。将来,更多的人会关注如何将生命周期理论变得可以操作,可以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实证研究将会流行起来。简单的理论描述已经不能得到满足,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某个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对比总结来完善理论体系,将是今后的研究趋势。从研究领域来讲,研究各种生命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是未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对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实证的检验能够从各具体财务指标把握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应采取的理财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马明珠

上一篇:证券市场改进措施论文下一篇:创业企业经济性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