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审计风险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制度的愈加完善和健全,审计发挥的功能愈加强大,并且,审计质量、审计责任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怎么减少审计风险,增强审计质量也属于现今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当代社会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社会审计风险论文 篇1:

刍议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的策略

引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服务环境存在着主、客观因素。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把握主管结论与客观事实间的偏差,由此就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如何最大限的降低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建立有效地审计风险防范机制是当前审计行业十分紧迫的任务,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保障审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机制的完善与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审计风险增加的纪律也呈现日益增大的趋势。审计风险的存在经常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往往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有可能会导致审计风险。因此,分析审计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策略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形式与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通常指的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误或者披露,然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却未能发表准确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形式

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是,在审计任务完成后,审计人员准备承担的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的承受力,其风险承受能力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强。二是,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使用状况,如果财务报表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对其的利用程度也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也就越低。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之间的竞争状况,竞争越激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越低。

2、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指的就是,审计人员在接到审计项目,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后,采用多种审计手段,评估该项目预计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项目越复杂、规模越大、内控越弱所造成的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

3、终极的审计风险

终极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在审计项目完成以后,实际形成的或者由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的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和其执行状况有关,审计程序越严谨、执行情况越好,其产生终极审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三)审计风险的主要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当代的审计主要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法,这种方法不可能彻彻底底的清查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所有错误和纰漏,这就必然会存在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意识所造成的,它并非审计人员故意造成的,审计人员也在被迫的接受与承担着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利害关系的双重性

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率是密切相联的,为了有效地实施审计,必须要求审计人员接受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经济生活得逐渐规范化,使得审计风险不再是西方国家的概念,它已经客观的摆在我国各个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面前。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观原因

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其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不高是审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审计方法的不恰当性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主观原因,由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审计人员时间与经历有限很难对客户进行详细审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观因素。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

被审计企业的复杂性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多,工作难度增大,致使审计风险客观增加。政府职能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客观干预,我国审计方面的法律政策并不稳定,责任条款过于笼统,增加了审计风险。另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大发展,也为审计增加了难度。

三、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对策

审计风险是由主观、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也就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来采取策略。

(一)降低审计风险客观方面的策略

1、减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预

在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必须消除行政的强制干预。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不良行为,如果行政部门强制干预独立性的审计工作,而滋生腐败行为,已经确认属实,就进行严厉的法律处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审计环境,以降低审计风险。

进一步整顿经济鉴证类的中介结构,切切实实的斩断行政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利益联系,确保财务、人事和业务的真正脱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与审计机构的关系,同时明确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责,消除多头管理的混乱状态,而且加强审计行业的自律职能,使审计人员完全按照审计法规进行审计工作。

2、完善审计法规、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相关的审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矛盾,这就要求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对相矛盾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正和完善,达到法律的协调一致。同时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机审计网络,提高审计人员的操作能力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3、审慎选择审计方法和被审计单位

如果审计人员选择抽样审计法时,必须认真选择抽样的样本,使得样本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体的财务特征。同时对被审计单位也要谨慎选择,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所选择的审计单位必须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审计人员也必须详尽的了解委托单位的经济业务状况,对于财务状况欠佳的被审计单位要尤其注意。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观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系统

审计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财务、税务等准也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力,除此之外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公正、客观、廉洁的品质,也要熟悉相关的审计法规。审计组织必须建立起有效地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不仅可以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为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2、审计人员选择最为恰当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要合理评估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尽量改善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账户状况进行具体客观的收集整理,为审计意见提供可靠基础。虽然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法,也要在抽查数量、抽查方法、抽查范围上减少随意性,增加可信度。审计人员必须从思想和概念上加深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必须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设计和监督评价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议如何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刘志耕.审计业务不可贸然接受[J].审计文摘.2007年(6).

[3]朱小平.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治理[J].财会月刊.2010年35期.

作者简介

孟雯丽(1981.01);性别:女;上海市;(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经济。

作者:孟雯丽

当代社会审计风险论文 篇2: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制度的愈加完善和健全,审计发挥的功能愈加强大,并且,审计质量、审计责任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怎么减少审计风险,增强审计质量也属于现今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审计风险具备的相关特征,全面论述了造成审计风险的根本内因,根据其内因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预防审计风险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审计准则,增强审计质量,进一步减少审计风险,让审计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的功能愈加强大。

关键词:审计风险;策略;风险诱因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应的市场经济制度也愈加完善和健全,并且随着我国一系列金融、行政制度的陆续颁布,审计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审计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不过当我们在关注审计期间,也需要对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这样大家对审计责任、审计质量等问题也日益关注。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计带来的一系列审计矛盾也比较多。怎么增强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是目前亟需处理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审计风险的定义,对造成审计风险的根本原因与预防策略等进行深入性研究,从而全面介绍了笔者的个人看法。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与特点

1.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属于一项涉及多个审计事项且多个要素彼此融合的复杂工作。此工作是把客观事实通过主观理念进行表达,以此会导致主观和客观的相冲突、审计论点和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此现象一旦成真,就会让被审计组织、审计委托者与其他审计报表运用方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在社会特定领域内带来消极影响,审计组织也会由此需担负其必要的责任。此由于审计论点和客观现实的不符与审计主体活动的失误带来的消极影响与审计主体担负起必要的责任的现象,即为审计风险。若想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审计风险,一定要全面掌握审计质量、审计责任这两个极其关键的定义。第一,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从本质上来看,审计风险属于审计质量不达标带来的风险,它和审计质量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存在着此起彼伏的特点。第二,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的内在联系也比较紧密。审计工作者对审计质量、审计论点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审计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承担相应的责任,无审计责任的话,也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从客观层面上来看,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一个事实。审计行为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审计风险,审计行为也是在某个特殊的审计场所中开展下去,场所的局限性也会导致审计论点和客观事实不符;并且,审计活动中选择的科技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从客观角度来看,必然存在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可能性。第一,审计事件会不会出现也存在一定的概率。整体来看,每个审计单位都会出现审计风险,而到底是哪一个审计单位会出现相应的审计事件,这是无法预测的。第二,审计事件出现的时间与带来的影响也存在概率特征。

(3)审计风险的损害性。对于审计风险来说,它代表着遭受损害的概率。假若审计事件绝对不会带来任何损害,那么审计风险就不存在。

(4)审计风险的隐匿性。审计风险存在一定的损耗,不过其损耗是隐匿的,它仅仅是一个概率事件,并非是客观现实,为此当审计事件并未出现的时候,它是不能够预测的。

(5)审计风险形成原因的繁琐性。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审计场景等有关因素。这存在内在因素,也存在外在因素,包括可辨因素,也包括非可辨因素,涉及到独立因素,也涉及到综合因素。

(6)审计风险预防的困难性。对于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来说,其繁琐性也直接导致审计风险预防的困难些。

二、探究审计风险形成的成因

1.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繁琐性与全面性

目前审计对象过于复杂,由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增与项目交易的愈加复杂多变,审计信息体系也变得愈加的繁琐起来。审计信息失真问题不断发生,其成因比较复杂。这对于审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当随机审计过程中,审计信息操作失误或许不一定被发现。不过针对金融衍生产品例如期权的明确与计量隐匿的运营风险会更高。由此来看,考虑到审计对象愈加复杂、审计内容愈加广泛,审计单位面对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

2.不健全的审计法律环境

目前,这个时代属于一个过于依赖审计信息的时代,与之前相比,被审计对象也愈加复杂。审计法律环境代表着某个阶段国家法规对审计活动的干预、规划情况与对审计工作者的保障或裁员情况。从法律层面来看,它针对审计政策的所有法规都是为确保审计更具有独立性、真实性与公正性。审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愈显著,审计单位与审计工作者在工作期间就会愈加客观、科学。并且,也能够促进审计政策的不断优化。我国法律体制对审计政策带来影响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政策的规范与完善,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迟缓性,这导致审计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共遇到一些难题,审计期间的操作失误率也不断提高。

3.审计方式与流程存在漏洞

目前一般选择随机审计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此方式和内部管控体系有一定的关联,内部管控体系若要得以优化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避免失误及规避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只能够规避,且无法根绝。考虑到具体现象都会受到经济、周期与成本的影响,现代审计方式需要对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唯有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开展审计工作。审计方式包括两类,其分别是统筹随机取样法与研究性复核法,考虑到随机取样审计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同时研究性复核法也存在极大风险,为此审计风险的组建内容存在一定的繁琐性。此策略的优势是能够减少审计成本,其不足是提高了审计风险。

三、防范审计风险出现的策略

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制定有关方案来预防审计风险的出现。

1.若要评估、管控与研究审计风险,一定要选择研究性策略

其一,评估风险,对搜索出来的风险对应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研究,构建合理策略处理危机,并对其审计风险进行有效估测。其二,若被审计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同时审计自身的风险较高,那么可拒绝再次审计或不再发表意见;也可以在企业审计报表制定完成之后开始审计。其三,总结审计论点时务必要全面、具体可,确保把审计范围、审计内容论述清晰、表达全面,同时要对所下结论承担责任;不可将论点表达得过于绝对,对个别事项表达的意见要有所保留。其四,需分析风险形成的原由,需尽快告知涉及此事项的全部有关人,总结出来的任何审计论点与评估均要有所凭据,同时涉及此事的有关人员均需担负起相关责任。其五,增强审计单位的权威性,审计工作者本身对风险要有较高的警惕意识,需最大程度地抵御来自外界所有的压力与抵制,例如行政与国家干部的干扰,保障审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降低风险,如出现风险的时候,审计工作者需要更灵活地解决,以此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高效、准确进行下去。

2.增强审计质量,加大对特殊案例研究

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规避审计风险,增强审计质量,加大对特殊案例的研究力度,需要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要全面分析,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需增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运用和掌握,在开展审计活动时,需严格遵从政府针对审计规则的系列规定,审计活动需满足审计规则的具体要求,同时以此具体化、详细化管理,并进行逐一优化和健全,确保其发挥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等优势;职位责任制度也需进一步优化,所有职责均有人员来承担;制约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通过颁布奖励政策,假如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会对其进行奖励、审计工作优异者给予赞扬,对犯错者需要求其承担责任。

3.增强审计工作者专业素质,提高职业素养

公正、客观、独立也属于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对于独立性而言,它代表着注册审计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不管是本质上,还是形式上,均需保持绝对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其他组织或单位的牵制或干扰。审计工作者需要具有客观、无私的精神,当不受所有个体与外在要素影响的情况下开展审计工作。从形式上来看,站在财务、职务的层面上来分析,确保具有独立性的身份才可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客观性来说,它代表着注册审计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客观事实,不可受到他人牵制,同时也不可由于个人偏好来研究与评价案件。对于公正性来说,它代表着注册审计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具有真诚、客观的精神,以此能够更公平地对待有关利益个体或团体。

4.筛选风险基金或选购责任保险

若要提高对一切客户对服务品质的认可度,审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工作质量,保障工作迅速、有效地顺利开展,以此才可以迎接更大挑战和考验。其制定的相关策略有很多,例如筛选风险基金或购买保险,若事务所的理赔实力增强,那么社会公信力就会提高。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法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根据相关规则组建风险基金会,购买职业保险,以此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更好地预防风险或把风险减少。这些年来,公司的运营背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互联网上也披露出一些审计工作者徇私舞弊的负面新闻,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逐渐受到大众的质疑,社会信誉力在不断减弱,具有的价值也在不断降低。审计工作者应对的风险压力不断提高。所以,需对审计风险进行更有效地评测,全面增强审计监管在防范风险中的发挥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能够推动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审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愈发受到大众的关注。对于审计行为来说,在开展审计活动的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审计工作者提高道德素质、增强专业水平,同时也需要在全社会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独立的审计环境,以此才可以让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同时,本文也全面研究了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并再次提出,规范审计行业准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对于增强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严,衷雅琴.浅议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14(18).

[2]周佳丽.浅谈审计风险与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

[3]张海冰,薛媛.审计风险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4(14).

[4]苏婷.针对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6).

[5]何治杉,张旭锐.论审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

作者简介:张东雪(1993- ),女,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十二班学生;初凤荣(1964- ),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作者:张东雪 初凤荣

当代社会审计风险论文 篇3:

试论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存在的审计风险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审计风险的产生,然后通过总结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最终构建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模型。

关键词: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

任何审计形式都可能产生审计风险,审计公告制度把审计结果公示于众,更加突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机关的矛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提高审计公信力的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审计风险。只是现在政府审计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从而让人们产生一种假象,即政府审计没有风险。但是随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救济制度的建立,政府审计风险将会逐步浮上水面。因此,有必要探讨政府审计风险的问题。

风险的本质为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把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定义为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而政府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发布不恰当审计结果公告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

探讨政府审计风险要素就要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全面分析政府审计风险的各个产生环节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指导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全面有效地控制政府审计风险。

一、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审计风险的产生环节

根据以上对政府审计风险的因素分析,政府审计风险产生于以下环节:

(一)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以及相关信息的环节

政府审计的内容包括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造成审计风险的则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在上述审计范围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被审计单位可能由于能力和技术的限制,也可能由于各种利益动机的趋势,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中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通常我们称其为重大违规风险。

(二)审计实施环节

从审计署现有相关规则制度来看,我国政府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即普遍运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账项导向审计模式,而且我国政府审计人员目前的数量和业务能力都不能满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需要。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政府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并不能完全审查出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这就是检查风险。

(三)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的环节

审计公告的内容由于保密要求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在内容上做到与审计报告完全一致。一旦审计报告反映的某些问题未能在公告中披露,将直接导致社会公众产生“误受风险”,即依据公告内容理解为被审计单位不存在这些问题。就审计结果公告本身而言,其产生的后果相当于这些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尚未被发现。

分析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形成和使用过程,公告风险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含义:

第一,保密性风险。由于可能涉及到国家秘密,政府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可能做到全部对外公开。与此相联系,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公告违反保密原则、公开了不宜公开的内容;二是因对保密原则的错误理解或主观上以保密原则为借口,将可以公开的内容不对外公开。

第二,独立性风险。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仍具有较为明显的“政府内部审计”特性,独立性较差。审计公告内容的“裁量权”很大程度上归属于政府,审计报告中的实质性、敏感性问题能否被公告,审计机关并不能独立决定。

第三,理解性风险。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审计报告在通俗性上还需要很大的改进。如果将审计报告内容不加修改便对外公告,对于普通社会公众来说,有些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审计结果理解上的偏差。

(四)审计公告的使用环节

当社会公众发现审计机关发布的审计公告不实时,就会对政府审计失去信心,不再关注审计公告,极大削弱了审计机关的公信力。而且随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救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被审计单位也会对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审计机关提起公诉。政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可能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损失,我们可以把这一风险称为责任风险。

二、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审计风险的要素

根据系统论,一个系统的要素首先在关系上是并列的、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叠加,即各要素处于同一层次,而且要素间的联系与作用应能形成整体功能。结合以上分析,政府审计风险有4个产生环节,相应也有4个要素,即重大违规风险、检查风险、公告风险和责任风险。

根据政府审计风险4要素产生环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这4要素分别定义为重大违规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公告风险指导致审计报告与审计公告内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可能性;责任风险指审计机关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而遭受损失或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三、在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关于政府审计风险模型,迄今尚未明确提出,更多的则是借用CPA审计准则中的有关模型。最常见的就是美国早在1980年初提出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2004年12月15日,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但是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毕竟在审计目的、审计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IAASB新的风险模型依然不能被直接应用于政府审计。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审计在公告审计结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审计风险。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模型。

政府审计风险模型即定量描述政府审计风险要素之间关系的函数。本文通过数学推导来分析政府审计风险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要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构建合理的政府审计风险模型。

风险是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衡量这种不确定性的大小可以用事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概率越大,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越高。

第一,假设事件A为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而政府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发布不恰当审计结果公告而承担责任或损失。事件A出现的概率即为政府审计风险,表示为P(A)。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时,审计机关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情况又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没有发现存在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而发布了不恰当审计公告,其出现的概率即为出具不恰当审计公告的第一种风险,表示为P (B);第二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发现了存在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反映而发布了不恰当审计公告,其出现的概率即为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第二种风险,表示为P (G)。事件D为社会公众或被审计单位发现审计公告不恰当而使审计人员承担责任或损失。事件D出现的概率即为责任风险,表示为P (D)。事件A为不相容事件B、C之和与事件D的交集,即A=(B+C)D;D与二者又相互独立。因此,P(A)=P[(B+C)D ]=[P(B)+P(C)]P(D),即:政府审计风险=[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风险(1)+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风险(2)]×责任风险。

第二,假设事件E为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其出现的概率即为重大违规风险,表示为P(E)。事件F为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其出现的概率即为检查风险,表示为P(F)。事件B为独立事件E与事件F的交集,即B=EF。因此P(B)=P(EF)=P(E)P(F),即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风险(1)=重大违规风险×检查风险。

第三,假设事件G为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发现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事件G发生的概率表示为P(G),它与P(F)互为补数,即P(G)+P(F)=1,P(G)=1-P(F)。事件H为由于种种原因审计报告与审计公告内容之间存在差异。其出现的概率即为公告风险,表示为P(H)。由于事件C为独立事件E、G与H三者的交集,即C=EGH。所以P(C)=P(EGH)=P(E)P(G)P(H)=P(E)(1-P(F))P(H),即发布不恰当审计公告的风险(2)=重大违规风险×(1-检查风险)×公告风险。

第四,根据以上数学推导,我们试提出如下政府审计风险模型:政府审计风险=重大违规风险×[检查风险+(1-检查风险)×公告风险]×责任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宏,庞东方.谈建立审计公开报告制度与审计风险控制[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4(10).

2、张庆龙.财政透明度与国家审计结果公开[J].当代财经,2005(4).

3、沈中霞.审计风险的四要素论及模型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作者:沈中霞

上一篇:企业经营金融管理论文下一篇:汽车车载网络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