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

2022-04-2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8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素质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 篇1: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估改革探讨

【摘要】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多采用以收入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在激励员工积极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而“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体系”的绩效考评模式(RBRVS),真正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计酬”的分配原则,医、护各自工作量能够及时准确量化,更加符合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的“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的要求。同时,对医院的医护、医技、管理、科研人员在同一体系中进行经营、社会影响力、行政事务、KPI四大指标的综合绩效考评,来调动医院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也促进个人与组织绩效水平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绩效评估 改革

国务院近期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要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项来源,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因此科学地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加强成本控制力度,有效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新医疗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一、当前公立医院绩效考评模式介绍

1、公立医院当前绩效分配模式的情况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医改以来,医院的分配模式随着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历经平均主义分配、简单的收入考核分配、效益分配几种模式。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实行的是以收支结余法为基础的院、科两级的全成本奖金核算方法。这种奖金分配模式是以医院的收支余额再按比例提成的方式来确定奖金,奖金的计算公式为:临床科室奖金总额=(科室收入-科室成本)×P%。其中,P%是奖金分配系数,每年由医院管理者凭借经验及过往年份的收支情况来测算而来。

2、当前绩效考评分配模式的优点及不足

公立医院的这种全成本核算方法对医院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了完整的整理、计算和分配,通过将行政科室、医技科室的成本层层分摊到临床科室之中,可以计算出医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而确定这段时期内的成本水平,以便对医疗活动加以控制和考核,为成本管理提供客观、真实的成本资料。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既是对医院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类,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对医院成本计划的事实进行检验和控制的行为,在为医院的成本管理和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比之前的平均分配模式和简单的收入计算分配模式,更合理地在医院内进行收入的二次分配和更好地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医院的发展,这种绩效分配制度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现有财务指标难以体现医师、护理、技师等不同医疗岗位的劳动投入和劳动价值。如急诊科、儿科等科室,门诊量大,病房床位周转快,诊疗项目技术含量高,但因其诊疗项目收费定价偏低,导致收入和结余较少;而CT、MRI等大型设备医技科室,作为辅助检查科室,主要依靠医院资金投入的先进的设备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却能凭借收费标准较高及消耗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和结余。这种因医疗服务定价部门的导向作用造成的收入不平等不能完全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全成本奖金核算分配模式易导致临床科室过度医疗行为,使得科室过分注重自身创造的利益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三是全成本奖金核算难以突出成本管理的可控性,这种模式试图用“收入”和“成本”的指标设定,达到临床科室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事实上,医院的经营成本根据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并非所有的成本都在临床科室的管控范围之内,医院的经营成本根据用途和属性的差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临床科室由于其功能局限性不能完全掌控所有成本,导致成本核算缺乏公平公正性,从而影响部分科室人员参与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积极性。

二、RBRVS考评模式简介

1、RBRVS的概念

RBRVS全称是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体系”。RBRVS主要是通过比较医生服务中投入的各类资源要素、成本的高低来计算每次服务的相对值,并结合服务量和服务费用总核算,计算出每项诊疗服务项目的医师劳务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细化医师绩效奖金的来源,甚至落实到每一个诊疗项目上。

2、国外实行RBRVS的情况介绍

RBRVS评估系统是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萧庆伦教授及其团队经过10年的努力研究出的医师报酬支付系统。这种支付系统通过比较医生服务中投入的各类资源要素成本的高低来计算每次服务的相对价值。该评估系统始于1992年在美国试行,之后在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应用多年。其明显的优点就在于它将绩效与工作量进行了勾连,而不再是简单地与收支结余挂钩。计算方法为:RBRVS=(TW+RPC+RL)?鄢GAF,其中:

TW为医师投入(时间,复杂度),占52%;

RPC为专科执业成本系数(不同专科之间的比较系数),占44%;

RL为医疗过失保险费(风险系数),占4%;

GAF为地区调整因数。

这种评估系统将医生的收入与药品、设备检查脱离开。而与疾病诊治紧紧联系,建立了统一的价值体系,各临床科室具有可比性,能够直接明了地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

3、我国公立医院实行RBRVS的背景分析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发布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九不准”里明确要求: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而对于大多数当前施行收支结余式的全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模式的公立医院,容易误导医院的奖金核算分配单纯以经济收入为目的,偏离公立医院的价值追求,导致公立医院失去公益性和社会性。RBRVS可以彻底摒弃与医院收入、药品的联系,按照医院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对医师、护理、技师、药剂、行政后勤等不同岗位进行测算。从而解决全成本核算分配存在的某些问题,落实新医改精神,充分利用好绩效奖金的激励效果,提高医生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

三、公立医院绩效量化变革实践的研究与探讨

1、医院绩效量化变革的战略目标

鉴于收支结余式的成本核算绩效分配的局限性,公立医院实行绩效量化变革势在必行。新的绩效方案既要与单纯的收入脱钩,还要与工作量挂钩,与劳动力成本、风险因数、贡献度大小有所联系。为体现医院的综合运行情况,还要反映出医院临床、教学、研究、管理等四个维度的绩效特征,同时核算医疗活动的成本情况,增强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加大成本管控力度。

2、医院绩效量化变革的核心设计

根据先行采用RBRVS医疗机构的运行经验,RBRVS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必须是医师亲自操作的项目;风险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绩效费率高,反之则低;单位工作量耗费人力价值多的项目,绩效费率高;医师只判读不亲自操作的项目,绩效费率低;药品、材料、血液项目不计绩效。第二,护理人员所从事项目从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执业成本相比较都远低于医师群体,所以更适合采用时间单价制。这样能更精确地核算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体现出护理人员的独特价值。第三,对于医技科室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较大,可以采用RBRVS体系、时间单价制和人员费率法来不同对应。第四,对于后勤人员的绩效考评可以参造企业管理中的KPI考评。KPI指标又称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KPI可以使科室主管明确科室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科室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医院常见的KPI指标有:资产利用率、业绩完成率、费用控制情况、满意度水平、服务效率等。

3、绩效变革考核实施方法

关于RBRVS的实施流程我们可以考虑分以下步骤进行。

(1)我们以医疗行为工作来量化医师的绩效奖金。按照RBRVS评估系统的理论,对医师服务建立量化考核标准或体系,要对医师服务进行分层,以确定其资源成本。在诸多的医师服务项目中,医师的总工作量为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包括脑力消耗及临床判断、技术技能及体力消耗、承担风险的压力3个不同层面,是医师服务必不少的资源投入。所以,RBRVS评估系统的一个核心因素是合理评估医师的工作量。这项工作可以参照已经实行RBRVS单位的项目来和本单位医疗项目进行比对,对于找不到对应项的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来评估工作量。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目工作量进行调整。

(2)将医师的工作量绩效奖金分为执行费和判读费。绩效奖金中的执行费来自于亲自执行的医疗行为,如医师出门诊、进行查房、实施手术及换药等。对医师参考检查、检验报告诊断疾病的行为,我们将其称为“判读”。由于检查、检验等医疗服务项目是由医技科室完成的,因而对医师来说,判读费的相对价值比率要比执行费低很多。医生的奖金以医疗组(门诊各科)为核算单位,核算公式为:医疗收费项目单价*计奖比率(相对价值比率)。以执行费为例,我们可以将门诊挂号费计奖比率定为0.5、急诊挂号费计奖比率为1、阑尾切除术的计奖比率为0.1等。那么,医务人员完成各项服务的实际收费与各自计奖比率的乘积,就是医师的酬劳。如阑尾切除术收费1000元,计奖比率0.1,医师完成一例手术可获奖金100元。在绩效考核中,以此公式核算出每个医疗组当月完成的医疗处置项目(工作量)执行费和判读费的总额,作为奖金的基数,然后减去可控成本,就是可发奖金的金额。其中,奖金的70%直接发给医疗组,30%要由医院根据每月的质量考核结果再下发。

(3)护士奖金依据护理时数量化核发。护士的奖金完全与医师的工作脱钩,对护理的绩效奖金采取综合考核护理工作量和护理时数。护理工作量包括直接和间接护理的项目。直接护理项目为通过物价收费的几倍护理、注射、吸氧等,对这些项目根据技术含量和风险,逐项确定不同的相对价值比率计奖。而对于那些不易量化评估的非直接效益的护理劳动,如“实际占床日数”、“入出院病人数”等,我们将其作为间接的护理项目核算奖金。对于护士奖金的确定,我们是按照护理患者的人数(工作量)及难易程度(护理时数),参照RBRVS评估系统的工作量化评估标准加以确定的。护理时数是对各科护理绩效考核的一种补充。它是依据病种护理的难易程度、技术要求和护理治疗风险等诸多因素,对不同的病区确定不同的护理风险系数,这在病区之间存在相当的差异。如比较产科与新生儿科的一级护理,新生儿病患的护理活动就远远高于产科患者。由于目前的级别护理收费并未就临床专科的属性有明确的区分,所以,通过护理时数的考核,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作进一步的权衡。可以将医院的护理单元按不同等级分类,分别确定护理时数,时数越高的护理单元,得到的绩效奖金就越高。

(4)对医技人员绩效奖金的考核,我们可依据完成检查和检验的工作量、具体技术的责任和风险大小、检查操作所耗的时间、医技使用设备的价值消耗等。对检查、检验项目按收费的标准,逐项确定不同的相对价值比率或效益单位进行计奖。

(5)将医疗服务可控成本纳入绩效奖金核算管理。现在,不少医院对临床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奖金分配,即收入减成本支出后再提成奖金。这种“全成本核算”的方法,无法管理所有的医疗服务成本。因为,医院运营的全部成本,并非都在临床科室的管控范围之内。真正属于临床可控成本范畴的只有三类,即科室人员的工资、不计价卫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医院对这些可直接管控的成本完全交给临床科室管理,并与其工作量产生的绩效奖金直接挂钩,也就是在核发的绩效奖金中扣除这三类可控的成本。这样既能充分体现权责相符的原则,又能起到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绩效工资分配更加透明、公正。

(6)对于行政后勤人员我们可以从管理绩效、教学绩效和科研绩效几方面的KPI指标来进行考核。其计算公式为:绩效奖金=科室人员绩效奖金基数*KPI得分,其中人员绩效奖基数要依据其岗位评估进行。岗位评估分要根据其知识能力得分、解决问题得分和岗位责任得分综合完成。

四、RBRVS在医院运行的前景分析

RBRVS评估系统彻底突破了以往奖金发放的局限性,改变了以往医院按收分配、多收多得的逐利倾向,更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酬劳分配原则,有效杜绝了医务人员奖金和药品收入挂钩的现象。由于新的绩效奖金分配重在体现每一个诊疗项目的劳务价值,将鼓励医师减少大处方、滥检查,激励医护人员开展技术先进、风险低的诊疗技术,如激光治疗、介入手术等来获取优质报酬。实行奖励激励机制,体现向临床部门、关键岗位、关键技术人员倾斜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其工作量设计方法能将医师、护士、科研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内容予以科学的计算比较,归纳到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在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RBRVS绩效评估方法将给予广大医护人员更有效的激励,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我们唯有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不断创新来促使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2-03-14.

[2] 彭望清、朱胤:绩效革命[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3] 钱海波、胡善联:RBRVS研究评介[J].中国卫生经济,1993(9).

[4] 陈民、金玲、魏晋才:医师绩效评估系统的实践体会[J].卫生经济研究,2012(4).

[5] 张永征、郝庆美、黄鹤妹、庚硕: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初探[R].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2010.

[6] 朱舒婷、任晋生、申俊龙:医院全成本核算奖金制度和工作量奖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12).

[7] 张棣、朱永生:医院绩效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初探[J].现代医院,2010(12).

[8] 周国顺、潘小丽、李凯霖:绩效奖金核算方法的改革[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

[9] 张迎建、沈红、刘玲霞:对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17).

[10] 洪玉显:浅析医院的全成本核算[J].商场现代化,2011(651).

(责任编辑:陈丹)

作者:谭旭

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 篇2: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外科临床技能的培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8

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素质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各地采取措施,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目标是每万名居民有2~3个全科医生,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与老百姓需要的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有一定差距。中心很早就实施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采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可明显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提高满意度,但同时也发现,全科医生对外科疾病的处理力不从心,转诊率高。因此,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切实加强外科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全科医生进行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要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外科临床技能,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2]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科医生在外科轮转时,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全科医生培训属毕业后教育,所有全科医生均已完成外科实习阶段学习。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全科医生的外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培训中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教老师和全科医生是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老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手术量大,门诊时间少,这就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热爱全科带教工作,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是每位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包扎、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科医生的真正舞台在社区,社区居民常见的外科疾病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如甲沟炎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切排的时机,另外要掌握切排的方法,包扎的技巧等等。全科医生不必掌握阑尾切除术等基本外科手术,但必须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常见外科疾病,烫伤、骨折、外伤处理,脓肿切排等,全科医生在轮转期间,遇到的病种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严重的、复杂的大手术,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不仅要把社区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处理讲透彻,说明白,更要传授一些教科书外的社区适宜外科技术。让全科医生走上岗位后马上用得上,用得顺心。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和指导,重点是门诊教学

很多全科医生有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在社区工作,掌握内科疾病知识就绰绰有余,从而忽视了外科轮转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实施的全科医生团队负责制的工作模式,要求团队核心成员即全科医生对内、外科均有较高的造诣的,能独挡一面,处理社区80%~90%的常见疾病。因此,在轮转中,必须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提高认识,将培训重点放在外科门诊教学。外科门诊往往是外科患者的首诊科室,最适合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培训外科思维模式,更能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外科技能,如清创、缝合、固定、换药等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可突出教学重点,对开阔学员视野,拓展知识有很大帮助。全科医生以往教学背景不同,对外科疾病的认识不同,况且,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很快,尤其是微创、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现场观摩学习不多,那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之,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短时间内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外科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全科医生轮转结束后,由外科教研室定期组织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这样的外科考核体系是最常见的。但是,这样的考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考核的内容单一。全科医生考核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的培训医生一样,这样就缺乏个性化,没有针对性。其次,评价的指标不科学。现在考核的指标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也是口述为主,缺少真正的实践操作考核。需着手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科医生的外科考核体系,具备针对性强、科学性好的特点,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培训科室联系,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全科医生。同时,培训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外科疾病诊治水平,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 魏晓捷,周央环,沈淑男,等.浅谈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86-87.

作者:钟春燕

关于阑尾切除术的医学论文 篇3: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2019.01-2020.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前者、后者各行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23.81%)(2=4.459,P=0.03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疗效明确,能优化手术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发症少,切口愈合效果好,有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外科常见且多发疾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右下腹剧烈疼痛,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1]。该病有突发性、进展性、急迫性等特点,多数病因为胃肠道疾病、肠梗阻感染等。必须尽快确诊,快速开展手术治疗[2]。然而常规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大、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感染率高等特点,致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随微创理念发展,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广泛使用,有效弥补了常规阑尾切除术的不足[3]。鉴于此,本文以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例,予以上述两种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01-2020.12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可耐受阑尾切除术;③签署知情书;④无严重感染。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及肠梗阻等疾病;④精神状态异常,无法配合临床诊治工作。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患25例,女患17例;年龄19-58岁,平均(37.83±5.83)岁;病程10-70h,平均(26.67±2.67)h。观察组:男患26例,女患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8.12±5.46)岁;病程10-68h,平均(27.12±2.59)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阑尾切除术。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切口:麦氏切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病情进行合理调整。同时,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有效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钝性。切开:腹膜,明确盲肠、升结肠位置,顺着结肠带下方深入探查。若视野未充分暴露,需隔开小肠(盐水沙垫),不宜用手探查阑尾,贯穿缝扎处理:系膜近端,阑尾根部结扎,荷包式缝合:盲肠壁(沿着阑尾根部),切除阑尾(距结扎线0.5cm处)。残端全面消毒,荷包作包埋处理,缝合方式:间断褥式外翻缝合,缝合线:0号肠线,逐层有效缝合。

观察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患者体位:呈平卧位,作切口2-3cm:右下腹经麦氏点,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腹外斜肌,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钝性,腹膜切开后,切口牵开(拉钩)。随后,明确盲肠、升结肠位置,顺着结肠带下方深入探查。若探查困难,则可行逆行切除阑尾,腹外斜肌腱膜、腹膜层:全层缝合(一字针),皮肤、皮下组织:间接缝合,一针完成。

1.3观察指标

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医疗费用。

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脓肿,三项和为总发生率。

切口愈合情况: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甲级(完好愈合)、乙级(愈合一般)、丙级(愈合不良)。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s)、计数(%)资料,予以t检验、2检验;统计学软件SPSS25.0,以0.05为比较参数,当组间数据对比较0.05小,即: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23.81%)(2=4.459,P=0.035),见表2。

2.3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病的一种,发病率高,患者人数多。主要因为患者阑尾、盲肠梗阻,引起管腔内分泌物增多,诱发细菌感染,进而诱发阑尾炎。疾病发生后,患者常伴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常用血常规、超声、腹腔镜等,其中血常规: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超声:图像呈低回声冠状结构;腹腔镜:炎性发病程度[4]。根据疾病发病机制而言,阑尾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胃肠道疾病、阑尾管腔受阻、细菌感染等。当前,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主要疗法,虽然常规阑尾切除术术野宽阔,能有效预防肉芽肿,但手术切口大,对患者机体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长[5]。而且常规阑尾炎术腹部遗留瘢痕明显,影响腹部美观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近年来,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广泛使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凭借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得到临床医师、患者、家属认可。而且该术式术后瘢痕不明显,对腹部皮肤美观性影响小。同常规阑尾切除术相比,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切口小,仅有2-4cm,腹腔暴露小,手术时间短,故不会对腹部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6]。术中对腹腔脏器损伤小,故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7]。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其应用价值高于常规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考虑与切口长度有关。但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手术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明确,能优化手术先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龚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3):3316-3317.

[2]张伟彬.腹腔镜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3):438-439.

[3]王跃.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4):15-16.

[4]朴玄.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96.

[5]王通斌.小切口闌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5.

[6]邱正堂,冷红兰.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47+49.

[7]陈卓,蔡俊贤.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93-94.

作者:吴祖贤

上一篇:高三英语写作技巧培养论文下一篇: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