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胃肠道功能促进恢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论文 篇1:

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干预中,健康教育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2例 L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DS 评分、SA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 SDS 评分、SAS 评分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各项评分(45.13±1.11)分、(29.01±1.01)分、(25.31±1.33)分、(54.31±1.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2、37.483、20.457、46.431,P均<0.05)。研究组情绪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91.33±1.31)分、(92.31±2.01)分、(96.31±2.33)分、(89.61±1.33)分、(92.51±1.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43、65.884、45.278、63.095、51.506,P均<0.05)。结论:为 LC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

【关键词】胃肠道功能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不断改变,使胆囊炎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对人们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虽然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取得极好效果,但会损伤到患者的机体,同时患者在术中会有极大的出血量,从而极易引起术后并发症[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属于对胆囊炎治疗的新型疗法,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是大部分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缺少正确的认知,例如:担心活动导致出血、切口裂开、疼痛等,并且该种手术方式会产生一定应激反应,使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负性情绪,并且术后会影响到肠道功能恢复。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将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但是效果欠佳,所以需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模式[2]。鉴于此,本次纳入52例 LC 患者,探究健康教育应用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 LC 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7.31±15.33)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9.0±5.3)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 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发放 LC 的知识手册,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及术后有关注意事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积极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告知患者关于胆囊疾病的有关知识,主动和患者交流,使患者可对该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掌握。并和患者交流中对患者掌握知识的能力、家庭情况、学历等进行了解,按照最终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确保所为患者开展的健康指导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②心理健康指导:术后立即向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成功完成,并告知患者家属尽量可以陪护在患者身边,安抚患者,使其安全感得到提升,针对手术之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与其及时交流、沟通,认真疏导,为其举成功病例,使其树立信心,针对存在疑惑的患者积极为其解答,确保其不安情绪可以得到缓解。③饮食健康指导:若患者术后,身体未有任何不适感出现,可以在手术当日告知患者可进食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患者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之后,予以其米汤。对患者病情观察,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告知其进食含糖低、脂肪低、蛋白高的半流食,不可进食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确保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先細再粗。密切观察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情况,手术后第21 d 指导患者慢慢的向普通饮食过渡,不可进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告知患者不可暴饮暴食,多进食维生素高、脂肪低等食物。在首次进食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④疼痛健康教育:手术后8h 指导患者开展术后恢复操,10~15 min/次,3次 /d,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予以其镇痛类药物。⑤运动健康指导:患者在手术清醒后,护理人员引导开展足踝脚趾、深呼吸运动,每半小时十次。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及排痰方式,2~3 h 做一次翻身运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坐在床边,30 min/次。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引导其在床边开展抬腿运动,30 min/次, 3次 /d。之后根据病情进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开展床边站立、床边行走、原地踏步等运动,3次 /d。手术后1~3 d 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床边运动,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与支持,让患者了解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让患者创建“我可以做到”的信念。并且,认真将患者下床活动具体情况记录下来,对于没有完成运动的患者将其未完成运动的原因记录下来,并予以其适当帮助与引导,促使其完成相关运动。给予按时完成运动患者一定的鼓励,且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引导其适当增加运动量,为患者讲解合理运动对身体恢复的意义。⑥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术后定时对患者血糖、引流管等情况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也应对此方面问题关注,如果患者术后出现肩痛、恶心、出血等症状,应为患者进行热敷、按摩等,并指导患者及家属相关操作方法,以帮助患者将疼痛感缓解。⑦体位指导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确保呼吸道内无异物存在,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使引导其取半卧位体位,术后6 h再按照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引导其下床运动。⑧出院指导:出院前的一天为患者开展出院指导,为患者讲解服用药物方法,告知患者定期到院复查。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解答患者疑惑,了解其出院后情况,并为实施健康指导教育,并告知患者有疑问可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 分。特别满意:>80分。满意:60~3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特别满意率+满意率。②情绪状态:采用 SAS 即焦虑自评表/SDS 即抑郁自评表评估,患者若有不良情绪存在,则 SAS 评/SDS 评分≥51/53。③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④自护能力:采用 ESCA(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对患者自护能力进行测定,评估内容包含四个维度即自护技能(最高分为52分 )、自我概念(最高分为32分 )、健康知识(最高分为28分 )、自我责任(最高分为6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自护能力好。⑤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估表(SF -36)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情绪角色、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躯体健康,每项分数:0分到100分,得分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 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x ±s 展示,开展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展示,开展χ2检验; P<0.05代表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比较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 SDS 评分、SA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SDS 评分、SA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

2.4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责任等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t=40.772、37.483、20.457、46.431,P均<0.05)。

2.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5结果显示:研究组情绪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t=69.043、65.884、45.278、63.095、51.506,P均<0.05)。

3 讨论

LC 是属于对胆囊炎治疗的常见手术方法,其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 LC 术后患者来说,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蠕动,而一些患者由于身体状况、麻醉药物、担心切口裂开等原因,导致活动受限制,进而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3]。所以应重视为患者开展指导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科学运动的意义,以帮助患者将手术成功率[4]。

健康教育属于一种将患者为核心的模式,重视患者的个人感受,对患者的情感高度关注,从心理、生理全方位的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及术后康复干预[5-6]。对于 LC 患者来说,术后被动体位可能在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再加上手术切口会有疼痛感出现,导致多少患者在术后会有恐惧感出现[7]。在心理护理开展中,手术完毕后,立即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成功,并告知患者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同时针对出现不良情绪患者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8]。术后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全程采用非语言、语言方式安抚患者,并解决其存在的解惑,对疾病有关知识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普及,同时采用举案例的方式告知患者手术的意义,可在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恢复健康的信心[9]。本次研究得出:干预后,研究组 SDS 评分、SA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术后积极为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开展疼痛健康指导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由于术后疼痛引起的胃肠道受刺激之后,而抑制到肠壁的内源性运动神经,确保胃肠道功能可以快速恢复。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通过为患者开展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有关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出现问题及时询问医护人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俞琳[10]予以腹腔鏡胆囊切除术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在实践研究当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统化健康教育,其指出了观察组患者所实施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属于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方式,可以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认知程度提升,对手术有关知识掌握;通过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及康复内容,可将康复效果提升,使患者自护能力得到提升,并能将预后改善。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实施中主要将患者出现的症状、心理变化、病情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对患者状况提前掌握,及时开展有关健康宣教,防止患者错误操作;并且可将患者积极性提升,对术后自我管理有利,使患者可以保持正确行为。其通过实践总结得出,观察组 ESCA 量表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护技能评分、自我概念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评分(45.13±1.11)分、(29.01±1.01)分、(25.31±1.33)分、(54.31±1.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t=40.772、37.483、20.457、46.431, P均<0.05)。得出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健康教育可以提前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各种状况,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防止患者错误操作。同时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鼓励患者下床运动,可帮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复,从而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情绪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总体健康评分、躯体健康评分(91.33±1.31)分、(92.31±2.01)分、(96.31±2.33)分、(89.61±1.33)分、(92.51±1.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6.31±2.23)分、(61.31±1.31)分、(62.51±3.01)分、(66.51±1.31)分、(65.41±2.33)分,差异明显(t=69.043、65.884、45.278、63.095、51.506,P 均<0.05)。

综上所述,为 LC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帮助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生活質量及自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雅云 . 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 [J]. 饮食保健 , 2019, 6(18): 215.

[2] 左海涛 . 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症状的临床观察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 2019, 3(13): 47-48.

[3] 张君 , 高洁 , 高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与炎性指标的影响研究 [J]. 贵州医药 , 2019, 43(5): 52-53.

[4] 胡丽立 , 刘怡素 , 李佳 , 等 . 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护理学报 , 2019, 26(1): 9-11.

[5] 张艳 , 侯聪 , 汤锶锶 , 等 . 推拿手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0, 29(8): 844-846, 893.

[6] 刘斌 , 蒋谦 , 许竹青 , 等 . 行气活血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影响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 21(8): 181-184.

[7] 卓世鹏 , 李建明 , 冯伟静 . 微创保胆取石与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 2020, 31(3): 316-318.

[8] 李媛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癌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 2020, 39(17): 4.

[9] 丘大妹 , 陈芳 , 阳光 , 等 . 路径化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南医学研究 , 2019, 28(16): 3.

[10] 俞琳 .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 , 2020, 24(27): 3973-3974.

* 通信作者:边逸道,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 收稿日期:2021-7-11 接受日期:2021-8-25)

作者:戴雪梅 边逸道

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论文 篇2: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胃肠道功能促进恢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影响很大,术后应积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极其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肠道功能;护理评价

如今,随着腹腔镜技术日渐成熟和完善,腹腔镜手术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中。然而胰腺结构较为特殊,因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中切除范围较大,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消化重建。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较差,患者术后易引发消化道激素失衡、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道功能改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院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加入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将两种护理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43-72岁,平均年龄(58.6±4.3)岁,胰头癌患者33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10例,胆总管下端腺癌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在42-76岁,平均年龄(57.4±4.6)岁,胰头癌患者3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11例,胆总管下端腺癌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手术护理、用药饮食指导。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中加入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具体方法为:术前肠道准备,在手术前1天让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并给予口服导泻药物,并观察患者血糖、电解质等水平情况,以防患者出现低血糖、脱水。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术后护理,患者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6天,空肠营养管内营养泵精准匀速泵入营养液,采用重力引流法,密切观察患者胃液颜色、性状。并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后三天,在妥善固定引流管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下床运动,加快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患者排气后,指导患者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并循序渐进的恢复日常饮食。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治愈:患者胃肠道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胃肠道功能没有恢复,病情甚至恶化,护理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患者出院时均填写护理满意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调查表平均分,调查表包括两个方面:入院期间、手术后。入院期间包括20道小题,手术后包括6道小题,其中,每一小题分为很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较满意(4分)、满意(5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95.65±1.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分73.21±1.42,所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是很多外科手术治疗后都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这与患者接受麻醉、刀口刺激、解剖关系等因素有关,并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排气困难等症状[1]。由于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手术过程复杂,手术中需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在手术后更要注重胃肠道的护理作用[2]。

在本研究中,我院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加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方法,通过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等方法,密切关注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调节患者胃肠道功能。当患者出现并发症后及时进行处理,减少胃肠道损害,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3]。本研究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仅为64.44%,而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加强胃肠道功能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率,加强护理满意度,并做到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曹鑫彦,邹凤林,韦柯宁.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94-96.

[2]杨素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124-125.

[3]姜颖,王芳,蒋慧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0):881-883

作者:张伊

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论文 篇3:

危重患者恒温恒速胃肠营养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恒温恒速胃肠营养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作用。方法:利用胃管恒温恒速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不断总结护理经验。结果:94例患者中造成吸入1例;腹泻2例;呕吐1例。其中85%的患者营养指标检查逐渐达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结论:恒温恒速胃肠营养支持护理增加了危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胃肠营养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恒温恒速胃肠营养支持护理对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给予落实,并对并发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 恒温恒速;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43

临床营养支持是救治危重患者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宜先考虑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内营养治疗全面、均衡、符合生理需求,具有维护胃肠道功能,保护肝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高分解代谢,经济、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院ICU有94例患者使用经鼻喂养管进行恒温恒速胃肠营养。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20~85岁。

1.2 方法 采用胃管、艾谱力喂养泵、泵用肠内营养输注管、输液恒温器或采用胃管、输液器、输液恒温器。注入以合成的营养液配方(瑞素、瑞能、瑞代等)或自制留置饮食。温度37~40 ℃,匀速注入30 ml/h,并逐渐增加至80 ml/h。剂量500~1800 ml/d。

2 结果

94例患者中造成吸入1例;腹泻2例;呕吐1例。其中85%的患者营养指标检查逐渐达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

3 护理体会

ICU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消耗十分大,营养需要量增加。笔者采用恒温恒速小量开始的营养支持,消除了以往常规应用定时定量针筒推注法造成的短时间内胃肠内渗透压高,由此引起腹泻、腹胀的问题,也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恒温营养液让患者感觉舒适,避免了胃黏膜充血或肠道产气增加、肠蠕动增加及肠鸣音亢进。

3.1 正确配制营养液 (1)了解各种营养液的特点及营养素的含量。(2)配置过程要求无菌,宜现配现用。(3)营养液成分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并保证合适的黏稠度和渗透压(2670 sm/L)。(4)有学者提出,配制的营养液在室温下不得超过4 h,冰箱中(4 ℃)保存不超过24 h。

3.2 护理要点 (1)尽可能采用匀速持续滴注的的方式,逐渐增加输注速度和输注总量。(2)注意营养液的温度不能太低(37~40 ℃为宜)。(3)注意操作卫生,定时更换容器和管道,每次管饲前后用清水冲洗管道;已打开的营养液储存不能超过24 h。(4)胃内喂养时应定时检查胃内潴流量,如>200 ml停止输注2~8 h,然后减慢速度或稀释下恢复。(5)经鼻饲管喂养时注意口腔护理(每日2~4次)。(6)加强巡视,妥善固定管道,烦躁患者适当约束,防止导管移位、脱出;如需通过管道给药,应充分溶解,给药前后务必冲洗管道,以免管道阻塞。(7)按时听诊肠鸣音,当出现肠鸣音过度活跃或肠蠕动麻痹时,应暂停营养液的泵入。(8)利用泵喂食时,做好醒目的标记,避免与静脉用药相混淆,并做好严格的三查七对。(9)营养液应当天开启当天使用,超过24 h后禁用。营养液开启以后易被细菌污染,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夏天开启时间应相应缩短。(10)监测患者的进出水量。(11)定期测定电解质、血糖、肝功能等;评定患者的营养情况。(12)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各项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的意义,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感和减轻焦虑、悲观等心里压力。

3.3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3.1 重症患者在接受胃肠内营养(特别是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0度,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3.3.2 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避免误吸的危险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1)通常需每6 h后抽吸1次胃残留量,如果潴留量≤100 ml,可增加输注速度20 ml/h。(2) 如果潴留量≤200 ml,可维持原速度。(3)如果残留量≥200 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3.3.3 胃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应当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1)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中,葡萄糖常作为非蛋白质热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葡萄糖的摄入的量与速度,直接影响血糖水平。一般情况下, 葡萄糖的输入量应当控制在≤200 g/d。(2)营养液的输入应当注意持续、匀速输注,避免血糖波动。还应监测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肝功能等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代谢性并发症。

3.3.4 在胃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应重视恒温恒速。恒定的温度(37~40 ℃使患者舒适并可减少过冷刺激而至腹泻、腹胀。缓慢匀速可降低胃潴流的发生及其引起的恶心、呕吐、血糖波动等不良反应。

3.3.5 胃肠内营养患者应每日口腔护理2~3次。因患者不经口进食进水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致病菌;又因个体处于疾病状态时,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口腔内的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导致口腔卫生不洁甚至出现口腔疾病。

3.3.6 胃肠内营养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感染主要来源与营养液配制过程及输入时的感染。其次为导管插入部位皮肤的污染。应严格各个操作环节的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3.3.7 重症患者在接受胃肠内营养时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防止脱水。

3.3.8 在胃肠营养输注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增加对胃肠内营养的耐受性。(1)对胃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内潴留>200 ml,呕吐)的患者,可用促胃肠动力药物。(2)胃肠营养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3)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4)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利于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

3.4 禁忌证 (1)当危重症患者出现肠梗阻、肠道缺血时,肠内营养可造成肠管过度扩张、肠道血运恶化,甚至肠坏死、肠穿孔。(2)严重腹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时,肠内营养使腹腔内压力增加,高腹压将增加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导致呼吸循环等功能进一步恶化。(3)对于严重腹胀、腹泻,经处理无改善的患者,建议暂停用肠内营养。

胃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正确选择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安全实施护理措施,以增加患者对胃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并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 夏霭玲. 浅谈减少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5):23.

[2] 王世英,高秋萍.危重病患者经胃肠内营养支持16例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3):17.

[3] 孙锦海.营养支持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5(1):52.

[4] 黄卫娜.危重患者恒温恒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1,23(2):20.

[5] 周婷.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J].中国民康学,2011,23(3):20.

[6] 华晨,刘励军.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1):10.

[7] 刘旺梅,陈华英.营养泵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6):15.

(收稿日期:2012-09-26) (本文编辑:车艳)

作者:金玮 逯秀秀

上一篇:项目管理制度中建筑施工论文下一篇:任务单式高职数学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