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

2022-04-22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也为“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等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 篇1: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建

[摘要]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水平,有必要构建配套的动力机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动力也十分缺乏,需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制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及时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动力机制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各级院校正在寻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跟上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有所改进。在诸多的教学创新策略当中,产教融合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值得在严格监管的条件下推广和应用。为提升教学水平,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必要尝试产教融合的发展途径,争取更多商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在高职院校中增加一些商业元素,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容易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也有望获得提升。

新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朝着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许多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然而,目前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产教融合动力缺乏的问题,相关的动力机制尚未建成。发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就将长期受到制约。为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许多国家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作为一种职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实践,受教育者需要有良好的实习训练环境,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实用技能。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高职院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借助企业的力量,引导高职教育朝着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寻找创新发展的新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院校数量逐年增多,办学质量越来越高。一些院校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在教学方面努力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特征。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相关的教学理念、制度、体系等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国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有必要在当前的发展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寻求高职教育的创新和突破。

(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虽然这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尚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据了解,许多高职院校在招生、筹资、就业等方面与高等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多数民众心目中,高职教育仍然是非主流的教育形式,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也还没有完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人们的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学生就业。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规划不够科学,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例如,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理论课程仍然偏多,给学生安排的实习机会较少,学生很难有机会进入单位实习,学校也很难走上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在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大众在短期内不能抛开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仍然坚持认为高等教育是主流教育,高职教育为非主流教育,那么教育失衡、人才培养缺失等问题将会随之出现,进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2.缺乏校企合作。目前,造成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资源匮乏,很难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一般而言,校企合作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直接动力,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增加高职院校的商业氛围,才能发挥出产业化发展优势。然而,在缺乏内在动力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的扶持,很难开展校企合作,这不仅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可用教学资源少,还会增加产教融合的难度。另外,缺少商业推广元素,相关竞争不充分,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不高,常常出现招生难的问题。而且,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落后,很难获得大众认可,最终必然会影响学校自身的发展。

3.监督管理不严。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难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管理缺失问题直接阻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目前还存在校规不完善、教学规定繁杂、日常管理混乱等问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制度并不科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产教融合,容易带来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例如,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享有很大的自主权,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管理思路;在缺乏明确办学导向,教学管理又不够规范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很难形成标准化的办学模式,其教学质量也难以评估。另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制化水平不高,导致高职院校管理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现象。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据了解,在盲目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校企勾结、高职院校的商业氛围过于浓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对策

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推动产教融合需要及时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一)寻求教学理念创新

正确的教学观念对产教融合发展有着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激发教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力,所以说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构建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必要途径之一。为此,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适度推动产教融合的积极意义。同时,他们也要对产教融合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控制可能的风险,以保证教学质量。也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后,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具有动力源泉。以此为前提,才能激励更多高职院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已有的发展经验表明,院校产教融合发展不仅涉及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而且还与商业管理密切相关。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一旦社会组织有抵触情绪,就会从根本上消解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观动力,所以,要想推动产教融合,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且要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形成不竭的发展动力。另外,要想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就要适度增加高职院校的商业元素,尝试使用一些商业运作手段。但商业元素又不能盲目地增加,必须要有相关办学理论作支撑,所以高职院校要针对产教融合这一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相关的概念、观念、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并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与实践相联系,真正做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同时,高职院校要努力探索创新办学策略,让产教融合教学策略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在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的基础上,教学规划才能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社会认同的问题才能随之得到解决;当对高职教育根深蒂固的偏见得以扭转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才变得更加容易。为此,要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舆论方面的动力。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快消除大众偏见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用创新发展的新思路,用改革创新的魄力,去迎接各种产教融合的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要将高职教育办出特色,让招生就业更有优势,进而为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推动校企合作

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直接的动力。产教融合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避免与社会脱节。众所周知,在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是影响最大、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为推动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为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加强校企沟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高职教育朝着产教融合的方向稳步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实践操作,积极和企业用人单位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资源为高职院校所用,进而改变高职教育的现状。当校企合作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产教融合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发展过程中也就会逐渐拥有新的动力。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提升办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学校办学为主体的原则,企业主要起着配合教学的作用。但是,在有必要时,也要给予企业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它们有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日常管理,让它们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不仅能够巩固校企合作模式,而且还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更多的智力支持,以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如果国家层面能够在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帮助,那就更能吸引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让产教融合更有动力。不过,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院校品牌塑造,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院校品牌,引进一些商业推广元素,并以竞争的形式,用较高的院校知名度来吸引优秀学生,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能够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是一种潜在的推动力量。解决管理问题,应该以技术培训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院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管理规范、教学体系健全的条件下,产教融合才能始终处于有序发展的状态,而不至于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另外,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学计划等,都是教学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可以采用新型的产教结合培养模式,让职业院校的产业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已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表明,深入推动立法,走法制化建设的道路,能够从制度上保障产教融合的发展,形成一种动力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同时,有必要率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整个高职教育领域拥有规范性的指导文件,让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有章可循。例如,对于一些商业氛围过于浓厚,而教学质量、就业水平均不达标的高职院校,要及时予以处罚,或者直接取消办学资格;而对于一些管理严格、办学严谨、产教融合力度适中的院校,则需要加以鼓励和支持,从办学准入政策、财政资金划拨等方面,给这类学校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

同时,为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一方面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法律地位,并制定高职院校行为准则,用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双方进行约束,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高水平开展。适度的监督处罚,对部分非法盈利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威慑力,有利于整个教育领域的健康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合法的产教融合发展,用创新的思路来办学,让高职院校根据自己在地理方位、教师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形成特色办学模式。当这种特色模式形成之后,就能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适度发展。

此外,政府的直接参与也能给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带来较大动力。要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必然需要政府的政策落实和财政支持。如果有企业愿意出资帮助高职院校,那么国家应该予以鼓励,高职院校也要做好配合工作。总之,在客观问题较多,产教融合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宏观引导的同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四、结语

在新时期,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各界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参与。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努力构建全新的动力机制。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扎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劲松,温宇.区域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政策需求与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2]李继延.构建高职教育产教结合良性互动机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6).

[3]徐火军.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1).

[4]韩玉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

[5]欧阳媛,张永敬.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

[6]任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各方动力机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

[7]王金星,刘光明.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22).

作者:周丹

高等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 篇2: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摘 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也为“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就必须以创新发展的理念破解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内部结构体系、区域布局以及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推进与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接轨,努力办出公平的、有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它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提高教育质量等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使命,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化,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落实好五大理念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步入内涵、质量、特色提升新阶段,也是今后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驱动器。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有很多问题,如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机制不活、培养模式不准、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需要我们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来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新的破解路径。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以下要求:一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是人们认识和选择实践路径的价值取向的理性定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清,则思路明、成效大。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它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和现代化趋势把握的深化而持续提升。教育理念也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才能引导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既往实践和改革新要求,教育理念的创新要凸显三个方面的转变,即要从以功利主义教育观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转变,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受教育者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提升;要从学历主义教育观向服务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要从面向特定适龄青年的教育观向面向人人的教育观转变,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二是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权责效能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上看,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解决好政府和高职院校之间的管理关系问题,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而政府主要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实现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从中观层面上看,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解决好多元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的问题,建立起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法律机制、政策机制、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实现合作形态由表征化向融合化的转变。从微观层面上看,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要求,解决好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性不足的问题,推动学校依法、依章程自主办学,根据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有效行使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积极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办学活力由政府驱动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变。三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抓好教育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支撑、引领创新创业的基础工程。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机制,有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方助力学生的人生出彩,努力为国家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要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积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尤其在“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协调,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科技进步、发展方式变革相适应,助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二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职业人才。因此,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在办学层次上应当加大多层次、多类型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形成涵盖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个层次相协调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三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校舍面积、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基础条件亟须改善。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支持、规划编制、项目投入等多方面对这些地区予以倾斜,同时积极探索基于增强发展能力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支持东部、中部、西部学校联合办学,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高职院校(或职教集团),通过托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支援革命老区。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绿色发展

一是要把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他们深刻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并在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身体力行。同时,要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社会开展宣传,带动家庭、社会树立节约文化。二是推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的思想,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的规章制度,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加强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自己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工艺、技术的研发和推廣。三是推进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在校园规划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合理配置和安排人工环境资源,大力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校园风尚和文化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是实现校园生态良性循环。校园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目标等特征。因此,必须研究建立校园人口、水资源、能源、经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平衡、循环机制,切实使教育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

一是要注重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然而,国外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改革创新,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努力推进与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接轨,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二是要注重引入国际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积极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院校、教育组织、跨国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三是要大胆“走出去”。主要包括:努力探索高职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大力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一是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最重要的战略地位。提高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实现好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建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要按照上述要求,着力深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高职院校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积极为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三是要主动服务社区。高职院校要发挥资源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四是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有:在教师、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图书资料方面,推进同一区域内高职院校之间的开放;在培养某一专业或跨专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推进同一区域内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教材方面,推进同一区域内高职院校之间的共建。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势互补、均衡配置,避免重复开发建设,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245-252.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5-10-19.

[3]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J].今日教育, 2015(12):8-10.

[4]王丹.新形势下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170-172.

[5]吕君,孔祥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 2015(5):8-11.

[6]张强.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報(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236-238.

[7]杨彬.对建立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3):9-11.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陈 栓]

作者:杨玉泉

高等职业教育新途径论文 篇3:

关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思考

[摘 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以大职教观为理念,构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加大宣传力度为手段,提高社会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以强化职业性为要求,创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拓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推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彰显个性为出发点,积极凝练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以强化质量及市场意识为着力点,打造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品牌

[文献标志码]A

(一)

2008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大会上,教育部与河南省签署了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教育部将在这个试验区进行6项试验:一是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特别是要逐步实行农村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培养数以千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探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途径,实现中职教育规模略大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的目标。三是大力推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四是探索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新途径。五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六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在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签订的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确定了职业教育攻坚的主要目标。一是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到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6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2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任务。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省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和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支持一批薄弱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力争职业院校的生均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和仪器设备及生师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是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认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从八个方面着手。

1.以大职教观为理念,构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目前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现实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和从业人员的现状给成人高教发展带来了机遇并指明了方向,成人高等教育应加紧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度引入,以大职教观为理念,构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开展成人职业教育可以借助原有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有效地整合家庭、学校和企业等各种资源,进而构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家庭为起点,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及终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拓展职业生涯认识,尝试职业生涯探索,提升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促进成人职业生涯发展;以企业员工在职训练与进修为重点,建立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为学校成人教育提供支持。

2.以加大宣传力度为手段,提高社会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

积极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规格多样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并涌现出很多好的设计,但未形成好的产品,原因是缺少高职技术人才。国外产品的原装与国内组装之所以区别较大,关键原因也在于国内缺乏职业熟练的高技术人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全面展开和经济产品创品牌战略的广泛实施,河南省将需要大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提高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全方位看待各类教育。应在分析已有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其与高等教育其他模式的异同、与中等教育的关系,重点解决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两重性问题以及如何体现成人性特点的问题。

3.以職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改革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推进成人教育机构内部各项改革,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是必须加深对新形势下成人职业教育的认识,重新定位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兼顾当前就业需要的同时,确立面向成人今后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路,把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深入了解每个成人学员的经验、兴趣、职业生涯发展取向等,灵活设计教育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员工学结合,并为此提供有利条件,建立校企合作的职业生涯教育机制。三是彻底革除成人教育专业和课程适应性差的弊端,要紧跟劳动力市场需要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不仅要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而且要融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于每一个专业和每一门课程之中。此外,要推动职业生涯发展导向理念的实施,教师必须能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要具备从事职业生涯指导的能力。

4.以强化职业性为要求,创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办学单位根据成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保障,也利于克服因部分学员求学动机不端正、工学矛盾及个体差异大等给成人高教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的障碍。首先,要强化教学管理,建立淘汰制,使学生有危机感。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考勤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其次,要摆脱学时制或学年制管理观念的影响,逐步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具有一定弹性的学分制管理方式,是从成人学员之间个体差异大、工作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的。其做法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学校为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模块,让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积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其获得的学分可以转化为学历教育中的部分学分。吸引更多的成人来学习,才能真正体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

5.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拓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与空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具有高技术素质的农民,以便传播和推广最新的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的繁荣,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技能与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管理知识、市场经济意识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城镇化,同样需要借助各种渠道与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教育。根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期,河南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 000万人,这也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而完成这一转移的关键是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中、高级职业教育和培训,促使其适应新的岗位和职业。因此,河南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根据本地实际,为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6.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推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体系,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设置结构上,首先,要实现课程设置模块化。要以技能培养为目的,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学生职业要求设计模块,每一模块的课程应与职业所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要求相对应,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其次,要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线,合理分配理论基础课和技能性实训课的比例。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理论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上,专业课设置要加强针对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再次,还要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对于能力要求高且较复杂的职业,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可定为6∶4,对能力形成相对简单的职业,二者之比可定为4∶6,其他可定为5∶5。在课程内容上,必须认识到“订单”是沟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也是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指令,学校应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的专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课程内容亦可针对某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做调整,使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实用的技能,而且可以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这样求学的积极性便会大大提高。

7.以彰显个性为出发点,积极凝练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特色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重学历、轻技能、无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正逐渐失去生机。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个性特点,树立职业特色意识。为此需要注意师资、经费保障、实训基地建设三个问题。首先是师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以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主,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其次是经费保障问题。一方面是主渠道投资到位,并逐步增加;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高职教育的收费标准。办高职教育对设备要求较高,学生毕业后的回报率也较高,因此,其收费标准也应高于普通高等教育。最后是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机会,本着校企结合的原则,下大力气抓好實践、实习基地建设。

8.以强化质量及市场意识为着力点,打造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保证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在现实社会及未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效益观、质量观。当前,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应用型人才是成人高教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过硬。

其次,要树立立足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市场意识。为地方的发展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要在学校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根据市场变化和用人单位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计划和教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与沟通,形成良性互助循环的关系网。

再次,要摒弃陈旧观念,勇于创新,树立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特色与优势的集中体现,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经营之路,是成人高教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提升成教市场竞争力的助推器和扩张办学整体实力的变频器。然而,办出职业特色和树立品牌都任重道远,办学单位首先要在思想上突破传统意识的局限,勇于突破和改革,方能求得长远发展。

作者:张东初 裴旭明

上一篇:初中多媒体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下一篇:保证诉讼时效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