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新教材管理论文

2022-04-17

实验室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的管理水平,使教学仪器的技术性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发挥最佳效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谈以下几点看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使用新教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用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系统的教学平台研究

摘   要:2014年MOOC在中国全面爆发,自此在线学习已成为继续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今后,在线教学将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极快,传统教材出版明显滞后于新的信息技术,因此出现了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系统。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系统是一种创新交互式出版系统,支持线上实时出版教材和书本,以章节为单位,读者可以选择任意章节进行学习。文章在此出版系统上,继续设计教学模块,提供一种新的以教材为基础的在线教学平台,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其内容实时丰富,并具有交互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在线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而传统教材编制与出版周期长、时效差,内容存在缺乏普适性以及有效的互动实践等问题,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系统是为了解决传统教材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和开发的一个系统平台。在此以教材為基础的系统上进行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教学资源的问题,丰富教学,使教学更高效。

本研究以传统教材出版模式转变到基于网络的新型教材出版模式为契机,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要求和特点,以在线出版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材的优势,将“互联网+”、人工智能、SPOC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平台中。设计与研究此教学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以实时更新教材为基础的在线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程在线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有数年之久,与各类在线教学平台也有初步的结合,鉴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接触到的在线教学质量千差万别,学生个体学习效果良莠不齐。

陆续有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投入到对信息技术在线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来。研究者刘凯利借助微课技术,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微课化,使之更加符合锦州四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李畅等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毛晓娟等构建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项目教学流程,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创客项目,为学生提供虚实融合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等。

类似在线教学平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较以往的教学平台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到对在岗信息技术教师水平的提升,以至于这些实验性课程在现有师资力量条件下推行普及困难重重。

三、在线出版系统的教学应用优势

在线出版系统上进行教学应用有多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下。

(1)教学资源丰富:以往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供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师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编辑教学内容。在此平台上教学资源以教材为基础,有助于教师解决将书本教材电子化的大量工作,平台上有可供教师选择的大量可用的多元化、多样化电子教材。

(2)教学个性化:平台支持教材选择的最小颗粒度为章节内容,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或自己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合不同教材的章节;还可以利用平台上便捷的功能上传和编写自己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个性化。

(3)内容交互式:在线出版系统上的教材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其内容会包含更多的问题、动画、互动工具、自动分级的作业,能使教学和学习更高效。学生往往能够在做中学会知识与技能。

(4)教材的实时更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加上传统出版周期长,流程烦琐,往往拿到一本教材时,发现技术已更新。此平台上教材实时更新,以章节为单位快速迭代发布,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同步更新教材,也可保持原有教材内容;学生则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技术。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信息技术的特性导致增加了培训难度,借助此平台可以提高效率,教师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继续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文设计的教学平台基于在线教材出版系统,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学和学习模块,并记录数据、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以便后续设计学习分析模块时使用;为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教学监督的功能,同时也为教师提升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提供一个平台。本平台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基于在线教材出版系统的教材实时更新功能有助于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既可进行教师提升也可促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体制机制保障,提供透明的教学过程便于教学监管,最终形成一个教育教、学、管、评统一门户。本平台按功能需求分析包含教学模块、学习模块、共享评价模块、交互模块和后台管理。

1.教学模块需求分析

教学模块主要由教师或教师培训方使用,对教学起到引领的作用,教师登录平台后,可以建立自己的班级,建立班级后生成唯一的班级号,供学生查找加入班级,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依据学生的水平为学生分班,然后为不同的班级进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平台上已经发布的教材,对教材进行内容的挑选和组合,单位为章节,可以选择多个教材中的章节内容,也可以随意组织章节的顺序,删除章节,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发布作业和测试等。教学模块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2.学习模块需求分析

学习模块主要由学习者使用,年龄不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挑选教材或教材章节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班级号加入班级进行学习,由于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交互式动画、作业等,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大致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可以查看教材列表、章节列表,输入班级号加入班级,在班级中可以查看课程内容,进行交互,参与在线讨论,完成作业,得到反馈。学生可打印自己“选购”的教材。通过分析模块,学生可以得到推荐教材,个人根据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选择是否加入班级进行学习。平台中的所有用户均可以是学习者。学习者需求分析如图3所示。

3.共享评价模块需求分析

共享评价模块是平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共享评价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可以了解教学的情况,从而判断教学质量、成效及不足。教师或学生在使用教材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或分享,评价形式可以有打分、填写意见、评语,评价的颗粒度可以小到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分享则可以在平台内部进行,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同样可以分享一整门课程或具体到某一特定的内容,后台则会记录分享信息,作为最后评比教学的一个依据或参考。

4.交互模块需求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对学生做到实时和阶段性的评价,面对评价结果教师需阶段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在线出版系统中已有交互式模块,其主要体现在创新型的教材中,教材一改传统教材只有文字、图画等媒介模式,其增加了在线编程、动画交互、在线答题、在线讨论等交互模块,这些交互式工具能够实时给学习者反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者能够在做中学,更快地掌握和习得所学的信息技术。基于此系统的教学平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材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教师也可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根据教材增加这些交互模块,使用在线答题的作业功能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级提供。

5.后台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后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各级各类的管理者使用,有系统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研管理者。系统管理者为平台的管理员,拥有最高级别的权限,可以为用户赋予权限、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导出数据;学校管理者为学校相关管理员,可以查看本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导出各项统计数据、管理本校师生、管理本校教材;教研管理者可以查看教学的整个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管和一定的干预。

6.性能需求分析

由于此系统面向用户较广,且不同事务的同时在线人数有不同的需求,有响应时间的要求、存储容量的要求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响应时间的需求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平均响应时间均在1秒之内,尤其对其内部的交互式模块,用户使用在线编程提交代码进行编译、输入数据测试、对比输出数据等一系列操作,基本在1秒之内完成,比起手动的要高效。使用在线答题也需要判题速度快、效率高,在多并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序、高效地评测出结果。存储容量上,需要能满足所需,且能够方便和实时地扩容。安全性上一方面要防止他人非法登录系统,破坏数据的安全性,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5种不同的用户身份加以区分权限,防止了其他用户对系统网站信息的随意处理。在交互模块,也可以采用一定措施,防止他们入侵系统。最后,要有一定的灾难恢复功能,例如用户在使用平台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和编写过程中,若用户没有及时保存,而产生断电或系统崩溃,系统能自动保存数据。

五、教学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

1.平台的逻辑架构

教学平台前端使用Backbone和Angular框架,后端使用Django框架MVC经典体系结构,将前后端分开,采用接口的方式传输数据,从整体逻辑上将系统划分为应用层、表现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各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构成完整的整体架构。平台的逻辑架构如图4所示。应用层顾名思义是直接面对用户,用户直接在此层上进行操作和使用系统,因此在这一层中应注重UI的设计,为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页面模式,用户的体验直接反映到对平台的评价;平台层为用户层提供了基础,这一层为前端对接后台提供了基础的支持和数据的传输,因此这一层需要良好的设计便于系统的整体开发和扩展;数据层为平台层提供数据服务,该层实现了数据模型和数据对象持久化,并提供对数据库的底层访问,便于后續持续集成分析平台;基础设施层则为整个平台提供了硬件基础,这一层需要根据平台的性能需求提供合适的硬件,为了节省硬件开销,也需要对系统做出优化性能的处理,平台的安全至关重要,在这一层中网络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分为内网和外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物理和逻辑隔离。除此之外,贯穿着四个层次的还有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安全。

2.平台的应用架构

教学平台依托在线出版系统,在资源中选取教材,组合教材进行教学或学习,相关管理者可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也依据相关数据对教学优秀者进行奖励。最后根据出版平台和教学平台数据可设计大数据平台,在其上进行学习分析、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等应用。其应用架构如图5所示。

根据图5,教学平台最重要的使用者包含教学者和学习者,即教学和学习是教学平台中最突出的功能,其他功能的设计则是更好地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如图6所示,教学平台包含了教学学习和教学评价,教学学习跟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阶段性的评价,最后依据学习过程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教学评价则是跟踪教学过程,根据评价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学习和教学评价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出版系统基础上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可增加教学平台的智能化与便捷性,资源与教学本为一体,深度融合,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跟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促进教材的优质化与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可提高教学质量。文中设计了以实时更新教材为基础的在线教学平台,能够方便地选择教材和章节来进行教学或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教材的官方性和准确性,为学生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学习资源中节约了搜索时间。与此同时,还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此教学平台的设计将内容服务、教学服务与学习服务融为一体,对提高教材质量、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运武,周静,杨曼.新兴技术如何变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深层次解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4):343-349.

[2]刘凯利.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3]李畅.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4]毛晓娟.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项目教学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5]刘向永.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概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5).

[6]何诏薇.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7]李丽娟.任务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6):98.

[8]钟石根,沈苑,雷志忠等.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线打印出版模式的研究[J].编辑之友, 2016(12):19-22.

(编辑:王天鹏)

作者:徐艳艳 沈富可 荣姗珊

使用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2:

实验室仪器管理之我见

实验室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的管理水平,使教学仪器的技术性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发挥最佳效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规范实验室管理的依据,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科学规范,便于操作,切实可行;在设备的配置和系统管理上要细化、量化,严格要求。为了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的岗位规范,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制度;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

二、管理是使用的基础

1.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物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保障。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应做到: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个实验室都挂有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仪器设备人为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2)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的设备实行专人管,其他人员不能配备钥匙和擅自使用,借出的设备必须认真填写借据并按时收回,对损坏或丢失者要求其按规定赔偿,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3)做到账、物相符,对新购进的仪器要及时登记入账。每学期各个实验室都要进行一次账、物核对,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整和固定,核对除了保证账物相符外,还可以了解该实验室设备存在的问题,对能维修好的设备尽量维修,对使用年限已久、老化确实不能维修的则及时上报处理。

(4)认真填好有关记录,实验教师要填写好实验室工作日记及实验情况记录,学生要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便于实验技术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换。

2.实验室工作重在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水平。“管”是“用”的基础,要使仪器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及时地保养好是至关重要的,平时一定要做到下面几点:

(1)防尘。空气中的灰尘落在仪器上会降低使用性能,因此要及时地清除仪器表面上的灰尘。

(2)防潮。如:分析天平、天平低压电源等要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锈。有些电子仪器要定时通电。

(3)防松散。使用过的仪器要仔细检查,如有松散零件及时复位,松动螺丝要拧紧。

(4)防震动。部分精密仪器,如电光分析天平,灵敏电流计、伏特表、安培表等电子仪器都要严防震动。

(5)防生锈。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机械仪器用过后应及时擦拭上油保养,防止生锈并及时校准以后备用。

三、科学使用提高效益

1.定期做好实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教学仪器只有使用才能体现其价值。仪器经常使用,就离不开维修,尤其是老仪器和经常使用的仪器,及时维修,才能保证正常使用,做到小毛病随时维修,大毛病集中维修。总而言之,要做到维修及时,保证维修质量,使教学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2.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实验室是物品消费单位,而每个实验都离不开原材料的消耗。实验教师平时要有意识的节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张滤纸,一块铝片,一根铜丝,一根导线等都要节约。要长期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废旧利用,节约开支,充实实验教学。我们要贯彻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加强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的科学管理,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学院实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部分仪器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

实验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故障率越来越高,有些仪器难以保障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准确性。但由于我院资金不足,这些仪器设备还不能完全报废,否则实验的开出率将受到影响。再加上近年来我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科种类不断增多,实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新教材对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更新换代,使其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

4.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料的管理工作

对所有资料,如有关仪器设备方面的配备目录、实验教学参考书、仪器说明书、实验记录册、实验通知单、借用登记表、维修记录单、分组实验名单、实验工作计划和总结等,要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存放在实验室资料档案柜里妥善保管,确保资料齐全。

5.实验仪器实现资源共享管理

实验仪器要建立数据库,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向师生介绍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新仪器介绍等,构建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挖掘仪器设备的潜能,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实现无纸化办公,达到教学仪器管理信息化。

总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不断探索,这样才能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作者:司 云

使用新教材管理论文 篇3: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现状、任务与推进举措

摘    要: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从现状分析入手,明确了市域范围示范区(校)建设的重点任务,并凝练了示范区(校)推进的关键举措,这为市域范围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提供了工作范例和经验启示。

关键词: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校)建设

为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关键领域改革任务,教育部于2020年上半年开展了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遴选及创建工作。南京市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校,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校。2020年10月,在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南京市教育局下发了《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市级示范校的创建申报工作通知》,经评估,已确认了玄武区、鼓楼区、江宁区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南京市第一中学、中华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等14所学校被确认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学校。目前,南京市已建立健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国家、省、市三级创建工作体系。客观上来讲,大力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是实践创新之举,是破解课程实施关键领域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举措。

一、把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现状

(一)全国典型引路示范推进

教育部2020年9月已召开线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启动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召开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计划交流会。

(二)省域细化责任深入推进

2020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意见》,2020年12月18日,丹阳市召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培训研讨会”,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等内涵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会议增强了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了示范区(校)三年规划与方案制定,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与要求;同时对示范区(校)提出了建设过程管理与工作评估考核要求,确保示范区(校)改革任务的有序推进。

(三)市域突出重点具体推进

从市域范围看,南京市深刻领会国家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示范区(校)建设相关要求,已完成了市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的遴选,制定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三年建设规划和2020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保证建设工作时间节点清晰,初步形成了层级分明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省、市示范区(校)三级建设工作组织体系。目前,南京市通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的培训会、交流会、研讨会组织实施,澄清了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校)建设的模糊认识、观望心理和犹豫状态,厘清了未来三年示范区(校)建设的重点任务、进程和预期成果形式,为后续示范区(校)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厘清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层级任务

为了提高市域范围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实效性,南京市加强对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落实,突出了建设重点,避免示范区(校)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一)制定市级示范區建设5项任务

市级示范区建设5项任务具体包括:

(1)研究制定本区工作方案,完善本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健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区域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作机制。(2)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加强区级教研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区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支撑作用,切实加强对本区普通高中学校的工作指导。(3)加强新课程教材实施监管,指导监督区属普通高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使用国家审定教材,探索建立区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监测机制,完善质量监测办法,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4)完善区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5)认真总结凝练示范区工作经验,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区属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并通过组织研讨交流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明确市级示范校建设4项任务

市级示范校建设4项任务具体包括:

(1)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新课程实施规划,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积极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探索完善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教辅的有关管理规定。(2)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校本教研等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3)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加强校本教研,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4)认真总结凝练示范校工作经验,积极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经验推广活动,建立与薄弱高中、农村学校对口帮扶机制,推荐优秀教学干部和骨干教师承担省内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落实省级示范区创建5项目标

作为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南京市通过目标定向、任务驱动,具体落实了5项创建目标:

(1)通过问题梳理,健全并完善一套“科学规范,体系清晰,标准明确,操作便捷”且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配套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体系。(2)通过组织推进,构建“全程安排、全面整合、全面落实、全面深化”的省、市、区(校)示范区建设三级工作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3)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基于标准,着眼数据,着重实证,着力改进”新教材实施效果的监测制度,构建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发展性绩效评价方案。(4)通过教研转型,优化“上下联动,纵横协调,整体推进,多维融合”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力与实施力。(5)通过教学塑型,提炼出以“思维导学、学习主线”为特征的普通高中常态课堂教学操作范式,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各学科育人方式有效落地。

在此基础上,南京市结合省级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同时突出并加强了“五项”重点建设:①建立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层级发展的新体系;②构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教研跟进指导的新机制;③提炼适合学科育人方式转型的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新范式;④制定有效保障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效果的质量监测新方案;⑤建立异地薄弱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对口帮扶的新制度。

从客观上看,通过制定和明确市级示范区(校)的建设任务,南京市夯实了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的根基,从而保证示范区(校)建设工作指向性更明确、目标性更清晰,有助于推动示范区(校)建设任务的阶段达成。从市域范围看,南京市要求各示范区(校)信守创建承诺,不忘初心使命,紧扣三年规划,对照重点任务,科学安排项目进度,按期践行委托项目。市级示范校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坚持整体推进建设工作,校长亲自主持项目,不做甩手掌柜,形成会商制度,聚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疑难杂症”的及时解决。同类项目学校结伴而行,组建校际发展联盟,建立帮扶制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现经验共享。各学校强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建设工作的成果意识,注意经验积累,厘清预期的研究成果,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的成果表达。在具体建设中,南京市采取项目委托、任务驱动的方式,将省级示范区建设的一些具体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注意避免示范区(校)创建过程中的犹豫观望心态,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徘徊不前,并杜绝建设项目的应付了事,不做表面文章。学校努力在创建过程中,主动成为疑难问题的解决者,甘为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乐为新教材规范实施的先行者,勤为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的指导者。

三、规范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关键举措

(一)构建机制,明确“市区联动,整体推动,联盟共进,经验共享”的教研推进策略

为了保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示范区(校)创建始终发挥市、区教研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南京市加强市、区协同,构建“上下联动,纵横协调,整体推进,多维融合”的教研工作体系,探索有效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实践路径,保证学科教研活动的常态开展,并抓实三个环节。一是提炼适应校情的校本研修范式,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校本研修制度,形成“目标导向、问题聚焦、反馈修正、循环跟进”的学科研修模式,并加强专业指导,注重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问题的收集。二是建立教研定点帮扶制度,与高中对口帮扶工作相衔接,弥补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薄弱环节。三是重视典型培育,指导市级示范校凝练建设成果。同时,市、区教研部门具体抓实四项工作,即有效组织普通高中学科基础性培训,选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家指导团队,开展教研员指导力提升工程,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效果的质量监测评估。

(二)规范管理,强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校)建设的制度保障

市域范围规范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南京的实际,具体落实以下三项要求:一是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各高中要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聚焦培养目标,制定学校三年课程规划,切实优化学科的课程结构,建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同时要统筹安排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时间安排,均衡设置各类课程,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规定课时,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特别是要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含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坚决避免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严禁违规增减课程与课时。二是完善常规制度修订。为了适应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需要,各高中要加强国家、省、市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最新政策和文件的学习,重新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健全并完善一套“科学规范,体系清晰,标准明确,操作便捷”且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相配套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加强系统培训,更新教学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科走班、学生发展指导等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执行。三是实施课程效果精准监测。加强基于数据诊断的课程教学管理,重视课程实施效果的精准化评价,精确落实每课时的形成性评价,精细安排阶段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不断提高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

(三)引智借力,强化普通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资源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引导普通学校借助市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力量,形成差异化的校际联盟,并建立市、区教研协同机制,实现不同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共建与共享。学校要主动借助市、区教研专业力量,定向指导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建设工作,或依托高校专家,联合开展难点攻关,并重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的辐射,做好结对帮扶薄弱高中的工作。

(四)联盟共进,实现区域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协同发展

全市积极构建“分类教研、项目实施、联盟共进”的高中教研工作体系,依托五岳联盟校、协同发展联盟校以及县中联合体,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联合教研、主题研讨和质量评价,形成教研协同机制。校际联盟和联合体建设为同类学校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经验交流搭建了信息传递、经验共享和资源共建的交流平台,汇聚了校际联盟的集体智慧,丰富了常规教研的组织形式,推进建立不同区域之间同层次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协同共进的发展机制。

(五)突出重点,重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创建经验的凝练总结

各普通高中学校结合《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意见》的要求,圍绕示范区和示范校重点任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方式转型、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加强学生发展和选科指导、推进选课走班教学、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重视区本化、校本化创建经验的总结凝练,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促进示范区创建经验的共享。此外,还借助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新闻媒体众多和出版资源汇聚的优势,大力宣传、推广示范区(校)建设的典型经验,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形成领导重视、教师热心、社会支持、群众理解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督导,落实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效果评估

首先,重视课程实施效果的多元评估。各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持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指导,落实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示范区(校)做好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和自我评估,主动与挂牌督导相结合,建立定期考评机制。通过教师的自评及同事、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学校多渠道收集新课程实施的实证数据,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题教学视导。市、区教研部门工作协同,保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市级示范校教学视导全覆盖,形成市、区两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的教学视导报告,并进行市、区两级专项反馈。再次,开展新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质量监测,完善高中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科学实施课程学业过程性质量监测,加强对新课程实施与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健全课程实施结果反馈和行动改进的有效机制,保证学科育人质量落实到位。最后,加强示范区(校)创建工作的专项督导。对照省、市级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市、区教研和督导部门通力协作,制定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督导评估细则,定期对市、区两级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和常态化督导,保证教研部门视导和督导部门督导有机结合,并通过化督为导、借督促改,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丁玉祥

上一篇:建筑智能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后进生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