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教材高校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经管类高校教材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产品种类不均衡、教材维护不到位、教材开发不深入和教材质量较差等主要问题,需尽快予以调整和改进。本文描述了经管类高校教材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如何创新思维,采取积极的产品结构调整策略,并强调了经管类高校教材产品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与深远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理念教材高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理念教材高校管理论文 篇1:

地方高校在教材选用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材选用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于教材服务课程教学,发挥教材育人载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改进教材选用工作措施,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地方高校教材选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地方高校教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材选用   育人载体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材选用质量。在教材选用上,主动服务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教材育人载体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教学育人形势复杂多变,许多地方高校教材选用工作遇到新的挑战,教材选用不能很好地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不能有效发挥教材育人载体作用。为此,有必要对目前地方高校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一、地方高校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教材选用比率低,达不到国家教学评估指标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使用的优秀教材,一般是指获得国家、省部级教材奖项的教材,国家规划教材,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等类型的优质教材。优秀教材的选用率作为体现一所学校办学规范化、科学化的基本指标,已被国家教育部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为优秀教材的建设与选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我国高校使用优秀教材的权威数据尚未见发布。一项对2l所高校的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高校优秀教材的平均选用率为24.3%[1](10)。远远达不到国家教学评估指标要求,优秀教材选用形势不容乐观。

为什么会造成优秀教材选用比率低呢?当前教材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低质“人情”教材、“职称”教材、“自编”教材占据校园,使优秀教材无法走进课堂。有些出版社或供应商行业操守出现偏差。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普通人也可以做教材主编;教材市场需求大,几家出版社同时抢着出版,一些急需的、印数小的教材却无人问津;个别出版社和书商为了推销本单位教材,向一些管理不规范、素质不高的高校和教师允诺各种优惠条件和利益回报,致使部分地方高校教材选用受控于利益驱动。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体系中的主力军,担负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材选用质量,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一个低质教材充斥的校园,是培养不出心智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不断提高优秀教材比率进驻课堂,努力完成国家教学评估达标任务,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教材知识更新慢,新增专业教材数量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

我国国家发展规划每五年更新一次,包括教育。每五年我国教育用的教材就会重新规划一次,与时俱进。目前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早已进入国家大中专教材选用征订目录。但是,从对某地方高校教材征订单和教材发放单了解到,很多教材还是十一五、十二五的规划教材,出版时间还是2012年前后的,教材内容编写没有及时反映出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甚至还有错误的地方,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更新慢,没有及时修订,学生已经从互联网上知道的新知识,教师却还按照教材上陈旧的知识上课。

另外,新增学科专业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系列教材,不得已选用相近专业的教材代替新专业的教材,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明晰,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质量要求。

(三)教材内容“大而全”,编写体例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对教材的喜爱。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选用高质量教材意义重大。有的学生反映,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是国家规划的、名校专家编写的、大型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优秀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学术性很强,有的过厚,还分上下册,建议精简一些,突出重点,减轻学习压力。学生的反映说明教材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差。教材内容的“大而全”造成课程模块中的教材内容重复、难度增加、缺乏特色,不利于学生分类和个性化学习需要。

学生还反映有些教材编写体例单一,指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与实际岗位操作的联系、体例千篇一律、语言深奥晦涩、版面设计呆板、案例独立于内容之外、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吸引力。学生更偏好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交流互动的资讯,长篇累牍式的教材已经不太适合教育发展趋势。有些教材在形式上比较落后,由于出版成本的限制,排版不美观,甚至一些图片有误。

(四)教材成为课堂教学饰件,育人载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某地方高校为了促进良好学风建设,多年来坚持不定期组织杜绝“三无”(教案、教材、笔记本)课堂教学检查,把学生有无教材作为良好学风建设的基本指标之一。学生带教材进课堂天经地义,但几何时,这样的不成文规定慢慢发生变化。不难想象,教材作为育人载体的缺失,绝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生上课不带教材或少有教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用电子多媒体课件代替教材的现象,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教材对听课影响不大,教材成了课堂教学的饰件。另外,有的教师在处理教学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时,没有按照教材体系讲授课程,随意调整教材章节内容次序,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能及时掌握知识节点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完全抛开教材和對教材有而不用,都是不对的。

二、高校教材选用工作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选用在服务教育教学和学生专业学习成长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对教材选用工作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严把教材选用征订审核关,加强教材选用质量评价,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

一是学校设立教材管理委员会,指导和规范本学校教材的使用,建立完整的选用机制,层层把关,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文件精神、本校教材选用征订办法和开课学院广泛讨论充分认证,优先选用国家政府部门评选出来的优秀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根据国家每年发布的《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选择社会公认、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好教材。

三是加强教材选用质量评价,确保高满意率教材进课堂。当下教材市场良莠不齐,实施教材选用质量评价非常有必要,劣停优用,逐步提高优秀教材选用比率。严把教材选用征订审核关,从教材选用工作的源头严格保障教材使用质量。

四是教材管理部门加大和信誉好的教材供应商、国家级出版社联系合作,邀请他们不定期来学校办书展,方便学院领导、教师亲身感受体验好教材和新教材。

(二)关注最新高校教材动态,选用不断修订完善的教材,加强新增专业教材建设,建立评审机制,保障教材建设质量。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科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教材选用和建设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最新教材、学术专著及相关图书信息,不断完善对最新知识内容教材的征订选用。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需要,还需加强新增专业教材建设[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量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新专业应运而生,新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专业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与实践环节教学,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适应性和操作性,必须加强优秀实验教材的编写[2]。造成新专业教材滞后人才培养的原因,一方面是新专业课程开设时间短,大部分高校教师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进行教材建设,另一方面新专业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使用人群少,购买率低,出版社和书商不愿承担风险出版供应这部分教材。高校教学工作迫切需要新专业教材,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加强新专业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高校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从初稿完成到最后成熟定稿,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检验与修订。为了保证教材建设质量,必须加强质量评价,适时定期检验评价教材建设情况,建立健全教材评价机制,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三)结合专业实际、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合理选用教材,保证教材选用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教材内容“大而全”,知识系统化、模块化,理论、实验、操作全覆盖,有的还附有知识成果认证过程等,都是优秀教材重要因素。但是这些优秀教材一定范围内得不到学生更多的青睐,开课学院任课教师爱之又不择优选用。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秀教材到部分地方高校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对地方高校教材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明显。

提高教材选用质量,一定要结合学校专业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合理选用征订教材,“只有依据人才培养的定位,才能确立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规范和监督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教材选用才有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3](96)。比如某高校正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前国家统编教材和专业的通用教材就不太适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因此在教材选用和征订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在教材中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否则就会造成教材内容不适合课程教学要求的矛盾,拉低学生对教材评价的满意率。对于课程大纲安排课时较少的课程,在选用教材时尽量不要选用内容繁杂、分类过细的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较高的价格会增加学生的经济压力。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合格人才,学生生源质量没有名校高,学生无需做高端的研究,喜欢个性化的教材编写体例,不喜欢高深冗长的论述性逻辑性很强的教材,对教材的编写体例要求很高。在选用征订教材時,一定要根据学生学科专业的需要,尽量避免选用学术性过强、章节内容繁复的教材,多关注内容简洁、语言活泼、设计新颖、图文结合的教材。学生只有喜欢上了教材,才会花时间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愉悦心灵。这样的教材才会真正达到育人载体的目的,发挥教学育人的作用。

(四)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材育人载体作用。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4](113)。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和育人载体作用,提高教材使用质量。

从教学实践来看,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必须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育人载体作用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教材选用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如果不把教材当回事,不重视增强课堂效果,就算选用的是优秀教材,学生对教材选用的满意率也不会很高。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引导教师提高对教材育人载体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在教材选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增强教学实效”[2]。增强教材选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教材和教学密切结合的满意度。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不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教科书里的标准化知识和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一样的,许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进去。大学里应该强调多向思维,鼓励百花齐放,才能实现大学教学的多元化。我们反对教师完全脱离教材,完全按照自己的讲义教案教授课程内容。

提高教材使用质量,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载体作用。学生要转变学习中重老师课堂笔记、轻教材学习的唯考试论学习方法,真正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资源,认真阅读教材,系统规范掌握专业知识,课前认真预习,课堂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做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材选用管理工作基本沿袭的还是以往的管理模式,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社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教材选用管理还有更多工作要完善改进,除了继续发扬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高质量教材进驻课堂等传统经验和做法外,还应积极投身到社会发展变革中,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教材选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更好地发挥教材育人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忠.现状与前景:高校优秀教材的选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2012.

[3]吕小燕.提高高校教材选用质量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

[4]潘洪峰.论高校教材管理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作者:袁玲

新理念教材高校管理论文 篇2:

为有源头活水来

[摘要] 经管类高校教材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产品种类不均衡、教材维护不到位、教材开发不深入和教材质量较差等主要问题,需尽快予以调整和改进。本文描述了经管类高校教材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如何创新思维,采取积极的产品结构调整策略,并强调了经管类高校教材产品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 出版社 经管 高校教材 产品结构 对策

对众多教材出版社而言,中国高校教材市场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其中,由于经管类专业招生人数可观,经管知识需求旺盛等客观原因,经管类高校教材市场容量巨大,经济利益回报丰厚,因而更是趋之若鹜、入者云集。大家的愿景固然是好的,但因为图书出版业是内容产业,而高校教材作为培养高校毕业生、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等需要的必要工具,其定位就是兼顾满足高等教育需求与未来就业趋势需求,所以更注重产品本身应具有的深刻内涵和理性外延。

经管类专业作为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高校教材要紧扣相关制度、准则和法规的制定、颁布、修订及废止而做出适时修订和调整,要兼具权威性和时效性,即要准确地定义产品结构并灵活调整,以便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使消费者满意。所谓教材产品结构是指教材产品结构中各种产品系列的配置比例和组成情况。只有产品结构合理、协调,出版社的资源才能发挥到最优水平,产生最大化效益。从目前市场上的经管类高校教材的出版情况看,尽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景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跟风”出版现象以及低水平、简单重复出版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大量出版资源浪费,出版社间效益截然不同,而读者则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有所受益的良作佳品,造成供需关系发展的畸形,偏离了正常健康的轨道。为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本文试按照寻找问题一症结分析一提出建议的路径予以探索研究。

1 经管类高校教材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经管类高校教材的产品结构现存问题主要包括产品种类、教材维护、教材开发和教材质量四个方面。

1.1 产品种类

经管类高校教材的种类主要分为高职高专(以下简称“高职”)教材、本科教材、研究生教材和引进版教材。

1.1.1 高职教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学人数不断扩大,接近本科生招生规模。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面向岗位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职业角色,这是高职教育的最成功之处。所以高职教材成为出版机构关注的市场。但由于高职教材理论深度较浅,出版的进入门槛较低,近年来各地出版社蜂拥加入高职教材出版行列,使市场竞争不断恶化、地区封锁加重,尤其是在广东、浙江、湖北、四川等教育大省,大多数高职教材皆为本省版本垄断。高职教材的侧重点是实际操作,很多出版社对此却反应迟钝,更新较慢,致使在一些高职教育发达地区教材选用受阻,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

1.1.2 本科教材

我国本科教材市场份额较大。虽然经管类本科教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但各细分专业教材发展却参差不齐:比如大家竞相出版销售量大的专业教材,却忽视了潜在的市场风险,市场调研不充分就匆匆上马,结果常常销售不佳;其他学科规模小的本科教材却无人问津。大家忽视其良好的成长性,急功近利的思想致使本科教材参差不齐。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例,近四年来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就先后出过8个版本,国家重点学科会计系列教材中的《财务管理》是最畅销的,累计销售十几万册,而余下几个版本销售就比较一般,甚至有的版本教材才勉强保本。推而广之,作为财经专业教材出版强社,教材表现尚且千差万别,那些非专业出版社的经管教材就更命运堪虞了!

1.1.3 研究生教材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基本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往往会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偏向一个专题,因而研究生教材是经管专业教材中高端的出版产品,理论内容居多,以探索专业未知领域为研究重点,作者的观点往往也容易引起业内争议。所以目前研究生教材在经管专业教材中的比重偏低,也是出版界较少涉猎的市场,即使进入也比较谨慎。面对蓬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大家仍未积极介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真正进入研究生教材出版领域,成规模出版MBA、MPACC(会计专业硕士)系列教材也是2006年以后的事情。

1.1.4 引进版教材

近年来引进版经管教材的采用已愈加普遍,国内市场需求趋于旺盛,仍由于涉及版权贸易、市场培育不成熟、投资风险较大等原因,出版社的态度大都小心有加。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来说,在1998年推出了“世界财经与管理教材大系”(英文影印版),确立了在引进版财经教材出版方面的地位后,又与Pearson、Cengage、McGraw-Hill、JohnWeily等多家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合作,陆续出版引进版权的国际权威财经管理类标准教材,但由于国内的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所以引进出版的力度明显减弱,投资规模缩小。

1.2 教材维护

1.2.1 教材产品升级换代不及时

21世纪以来,中国新会计制度、准则以及新税法陆续颁布。为体现与时俱进的教材特色,紧跟培养经管优秀人才的教学目标,经管类高校教材已成为高校教材中更新速度最快的品种。例如,会计系列教材、财税系列教材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一次换版,远快于平均2.5-3年的周期。尽管相关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同寻常的变化趋势,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没有落实到位,致使一些教材品种没在开学前完成修订,随之造成很多订单的取消。众所周知,高校教材一旦被选中,通常在3至5年内是不会更换的。所以这种产品维护不到位导致的损失具有很长时间的影响。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个别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就因为曾经修改进度过慢,错失了继续扩大市场的机会,甚至为此付出损失部分订单的代价。

1.2.2 优势教材品种没有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

优势教材品种是指那些作者知名度高、编写质量上乘、出版历史悠久、经过多次修订历久弥新、累计发行量很大、广受读者赞誉的教材。由于编辑部门和人员调整,一部分优势品种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这样就不能紧跟学科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保持优势教材的持续修订。比如有的编辑退休或者因为家庭及个人原因离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继任,并迅速上手跟进,那么相关教材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就会急转直下,迅速陨落。

1.3 教材开发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出版社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市场供给的“盲点”和“弱点”,挖掘有潜力的教材品种,进行内容创新。这种创新必须要综合考虑课时长短、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全面把握高校教材的内容、难度和形式,进行统筹规划,适当控制篇幅及定价,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可惜的

是,大家的教材开发深度不够,在产品线的设计和产品开发上沉稳有余、深入不足。

1.3.1 单独系列的完整化不足

高校教材的设计与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紧密相关。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自成体系,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一般专业课等,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教材需求量大,而一般专业课,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冷门专业的教材需求量较小。面对利益的权衡,出版社只愿出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致使系列教材完整化程度不够。这实际上是陷入一个误区,事实是越是大家都看好的教材品种,越是同类版本泛滥,鱼龙混杂,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越是无人看好的教材选题,因为顾客的选择面有限,反倒更容易被选用,如果再用心一些,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收获将更大。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经济学》为例,市场同类版本教材不多,属典型的“冷门”教材,但自2007年年中面世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就取得出版两个版次、累计销售39000册的骄人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1.3.2 产品系列的差异化不足

原有教材开发思路是一个专业开发一套教材,尽力避免出现同专业两套教材在市场上“同室操戈”。然而在教材品种日益丰富的今天,一套教材覆盖所有教学层次是不可能的。以本科教材为例,本科院校分为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独立学院),分布的地区经济水平有差异,招收的学生素质不一,培养目标各异,‘体现在教材上就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化需求,针对院校的具体定位和教学需要提供匹配的教材。所以,一个专业需开发的不仅是一两套教材系列,而是要开发出三四套甚至更多的教材系列,只要它们具备鲜明的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是能够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在产品系列的差异化方面有待加强。

1.4 教材质量

教材质量包括作者质量、内容质量和编写质量。

作者质量。作者质量是确保教材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出版社比较重视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团结和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作者,但是随着一些资深作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行政职务的升迁,新生代作者相对不够成熟,作者队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现象。作者队伍的不稳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作者质量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是出版社放松了与核心作者的沟通工作,疏于培养他们对出版社的忠诚度。

内容质量。图书内容是图书的核心价值所在,出版社的实质是内容提供者,内容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图书是否成功。教材的质量更是要通过内容质量来体现,才能在市场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在内容质量上日益忽略内容创新领先的价值,为了多出教材而陷入简单重复的怪圈,没有进行严谨周密的产品论证。这种做法的不良后果就是造成教材滞销,市场反响差,损害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制约了以后的发展。

编写质量。高校教材季节性特别强,不少教材为抢在开学前交付,须在主编作者的统筹下、多位作者异地合作、日以继夜地赶进度,这样难免会增加编写差错率,即便质量抽检时幸运过关,但在使用过程中会暴露在读者逐字逐句的检验中,尤其是经管类高校教材的公式图表较多,这些内容出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反响。这种编写质量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教材质量的评价,不利于教材的推广和采用。这种情况在全国联编教材的案例中尤其常见,其负面影响和连锁反应是很严重的,削弱出版机构的品牌美誉度和公信力。

2 创新思维,采取积极的产品结构调整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市场营销组合中的首要因素,出版社只有正视现有的产品结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经管类高校教材的出版而言,出版社一定要创新思维,转变固有的出版观念,以服务市场和顾客需要为先导,才能正确调整,取得成效。

2.1 建设精品教材

出版社要认真研究教育部有关高校教材的要求,在教育部制定的框架之内进行产品研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进教材建设,鼓励使用优秀教材。为响应教育部号召,更好地提供教学服务,实施“精品教材出版工程”建设,精品教材要具备以下要素。

2.1.1 兼具针对性与适应性

精品教材首先要有针对性,即要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科学的发展目标。精品教材的编写要高效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现代化人才。其次,要有适应性,主要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注重以学生为教学对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涵盖高职高专教育财经类各主要专业的“21世纪新概念教材:‘多元整合型一体化’系列”,全部由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编写,坚持“整合论”的“能力本位”,建构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职业学力”基本内涵,以“健全职业人格”为最高整合框架的教材赋型机制,兼顾专业课程教材的“纵”与“横”两个组织结构维度,依照“原理先行、实务跟进、案例同步、实训到位”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教材内容,特色鲜明地体现了精品教材品质的优越性。

2.1.2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精品教材既要在内容上充实丰满,又要有别具一格的形式,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这也是教材最终被采用的主要原因。

作者团队。应选择学术造诣较高、在该学科影响力较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或协调能力的教授担任主编,负责组织团队进行教材编写。团队成员要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多、科研能力强,并有实务界精英人士加盟,以便把实务咨询方面的最新成果编入教材。

内容编写。精品教材的编写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精心编撰、取舍得当,让学生用之浅显易懂,豁然开朗。教材要采用实践案例的方式,不要只限于陈述抽象难懂的概念,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章节体例和叙述方式上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结构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在体例形式上要力求新颖。在栏目设置上,要灵活机动、敢于创新,如行文中穿插专题栏目,利用网络链接、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的网址等,满足现代高校启发讨论式教学、互动参与式教学的需要。在叙述方式上要突破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编写语言宜生动活泼,加大图、表、例的运用,增加教材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阅读性。

装帧设计。时代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审美的喜爱和追求。高校师生对教材的装帧设计有更高的期望,以往质量低劣的装帧材料和粗俗乏味的设计风格难有

市场。高校教材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只是一种知识载体,更是传播文化的介质,其整体装帧印象已成为消费者取舍教材的标准之一。

2.2 增加教材品种

中国的高校教材出版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整体上处于较低层次。具体到经管类教材市场,集中度却明显提高,但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为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来源,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教材的类别,即进行教材产品线的填充和延伸。

2.2.1 高职教材

2005年10月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文件确立的目标是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要认真研究这种新的教育状况和就业趋势,努力学习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等高职教材的优点,增加新的专业教材系列,并结合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提高整体产品的档次,面向高职教育注重与就业衔接的特点,增强教材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实操性,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

2.2.2 本科教材

中国的本科教育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后,招生规模趋于稳定,教育部开始组织实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评估与改革,教材选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深刻领会其带来的发展机遇,认识到很多本科院校找不到合适专业教材的现状,根据各个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定位,增加有差异化的、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专业教材开发,渗透不同的细分市场,实现销售的有效增长。

2.2.3 研究生教材

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迟缓、考研规模不断扩大等原因,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期。出版社要认清形势,尽快从有出版资源优势的专业入手,开发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新型教材,填补空白,以把握市场机会,从而分享更多的市场收益。

2.2.4 引进版教材

教育部鼓励全国高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出版社要以此为契机致力于引进版教材的开发,和诸多国际出版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取得国外优秀教材的版权,建立出版优势。要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真实需求,甄选内容结构等适宜的外版教材引进,遴选合适的译注者,并及时推出相应的影印原版、中文翻译版或双语对照版的多种版本,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2.3 开发配套教辅

高校教材配套教辅是最近几年涌现的新的高校教材增长点。高校教材配套教辅是围绕教材编写并与教材配套使用,让使用者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和理解教材的内容,并通过大量案例的提供让使用者在实践中能从容应对,举一反三。应摒弃以前“重教材轻教辅”的落后观念,正确认识配套教辅的良好前景,开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教辅。教辅要根据教材的教学层次和难易程度来设置开发。为突出高校教材配套教辅的独特价值,还要将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融入教辅的编写当中,体现生动性、立体化的教学特点,如为教辅配备VCD、DVD光盘,将教辅与网络教学资源结合、增加教辅内容的延展性或出版CD-ROM电子教辅等。

3 结语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未来的经济建设将需要更多的经管类优秀人才。出版社只有从产品的源头入手,树立全新的产品创新理念,积极有效地调整图书出版结构,提升图书品质,提供丰富而健康的精神食粮,从而为人才培养奉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绵绵活水,方能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出版使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张士宏

新理念教材高校管理论文 篇3:

蓝墨MOOT平台下的高校开放式数字化云教材开发探索

摘  要:研究根据现阶段高校教材开发特点,提出高校教材不同于中小学教材,需要不断贴近前沿和新兴技术。针对传统的纸质教材开发周期长,与新技术发展严重不匹配,难以支持大数据分析等问题,结合数字时代学习者特征,以蓝墨MOOT平台为例探索了数字化云教材开发的方法体系,从而满足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的各项需要,实现了跨平台、大范围、开放式的混合学习。

关键词:蓝墨MOOT;教材开发;云教材;数字教材

0  引  言

改革開放之前,我国高校教材受苏联影响,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教材由出版教材和教师个人讲义共同组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量引进翻译西方的教材,开始由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深入,纸质优质教材开始兴起。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与各出版社共同开发了大量的信息化教材,开始推出配套光盘、共享课程博客以及课程网站等资源。“十二五”以后教育信息化开始向信息化教育转变,微课、慕课大量兴起。“十三五”以来教材发展进一步向数字化发展,部分教材已经引入二维码扫描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看书的过程中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动画,完成作业、进行测试,有些教材甚至有移动阅读功能,开始脱离传统的纸质形式。

1  现阶段高校教材开发的问题思考

技术变革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形式的变革。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技术的成熟,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式云教材提供了可能。看起来教材开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经过调查分析,明确了高校教材不同于中小学教材,中小学教材知识点变化不大。而高校有大量的教材开发要求贴近研究前沿和新兴技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纸质教材已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尽管部分教材已经引入二维码扫描功能,但是前提是教材还是必须在手上。现在很多人在一个小的时间节点里,比如等公交车、乘坐地铁、公园漫步等闲暇时间,突然想学习了,这个时候当然不可能人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看新闻、资料,甚于不会做的题也可以直接在“百度知道”里悬赏答案,传统纸质教材的简单数字化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1.2  优质教材开发周期长,与新技术快速发展严重不匹配

高校中有大量的课程内容是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特别是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要面向岗位需求。往往一个新技术尚未成熟,另一个新技术又诞生了。而优质教材的开发相比传统教材的开发,除去纸质内容的编写,还需要配套慕课、微课体系、素材资源库、教学平台、课件等内容,开发周期往往需要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导致一个教材可能刚刚完成,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已经开始落后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了,这也是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总是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距离的原因。

1.3  新兴技术领域几乎无教材可用

在新兴技术领域,我们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体现在教材上就是新技术领域的教材非常少,而且教学内容普遍点到即止,不敢深入。比较有意思的是Authorware和RealFlow两个软件的相关教材比较。2007年是Authorware“死亡”的日子,也是RealFlow“出生”的日子。这一年Adobe宣布停止在Authorware的开发计划,而且并没为Authorware提供其他产品作替代。但10多年后,截止2019年3月8日,笔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仍可搜索到以Authorware为教学内容的教材。而RealFlow尽管已诞生10多年,先后获得过奥斯卡技术成就奖、欧洲信息社会技术奖等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先后参与制作过《冰河世纪4》《复仇者(2012)》《洛杉矶之战》等大型国际电影制作。RealFlow在电影、电视剧、广告、游戏等领域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却搜索不到一本相关的教材。像这样的例子在新兴技术领域,还有很多。

1.4  数字媒体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现行教材的使用率

目前看教材的学生越来越少,人们更喜欢看电子书、视频、图片等丰富媒体资源。有疑问的也习惯性地在手机上查找资料。笔者曾针对部分学生做过一项抽查,发现有约10%的同学,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从未翻看过教材,但是仍然通过了课程考核。有30%学生表示很少看书面教材,约有80%的同学表示在教材之外,还经常会用到数字资源。随着数字化资源的丰富,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学习者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依赖还将持续降低。

1.5  缺乏支持大数据抓取和分析的数字教材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可以轻松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记录,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数据。虽然目前各个教学环节的信息都有教学课程网站、教务系统、成绩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平台进行收集,形成大量的数据,但是大量的信息主要呈现的是结果信息,过程性的数据缺失。缺乏支持大数据抓取和分析的数字教材是当前教材开发的大问题。

智能云教材则能将课程中的知识技能、教学视频、知识拓展、自主测试、游戏互动等环节数字化,将学习交互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记录存储在云端,然后智能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真正实现支持大数据抓取和分析的数字化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会被详细记录,帮助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判断决策和研究分析。

2  数字化云教材现实需求

2.1  数据化云教材实现条件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真正的数据化云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满足现实需要:(1)支持跨平台数字化移动学习;(2)数字化教材至少要满足iPhone、iPad、Android、平板电脑、PC等各种终端平台的通用性,保证学习者在各个平台下的学习体验同样良好;(3)具备混合式的富媒体式学习体验;(4)具备混合式的富媒体学习,将文字、图片、画廊、语音、视频、3D、VR/AR等资源集成到教材当中,实现沉浸式学习;(5)高度交互的教学内容。学习、练习、测试、游戏等在一个场景里完成,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取、跳转场景,并可以立即用语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标记知识点,记录笔记,甚至可以提出質疑、指出错漏;(6)社交化的学习环境。学生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学习,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发起讨论,和同学分享笔记心得,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游戏式的学习等;(7)能形成学习行为的大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会被详细地记录,包括学习进度和时长,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的表现、同一堂课程在不同学生中的反响等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化云教材收集记录,从而形成真实有效的大数据信息。智能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真正实现支持大数据的学习行为跟踪。

2.2  数字时代学习者特征分析

泰普斯科特在《数字化成长3.0》中认为“网络世代”的文化核心就是互动,如今的学生已摆脱了昔日被动观看者的角色,渐渐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泰普斯科特总结出了“网络世代”的三大个性特征:(1)接受歧异性――“网络世代”在许多领域都表现出超凡的容忍力;(2)好奇的世代――“网络世代”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可以去探索;(3)独断并拥有强烈的自我主张。

新的数字媒体将使过去单向的传输式学习变成双向的互动式学习,新的数字媒体还让学习经验的中心由传输者转移至学习者本身。

数字时代正在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人们越来越多地喜欢电子书籍,因为电子阅读具有多功能交互功能、丰富的媒体形式、便捷高效等特点。曾经我们一度以为电子阅读会代替纸质阅读,但是调查发现传统的纸质书籍仍然有着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阅读的个性体验、阅读的舒适度等。如果我们的高校教材能实现“电纸同步”,集齐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的优势,将会极大地提高教材的价值。

2.3  数字化云教材的功能

根据数字时代的学习者特征,数字化云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电子阅读、地理定位、高亮显示、知识点气泡、全文百科字典、交互学习、多媒体素材整合、全书查找,快速跳转、书签、资源列表、批注管理、笔记社交、校本教材、书城搜索、获取云教材等功能。蓝墨数字化云教材功能示例如图1所示。

3  蓝墨MOOT平台下开发数字化云教材开发

3.1  什么是蓝墨MOOT云教材

MOOT是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的缩写,中文简称“慕特”,指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云端教材。云教材是一种富媒体、立体交互、学习行为跟踪的智能教学内容。它自适应所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融合了微课、动画、3D等数字资源辅助学习,独有的学习互动、交互测试、交互游戏内容让自主学习更轻松有趣,笔记、百科、朗读、字典等辅助支持功能与学习场景无缝融合,更能实现笔记社交、知识点讨论问答的社交化学习,配合云班课还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智能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它重新定义了未来的教学资源形态和学习方式。

3.2  MOOT平台云教材开发条件

MOOT平台云教材开发语言主要是HTML5+CSS3+ JavaScript。对于MOOT平台云教材开发人员来说,只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了解HTML、W3C技术规范,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上手,开发属于自己的云教材。为了保证开发质量,必须严格按照云教材制作质量规范体系进行开发,配合云教材制作模板库/组件库,以及云教材制作平台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开发出个性化的云教材。

3.2.1  云教材开发的质量规范体系

云教材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度,保障每本教材的产品质量,主要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如下:(1)云教材内容策划标注规范;(2)云教材多媒体素材质量标准;(3)云教材版式设计规范;(4)云教材制作技术规范;(5)云教材测试审核规范;(6)云教材制作质量审核规范;(7)制作中心机构管理员手册。

3.2.2  云教材制作模板庫/组件库

为制作基地提供快速步入教材制作流程的版式设计、制作代码、交互组件代码,实现可复制可利用,大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和标准化,使得一般老师也可以“傻瓜式”开发属于自己的云教材。

3.2.3  云教材制作平台

作用是保障云教材制作开发环境,云教材的开发、制作和打包发布。主要包括的平台有:(1)智能资源制作与发布平台;(2)云教材开发上架平台;(3)云教材发布发售平台。

3.3  MOOT平台云教材开发过程

MOOT平台云教材开发过程主要包括教材策划、版式设计、制作开发、质检测试四个部分。

3.3.1  教材策划

(1)内容:负责/协助云教材的内容策划,沟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老师,并对学校参与云教材建设的老师进行教材内容策划指导。(2)要求: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3.3.2  版式设计

(1)内容:负责云教材版式设计、套版定版、样式、色系选择等。(2)要求:熟练使用Adobe Photoshop、InDesign等相关软件。

3.3.3  制作开发

(1)内容:负责云教材程序开发制作。(2)要求:熟练使用H5/C3/JS程序开发和SVN版本控制软件。

3.3.4  质检测试

(1)内容:负责云教材内容三审三校,云教材APP功能测试。(2)要求:有责任心、细心,有一定文笔功底;熟悉软件测试。

4  结  论

蓝墨MOOT平台云教材解决了目前纸质教材的开发时间长、更新缓慢、缺少交互、不能实现学习跟踪等缺点,因此将为高校校本教材开发提供非常出色的帮助,同时在优秀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数字化的出版需要。同时云教材拥有非常多的实用功能,满足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的各项需要,实现了跨平台、大范围、开放式的混合学习。不足之处是蓝墨科技毕竟是公司,并不能全部免费给高校教师使用他们的资源与平台。以及教材开发后的版权问题、云教材的数字化出版后的利益分配问题等,这些需要高校与蓝墨公司进一步合作协商。

参考文献:

[1] 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3.0版 [M].云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丽.基于蓝墨云班课和云教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 [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3):114-116+124.

[3] 李英辉,郝敏钗,邵英秀,等.基于蓝墨云班课和云教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4):60-65.

作者简介:康东(1983-),男,汉族,海南海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信息技术。

作者:康东 董阁

上一篇:实验教学之生物化学论文下一篇:现代哲学与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