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驾驭情感的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情感体验;塑造;激趣;和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溶情于学习之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新课程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化学新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生态型化学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究

摘要:本文借鉴生态学原理,结合笔者的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了生态化课堂环境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提出了构建化学生态型课堂的初探策略。

关键词: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生态化环境构建

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人类开始面临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关注生态、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全人类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态世界观,而这些都有赖于生态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生态教育的全面展开。

一、化学生态课堂的涵义

化学生态课堂即化学生态型课堂,就是要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化学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在“场理论”中提出行为公式:B=F(PE)(注:B=行为,P=个人,E=环境),意思是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性。

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直接制约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应是在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本文拟从化学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化学课堂作一初步的探究。

二、构建化学生态课堂的初步探究

1、化学生态课堂的自然环境构建

教室是课堂生态主体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优雅的室内环境能给师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比如,在教室内放上几盆绿色植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能帮助师生消除化学课堂上的紧张和疲劳;在教室一角养一缸金鱼,当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时,能减轻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抑感;在墙上布置一些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材料,如开设一个化学手抄报栏目,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行列式座位编排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化学课堂上座位的编排要根据具体的课型来定。如果是以讲授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行列式编排座位;如果是以小组合作或实验探究为主的化学课,则可以按圆桌式编排座位;如果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则可以让学生的座位相对集中,以便能够从较好的视距获取教学信息。

2、化学生态课堂的人文环境构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生命的舞台——化学课堂,其气氛是否和谐,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学过程是否愉快,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生态化的课堂就是要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基础,以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共同成长。

2.1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愉快课堂

首先,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幽默的言语,渊博的学识,丰富的表情,迷人的微笑,都能使学生喜欢上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喜欢上老师,他们便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不良情绪不利于造就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上课之前,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走进课堂。

其次,教师要剔除有色眼镜,怀有博爱之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光用成绩来评判学生,要尊重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2 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互动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通过创设情境可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如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创造一个人人参与的环境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六个符号表达式,让学生将其改写为化学方程式,比比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再如课堂上让学生抢答“金属之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猜谜语”,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3 巧用生生互动,促进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由于发展水平、生活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创建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环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智慧。

如在学习保护空气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交流保护空气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各抒己见,如:少开车;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少用煤;使用太阳能;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少放烟花爆竹;加强大气监测;不焚烧垃圾;植树造林;种草皮增加绿地面积……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多于师生互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情感交流。同时,教师在生生互动的组织和参与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实现了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2]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71.

[3]刘知新等.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0.

作者:周瑛

化学新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谈如何构建化学课堂教学环境

摘要: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驾驭情感的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感体验;塑造;激趣;和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溶情于学习之中。同样,学生良好的情感反馈于教师,教师受到感染,又作用于教,从而形成师生情意交融的境界。在这种场合,任何因教学引起的心理疲劳和厌倦情绪不存在,学是一种享受,教同样是一种享受。

作为教师如何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如何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来促进化学新课程教学,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二。

一、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学生学习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结构重新组织过程。因此,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处于愉快、饱满及兴奋的情结之中,为认知活动、情感陶冶创造良好的情绪背景;其次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的同时,获得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再次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好学、乐学。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培养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使课堂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知识与才能、个人品质与性格特征都会在小小的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将对学科执著的精神、热忱和感受“传染”给学生,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要实现师生情感交流融洽,教师除具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扎实的教书育人基本功外,还应具有下列特质,如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力充沛;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谦虚好学,不断进取;关心社会,正义感强;举止大方,困难失败打不倒,笑口常开等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因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创设激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喜爱化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直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极易诱发学生的兴习兴趣,可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例如,演示氯化氢溶解性实验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指向烧瓶。当滴管挤出少量水进入烧瓶时,美丽的红色“喷泉”即可生成,学生欢呼雀跃,情绪高涨,教师不失时机设问:“红色的喷泉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将氯化氢换成氯气,行不行?”“产生”喷泉“有哪些条件?”等等,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教师再适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倍增,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化解难点。除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外,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并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和动手操作,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学会构建和谐的化学课堂环境,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为构建和谐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谷海军

化学新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也积累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并认为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从而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就针对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 三维目标 基本环节 措施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三维目标,并认真贯彻实施

(一)新课程同样要求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一个维度,它依然要求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不过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因为课程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纠偏、校正过去应试教育中“繁、难、偏、旧”的现象,但是新课程仍旧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学生具备各种能力与素质的重要基础。

(二)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维度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活动,逐步学会常用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不仅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与人合作、交流,逐步解决一些簡单的化学问题,而且这一目标着重要求学生要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需注意此维度目标中还隐含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化学探究活动中去。

(三)重视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维度,要求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要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存在的化学现象产生探究欲,同时,还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能够用科学的态度与创新的眼光看待一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意识到自身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自然所应该尽的职责。总的说来,新课程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个三维度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够全面达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搞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基本环节的有效措施

(一)深刻领会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含义

深刻领会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含义,首先,教师要明白“双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明白这些内容,才能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内容,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稳固“双基”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懂得让学生记住化学内容,不是通过死记硬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堆砌就可以完成初中化学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化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化学各个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化学学科体系。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双基”,学生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就必须利用运用的机会将自己所学习的基础知识不断巩固与提高。要做到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并精选试题,提高针对性,为学生提供亲历化学实验探究的机会,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进而有效巩固学生的“双基”,逐步提高学生实际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充分运用化学教材

化学课程标准是编写化学教材、化学教学、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不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都必须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化学新课程标准,要对化学课程标准抱着长久学习的态度,还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争取为化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能够具体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目标以及基本理念等内容,因此,教师除了吃透新课程标准外,还需要充分运用化学教材,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都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于化学教材中该“阅读”的地方一定要认真“阅读”,需要进行“实验”的必须做实验,在该“讨论”和“探究”的地方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绝对不能为了图省事而忽略这些内容。教师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求,才能够顺利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力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化学实验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而且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中考中加入化学实验内容,并且所占比例较大,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题部分的得分普遍偏低。究其原因,除了在平时的实验训练中,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实验经费不足等问题外,还和教师对实验的不够重视有莫大的关系。部分化学教师在上实验课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单一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没有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普遍较低。因此,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演示实验,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动手操作机会,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化学的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相应改革号召,及时摒弃传统化学教学中的弊端做法,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做到位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一切孩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成城.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把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2]李卫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备课效果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高超.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责编 赵建荣)

作者:赵鑫

上一篇:心理社会肿瘤学基础论文下一篇:社会化生态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