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双语幼教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基于发现和解决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要方面的问题、提升幼儿英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笔者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究,对其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促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专业英语教师有所帮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高职双语幼教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高职双语幼教学前教育论文 篇1:

中高职课程融通中的问题及策略

[摘           要]  中高职融通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融通,以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中高职融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定位、统筹协调、分段递进、学分认证、课证融通、特色延续”的课程融通的策略方法。

[关    键   词]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融通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推进中高职课程融通,是当前中高职教育融通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中的问题

笔者选取了川西地区开设“3+2”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的中职学校及对口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反映出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中高职课程融通中的主要问题有: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延续性

被调研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语(汉语、藏语)能力,理想信念坚定,专特兼备,知识够用,技能过硬,师德高尚,敬业爱岗,勇于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幼教教师、育婴师、保育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后备生”。与之对口的高职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是:“……有良好的师德、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综合素质高,能在托幼机构从事0~6岁保教、管理工作的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对比两所学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一个指向于“高校相关专业后备生”,一个指向于“专科层次幼儿教师”,但两者共同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双方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标准界定都指向于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职技能型人才和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层次性及差异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培养目标中,藏汉双语幼教师资双语特色的培养目标仅在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中有提及:“具有双语(汉语、藏语)能力”,而在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双语幼教师资的培养目标突然缺失,这必将直接影响双语幼儿师资培养工作的连续性。

(二)中高职课程设置缺乏递进性、贯通性

在课程设置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

1.课程重复开设,缺乏递进性。从上表可见,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中,中高职的课程科目大致相同。在专业课程模块中,高职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的全部课程在中职学校已经开设。在调研中还发现,由于缺乏适合的教材,中职学校拔高使用高职教材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综合实践模块中,中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均由校内实训、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组成,但对于实训、实习的目标、任务安排较为模糊、笼统,没有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规划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适合中高职融通教育的实践教学教材,更没有针对双语幼教师资专门的实习实训安排。

2.双语特色课程断层,中高职课程设置缺乏贯通性。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的学生,90%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汉语学习起步较晚,普遍存在汉语水平较低的问题。但在调研中发现对口高职的课程设置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双语师资的特殊性,教学内容中藏汉双语口语训练部分未得到有效强化。祥巴版画、羌绣、藏羌原生态歌曲演唱、少数民族器乐等民族语言文化的课程仅在中职阶段开设,进入高职后,双语特色课程出现断层。

(三)中高职课证融通缺乏阶段性、针对性

中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评价考核中均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还需获得一种以上职业证书。如幼儿教師资格证和普通话二甲证书为必须取得的证书,其他如育婴师资格证书、奥尔夫教学证书等可根据学生个人需求选择。在中高职学生中推行“课证融通”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中高职学生考证重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分级要求的困扰,导致部分在中职取得相应证书的学生缺乏进入高职进一步深造的内在动机。同时,在各学校所要求的各类资格证中,缺少针对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考证要求。

二、中高职融通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差异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根据国家相关文件,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立足学前教育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具备较强实用性的保教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在其基础上,对知识、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

(二)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制定方案标准

中高职课程融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管协调,由高职院校牵头,成立由中高职学校领导、园所负责人、行业专家、职教专家、中高职骨干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中高职教育课程融通管理机构。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制定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通管理方案,共同探讨中高职不同层次的岗位能力的规格与标准,统筹建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系统开发中高职融通系列教材,研制中高职实习实训标准等。

(三)分段递进——动态构建课程模块体系

通过走访调研托幼,认真分析工作岗位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联合行业协会、托幼一线工作人员、中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将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一体化设计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统筹安排中高职课程计划,打造层层递进的动态课程结构体系,分段实施各自的培养任务。同时,中高职还应协同开发中高职融通特色教材,依据课程能力培养和实施方案的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合理设置中高职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以保证教材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四)学分认证——推行自主选课管理制度

在课程管理中可进一步实行学分认证制,即对学生在中职学习过且经考核已经合格的学科,升入高职之后可直接获得相应学分,该门课程可免修。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中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学习的某些课程,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课程,在高职阶段就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已经学过该类课程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直接参加考试就可获得相应学分。有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中职阶段虽然已经学过,但深度不够,可将该课程分成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形式来开设,从而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保证了中高职课程的高效、有机融通。

(五)课证融通——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将期末理论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的课程评价模式,应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课证融通”,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内容,参加某一类型的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学生在中职取得了初级或中级资格证,到高职院校可以考取相应的高级资格证,也有更多的时间备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幼师证的拿证率。

(六)特色延续——突出双语特色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幼教师资,必须具有(汉语、藏语)能力,因此,对于中高职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的课程融通,需要重点考虑中高职语言类(汉语、藏语)课程一体化的教学规划。在中职阶段语言类课程应作为重点进行教学,要安排学生参加MHK考试、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进入高职后测试达标的学生可考虑语言类拓展课程,对课程尚未达标的学生要继续加强语言类的训练。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如藏语口语、祥巴版画、羌绣、藏羌原生态歌曲演唱等,要注意避免课程的“断档”与“遗失”。应加强中高职特色课程融通,开发双语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高职一体化的特色教材。高职院校可引进双语教师、民间艺人等继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扎实推进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幼教师资的培养。

三、结语

课程融通是实现中高职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遵循“明确定位、统筹协调、分段递进、学分认证、课證融通、特色延续”的思路,有效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洪文,王文军.谈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47-49.

[2]邓佳楠.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6.

[3]吕永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8(16):6-10.

[4]蒋春姣.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中高职衔接”的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21-23.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简介:欧光琳(197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现任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教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中职德育研究。

作者:欧光琳

中高职双语幼教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摘要】基于发现和解决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要方面的问题、提升幼儿英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笔者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究,对其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促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专业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瑛,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当今社会中,学前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学前教育阶段又是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启蒙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英语教学人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用质疑英语教学能力已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教師的一项重要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一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在工作实践和调研走访中发现,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英语学习更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教学实践将阅读及翻译能力的训练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学评估以考试为主,学生的技能无法满足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特征难以体现,这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前教育的实用型英语人才这一目标存在明显差异。针对以上问题,为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更加符合职业需求导向,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一、科学确定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既要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更要熟悉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所设定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要致力于培养职业型及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在课程的标准确定上,要突出本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实际,注重从英语课程教材选择应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等角度出发,找准与职业需求、专业职业化发展的契合点。也只有确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更加注重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课程标准。这一标准的建立将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学习更加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专业语言能力、职业专业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要重视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实际情况,突出幼儿教育的特点及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改进基础学习、强化专业学习、突出技能实践“三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更好调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教学技能。

1.优化学前教育英语基础学习。高职高专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各科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学习自信心不强,有些甚至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在学生进入院校的第一学期,要优化基础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消除学生抵触英语学习的状况,重点进行语音语调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按照音标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录制课堂视频,或音频帮助学生准确发音,教师可通过组织多元化英语比赛的方式,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高职高专学前专业英语教学要配合幼儿教育中的英语儿歌及诗歌等相关内容。

2.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在第一阶段英语基础学习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此时学校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将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放在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培养与英语知识学习的相互结合。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校要科学选择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教材,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设计口语训练。同时,英语教学也要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长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发挥学生特长、增强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具备应用英语完成基本课堂教学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英语综合技能实践体验。开展第三阶段英语综合技能实践体验阶段的学习,是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英语教学工作的实习和体验,是对学生幼儿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时间较短,教学实践主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通过一定的入园接待、早餐午餐活动、智能游戏、午睡、自由活动等形式,进行情境性、即时性的综合口语及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认知,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及水平,适应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要遵循“全实践”的理念,将英语课堂打造为学生双语教学的实践基地,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小组活动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以讲解教学案例、教师示范、学生小组间讨论等方式模拟幼儿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等,提高学生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并编写教案的能力。

三、探索变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改革,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缺乏自信、有心理包袱,这就首先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大的包容性,通过言语、行为等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更加活泼、积极地去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他们具有多才多艺、活泼好动等特征,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幼儿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要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传递英语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及策略,为学生学习及应用语言创造机会,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要提高学生今后开展英语教学的技能。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师应采用英语教学,组织学生应用全英文模拟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及实际教学技能。

四、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高职高专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按照整体性与主体性的原则,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评价下以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成绩综合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语言能力。在日常评价的活动选择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评价,通过讲故事、开展辩论会、演讲、转述意见或故事、作品展示、舞蹈、歌曲表演、墙报设计、艺术作品展示及说明、媒体技术活动及思维评价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可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档案袋评定等形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及综合能力,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可通过师生面谈的方式,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反思日志,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状况,从而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了解自身优缺点的同时,不断进步。

现在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将来面对的是幼儿,他们不仅要精通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充分结合幼儿活动进行英语训练,从而使幼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幼儿英语教师要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不但能够讲授英语文化知识,还要能够巧妙地把英语幼儿故事、英语游戏、儿歌等幼儿喜欢的英语活动融入英语教学中。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因此,高职教师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飞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1):23-24.

[2]杨丽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4):35-37.

[3]张玲.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6(15):81-82.

[4]钱小丽.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2):60-63.

作者:高瑛

中高职双语幼教学前教育论文 篇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文从理论、课程、社会三个层面对双语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意义,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思考;实践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思考并实践双语教学,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需要、家长的迫切愿望三个因素,我们认为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是有其优势,并且可行的。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可以用本族语言进行,也可以用外国语进行。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如果不能及时从事协调的活动,或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避免学龄后期才开始的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本族语对外语的前摄效应,减少本族语与外语之间的中介活动(心译活动)。言语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也表明,人在神经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可以同时获得几种语言符号,在这一时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大脑神经机制是相同的。实验研究证实,4~10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其中外语口语发展最佳期在6岁以前。儿童早期学习双语具有四大优势:①幼儿正处在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是可能的。而且,由于此时他们的语感特别好,对语音的把握会比较纯正。②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是直接理解,他们善于借助直观动作和当时的交际情境来理解语言,而不必像成人那样经过母语思维,经过间接思考来转化成外语思维。所以相比较而言,学习双语会轻松和容易些。③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心理负担较小,极少出现成人那样因害羞或怕出错而不愿开口的现象。④幼儿与他人的交流只需较少的语言参与,且语言的结构简单,可以借助大量的体态动作,所以学习和运用外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比较高,这是学习外语的良好心理基础。儿童早期即学前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期。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在学前期对儿童实施双语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学前教育“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双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试想一个老师尽管有符合要求的学历、有能胜任教学的水平、有侃侃而谈的口才,甚至有如鱼得水的社交能力,但他唯独缺少敬业精神和亲和力,那么,这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的使命,也是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幼儿双语教师的前提。

2.双语教师的英语运用应比较熟练,表达比较流利。幼儿双语教学的师资不一定非要英语专业,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英语专业,就很可能偏废对母语的重视,更可能不考虑幼教专业的特点,而顾此失彼。同样,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味地强调幼教特点,那么,双语教学就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对幼儿双语教学师资的选配,应立足于幼教,着眼于英教,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培养和造就既懂幼教又懂英教的幼儿双语教师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责任和教改的目标。

3.双语教师应当有能力用双语组织幼儿一天生活的大部分环节。教师不仅要有能力组织英语课,更重要的是把双语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从日常礼仪到游戏娱乐,从入园离园到就寝用餐,双语教师都要尽可能地用双语去组织,使幼儿在生活、游戏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和学习英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这种学习好像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幼儿一天的生活应是缤纷多彩的,我们不能人为地给这种多彩的生活赋予太多成人的思想和情绪,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应按照幼儿生活本来的样子,恰到好处地将双语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大部分环节,让幼儿自己去体会、去感知。

4.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应当是儿童化的。幼儿双语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在儿童的活动、游戏和生活中倡导感受式的口语教学,绝对不可生硬地进行成人式的英语单词和字母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教学语言(指母语)比较趋于儿童化,幼儿易懂易接受。但是,在双语教学中我们运用英语组织活动,并尽量使之趋于儿童化,其难度就显得大多了。双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双语(特别是英语)要儿童化是双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

5.双语教师应当善于使用非语言的行为。学龄前儿童年龄、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上,死搬硬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不奏效的,只有灵活运用、潜移默化才是有效的。如果说灵活运用主要指的是教学中的语言行為,那么,潜移默化则是指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如情态(情感行为)、体态(身体行为)等。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教学基本功外,面向学前期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更为重要的是非语言教学的基本功,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深长的手势有时所起的教学效果远比语言的穿透力要强得多。

三、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1.理论实践。从理论上讲,双语教学需研究的问题很多,诸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结合点的研究、专业教师英教化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相互转化、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但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可行性,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双语教学的所有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从实践的意义上说,我们仅对双语教学主体性、愉悦性、激励性、合作教学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用进行比对实验。同一门《手工》课程,20人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仅把原本用母语讲授的教学内容改用英语进行教学,整个过程基本上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另20人则采用双语教学手段,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教学,教师的角色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既分又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突出。比对显示:前者由于缺少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教师教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学得心灰意懒,索然无味,教学未抓住根本,实际上只是教学语言使用的简单变化而已,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也没有顾及到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后者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学习合作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他们不仅要在学中做,做出一幅漂亮的剪纸,更要在学中说,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尤其是分组合作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但从中学会了手工制作的一些技巧,而且从中提高了英语口语的训练效果,双语教学原则在这里真正体现出了它的实践意义。

2.课程实践。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就《手工》、《游戏》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手工》课为例,其双语教学的开展就具有探讨意义,我们把课程教学实践的这种探讨意义概括为“三个过程”或“三个层面”:①准备过程,亦即英语渗透层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将课程内容必定会出现的一些专用词汇,在課前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并了解课文内容,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时学生能用英语学习手工技巧。教师上课时,用5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温习已布置的英语单词和词组,另方面准备进入下一过程。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读得出、听得懂就行。②认知过程,亦即英语整合层面。教师把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工具,要求学生用双语作介绍,使学生通过说,不但发现认识了材料,而且训练培养了英语语感,为下一步利用材料奠定一个良好的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交替使用中英文,将汉英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互为主体地运用双语对手工材料、工具的作用进行解说,让学生的说与老师的评、老师的说与学生的听充分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③活动过程,亦即英语主体层面。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过程,根据合作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用学生课前自己准备的手工材料进行技巧学习训练。在这个主体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同一角色,指导与学习融为一体,英语这时就成了主体语言,教师用英语表述手工制作的过程,学生也要用英语表达自己学习中的想法。尽管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是那么流利、完美,但在一边干、一边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及语言沟通氛围,正是我们双语教学所要追求,并要达到的目标。

3.社会实践。“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为了检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语教学的实践能力,我们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园的双语教育应是一种整合的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双语型教师”也应是一个具有教育整体观的幼儿教育者,这种整体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和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应在五方面有所体现。①从目标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双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语言领域的目标细化和分解,而应是对幼儿各领域整体的、有机的综合,因此,我们的目标不应只定位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上,更应重视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等其他领域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上。②从内容上整合。目标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内容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要使语言领域的不同内容与其他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就必须对双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我们在双语教学实验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现阶段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应如何应对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需要?“双语型幼儿教师”还需要为幼儿作好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准备?语言领域的内容可与其他领域的哪些内容整合等。③从形式上整合。教育组织形式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关键。在实践中,为避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单一和刻板,我们可通过儿歌、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英语。④从方法上整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方法不应只是上课的形式,而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英语及多元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发挥环境的整体作用,努力在各种环境的创设中,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持,切实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便于活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和活动中习得语言,尤其要注重模拟的生活情景和游戏化的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开口想说,有话可说,激发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规范的语言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语言,要积极创设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让幼儿有自由发表的氛围和机会,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安全、信任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若英.双语教学的原理探究及其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2).

[2]杜秀华.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3]张谦.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教育科学.2011,(4).

作者简介:林蓉(1957-),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心理教学与研究;唐梦怡(1986-),女,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作者:林蓉 唐梦怡

上一篇:高校表象训练法舞蹈教学论文下一篇:珠宝专业下高职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