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双语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新疆新源县中小学哈萨克族家长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的态度、家长与孩子的双语使用情况与双语能力。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问卷所得资料后,归纳调查结果如下:家长的双语能力极不平衡,哈萨克语能力高、汉语能力较低;家长双语使用情况以哈萨克语为主,汉语的使用率较低;家长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第一篇:双语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幼儿教育教学对学前教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全面培养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幼儿双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幼儿 双语教育 双语课程 思考

Thinking on Children's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courses; thinking

1 幼儿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知存在偏差,理论与实践经验明显不足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幼儿教育发展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幼儿双语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了课程,师资质量也不高,致使教学经验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缓慢。通过调查,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在教学工作中十分吃力,很多教师都表示自己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并希望得到关于英语口语的培训。即使部分教师对于幼儿教学的理论比较明确,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与幼儿双语教育的需求还相差甚远。①

幼儿双语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致使在双语教育中过多地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单词和句型的难易,导致忽视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学习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更无法做到英语知识的利用,不利于后期英语的学习。②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只会一味地灌输,幼儿所需要做的只是单方面地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导致教学结果违背了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利于儿童自身能力的发展。

1.2 师资力量分配严重不合理

幼儿园的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学校,其应用水平处于初中的水平,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中逐渐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无疑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提高,致使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考虑到学生基础的问题,对于教材的选择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难度过低的教材直接导致现在的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最终使幼儿园的双语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地。

另外幼儿园双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保证幼儿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着手编制适合儿童发展实际的教学内容,本着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和简单有趣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双语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都非常红火,但是在对双语教育活动调研过程中仍然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在埋怨,他们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幼儿双语教学的教育。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尽快达到双语教育的要求,就只能自己慢慢强化英语知识,这样势必耗费大量的精力。③为了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些幼儿园高薪聘请一些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尽管在英语造诣程度上,这些教师再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们缺乏对幼儿的教育技巧和实践能力。甚至有的学校聘请外籍幼儿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全英文的课程幼儿是不能接受的。

当前幼儿双语教育的显著难题是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双语教师的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难以符合幼儿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很少,真正的双语教育环境很难建设,和双语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④而对于一些高薪聘请英语教师或者外籍教师来说,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当扎实,语音也十分规范,可以给幼儿提供很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他们并不了解幼儿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的技巧十分匮乏。

1.3 课程、教材选择无序

调查发现幼儿园双语教材十分繁杂,双语教材参差不齐。⑤几乎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有的从英文的基础字母单词出发,有的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有的从儿童每天接触的次数、运用的机率来考虑,有的则按照单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等等。有些教材需要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后才能真正掌握。而且,每种教材的具体适应性也不同。双语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缺乏权威性,使双语教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园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材宣传和不断的上门推销,对于教材的选择,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觉十分盲目,孰优孰劣,很难选择,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材使用上十分随意或者盲目跟风。

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强化

2.1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材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对教材的研究和编制着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当前的形势着眼,应用于幼儿双语教育的教材主要有“现代教育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浸入式英语”等。不同的教材,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规范教材市场,为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教材,为幼儿双语教育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⑥

2.2 幼儿双语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强化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支撑,因此要结合英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育活动和儿童心理的研究,把英语的教学作为合理的教学媒介,积极推进幼儿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工具,幼儿在学会简单英语歌曲的同时,练习英语发音,逐渐学习英语到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整合到已有的课程中去,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基础上,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随着对幼儿双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结语

幼儿双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幼儿几个英文字母、单词,学习几句简单的英语口语或者课堂用语,也不仅仅是学习几个英文舞蹈和歌曲。而是在幼儿数学、美术、音乐、游戏的教育中,以中文为主,穿插英语的教学,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掌握母语和英语。更重要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要努力创造一个具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熏陶,让幼儿更轻松地学习英语,掌握好第二语言。

注释

① 陆兰.加强幼儿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规范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6(25).

② 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③ 李宾.论“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J].开封教育学学报,2010(10).

④ 许琼华.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

⑤ 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调研,2009(23).

⑥ 郑荔,周兢.论幼儿语言学习的双重性与语言教育的多领域渗透[J].幼儿教育,2011(15).

作者:尹名君

第二篇:少数民族家长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的态度调查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新疆新源县中小学哈萨克族家长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的态度、家长与孩子的双语使用情况与双语能力。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问卷所得资料后,归纳调查结果如下:家长的双语能力极不平衡,哈萨克语能力高、汉语能力较低;家长双语使用情况以哈萨克语为主,汉语的使用率较低;家长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双语;双语态度;双语教育

一、前言

语言观念即语言态度,是影响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1]。根据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语言态度具有调节社会行为的作用。人的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而语言态度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有重要的影响[2]。

Gardener(1985)指出:语言学习中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是一个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3]。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态度和动机与他们目标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而家长对学生的语言态度和动机有直接的影响。对双语学习而言,家长对双语的态度和动机直接影响孩子对双语的态度和动机,从而影响孩子能否掌握双语而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

家长在双语传承与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孩子双语学习也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家长对双语和双语教育的态度对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的

据上所述,本研究调查新疆新源县中小学哈萨克族家长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母语的语言态度和使用情况。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是:(1)调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中小学哈萨克族家长与孩子的双语能力和使用情况。(2)调查分析家长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的态度。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7所学校的哈萨克族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小学四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正式问卷共计发出900份,回收827份,回收率91.8%,除去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后,总计有效问卷719份,有效问卷比例为79.8%。

(二)研究工具

1.研究工具的设计。本研究工具“家长语言态度问卷”的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份为问卷填写者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是家长及其配偶的“双语能力”的自我评估;第三部分为问卷填写者的“双语使用情况”;第四部分是问卷填写者对“双语现象”、“双语教育”的态度。

2.量表的编制。本研究工具“少数民族家长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的态度调查问卷”通过如下6个阶段编制而成:(1)本问卷经过参考相关文献编制。(2)请专家针对问卷题目,加以修正并评估问卷的可行性,经过删除与修改后形成预试题目。(3)选取新源县3所学校各一班家长进行预试,以评估问卷各题目的适切性。(4)以相关系数检验、决断值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题目分析,删除“第四部分”中缺乏鉴别力的题目。(5)通过主成分分析,删去“第四部分”中负荷量较低的题目与删除归类不当的题目,并且再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构建效度。(6)计算“第四部分“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形成正式问卷。

3.研究工具的信效度。经过上述问卷编制的阶段后,正式的问卷的第四部分“家长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的态度”(23题)包括“双语现象”、“双语效益”、“双语教育”、“双语策略”和“双语学习”等五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的系数分别为.784、.718、.747、.687、.673,而总量表的α系数为.868,信度系数符合要求,量表经建构效度分析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四、资料处理

通过描述性统计,以次数分配、百分比、均值及标准差,来分析家长的双语能力和双语使用情况以及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的态度。

五、结果与讨论

(一)新源县哈薩克族家长双语能力的分析

由表1显示,在全体家长汉语能力的自我描述中,家长及其配偶的汉语口语能力、听力、阅读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四项中都以汉语听力最佳,其次为汉语口语能力,而汉语阅读能力和汉语书写能力最差。家长与其配偶的哈萨克语口语、听力、阅读与书写能力四项中都以哈萨克语听力最佳,其次是哈萨克语阅读能力,哈萨克语书写能力指数最低。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断定,问卷填写的家长与其配偶的汉语能力均低,而哈萨克语能力很高。这现象与该地区的教育生态环境有关系,尤其是与该地区的人口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家长双语使用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知家长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大致相同,仅有些微差异,也就是与配偶、孩子、邻居朋友、亲戚沟通时,听歌、阅读时经常使用的语言是他们的母语哈萨克语,而工作、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利用QQ、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交流时汉语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哈萨克语的使用有所下降。

(三)家长对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的态度分析

1.双语现象方面。

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父母具有传承母语的责任,母语的传承即是文化的传承,孩子应该具备母语和国语的读写能力和口语能力并希望孩子同时掌握哈萨克语和汉语。

双语现象一般分为个体双语现象和社会双语现象。个体双语现象中,个体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论。根据科林·贝克的引述:Cummins、Toukomaa & Skutnagbb-kangas所提出的“门槛理论”后,根据“门槛理论”,产生了一系列更为精确的双语理论。“门槛理论”的第一步进化讨论了双语人两种语言的关系。为此,Cummins(1978)提出了“互相依存”的发展假说[4]。

Cummins(1978)根据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第一语言的程度有联系,推演出“互相依存(interdependence)”的假说,意即第一语言的程度会影响到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也可以说为了使第二语言学习有效,第一语言必须达到相当的程度。因此,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必须以第一语言的结构为基础,这个基础越坚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越有帮助。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母语不仅不是学习的负担,反而是语言学习的资源。

本研究中家长对双语现象这个维度上的各题目的倾向同意的平准分数高达94.75%,显示家长对此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2.就双语效益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可以赚更多的钱”、“容易找工作”、“有助于工作中被提拔”、“有更多的朋友”以及“有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等双语效益的调查中,持同意意见的访问者大约68%多。表示对于双语效益的意见较一致。

Gardner & Lambert(1972)指出学习或使用一种语言时,大概存在着两种语言动机:(1)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2)工具性動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性动机起因于想符合讲某种语言群体的需要,当越想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时,其学习该语言的成效也就越好。工具性动机则与语言潜在效果的认知有关,认为掌握某种语言可获得更多功能,促使事业更加成功。所以,工具性动机是指把语言当作沟通工具,升迁、功成名就等实质性功效的学习动机[5]。

不论是融合性动机或工具性动机,当动机越强,学习该语言的成效就越迅速。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赞成双语教育政策,在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动机也较高。因此研究者假设,家长对语言学习的态度较趋向于工具性的动机,也就是双语较具有实质性的功能。

3.双语教育方面。

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家长支持双语教育,不但认为孩子接受双语教育越早越好,而且还高度认同双语教育在母语传承、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发展民族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对双语教育的意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双语教育有助于母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双语教育有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3)双语教育的推行方式。

第一部分讨论双语教育有助于母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文化传承的立场来看,大多数家长赞成双语教育具有传承母语、发展民族文化文化的功能。Garcia(1997)从认知、社会、心理三个层面说明双语教育的优点:(1)在认知层面上:双语教育能增加创造性、变通性思考能力,提升沟通敏感度、后设语言能力以及语言运作的认知监控能力。(2)在社会层面上:除了促进族群间的认识与了解,也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反种族歧视的教育运动,更是反击种族歧视和族群不平等的教育。(3)在心理层面上:双语教育可以增进自信自尊,是赋权(empowerment)的教育观,也是结合家庭和学校的语言和文化、社区的参与及将家庭语言纳入评量,发展互惠、互动的课程[6]。

第二部分是双语教育有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本研究中超过88%以上的家长认为双语教育有助于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有助于发展民族文化。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显著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近几年的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育,实现“民汉兼通”,可以培养少数民族师生在多元文化社会的各种适应能力,可以缩小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因此家长对双语教育对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作用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第三部分是有关双语教育推行的方式。在调查中绝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双语教育应该越早开始越好。这符合众多学者关于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一方面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各民族语言的水平提供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基础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在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民族教育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有利于在今后的成长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7]。

(四)双语策略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的家长认同具有双语能力的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帮助,也赞成老师以母语为基础给学生教其他的语言会更有效率。

根据科林·贝克的引述:Cummins(1980a,1981)所提出的双语的“共同潜在能力模式”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有助于整个认知系统的发展。但是,如果儿童使用不太成熟的第二语言,认知系统则不会充分地发挥作用。如果儿童在课堂上使用水平很差的第二语言,面对复杂的课程的学习内容,他们可能质量和数量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而在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表现也许更糟[8]。因此,具有双语能力的教师,透过母语进行教学,就可以解除学生的压力,避免不愿学习、缺乏自信的情况,达到添加式的双语学习效果。

此外,超过91%的家长认为我国的哈萨克族人必须会说汉语和哈萨克语并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双语教育。这一现象客观反映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社会语言态度,也可以说实施双语教育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

(五)双语学习方面

研究显示,受访的家长中超过67%的家长不同意“同时学习两种语言让孩子头脑产生混乱”,超过82%的家长不同意“既学汉语又学哈萨克语浪费时间”,而41%的家长不同意“同时学习汉语和哈萨克语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家长不认为双语学习对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科林·贝克的引述:从19世纪初期到大约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始终存在着一个主导性的观点:双语学习对思维有不利的影响。但是这些早期的研究理论在方法上暴露出许多严重的缺陷,导致人们不能接受这个不利影响的结论。加拿大人Peal&Lambert(1962)的研究是双语与认知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他们的研究证据表明,双语不会导致不利或甚至中立的结果。Cummins(1976)指出,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或许可以解释双语与认知优势之间的关系。第一种解释是,由于双语人讲两种语言和至少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可能有着比单语人更广泛的经历。第二种解释涉及到“转换”机制。由于双语儿童在两种语言间进行转换,所以他们的思维也许更具灵活性。第三种解释叫作“客观化”过程。双语人有意或无意地对他们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和对照。检查两种语言,解决语言间的干扰,使双语人具备了玄妙语言的技能。

本研究调查结果证明,大多数家长积极认同双语对认知能力的优势,不认为双语教育对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儒忠.语言观念与双语教育[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4).

[2]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Gardner,R. C. (1985).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Edward Arnold.

[4]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翁燕珩,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5]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6]Garcia,Ofelia.(1997).Bilingual Education. In Florian Coulmas (ed.)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Blackwell.

[7]哈经雄,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翁燕珩,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吐尼克·塔力甫

第三篇:学前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探究

摘 要: 学前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采用电化教育手段,营造英汉双语语言环境,通过吟唱、律动、童谣表演等符合幼儿爱动及爱玩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和身体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幼儿各种能力,帮助幼儿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对今后社会性發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双语教育 欢乐教育 英汉双语

3~6岁幼儿对英汉双语语言的习得主要借助听、说、模仿、运用发展和提高,良好的英汉双语语言环境的营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幼儿园英汉双语欢乐游戏情境的创设,为幼儿游戏化学习、不知不觉的自发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提供了可能,有力地促进了幼儿英汉双语语言的习得和灵活运用。

一、英汉双语语言环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英汉双语欢乐教育可充分渗透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整个幼儿园之内到处充满学、说英汉双语的气氛,幼儿耳濡目染,在这种气氛中自然进行初步日常英汉双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促使幼儿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教师与幼儿一起运用英汉双语进行探究、游戏、学习、娱乐等活动,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在欢乐教育中受到影响,轻松自然地习得英汉双语两种语言。

二、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营造真实的英汉双语语言环境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克服时空限制,为幼儿创设更真实的语言情境,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悦耳的音乐等无一不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

三、营造英汉双语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情趣

幼儿英汉双语语言的习得,除了来自师幼间的听说训练、幼儿间的交往以外,良好空间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阶段性学习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营造幼儿园空间环境,精心设计各种英语场景,创设知识再现、复现的机会,投放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观察、探究、游戏中提高英汉双语表达和运用能力。

四、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设计要科学、合理、规范

幼儿园的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设计应尊重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等特定的年龄特点,穿插3个以上的互动游戏,遵循静—动—静—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从幼儿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欢乐教育活动。

五、英汉双语欢乐童谣的表演,开启了幼儿的愉悦学习之旅

在英汉双语欢乐教育中,通过吟唱、律动、童谣表演等符合幼儿爱动及爱玩的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动口的同时动手,增强语言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幼儿营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轻松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效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掌握英汉双语知识。

六、掌握英汉双语欢乐游戏的创编技巧,轻松驾驭课堂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创编幼儿游戏时,应注意游戏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游戏设计要以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全体幼儿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学习英汉双语知识,发展和提高幼儿运用英汉双语语言的能力。

七、提高教师素质,轻松有效地开展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

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用标准、活泼、生动、流畅的英汉双语语言,发挥说、唱、跳、演等综合基本功,高效运用律动、说唱、表演、游戏等教学方法,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和积极主动性,保障幼儿学习效果,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轻松、愉悦、开心和快乐。

学前英汉双语欢乐教育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和身体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幼儿各种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在社会交往方面,帮助幼儿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对今后社会性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孙光峰

上一篇: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监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