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时下中学生问题目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和方法。【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减压减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观因素,也是决定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程度的重要条件。班主任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不合拍的时期,自认为已长大的他们,心理却很不稳定,出现了自我,学习,角色及观念的混乱。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厌学的事例屡见不鲜,证明了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心理已达到不平衡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学生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具体辅导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控制并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作好学生心理的导师。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二、塑造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塑造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应成为班主任的自觉行为。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模范,是学生最具体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其次要树立榜样,提供学习的正面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榜样教育原则和方法,尽量从学生身边寻找榜样,使榜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具有突出性、感人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加以学习和模仿。最后要运用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如有的班主任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讲一则笑话,必须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让大家开心,这就使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对形成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班主任还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不断提高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的个性逐渐趋于完善。

三、利用班集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形成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是推动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首先要发挥班集体的激励和情感培育功能。班集体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进而产生一种道德需要的满足感,从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同时,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会油然而生集体荣誉感。其次还要培养良好班风,塑造现代人格。加强班风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指导家庭教育,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主任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学生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策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陆银芳 张月花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摘要】时下中学生问题目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减压减负。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1.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1缺乏系统化教育,专业化不强

当前,许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虽然内容较丰富,形式也多样化,但各方面的配合不够,还没有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学科渗透、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活动,还有各自为战现象,这样势必造成教育的内耗,降低教育的效果。从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上看,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使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在个别辅导中,由于教师缺乏心理咨询的理论和专业技术,使用方法单一,以致影响心理咨询或辅导效果,在集体辅导中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教师很难驾驭辅导过程,使心理辅导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1.2专业人员配置不够,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相当缺乏,一般学校专兼职教师一般为2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几百名,甚至几千人,教师既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又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还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心理服务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但有些学校杂拼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把一些别的专业或不能胜任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安排来做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他们既缺少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教学方法又落后,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名无实。

1.3缺乏相应的评价奖励机制

目前,国家及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依然沿用原有评价体系对学校加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并未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而从社会的舆论评价来说,升学率更有说服力。结果使这一些学校宁愿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容易见效和得到认可的升学率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学校因得不到激励,积极性受到挫伤。

2.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成因分析

2.1有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识,对那些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 “不规矩”。这样,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在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碰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2.3心智未健全,被社会坏风气污染

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资格认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执照或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要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专门的执照或资格水平考试,并且其资格认证职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同时,申请工作者的资格的高学历化取向也不断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3.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传统的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能力和学业成绩测验,然后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的特殊教育班。当今国外及港台地区学校心理健康内容的综合化取向不断增强,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从关注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到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教育,通过探索和发现他的潜力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3.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方面,专业化取向要不断加强,其培养目标至少要基本涉及:掌握心理学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掌握研究与设计技能、加强人际交流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等。培养的目标由过去的咨询者、干预者转变为现在的专业系统咨询师。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把受训者的实习或见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或让实践者直接进入现场情境中工作,或在专家的督导下完成见习,一般至少在一年以上,这样使受训者在获得资格后便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期间要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评价、发展新模式、应用新技术,反思自己的经验等都需要受训者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培训工作中,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也应该是以后的趋势。

3.4加强学校与家庭互动,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注重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3)尊重孩子,不走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靠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参考文献】

[1]徐献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应注意的问题[J].濮技术学院学报,2005.

[2]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向成熟发展的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心理健康教育.2003.

[4]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5]沈宏芳.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

[6]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2006.

[7]赵巧楠,柳杨.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

作者:李晓星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厌学、焦虑以及孤单等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学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以及特殊时期,其是学生从儿童到成熟的重要过渡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感情困扰的关键时期。新时期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无论是在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其心理教育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对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在此背景下,针对积极心理学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構建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近些年在心理学领域兴起的研究方向,其将研究内容置于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层面,是一门促进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发展完善的科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对个体的积极人格以及积极情感进行研究,为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思路,对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操作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厌学情绪

当前,很多中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不断加大,导致学生对学习出现了抵触情绪,而厌学情绪也正在不断蔓延,甚至在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也所有体现。

2.人际交流

当代中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生活条件也更加优越,为人处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因为冲动、嫉妒以及自私等原因产生误会,致使同学关系紧张。同时,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与父母和教师很少交流,加之父母和教师对其关心较少,导致学生产生叛逆等情绪。

3.逆反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不断增强,在行为和认知方面都不愿意接受父母和教师的管制,有时候出现抗拒或者敌对的心理,如果受到外界的忽视,这种逆反心理会更加强烈。

4.嫉妒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西方负面思想涌入我国,中学生受到一些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存在严重的嫉妒心理,其主要体现在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忽视别人有点、盲目骄傲,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同学。

5.自卑心理

一些中学生由于缺少异性关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条件较差、相貌不突出等因素,对自我评价过低,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愿意与同学接触。

三、积极心理学下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相关途径分析

1.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当代中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并且提倡通过自助的方式进行心理体验。例如,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切实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其具有内容主要包括应对压力的方式、调动积极心态,通过树立健康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等,组织进行心理拓展、演讲演说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带给学生以良好的心理体验。

2.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心理品质进行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与心态,将学生的人格优势逐步渗透与其生活空间中,进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应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在提供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积极品质和积极心理进行重点培养,例如积极群体、积极组织、积极意志以及积极认知等,对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品质与美德,促使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接纳、自信以及咨询等积极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仁慈、智慧以及希望等积极人格。

3.建立积极教育系统

积极心理学提供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形成以学校领导为核心、专业教师和班主任为辅助力量的教育系统,通过媒体宣传、社会教育和校园文化渗透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部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心理学同时还强调要积极的群体组织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学校要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挖掘心理潜力为重要渠道,通过多元化以及多维度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积极教育,将各学科教育与心理品质培养有机融合,鼓励教师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以及情境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中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学习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公众和社会需要给予其高度重视,在中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心理知识,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及团体辅导等教育活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积极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晓兰,余欣欣,刘芳敏.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2):157-158.

[2]钱晨露.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2):15-16.

作者简介:王秋英(1969.10-),女,山东莱州人,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教育。

作者:王秋英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石化工程质量控制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