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将网络资讯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有效载体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生存和教育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与过去大有不同。在国家、社会、个人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亟需相关组织和个人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具体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探究解决这些挑战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继承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期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所容纳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些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大学生身边和耳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反思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不得不承认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国家和各高校更应该加快认清现实的脚步,准确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促使新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传播大量信息,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当今社会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使大学生与外界的思想交流愈发频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互联网这柄双刃剑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难度。首先,互联网的大量使用容易使大学生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日渐远离实际生活[1]。其次,网络世界中的信息真假难辨,社会经验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在其中迷失,丧失理性思维。再次,外国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渗入,使大学生思想立场不再坚定。 这些都使得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些新要求都给高校大学生培养机制、教学管理、育人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政治新思想教育使,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全球化的大形势,不断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三)“以人为本”思想贯彻不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环视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状况,让人堪忧的是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单方面的由教师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学生思想上的疑问和不解无法得到老师的讲解和开导,导致学生很难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同时,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只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对大学生而言实际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四)恶性文化渗入,扰乱新时期大学生心绪。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了每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于是,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中国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和渗入,以实现对其他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的干扰目的[2]。在这样恶性文化渗入的环境中,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绪难免会受到扰乱,随之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也有所增加。

(五)80、90后抗挫心理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温室里的花朵”是如今很多人对80后和90后的形容,虽然这样的说有些偏颇,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脆弱性。而且这种脆弱并不仅仅是指大学生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身体素质的脆弱,还意味着80后和90后的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弱。面对挫折时,很多大学生会异常的悲伤、痛苦,甚至有些大学生会产生厌世轻生的思想。这样让人堪忧的现状无疑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亟需制定新的解决措施。

二、新時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种举措,将课本知识、校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内心,不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

(二)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努力实现新突破。陈旧、老化,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避免的错误。因此,各大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服务和管理三大共同的综合体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将学生的思想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工作来抓,努力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重视环境作用,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人必然存在与环境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巨大。尤其是就思想层面而言,周围的环境会对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升华产生巨大的作用。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意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对校园的文化氛围进行优化,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些传统文化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才能深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所以高校应该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在科技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种种新挑战面前,各大高校不应胆怯,而是应该坚守立场、积极引导、改善体系、优化氛围、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充分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晓.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管理与财富.2009(02):74- 75

[2]庞瀚.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193

[3]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 6

作者简介:裴小迪(198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作者:裴小迪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将网络资讯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有效载体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实施路径

引言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面对教育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新形势与教育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新趋势以及教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新变化,高校必须奉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功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保证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青年学生中得到宣传和接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高校教书育人,使在校大学生成人、成才和成功系统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加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学习和恋爱心理问题频发,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确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等新特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实施途径已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探寻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生、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就业等现实需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真正成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力保障在校大学生顺利成人、成才和成功的育人平台。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兴衰成败。面对国内国际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仅靠高校“两课”教师和高校政治辅导员在课堂内外的思想灌输和说教,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排斥心理,更不能使大学生真正建立起其核心价值理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结如下:

(一)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信仰危机

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本身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的产物,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网络资讯手段的发达也是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推动力量。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对涉世不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又缺乏对新事物的甄别能力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这两种资源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多元化和资讯网络化对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信仰所带来的种种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给思想活跃、善于模仿和追求新鲜刺激的大学生提供了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标准和信仰选择,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对各种文化内容和价值标准的甄别能力,致使他们失去了选择的方向,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产生了信仰迷茫甚至是信仰危机。高校是知识传播和文化继承的重要场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错和影响,这势必会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怎样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占领新时期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阵地,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极具挑战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

(二)经济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业就业前景危机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型期,同时也是我国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显现和多发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包括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推进,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使用上更趋理性化和更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大学毕业生这一层次相对较高的人才群体的供需状况严重失衡。另外,每个家庭尤其是处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入成本却逐年增大,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和实现顺利就业上背负着越来越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所有这些内外因素都会使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滋生求学无用、就业无门的消极心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转变求知求学理念和就业观念,帮助在校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三)校园和社会双重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相对单调的校园学习生活感到无聊、乏味,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始把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去寻求大社会环境下的丰富多彩生活和新鲜刺激体验甚至是涉足违法乱纪现象。比如,目前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逃课现象,尤其是公共政治课;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致学业荒废乃至被学校除名;部分学生因恋爱问题打架斗殴乃至致人死伤;部分学生因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引发的自卑心理、抑郁症乃至轻生案例的频发等种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援助还不够到位,所运用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1]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类别划分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可分为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根据载体的状态,可分为静态载体和动态载体等。其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历史发展的视角分类是一种主要的划分方式。据此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两种,一是传统载体,如谈话、开会、理论教育等;二是现代载体,主要包括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和管理载体[2]。面对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资讯网络化以及日常生活经济利益中心化等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客观上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远不能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这迫使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

(一)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和社会实践多种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校“两课”教学,当前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但鉴于目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材体系陈旧、枯燥理论篇幅大而鲜活事例少、教师讲授多而师生互动少等问题,我们有必要不断完善两课教材体系安排,及时地把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论、事例不断补充进来,不断探索新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使两课教学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同学们在轻松娱乐的状态下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政治辅导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学生管理工作以服务于学生心态的人性化方式有序开展,通过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方式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可以从学生就业、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大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切入,在破解学生就业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的择业观与成才观,在对资助对象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给予精神支持,培养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品格和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思想意识,在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3]。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同一性。心理也即意识,是人脑的固有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性反映;思想也有着相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的思想观念、较高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修养往往是建立在个体具有健康心理的基础之上的,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得益彰。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消除受教育者的戒备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绝佳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师生之间一对多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育,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被强迫学习和地位不平等等逆反心理,致使教育效果不佳。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一般都是一对一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 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者的理论引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另外,借用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宣泄内心郁结的特点,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人文关怀,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三)借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订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订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4]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从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顺应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呼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旨,凸现出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和新的实践平台,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0.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410.

[3] 高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作者:陈建伟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摘 要】论文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主要矛盾,阐明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中思政课中的实践教育、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薄弱,专业支撑和理论研究取得发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有待提高,“三全育人”意识和氛围已经形成但还欠深入等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还不够理想的观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教育时效性的新举措,将对时下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思考

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学校教育变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状况:思政课中的实践教育效果不明显,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薄弱;日常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的统筹和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等不足;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成效尚未凸显等诸多问题。鉴于这些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仍然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这些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给我们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矛盾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需求普遍存在脱节现象,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形成了“都管都不管”的局面,以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是“学校空喊,辅导员蛮干,学生心烦”的尴尬局面。甚至部分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假、大、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无用的等等,以致不能有效把握其规律,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重矛盾并存的局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培养割裂的矛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校教育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绝不仅仅是稳定,而更应当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四有”新人。这种把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割裂开来的做法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活动对立的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转变,高校工作重心偏重于招生、就业和科研等,学生也普遍存在“实用至上,理论无用”的思想,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项工作分离的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职能部门往往只注重纵向的贯彻、执行而忽视横向的沟通与协调,这就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矛盾和冲突。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现代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进行正确的知识选择和创新,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的升华,是当前我们每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在当今信息开放透明、知识大众化时代,当代大学生,其受教育程度、自主思维程度、民主意识已经普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我们必须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课堂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转变成互动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

(二)改变传统的课外实践活动,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

改变传统的课外活动,启动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三化”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这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三)改进传统的实践教育,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性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改革。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相互冲突的复杂大环境中,所面临的困惑也是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正在解决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坚定理想信念这条主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末

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要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二)确立以“三观”教育为本,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大学生成才需要为“本”进行“三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高级的育人灵魂的教育工程,它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劳动。只有努力造就一大批奋发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把我国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田建国. 积极推动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改进创新[N]. 人民日报,2008-09-08.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

作者:蔡虹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活动生活化研究论文下一篇:当前我国人事管理变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