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探讨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

2022-09-10

1 研究目的

目前, 在校的大学生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身的年轻人, 对家庭的依赖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重, 而家庭对孩子的希望值都比较高, 大学的教育任务面对的压力也大。如何面对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我国人口变化的现实, 进行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改革, 确立教育教学重点,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普通大学生心理及生理特征, 根据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重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研究成果资料40余篇, 对资料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和评价。

2.2.2 访谈法

以个别和相对集中的谈话形式, 与高校大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交流。

2.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向大学生进行调查, 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28份, 有效回收率82%;问卷信度r=0.8362 (P<0.01) , 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经专家认定都较高。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的全部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

2.2.5

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 进行充分论证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现代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目前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 是人体生理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 也正是人体第二生长发育期, 可塑性大, 正是接受体育教育的较佳时期。此时期人体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骨骼、肌肉成分发生变化, 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和爆发力, 但是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降低;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力量弹性加强;女生脂肪细胞逐步堆积, 反应速度降低;耐力增强, 有较强的意志力和抗疲劳性。

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 但心肌收缩能力增强;血压逐渐升高, 血液携氧的能力要求增加。

呼吸器官发育基本完善, 呼吸肌力量增强, 呼吸频率减慢, 深度加大, 肺活量接近或达到成人标准 (男3500ml女2500ml) ,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不均衡, 兴奋占优势且容易扩散导致注意力易分散、好动。

3.2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现代大学生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心理过程相当活跃, 不稳定因素占主要成分。由于从家庭、学校逐步步入社会, 心理的适应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压力加大。心理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思维过程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主宰小学、中学、甚至高中, 学生已经习惯完全依赖课堂教学的规定摸式:书本、概念、公式、定义的应试教育, 当步入大学时期教育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和复杂。大学生在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还要学习自身行为规范、正确分析和评估自己和他人思想, 评价学习和生活中的对与错,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2.2 适应能力的转变

适应能力是人体个性心理的一种表现方式, 它主要表现在人体对客观条件的需求, 周围环境因素的改变。个性心理的稳定程度及对客观事物正确感知的能力。由于刚刚步入大学, 他们处在一个较为陌生的环境, 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又较差、适应能力也较差。

3.2.3 自我意识强烈

大学生本身就是高中学习时期学校里的佼佼者, 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一个生活多年、总被看为优等生的环境中到一个新的起点环境中, 其生活和学习条件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我意识特别突出。有的学生还一切以我为中心, 稍有不顺就牢骚满腹;更有甚者不愿听到别人的正确意见, 遇到自己利益稍有伤害就发生暴力或者自闭。

3.2.4 学生兴趣与个人爱好广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 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从一个生活近二十年的熟悉地区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 人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大学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4 结论与分析

4.1 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要根据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来制订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改善心理状态;促进个性发展;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同时, 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特别要促进学生心理过程的成功体验, 初步形成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意志。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是大学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 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4.1.1 根据生理特征突出体能教学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第二高峰期, 各种生理特征基本成熟。特别是女生发育较早, 能够承担一定负荷的身体体能训练, 此阶段的体育教学应在加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突出体能, 以加强人体机能健康、长期工作能力及耐疲劳性。教学内容的选择, 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大学生, 应选择能有效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内容为主:力量素质 (如:负重练习、杠哑铃练习、有氧耐力跑等) ;速度素质 (如:短跑、跳远、及暴发性速度等) ;灵敏及柔韧素质练习 (如:球类、舞蹈等技巧性练习) ;耐力素质与发展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的运动 (如:各项有氧运动练习等) 。

4.1.2 加强个性心理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 个性培养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个性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 它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和不同内容、不同等级的竞赛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发展, 使其性格顽强、勇敢、荣誉感、友善和帮助。同时不断提高对外界各项因素影响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组织、应变能力。

(2) 智力与情感综和能力的培养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 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教学中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重点。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积极开动脑筋, 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加深理解, 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和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中学生除了还要依靠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 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4.1.3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技术的提高, 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维方法在不断的更新。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体育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健康”这个概念, 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 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 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理论的教学必须加大比重, 让学生很好地、全面地掌握一到两项健身的方法, 形成主动、持之以恒地健身锻炼思想。

4.1.4 加强课外体育指导

加强课外体育指导, 是为了复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可增加运动时间, 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证和促进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利用所学技术更好地用于健身当中去, 使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学有所用。

4.1.5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有取向于师生关系, 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 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 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 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 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4.1.6 创新教育, 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及体育俱乐部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 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体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 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 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 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 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 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5 结语

学校教育是体育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 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新时期大学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为追求目标。大学体育正在努力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两个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 更好地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 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因此根据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探讨大学体育教学重点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同时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突出了教学重点, 就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摘要:现代大学生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心理过程相当活跃, 不稳定因素占主要成分。为培养创造型人才, 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要根据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来制订。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生理,能力,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黄光明.体育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 1992, 4.

[2] 曲宗湖.谈跨世纪学校体育教学应思考的三个问题[J].体育教学, 199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6-13.

上一篇:美国公务员如何领车补下一篇: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