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项目投资控管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扩大了债务规模,增加了债务风险,加强债务风险的管控对于降低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债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等方面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政府项目投资控管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府项目投资控管分析论文 篇1:

中国如何防控债务风险

摘要:在2013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第一次把债务风险防控列为下一年度全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债务风险防控就是要化解和控制政府性债务,严格规范各级政府举债程序,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就是要明确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对本级政府的债务负责,更要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GDP政绩导向。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风险;形成原因;债务风险防控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6988.65亿元(详见表1)。如这一趋势延续,那必将给我国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从偿债年度来看,2012年、2013 年、2014 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到期。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政府性债务偿债高峰期,对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2013年12月13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我国政府第一次把债务风险防控列为全国下一年度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充分显示了中央对我国的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重视。

二、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来源与形成

我国的政府性债务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需求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之矛盾所造成的。国家要改善民生,就要发展经济,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完成基础性设施建设,也要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而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各级政府就会实施积极财政,甚至举债完成投资,且我国以GDP为政绩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催生了各级政府举债投资的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负债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行国债及各种政府债券在各国具有其合理性与现实性。国债在我国还具有以下经济职能:一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二是弥补我国财政赤字;三是筹集建设资金、资源配置和稳定经济。国家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在财政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借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工商业投资环境和国民生活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造成了我国大量政府性债务。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减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尽快帮助我国企业走出危机,我国中央政府采取了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宏观运行和发展经济。于是,我国中央政府提出了四万亿元的积极财政刺激计划,地方各级政府也筹借大量资金。这导致了我国各级政府、金融银行等机构负债率急速上升,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上升。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协调也是造成我国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加上政府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相对滞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权”并没有随“事权”的增大而同步增加。而地方政府过多依赖土地财政,在土地财政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只得靠举债融资,形成了我国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也随之不断积聚。如果这种债务风险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有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公共风险的化解者和承担者,各级政府将会面临巨大风险,美国底特律政府危机就是一个例子,所以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我国政府性债务上升势头过快。有数据显示,2007~2010年,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年增长率高达31.63%,远远超过我国同期GDP的年增长率。2010年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为10.7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第一次把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控制和化解作为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这是中央对我国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也藉此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予以规范和化解,着力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所蕴含的可能风险。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要把化解和控制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以后全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着力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化解和防控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

债务风险化解和防控需要多策并举、加强防范。债务风险防控需要完善和加强政府举债制度、健全担保机制。债务风险防控需要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使各级政府自觉防范债务风险的恶化与扩散。

(一)纠正GDP崇拜,落实政府债务责任,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GDP政绩化刺激了各级政府领导借债投资建设的冲动,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快速高速增长的根源。不正确的政绩观导向加剧了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政府性债务的积累同我国GDP政绩导向有很大的关系。要化解各级政府债务风险,就要改变各级政府的GDP政绩考核方式,通过综合各种政绩考核来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落实政府经济责任,防控债务风险。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防范债务风险,要加强制度规范,把政府性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规范各级政府举债程序。各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的政府性债务负责,明确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责任,把债务筹集与相关人员责任联系起来,也要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GDP政绩导向。

(二)重新调整我国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事权上的分配,使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相匹配

要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使各级政府在事权上有财权搭配。要推进我国政府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要允许地方政府开辟适当的、匹配的地方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财政税收制度和投资融资制度,增加地方政府财政保障力度,从制度根源上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统一政府融资管理,开放地方公债市场,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化解和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

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各级政府对我国微观经济、社会微观事务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产权的激励和市场的调节作用,强化利益主体的风险自我约束,避免不良债务的形成。凡是政府投资范围内的项目,都应组织专家进行投资与收益分析,确保各个项目的融资、投资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对具有可见经济效益的收益性投资项目,应坚持“谁借谁还”的融资投资原则,用项目的收益偿还项目投资的债务。

总之,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化解和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长期制度建设和短期应对措施结合起来。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必须加强制度规范,严格各级政府的举债程序,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和发展后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和防控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宋凤轩,孙健夫.财政与税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张宏海

政府项目投资控管分析论文 篇2: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

[摘    要] 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扩大了债务规模,增加了债务风险,加强债务风险的管控对于降低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债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等方面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分析;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3. 062

1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各项债务归还期限已到,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所有后果。地方债务风险一般有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种类型,偿债风险就是地方政府的财力不足以偿还所欠债务的本息,而给政府造成的不良后果;流动性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力,但是财政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流动性差,对到期债务的本息不能及时足额地偿还而产生的后果。地方政府债务一般表现为地域性、风险种类多、产生原因复杂多变和传播性等方面的特点。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地方企业债券、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城市建设债务、中期票据借款等各项以地方财政资金作为偿还资金来源的债务。据审计署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统计数据为214 150亿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的控制规模之内。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一般性债务余额为118 98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性债务余额95 165亿元;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余额211 423亿元,地方政府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存量余额为2 72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均偿还年限为5.1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应该科学评估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控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能力降低

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宏观经济政策面采用了扩大经济总规模的经济政策,鼓励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规模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批准额度分为1.63万亿元、1.84万亿元、1.3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地方重大公益性项目投资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债务规模在逐步扩大,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又影响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偿债能力降低的可能性,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经济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地方政府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融资平台、什么样的筹资方式,筹集到的债务资金,最终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是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偿还和支付的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包括:本级财政预算收入、转移支付及地方税收返还收入、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等方面构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财力就是地方财政取得的所有财政预算收入。如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低于地方债务规模的增长速度,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就会逐步降低,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增加,冲击地方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中。

2.2   隐蔽性债务占地方债务比重大

隐蔽性债务是指没有政府合同或者法律加以规定,由于社会公众的希望,或者是政治方面的需要,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的社会道义责任或未来预期责任。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隐蔽性债务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地方政府隐蔽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职工社会保障性资金,地方政府出面担保的业务、地方基本建设项目债务和长期挂账业务。地方政府在筹集债务资金时一般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手法,将政府的显性债务转化为隐蔽性债务资金。有的地方政府为了降低债务比重还会将一部分应该有政府承担的债务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转嫁给银行,从表面上看地方政府债务比重下降了,但债务风险依然存在,当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地方政府很难摆脱干系,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可能潜伏着更大的债务风险。有的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超出了其经济发展创造的财政收入规模,政府偿债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应该控制在可承受的可控范围之内。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债务规模应该匹配,地方债务规模过大,特别是隐蔽性债务的增长速度加快,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将会给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出现,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差

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来看,地方债务形成比较复杂,债务的种类较多,隐蔽性债务比重较大,即使从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来讲,建立了相应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预警指标体系,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可能会受到各种经济条件的约束,地方政府债务采用统一的管控方式、预警手段进行债务规模控制也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地方政府的举债项目在管理环节方面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选择是以能否顺利进行为标准,对项目没有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没有对项目实行比较系统的投资估算和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估,当项目具体实施时往往出现投资超过概算,地方配套又需要花費一部分财政资金,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在项目建造过程中,有的建设单位随意扩大投资规模,擅自提高项目建设标准,有时不按图纸要求随意变更增加计划外工程项目,在项目最后决算时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出现超规模、超过概算、超过标准的情况,政府财政只能买单,从而加大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出。有的举债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差,没有达到理想的盈利状态,导致政府债务严重拖欠的现象。

3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措施

3.1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管控力度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就是管控好债务的规模,加大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力度,明确债务划分的具体方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权、事权的配置与具体收入划分标准方面应该更加深入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属地职责,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坚决禁止违规债务行为的发生。结合地方政府战略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确定债务规模,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妥善解决地方政府在债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明确债务筹集的基本方式:例如确定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举债,为外债转贷提供借款担保,其他任何形式的举债或者担保及隐蔽性债务都列为违规行为,这样就能够管控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决策审核机制,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对债务管理控制的力度,完善部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地方政府融资过程中出现债务资金违规违法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避免出现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由违规举债、盲目借款以及增加隐蔽性债务行为的发生。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责任应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不能因为由于地方政府领导的换届而推卸责任,逃避偿还债务的义务。

3.2   增加地方政府财力,提升债务偿还能力

在新时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应该转变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解决好地方政府财政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民生矛盾,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所辖范围内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律,探寻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寻找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和外向型的出口产品,拉动市场消费,实现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行新旧动能转换,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培养新型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在经济管理方面,应该加快管理创新工作步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在债务管控方面应该建立健全债务披露制度,通过相关信息平台,明确各级政府应该披露信息的责任和权限、具体内容和时间、举债渠道,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种类、规模、构成、期限、层级和债权人等方面的信息,要对外公开,使社会各界了解地方政府債务状况,掌握地方政府作为债券发行主体的情况、地方财政综合财政收入情况、资产负债等多方面的具体数据信息。相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通过对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平台的查询,了解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地方债务筹措行为的相关信息,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控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3.3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地方政府债务管控能力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建设资金是重要的基础条件,采用举债筹资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为了降低债务风险,应该创新债务风险管控模式,对地方政府债务应该分类处置,摸清家底,保证各类债务能够到期偿还,对此应该对所管辖区域内的债务进行全面清查,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债务管控能力。地方政府通过协调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银行机构、政府主办的各种投融资公司、投融资平台等部门,清理旧账,明确债务的偿还日期及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对新增债务及或有负债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偿还债务的责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变化情况。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责任,为了所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政府主导的项目发生的债务,应有地方政府财政筹措资金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有其他部门主导的举债项目应贯彻“谁举债,谁偿还”的基本原则,在举债前应明确债务偿还的资金来源,详细编制投资可行性分析计划,保证债务到期能够及时偿还。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与各级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切实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田方远.我国地方债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J].财会与审计,2019(1).

[2]魏玉松.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9(5).

作者:谷福云

政府项目投资控管分析论文 篇3:

代建制中业主方项目管理思考

作者简介:王红(1968-),女,工程师。

摘要:代建制是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目前在政府投资的项目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在具体工作中的思考体会,对如何顺应政府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等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代建制;业主方;项目管理

1 引言

代建制是指投资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制是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由于政府投资管理受多重因素影响,管理难度大,许多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实施中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业主方仍须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而且业主方的管理至关重要。

2 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方的职责

按时间顺序政府建设工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项目管理,也就是开工前的管理,包括立项、规划、设计、招标及开工审批等各项管理;第二阶段是中期项目管理,即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包括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的管理等;第三阶段是后期项目管理,即工程竣工后的项目管理,包括组织项目规划、环保、人防、消防等单项验收及工程总体竣工验收、办理竣工备案手续、组织工程试运行、培训及移交使用、工程竣工结算、档案移交、保修期间项目后评估等。

代建方作为建设期间项目法人,承担了建设项目的总体组织任务,但代建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质量、进度、投资等一系列重大目标的确定仍需要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及代建合同的约定,得到建设方的认可、指导与监督,因此,建设项目的实施,业主方依然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业主方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即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宏观控制,又要在微观上严格把关,对三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的总控制。

3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

政府建设工程项目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依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验收、评估阶段。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项目立项、设计、报建;项目招采、项目施工及竣工;项目整体验收、项目结算与审计、项目保修与评估等不同阶段。对项目代建方具体组织实施的如下工作:(1)安全管理;(2)投资控制;(3)进度控制;(4)质量控制;(5)合同管理;(6)信息管理;(7)组织和协调(简称“四控二管一协调”)进行监督与指导。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包括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其中投资控制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进度控制指的是项目全过程工期控制,也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项目的质量控制不仅涉及施工的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和影响项目运行的环境质量等。

质量、进度、投资的目标与控制三者之间既有矛盾又统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关系。要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标准或等级往往需要增加投资,违反建设程序或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一味缩短进度会影响质量控制的实现。因此,如何科学运用价值体系理论,合理确定目标,有效控制各项目标的实现,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业主最为关注和业主项目管理的根本目标。

4 业主方项目管理措施

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深入贯彻,政府建设项目的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在全国各地已全面实行。代建制的实质,是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建设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的职责,其核心就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进行改革,将传统管理体制中“投资、建设、监督、使用”四分离,建设单位通过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由项管团队组织实施对项目的“四控二管一协调”工作,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质量、工期和造价,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1 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

虽然在项目建设管理上,目前我国已实行了项目审批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重大项目稽查制,但建立一个合适的管理团队对建设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业主方项目管理者的要求是适合项目的需要,不一定非要是高级人才,但要专业对口,以建筑为主。业主方现场负责人要对各种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最关键的要求是可以组织起相关的管理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单位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带领团队内的各位员工,高效的联合代建、监理和各施工承包单位,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能动性,即时沟通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把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安全完成。

4.2 对代建单位实行严格准入管理

按照政府要求严格遴选代建单位,精选从业人员。代建单位选派具有各类专业注册监理执业资格、中高级技术职称的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班子,项目管理团队成员构成应综合考虑项目报建、工程管理、造价招标及合同管理等专业匹配和成员执业资格、从业经验等相关要求。

4.3 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

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实行专人负责,按建设程序办理先期手续,在建设全过程中以书面简报形式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及后期计划,专题问题还应提出专门请示报告和工作联系函。同时加大口头交流沟通力度,以期各相关管理方理解与支持,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如每天上下班10分钟的时间的晨会、晚会制度,通过定期例会加强项目部人员的内部沟通,交换工作意见,部署项目工作。

建立招标采购、资金支付及签证等制度。强调书面文件传递,建立统一的各类用专簿登记制度,记载收发日期,明确签署人。代建方每月进行工作简报,向业主方通报正常工作进度和相关事宜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对于关系建设项目全局的投资、质量与工期的控制,需要业主方及参建各方的支持配合。应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对建设过程中出现、发生的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坚持民主、透明管理,科学决策。

业主方法定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岗位责任人与代建、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三级责任人,采取当面汇报交流;书面简报形式、紧急情况电话交流,建立快速通的联络渠道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4.4 有效实施投资控制管理

在建设初期,应按照政策性规定,建立由业主方和代建方双签财务制,各种开支费用必须在使用前双方协商认定,双方签字认可,从而有效控制投资及财务风险。

与代建方一起,在项目设计阶段即进行积极的投资控制。通过科学的论证分析和比较,优选设计方案,从而在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即把握投资控制的主动权,如在国家家用电器能效及安全和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大楼项目中对大楼空调系统选用方案,实验室由于对使用环境的温湿度的要求,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我们在实地调研多家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听取设计人员、制冷专家等多方意见,最终决定采用费用和能耗相对低、符合实验室技术标准要求的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最后被专家认可并通过。

坚持公开招标制度,依法依规操作。业主方从法人、项目责任人到每个员工,不允许向项目推荐和介绍任何业务,要用制度约束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从而有效避免项目部人员吃、拿、卡、要和一切涉嫌商业贿赂行为的活动。

4.5 建立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团队组建后,首先建立完善各类技术资料、信息收集和整理的程序和方法。要求过程及竣工资料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定进行整理,所有技术资料和竣工资料都应有电子文档;档案管理的水平体现了建设工程受控的能力与程度。项目部设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并要求技术资料系统化、电子化,便于查询、检索和可追溯;尤其强调重要的技术资料原件,要送单位档案室保管,现场使用复印件。

建立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制度,明确项目交底、图纸会审的范围、方式和责任人。通过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真正领会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答疑等交流环节,先期解决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明确各专业间技术衔接,做到预控,避免后续技术事故或质量问题的产生。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底人、接受人的签字、盖章确认。

参考文献

[1]吴涛,丛培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王红

上一篇:家庭证券投资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个人投资金融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