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边境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而作为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广西边境地区口岸建设的现状还难以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需要各方努力,进一步加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论文 篇1:

兴边富民行动助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上个世纪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边疆治理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制定实施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兴边富民行动进入新时代。调研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固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相关重要文件,系统梳理我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深入推进这一重大战略行动提出建议。

一、持续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对推动内蒙古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俄、蒙接壤,是我国9个陆地边境省区之一。全区边境线长4263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9.4%; 20个沿边境旗(市、区)分布在7个盟市,占全国陆地边境旗(县、市、区)的14.3%;边境地区国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边境地区国土总面积的31.4%;边境地区总人口180万人,占全国边境地区人口总数的7.8%。全区边境旗(市、区)数量占全区旗(县、市、区)总数的19.4%,国土面积占全区的52.3%,人口占全区总面积的7.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的10.5%。不论从国家边防大局看,还是从我区发展全局看,兴边富民行动均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年来,我区边境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经济长足发展。2018年,边境旗(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9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13.8倍、13.5倍、16.9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所有边境旗(市、区)全部实现电网覆盖,安全饮水工程累计受益边民达到90.1万人,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4G网络得到有效覆盖,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98%。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由2017年初的41391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11710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到了1.5%,4个国贫旗(市)和6个区贫旗将于年底全部摘帽。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农牧业和采矿、冶炼等传统产业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内外贸一体化的特色商贸市场加快建成,边境和跨境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兴接续产业得到培育扶持。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广播电视服务实现全覆盖,基层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深入推进。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果,呼伦贝尔市成为我区第二个全国示范盟市。边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与1999年相比,边境旗(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7.4倍,2018年达到34649元,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4倍,高出全区平均水平近5000元;一线边民每人每年可以享受3000元的补助,提前达到中央要求。

黨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编制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目前,国家相关机构正在进行“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并着手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这都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坚定决心和明确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区考察及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了内蒙古的战略地位,要求我们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和边疆稳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兴边富民行动,作为一个区域性规划、综合性行动,实施20年来既取得了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服务升级、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的显著成效,也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项目安排、资金保障、考核督查等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体现的是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和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和行动自觉,对推动我区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对内蒙古长期保持“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抓住用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内蒙古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抓住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调研考察和对比分析,我区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央要求和先进省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仍不容忽视。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摆到应有战略位置。调研了解到,各级对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这一重大机遇重视不够,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推进和考评机制。由于社会宣传不够,边境地区干部群众对兴边富民的重要性缺少应有认识,对相应政策举措缺乏充分了解。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历史欠账多。目前只有3个旗(市、区)通了火车, 2个口岸通行航班;众多抵边牧民点通过远距离拉水解决饮水问题,使用小功率风光互补系统满足生活用电所需;不少抵边嘎查甚至连移动信号都没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越到边境地区越薄弱,70%的边境旗(市、区)城乡居民生活性综合支出远高于其他地区。三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对外开放优势条件利用不够。主导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工业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及粗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各个陆路口岸缺乏特色定位、项目支撑和优势企业带动,已建成的互市贸易区门可罗雀,“酒肉穿肠过”的尴尬局面仍没有根本改观。四是生态环境还很脆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并无太多改善,草场林木退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培育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绿色发展与强旗富民矛盾突出。五是干部人才缺乏,一线力量流失,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苏木乡、嘎查村干部老化,少数民族干部、蒙汉兼通干部、专业守边护边人员不足,抵边居住人口尤其是较高素质的青壮年人口继续减少,抵边嘎查村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一线边民每平方公里只有0.4人,远低于全区21.4人的人口平均密度。人是最核心的生产力,高素质人口流失多、流动人口大,使得边境地区生产与建设力量严重不足,高质量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调研组通过边考察边调研,边学习边思考,对持续深入推进我区兴边富民行动形成如下建议。

第一,强化机遇意识,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推进。认真总结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年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坚持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置于同等位置,调整充实领导协调小组,进一步明确自治区负总责、边境旗(市、区)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抓协调、相关部门各尽其职的责任体系,加快建设统计监测体系,组织开展“十三五”推进情况评估,研究制订自治区“十四五”专项规划,适时召开全区兴边富民工作会议,搞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引领,推动我区兴边富民行动各项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地落实。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针对制约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下大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守边护边的积极性。政策支持方面,在对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完善边民动态补助机制,降低创业就业门槛,启动实施护边员制度,鼓励边民抵边居住、贴边生产生活;逐步提高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边民基本生活;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禁牧补偿标准,为边境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方面,允许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用于兴边富民,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政策,鼓励边境地区在政策许可、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多渠道融资,重点投向抵边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序推进跨境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和边境地区国省道干线升级改造,军地协同提升边境公路等级,重点实施行政嘎查村和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推进电网扩面工程,对抵边牧民居住点尽快实施新能源供电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安全饮水升级改造工程,扩大通信网络覆盖,更好满足边民生产生活需要。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支持区域性救灾减灾指挥中心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着力提升边民抗灾减灾能力;优化边境地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布局,落实免费教育和困难学生贷款支持政策,适当提高教师补助标准,有计划地选派教师驻边支教;推进远程医疗和巡回医疗项目建设,强化与周边国家疾病防控联合监测体系建设。

第三,坚持目标导向,加快培育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兴边富民必须有产业支撑,边境地区应把产业兴边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各自优势,用好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做优特色种养业,做大落地加工业,做强边境和跨境旅游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把边境地区打造成与和林格尔新区、呼包鄂产业集聚区、沿黄河生态经济带相呼应的边疆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与此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加快实施重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因地制宜推行“春季休牧”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建设,系统推进呼伦湖、居延海等重要水体治理,把边境地区打造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第四,抓好关键环节,凝聚形成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强大合力。我国边境地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改革开放不够、内生动力不足是其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今后应继续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关键环节,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深化改革求创新。谋划改革举措时尽可能安排在边境地区先行先试,比如在耕地、草牧场“三权分置”基础上,探索通过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化农牧场,推动农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同时组建专业护边队伍或把从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农牧民聘为职业护边员。扩大开放再加力。科学确定各对外口岸的功能定位,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用足用好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拓展与东中部地区的合作协作,推动边境地区全方位开放。凝聚人心使实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大党和国家形象标识、宣传标语的投放, 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强化保障聚合力。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到边境一线工作,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和蒙汉兼通干部,定向培養守边护边本土人才,着力打造维护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多层次人才队伍。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李贵文

作者:高志明

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论文 篇2:

关于广西边境地区口岸建设的调研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边境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而作为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广西边境地区口岸建设的现状还难以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需要各方努力,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中国-东里自由区贸易; 广西边境地区; 口岸建设

[中圈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0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质性运作阶段,并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边境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而边境口岸作为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能否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带着这个课题,我们于11月5日至12日专程到广西,对防城港、崇左和百色等3个边境城市的边境口岸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加快广西边境口岸建设,对于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童义

广西处于泛珠江三角区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市场的中心位置,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沿海、沿江、沿边的多民族边疆省份,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惟一有陆地和大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全区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有防城港、百色、祟左3个边境地级市的8个边境县(市、区)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3个边境省接壤,共有口岸25个,其中有东兴、友谊关、水口、龙邦等4个陆路一类口岸,凭祥铁路一类口岸,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含果子山港)、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等6个沿海一类口岸。此外,还有防城区峒中、宁明县爱店、凭祥市平而、龙州县科甲、大新县硕龙、靖西县岳圩、那坡县平孟等7个二类口岸和里火等25个边民贸易互市点,口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中越构建“两廊一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广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边境口岸建设,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广西的战略区位优势,逐步将经济融入泛珠三角、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广西边境地区大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迟、起点低,依靠自身积累谋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8个边境县(市、区),除东兴、凭祥、宁明的经济发展稍快点外,防城、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五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另外,边境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生产、生活条件也较差,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尽快改善,势必影响到边疆稳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越南政府非常重视边境口岸的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边境口岸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所有已批准建立的边境口岸经济区,每年关税收入在500亿盾以内(约合人民币2900万元),全部留给经济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关税收入在500亿盾以上,50%留给经济区;关税收入过低的经济区,国家另行给予补贴。目前越南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很好,大有赶超我方之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不加大投入,全力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步伐的话,不仅会严重影响和制约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门形象和国际地位。

二、广西为改善边境口岸条件作出了巨大努力,但边境口岸建设仍亟待加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坚持建设“设施现代化、服务优质化、功能多样化”国际大通道的发展思路,在边境口岸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00年到2002年两年间,广西共投资21亿多元,在与越南毗邻的8个县(市、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边境建设大会战,实施了近1.8万个水、电、路、住(房)等项目,全面地改善了边境地区的交通、通讯、通电通水通邮、广播电视、文教卫生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边境居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长,边境口岸建设的加快推进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口岸硬件和配套设施比较薄弱,落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广西边境口岸普遍存在通往边境口岸的道路等级低,口岸过货能力不强,货场规模较小,口岸查验设施和设备陈旧,功能不够完善或不配套等问题。防城港口岸至今还没有联检办公大楼,查验单位分散办公,影响了口岸的国际形象和通关速度。东兴口岸目前只有北仑河大桥为惟一通道,人流、物流都通过北仑河桥进出,而且过载量只有20吨,货柜车通行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崇左的水口口岸没有实行客货分流,通关能力弱,中越水口大桥老化、损坏严重,只能限载通行。同时,边境口岸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也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口岸信息网络平台,无法解决目前货物进出口通关需要办理手续的提速问题。

二是口岸建设主体不明确,建设资金缺乏。目前,广西边境口岸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治区、地方和口岸联检系统三个方面,建设主体分散、不明确,既影响口岸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又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上级下拨口岸建设专项资金较少,边境地区可用财力少,口岸建设资金投入极为有限。由于缺乏资金,防城港、崇左等边境城市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仍然处于规划和设计之中,没有形成与边境贸易发展速度相匹配的现代物流设施。

三是口岸建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还不够协调,尚需进一步理顺。现行口岸管理体制和实行的口岸有关政策已不能适应口岸发展的要求,条块分割、职责交叉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口岸管理部门开展协调、管理、建设、仲裁等工作难度很大。1999年广西取消口岸管理费后,地方口岸管理部门开展口岸管理工作和口岸设施日常维护工作没有资金保障,影响了口岸正常运转。此外,在口岸服务体系、公开程序等方面仍然不够规范化,口岸日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边境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口岸经济。目前,边境地区的发展主要靠边境货物交易和边境旅游,缺乏边境加工业的带动,致使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特色不突出,发

展后劲不足。以崇左市为例,该市除甘蔗产业化有一定规模以外,其他行业产业化程度还很低,工业领域发展起步晚、水平低、规模小、基础薄弱,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传统原料工业,附加值高的加工工业、制造业不多,高技术产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一旦受到外力影响,极易产生波动。比如在2005年上半年,由于国家暂停办理出境旅游,东兴市的出入境人数锐减,旅游收入也大幅减少,对东兴市财政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步伐

加快广西边境口岸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东盟各国口岸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的大通关环境。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体框架下,按照国际惯例,结合东盟各国特别是越南的口岸实际,推进双方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和信息系统资源的共享对接,二是与边境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全面树立“大口岸”和建设“口岸城市”的理念,把口岸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来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大口岸的建设力度和发展规模,实现口岸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三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根据以上要求,应该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口岸发展规划工作,有效整合口岸资源。结合“十一五”规划,根据本地的实际,尽快组织查验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各边境口岸进行实地论证,进一步明确口岸的定位和功能。如把东兴市、凭祥市作为国际口岸城市来规划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好峒中、爱店、硕龙、水口、龙邦、平孟等口岸城镇,以利于我国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的开展。

2.以完善配套功能为目标,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统筹安排,分期分批加以落实。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口岸信息网络,形成全区口岸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口岸联检、仓储、通关、货场等口岸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口岸基础设施水平和档次。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防城至东兴一级路和崇左至上思二级公路等一批边境地区公路项目,全面打造边境地区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整合港口资源,重点是加快防城港深水码头和大吨位泊位的建设,使之成为对接越南及东盟国家的海运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3.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多渠道筹措口岸发展与建设资金。积极向国家争取建设资金,用好国家增加西部地区资金投入政策,争取更多的口岸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新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鼓励口岸运营部门和其他相关企业向国内外敞开大门,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和租赁,采用市场化方式,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对于口岸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公路和物流基地项目,采取BOT和转让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吸引投资者积极参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4.进一步加强协作与管理,完善口岸通关机制。在防城港市试点“大通关”成功的基础上,加大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的力度,继续实施口岸大通关。强化“口岸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整顿口岸服务秩序,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重点从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着手,提高各执法部门和配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为口岸通关提供过硬的软环境,特别是围绕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举办,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一整套服务机制,提高国内外客户和货物的通关效率。加强统一领导和整体协调,充分发挥口岸管理部门在通关建设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口岸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口岸管理的新途径。

5.立足沿海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特色经济。充分利用边境口岸的区位和政策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制糖、制药、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有规模、有市场、有特色的边境优势产业。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的联合,不断“走出去”招商引资,全面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拉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边境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扩大流通渠道。加快边境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口岸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在保证互利双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6.加强口岸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发展边境旅游。加大对边境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旅游市场的对接,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中越边境跨国旅游业的发展。要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落地签证政策,在凭祥、东兴等中越边境旅游县(市)口岸,实行更方便游客的出入境手续,进一步促进广西边境旅游的发展。

四、需要国家支持的三点建议

加快边境口岸的发展,仅仅依靠广西和有关边境城市的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广西边境地区突破这个“瓶颈”,实现更快发展。

第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批准凭祥、东兴两市分别在自己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内,设立规范、封闭的国际互市贸易加工区试点,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体制,形成“前店后厂、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带动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议国家借鉴越南的做法,从边境地区上缴的关税中按一定的比例直接提留或上收后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返还给地方用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建议将南(宁)防(城港)铁路纳入“国铁”系统,实行复线电气化改造,以提高防城港疏港能力。

指导老师:韩光宇

课题组成员:戴毅(执笔) 张务锋 要键 曾于瑾

(本文责任编辑 大海)

作者:课题组

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论文 篇3:

大会战,再破脱贫难题

广西有8个县(市、区)与越南 4个省17个县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 有12个边境口岸。边境地区区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0.8万人,其中边境一线乡镇总人口76.66万人。“一户边民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哨兵”,边境一线的特殊区位,让边民自然地肩负着固守国土的责任,边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

广西边境地区既是连片特困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8个县中就有5个县属国家划定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县。由于受自然条件、战争干扰、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广西边境地区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非常落后,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为此,2000-2010年,广西两次组织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近40亿元,建设8个边境县范围内村屯的交通、人畜饮水、用电、广播电视、边境口岸等基础设施,下大力气解决边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与全区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现状:边境一线依然贫困

村民陈毅勇所住的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就坐落在平孟古炮台哨所的山脚下,这一带紧邻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的“长排山之战”的发生地。2011年时,这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还有很多“几根柱子盖间房,三块木板搭张床”的民居。弄平屯有56户139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7亩,以种植玉米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有51户农户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由于生活困苦,全屯29至44岁的大龄男青年就有26人娶不上媳妇,是当地出了名的“光棍屯”。

根据2011年的统计,广西8个边境县和有0—20公里村屯的德保县、天等县共10个县人均GDP为17147.6元,是全区人均水平的67.37%;10个县人均财政收入1928.34元,为全区人均水平的66.23%;10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95.09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1.67%。10个县仍有贫困村362个、贫困户30.05万户、贫困人口120.81万人,分别占边境地区总村数、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7.14%、35.08%和36.44%;全区边境地区还有3003个屯未通机动车,有危房户63946户。

如何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以那坡县弄平屯为代表的边境地区带进广西“富民强桂”的发展行列,到2020年让广西边境一线地区农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最操心的民生大事。

决策:会战再破脱贫难题

大会战,这是广西扶贫攻坚的致胜法宝。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西于2011年12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紧接着于2012年11月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实施方案》,决定再一次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那坡、靖西、大新、龙州、凭祥、宁明、防城、东兴等8个陆地边境县(市、区)及德保、天等县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的村屯,共44个乡(镇)540个建制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用3—5年的合力攻坚,使边境一线乡村实现“八通”、边民实现“八有”,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客运班车、通边贸点,有基本农田、有安居住房、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卫生院(室)、有清洁能源设施、有农贸市场和边贸设施体系、有稳定增收产业、有基本社会保障。2014年初,自治区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延续和修订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为打赢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的一个主攻战役。“要致富,先修路”。在大会战中,自治区政府下决心要把边境一线地区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村屯的沙石路都改建成沥青(水泥)路, 20户以下的村屯全部修通沙石路,打造带动边境发展边民增收的乡村畅通路网。同时整体解决边境一线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升边境电网保障能力和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危房,建设乡镇幼儿园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乡(镇)标准卫生院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设施,提升边境口岸功能和建设边民互市贸易点等,以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来破解边境一线地区发展和脱贫难题。

着力发展优势产业,为边民打好增收来源的基础,是这次大会战的又一主攻战役。自治区政府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两手抓。一是大力推进边境口岸经济带开发、边境优势矿产资源开发、边境发展项目合作领域开发和边境绿色生态长廊开发,鼓励企业和边民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发展贸易、矿产、农业、旅游等产业。二是抓住当地优势资源,建立“一村一品”示范村屯,以现代农业的要求,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发农业、旅游等产业,同时加强对当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共同做大做强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建立健全补助补贴机制,是兴边富民、稳定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次大会战要建立健全三重机制,一是建立富民补助机制,给0-3公里范围内农村居民按月发放边民补助,对参加新农保的边民给予缴费补贴,对0-20公里范围内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给予补助。二是健全兴边给予机制,争取提高边民互市免税额,减免边境地区企业税收,给予护边员岗位津贴。三是创新产业扶持机制,扶持重大产业跨越式发展,扶持地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品牌,扶持跨境合作园区探索发展新模式。

战略措施、建设目标确定后,2012年12月起,总投资53亿元、安排项目42991个的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在广西边境一线地区轰轰烈烈展开。

成果:福泽百万边民

2013年一开春,当得知政府要在2013年修通往村里的水泥路后,大新县硕龙镇义宁村板底屯的村民闭文先就和其他村民一道将原来的玉米地里种上了糖料蔗。10亩土地让他家收获原料蔗65吨,30550元揣进了自己的口袋,“算下来一亩地比过去种玉米要多收入2000多元”。凭着甘蔗产业,义宁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加了2200元。

一年多来,边境一线修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项目76条427公里,屯级路242条338公里;247个村11.86万人喝上了安全饮用水;电网改造使215个村11.5万人受益;边境村通宽带率由2011年的78.2%提升到2013年的99.26%。有32个乡镇建了中心幼儿园,181个村建了公共服务中心。

边境一线居民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成果最为显著。一年多来共修建改造危旧房30064户,比原计划的10000户增加了两倍,让边境一线394个村、2543个屯约72000边民住上了新房。那坡县平孟镇平孟村弄平屯全屯51户危房全都改建一新,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每户还配套建有1间畜禽房。生活环境改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2013年“光棍屯”喜气洋洋地摆起了新婚喜宴,杨建、黄玉正等四位大龄青年娶上了媳妇,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在新一轮大会战中,各级政府一手抓老产业改造,一手抓新产业培育,通过建立“一村一品”示范村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糖料蔗是边境地区的一个主导产业,崇左市的大新、宁明、龙州、凭祥四个边境县(市)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农户多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加上甘蔗品种退化等原因,甘蔗产量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这个老产业的产量和效益,龙州县大力推广高产高糖良种和配方施肥,甘蔗产量从原来的平均亩产2.5吨提高到4.83吨,亩增产2.33吨,亩增收1165元。

2012年以来,扶贫部门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697.7万元,扶持边境地区发展种植业16.4万亩,低产改造15. 3万亩,养殖家禽77万羽、家畜1.46万头、水产8万公斤,共覆盖435个贫困村、 5.1万个贫困户、22万贫困人口。

边境一线地区属大石山区,人均耕地少,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边境县、乡(镇)政府在指导边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边民“走出去”,到越南等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农业。宁明县爱店镇有10个边民到越南禄平县种植甘蔗2300亩,收获原料蔗10350吨,按广西2013/2014榨季原料蔗入厂价470元/吨计算,总收入达486万元。

边贸经济是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些边境县(市区)边贸总额占到了GDP的三成。龙州县沿边有2个国家口岸和4个边民互市贸易点,近年来,该县以边贸互市点为平台,以小额信贷为支撑,深入实施边境贸易扶贫开发工程,边民收入稳步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县边民互市贸易额达103.32亿元,同比增长49.35%;农民人均纯收入6148元,比2011年增长30.64%。

在53.26亿元的大会战项目投入中,有26.2亿元用于边民的补助、补贴,包括边境一线居民住房建设补助、边民补助、新农保补助、新农合补助等。2013年,边境一线地区有128.49万的边民得到新农合缴费补助,128万边民得到了新农保补助, 33.44万人领取了每月96元的边民补助,边民补助比2012年增加了16元。

告捷:几点经验和启示

广西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在前两次大会战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拼搏,初战告捷,成效显著,为扶贫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要从根本上消除边境地区贫困状况,需要科学规划抓住重点,打持久战。边境地区大都是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村多,贫困人口比例高,贫困程度深。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只有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持久战,凝聚各方力量,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突破,才能最终从根本上消除边境地区的贫困状况。

第二,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实现阶段扶贫攻坚目标需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改善边境地区的发展环境,需要建设的内容和项目很多,投入的资金量很大,如果单靠扶贫系统的资金无疑如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建设需求,必将导致边境地区贫困问题久拖不决。另一方面,一个区域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资源条件有限又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边境地区贫困面貌的情况下,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统筹安排,综合治理,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好的效益,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三,实现边境繁荣边民富裕,需要把改善基础设施与培育优势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冲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当地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为群众创造雄厚的经济来源,使他们最终走上富裕,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实施扶贫攻坚战中,只有把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开创源源不竭的财源,才能实现边境繁荣边民富裕的目的。

第四,要顺利推进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需要规范制度严格管理。大会战集中投入的资金量大,开工建设的领域广项目多,必须实行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制定严格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对项目建设中的招投标、物资供应、资金划拨、结算程序、审计跟踪、安全生产等作出明确规定,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严格的项目验收程序, 做到严格施工,严格把关,才能确保使用安全和建设工程质量。

第五,既要有效集中各方资源,又要发挥各部门独立负责,需要严密组织加强协调。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项目计划协调组、资金协调组、项目实施督查组、产业开发组,负责大会战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项目责任部门的协调和对接,协商确定大会战建设项目,落实和下达项目资金。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项目计划的审批下达、资金筹集、技术服务和组织验收等工作。只有形成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配合、高效运作的会战机制,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才能产生“1+1〉2”的综合效应和良好效果。

作者:薛子樱

上一篇:建造合同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