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2023-01-17

一、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概述

(一)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现状

1.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是指公安边防部门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需要出发, 充分发挥稳疆固边的职能作用, 运用各种手段, 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 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 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 从而建立的能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

2.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状

随着“爱民固边”战略的深入开展, 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公安边防派出所民警为骨干, 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 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 以可能影响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的高危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 警民结合, 动静结合, 点、线、面结合, 人防、物防、技防结合,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的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但是,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还存在着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因素

(一)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内部问题

虽然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打击和预防了边境地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如管控合力落实困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防控设施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内部问题。

(二)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外部因素

当前,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大量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使得边境地区公安边防部门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进一步暴露, 同时, 边境地区社会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也对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了体系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 立足关键节点, 立体多维推进

1. 立足“发现的早”, 坚持信息制导

坚持信息制导, 一是要完善信息收集网络。边境地区大多以农村为主, 因此, 可以在农村实施治安定点户建设, 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1至2名热心治安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治保积极分子, 作为警民联系的定点户, 及时收集社情民意,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在各行政村设立警务室, 推行民警驻村制度, 及时掌握治安动态, 指导防控。二是要扩大社会举报网络。边防部门应当通过典型宣传, 重奖有功人员, 提供法律保障等途径, 大力弘扬惩恶扬善的见义勇为精神, 鼓励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举报, 尤其要加强对出租车、客运车辆驾驶员等这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从业人员的宣传, 与他们进行信息互联, 努力延伸信息触角。

2. 立足“管理严格”, 坚持把握控制

严格人口管理包括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重点人口是指那些有前科劣迹, 整日游手好闲, 收支反常以及昼伏夜出行踪不定的人员, 对于此类人员,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建立重点人口流动信息库, 平时注重对该类人员信息的采集和积累, 对在治安巡逻中发现的嫌疑人员, 应当严查其身份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个体特征、活动轨迹, 以及有无前科劣迹, 并且联系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核实。

3. 立足“整体联动”, 坚持沟通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开放性、动态性明显增强, 边境地区的人、财、物流量增大, 过去分散、孤立的单一防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动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治安环境的需要, 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从整体出发, 公安边防部门不仅要实行一所接警, 各所联动, 还应当协调好与地方公安部门的配合。

(二) 整合治安资源, 加强群防群治

1. 加强经费保障, 推进治安联防建设

治安联防队是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依靠群众, 在城镇建立的群众性的区域治安防范组织, 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有力助手。做好治安联防建设,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近年来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 导致一些边境地区的治安联防建设出现困难, 如人员流失, 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等情况。因此, 落实好联防队员的报酬是关键。

2. 坚持社会化原则, 加强群防群治工作

建立和完善群众治安防控体系, 是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的环节, 也是当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化, 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群防群治建设。

(三)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防控网络

1.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快速反应机制, 具有反应的快捷性、打击的主动性、防控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分贴合当前边境地区动态治安的需要。公安边防部门应当以边防支队为单位建立起一个枢纽性质的指挥中心, 以边防大队为指挥分支, 着力构建治安防控实战指挥系统。

2. 健全警务保障机制

在警力保障上,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立足内部, 进一步精简机构, 调整机关民警充实基层, 做强做大基层派出所。同时, 在制度保障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治安巡逻、卡口值守、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等一系列治安防控工作制度, 应当坚持每周由值班领导带领督察人员进行不少于2次的抽查, 对脱岗和出岗不出力的民警, 及时通报批评, 切实增强全体民警执行防控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保障治安防控体系的高效运转。在考核保障上, 坚持一案一奖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对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破获大案要案的民警和治安联防队员, 予以奖励;对防控责任单位, 以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抓获现行数、提供线索破案数为主要指标, 制定专门考核办法, 科学评估防控工作实绩, 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3. 健全信息预警机制

情报信息在公安边防工作中至关重要, 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灵魂。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基层民警和各种辅警力量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 通过人口管理、入户调查、治安管理等渠道,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采集信息。同时, 还应当加强专业情报信息队伍的建设, 运用专业手段, 对各种治安信息和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 服务决策、服从实战。另外, 公安边防各部门应当立足实际, 在工作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 在社区、村组、单位、重点场所等地广泛物建信息员, 布建特情、耳目, 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各类信息, 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员网络。

4. 健全网络式巡防机制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边境地区治安管理主力军的作用, 努力实现由打击型警务向防范型警务, 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的转变, 根据边境辖区的地理位置, 按照卡点、巡线、控面的要求, 以城区为支点, 以各乡镇治安复杂地段为基点, 构建市、镇、村三级卡口堵控网络;通过分时段、定路线、划区域, 成立夜间治安联防巡逻大队, 形成民警、专职联防人员、义务巡防人员组成的三级巡逻网络。

摘要:“我国陆地共有9个边境省、区, 143个边境县、旗、市, 土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8%, 居住着2200多万各族人民, 其中有近半数为少数民族, 有30个民族跨境居住生活。”除少数几个口岸城市外, 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作为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 边境地区具有了很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 其社会的治安形势也与内地不同。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给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上一篇:关于提高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氧化空压机叶轮缺口的应急处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