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制度探讨论文

2022-04-19

摘要:葛兰西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鼻祖之一,他在《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理论,如他的物质观、历史观、人性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阐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理论,旨在揭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学理论制度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哲学理论制度探讨论文 篇1: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重视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其它行业发展,经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要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渗透到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社会实践的理论升华,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我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理论不断升华,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丰富,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对人们的生活都起到指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高度抽象的思维方式,许多哲学理论追根溯源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人们在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的问题正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 :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任何事物的积累需要一定的过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这些都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讲解。哲学对生活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即哲学家利用辩证法参与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性依据,古希腊城邦制就体现出这种哲学影响政治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高度抽象化的思想意识,哲学并未远离政治经济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和探讨范围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联系密切,这就说明哲学处于社会中,根植于时代,对现实社会有指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许多生活现象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进行解释具有普遍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生活,并且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解释。有些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生活进行分割,这是错误的,新时代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的,还有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认为其只存在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这些论断都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涉及到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都起到指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涵盖了人类活动的物质世界,也包括意识世界。人们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解释世界的现象,科学有效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注意到自然力量,有意識地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与人类形成统一的共同体。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生活的指导效果

我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的经济生活在提升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的生活起到重要指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指导,促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能远没有衰竭,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一直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指导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如今,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和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根据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进行理论升级,能科学有效的指导经济建设。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依然在世界发挥影响力,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只以夺取政权、获取政治胜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通过努力使人类社会共享发展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政治影响只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很大,我国的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各个时期都起到重要作用,从中国革命到国家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市场的需求为杠杆,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起到指导性作用。市场经济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经济学问题,还包括资源、人力、分配、所有权等一系列问题,兼具科学性和哲学性。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问题,必须掌握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市场,发展我国的经济。如果不以科学体系去考量就无法理性把握,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将开倒车,社会主义制度也将以失败告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性作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经常片面使用经济理论,这种忽视实际、只重理论的方式在社会经济研究中弊端明显,特别是由于研究者知识水平和情感认知差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一定的区别,必须科学有效的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方面也会出现差异。要想真正透彻研究经济,需要理顺逻辑思维,注重哲学与实际结合,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作出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别,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性作用。

三、将经济发展与哲学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搏

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将经济发展与哲学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搏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要经济发展理论没有脱离社会实际,按照科学有效的轨道运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不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能准确掌握市场规律,科学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正确掌握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诸多涉及经济理论的问题纷繁复杂,一些矛盾冲突的解决,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经济纠纷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经济纠纷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解决,一些当代哲学发展陷入困境的大多数原因是将哲学概念化了,缺少与现实社会的连接和相互沟通,致使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世界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必然会影响实践,我国如果没有马克思哲学的指导,将会造成社会信仰的坍塌、混乱,进而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倒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效指导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其它社会生活,这其中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和平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经济生活影响主要是通过哲学理论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上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原理可以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性作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应用都在助推社会经济飞速前进,经济繁荣使社会经济对资本的关注已让位于智慧和技术投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利用现代科技作为手段,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哲学引领实践,推动社会发展。(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

作者:张荣

哲学理论制度探讨论文 篇2:

浅析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摘 要:葛兰西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鼻祖之一,他在《狱中札记》中的实践哲学理论,如他的物质观、历史观、人性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阐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理论,旨在揭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实践哲学理论

一、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产生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哲学体系,它在实践一元论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这种思想观点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十月革命取得空前的胜利,而许多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哲学家们提出是否应该学习与运用而又如何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葛兰西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战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进行经验总结,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应运而生。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

1.葛兰西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人们不能从意识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应该从人的能动活动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写道,实践哲学理论中所定义的物质概念,既不能从自然科学中的浅显的表面意义来理解,也不能从各种机械理论来理解,而应当从物质内部蕴含的所有特性来理解,探讨它与人类的关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没有实践的物质毫无意义,没有物质的实践只是空谈。因此,只有人类的不断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认识物质。只有将物质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葛兰西的这种物质理论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践。

2.葛兰西的历史观

葛兰西认为,历史是必然向前发展和变化的,新社会必然取代旧社会,新的制度必然取代旧的制度,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历史产生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它是辩证的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同时,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特定的上层建筑,特定的生产力决定特定的生产关系,这都产生于历史社会中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改变着这些特殊的历史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都必须以客观物质为基础,以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进行实践活动为目的。因此,将历史的客观性与人的实践的能动性相结合是葛兰西的历史观的理论总括。

3.葛兰西的人性观

葛兰西提出人是什么?而人的本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葛兰西认为:人就是能动关系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人类可以分为个人、其他人和自然界三类。个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人是通过各种复杂的关系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依靠劳动进入到自然界的关系中的。个人与其他人、个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能动的、意识的。个人是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通过意识指导,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实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得出,葛兰西的人性观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它是历史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性哲学理论的发展与深化。

4.葛兰西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葛兰西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就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创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理论,这种特殊的理论,能够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方向和方法,它是指导社会进步的最有效的理论工具。实践哲学理论是葛兰西的主要哲学贡献,它的提出与产生,能够发掘广大人民的潜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和发展社会历史。

三、葛兰西实践哲学对我们的启示

1.要注重意识文化教育

意识文化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是发展变化的,它是随着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过程而出现不同的意识文化。葛兰西指出:意识文化教育极其重要,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注重意识文化教育,发展意识文化教育,极大地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政府要认真学习葛兰西的这种理论,注重意识文化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文化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和共产主义信念去占领思想和文化阵地。

2.要重视人的社会实践

葛兰西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实践对我们的改革作用重大。我们要自觉地同旧哲学划清界限,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重视人的能动实践的巨大作用,推动历史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给人的发展带来的成果是不可估量的。当今,我国的改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也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努力积极的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

3.要发展实践创新

葛兰西所谓的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实践创新,实践的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灵魂。我们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综上所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理论。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论证了人与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要在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 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4] 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作者:刘孟子

哲学理论制度探讨论文 篇3:

浅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摘  要】马克思注意哲学大众化的推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必然的探索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大力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通俗化,不能止步于照本宣科、寻章摘句。本文正是以此为角度,针对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1.新时代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发展的理论指导依据

系统化和理论化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键部分,发挥了思想指引的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也是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逐渐推进,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够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运用,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必须要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革命时期就被作为主要的思想理论,得到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革命时期的中国在战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在传统封建观念的禁锢下难以解脱出来。此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了对中国人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长久的发展,经过长期的事实研究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将该理论运用到我国的革命时期和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推进了我国革命时期的胜利,同时也延续其有效作用,促进了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我国坚定不移的重要理论指导。

1.2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求

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因此群众路线和群众方针始终是我国治国中坚持的一大原则,在中国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扎根于中国民众的心中,落实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民众思想充分地带动起来,内化成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带动人民群众对党理论要求的落实。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占据了关键的指导性地位,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使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得到了逐步的推进,是满足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客观需求的必要措施。针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加强对国际内外发展形势的全方位分析,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支撑,使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性价值能够充分的运用出来,加强对社会建设现实需求的了解和掌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中国得到大众化的发展,坚定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能够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有力的保障。

2.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2.1实现理论原理和客观实际的相联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的变化,此背景下我国的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正积极推进,应结合理论与客观实际,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原理和客观实际的紧密相连,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推进的路径。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宝贵经验财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實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方向,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将其应用到中国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在现实社会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使革命事业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推动。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际的物质条件之间相互脱离、分离开来,将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夸大主义,变成空想的哲学,甚至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形成重重阻碍。以我国革命时期的发展为例,在中国革命这一特殊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迪作用,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民众思想进行了引导和指导,启示中国民众思想的转变,在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作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着规范和指引的作用,最终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众的力量联合在一起,获取了革命胜利。中国缓慢发展的时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偏离有着密切的关系,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可能会出现社会水平降低、社会退步的情况。因此要始终将理论指引和现实实际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的有效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指引。

2.2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人民始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接受主体,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推进路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将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和国家的需求紧密关联在一起,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要将哲学的神秘感突破,强调通俗化和有效性。由于我国民众的接受能力、文化水平各有不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中,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推广效果。例如结合民众感兴趣的中国传统神话习俗,革命期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将语言转换成浅显的话语表达出来,使人民群众理解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理与理论内涵。

2.3纠正错误倾向

中国理论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了理论指引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推进中,也有发生错误倾向的可能,因此应避免机械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要发现并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中的错误倾向问题。加强理论研究,纠正错误意识,避免发生错误倾向、错误引导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情况,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理论原则被破坏和违背,始终坚持对错误倾向的及时纠正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中国的大众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应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作用和价值能够充分的运用到我国当代发展中。将中国当代民众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度融合在一起,扎根于民众的思想观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党的思想上的共鸣,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的不断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7+168.

[2]李永胜.从发展哲学视角看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哲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J].党政研究:1-12[2021-01-29]

[3]田宇曦.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暨纪念李达先生诞辰130周年、陶德麟先生诞辰89周年”高端学术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1(01):107-109.

[4]何鸣鸿.弘扬优良传统 坚持守正创新 凝聚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的时代力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12):5-10.

[5]李俊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程与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11):1-9.

作者简介: 孟楠楠(1986.2-),女,汉族,辽宁盘锦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辽宁营口    115000

作者:孟楠楠

上一篇:音乐分析学科建设论文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