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

2022-04-17

近年来,以网络为载体的英语教学备受关注。网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大多以微课、慕课等网络录播形式为主。录播课程设计精良,且可反复观看,比较适合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但是对英语学习来说,录播课程作为一种单向输出的学习资源,缺少语言学习的使用场景和互动环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初中生初次上名著阅读展示课的实施与思考

摘 要:基于初中生初次上名著阅读展示课不感兴趣、不懂方法等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名著的意义及价值,明确展示课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展示的热情;加强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为阅读展示课做好隐性准备;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制作思维导图;以学生为主体,反复排练,加强学生展示语言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展示课;方法指导;思维导图;语言组织

一、学生名著阅读的问题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名著,学生表现出对名著的不重视,不感兴趣,阅读基本处于懵懂状态,对名著的阅读方法还不得要领。

面对这些困惑,笔者分析了个中原因。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读的名著是儿童文学作品,刚上初中,一下子转向成人化的名著作品,比较难以理解。第二,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仅限于对内容简单概括及浅层次的理解,没有展开对作品人物、主题的理解。第三,小学没有专门安排名著阅读课,基本是推荐阅读、自由阅读,没有特定任务,没有系统指导。第四,基于前面三点,学生缺少制作名著思维导图、上台分享名著阅读心得的经验,指导阅读需要从零开始。

二、问题的解决

基于以上问题的发现及分析,筆者认为,明晰阅读名著的意义及价值,在读前消除学生阅读名著的障碍,对名著的阅读做读前指导。此外,学生制作名著思维导图,也是阅读教学备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指导学生组织语言、上台展示也很重要。近年来,初中课程一直专门设置名著导读课,“名著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述能力、良好的语感,而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可见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上好初中第一节名著展示课,极其重要,这将影响学生整个初中乃至其一生的名著阅读。以下是笔者基于初中生初次上名著阅读展示课的实施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名著的意义及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展示的热情

1. 了解经典名著的意义及价值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安排的名著导读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材对阅读名著的意义归纳简洁明了:“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有利于文化积累,还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2. 准备过程是最丰盈的收获

为了上好《朝花夕拾》对整本书梳理的展示课,在全班通读整本书后,笔者设定本节展示课任务: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包括内容概括、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读后启示。为了一个思维导图,首先必须反复阅读文本,熟悉任务篇目的内容。其次,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能学习总结归纳的方法。第三,团队合作过程,能收获思想碰撞,收获友谊。第四,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第五,是检验阅读、积累程度的方式。

(二)加强名著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1.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

阅历是创作的基础、源泉。作品内容与蕴含思想往往就是作者对生活的回顾和反思,对作者经历了解越多,更能明白他所写的文字。

在阅读《朝花夕拾》之前,笔者已经讲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生平经历已作简要介绍,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回顾的过程,也是了解作者的过程。另外布置学生看《鲁迅自传》,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2. 读《阅读建议》

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在每一部名著前,都有《阅读建议》。其中,“阅读规划”有时间安排,有阅读内容、专题的指导,给学生制定了具体的阅读计划,笔者在这个阅读规划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让学生能有计划地阅读。“阅读策略”中,书中安排了三个策略: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借助《小引》深入阅读。

3. 阅读策略的指导

前面提及在“书中阅读策略”中,安排了三个策略:快速阅读、分析阅读、借助《小引》深入阅读,这是满足学生初读名著的策略。笔者在这一部分中,顺势讲解了阅读策略的其他方法:略读与精读、摘录法、圈点批注法、写读书笔记。对于初读名著的学生来说,在初读未读时,多花时间讲解策略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三)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针对为了展示而做的初次阅读名著的思维导图,笔者以提纲式为主,一则,初次做名著阅读思维导图,简单更容易入手。二则,本次为梳理《朝花夕拾》内容而做的思维导图,涉及内容不多,提纲简洁明了。

(四)以学生为主体,反复排练,加强学生展示语言的指导

展示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授后,让学生对作者、背景、作品作比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小组,甄选组长,主持人,按主题分好小组任务。接着指导学生圈点批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制作好思维导图后,再进行排练展示。这个过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展示语言的指导。

首先,要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展示的意义。其次是展示语言,除了展示内容和其中的过渡句,需要注意还有台上用语,加强学生展示语言的指导,反复排练,为展示课做好充分准备。在初次展示课规范化展示课用语,有利于学生在初始阶段迅速进入角色,促成好习惯的养成。

(五)以学生为主体,展示阅读成果

首先制定展示规则。每个任务团队选出两名代表上台,其中一名代表根据自己团队制作的思维导图解说其篇目内容,另一代表在黑板上写下其组展示篇目及关键词。代表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质疑,代表答疑。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成员根据展示代表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其现场展示汇报的表现进行等级评分。不需展示的同任务小组代表进行简单点评。

其次是设计评分标准。“教学评一致”是河源市东源县近几年致力想达到的目标,本县教研中心朱美仙主任一直强调这个目标的重要性。有学才有教,评价是检测教与学的手段。所以在确定展示主题、展示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好评分标准。

以下是笔者在梳理《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展示课的评分标准。

展示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教会主持人在课堂中应对各种情况,教师不宜预设过多,课堂不宜干涉过多,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喜悦,激发学生展示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赖思.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学习起点分析的有效策略——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为例[J].教学研究与管理,2020(09).

[2]邱莉珍.巧设阅读任务促进学生提升课外阅读层次[J].教育管理,2020(08).

[3]黄惠云.例谈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J].教育管理,2020(02).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课型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K49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欧伟娜

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 篇2:

初中英语导读直播课例析

近年来,以网络为载体的英语教学备受关注。网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大多以微课、慕课等网络录播形式为主。录播课程设计精良,且可反复观看,比较适合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但是对英语学习来说,录播课程作为一种单向输出的学习资源,缺少语言学习的使用场景和互动环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在,一些听说课开始结合网络直播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借助语言直播平台的英语听说交互式教学,但导读课上少有依托直播课堂进行线上互动教学的。鉴于线上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各种交互方式的功能,笔者提出利用交互式学习软件、交互式直播平台和分享型交互应用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导读学习。本文以“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為例,阐述如何运用多种交互方式优化初中英语阅读导学直播课。

一、课前自主预习:利用交互式学习软件,形成学情档案

The London Eye is on your right”一文讲的是导游的独白内容,通过他对游览伦敦旅游景点路线的解说,介绍了伦敦景点地图和最佳旅游路线。在话题上,文本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化身导游介绍旅行路线,课堂任务具有情境性和趣味性。此外,文本对图文结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文读懂建筑物的方位信息,把握旅行路线的内在逻辑性。

(一)利用智能学习软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常规课堂上,教师常常会在课前借助词汇练习或导学案辅助学生自主预习。但由于课前预习时间有限,教师对预习任务存在延时反馈,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对课前预习任务消极怠慢,预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利用交互式智能学习软件,充分发挥其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教师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学生运用智能学习软件完成预习任务后,能够即时收到学习反馈,进而调整学习进度,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能基于智能学习软件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提高对学情的精准掌控,并根据不同学习资源的特点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中,学生要在课前预习环节完成教师通过智能学习软件“一起中学”上布置的词汇预习任务。由于本课新词汇难度不大,除了生词朗读的任务外,笔者还针对8个重点生词“tour、square、famous、painting、clear、railway、past、finish”布置了拼写识记任务,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课上更好地理解文本,了解文章大意。

(二)利用线上云端数据,形成精准的学情档案

交互式智能学习软件不仅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即时反馈,利用其形成的云端大数据,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班集体及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精准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从而完成学情研判,形成学情档案,以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精准施教。

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笔者运用交互式智能学习软件对学生的预习痕迹形成整体与个体的数据分析报告(如图1、图2)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整体分析数据,教师能够了解班级所有学生对预习任务的完成与掌握情况,了解班级学情。基于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教师能够知晓某个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遇到的难点,在之后的直播课上就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可见,基于课前的学情数据分析,教师能够精准了解学生的词汇预习掌握程度,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教学任务,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笔者所教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但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与热情。如果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准备,进行线上学习时就不能完全吸收目标知识,得不到及时反馈,容易因处于迷茫状态而沮丧。

二、课中指导学习:利用交互式直播平台,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上,教师能够充分利用钉钉线上直播平台的各项交互功能,与学生共同完成五项学习任务,即预习反馈、语言激活、微文本阅读、读后思考和总结反思。钉钉直播课堂的交互功能强大,如直播互动面板、实时连麦、视频会议、语音分享等,无一不能增强直播课堂上师生与生生的交互,为导读直播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一)依托学情数据,借助直播互动面板完成预习反馈

课前预习任务要想发挥其促进教学活动的作用,应做到可评可测,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精准的学情数据,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有效的预习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预习所学,并为之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导读课上,预习反馈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掌握情况,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一分钟内完成一项词汇运用任务。作为对基础性词汇的运用,预习中的句篇要与本课阅读主题“观光”相关,让学生在理解句篇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话题的预热。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结合课前学习软件中的学情数据,根据每道题目的难度通过抽测的方式,检查并巩固相应层次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需要借助直播互动面板功能来实现。教师点名抽测学生,被抽测的学生通过互动面板,发送对应题号与答案。这不仅让教师了解到个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预估班级整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能让学生获得教师有针对性的反馈。可见,通过互动面板,师生不仅实现实时互动,还能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在直播课上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实时连麦功能激活目标语言

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为此,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展示了一张本校学生所在社区的地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美国人Tom因初到此地,对所在区域不了解,他想了解附近的超市、商城、菜市等,请你为他提供帮助,告诉他该怎样去这些地方。此环节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真实的情境切入主题,利用生活地图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指路的词语,以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学习需要综合性输入与输出,即使在导读直播课上,学生说英语的情况依旧不可少。为此,教师可利用直播课堂上的实时连麦功能,实现生生与师生的语音实时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申请连麦,通过与教师的语音互动,完成本环节的指路任务。实时连麦功能能够为师生、生生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场景,大大增强在线课堂的互动性。

(三)借力微型阅读,巧用直播“抢答”组织阅读活动

导读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目标词汇与结构,还需要初步掌握阅读文本的思维内涵。因此,本课例设计了“微阅读”环节。本单元的阅读文本是一篇导游的独白,通过他对伦敦旅游景点的介绍,形成游览伦敦的最佳路线。为了让学生在初步体验文本中形成图文信息转化能力,导读课上微阅读文本选取的是一篇介绍北京旅游景点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在培养学生图文信息转化能力和阅读思维上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如果学生熟悉阅读文本的知识背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阅读难度,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相较听说任务,阅读任务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巧用直播“抢答”方式,保证线上阅读任务的趣味性。在此环节,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发送阅读任务,设置阅读时间为3分钟,阅读时间结束后,借助互动面板,在上面发送“0”作为抢答提示,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巧设小组任务,基于视频会议管理任务进程

以问题为导向,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因此,在读后环节,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微阅读文本内容,提升阅读思维水平。本课例中,教师设置了“How does the guide take people to travel around Beijing? Why?”“Is it a good way to take a tour in Beijing? Why?”这两个参阅性与评估性问题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哪个是最佳旅游路线。

直播课堂上,师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功能实现小组合作互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切换视频会议模式,让学生进入各会议室讨论,自己则旁听指导。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可再切换回直播模式,让小组成员通过实时连麦功能向全班学生分享本小组的观点。

(五)回归教材文本,依托班级圈功能进行教学总结

导读课旨在指导学生更有效地阅读教材文本。因此,在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学生要能回归到课文阅读主题,与本模块单元阅读学习进行衔接。该环节由伦敦景点地图引入话题“tour of London”,并结合景点照片,展示各景点名称及发音,引导学生预测教材文本内容,实现对导读内容的总结与反思。此时,学生可以利用班级圈功能,上传自己的总结与反思。教师可以将优秀总结设为公开分享,供学生学习参考。

这是一节读前导学直播课。学生在预习目标词汇与结构的基础上,化身导游介绍旅行路线,需要初步了解如何运用图文信息,充分体现英语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因此,本课设计了“微阅读”环节。处理微文本时,学生不仅预习了目标词汇的运用知识,也进行了文本与地图信息的转换,通过学习任务的引导,能够整理出旅行路线。另外,通过自主思考,结合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了对最佳路线的思考,体现了对阅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课后个性反馈:利用分享型交互应用,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化处理。师生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互动与教学痕迹都会被平台保留下来并形成数据分析。课后,教师可以整合课堂上的交互信息,整理出“学生画像”,针对每个学生的“画像”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及辅导,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形成教学闭环。

除了课中环节的师生口头评价外,课后,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各种分享型交互应用,如通过问卷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价、通过投票功能进行生生间的评价等。这些线上交互评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评价项目,优化了教学评价机制,还让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思考

本课中,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学习软件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并根据学习软件形成的数据报告了解学情,形成学生课前学情档案,有助于课堂上的精准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钉钉直播平台,利用各种直播交互功能,完成导读课的五大任务,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课后反馈阶段,应用各类分享型交互应用,丰富师生、师生间的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形成教学闭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线上教学任务灵活选择与运用各种交互方式,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一)巧用各类交互方式,建立多样的学习场景

线上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互动方式,建立有效的互动学习场景。例如,课前阶段,可以选择学习软件、线上作业等双向型交互方式设置预习场景;课中阶段,可以选择弹幕、实时连麦、视频会议等多向型交互方式,创设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课后阶段,可采用线上问卷、投票、点赞等分享型交互方式,建立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这些交互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状态,还能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热情。

(二)借助动态交互数据,实时推进精准教学

线上课堂依托互联网技术,能够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如上线时间、互动次数、互动内容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平台提供的动态数据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分层学习任务,优化精准教学。课后,教师还可以整理出相关的数据,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直播课堂与英语教育教学的结合将会有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师要把握在线教学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種交互方式,优化英语线上教学,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需求。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英语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作者:严彬然

课型阅读导练管理论文 篇3:

由点及面 发散拓展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物理学框架,在课程体系上有相当一部分课型是概念、规律教学和知识应用教学。对于这类课型,教学上要注重由点及面,发散拓展,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框架,本文就“由点及面 发散拓展”教学模式“前知,中拓,后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物理新课分类;发散拓展;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的知识,相比高中及大学课程也是一样自成体系的,力、热、声、光、电磁、原子物理一样不少,只是对学生要求的层次相对要低一些,理解可以是初步的。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物理学框架,在课程体系上有相当一部分课型是概念教学和物理应用教学,例如声音、压强、功、能等。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是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点的学习,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展开拓展,立足于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向内挖掘物理知识意义,向外拓展与生活和社会里联系,提升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概念和规律从点的知道了解展开成一个知识面的理解学习,从而达到由点及面,发散拓展。

一、 课型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的先行者皮亚杰提出儿童学习过程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学生以往的知识框架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合理的情境对新授的知识进行有效、丰富拓展,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上避免机械重复概念和规律,重点挖掘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应用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2.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关于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经历物理知识概念的建构或实验规律探索的过程。并且在课堂设计中融入学生生活,适应时代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拓展,这样物理学习才能将书面上的概念点拓展到实际中的知识面,最终建构起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整体物理知识框架。

二、 课型上课模式

“由点及面 发散拓展”课型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些课或片段的知识,学生在上课前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已基本形成,因而再次生成已显得不很重要,有些课或片段在課前已建立了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展开讨论。这类课一般只是课中的某些片段,但是这个片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一般也是难点。为了更好地对物理概念、规律、应用发散拓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 注重激发学生内驱力,该课型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或与生活中应用有一定联系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了解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压强在生活中的利用,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等;2. 注重利用互联网信息,生活中获取的信息比较有限,网络中相关的物理涉及面更广,知识深度更深,事例时效更强,媒介更丰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提前学习和拓展,但同时也要注意对网络信息的甄别,例如:《电能产生》这节课中,电池种类和发电类型的学习,《神奇的眼睛》眼睛视物原理和透镜应用等;3. 注重发挥小组合作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概念还是规律从点到面拓展,依靠个人力量会比较单薄和片面,此时小组合作讨论尤为重要,无论是对于知识点面的补充还是条件判断、事例辩证都会使得发散拓展更加完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对做功条件的判断,力的三要素对力影响等;4. 注重体现梯度延伸,课型设计推进时既要考虑拓展广度和难度逐次递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层面,保证学困生吃得到,学优生吃得饱。这类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该课型一般上课推进模式为“前知,中拓,后用”。具体为:课前,教师学情分析—学生知识储备;课上,物理量—内涵与外延分析—拓展延伸;课后,巩固训练—应用与测量。

三、 典型课例

教学示例1:沪科版八年级《做功了吗》发散拓展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杠杆和滑轮2种机械,知道机械工作基本原理。课前任务: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机械工作过程和利用网络查询做功的信息。课堂流程:上课后教师给出做功的定义后,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做功条件判断的讨论,教师适当给予引导纠正;2. 根据学生生活举例进行是否做功判断练习,总结三类不做功情形;3. 让学生自主汇报功的符号、计算公式、单位、物理意义,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 应用公式计算定滑轮提升重物做功;5. 拓展至身边其他机械做功计算;6. 课后布置加强提升训练,学以致用。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功的概念是全新的,但是前面有学过基本机械使用以及学生生活中有一部分机械使用经验的前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难度不大,所以本课教学中功和做功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讨论大部分可以交给学生以自主或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深化的作用。

教学示例2:沪科版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发散拓展设计。学情分析:学生有了对能量初步认识。课前任务:布置学生了解生活中制冷器或加热器媒介物质的信息。课堂流程:通过实验探究引出比热容物理量后。1. 教师给出比热容概念、符号,根据实验结果引出公式,分析比热容物理意义;2. 学生自主推导比热容单位,教师给予适当指导;3. 进行简单物质吸放热计算;4. 学生阅读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进行小组讨论获得信息;5. 结合生活例子分析水比热容的性质应用;6. 对 Q、c、t 等物理量进行变式计算巩固;7. 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对实验方案设计创新、 Q吸-t 图像分析进行分层递进式拓展。

本节课虽然主体为实验探究课型,但是对于比热容概念的发散拓展也是一大重点。比热容这类物理量对于初中学生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重引导分解和分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掌握,构建比热容知识体系。还可以借助实验思路设计、图像分析、人文历史等方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来梯度拓展比热容的知识框架。

四、 结语

“由点及面,发散拓展”课型以“前知、中拓、后用”推进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学生前知识和网络力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在课堂上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以自主或小组合作形式对知识进行充分、有效拓展,形成知识面,搭建物理知识框架,还能在课后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提升,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忠煜.物理新课教学课型的分类[J].教学与管理,2018(2).

[2]李璇律,田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2019(12).

[3]江小松.设计发散性问题 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J].名师在线,2017(22).

[4]陈金龙.自主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4).

[5]蒋明园.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管窥[J].新课程导学,2016(29).

[6]高士定.初中物理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7]钱永琴.“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12).

[8]矫淑梅.初中物理教学的新思路和策略[J].新课程(中),2016(8).

[9]梁兰梅.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3).

[10]刘春月.论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中微课教学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

[11]高士定.初中物理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新課程学习(中),2014(11).

[12]高嵩,刘梦茹,潘增余.初中物理智慧课堂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1).

[13]黄树武.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创新意识 提高物理语言表达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

作者简介:

叶平宝,中学二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庄旭虹,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作者:叶平宝 庄旭虹

上一篇:汽车电子研发管理论文下一篇:管理人员高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