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练教学模式解析

2024-04-23

导练教学模式解析(通用6篇)

篇1:导练教学模式解析

高考语文排序题解析与导练

从现代汉语语用的角度来看,保持话题的一致性和信息传达由旧到新是必须要遵守的2个原则。例:泰山的南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

B.

C.

D.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的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的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排序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包括选择类排序题和填空类排序题。

1.选择类排序题。

【典型例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 ”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③②⑥①⑤

2.填空类排序题。

【典型例题】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在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在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排序题三字经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 不通顺,再换换; 对答案,笑开颜。

篇2:导练教学模式解析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篇3:浅析“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一、“疑探导练”模式提出的背景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学模式, 已经获得全国教学的优秀示范荣誉。这种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问题, 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是我校在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后,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又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为了适应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最终在疑探课堂的基础上, 加入了课后跟踪训练和学习预案, 形成了具有集宁一中特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疑探导练”模式的理念

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疑探导练”教学模式的理念, 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从字面上的理解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 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 即“三疑三探, 运用拓展”。

而对于“疑探导练”教学模式四个字, 我的解读则是:“疑”是指设疑、质疑、疑问, “探”是指尝试、探究、解惑, “导”是指教师的诱导、引导、指导, “练”是指运用拓展, 跟踪训练、一课一练。

2. 从教学过程上解读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第一,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 即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具体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第二, 解疑合探。这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 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 质疑再探。这是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 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 诱发学生深入探究。第四, 运用拓展。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 围绕学习目标, 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 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 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 教师要进行补充, 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则是以“疑探”为课堂教学的基础, 围绕“导练”展开教学活动, 融“悦动创生”于教学过程中,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疑探”能自主愉悦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而通过课后“导练”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从感知—掌握—提高—创新的过程, 形成“悦思、乐学、乐练”的课堂学习氛围, 和“创新、扎实、巩固”的课后练习。

3. 从教学理念上理解

两种教学模式的理念都可以这样理解: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造新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 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悦, 最终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疑探导练”模式的特点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西峡教研室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它的最可贵之处不是从某个现成的理论出发, 也不是从引进什么国外的教育思想出发, 而是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的实际出发, 从课堂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怎样去培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出发,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地“学会”,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 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

“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是在三疑三探课堂的基础上, 加入了课后跟踪训练和学习预案, 形成了具有集宁一中特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疑探”为教学过程, 围绕“导练”开展教学活动, 形成“问中疑、疑中思、思中探、探中质疑、质疑中学、学中练”的课堂学习链, 生成“‘疑’在‘探’中生, ‘导’在‘练’中行”的课堂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达到“悦思、乐学、乐练”, 最终使教学效益达到最优化。

四、“疑探导练”模式的适用范围

“三疑三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它可操作性强, 适应范围广, 几乎所有的学科均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几年的实验证明, 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减轻学生的负担,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合作能力。当然, 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在不同的学段和学科中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情况灵活变通。基于这种特点, 我校的“疑探导练”教学模式就是应运而生了。在“三疑三探”基础之上生成的“疑探导练”教学模式, 就我所从事的英语学科而言, 教学单元里每一个模块都可以采用此模式进行。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重难点和不同的学生实情灵活地展开教学过程。

“疑探导练”教学模式的运用, 应重在明确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灵活运用此模式, 重在追求神似, 而不拘泥于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会随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 我们在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 第一要考虑它的“变化性”, 第二要考虑“容纳性”。教无定法, 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我们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要真正实行课堂改革, 需要的不仅是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提升自己, 更需要一套强有力的规范性、约束性、激励性的政策和制度做后盾。我们的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教学活动, 如赛课、奖金激励等, 保证我们的课改有序有效地实施。相信如果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总有一天, 我们会取得卓越的成绩, 我们的学校也会成为像西峡一高一样的被取经的名校!

摘要:“疑探导练”教学模式有着怎样的教学理念和背景?有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操作策略呢?下面, 根据笔者的理解, 从模式提出的背景、模式的理念、模式的特点、模式的适用范围几个方面做初步的探讨和解读。

篇4:小议“学导练”教学法

一、“学导练”教学法的阐释

教师不必多讲,而是致力于“导”,在学生认真自主学习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在感悟语言的魅力和语言运用之间架构起一种必然的联系,让学生从课文的范例中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和写作方法的妙处,使“学文”成为“练写”的前提,“会写”“练写”成为“学文”的有效产出,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学导练”包含“四环节”,即自学感知、小组交流、教师精导、巩固运用。在这四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学导练”教学法的实践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验,我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有两个特点,很适合小学语文教学。

1.自学为主,以学定教

朱熹说:“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这句话是说,阅读材料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除了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外,关键还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读、去悟。

在一节课40分钟里,让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巩固的时间不应少于25分钟,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师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2∶5,最多为3∶5。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带着疑惑,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和研究,认真记忆、想象,茅塞顿开。如我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突破“和尚为了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人们是怎样把铁牛一只只捞上来的?”这一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学,完成这些内容的学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学成果,接着在班上交流。慢慢地,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模拟、观察、讲解,培养了观察、思考、探索、记忆、想象的能力,还发散了思维,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再如,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描写一种花,我先让学生完成学案(表格式的)。学案的要求有:你喜欢什么花?这些花的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的特点是什么?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写具体、写形象?从所学的课文中,你总结出什么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取长补短,独立作文。

这节课,教师讲授共用15分钟,学生的活动用了25分钟,充分体现了以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先学后导再练,“导”在学生的盲点

“先学”就是要学生先自学,自主预习教材,了解课文重难点,完成学案,带着疑难问题听讲。“后导”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在学生的盲点或疑惑的地方进行精心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如我教学说话课《海底世界》时,宣布课题后,让学生观察一幅珊瑚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的习惯。我的教学程序是:第一步,鼓励学生观察图画,完成学案:(1)按什么顺序观察?(2)这是什么?(3)你看到的珊瑚的形状是什么?你发现它像什么?(说得越多越好)然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说,自由说话。这样让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改变了“一人说,大家听”的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步,生生互帮,互相指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适当的指导,表扬说得好的,鼓励说得差的。第三步,班上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说话,说一段有顺序的、通顺的、较完整的话。第四步鼓励学生说出方法。这个环节难度大,是学生的盲点,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完成,让学生体会到说话、写话的方法。我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导练”教学法的要求,体现了先学后导接着练的原则,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认真参与,都能积极地调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学习,富有趣味性和自主性。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及时指导、因材施教,“导”在学生的疑惑点,“导”在学生的盲区,导之得当。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导练”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重在方法的引导,学生在积累一定的自学方法以后,自学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达到了叶老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篇5: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 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 宇 白俊峰 王玉红 成 员:郭跃峰 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 “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3.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学科和课型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自学—导疑—精讲—演练”作为我校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5.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字——“落实”,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要实现“当堂落实”,除了需要贯彻“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外,更须坚持“两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即:保证每堂课至少1/3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口笔头训练;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保证当堂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每堂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在当堂、在教师的眼皮子下就完成和落实口笔头练习。

六、“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1.设计学案和练案——课前准备阶段

学案和练案是“导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和练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案和练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①、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和练案。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 中。③、方法化原则。在学案和练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⑤、层次化原则。学案和练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和练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从“教案”到“学案和练案和练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和练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和练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和练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和练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和练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2.导——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案和练案预习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和练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 中。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引人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是通过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

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且时间不宜过长。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少而精,注重实效。

3.问——紧扣内容,设置问题。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内容问题化是这一环节实施的要害。单元和章节内容,教师通过示例引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4.学——结合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依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共学。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首先预习,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探讨,将交流探讨存在疑问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依据实际选派代表参与班级共同研究探讨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共同探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高超的导引启发学生共同解决难点。

5.探——由此及彼,探究交流。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小组研讨,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就新问题进行交流探究。

(1)精心预设计,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宜进行理解性、运用性、创造性提问。鼓励逆向思维的提问,实现由教师导问到学生互问的转化。

(2)结合适宜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及时、灵活、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共同释疑。小组探究,是立足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要想使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导演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就必须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6.练——达标训练,矫正总结

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对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矫正,从而进一步巩固、整合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科能力。

最后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练习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设计针对性题目,达到归纳内容的目的。

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或拓展性的变式题。;三 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要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学于乐。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七、“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

时间3分钟左右。任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方法是通过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寻找知识基础。

2.问

时间5分钟左右。任务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读课本。

3.学

时间20分钟左右。任务是学生首先自学课程内容,然后回答导学案和练案的问题,再和对学的同学互相交流,再将对学的疑问提交小组,小组共同研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收集后,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

4.探

时间5分钟左右。围绕学习内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探究知识的应用。每课时只设计一个问题探究。5.练

时间10分钟左右。学生运用当堂学习的知识,解答导学案和练案中的检测题目,教师对小组及个体进行快速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八、实施目标

以“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

两项改革: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篇6:导练教学模式解析

课题实施简介

南召县南河店回族学校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贾波

成 员:马庆华 王 木 李闯仁

“问议导练”教学法内容简介

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将人才强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我们肩上的责任更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改革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时不我待。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我们的内心也汹涌澎湃,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促使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理念,踌躇满志地走出大山,搜寻外面的成功经验,参观、学习、领会、照搬,激情似火的一路追寻,却总走不出“淮南橘子淮北枳”的怪圈。苦闷、失望、丧气一度困扰我们许久。但内心不泯的良心和孩子那一双双纯真的笑脸,重又催开我们踏寻的脚步。总结、反思,终于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启示:任何的成功经验都不可复制!“学我者死,像我者生”。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都是那里特殊的环境孕育的。照搬他人模式只能是邯郸学步。我们只有借鉴百家之长,结合我县乡村实际走本土化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当时我们的想法正好和县教研室不谋而合,在教研室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比对各地先进教法,深入研究县情,提出了“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基本思路。

课题自2000年立项以来,我们组织一线骨干教师倾力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深入探究了“问”、“议”、“导”、“练”的内容、形式、原则、策略、途径。完成了对“问、议、导、练”相关概念的界定,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要求》。确立了该教法在实施中应遵循的三个核心:(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四项原则:(自学是前提,问题是核心,合作是手段,培养能力是根本)。为便于课堂操作,我们又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基本流程》。并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中心议题,不断召开课题研讨会,积累了大量详实具体的一手资料,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智慧总结汇总,不断修订完善“问、议、导、练”教学法。通过两年多的系统深入研究,该教学法日臻完善,达到了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我校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善传统教学、实现教学双赢的有力载体。该教学法本土化色彩浓厚,便于操作,实用性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近两年多来,我校在“全面实施‘问议导练’,打造高效课堂”的口号指引下,全面实施“问议导练”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民主和谐,成效显著。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动手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提高。

一、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构建 “问议导练”校本教研管理实施体系。

1、成立了“问议导练”教学法校本教研管理网络

课题立项后,我校校长亲自挂帅,学校教导处直接参与并领导,成立了以本课题组为骨干,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依托各教研组、年级学科组具体实施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做到校本教研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团结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开展课题研究汇总工作。

2、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实施步骤

为保证该教学法的顺利开展,我们先抓“点”:即示范引路;再抓“面”:即全面推行。

第一步:示范引路(4周)。

第二步:人人过关(10周)。第三步:坚持运用(全学期)。

3、制订了《课堂教学落实“问、议、导、练”教学法的保障制度》。(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把好“问、议、导、练”的第一关——备课关。(3)、校本教研突出“问、议、导、练”。

(4)、设立“问、议、导、练”教学奖,坚持书写“问、议、导、练”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或经验总结、教学论文。

(5)、平时要坚持运用“问、议、导、练”教学模式教学且效果好。

4、完善了“问议导练”教学法探(探究)、研(研讨)、修(修订)、践(实践)、思(反思)、议(评议)、汇(汇总)一体化的课题探究体系。

5、制订了“问、议、导、练”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建议在进行评价时,既要看表象,又要看实质。(1)、符合“问、议、导、练”教学流程,重点突出。

(2)、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自学提示中要对自学方法作出具体指导。

(3)、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要整合梳理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确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4)、合作学习时学生有秩有序,讨论热烈,发言积极,精彩不断,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适时对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课堂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真切切让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知识点,夯实“双基”。

6、制订了南河店回小“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评分细则表

(二)、以“问议导练”教学法研究为载体构筑学习的平台,深化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探究能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深入探究了“问”、“议”、“导”、“练”的内容、形式、原则、策略、途径,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要求》。

《“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问”。指“疑问”生成

“问”包括两个层面:

1、学生的“问”,是指学生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根据学过的知识或生活体验自然生成的“疑问”。(例如:(1)审题质疑:就是学生对课题的质疑,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你认为题目中的某个字词什么意思?(2)初读质疑: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3)学习后质疑:读完课文后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或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等)。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导学。

2、是教师的“问”。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教师对学生的“问”要做充分的准备,做好问题的预设,对学生的提问适时调控,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引导后学生仍提不出来,教师也可以提出来。还可以是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布置下一节课的问题,让学生把问题带到课下和校外。

【“问”的原则、策略及注意点】:

(1)、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问,问什么,怎样问,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2)、学生提的问题如果太易、太空、太大或太远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问题上来。

(3)、不管是老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要整合梳理,最好罗列板书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4)、对于那些通过引导学生仍提不出来,但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教师有必要提出来。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所提问题应具体化,不能含糊不清,让学生明明白白的知道要做什么。

(二)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不可太难,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即可。如果教学目标涉及到难度较大或知识面较广的问题,则可分步骤多次设“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增加递进性。

(三)老师应根据班级学情把学生分成若干等级,谁来问、谁来答,怎样问、怎样答,教师要心中有数,做到全面兼顾。对于性格内向或不积极参与的中差生要予以适时的诱导与点拨,要有足够的耐心,以激励学

生为主。

问题的提出,使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具体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勇于质疑、乐于质疑的习惯。

二、“议”,指讨论交流

根据“疑问”生成情况,进行讨论交流有关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四个方面:

1、教师整合梳理问题。在“问”的环节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疑问”,通常有易有难,而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因此这些“疑问”不可能全部得到解决。这时需要教师以口头或板书的形式进行整合梳理,选出有价值的重点的学生又不能轻易得到全面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合作层面上交流。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关键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要做好:(1)合理分组。分组讨论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相对固定”的原则。(2)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分寸,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3)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4)教师要巡回指导,参加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质量。

3、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对象一般是同桌;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是同小组,甚至是全班,轮流说(倾诉)、听(倾听)、讲(讲解)、评(评价)、演(表演、演示、板演)等。课堂所需时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4、学生交流反馈评议。“交流”主要是针对获得知识的过程与经验,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反馈”主要是针对生生之间对问题的评价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一般由差、中等生展示答案,优等生评价,老师再进一步点拨与评价)。

【“议”的原则、策略及注意点】:

(1)、小组合作是“议”的主要形式,要从时间和方法手段上体现本环节的重要性。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3)、合理分组。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每组4至6个人,优中差搭配,每组选拔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合作时要有组织,有分工,有发言顺序。

(4)、重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但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要注重合作结果评价与合作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

(5)、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要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多元对话,多边互动,让学生在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感知、品味、理解、升华、最终达到深刻领悟,熟练运用,有了过程,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能只追求问题的答案,如果仅仅让学生学学、问问、议议、答答,必然一知半解,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一无所获。

三、“导”:指导点拨。从宏观上说“导”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比如:引导、诱导和辅导等。具体来说分三个层面:

(一)是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承上”,即学生对“疑问”进行讨论、评价之后还有某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要适时进行激励、启发和点拨,如有必要也可讲解,但要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启下”,教师如若启发点拨到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力,而且对后面的“练”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可以针对性地解答,切实起到辅导的作用。

(二)是总结学习规律,指导学习方法的作用。如果说学生能力上有差距,那么最主要的差距就体现在能不能找出并总结出学习规律,能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通过“导”使学生把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尽量提升学生寻找学习规律和方法的技能。

(三)是教师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梳理知识线索,上升到一定高度来归纳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

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是学生会的、明白的教师不再重复。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点拨、引导作用。

(2)是老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要突出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教师的指导、点拨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对于一般问题的认识与指导要具有拔高性,确切起到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

(3)是对于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做硬性要求放在哪个环节,也不要求每一个完整课都有,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文本特点自行掌握。教师们要切记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练”:反馈训练。从大方面来说“练”也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在程度区分上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老师出示一些基础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力争人人过关。

(二)是教师出示一些知识迁移拓展性强的习题。以中等生习题的反馈为主,老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所选习题一定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以掌握重点,攻克难点为止。

这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是“基础题”与“拓展题”不能出现“四不象”,要让学生明明白白“消费”。

(2)是“拓展题”教师不能“一言堂”定出标准答案,注重学生

发散思维,鼓励创新。

(3)是习题练习时间一定要有保障,保证课堂内解决问题。(4)是对于习题练习教师要针对性地反馈。

总之,“问、议、导、练”教学法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创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文本、不同剂型增删或更替某个具体教学环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在“问、议、导、练”实施中,我们认为应遵循三个核心: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四项原则:自学是前提,问题是核心,合作是手段,培养能力是根本。

为便于课堂操作,我们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1、导读目标,明确方向。

【操作】: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看看、读读。【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围绕目标探索。

【注意点】:

(1)、教案上是“教学目标”,课堂出示出来时应为“学习目标”。(2)、内容为“三维目标”。目标要简练易记。

2、指导自学,产生问题

【操作】:出示事先写好的自学提纲或要求。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大约需时。

【意义】:

(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有效地

学习。

(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使他们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注意点】:

(1)、自学指导的内容应包括:要自学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自学合作的方法、所用的时间等,重点应该是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2)、自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易操作并相对稳定,便于学生掌握。(3)、自学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文本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放在哪个环节,要不要,可以灵活掌握。可以一个,也可以几个,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

3、引导质疑,梳理问题。【操作】:

(1)、以中差生为检查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学收获。以“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已弄明白的就不要讲了,都弄不明白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整理并板书出来,学生如果提不到“点子上”,教师可以补充,但这些问题都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目的】:

(1)、梳理知识,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意义】: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能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

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疑难问题的欲望。

4、导学导议,解决问题。【操作】:

(1)、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合作(难度小的自学解决,难度大的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2)、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读、写、议、评、演、赛、说、观察、操作、演示、实验、比较、想象、推理等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解决疑难,完成目标。

【目的】:

(1)、解决学生或老师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完成教学目标。(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1)、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获取新知,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评价等手段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落实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3)、让学生不断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辅导练习,运用拓展。【操作】:

(1)、准备好练习内容,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可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拓展题

(2)、布置课堂作业,低年级要当堂完成,面批面改,中高年级可适当放宽。

(3)、练习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可以集中练习,也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练结合。

【目的】: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检测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意义】:转化迁移,巩固新知,做到堂堂清。【注意点】:

(1)、要留足练习的时间,保证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教学情况。(2)、练习要围绕目标,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有基础题、拓展题,要对学困生多辅导,力争人人过关。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灵活运用问、议、导、练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科特点、课时特点和教材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教学结构呈现自然之韵、和谐之美。重点要体现“自学生疑——主动质疑——合作解疑”的核心理念。

(2)、要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的导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以高超的引导评价艺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要以导促问、以导促议、以导促练、以导促悟、以评促学,决不能以讲代学,包办代替,切实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并且学得扎扎实实。

(3)、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弄清教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语文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悟理、表达,以读为基本教学手段,以读促悟,切忌过多地进行内容的分析和串讲,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常识课。

数学要以算理教学为重点,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避免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

怎么教——就是问、议、导、练。怎么学——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4)、课堂上要面向全体,特别要多关注中差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只关注优等生,造成教学假象。

(5)、要善于挖掘教具、学具资源,提倡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五)、制订了《“问、议、导、练”教学法基本流程》。第一课时

1、创情导入,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2、审题质疑,导读目标

3、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学指导、自学课文——自学检测。

4、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汇报初读收获——初学质疑——梳理问题

(2)、细读课文,解决问题。(自学指导——自学检测,汇报展示)

5、综合训练,巩固拓展。(根据课堂时间确定)

第二课时、创情导入,激发兴趣。

基本程序:复习回顾——板书课题。

2、导读目标,明确方向。

3、指导自学,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自学文本—检测反馈—质疑问难—归纳问题

4、导学导议,解决问题。

指导学法,合作探究—创设情景,交流互动、多元对话,深入释疑。

5、辅导练习,巩固迁移。

基础练习,人人过关—拓展练习,提高技能。

6、总结教学,提炼升华。

学后质疑—点击目标,总结提炼,评价升华。

以上流程供参考,教学时可根据学科、课时文本特点适当调整。

(六)、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三至五年级较好地落实了“问、议、导、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但经过认真总结,深入反思,我们认为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与提高。

1、老师们习惯把目标叫做“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应该为“学习目标”,这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目标一般要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语言要简练,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浅显易记。目标出示后一定要让学生读读记记,以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

2、在“问、议、导、练”几个环节中,重点做好“问”和“议”。“问”是“议”的基础,学生有问题才有合作探究的欲望。我们教学时在这一环节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认为学生不会问,怕问不到点子上,怕问得不着边际,打乱教学计划,完不成目标,就不让学生问。于是,课堂上老师预设了一大堆问题,老师问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问变成了老师问。还有些老师不知道让学生在什么地方问,怎样问。

“问”,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问。“问”的形式一般包括:①审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②初学质疑(初学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问题?③学后质疑(学完课文后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提的问题如果太易、太空、太大或太远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引导,教师预设的问题要由易到难,有层次,不管是老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要整合梳理,最好罗列板书出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生问生的形式解决,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3、学生的“问”要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上,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学时要有自学提示,很多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示往往把自学内容作为了重点,提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而忽视了自学方法的指导。实际上自学

提示的重点应该是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自学方法要简洁实用易操作。自学内容不宜太多太深,自学时要让学生按照自学方法,通过初步的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感悟,产生问题。数学课在自学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安排自学方式,避免学生照搬课本上的解题步骤而不去思考。

4、小组合作是“议”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问题,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设计到学生讨论这个环节,但主要问题是:无目的性、无时效性、无组织性。课堂讨论这个环节一定要有的放矢,就题论题。不能乱“挖”乱“挠”,不能一个问题没解决好又解决另一个问题,不能走过场,为了讨论而讨论。具体表现在:①合作太过频繁,什么问题都拿来讨论,价值不高,学生易产生厌烦应付思想;②合作的质量不高,要么是看似热闹,其实都在讲空话;要么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充当听众;要么探讨不深入,肤皮串,无效合作。

那么,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呢?

(1)、合理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每组4至6个人,优中差搭配,每组选拔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合作时要合理分工,有发言顺序,有人记录,有人汇报,角色可互换,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a)是对“疑问”的处理,建议教师最好用板书点式罗列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上下浮动拿不定“标准”答案。(b)是要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有了想法才有啥可说,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确保学

生合作的兴趣和价值。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针对问题一看就会的不合作;学生针对问题自己能解决的不合作。

一般来说,当学生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要小组合作;当解决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要小组合作;当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时要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争论、辨析中解决疑难,理解得更深刻。

(3)、教师要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讨论热情,适时点拨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质量。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动向,搜集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及亮点,在下一步的反馈讨论中作有目的地引导与呈现。为小组合作加满油,掌好舵。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只偏重于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合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只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只关注表现积极的优等生,而忽略了那些性格内向,不积极参与的中差生。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提问时可以变个人举手为小组举牌,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代表发言,“请第×小组来回答”,而不是:“×××你来回答”,引导学生改变发言习惯,学生发言时,不要用“我认为„„”,“我觉得„„”,要用“我们小组„„”这样的语言,以增强小组的团队意识。二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三是重视合作结果评价与合作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合作结果进行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可以问问学生“你们小组是怎样合作的?”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形式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通过评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

5、语文课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太注重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语文

教学的根本——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朗读教学,教学时要以读为基本手段,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基本内容,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二、我们的总结思考

通过对“问议导练”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中丰富,促使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创选性的劳动,是一种浸透着人文精神的不间断的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全体同仁合作着,探索着,成长着,快乐着。别人能做到的,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我们坚信每一个乡村教师只要胸怀梦想,热爱本职工作,并投入我们毕生的精力,不断探索,用热情去激活和弘场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教育智慧”,美好境界就一定会实现。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教案下一篇:读《契诃夫小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