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基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思政课在线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探讨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利与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1:

基于“学习强国”平台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略

摘要:“学习强国”平台既是思政课学生学习的良好平台,又是教师教学、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绝佳载体。将“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改革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抱“学习强国”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政治导向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践行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学习强国”平台  高职思政课  政治导向  学科育人

引言

教育部于2020年2月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出,其和思政课的“联姻”备受广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学习强国”内容的丰富性、时文的时效性、思想的深刻性和精神的导向性很受思政课教师青睐。可以说“学习强国”平台既是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绝佳资源地,也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试验田,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绝佳场所。

一、高职思政课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下高职思政课教学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培训意识淡薄,主动学习观念不强,无法真正上好高质量的思政课,思政课被逐渐窄成可有可无的“大课”,思想味和政治味严重不足;二是思政课教师数量吃紧,很多老师跨专业、跨学科授课,教师工作量过大,课时的超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三是高职学生往往用固有的“职业导向思维”来选课和听课,对非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不重视思政课,甚至认为思政课过于“务虚”,导致很多学生思政课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四是学校课程设计和评价导向不科学,高职思政课不是专业课,学校在课程设计、课时安排、学业评价上很不科学,思政课有意无意地被边缘化,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压力缺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当下高职思政课缺乏生机和活力。思政教师亟须找准定位,从自身做起,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自身教学理念上寻求突破,给思政课注入正能量,从而肩负起育人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二、“学习强国”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在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强国”平台既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又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其他国家职能部门的新闻媒体助力,是师生开眼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它能很好地将国家发展的大事、要事及时地呈现。上至国家宏观层面的大政方针、政策计划的出台和实施,下及社会及老百姓生活的凡人善举,应有盡有,是思政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地。第二,为师生共同学习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孔子说过,要“教学相长”。“学习强国”不仅是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发展自身素质的平台,还是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练兵场。师生基于“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学习,不断进歩,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第三,“学习强国”为思政课程开辟了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融入“学习强国”大平台上,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学习强国”本身就是一种可移动的思政课堂,它融理论、实践和思政课堂于一体,是思想课的移动教 科书。

三、基于“学习强国”的高中思政课程教学实践

(一)利用“学习强国”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实思政课程内容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全体党员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学习强国”正是以党员为目标读者而创建的政治学习平台。如今,随着“学习强国”内容体量的增加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学习强国”是个宝藏“APP”的话题屡登移动学习软件热搜,原因是“学习强国”APP上提供了大量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思政课程教材,同时还有不少弘扬中华文化主旋律的热播电影、纪录片,堪称国家版“B站”,深受广大党员和师生喜欢,他们直呼“真是个神奇的学习宝矿”。可见,“学习强国”已为高职思政课在线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学习资源,且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紧扣时代主旋律,紧追时事主战场,紧贴时政主话题。无论是新闻现场、热点追踪,还是理论解读、政策宣传;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视听学习;无论是每日答题、挑战答题,还是发表观点、订阅分享,都能带你在第一时间进入时事政治的现场,体会思想政治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中的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讲政治、讲原则、讲方法的理念,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现状、师资条件、学校特色、社会需要等角度出发,对“学习强国”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例如在讲到“脱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政治任务”时,我先带学生进入“学习强国”脫贫攻坚专题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脱贫攻坚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政治意义,同时深刻了解党的宗旨,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宣言的时代意义。然后,基于“学习强国”平台,我再让学生观看脱贫攻坚视频资料,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坚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广西排兵布阵决战脱贫攻坚》《脱贫之后:既要打赢攻坚战 更要打好持久战》,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在视频观看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爱国热情,也进一步激发了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学习强国”互动交流平台,活化思政课教学手段

“学习强国”能发挥较强的互动平台作用,为思政课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活化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运用,“学习强国”既能作为线下思政课的学习平台和载体,又能为线上学习充当“虚拟教室”的角色,有助于师生随时随地交流思政课学习的感悟。高职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放手式、融情式、联动式和多元式等手段,结合“学习强国”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工厂企业,开创高职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灵活展开教学,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互相交流,将思政课理论内化于心。例如,思政课教师可用“学习强国”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实现“人机互动学习”,从而检验自我,用好平台功能检验所学的知识内容,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可在“答题”模块中深入结合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自考、自答、自学,拓展自身知识范畴,提高知识学习水平。课后学生可继续从APP中学习思政课理论,并随时随地通过APP将所学理念转化为日常学习成果,实现日常APP学习,拓展自身学习路径与未来发展 路径。

在互动学习中,思政教师要成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互学互评,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内化、交流和吸收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就“学习强国”同一篇主题文章进行全班同步阅读,然后让学生依次“发表评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评论,实现交互式、共融式学习。二是要组建學习社区或学习微信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学、赶、超,采用积分制,每周评出“学习强国”学习之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树立思政课学习典型,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三)基于“学习强国”主题教育案例,让思政课实现学科育人

“学习强国”平台特别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改善,推送了大量的主题教育案例,凸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和为民情怀。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深悟透主题案例,从中观照内心,并结合课本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尚的情操,厚植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强国”的鲜活案例,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例如,2020年春,我国发生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学习强国”平台也在第一时间跟踪报道,推送了大量的疫情报道和反思。在开学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失”与“得”,进行主题讨论,反思当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讨论结束时,我把“学习强国”上的一篇名为《疫情之后,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好这五堂课》的文章呈送给大家。文中提出,疫情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密切相关,疫情之后,我们需要上好以下五堂课,即“爱国主义教育课”“生命教育课”“社会责任感教育课”“规则教育课”和“爱与感恩教育课”。我借作者之名再次向大家提出要求,号召大家在思政“小”课堂里好好思考做人“大”课堂,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人负责任的人,对自己有要求的人,真正将自己的三观摆正。学生看后深受鼓舞,并纷纷表示要“痛定思痛”,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进步,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用思政课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道上再出发。

结语

总之,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丰富思政课堂内容,活化思政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燕文华,吴淑霞.基于“学习强国”APP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配置要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12).

[2]黄后惟.关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东南传播,2019(12).

[3]叶婷.基于“学习强国”APP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4345.

作者:周晓瑜

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利与弊

[摘           要]  基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思政课在线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探讨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利与弊。先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必要性,分析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线教学的优化对策,在确保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为其他思政课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    键   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利与弊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各地学校可以运用网络开展灵活多样的“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模式,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基于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南京某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利与弊展开分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思政课在线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开展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传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人员聚集场所,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返校途中若发生感染,会在校园内大量传播。因此,开展在线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减少近距离接触,从而有效阻断传播和蔓延,为学生和教师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二)有效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思政课应将课程学习和卫生专题教育相结合,通过对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讲授,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同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三)促使学生合理规划时间

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学校延迟开学,超长寒假让大多数没有升学压力的职业学校学生放松自我、颠倒作息、沉迷游戏,变得越来越散漫。在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前,学生无法返回校内学习,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收心”,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能根据课程授课计划与目标,保证课程有序开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是通过面对面授课的方式开展,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众多课程都已建设网络资源,并且录制了微视频,但只能用于辅助日常教学,并不能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居家学习,是在线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由于教师缺乏在线教学的经验,虽然教师利用腾讯视频、共享文稿、平台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但师生教学空间分离、教学行为分离,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准确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部分教师用于开展在线教学的资料和设备准备不充分,备课和上课难以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无论是在线教学方式还是传统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奠基一生成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建设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当注重资源的筛选,要将课程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居家学习的学习效果。我们发现,在讲授过程中利用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引入案例,相比播放20分钟的新闻类、纪录片类视频,能够让学生们更有耐心地看完并参与讨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居家学习的规律,在教学方式、授课时长上予以相应调整,不能等同正常课堂教学模式。

(三)职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有待提升

在对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传统思政课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中发现,仍有24.2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一般、并不重要,有44.83%的学生表示对思政课不是很有兴趣,甚至有8.7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习思政课的意义。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与学习自主性密切相关。新型的在线教学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开展充满着好奇与兴趣,但随着每周课程的开展,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越来越少,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率也越来越低,甚至有学生在上课时间一边在线学习,一边打游戏、睡觉或者做与在线学习无关的事情。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教学中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认识不高,所以不仅没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导致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正确认识在线学习的价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四)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走神,学习效果无法保障

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在线教学中。现如今,在参与思政课在线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存有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同时还因为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走神现象,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怀着侥幸心理,认为隔着屏幕教师无法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出现不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发挥学校统筹作用,推进思政课开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思政课教学需要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协同配合,职业学校应发挥统筹作用,有效推进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开展。(1)思政课应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配合。通过创建“思政心理‘战’”网络平台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保证在线学习的效率。(2)思政课应与课程思政协同配合。结合学生的专业,分析专业课中存有的思政课元素,完善“大思政”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思政课在线教学成效。(3)思政课应与学生思想工作协同配合。教师需要密切跟踪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修改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思政课在线教学质量。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思政课质量

一方面思政课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教师通过在线教学把最新形势和新进展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思政课要为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在线教学,就要掌握思政课与时政的联系,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冲在一线、肩负起时代使命责任的最美逆行者和英雄的先进事迹,他们不仅是新时代的楷模,更是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鲜活教材、生命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的最好案例。将相关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助力“五育并举”,让学生接受思想洗礼。

(三)发挥共享网络优势,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不同于课堂教学,思政课在线教学主要是以网络为纽带,把处于空间分离的教师和学生有效连接。教师除了需要积极学习有关网络技术和相关在线教学软件使用技能,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当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思政知识。教师可以在QQ群或其他平台,将政治性强、思想性强的教学内容,用适宜且有趣的表达方式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并运用云提问、云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启发引导式教学,促使思政课在线教学遵循思政教育规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配合教学的安排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职业学校思政课在线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思政课在线教学而言,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秩序的维护,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与学生的参与有着密切联系。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调整情绪状态,在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做好自身和家人防护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配合在线教学,做到学习、健康两不误。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学校正常教学造成影响,思政课在线教学是应急对策,但同样预示着未来思政课教学的转型。职业学校要“化危机为转机”,在思政课在线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应对,通过发挥学校统筹作用推進思政课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途径,促进思政课在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延期开学后,孩子“宅家”咋学习?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EB/OL].2020-01-29.

[2]彭晓云.基于精品在线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3):48-51.

[3]刘卫琴.“互联网+”下高职思政课“一体两翼三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2):66-70.

[4]丁岚.慕课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0(2):253-254.

[5]殷波,潘伟伟,梁灯.“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新疆建设兵团职业院校学生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1):55-58.

[7]杨文静.“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62-64.

编辑 原琳娜

作者:苏凡

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 篇3:

深耕“三矩阵”思政教育 构筑“三模块”思政课程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各级各类学校迅即广泛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大讨论,并对思政课程建设要“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落实。作为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联盟发起单位的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凭借多年深耕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积累,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大胆探索、深入实践,充分发挥师资团队、专业课程和课程教学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矩阵作用,通过师资建设强化“思政”、锻造思政课程建设“主力军”,专业课程渗透“思政”、坚守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打通思政课程建设“主渠道”的实施路径,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程的“三模块”思政课程体系,有力推动了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深入与发展。

师资建设强化“思政”,锻造思政课程建设“主力军”

职业学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一位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尤其是身兼专业任课老师的班主任。因此学校充分认识到,要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关键,他们开展思政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课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为了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思政课程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学校采取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实现班主任“三力”培养、对教师进行“三全”质量考核的“三三”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品德素养提升相对应的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教师品德素养提升的方案制定和任务落实,形成了“校级—系部级—小组级”的三级联动建设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通用技术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规范化管理中心、德育发展中心、广电运行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五中心”,最终构筑起了书记总负责、党政联动、五个中心协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四梁八柱。

实现班主任“三力”培养。班主任是学校思政课程管理的“执行者”和班级思政课程建设的“掌舵者”。为此,学校聚焦班主任“专业力、创新力、幸福力”的打造,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班主任三级三段培养体系。“专业力”培养,即将班主任根据“经验值”进行分层分类培养,一级为见习班主任,二级为具有1届3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三级为具有2届6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三段即任何一级的班主任在每个学期都要参加三个阶段的校本化培训。“创新力”培养,即打造班主任工作室平台,由1名“大咖”级班主任担任导师,带领2名具有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三级班主任和3名刚刚担任班主任的一级见习班主任,开展思政课程活动设计、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程课题研修等活动。“幸福力”培养,将班主任分成导师、专家、高级、中级、初级和见习6个等级,规定各职级的不同待遇、责任和晋级条件等。创立优化班主任评优机制,立足班主任日常工作和综合表现,全面考察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每月进行评比。构建双师联动考核机制,将班主任工作与该班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绑定”。

对教师进行“三全”质量考核。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了内容全方位、时间全过程、主体全员参与的“三全”评价体系。首先,将教师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跟踪、反馈,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德育操行评定挂钩,作为教师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其次,对教师在校内的品德素养成长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其三,为教师达到各项品德素养建立科学的参考坐标系。评价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做到评价主体的全员参与和多元化,让评价结果更客观,从而对教师的各种品德素养均衡发展起到纠偏和督促作用。

专业课程渗透“思政”,坚守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

专业课程是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如何将思政课程渗透进专业课程之中,实践中学校在严格按照《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接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地气”,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拟定研讨方向——学生、家长调查——集体备课——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思政课改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采用模块化和专题型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的“三模块”思政课程体系。

“基础性课程”采用国家标准课程,包含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灵乐园六大模块;“拓展性课程”包含以时事热点、实践活动、学校活动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社会教育、感恩教育等;“实践性课程”包含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增强思政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全校思政课严格按照规定学时组织教学。

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学校加强学情研究,开设专题型公共选修课程。如利用拓展资源关注热点焦点,开设了《大国工匠》《中职生职场社交礼仪》《中职生安全教育》《演讲与口才》《大国重器》等一系列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政类公共选修课,增强了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书本理论中“走出来”。通过系列课程整合校内外专家专业资源,每月组织一次“大国工匠”主题讲座,由各系主任或校外专家主讲,让工匠精神活起来,让身边典型人物活起来,促进“工匠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融“匠心”于我心。引导学生树立起“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助推中国制造强国之梦。

在教材使用上,学校严格按照《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要求,必修课程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教育教程》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乐园》。选修课程教材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工匠精神读本》等。精心选用必修、选修课程教材,丰富了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实现了思政教育载之有体、教之有物。

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打通思政课程建设“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渠道”。思政课程建设要在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落地落实,将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元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会贯通呢?实践中学校找到了打通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壁垒”的好办法,那就是实现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间的“跨界融合”。

为了实现“跨界融合”,鼓励广大教师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适应新时代要求,学校阶段施策、循序渐进,先后召开学校党建工作会、“思政课程”推进会等一系列研讨会,建章立制,形成“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并统筹线上线下各方面资源,推动形成“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学校实施各专业、课程负责人讲授本门课程第一课制度;开展思政课程集体备课活动,切实保障思政课程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得益于此,学校专业课教师逐步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扩展了工作思路和教育视野,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连起来”。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将课程与商业案例、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推行探究式案例教学,以工作情景或者問题为导向,将国家经济动态、经济政策以及优秀企业发展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情景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升对社会发展的见解和认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

再如电工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讲解和观看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成果的同时能认识到科学家成功的原因:敢于探索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爱国的情怀。以“电流”类比“水流”便于理解电流的方向问题及形成条件,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引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励志之言,鼓励学生向上攀登,努力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否则最后只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显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价值塑造和隐性教育,有如菜与盐的关系。菜视之有形,盐食之有味。思政课程追求的境界是“吃盐不见盐”。专业课教师如同“大厨”,要拿捏好“火候”和“口味”,才能烹制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餐”。学校对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大胆尝试,既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形式,让思政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又着力打造了一个良性共生共振的思政教育共同体,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实现了同向同行,形成了立德树人、培根育魂的协同效应。

作者:孙支惠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论文下一篇: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