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

2022-04-29

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 篇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分析两组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共40例发生院内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次之,性别、年龄、侵入操作、抗生素的应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原则,提高护理技巧,加强病房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重症患者;神经外科;院内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34

神经外科患者多病情危重,且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创伤大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因此,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院内感染因素,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340例,其中,男151例,女209例;年龄在5-82岁之间,平均为(48.1±7.5)岁。其中,212例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55例为高血压脑出血,32例为脑血管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23例其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于对照组,各组17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泌尿、呼吸、消化系统等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以免病原体侵入,并注意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表示,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系统护理干预后,有9例(5.3%)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有31例(18.2%)发生医院感染,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02,P<0.05)。

2.2 院内感染发生因素分析 4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2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有2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8例为泌尿道感染,3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颅内感染,6例其他;患者的住院时间在7-380d之间,其中,191例住院时间在1-29d,其中有2例(1.0%)感染,85例住院时间在30-59d之间,其中有21例(24.7%)感染,64例住院时间在60d以上,其中有7例(10.9%)感染。40例感染患者中,有31例留置导尿管,20例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有11例留置脑室外引流管,15例脑部血肿腔留置引流管。40例患者均应用抗生素,其中有18例为联合用药。

3 讨 论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严重,且手术创伤较大,需要留置各类导管,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且发生院内感染后可能加重病情,可导致抢救失败。重症患者是神经外科发生院内感染风险最大的人群,加强这类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3.1 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院内感染中,最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本组有24例为呼吸系统感染,占总数的60.0%(24/40),主要是由于这类患者长期处于意识障碍状态下,其吞咽及咳嗽功能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可导致痰液坠积,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加之患者容易发生误吸,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侵入性操作较多,可导致细菌入侵。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是细菌病毒的高聚集地,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中,如未严格消毒杀菌工作,也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此外,本组泌尿道感染有8例,所占比例也较高,主要是留置导尿管所致。

3.2 护理方法

3.2.1 严格无菌操作 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操作规程施护,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医源性感染。所有的医疗器械均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消毒杀菌,以免造成感染。

3.2.2 引流管留置时间控制 各引流管均应加强时间控制,密切观察患者的拔管指征。通常脑室引流时间不应超过1周,对于创腔引流,应于术后3-4d内拔除。应做好其他引流管的管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拔管,注意每天更换1次无菌引流袋,全面降低感染发生率。

3.2.3 加强ICU管理 应加强消毒隔离,对于感染者必须实施隔离制度,加强病房消毒,并实施细菌学控制,确保病房内的卫生学指标达到相关标准。同时,应严格限制探视人次及时间,不允许家属参与到任何的护理工作中。定期实施空气培养,了解医院致病菌的分布情况,以针对性地加强消毒杀菌制度及护理干预措施,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2.4 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 对于行气管切开者,应严格无菌操作,各项器械均应严格消毒杀菌,吸痰管应为一次性专用,及时予以正确吸痰,可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率。对于鼻饲者,并在痰液吸净后实施,并将床头调高30°-45°左右。结束鼻饲以后,应使患者维持半卧位30min以后再恢复其体位,以免由于体位过低造成食物逆流而引发误吸。对于机械通气者,也宜保持半卧位,并加强口腔护理,以避免发生炎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感染征兆,对于疑似感染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并实施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总之,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ICU管理,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施护等,可有效预防并控制医院感染,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9):301.

[2] 王丽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4):94.

[3] 吴海燕.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109.

作者:陈会芳

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 篇2:

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单位:110041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杨笑媚

【摘要】 通过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讨论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实施准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的异常改变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任何可能增加血管内压力的情况,如兴奋、疲劳、便秘,甚至体位变化和饱食,都可能导致动脉瘤破口的开放,发生再次出血[1]。介入栓塞术是通过微导管进入血管内腔,直接到达颅内病变部位的血管,然后利用微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病变血管部位,实施微创性治疗的一种新技术[2]。通过对笔者所在科2005年~2009年5月7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男30例,女44例,年龄29~30岁8例,40~59岁45例,60~69岁14例,70岁以上7例。术前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出现穿刺点出血3例,其中2例皮下淤血较轻,1例形成血肿块。术后出现高热7例。肺部感染例行气管切开4例。出现血管闭塞、脑梗、意识障碍、肢体瘫痪5例。死亡3例。

2 术前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一般状况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2.1.2 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评估 了解掌握心理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对症实施护理。

2.1.3 护理查体 掌握阳性体征。

2.1.4 对即往史、过敏史、生活习惯进行评估,掌握真实信息。

2.2 术前常见的护理问题

2.2.1 焦虑、恐惧 与担心手术不成功、预后不良、高昂的医疗费用及珠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剧烈头痛有关。

2.2.2 疼痛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脑膜有关。

2.2.3 睡眠障碍 与担心手术、情绪紧张、疼痛、环境改变有关。

2.2.4 知识缺乏 缺乏介入相关知识。

2.3 护理措施 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术前护理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紧张、血压升高、失眠、烦躁不安。

2.3.1 护士术前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提升科学的介入信息。

2.3.2 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采用恰当的措施减轻患者的头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2.3.3 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心理变化。

2.3.4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准确的处理方法,如向患者介绍同种成功真实的病例,来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赢得患者的信任。

2.3.5 在护理中体会到家属的行为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家属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经济支持是对患者心理治疗的一剂良药。护士应与家属沟通,给予家属正确的指导。

2.3.6 睡眠障碍与心理因素、紧张、疼痛、环境改变有关,应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遵医嘱给予止疼、镇静、催眠药物。护士应为患者创造清洁、安静、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促进患者睡眠。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护理评估

3.1.1 评估身体各器官功能情况,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烦躁不安、疼痛,面色有无发绀,有无胃肠道反应。

3.1.2 穿刺部位和穿刺侧肢体情况,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皮肤破损,术侧肢体温度、感觉、颜色、动脉搏动等情况。

3.1.3 各种导管是否畅通。

3.2 介入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

3.2.1 疼痛 与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血管痉挛有关。

3.2.2 恶心呕吐 与全身麻醉用药反应有关。

3.2.3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手术制动、卧床休息有关。

3.2.4 焦虑 与担心预后不良反应有关。

3.2.5 排尿异常 与留置尿管和排尿方式改变有关。

3.2.6 有发热的可能 与穿刺后感染、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肺内感染有关。

3.2.7 有压疮的可能 与长期卧床肢体瘫痪有关。

3.2.8 潜在并发症 拔鞘管反应、皮下血肿、血管痉挛、脑梗死、感染。

3.3 护理措施

3.3.1 术后全麻未醒返回病房时,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备好吸痰器,如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3.3.2 术后24 h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精神功能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3 介入术后应注意股动脉穿刺点的护理,术后穿刺点用十字交叉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加压8 h,穿刺侧肢体制动8 h,额关节处于伸直位24 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穿刺侧肢浅动脉有无闭塞,观察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绷带有无移动脱落。穿刺位皮肤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术后2 h内每15 min观察一次,24 h后解除绷带与纱布。

3.3.4 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 近两年来,股动脉穿刺点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较好,动脉压迫止血器具有固定性好、不易脱落等优点。动脉压迫止血器是一种体外佩带式的止血器,通过压板从体外直接压在股动脉穿刺点上,2条固定胶带直接粘在皮肤上,利用螺旋手柄向下加压达到止血目的。加压时,通过螺旋手柄顺时针旋转9~10圈,一般术后4 h开始每小时按逆时针方向放松0.5圈,如患者有出血或皮下血肿,应延长放松的开始时间,24 h后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

3.3.5 注意观察穿刺点远侧肢体的血管搏动情况,每15 min一次。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与另一侧作对比,如发现肢体冷、苍白无搏动或搏动弱,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3.6 术后应大量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水化。24 h尿量应在2000 ml以上,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记录24 h尿量,如术后2 h未排尿,应及时通知医生。

3.3.7 给予饮食指导 麻醉清醒后4 h可以进水,6 h后当天可进流质食物,第2天可进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食物。

4 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4.1 术后穿刺点出血的预防[3]

4.1.1 保证交叉止血绷带固定良好无脱落,压迫纱带位置准确,严防移位。术后2 h每10~15 min观察一次。

4.1.2 穿刺侧肢体制动8 h,保持髋关节直位24 h,防止曲髋曲膝。

4.1.3 如患者躁动不安,应对穿刺侧肢体约束或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1.4 应用止血阀止血时,应按时间要求放松,不可随意放松或提前解除止血阀。

4.1.5 术前患者应做血常规、凝血系列检查,并遵医嘱术前用药。

4.1.6 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及止血纱布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2 穿刺点出血形成血肿的护理 皮下血肿为临床最多见的并发症,多因术中频繁穿刺,按压部位不确切或术后止血绷带松脱压迫沙袋移位、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

4.2.1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与肿胀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增大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指压穿刺部位上方1指处的动脉,同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

4.2.2 对于有出血、凝血功能差、肥胖的患者应延长止血压迫和制动时间。

4.2.3 对于术中出血形成血肿的患者,术后应将血肿的范围作标记。一看血肿的范围是否增大,二摸血肿的肿胀情况,如血肿范围增大、硬度增加,说明有继续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2.4 血肿部位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用超短波理疗,每日2~4次,促进血肿的吸收。

4.2.5 如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则需手术解决。

4.3 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期的护理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痉挛为术后最常见、最多见的并发症,常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如尼莫地平。

4.3.1 护士应保证尼莫地平的量准确输入,目前采用注射泵准确泵入,按4 ml/h的量持续泵入,对解除血管痉挛有较好疗效。

4.3.2 在输入尼莫地平期间,血压应维持在140~110/90~70 mm Hg,防止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血流供应。

4.3.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防止脑缺氧、缺血,加重脑血管痉挛。

4.3.4 保持两便通畅,严防便秘。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防止大便秘结。因用力排便,可增加颅内压,造成脑缺血缺氧,加重脑血管痉挛。

5 讨论

本组7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前发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者60例,占本组病例的81%。据文献报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达60%,多发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本组74例颅内动脉瘤通过介入治疗和术后护理,除3例死亡占4%外,其余全部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与传统的治疗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操作简捷,具有微创性。(2)定位精确,疗效显著。(3)副作用小,并发症低。(4)与时俱进,适应人类,注重健康,追逐生命质量的要求。因此,这项新兴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被众多的脑血管病患者所重视、所接受。同时要求护理队伍跟进和配合。通过对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前、术后观察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护理体会和护理成功经验,更好的配合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2] 马廉亭.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3] 孟蕾蕾.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收稿日期:2011-03-18)

(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杨笑媚 赵秀华

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论文 篇3: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低血氧症、平均住院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住院时间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将护理质量提高,减少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纳随机抽签的办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经术前胸片查看均无肺部感染的状况,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6例,采纳综合护理干预,男25例,女31例,年纪45-74岁,平均年纪(59.5±4.3)岁,一切病人中,20例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21例患有重型颅脑损害,9例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患有脑肿瘤。对照组46例,采纳惯例护理干预,男20例,女26例,年纪51-70岁,平均年纪(60.5±5.5)岁,一切病人中,19例重型颅脑损害,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肿瘤。比照两组病人通常材料(年纪、性别、疾病品种)区别无统计学含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走惯例护理干预,包含日常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办法,首要内容如下。

1.2.1日常口腔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每班床头交接,听呼吸音;及时指导、督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加强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义务和分泌物;观察痰液颜色、性质及量,必要时留标本送检;对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鼻饲、禁食、发热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不影响病情时抬高床头30度;加强营养,促进康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限制陪试探视人员流动。

术后病情观察保持室内安静,湿度在50%~60%之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24h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重视胸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的能力及效果。当患者出现发热、咳痰、痰液黏稠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1.2.1患者呼吸道护理

神经外科常有患者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对于该类患者,在放置内导管前,予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使用碘伏将切口和导管周围消毒,最后用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将导管外口包裹覆盖。每日充分湿化患者导管,以防导管内结痂阻塞呼吸道。神经外科部分患者因自主呼吸苦难,必须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这类患者需使用呼吸机湿化器对管路进行湿化,如无明显分泌物污染管路,则呼吸机管路一周更换1-2次,一旦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则应及早撤机。

1.2.2保持舒适的体位

床头抬高 30°以上,保持舒适的体位;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留胃管的患者鼻饲时观察有无胃潴留现象。雾化吸入的方法。应用 20 ml 的生理盐水或者准备一支糜蛋白酶,可以依据病情给予适当剂量抗生素,在吸入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以及其他安全须知,确保使用效果是最佳的,预防不良反应,可以调整剂量。

1.2.3术后所有实验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

患者手持雾化器,紧闭口唇,吸气时按住出气口,深吸气,使药液进入到支气管肺内,吸气后1-3s为宜,呼气时手指移出,防止药液洒落,患者疲劳可休息片刻再吸,10-15min可将全部药液喷完。

1.2.4气道湿化

对于口唇干燥和因全麻插管引起的咽喉不适的患者,给予 0.45% 的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

1.2.5口腔护理

口腔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细菌,大约有1×10 6 -1×10 8 个,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进入到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病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以及住院时间,比照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呼吸困难、無咳嗽、咳痰表现,坚持正常体温7-10天,肺部呼吸音无反常,肺部阴影不见为治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讨运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材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明,选用t查验,计数材料选用χ2查验,以P<0.05表明区别有统计学含义。

2结果

比照两组病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住院时间等状况,区别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实验组各项目标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应激性强且伤口大,且多行全麻手术,术中经气管插管影响后,经常引起肺部感染,使病人呈现呼吸困难、影响心肺功能,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继而呈现脑缺血、缺氧,不利于颅脑术后脑功能的恢复。运用惯例护理办法避免肺部感染发生作用不明显,加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肺部感染及促进脑部的恢复。总归,加强神经外科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减少病人恐惧与担忧,减轻心理压力的主要手法,在平时护理中能够多开展呼吸练习或许别的床上活动,合理饮食,加强用药辅导与关照,才能使病人随时坚持呼吸的顺畅,减少肺部感染,有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本次研讨中,实验组选用综合护理办法,对照组运用惯例护理办法,比照两组病人的肺部感染避免状况,研讨结果表明在神经外科手术后的肺部感染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办法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步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肺部感染以及别的感染的避免,进步了病人的日子质量。

4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多见并发症之一即是感染,也是手术病人平时监控的要点,神经外科病人病况较重,且疾病发生较快,易呈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预留管道通路较多,避免感染显得尤为主要。手术致使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呈现各种病变,特别会使肺部功能弱化、肺部感染,且医治需花费更多时间,添加住院时间,不利于病人早日恢复。研讨本院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增强了护理质量,下降了肺部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娄丽娟.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01:71-72.

[2]苏富萍,陈勇,曹俊英.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20:249-250.

[3]赵秀英,张瑞娇.探究护理干预在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6:238.

[4]李艳芳.强化综合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6:224.

作者:刘珍

上一篇: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居民消费水平数据统计分析论文